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企劃
2017.02.05
2017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文/
。「小說類」首獎:
馬家輝《龍頭鳳尾》(新經典)
蘇偉貞《旋轉門》(印刻文學)
黃錦樹《雨》(寶瓶文化)
。「非小說類」首獎:
魏明毅《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游擊文化)
魚凱《公門菜鳥飛:一個年輕公務員的革新理想》(網路與書)
劉克襄《虎地貓》(遠流出版)
。「編輯獎」(自製類):
行人文化實驗室《透明的記憶:感受日常玻璃的溫度》、《2018510220915》(行人文化實驗室)
。「編輯獎」(非自製類):
劉鈐佑《茶室交易》、《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群學出版)
今年得獎作品,在「小說類」部分,來自香港的馬家輝,以他出生長大的灣仔為舞台,《龍頭鳳尾》描述1930年的香港,在充滿黑道江湖的暴力和慾望下,透過一個個離奇又動人的故事,變得既生猛又迷人,備受評審肯定;《旋轉門》是蘇偉貞以逝世屆滿12年的丈夫為原型,形塑出主人翁大疤,以及大疤死亡後的世界,並不斷啟動新生與死亡的輪迴線圈,藉以追撫亡夫的形象;《雨》是一本短篇小說集,來自馬來西亞的黃錦樹,以家族記憶著手,透過用「雨」作畫的紀錄方式,串連出一本描述家族故事的書。
在「非小說類」部分,魏明毅《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透過自己是心理諮商師的角色,在成為研究人類學的新手時,選擇自殺率高的基隆,收集並傾聽港口勞動族群的生活苦境,如貨櫃司機、攤車小販、茶店阿姨等,藉以突顯出社會底層求生的殘酷世界;《公門菜鳥飛:一個年輕公務員的革新理想》則是一本罕見以公務員角度為出發點的書,作者魚凱本身具工程背景,為了謀求變革,他以周遭大小事做為媒介,剖析其中的眉眉角角,讓公務員、非公務員的民眾有一個可以進行理性溝通的平台;《虎地貓》寫的是一群街貓的故事,作者劉克襄用隨筆、攝影、繪圖及詩句等方式,另類闡述了街貓的生存之道,也是繼2009、2015年後,第三度獲得「書展大獎」肯定。總括今年書展大獎作品,從小說到非小說,取材皆多元又饒富創?,令人激賞。
其中,「自製類」得獎者行人文化實驗室,從主題設定、規格定位、團隊協調、採訪、編輯整合到執行,再到議題發酵,由出版品的樣貌,皆可感受到夢幻團隊的具體展現。「非自製類」劉鈐佑則以他獨到的眼光,緊扣時下議題,不僅讓全書頗具閱讀性,其整合編輯與設計的在地化製作,亦強化了企劃背後的企圖心。
文/2017台北國際書展,前往文章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