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惡夢
HANNAH ARENDT ZENTAISHUGI TOIU AKUMU
內容簡介
青春哲學三部曲之「漢娜.鄂蘭」
──形式已然改變的極權主義,是否會有再次回歸的危險?
◆ 本書特色
.漢娜.鄂蘭重要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與《人的條件》最佳入門。
.在「快速、有趣、應用性」三者之間取得平衡;青少年與成人絕佳哲思與政治學橋梁書。
.引導讀者直視歷史和人性的深淵,思考抵抗極權的處世原則。
◆ 本書重點
.由反猶主義開始的種族滅絕。
.可怕之處在於:正因為是「一般的人們」才會遭到牽連。
.民族國家的解體與階級、階層集體消失。
.彼此互無關聯、漠不關心的人類集合=「大眾」的誕生。
.比起事實,意識形態更為猖獗的世界。
.揭發「潛在敵人」與「慈悲之死」。
.在政治世界裡跋扈的隱瞞與虛構。
.能夠對抗極權主義的兩種主體:真相與行動。
.澈底守護「共同的世界」。
【極權主義運動會破壞國家本體】
極權主義並沒有消失,也不算遙遠。
造就極權主義的各種因素即使在現今也仍持續存在。
以全球化之名進行的事物、金錢、跨越國境的移動與交流,使得經濟差距擴大,民族、種族之間的對立也隨之不斷產生。
與經濟聯手的科學技術也正進行著,並持續改變人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狀況中,「極權主義」不僅改變了樣貌,再次登場的危險反倒正在擴大中。
對政治的不信任、對社會的不滿擴大,在未來不可預見的狀況裡,煽動人們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或不安感的領袖登場了,極權主義的運動基礎看似正在形成,牽連廣泛。
網路等科技的發展,或許也造就了嶄新形式的極權主義出現。
鄂蘭的思想在現今各處受到矚目,閱讀其著作,是正面迎向她所說的「極權主義」這種現象,也因此不得不從中產生出自己的思考。
閱讀鄂蘭,會讓人思考:為了對抗極權主義,人類應有的狀態。
那麼,極權主義到底為何物?
造就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我們對此該如何面對?
對抗極權主義的方法是什麼?
我們能否抱持澈底消除極權主義的希望?
且看此書作者精闢的分析──
以守護真相與實際行動,抵抗極權主義。
◆ 關於〔青春哲學三部曲〕出版企劃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2024年9月出版)
《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惡夢》(2024年9月出版)
《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2024年10月出版)
三位思想家的三個主題,簡單扼要歸納思想精華。
① 闡述究竟這是什麼樣的思想(概論)
② 這種思想為什麼會誕生(時代背景)
③ 現在為什麼應該閱讀這樣的思想(當下能如何應用)
從以上三個方向探討關於個體、人生、社會、政治與國家等主題,是能一氣呵成讀完的「當代思潮」精巧一冊!
──形式已然改變的極權主義,是否會有再次回歸的危險?
◆ 本書特色
.漢娜.鄂蘭重要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與《人的條件》最佳入門。
.在「快速、有趣、應用性」三者之間取得平衡;青少年與成人絕佳哲思與政治學橋梁書。
.引導讀者直視歷史和人性的深淵,思考抵抗極權的處世原則。
◆ 本書重點
.由反猶主義開始的種族滅絕。
.可怕之處在於:正因為是「一般的人們」才會遭到牽連。
.民族國家的解體與階級、階層集體消失。
.彼此互無關聯、漠不關心的人類集合=「大眾」的誕生。
.比起事實,意識形態更為猖獗的世界。
.揭發「潛在敵人」與「慈悲之死」。
.在政治世界裡跋扈的隱瞞與虛構。
.能夠對抗極權主義的兩種主體:真相與行動。
.澈底守護「共同的世界」。
【極權主義運動會破壞國家本體】
極權主義並沒有消失,也不算遙遠。
造就極權主義的各種因素即使在現今也仍持續存在。
以全球化之名進行的事物、金錢、跨越國境的移動與交流,使得經濟差距擴大,民族、種族之間的對立也隨之不斷產生。
與經濟聯手的科學技術也正進行著,並持續改變人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狀況中,「極權主義」不僅改變了樣貌,再次登場的危險反倒正在擴大中。
對政治的不信任、對社會的不滿擴大,在未來不可預見的狀況裡,煽動人們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或不安感的領袖登場了,極權主義的運動基礎看似正在形成,牽連廣泛。
網路等科技的發展,或許也造就了嶄新形式的極權主義出現。
鄂蘭的思想在現今各處受到矚目,閱讀其著作,是正面迎向她所說的「極權主義」這種現象,也因此不得不從中產生出自己的思考。
閱讀鄂蘭,會讓人思考:為了對抗極權主義,人類應有的狀態。
那麼,極權主義到底為何物?
造就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我們對此該如何面對?
對抗極權主義的方法是什麼?
我們能否抱持澈底消除極權主義的希望?
且看此書作者精闢的分析──
以守護真相與實際行動,抵抗極權主義。
◆ 關於〔青春哲學三部曲〕出版企劃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2024年9月出版)
《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惡夢》(2024年9月出版)
《叔本華:在充滿慾望的世界求生存》(2024年10月出版)
三位思想家的三個主題,簡單扼要歸納思想精華。
① 闡述究竟這是什麼樣的思想(概論)
② 這種思想為什麼會誕生(時代背景)
③ 現在為什麼應該閱讀這樣的思想(當下能如何應用)
從以上三個方向探討關於個體、人生、社會、政治與國家等主題,是能一氣呵成讀完的「當代思潮」精巧一冊!
目錄
前言 為了對抗未來的「極權主義」
作為「運動」的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會捲土重來嗎?
第一章 反猶主義的起因
逃離納粹的迫害
何謂猶太人
因民族國家解體而產生的反猶主義
煽動對立的屈里弗斯事件
第二章 「大眾」登場
帝國主義是民族國家解體的原動力
「迴力鏢效應」──殖民地的掠奪反彈至本國
「大眾」是分裂的人群之集結
完全赤裸的人類──剝奪法律的權利
第三章 極權主義的構造
「暴民」與菁英的角色
喪失「世界」的真實感
極權主義的構造
「謊言與輕蔑」的階層結構
領導者的職務
恐怖政治──除去內敵
舉發「潛在敵人」
排除的標準可以隨意更動
「慈悲之死」
祕密警察及互相監視的地獄
第四章 極權主義所破壞的事物
「世界」是人際關係網
「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區別逐漸消失
以判斷力為基礎的常識
當人無法辨別善惡之際
依據邏輯的強制──意識形態的改變
為了對抗極權主義統治的「行動」與「空間」
第五章 作為抵抗依據的「事實」
將陰謀看作「真實」的時候
保持「共同世界」的真實性
斯摩棱斯克檔案所揭示的事物
不可能將事實「完美抹除」
不認同真相的犬儒主義
失去依歸的可怕之處
第六章 澈底守護「事實的真相」
「事實」的弱點
政治思維的特點
談論「不利的事實」
政治與真相的對立
新聞業的角色
學術界的角色
個人偏離規則的行為=行動才是重要的
當行動被賦予意義時
透過故事「與現實和解」
結語 傳遞希望
幫助猶太人而遭到處決的德國士兵
你的行動或許會產生某些新事物
消除極權主義的可能性
書單介紹
後記
作為「運動」的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會捲土重來嗎?
第一章 反猶主義的起因
逃離納粹的迫害
何謂猶太人
因民族國家解體而產生的反猶主義
煽動對立的屈里弗斯事件
第二章 「大眾」登場
帝國主義是民族國家解體的原動力
「迴力鏢效應」──殖民地的掠奪反彈至本國
「大眾」是分裂的人群之集結
完全赤裸的人類──剝奪法律的權利
第三章 極權主義的構造
「暴民」與菁英的角色
喪失「世界」的真實感
極權主義的構造
「謊言與輕蔑」的階層結構
領導者的職務
恐怖政治──除去內敵
舉發「潛在敵人」
排除的標準可以隨意更動
「慈悲之死」
祕密警察及互相監視的地獄
第四章 極權主義所破壞的事物
「世界」是人際關係網
「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區別逐漸消失
以判斷力為基礎的常識
當人無法辨別善惡之際
依據邏輯的強制──意識形態的改變
為了對抗極權主義統治的「行動」與「空間」
第五章 作為抵抗依據的「事實」
將陰謀看作「真實」的時候
保持「共同世界」的真實性
斯摩棱斯克檔案所揭示的事物
不可能將事實「完美抹除」
不認同真相的犬儒主義
失去依歸的可怕之處
第六章 澈底守護「事實的真相」
「事實」的弱點
政治思維的特點
談論「不利的事實」
政治與真相的對立
新聞業的角色
學術界的角色
個人偏離規則的行為=行動才是重要的
當行動被賦予意義時
透過故事「與現實和解」
結語 傳遞希望
幫助猶太人而遭到處決的德國士兵
你的行動或許會產生某些新事物
消除極權主義的可能性
書單介紹
後記
試閱
前言 為了對抗未來的「極權主義」
.作為「運動」的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這一詞,一般會用於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或史達林時代的蘇聯這類政治體制,將獨裁者作為領袖景仰,政黨具有排他性的意識形態,以此為基礎來支配人民。從政治學的角度,透過單一政黨的軍方與官僚統治,或透過大眾媒體等社會、經濟一元性全面支配是判斷的指標。但鄂蘭卻認為,極權主義的特徵最為看重「運動」。強化實行並牽連大量國民的「運動」,當極權主義掌握了政治權力而成功時,舊體制的官僚或軍事、政經界的領袖等,就會肅清不順從的人事物,澈底鎮壓在野黨派的反抗。基於排他性的意識形態,被視作敵對勢力的團體便會遭到逮捕並送至集中營。這樣的統治,影響至社會各個角落,因經濟毀滅與自毀性的戰爭,自身體制也終究崩毀。在猶太人集中營所進行的大量虐殺,便是這一行為的巔峰。
因「極權主義」而遭到破壞的,不是只有敵對集團或受統治的階層而已。在極權主義體制內,單一政黨或國家的各種機關之間競爭或對立也時常發生。以軍隊或警察為首的各種行政或經濟管理的部會裡,於同一種領域設立多個黨政機關或行政機構展開競爭與對抗,國家體制內存在的權限分配或職責分擔便會分崩離析。有效率的行政與權力並無互相制衡,而圍繞在領導者周圍的權力爭奪則加劇了混亂。極權主義的運動會毀滅國家本身。
就這樣,極權主義摧毀了人類一直以來的生活基礎、現存的道德規範,還有以傳統為首的一切事物。而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或社會主義這類以往的政治思想或意識型態已不受用。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裡,一切現存事物失去效力。而人類該如何與這樣的世界連繫和建立關係?」這即為鄂蘭的提問。
.極權主義會捲土重來嗎?
極權主義並沒有消失,也不算遙遠。
就如希特勒統治的納粹德國,因為二戰打了敗仗而崩解。極權主義另外一個代表就是蘇維埃政權的俄國史達林體制,也因史達林逝世而改變樣態,由於「柏林圍牆」倒塌,共產主義的體制隨之垮台。無論納粹或史達林的體制,都是由好幾個歷史因素或事件積累而出現的。
然而,造就極權主義的各種因素即使在現今也仍持續存在。以全球化之名進行的事物、金錢、跨越國境的移動與交流,使得經濟差距擴大,民族、種族之間的對立也隨之不斷產生。科學與科技的進展與經濟聯手也正進行著,並持續改變人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狀況中,「極權主義」不僅改變了樣貌,再次登場的危險反倒正在擴大中。
例如,政府隱瞞國民所需要的資訊,行政機關隱匿或竄改相關文件資料等事件頻傳。民間企業隱匿或竄改應該要對顧客與消費者公開的資訊,這類事件也在日常頻繁發生。對於資訊之隱匿或虛假消息的不信任感,也會波及應該監視這類事情並傳遞給公眾的大眾媒體或在野黨。報紙或電視等報導因偏頗的立場,企圖傳遞錯誤資訊這類指責屢屢出現,批判政府的在野黨,同樣做出不正當的行為或腐敗醜聞頻傳,也很常見。人民對於政治或大眾媒體不再感到信任,透過網路或其他傳遞資訊的工具,將不實的資訊或傳聞迅速擴散開來。煽情的意見或猜想臆測源源不絕冒出,「會不會有人在背後操控」、「是誰得到了便宜」這類陰謀論,在背地裡四處竊竊私語。
對政治的不信任、對社會的不滿擴大,在未來不可預見的狀況裡,煽動人們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或不安感的領袖登場了,極權主義的運動基礎看似正在形成,牽連廣泛。網路等科技的發展,或許造就了嶄新形式的極權主義出現。
鄂蘭的思想在現今各處受到矚目,閱讀其著作,也是正面迎向她所說的「極權主義」這種現象,從中產生自己的思考。閱讀鄂蘭,會讓人思考為了對抗極權主義,人類應該有的狀態。
那麼,極權主義到底為何物?造就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我們對此該如何面對?讓我們循序看下去。
第三章 極權主義的構造
.「暴民」與菁英的角色
「大眾」是極權主義運動的主要構成因素,但四分五裂的「大眾」無法組織他們自身。極權主義這項運動為了動員廣泛的「大眾」,需要能夠促使他們集合起來的觸媒。
大多數極權主義運動的中堅分子,是早期從民族國家中的階級分離出的「脫離階級分子」中的「暴民」。因階級社會本身解體而陷入失去方向狀態的「大眾」,對任何事都毫不關心,相對的,暴民則多數對現存體制或社會有所不滿,他們意圖反叛、渴望權力,著迷於行使暴力的欲望。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戰誕生出許多親身體驗戰事中大量殺戮的「塹壕世代」(編註:塹壕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西線戰場造成許多傷亡),殘酷的戰鬥與殺戮經驗,往往使他們很難回歸到正常的社會生活。如同希特勒那樣,很多人將這樣的戰爭經驗視作是從以前的社會或傳統中「釋放」出來。納粹或法西斯運動的領導者中,有多數是由一戰而誕生的大量「暴民」所組成。
另一方面,舊社會的菁英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或文化界人士之中,也有人對於納粹或法西斯運動的主張有所共鳴。他們對於傳統的價值或規範抱持嚴重的懷疑。「行為主義」(編註:心理學理論,主張研究人類行為應與研究動物行為一樣,利用客觀測量,解釋環境與行為學習之間的關係,不探討意識與一切內在心理歷程對行為的影響)的意義不在於特定的目標,而在於運動本身、行動以及隨之而來的破壞,行為主義吸引他們加入極權主義運動。十九世紀末,認為「在這個世界裡沒有一項事物有意義、有價值」的虛無主義(Nihilism)盛行,而迫在眼前的死亡以及戰爭所帶來的破壞逕自持續著,這樣的戰場經驗讓這類思想或氛圍更添真實感。
不重視特定綱領或政策目標的極權主義特徵,也以「行為主義」帶來的運動傾向為基礎,而不是政治世界常見的「投機主義」(編註:一種有意識的策略或行為,通過利用形勢來自利肥己)。極權主義運動需要絕對的忠誠,這是其他政黨無法比擬的。菁英與大眾之間的區分已經消失。菁英是「隨時可以被取代的大眾」,他們不過就是隨時可被替換的存在。對極權主義運動來說,擁有獨自的意志或思考的人類是沒有用處的,任何特定的綱領或政策方案,即使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烏托邦,也有可能產生意見和異議。正是如此,希特勒或史達林禁止黨的政策程序之討論,實際上他們對黨的綱領也不予理睬。
當時,對於拒絕舊社會價值觀、旨在破壞一切既有事物的知識分子或文化界人士而言,暴民所犯下的犯罪行為或暴力,其運動展現出的破壞衝動,是拒絕舊有資產階級社會的道德或偽善這種「具有勇氣的行為」,以及看成是呈現「嶄新生活態度」的表現。然而,他們所讚揚的前衛藝術或思想的激進主義(Radicalism),與極權主義運動的領導者如希特勒或史達林庸俗的藝術觀格格不入。然而,當極權主義運動占上風時,這些知識人或文化人卻是首先遭到排除的。
在嚴重危機的時期,從現存價值觀的破滅或目標喪失之中,不斷誕生出對於「行為主義」的誘惑。但這些行為所帶來的暴力或破壞,反倒成了對既定事物做出反抗姿態的知識分子或文化界人士,猶如知性活動或美學時尚般的遊戲。
.喪失「世界」的真實感
人生在世,如何作為一個人生存下去,需要方針或路標──「自己從哪裡而來,現在處在何方,接下來要往哪裡走」。為此,就必須能在這個世界裡看清自己的位置。透過日常的生活經驗,不斷確認自己的方向,如此一來,就會賦予「世界」與真實感。
然而,這群四分五裂的大眾,被切斷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以往,在他們沉默時,其依歸的群體還能給予習慣或是傳統這類指引的方針或座標,但卻澈底受到剝奪。而這結果,便是喪失了「世界」的真實感。
.作為「運動」的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這一詞,一般會用於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或史達林時代的蘇聯這類政治體制,將獨裁者作為領袖景仰,政黨具有排他性的意識形態,以此為基礎來支配人民。從政治學的角度,透過單一政黨的軍方與官僚統治,或透過大眾媒體等社會、經濟一元性全面支配是判斷的指標。但鄂蘭卻認為,極權主義的特徵最為看重「運動」。強化實行並牽連大量國民的「運動」,當極權主義掌握了政治權力而成功時,舊體制的官僚或軍事、政經界的領袖等,就會肅清不順從的人事物,澈底鎮壓在野黨派的反抗。基於排他性的意識形態,被視作敵對勢力的團體便會遭到逮捕並送至集中營。這樣的統治,影響至社會各個角落,因經濟毀滅與自毀性的戰爭,自身體制也終究崩毀。在猶太人集中營所進行的大量虐殺,便是這一行為的巔峰。
因「極權主義」而遭到破壞的,不是只有敵對集團或受統治的階層而已。在極權主義體制內,單一政黨或國家的各種機關之間競爭或對立也時常發生。以軍隊或警察為首的各種行政或經濟管理的部會裡,於同一種領域設立多個黨政機關或行政機構展開競爭與對抗,國家體制內存在的權限分配或職責分擔便會分崩離析。有效率的行政與權力並無互相制衡,而圍繞在領導者周圍的權力爭奪則加劇了混亂。極權主義的運動會毀滅國家本身。
就這樣,極權主義摧毀了人類一直以來的生活基礎、現存的道德規範,還有以傳統為首的一切事物。而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或社會主義這類以往的政治思想或意識型態已不受用。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裡,一切現存事物失去效力。而人類該如何與這樣的世界連繫和建立關係?」這即為鄂蘭的提問。
.極權主義會捲土重來嗎?
極權主義並沒有消失,也不算遙遠。
就如希特勒統治的納粹德國,因為二戰打了敗仗而崩解。極權主義另外一個代表就是蘇維埃政權的俄國史達林體制,也因史達林逝世而改變樣態,由於「柏林圍牆」倒塌,共產主義的體制隨之垮台。無論納粹或史達林的體制,都是由好幾個歷史因素或事件積累而出現的。
然而,造就極權主義的各種因素即使在現今也仍持續存在。以全球化之名進行的事物、金錢、跨越國境的移動與交流,使得經濟差距擴大,民族、種族之間的對立也隨之不斷產生。科學與科技的進展與經濟聯手也正進行著,並持續改變人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狀況中,「極權主義」不僅改變了樣貌,再次登場的危險反倒正在擴大中。
例如,政府隱瞞國民所需要的資訊,行政機關隱匿或竄改相關文件資料等事件頻傳。民間企業隱匿或竄改應該要對顧客與消費者公開的資訊,這類事件也在日常頻繁發生。對於資訊之隱匿或虛假消息的不信任感,也會波及應該監視這類事情並傳遞給公眾的大眾媒體或在野黨。報紙或電視等報導因偏頗的立場,企圖傳遞錯誤資訊這類指責屢屢出現,批判政府的在野黨,同樣做出不正當的行為或腐敗醜聞頻傳,也很常見。人民對於政治或大眾媒體不再感到信任,透過網路或其他傳遞資訊的工具,將不實的資訊或傳聞迅速擴散開來。煽情的意見或猜想臆測源源不絕冒出,「會不會有人在背後操控」、「是誰得到了便宜」這類陰謀論,在背地裡四處竊竊私語。
對政治的不信任、對社會的不滿擴大,在未來不可預見的狀況裡,煽動人們彼此之間的不信任感或不安感的領袖登場了,極權主義的運動基礎看似正在形成,牽連廣泛。網路等科技的發展,或許造就了嶄新形式的極權主義出現。
鄂蘭的思想在現今各處受到矚目,閱讀其著作,也是正面迎向她所說的「極權主義」這種現象,從中產生自己的思考。閱讀鄂蘭,會讓人思考為了對抗極權主義,人類應該有的狀態。
那麼,極權主義到底為何物?造就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為何?我們對此該如何面對?讓我們循序看下去。
第三章 極權主義的構造
.「暴民」與菁英的角色
「大眾」是極權主義運動的主要構成因素,但四分五裂的「大眾」無法組織他們自身。極權主義這項運動為了動員廣泛的「大眾」,需要能夠促使他們集合起來的觸媒。
大多數極權主義運動的中堅分子,是早期從民族國家中的階級分離出的「脫離階級分子」中的「暴民」。因階級社會本身解體而陷入失去方向狀態的「大眾」,對任何事都毫不關心,相對的,暴民則多數對現存體制或社會有所不滿,他們意圖反叛、渴望權力,著迷於行使暴力的欲望。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戰誕生出許多親身體驗戰事中大量殺戮的「塹壕世代」(編註:塹壕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西線戰場造成許多傷亡),殘酷的戰鬥與殺戮經驗,往往使他們很難回歸到正常的社會生活。如同希特勒那樣,很多人將這樣的戰爭經驗視作是從以前的社會或傳統中「釋放」出來。納粹或法西斯運動的領導者中,有多數是由一戰而誕生的大量「暴民」所組成。
另一方面,舊社會的菁英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或文化界人士之中,也有人對於納粹或法西斯運動的主張有所共鳴。他們對於傳統的價值或規範抱持嚴重的懷疑。「行為主義」(編註:心理學理論,主張研究人類行為應與研究動物行為一樣,利用客觀測量,解釋環境與行為學習之間的關係,不探討意識與一切內在心理歷程對行為的影響)的意義不在於特定的目標,而在於運動本身、行動以及隨之而來的破壞,行為主義吸引他們加入極權主義運動。十九世紀末,認為「在這個世界裡沒有一項事物有意義、有價值」的虛無主義(Nihilism)盛行,而迫在眼前的死亡以及戰爭所帶來的破壞逕自持續著,這樣的戰場經驗讓這類思想或氛圍更添真實感。
不重視特定綱領或政策目標的極權主義特徵,也以「行為主義」帶來的運動傾向為基礎,而不是政治世界常見的「投機主義」(編註:一種有意識的策略或行為,通過利用形勢來自利肥己)。極權主義運動需要絕對的忠誠,這是其他政黨無法比擬的。菁英與大眾之間的區分已經消失。菁英是「隨時可以被取代的大眾」,他們不過就是隨時可被替換的存在。對極權主義運動來說,擁有獨自的意志或思考的人類是沒有用處的,任何特定的綱領或政策方案,即使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烏托邦,也有可能產生意見和異議。正是如此,希特勒或史達林禁止黨的政策程序之討論,實際上他們對黨的綱領也不予理睬。
當時,對於拒絕舊社會價值觀、旨在破壞一切既有事物的知識分子或文化界人士而言,暴民所犯下的犯罪行為或暴力,其運動展現出的破壞衝動,是拒絕舊有資產階級社會的道德或偽善這種「具有勇氣的行為」,以及看成是呈現「嶄新生活態度」的表現。然而,他們所讚揚的前衛藝術或思想的激進主義(Radicalism),與極權主義運動的領導者如希特勒或史達林庸俗的藝術觀格格不入。然而,當極權主義運動占上風時,這些知識人或文化人卻是首先遭到排除的。
在嚴重危機的時期,從現存價值觀的破滅或目標喪失之中,不斷誕生出對於「行為主義」的誘惑。但這些行為所帶來的暴力或破壞,反倒成了對既定事物做出反抗姿態的知識分子或文化界人士,猶如知性活動或美學時尚般的遊戲。
.喪失「世界」的真實感
人生在世,如何作為一個人生存下去,需要方針或路標──「自己從哪裡而來,現在處在何方,接下來要往哪裡走」。為此,就必須能在這個世界裡看清自己的位置。透過日常的生活經驗,不斷確認自己的方向,如此一來,就會賦予「世界」與真實感。
然而,這群四分五裂的大眾,被切斷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以往,在他們沉默時,其依歸的群體還能給予習慣或是傳統這類指引的方針或座標,但卻澈底受到剝奪。而這結果,便是喪失了「世界」的真實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