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爽拿的時代:一九六○年代美國民權改革的貽害

The Age of Entitlement:America Since the Sixties
「徹底顛覆政治正確」~本書是認識美國保守思辨的重要憑藉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9 395
    500

出版情報

從美國先民的建國理念與歷史發展,反思我們自己

2023/06/05 《打造美利堅》是美國歷史學者高登.伍德的新書,也是理解美國早期歷史、政治、思想發展的優良讀物,搭配伍德的另一本書《國父的真相》服用效果更佳。 關於本書作者伍德,現年已90歲,是美國革命史、早期史領域最重要的大師,近數十年來只要是研究相關領域的歷史學者,基本上都無法繞開伍德的影響。在學術圈外,伍德也有極高的聲譽,曾獲得普立茲獎、愛默生獎、美國國家人文獎章等多項榮銜,他始終孜孜不倦地向一般大眾傳授研究成果,影響一整代美國人的思考方式。 《打造美利堅》最重要是想回答兩個問題:一、美國革命如何建立了一個新世界?這個新世界的本質為何?二、新建立的美國又是如何維繫其共和體制?而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就首先要了解美國為何要發動革命,他們想要建立什麼樣的國家,以及他們建立國家背後的「理念」是什麼? 就我們一般台灣人的認識,美國立國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不外「自由、民主、平等」,但事實上卻忽略美利堅是個「共和國」,這個國家許多的起心動念都是來自它的共和精神跟共和體制。 因為想打造共和國,所以美國的開國元勳會汲取古羅馬共和的養分,因此他們把國會議員稱作Senator(源自古羅馬的元老),把他們的國會大廈命名為Capitol(源自羅馬城的卡比托利歐山),要成為當代的「新羅馬共和國」。 但這一切在美國立國短短十年內,就遇到嚴重挑戰。當國土開始擴大,政治事務日益繁複,地方的雜音愈來愈多,美國似乎正面臨分裂解體的邊緣。美國人是要大政府還是小政府?是要披著民主面紗、中央集權的君主立憲國,還是各州自治、地方分權的聯邦共和國?民主的限度在哪裡,如何堅守「主權在民」、「人人平等」的前提,卻不落到民粹的境地? 250年過去了,這些問題依舊存在於美國,我們可以時時看到美國兩黨鎮日為了這些問題紛爭,民主制度的效率與存續也困擾著每個關心民主發展的有志之士。透過《打造美利堅》,可以幫助我們反思美國先民的建國理念,他們的歷史發展,再回過頭來思考我們台灣在世界上會站在哪個位置,以及我們想要怎麼樣的一個國家。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華爾街日報2020最佳政治類書籍

 

六〇年代美國民權改革開啟了對黑人、女性、同志與移民等多元族群的保障,

追求平權卻逐漸變成要求特權,並造成新的階級與種族秩序。

貪得無厭的美國人,與為了選票不斷滿足他們的聯邦政府

一步步連手打造出當今美國只要權利,不要負責的爽拿時代!

 

「徹底顛覆政治正確」~本書是認識美國保守思辨的重要憑藉

克里斯多弗・考德威爾——右派最有天賦的記者之一——干冒大不諱的風險,直指今日美國社會的一切病灶,其源頭正是一九六〇年代的民權運動!他擅長從小細節——流行音樂與電視節目排名、美國生產的汽車品質、熱門書籍等美國民眾日常的改變——切入訴說民權運動如何形塑一整代的美國人。原本訴求種族平等、婦女解放與尊重多元性傾向的民權精神,卻開啟了扭曲憲法的大門,並徹底改造了美國。為了達成民權的理念,政府大刀闊斧推動許多公共政策,卻也埋下未來財富分配不均、公民自由喪失,以及社會潛在不穩的種子。

 

人民爽拿、政府爽給,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少數族群成功被法律保障的同時,一部新憲法同步誕生。在這部新憲法中,民權取代自由,成為至高無上價值,政府得以保障少數群體權利為名,擴張權力並恣意介入人民生活。為了支撐民權要求的保障,在雷根總統領導下,美國政府更大量舉債,損傷了國內的製造實力;同時也放寬銀行對民眾的借貸限制,讓信用不良者容易借貸買房,間接導致了金融危機。

 

考德威爾在本書中細說隨著黑人、女性與同性戀等群體的權利逐漸鞏固,白人族群卻認為自己是新憲法下的受害者,覺得民權運動只看膚色與性別給予特權,變得偏激怨懟。透過一波又一波的社運與政策,一九六〇後的爽拿世代,逐漸把美國帶離建國諸父們擘劃的憲法藍圖,原先希望團結國家的民權運動,最後反噬與裂解了美國。

 

名人推薦

大膽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忠謙|《風傳媒》國際中心主任

沈榮欽|約克大學副教授

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陳勁甫|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M觀點創辦人 - Miula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爽拿的時代》兩年前出版時,曾被《紐約時報》評為「深陷陰鬱、怨恨與白人身分政治的保守主義」,書中宣揚民權運動是以「1964年的美國新憲」取代了「1788年的舊憲法」,白人因此成為「被壓迫的受害者」。《紐時》認為,作者考德威爾所謂「兩部憲法無止盡的政治鬥爭」不過是個幻象、更是個死胡同。然而半世紀來保障女性墮胎自由的羅訴韋德案,如今卻被聯邦最高法院推翻,保守勢力群起反撲的集結號已經吹響。當美國的民權遺產遭受嚴酷考驗,本書也是我們認識美國保守思辨的重要憑藉。——李忠謙|《風傳媒》國際中心主任

 

本書不僅是對「文化相對主義」、「政治正確」、「白左」、「覺醒主義」運動的直接對抗,更從美國歷史重新追溯政治左傾化的根源及其影響,為未來的類似辯論,提供了最佳的軍火庫。——沈榮欽|約克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

 

《爽拿的時代》是一本徹底顛覆政治正確的「叛亂書」。它直指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是美國社會問題的病兆,這當然讓政治學界與社會學界研究種族歧視的學者掉了眼鏡。但其實這本叛亂書比想像中的深很多,書中回到保守派想遵守於1788年所制定的憲法,而不是1964年民權運動後多方修改的憲法。所謂的種族歧視是否可能只是美國個人主義的展現?講民權到頭來是在講特權?BLM其實是黑人暴力?更駭人的是左派其實才是導致分配不均的幫兇?如果想要平衡了解美國左右派,本書值得一讀。——邱師儀|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讚辭

 

多年來對主流政治最尖銳、最有見地的保守派批判。——《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推薦(Stared Review)

 

美國保守主義最重要的作家……這是一部異端又令人不安的作品——《愛爾蘭時報》(The Irish Times) 

 

學術、挑釁、見解深刻:這是最好的歷史寫作。考德威爾作品的讀者會立即認識到他能夠以一個單一的時刻或事件來闡明一個更為廣泛的現象。任何想了解甘迺迪總統被刺之後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菁英挫敗的原因,以及為什麼川普會當選總統的人,都必須閱讀這本思慮深刻的書。——安德魯‧羅伯茨(Andrew Roberts),暢銷書Leadership in War作者 

 

有關過去半個世紀更為深入、廣泛的文化和憲法敘事……要理解怨恨是如何滋長的——尤其是對於自由主義者——考德威爾的見解必不可少。它精妙而恢宏。——安德魯‧沙利文(Andrew Sullivan),《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對每一個社會、政治和法律決策、運動和趨勢進行了全面而敏銳的審視,這些決定、運動和趨勢使我們處於一個兩極化的國家。內容引人入勝,可以引發一千次討論……考德威爾對我們越南遺產的分析尤其精彩,但是這本書處處可見對一個自信的國家如何成為一個爭議不斷、支離破碎的國家的高妙評價。——美聯社 (The Associated Press)

 

總體而言,這是對美國自1960年代以來的變化,深刻感受,高度可讀性和最誠實的描述,我們當時錯誤而可怕的轉向與誤入歧途,破壞了我們過去所謂的美國方式,導致我們許多最有生產力的公民越來越疏離,認為他們可能正在失去他們的國家。——《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

 

作者

克里斯多弗‧考德威爾(Christopher Caldwell)

 

《克萊蒙特書籍評論》(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的特約編輯,也是「紐約時報」的特約評論員。他曾擔任《標準周刊》(Weekly Standard)的高級編輯與《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專欄作家。他著有《爽拿的時代:一九六〇年代美國民權改革的貽害》與《對歐洲革命的反思:移民、伊斯蘭,以及西方》(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Europe:Immigration、Islam,and the West)等書籍。 

 

譯者簡介

 

王曉伯

 

曾任職國內主要財經媒體國際新聞中心編譯與主任多年,著有《華爾街浩劫》、《葛林史班: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央行總裁》(合著),譯作包括《我們為什麼要上街頭?》、《海森堡的戰爭》、《小王子的寶藏》、《向領導大師學激勵》、《群策群力的領導智慧》、《光天化日搶錢:稅賦如何形塑過去與改變未來?》等。

 

目錄

第一部 一九六○年代的革命
第一章 一九六三 
第二章 種族
第三章 性
第四章 戰爭

第二部 新憲法
第五章 債務
第六章 多元化
第七章 贏家
第八章 輸家

參考書目
註釋

序/導讀

作者序

 

第一章 一九六三

 

一九六○年代中期,是一段充滿永世繁榮假象的時期,這個國家活力充沛,胸懷抱負的領袖們大力推動美國的改革,促進正義與人道精神。他們發動多項道德運動,其中以促成一九六四年民權法案(1964 Civil Rights Act)的民權運動是為經典。在此同時,女性開始從事與扮演過去只保留給男性的工作與角色。性愛也自傳統與假道學中解放。過去被美國拒於門外的移民如今則是大受歡迎,甚至是需求若渴。在越戰引發的鬥爭中,對立兩方的思想家與政治人物無不想方設法來動員美國人民的力量。

若問成長於一九六○年代的美國人民,那個年代是什麼樣子,他們大部分的記憶都是這些運動,與這些運動所激發的道德英雄主義。有整整兩個世代,美國全國的生活型態在各個方面都受到「六○年代」的影響:黨派政治、公眾禮儀、官方道德,無一不是。

 

本書談的是一九六○年代的規範所造成的危機,其所維繫的方式與其形成的改變,到了二○一六年的總統大選,反被美國大部分的勞動民眾不再視為恩賜,而是壓迫。


甘迺迪刺殺案

 

我們所認知的六○年代始於一九六三年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遇刺所引發的震驚之中。美國人民都表示自甘迺迪遇刺之後,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樣了。只不過幾個月的時間你就可以聽出流行音樂的變化。在甘迺迪遇刺的一年半前,由英國黑管大師阿克.比爾克(Acker Bilk)演奏的一首溫暖雋永的樂曲〈陌生人在岸邊〉(Stranger on the Shore),高居排行榜首位。在刺殺案發生一年半後,來自傑佛森飛船(Jefferson Airplane)、死之華(Grateful Dead)、大哥控股公司樂團(Big Brother and Holding Company)與其他各個不同的吸毒藍調和民謠搖滾樂團的音樂家則是在舊金山首次集體演出。

 

這並不意謂著是此樁刺殺案造成了這十年間的文化大動盪。在甘迺迪遇刺前的幾個月間,湯瑪斯.孔恩(Thomas Kuhn)的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就已出版(一九六二年八月),挑戰當時常態科學的概念,並且以此提出多項社會與政治上的假設;瑞秋.卡森揭露殺蟲劑濫用的著作《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也宣告問世(一九六二年九月);貝蒂.傅瑞丹(Betty Friedan)更以《女性的奧祕》(The Feminine Mystique)一書(一九六三年二月)直指看來幸福美滿的家庭主婦生活其實枯燥無味。整個態勢已有一番風雨欲來的氣象。

 

最能定義一九六○年代美國的兩項衝突―種族融合與越南戰爭―也已浮現世人眼前。一九六二年十月,不斷升溫的騷動迫使最高法院下令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密西西比大學(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允許該校的首位黑人學生詹姆斯.梅瑞狄斯(James Meredith)註冊入學。甘迺迪生前最後一個夏季則是在史無前例的二十萬民權運動人士華盛頓大遊行下結束。在甘迺迪於達拉斯遇刺身亡的三週前,越南總統吳廷琰因為甘迺迪下令的政變行動而被趕下台,並且慘遭殺害。

 

甘迺迪之死雖然為一些正在進行中的變革添加了柴薪,但是人們對於政治刺殺事件的反應,往往是宛若集體本能般採行一種死後的報復性行動。他們會將死者視為殉道的領袖,而以相對激進的行動來紀念他的犧牲。對美國人民而言最熟悉的例子是一八六五年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刺殺案,他的遇刺促使美國通過的憲法改革規模遠超過林肯當初所尋求的——不僅通過了廢除奴隸制的第十三條修正案,同時還有第十四條修正案,創造了更為廣泛且具有高度延伸性的公民權利保障與正當法律程序。

 

一九六○年代也出現同樣的情形: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與聯邦醫療輔助(Medicaid)使美國成為一個福利國家;政府大量動員年輕人遠赴海外參加越戰;不過,最重要的是公民權與投票權的法案。上述這些成就都是為了紀念一位遭到刺殺的國家領袖,而在一九六四到一九六五年間的短短數月內,由一位承受全國沉重哀悼之情的人倉促完成。甘迺迪的繼任人,林登.詹森(Lyndon B. Johnson)接下了在甘迺迪遇刺幾個月前就已益趨黯淡的民權立法火矩,創造出拒絕妥協的格局,這已遠非甘迺迪所能想像。

 

尤其是民權思想深植法制體系最令人感到意外,該行動也因此成為政治改革、建立新系統的典範。與此同時,對於公義與人道的定義也更加廣泛。種族融合也升級為包容一切的多元化思想。婦女解放則演變成對女性(最終對男性)意義的省思。移民也引發社會重新思考美國人民的效忠對象是否應是他的國家,或者還有其他更為重要的效忠對象。反共產黨的軍事冒險行動也逐漸退位,隨著共產主義在一九八九年開始崩潰,美國扮演起世界和平維繫者與全球繁榮保證人的角色,同時也成為國際新秩序中道德規範的制定者與執行人,此一新秩序有時又稱為「全球經濟」。

 

此一改革運動的力量沛然莫之能禦。道德光環與充沛的資源使得美國治理菁英可以毫無顧忌地放手重新架構社會秩序。領袖們不僅可以利用甘迺迪之死引燃的憤怒與決心,同時還擁有眾多力量作為後盾。例如美國在二戰之後已成為軍事與經濟帝國的事實、企業與基金會所發展出來的組織技術知識,以及隨著二十世紀進入尾聲,嬰兒潮世代帶給承平時期美國的充沛人力資源。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來自這些力量的自信。

 

但是,六○年代的改革,儘管是美國人民最為自豪,同時也是他們國家認同的根據,其成本卻高得驚人——不論在金錢、自由、權利或社會穩定方面,都付出了昂貴的代價。這些成本在各個社會階層與世代之間的分布極不平均,許多美國人民的生活都因這些變革而每況愈下。經濟不平均的情況已惡劣到十九世紀壟斷時代以來僅見。規模龐大的改革行動使得社會菁英的權力擴增,然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他們不僅對改革的障礙置之不理,對於其中造成的憤恨也視而不見。

 

過去幾十年來,一九六四年一項原本被視為野心勃勃的改革行動如今已變得意義非凡。一九六○年代以民權為核心的改革,不僅是注入憲法的新元素,它本身就是一套對立的憲法,與原來的憲法格格不入。而且隨著公民權利成為法律,兩者之間的衝突更為惡化。其中的嚴重性造成我們近年來所謂的「兩極化」或是「粗魯不文明」。這兩套矛盾的憲法分別為:一是一七八八年制定的憲法,具備所有傳統形式的法理,同時還有數個世紀以來的美國文化作為後盾,二為一九六四年的新憲法,儘管缺乏傳統法理作為根據,不過受到司法菁英、公民教育者,以及堅信自由理念人士的熱烈擁護。美國人民在這兩套秩序之間取捨的必要性,以及兩者的衝突對美國造成的影響,就是本書討論的主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35865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0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時報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