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這麼多是有理由的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地球上每一分鐘,都有三百個笨蛋誕生
雖然很不愉快,但我們確實生存在一個笨蛋的世界當中。
有些學者認為,「笨蛋可以透過教育矯正」;
但問題是,無論我們再怎麼教育,笨蛋的數量還是有增無減。
既然如此,這背後必定藏有某種根本性的原因——
凡事快思不慢想、只靠反射回應,
政治混亂、媒體造假、社會對立……
「正義」,不是「一場思辨之旅」,而是「笨蛋與笨蛋的戰爭」
黑色心理學大師 日本最著名政論家橘玲
從政治、經濟到日間帶狀節目獨樹一幟的社會評論
三十萬聰明讀者齊聲最愛
打開電視,我們每天都要看到種種頭痛的社會議題;
記者、名嘴,天天爭論不休,但卻什麼答案也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因為我們總是快思不慢想。」
人在思考時,總會下意識迴避需要複雜思考的「慢想」,而選擇直覺、簡單易懂的「快思」;
然而,凡事快思的結果,就是所有思辨都流於膚淺表面化;
於是,政客說話不經大腦、民眾反應也不經大腦,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大家都是笨蛋的世界當中。
那麼,平凡如我等,該何去何從呢?
「試著不去逃避、運用人腦中百分之一的『慢想』,深究事物背後的道理,
這就是讓自己變聰明的方法。」
唯有捨棄「直覺」,才能看見真相!
‧石器時代的大腦能夠理解相對論嗎?
—我們的大腦從古以來其實進化有限,所以所謂的「思考」,其實都是運用直覺反應(快思),但是卻欠缺深思熟慮的想法(慢想),這是問題的根源。
‧育嬰假延長到三年,真的有利女性嗎?
—三年的育嬰假讓女性和職場脫節,造成婦女更不易找到工作,是個大有問題的政策。
‧不可以在口頭報告的場合決定重要事項
—賈伯斯雖然提倡口頭報告,但最後決定仍然是自己一個人負責,大凡成功的決策皆是如此。
‧凡事說「謝謝」,其實是僵化的「體育會式思考」
—不卑不亢,才是養成獨立人格以及有效思考的關鍵。
‧反核陣營的人更該批判偽科學
—「前往福島會流鼻血」,根本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所有的媒體都是造假裝置
—有錯誤不加求證、就算更正也只是一小格,這就是媒體扭曲的生態。
—這本「笨蛋這麼多是有理由的」,正是一本教你如何在紛亂的世界中,找尋出最聰明解答的智慧之書。
名人推薦
吳豪人、王道還、人渣文本苦笑推薦
雖然橘玲沒有明講,但我們在台灣處處可以觀察得到的另一種情況是,
我們也常看到許多「聰明的笨蛋」混跡於問題製造與問題解決的機制裡。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聰明的,但是解決問題的時候像個笨蛋。原因很簡單,「裝傻」。
為什麼裝傻?因為要捍衛某些人或某特定階級的既得利益。
這是危害更大的假笨蛋,而且他們最喜歡放任笨蛋們彼此互譏笨蛋。
—輔大法律系教授、京都大學法學博士吳豪人
本書作者由各時空中的社會現象,建構出一套交錯的「笨蛋歷史」與「笨蛋地理」,
讓讀者體認到這種反智問題不但普遍,也有可能就發生在自己身上。
有了自我覺察,才能往改善自我的方向前進。作者以最精簡的篇幅提點了延伸閱讀的方向與理論,
相信能幫助多數讀者由「通俗」進入「系統」的思考。
—輔大哲學系助教授、知名政論家人渣文本
目錄
導讀 笨到需要理由 人渣文本
前言
PROLOGUE
我們都是笨蛋
快思慢想
正義與演化論
狂熱信仰是怎麼產生的?
「光明與道德故事」的起點
Part1 POLITICS 政治
1 日本的右傾化
2 嫌韓與反中
3 「重振日本」的政策
4 日本該何去何從?
Part2 ECONOMY 經濟
5 黑心的國家
6 「家」的束縛
7 自虐型的經濟政策
8 經濟真有趣
Part3 SOCIETY 社會
9 日本的黑暗面
10 腐敗的樂園
Part4 PSYCHOLOGY 心理
11 內心層面
EPILOGUE
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的
使窮人更窮的公平貿易
為什麼在非洲有那麼多人被砍斷手腳?
後記
卷末推薦 笨蛋,就是放棄思索的懶惰鬼 吳豪人
序/導讀
推薦文
笨到需要理由人渣文本
「對你這種哲學專業研究者來說,其他人看起來都像是笨蛋吧?」
沒這種事。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最常接觸到的「其他人」,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我的學生。我在大學教書,每一學期都要面對六七百位同學。這些大學生都成長於網路時代,接受過新式的高中教育,在當代中又能接觸到多元知識與各種批判思考方法。
因此,他們的學術知識雖然不怎麼樣,但一點都不笨。
我能碰到的第二類人,是政治人物、時論者,與公共知識份子。我的另一個工作是寫專欄,每週都會與許多同行或政治人物激烈筆戰,甚至從紙本、網路、一直戰到電視節目現場去。
這些「同行」就算有些愚言愚行,也多半還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內。他們若非是為了製造媒體效果而裝笨,就是支持他的組織機器出了問題,讓他做出誤判。如果他們很笨,就不太可能在激烈的鬥爭中出人頭地,成為你我會認識的人物。
他們通常是「壞」,不是「笨」。
所以在我的工作環境中,笨蛋沒有那麼多。
「所以笨蛋很少囉?」
話也不能這樣講。我在工作中接觸到的對象,多數屬於特定群體(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人生勝利組)。在這個群體之外,還有大量的普通百姓,在他們之中,有不少人的確在面對各類資訊時,大腦顯得不太靈光。
這些民眾因為種種因素(可能是運氣或家境,也可能是自我放棄)而未接過足夠的思想訓練,生活中又沒有自我提升的急迫性,就持續「笨笨」的過日子。
為了要撰寫時論專欄,我習慣閱讀大量的新聞與文章下頭的網友評論。雖然這些網友意見有相當比例是由「假人」,也就是網路行銷公司或政治網軍所組成,但觀察這些「假人」所展現的言論模式,可以推敲其意圖影響的「客群」為何。再搭配一些「真人」網友的互動與回應,一個龐大、隱藏的「笨蛋圖譜」就很清晰了。
這些「笨蛋」有以下幾點思考特性:
第一,主張自己知道標準答案。像「不合法就一定是錯的呀。」「這是古人的智慧!」
第二,以社會成就來定義真理和知識權威。像「等你像郭台銘這麼會賺再來批評。」「他當那麼久的官了,一定比你懂。」
第三,無法意識到長期危機。像「政府怎麼可能會發不出退休金。」「房地產怎麼可能下跌!」
第四,依個人經驗挑戰客觀知識。像「這東西我吃很多年了,也沒吃出問題過呀!」「我不喜歡這產品的樣子,這一定賣不掉。」
在哲學上,我們會以「知識論」「邏輯」「倫理學」等不同學門的方法來證明這些思考態度中所蘊藏的致命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
但這樣的切入方法比較片面,一般人也不太容易接受:用你不懂的理論證明你是笨蛋,然後要你學我這套比較聰明的做法。我想在情感上,多數民眾應該對這種「傳統」作法比較「倒彈」。
因此,在接受各種批判思考方式的訓練或矯正前,我認為可先由較整體的角度來看待這種普遍反智的現象。
本書就是個不錯的切入點,作者由各時空中的社會現象來建構出一套交錯的「笨蛋歷史」與「笨蛋地理」,讓讀者先體認到這種反智問題不但普遍,也有可能就發生在自己身上。
有了自我覺察,才能往改善自我的方向前進。本書作者亦以最精簡的篇幅提點了延伸閱讀的方向與理論,相信能幫助多數讀者由「通俗」進入「系統」的思考。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個智者,真正的聰明人是透過日常生活的自省與反思琢磨而成。是以除了看書之外,如何從作者的提點中找出自我的改善方向,會是你脫離「笨蛋」陰影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試閱
快思慢想
首先,我們要來定義什麼是「笨蛋」。
本書所說的「笨蛋」,是指只懂得快思的人。相對於笨蛋,聰明的人可以透過訓練學會慢想。
但我光這樣說,大概很多人還是不懂我的意思吧。
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首開先例地將心理學引進經濟學,創立了行動經濟學這門學問,並於二○○二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康納曼認為,我們平時的思考模式可分為「快思」與「慢想」。(《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假設有一張桌子上擺著人做出各種表情的照片,我們看到那些照片,一瞬間就能說出那人是在「生氣」、「笑」或「悲傷」。
當文化人類學者把這個從臉部照片推測情緒的實驗搬到南太平洋和亞馬遜,以那些未與文明社會接觸過的部落民族為實驗對象時,結果這些從未見過白人或黑人的部落民族,光靠照片就能做出和我們一樣正確的判斷。
換句話說,人可以靠「直覺」判斷對方的情緒。直覺的特徵在於,訊息(表情)輸入腦中的瞬間,腦中會自動輸出回答(對方的情緒)。
臉部照片的實驗證實,直覺並非由文化(經驗)培養,而是與生俱來的。這是人的腦(電腦)打從出生就組裝好的OS(作業系統)。
自動抹殺不舒服的事物
接下來,請各位用心算計算下列算式:
17×24=?
正確答案是408,但沒有學過珠算的人,大概會算得很辛苦吧。
根據調查顯示,人在心算時的生理狀態會呈現肌肉僵硬,血壓以及心跳上升,這是一種會同時對心理與生理產生高度負擔的不舒服狀態。
相對地,立刻可以回答出答案的「快思」,對大腦來說是一種舒服的狀態(負擔較低)。但,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遭遇到無法用直覺解答的問題。好比說,碰到心算二位數相乘的算式,快思就完全派不上用場,必須使用到慢想的思考迴路。
人在無意識間,常會選擇避開負擔較重的「慢想」。他們所採用的,不外乎以下兩種手段:
1 在面對重要問題時,無視「慢想」系統的存在。
2 期望所有問題都靠「快思=直覺」解決。
比如說,遇到兩位數相乘的問題,便心想「反正用計算機算就好」,這就是1的狀況。乘法算數就算了,有時碰到更難理解的問題,甚至會直接選擇否認或忽視,直接撂下一句「反正這些和我的人生一點關係也沒有」便一筆帶過。
曾有某位著名的女作家(譯註:指曾野綾子,日本有名的右翼保守派作家。)說過:「我不會解二次方程式,到現在不也活得好好的」、「二次方程式對社會一點用處也沒有,這樣的東西該從課本裡刪除掉。」剛好她的先生是擔任教育課程審議會(現在的中央教育審議會)的會長,由於她先生力主刪除「二次方程式」,使得中學課程的「二次方程式」從必修課變選修課(前陣子因為社會對「悠閒教育」(譯註:)的批判,又重新變回必修課)。只懂得「快思」的人,似乎把「慢想」視為欲除之而後快(對他自己而言)的餘物。用因果論解釋一切
比忽視問題更糟糕的是,想用直覺解決複雜的問題,也就是狀況2。「既然是十幾乘以二十幾,一定會超過兩百,那我猜大概三百吧!」這就是直覺的解法。用這種方法得到正確答案的機會趨近於零。
所謂直覺思考法,指的就是把原因和結果綁在一起的因果論。因為這樣的方法很好懂,所以廣受大眾喜愛,然而這種思考法,正是引發各種悲劇的原因。
月亮的圓缺會影響漲退潮,這是自古以來就廣為流傳的知識。因此,古代人同樣相信其他的自然現象也存在著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但現實是,不管他們怎麼觀察大自然,就是無法找出乾旱、洪水、冷夏到來的「原因」(即使是現代科學,也難以預測長期的氣象)。
於是,人們便把天災地變視為神的旨意,推舉能與神(天)溝通的人為王(=主祭者),向神明乞求風調雨順。根據這項因果論的論述,乾旱持續的原因是王惹神不高興,解決方式只要砍下王的首級即可(事實上,獻活祭品就是象徵性地殺王)。
只是,我們並沒有立場嘲笑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因為即使到了現代,選民仍會因為經濟不景氣等理由,撤換總統或首相(主祭者)。
在非洲的傳統社會中,至今仍把生病這件事當作遭到詛咒。即使近代醫學已經引進非洲,這個惡習依然沒有被改正─應該說,反而更強化了巫術信仰的流行。
在現代,生活於傳統社會的人也會去醫院看病拿處方箋。因為抗生素的效果十分顯著,宛如魔法般,能夠使傷口或疾病痊癒。
只是很遺憾的是,近代醫學無法治癒所有的疾病。大多數的情況是,藥有沒有效,必須先試過了才知道。
但這麼一來,又產生一個新問題:傳統社會的人該怎麼理解,為何有些疾病連近代醫學這個「魔法」都無法治癒?對他們來說,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患者中了連藥物都無法治癒的強力詛咒。
於是,習慣用神祕主義來解釋問題的他們,便會希望透過巫術來治療像愛滋這類難以治癒的疾病。在非洲,人們普遍相信和處女性交可以解開愛滋的詛咒,現今仍有許多少女因此犧牲。石器時代的大腦可以理解相對論嗎?
現代的演化論認為,人的思考和感情模式經過石器時代兩百萬年歲月的形塑,從那之後,人的大腦到現在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快思,是為了適應石器時代的嚴酷環境所演化出來的最佳系統。草叢一有動靜,就要立刻迅速反應,若還在慢慢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就會被一躍而出的獅子一口吞掉。只有相信直覺的人,才能逃過一劫留下後代。
直覺,是自從地球上有生命以來,在三十八億年演化的歷史中,一點一滴打造出來的思考(反應)系統。聽到動靜或感受到氣息拔腿就跑的反應,在狗、貓、爬蟲類、昆蟲身上都看得見。所有生物都懂得依循快思=直覺的反應。
但是隨著文明發達,社會愈趨複雜化,愈來愈多的狀況光靠快思無法做出應對。特別是近代以後,科學發展有了飛速的進步,許多人們過往慣用因果論解釋的常釋,陸陸續續被一個又一個新發現所顛覆。
相對論證明了光不只是粒子,同時也是波。但這件事不可能靠直覺理解,所以才會有許多「科學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大喊「愛因斯坦搞錯了」,然後提倡自己的理論。
就連地動說也是,直到人工衛星發射成功,科學家把從宇宙看地球的影像公諸於世之前,一板正經地主張諸如「地球是扁平狀,邊緣聳立著覆蓋著冰雪的峭壁,靈魂則住在地下」,或是「地球內部有一個大空洞,太陽位於正中央,人類其實住在空洞裡」之類論點的人(以及一本正經地相信這些論述的人)多如過江之鯽。直覺在那些不擅長「慢想」的人大腦中灌輸了一個想法:「只有自己覺得是對的事情,才是對的」。笨蛋之中還是有分比較聰明和比較笨的
我的重點並非在罵「快思」的人都是笨蛋,事實上,我們每天日常生活所面對的各種瑣事,幾乎都得靠「直覺」處理。「活著」這件事其實就是無數判斷的累積,所以不可能每件事都有充裕的時間,讓我們好整以暇地去「慢想」。
再加上我們的大腦有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喜歡用直覺做完判斷之後,再找個理由合理化它。
這就是為什麼情侶們約會時喜歡去鬼屋、坐雲霄飛車、看恐怖電影的原因。因為人感到恐怖的時候,生理反應就是心跳加快,這種「小鹿亂撞」的感覺,和喜歡上一個人的生理反應相似,所以可以讓她(他)的大腦以為—或許只是誤以為—「我喜歡這個人」。這聽起來像是玩笑話,但事實上這樣的效果已透過心理學的實驗獲得證明。
假設地球誕生於一月一日,生命約在四月八日誕生,從這以後一直到十一月一日為止,地球上只有單細胞生物。第一批魚類出現於十一月二十六日的下午。恐龍時代約在十二月九日到二十六日。第一批猴子出現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人類的祖先出現在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八點十分,而自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誕生文明至今,只過了三十秒。
「慢想」的系統直到一天快結束的最後三十秒才派上用場,所以,現代人生活中99%(說不定是99.9%)的事情都靠「快思」就能解決。從這層意義來說,無論你我,大家都是笨蛋(直覺思考型)。
但是這世界上還是有分成徹底避開對大腦負擔較重的「慢想」,以及1%(或者0.1%)願意「慢想」的人。
我們都是笨蛋,只不過笨蛋之中還是有分「比較笨」和「比較聰明」的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