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公門菜鳥飛:一個年輕公務員的革新理想

想要當公務員的人,要和公務員打交道的人,都需要讀這一本書。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週年慶】情緒小夥伴全面9折

  • 會員好評 ★★★★★(1)
  • 2個人喜歡
  • 9 288
    32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散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魚凱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夏仙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網路與書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7/29

出版情報

2017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2017/02/05 「2017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獎名單: 。「小說類」首獎: 馬家輝《2018579755991》(新經典) 蘇偉貞《2018579499994》(印刻文學) 黃錦樹《2018579716985》(寶瓶文化) 。「非小說類」首獎: 魏明毅《2015560038941》(游擊文化) 魚凱《2015730200710》(網路與書) 劉克襄《2018551739025》(遠流出版) 。「編輯獎」(自製類): 行人文化實驗室《2014640011256》、《2018510220915》(行人文化實驗室) 。「編輯獎」(非自製類): 劉鈐佑《2015440505259》、《2015510040192》(群學出版) 今年得獎作品,在「小說類」部分,來自香港的馬家輝,以他出生長大的灣仔為舞台,《2018579755991》描述1930年的香港,在充滿黑道江湖的暴力和慾望下,透過一個個離奇又動人的故事,變得既生猛又迷人,備受評審肯定;《2018579499994》是蘇偉貞以逝世屆滿12年的丈夫為原型,形塑出主人翁大疤,以及大疤死亡後的世界,並不斷啟動新生與死亡的輪迴線圈,藉以追撫亡夫的形象;《2018579716985》是一本短篇小說集,來自馬來西亞的黃錦樹,以家族記憶著手,透過用「雨」作畫的紀錄方式,串連出一本描述家族故事的書。 在「非小說類」部分,魏明毅《2015560038941》透過自己是心理諮商師的角色,在成為研究人類學的新手時,選擇自殺率高的基隆,收集並傾聽港口勞動族群的生活苦境,如貨櫃司機、攤車小販、茶店阿姨等,藉以突顯出社會底層求生的殘酷世界;《2015730200710》則是一本罕見以公務員角度為出發點的書,作者魚凱本身具工程背景,為了謀求變革,他以周遭大小事做為媒介,剖析其中的眉眉角角,讓公務員、非公務員的民眾有一個可以進行理性溝通的平台;《2018551739025》寫的是一群街貓的故事,作者劉克襄用隨筆、攝影、繪圖及詩句等方式,另類闡述了街貓的生存之道,也是繼2009、2015年後,第三度獲得「書展大獎」肯定。總括今年書展大獎作品,從小說到非小說,取材皆多元又饒富創?,令人激賞。 其中,「自製類」得獎者行人文化實驗室,從主題設定、規格定位、團隊協調、採訪、編輯整合到執行,再到議題發酵,由出版品的樣貌,皆可感受到夢幻團隊的具體展現。「非自製類」劉鈐佑則以他獨到的眼光,緊扣時下議題,不僅讓全書頗具閱讀性,其整合編輯與設計的在地化製作,亦強化了企劃背後的企圖心。 文/2017台北國際書展,前往文章來源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政府為何崩壞?甘冒被標記的風險,一位基層公務員寫給新政府的熱血建言。 
★老鳥寄語菜鳥「依法行政、廣結善緣、全身而退」,公務員的核心價值是服務群眾,還是服務長官?我們要什麼樣的公務員? 
★臨時工般的長官,流水般的政策;政府缺乏長遠藍圖的點狀施政,計畫精神到底是什麼?靠數字說話,政府傾全力防弊、防止公僕怠惰,為何也成為防礙台灣創新發展的主因? 
★GOV與NGO如何能裡外配合?公民、公僕如何共同參與協作改革? 
★緊咬口中的肥肉,年金改革推不動,台灣年輕人的未來很嚴峻!如果新政府真的要創造一個年輕人能實踐夢想的台灣,必須要改變、改革什麼 
 
 
想要當公務員的人,要和公務員打交道的人,都需要讀這一本書。 
 
政府儼然成為人生的墳墓、稅金的墳墓。 
擁有最大資本的一間公司,卻可能是全台灣最沒效率的一間, 
而且,大家還默默地接受了。 
 
當了六年的公務員,從文官學院新生訓練開始,菜鳥便被耳提面命要「依法行政、廣結善緣、全身而退」。面對公部門裡各種人事關說、防弊也防創新的採購制度,或只看數字、要不斷填表格的研考制度⋯⋯都讓作者覺得很弔詭。年輕人前仆後繼投入國考,考上後才發現是一個無力的開始。到底公務員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2016年台灣執政黨再度輪替,並且有許多年輕勢力揭竿而起,配合資料開放、公民參與的層面擴大,在在都顯示出新的政治模式必須被啟動——不符時代產業需求的法令必須被調整、人事制度必須更有彈性、文官的專業性及使命感必須找回、跨領域的議題必須整合等等,都是台灣要向前走必須突破的。 
希望有志於公職的年輕一代,仔細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菜鳥不死,莫忘初衷」的精神,是不放棄希望、不滿足現狀而衍生出的改變動力,正是台灣現在所需要的。 
 
推薦人 
田秋堇(僑務委員會政務副委員長) 
朱淑娟(獨立記者) 
邱銘源(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 副執行長) 
李鴻源(前內政部長) 
柯金源(公共電視【紀錄觀點】製作人) 
張善政(前行政院長) 
張鐵志(文化及政治評論家、報導者共同創辦人暨顧問) 
黃國昌(立法委員) 
彭盛韶(前北市資訊局專門委員)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推薦語 
他成為我心目中另類的公務員,不只在體制內尋求理想的實踐,也透過書寫傳達他的見解,同時熱中參加非營利組織⋯⋯這是一本魚凱用他六年公務員生涯的熱誠寫出來的書,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言,期待能因此促成改變。我要套用書中的話跟公務機關的朋友們互勉:「公務員,是個需要理想的行業;台灣,需要更多有熱忱、具憧憬、行動派的公務員加入!」──朱淑娟(獨立記者) 
 
我期待台灣公門的年輕菜鳥,也要勇於改變大步向前;我期待你們要成為夜空中熱情燃燒的星光,也不要溫馴地被姑息主義的黑暗所吞噬;我也期待大家一起為台灣奮鬥,只要動手去做,願意昂首高飛,根本不必等待風起,馬上就可以自己振翅。只要行動,我們都可以讓世界看見台灣,忘記自己的私利與本位,揚棄和稀泥。在每個崗位上努力,為自己,也為這塊土地。這段文字送給魚凱,也給所有有心改變公門的菜鳥,莫忘初衷,一路向前,KEEP WALKING!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適合菜鳥看,當然小英和林全也應該拜讀才是。──邱銘源(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 副執行長) 
 
台灣官僚文化的貼身觀察,來自公務人員的深層自省與吶喊、期待,衷心推薦。──柯金源 (公共電視【紀錄觀點】製作人) 
 
魚凱這本書,描述了他公務體系的所見所聞,都是我們公務員應該參考檢討之處。同時,我也期待所有的政務官應該珍惜常任公務員,好好體會運用他們的能力。一個公務員不能夠充分發揮的國家,是不會有希望的!──張善政(前行政院院長) 
 
我們有個變態的社會,父母總希望子女變成公務員,社會氛圍卻憎恨公務員,但每一個人卻都需要公務體系解決與管理人生需求,如果我們還是有好的公務員,國家卻壞了,那問題在哪?怎麼解?快來看這個還沒放棄希望的傻小子的現身說法。──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作者

魚凱(KAI)
 
工程背景生物魂,屬體制內外邊緣人。台灣社會需要改變,而改變不單來自批判,而來自於互相理解後尋求的共同解。書寫,希望從中理解自己,也為理解彼此找到一個媒介。作品常出現在「聯合新聞網」【鳴人堂】專欄,「上下游新聞市集」、《消費者報導》雜誌、《大自然》雜誌、《人時代動物誌》等等。

目錄

推薦序 期許一個沒有遺憾的公務生涯 (張善政) 

推薦序 坦途無高峰 (邱銘源) 

推薦序 讓公務員成為國家進步的力量 (朱淑娟) 

前言 我們需要改變!而且,我們可以! 

第一部 公務人生怎麼演 

1. 喔~喔喔喔──初試啼聲 

芝麻公門 

八字箴言:「廣結善緣、全身而退」 

下單位了 

2. 不動如山、牢不可破的行政模式 

制度無法篩檢的動機與心態 

怎麼就走到了這裡?窗前苦讀的背後 

3. 神祕的人事、雞肋的考績 

關說官有理,公務員努力無用? 

考績人生,一直烤鴨會怎樣 

誰把主管的管理工具拿走了 

「人事布局」總是惹人遐想 



4. 新時代裡的舊育才方式 

無感的研習會、研討會 

有選項等於沒選項的思考模式 

跨領域溝通人才須從學校開始培養 

積極,需要勇氣 

5. 即將看得到吃不到的年金 

鐵飯碗都快生鏽了,還能期待月退嗎? 

怎麼算也不對的數學題 

退休人員緊咬,年金改革推不動 

第二部 公務制度與文化的糾結 
6. 會計制度防弊,也防創新 

以繁馭簡、字斟句酌 _ 

小心翼翼的會計系統 _ 

四隻小豬的故事 

好人不能做好事的案例 

採購制度約束的,到底是誰? 

創新被守舊制度扼殺 

防弊,只防了小弊 

7. 數字治國、責任外包 

令人抓狂的研考制度 

計畫的精神在哪裡? 

不連續的點狀施政 

都交給評審委員就好了 

不只有萬能承辦,還有萬能委辦 

煙火般絢麗,燒完就沒的活動 

活動目標——人多就好? 

8. 臨時工般的長官,流水般的政策 

曾經熱血,滄海桑田 

壯志未酬先撞牆的案例 

有堅持卻留不住 

效益放末端,誰真的在意 

口號喊太久,靠政府不如靠自己 

9. 跨越重重山頭的跨域溝通 

山頭各立,整合不易;中央地方,各行其是 

跨部會辦公室,其實只是大雜燴 

政策與時代脫鉤,追不上產業需要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預警機制 

跨領域合作案例:氣候變遷是未來大挑戰 

上對下的單向溝通 

10. 真的有行政中立這件事嗎? 

政府也有置入性行銷 

是政治介入專業,還是缺乏專業? 

11. 政治掛帥,專業哭哭 

民粹瘋媒雙面夾攻,官員兩面不是人 

要依法行政,卻又關說不斷,真是錯亂! 

行政專業遠去的年代 

行政裁量的自由心證 

12. 忙於事後補救的政府 

在亡羊補牢的迴圈中打滾 

畫錯重點,問題無解 

外國人眼中「健忘」的台灣人 

第三部 改變態度、整合資源 

13. 人才不設限,出走與接軌 

向世界發聲!國際交流的體驗 

台灣前進的可能——改革態度 

營造有利於國際事務人才發揮的條件 

對自身文化的了解與自信 

打造超越語言界限、有故事可說的國家 

文化觀光該大於文化+觀光 

14. 莫忘初衷—— 公務改革的核心,是人心 

不能輕易察覺的改變 

逐漸同質化的過程 

如何改變,喔不,或許是如何不被改變 

時時自省,等待時機 _ 

年輕公務員是改革動能 

對岸的七年級生副處長 

不能輸在起跑點上 

15. 如何突破現狀,讓資源碰觸能量 

溝通要訣——永遠眼中有別人 

在公部門外尋找資源 

G O V 與N G O 的裡外配合 

到處看看,自我增值 

16. 公器公用——媒體資訊力 

媒體的一體兩面 

連「阿婆」也看得懂的新聞稿 

大數據年代下升級版的E政府 

資訊透明,鄉民齊監督 

首長的信箱有用嗎? 

17. 公民怎麼參與? 

官方說明會的真正功能 

成長中的審議式民主 

網路公民協作的實例:vTaiwan 

率先落實公民參與制度的南區水資源局 

草鴞保育平台案例 

行政疲乏,公務員需要民間伙伴! 

後記 寫在最後:關一扇門,開一扇窗

試閱

第一部 公務人生怎麼演
〈不動如山、牢不可破的行政模式〉

剛進部門,就感受到一團和氣的氛圍。

剛到公部門報到的頭一個月,抱著探索及亟欲求知的精神,用著學校師長告誡的積極態度,想要多了解這個環境。對於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人來說,他所擁有的就是單純的、事理分明的判斷;但不久後,我便知道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奧義。延續著文官學院新生訓練中講師耳提面命的口訣,「依法行政、廣結善緣、全身而退」,就是箇中真義了。一開始就感覺到,同事間沒有針對公務議題進行討論的氛圍,比較常討論的,是公務之外的事情,比方說,哪裡有好吃的、哪裡有開團購等等。

剛入公門的公務員,對於行政體系的運作還不是這麼熟悉。這有好有壞,好的是會比較不受框架的限制。可以發現,待得越久的公務員,心態上會漸趨保守,當時還滿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啊,嘿無可能啦!」對於老公務員來說,所有事情都有既定的程序及流程,照著這樣做,就可一天過一天。但是對新人來說,心中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非得這樣做不可?難道沒有其他的辦理方式嗎?如果能夠提出一個比較有創意的方式,為什麼不試試看?

有時候會想,在學校中,老師鼓勵學生開口問問題,提出說法,延伸出有料的討論;但是進了政府之後,我們開始體會到,很少長官真正想跟你討論,同一句話,在他的口中講出是明智,在你的口中講出是不智。所以,在真理不會越辯越明的情況下,到後來也就放棄比較開放的對話方式。所謂溝通,就是在一個假設性前提下,去預設長官的心意,然後在這樣的框架下提出建議。關於事情本質—— 該不該做、做了有什麼效益、這樣的方向對嗎—— 的討論,是很少見的。比較常見的,是有關程序、權責上的爭辯:「程序不對,退件」、「這不是我們管的,不要碰」、「之前的人都這樣辦,你為什麼要不一樣?」⋯⋯等等。

經過一兩次這樣的碰壁經驗,便會開始思考,是什麼造就了牢不可破的行政模式?很可能是心理上對改變的抗拒,尤其在老機關裡面,所有的習慣是傳承的,什麼樣的公文該怎麼辦理,都有固定的脈絡可循。依循舊模式去處理,最熟悉、最不可能犯錯。一旦由誰改變了過去既有的辦理方式,到時候出了問題,長官一定是追究提出改變的這個對象。但時代改變,資訊傳播的方式跟過去大大不同,政府在推動政策時很難不去對應這樣的改變。有些行政習慣其實是沉疴,明明知道這樣做是不好的、沒有效率的,甚至依此收集及傳播的資訊可能是錯誤的,但因為在同一個位置坐得太久,失去了對外界資訊更新及判斷的能力,尤其在不敢公然挑戰權威的華人文化下,長官說了算,新進人員很難堅持創新改變的想法,很難就事情的本質與長官進行討論,在長輩「多聽、少說」的交代下,通常會乖乖聽話。一開始對事情本質的質疑,在一兩次挑戰無效,循舊有方式辦理之後,久而久之也習慣成自然,漸漸被淡忘了⋯⋯



我們要什麼樣的公務員?這是個核心命題。有時候,覺得這個社會精神分裂得很嚴重。根據統計,台灣有一半的父母會希望子女考公職,可是,每當有「公務員坐享福利」、「政府反應慢半拍」、「公僕又出包」的新聞,底下的鄉民幹聲連連,對於公務員的批評絕不手軟。「公務員就是爽」、 「國家的米蟲」、 「只會考試而已 」、 「花納稅人的錢養一群白癡」⋯⋯,但這時候也會有人跳出來說:「軍警界更糟」、「考上再來說」、 「吃不到眼紅」⋯⋯這年代能與藍vs.綠二元對立情況相提並論的,恐怕就是公務員vs.非公務員之間的意識之爭。

大家一方面重砲抨擊公務員,另一方面卻認為公務員是個好職業。到底,當公務員好不好?如果說這是個好職業,那為什麼又常常是眾矢之的?這很根本的,涉及了考公職的心態是什麼。曾經聽過一位任職公門,後轉教界全力推動生態旅遊的老師提及,當初考進公職時,是認為在政府有資源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可以對社會產生影響。但是,現在的人考公職,似乎是為了求個穩定,對於服務社會的動機,好像變薄弱了。「公務員是否具備服務動機?」這在沒有口試、沒有人格測驗的高普考機制中,是無法衡量的(即使有,補習班也會教考生如何填出服務動機)。於是,我們產生了一批很會讀書的公務員,但大家都知道,說是一件事,做又是一件事,何況只是會寫而已。當然有些耗盡積蓄準備高普考,苦盡甘來的公務員會認為,這是他應得的,花了時間付出努力獲得公務員資格,實至名歸。然而,實至名歸的公務員,應該不是會考試,更是願意付出、具備服務熱忱的人。但這種特質,在目前考選制度下,無法被篩檢出來。於是,在還沒談到真正的行政運作制度之前,考選過程已經先產生一部分不具服務動機的公僕。



另一個我覺得有趣的是,當高普考弊案出現,必定群情激憤,勢必得把作弊的一方揪出來;但是,等到這些人真正進入政府之後,對於人事關說、勞逸不均等不公平的情況,卻又噤聲以對。學生時代,被耳提面命不能作弊,一切要照法條來的常規,進了公門後,好像不存在了。

有一陣子單位內人事異動頻仍,傳出是有背景的人在做掮客,只要去講就有糖吃,關係不夠好的,就會被亂調動。因此,那段時間,同事間有個問候語,「啊你怎麼沒去講?」沒關係找關係,有關係、沒關係的公門文化,真的是學校沒教的事。當「關係」變成一件重要的事,就會出現「表面一團和氣,暗地波濤洶湧」的辦公室生態。找關係,原本不是壞事,要合作本來就是得找關係;但當找關係變成個人的利己行為,還談什麼公務員的服務動機呢?

有一種人存在機關內,大搖大擺,連長官也敬畏三分,他們的巴故(背景)很硬,不是議員介紹進來的,就是大官的親戚。說實在的,這些人功能有時深不可測,畢竟在行政部門中,能喬事情比會做事情重要一些。在重要時刻,長官或許也需要借重他們的特殊功能來喬一下。當喬事情變成重要的代誌,長此以往,公務員反而忘了業務本身的意義與精神。大家只想奮力找到自己往上爬的梯子,至於在梯子上面幹嘛,是服務大眾還是服務梯子,都模糊了。曾經有一位從學術單位轉任公務員的同事這樣說:「我每天面對的,都是毫無邏輯可言的事情」,毫無邏輯,至少無傷大雅。反正,模稜兩可,讓大家都留點空間。一句話繞個彎兒講,對彼此都無傷。這是說話的藝術。除了察言觀色,就是揣摩上意。不過有些指令倒是非常明確,「上級長官交辦的、議員要的、委員要的、媒體要的,優先處理」,這是事理最明晰的時候了。只要是以上事件,就得直接成為優先順位,尤其是立院及議會開議期間,身為幕僚單位的一員,每天都得準備好等待議員調閱資料。一個電話來,所有的前因後果、可能方案、預期評估都得條列清楚,若是讓長官在質詢台顏面無光,到時候就得層層檢討。

有時感到,公務員好像是為了長官而存在,成了長官的公僕,但我們領的,不是全民的薪水嗎?

當然,公僕不全然是服務大眾,同時也有宣導政策的責任。比方說,一個環保路跑活動,著重的應該是如何在路跑活動中,有創意的傳達出能在生活中落實環保概念。這種活動規模浩大,雜事繁多,耗費心神。然而,承辦人最擔心的可能不是湧入的遊客,而是要出席致詞的爺們!一個長官帶來的緊迫感,能抵得上幾百名遊客吧!

如果大頭要出席,所有的動線規劃、交通接駁、引導路線、致詞順序、拍照位置,都要預先演練過。如果是要跨夜的活動,還得考量宴客場所、誰坐同一桌(有些王不見王的要先打聽好)、要不要安排餘興節目等等。這些工作流程還不是最累人的,而是整場活動要隨著爺們的行徑路線緊跟在後,生怕不受歡迎的爺們遭到民眾挑戰、看到不開心的場景、走路摔倒之類,無法預期的狀況。

被這些耗去了大部分的心力,承辦人還能記得,這是一場要倡議環保政策的「路跑」嗎?還是,追著爺們跑?一開始,或許還會不習慣,懷疑這樣是對的嗎?但在不斷重複循環的眾星拱月場景之中,好像也就越來越習以為常了。

我們的公務員,核心價值還是服務群眾嗎?



過去十幾年的台灣,經歷了一段政治冷感的時期。兩次的政黨輪替,並沒有替人民帶來太大的希望。大家普遍對於政治人物的言行感到不信任,年輕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網路世界的興起,成為對茫然未來的寄託。讀書,只是為了延後進入社會的時間。直到即將畢業前,才不得不開始思索,我,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一路走來的訓練,讓台灣學生很會念書及考試,但除了念書之外,對於生命探索及認識自己的部分很薄弱;常見的是,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但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多年摸索後,還是對自己想做什麼不太清楚。在評估現實條件與自我條件之後,覺得繼續準備考試是一條比較熟悉且擅長的選項。並且,在社會主流價值下,考公職,是個政治正確的決定,不會受到太多質疑。

從來不曾了解過公務員是個怎樣的行業,自己的個性是否適合當公務員,總之,把對外在世界無奈、內在世界茫然的人生難題,交給了一試定終身的國考。國考,讓內在小宇宙的紛雜得以被救贖;考上了,人生難題也就迎刃而解。真是一帖速解良方。但,難免還有一絲猶豫不定的心緒,「一輩子當公務員,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帶著這樣的掙扎,踏入補習班的櫃檯,服務人員細心地分析各考試類科的優劣勢,並且說明考上後的待遇、福利、升遷制度,還舉例誰誰誰考上之後時常可以出國旅遊、參加活動等等,原本的忐忑逐漸被穩定的人生大夢取代,就決定,考了!
一旦決定要投考,有些人選擇買函授閉門苦讀,有些人則是貨比三家後,選擇了某家補習班落腳。這段時間是破釜沉舟,幾乎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繫:除了每週固定一兩天把近期報紙翻遍之外,平時不花時間與人互動、除了考科相關的知識,不關心其他任何考試領域外的消息—— 很多人是這樣,一步一步成為公務員的。

或許,也有很早就立定志向朝公職之路邁進的人,所以在大學、研究所的學習,有一大部分是為了考公務員而準備。但這樣的學習動機,到了真正考上的那一刻,全都釋放了。接下來,就是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買車、買房、結婚、生子,非常穩定踏實的人生進程。只是,平順的生活,可能讓某些努力的動機不再存在;一連串的人生腳本畫格中,自我成長及突破的片段大抵在前面演完了。曾經擁有的夢想(如果有的話),就全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了。

我們常被提醒,當被現實打擊、挫折無力時要莫忘初衷。每個人的初衷不同,但大部分公務員的初衷是什麼呢?多半應該是圖個穩定的人生。畢竟,一開始就想要謀取權力、獲得財富的人,應該會走向另一條路。然而,有多少公務員的初衷是:想要投身公共事務,想透過公務權的行使,改變社會,讓台灣變得更好?有時在想,公務這條路,跟公職考試一樣,都把許多問題簡化了。是非選擇題,簡化了思辨的路徑,而投身公職,則簡化了人生可能的選擇。因此,我們也不難想像,為何政府對產業、空間、文化的發展想像,都走不出局限的思維,因為打從一開始,政府本身組成的選擇就被簡化了。一群決定讓人生走向簡單的人,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台灣未來的走向。

一窩蜂前仆後繼地投入考試的潮流,對社會發展造成的另一種影響是:因為考公職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台灣喪失了許多在民間會有多元發展的人才。當準備國考成為一種社會主流價值時,也同時剝奪了即將投入職場的新鮮人對未來想像的可能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84176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ii*080 說:
    2016-08-10
    感謝作者說出真話,讓我們知道公部門生態、眉角。不管有沒有要考公務員,了解公部門制度、文化,可以讓我們勇於面對「台灣現實」,實現理想。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08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