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街頭?新公民運動的歷史、危機和進程
革命、行動與公民不服從,是為了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更為了爭取更有尊嚴的未來!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反對是為了生存,
公民覺醒是為了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
上街頭是為了爭取更有尊嚴的未來!
「投入這(社會運動)那麼久,你會有點忘記自己還有可能會贏。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辦遊行、群眾大會……假如只有四十五人現身,你會很沮喪。如果三百人到場,你會很高興。結果,有一天,來了五十萬人。你反而難以置信:某種程度上,你早已停止去想那有沒有可能發生了。」
原本只是一則刊登在雜誌上的廣告,邀請大家在 2011年9月17日一起上街頭,占領華爾街;這樣單純的籲請,如何演變成全球矚目的公民運動,且其影響力至今還在持續延燒呢?
大衛. 格雷伯以「占領華爾街」發起人之一的角度,翔實觀察了華爾街占領行動的始末,並分析了這場行動之所以引發的原因,及其獲致成功的諸多因素。
身為一個相對溫和的無政府主義者,格雷伯重新耙梳了民主的定義:民主不是只彰顯在投票的那一刻,群體決策亦非粗糙之多數決;它源於一種相信人人在根本上平等的信念,允許人們以充分且平等參與的方式,運用各種有利的手段去決定集體的事務。
延續著這樣的信念,格雷伯也以資深社運人士的經驗,分享了在公民行動中群體取得共識決的操作原則,以及如何「占領」及「解放」各種公共空間,並在既有的權威之外,建立起基於共識、平等、廣泛參與的自治生活。
所謂革命、行動與公民不服從,從來就不會有固定的形式,其所激盪出的思想轉換卻是永久的。我們所要做的,不是顛覆掉眼前的一切,而是不斷擴展自由的範圍,直到其成為生活中的終極價值。
名人推薦
李茂生(台大法律系教授)、何明修(台大社會系教授)、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孫窮理(苦勞網祕書長)專文導讀
李惠仁(紀錄片導演)、何穎怡(商周出版選書顧問)、吳叡仁(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哲斌(媒體工作者)聯手推薦
目錄
1. 序幕即將揭開
2. 為什麼可行
3. 「暴民開始思考與推論」:隱藏的民主史
4. 改變如何發生
5. 打破魔咒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