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歷史的內心戲3:縱橫讀史記:挖掘《史記》的底層邏輯,學習思辨的眼光,看見世事的本質
溫伯陵以超越時間的眼光說中國史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公眾號百萬粉絲追隨、超人氣歷史專欄作家溫伯陵
	繼承司馬遷,以超越時間的眼光說中國史
	
	「原始察終,見盛觀衰」,是司馬遷;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更是司馬遷。
	
	往事並不如煙,歷史更不只是過往的紀錄或研究。
	學習司馬遷的諦視、通觀、遠見,與歷史對話,
	也看清自己,以及我們所在的世界與時代。
	
	全景閱讀——  看見《史記》背後的中國
	通觀遠見—— 理解《史記》前後的中國
	
	結合東漢後的史料、現代科學研究與統計數據
	5000年中國史一氣呵成!
	
	2000多年前,司馬遷就懂得田野調查、重視數據,因此《史記》裡不只有英雄敗寇的生命史,也看得到人口、氣候、地理格局、區域經濟、地緣政治與社會結構,素有「中國第一史書」之名。
	
	讓溫伯陵帶領你挖掘《史記》的豐富內涵,讀出司馬遷文字背後的事實與邏輯,直探你從沒思考過的觀點,縱向破解中國史隱藏在數千年時間之流中的宏觀模式,橫向刻畫在時代下奮起、落定的微觀生命幅員。
	
	◎地理、物產:
	三皇五帝、諸子百家、秦皇漢武的時代,河南到處是熱帶生物大象的蹤影,因此簡稱「豫」(人手牽一隻大象);《史記•貨殖列傳》記載了渭川和漢中都可以看到亞熱帶植物竹子、喜愛溫暖濕潤氣候的橘子,關中氣候溫暖有如今日的廣東,糧食豐沛,政權穩定。
	
	解:自東漢起,中國平均氣溫低了 1-2℃,農業減產、糧食不足,社會隨之動盪。直至隋唐帝國盛世,氣溫逐漸回升,橘、竹也再次重現於黃河流域,人民豐衣足食。到了魏晉與宋元明回復低温,遍地乾旱饑荒,天下一再易主。中國歷朝政權的更迭,氣候變遷是隱形因子之一。
	
	◎人口、經濟: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縱橫天下無敵手的項羽,中了漢軍設下的「四面楚歌」之計,帶領 800 多人趁夜色突圍。當他來到烏江邊,烏江亭長勸項羽趕緊過江,因為江東有千里土地、數十萬人口,足以讓他稱王立國了。項羽不願意過江,在烏江自刎而死。
	
	解:《史記.貨殖列傳》記錄了江東人口數十萬,頂多可以招募到十萬軍,劉邦的天下則有千萬人口,兵員是幾十萬起跳,而且整個黃河流域的經濟總量幾乎占當時的 80% 以上,但江淮以南地廣人稀、生產落後,糧食產量非常低下。由此可知,即使項羽當年不顧面子過了江,只有數十萬人口、占天下經濟總量不到 20% 的江東地區,也無法支持他的野心繼續和劉邦抗衡。
	
	◎族群、產業: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趙兩國的共同祖先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獲賜嬴姓,且預言其後代將繁盛昌旺、揚名立萬。
	
	解:秦國嬴氏在商殃變法下族群成功融合、重農抑商,趙國嬴氏的和親政策擺不平族群,更以首都邯鄲的地利之便而舉國仰賴商業與隨之發達的娛樂業。經濟有買賣而無生產,是古代國家的大傷,有如一個大泡沫。等秦國壯大,同根的趙國也被併吞滅亡。繁盛昌旺的預言,只應驗在準備好的人身上。
	
	不只記錄、陳述事實,
	更要看穿表象、明辨事實之間的關係。
	
	看溫伯陵站在司馬遷的肩膀上
	透析歷史人物行為的動機、事件的隱藏內在脈絡,
	投射到自身、擴及全人類的普遍經驗——
	我們正是為此而讀史
	
	本書以《史記》中的史料與數據為本,輔以後世知識、科學研究資料,以兩條脈絡重新鋪陳中國歷史:一、縱向提取《史記》的宏觀史料,推演出貫穿的時間線,看古代中國的歷史如何奠定基調,二、橫向解讀時代興衰與人物浮沉,分析強盛的朝代如何造就、風雲人物如何崛起,構建起《史記》的全景圖。全書分為〈家國〉、〈天下〉、〈今朝〉、〈煙火〉四個面向,全面剖析歷史進程,變換多重視角,審視歷史最幽微之處。
	
	本書特色
	
	【提取龐雜史料,還原歷史現場】
	作者延續其活潑、風趣的寫作風格,還原數千年前歷史場景,輔以詳實宏觀的史料,分析國家的堀起與興衰有其特定的因果關係,例如趙國放在現代是實力不能小覷的貿易強國,在戰國時代卻因重商而亡國;中國五千年典籍,從秦始皇焚書到蒙古入侵,從項羽火燒咸陽到《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集結,共歷經了「十厄」才流傳到現代,帶領讀者經歷中國典籍走過十次戰火洗禮的坎坷命運。
	
	【深入內在因素,透視隱藏規律】
	揭穿歷史有如一張棋盤與其背後那些隱形的手,包括中國文人代表道統,帝王的世俗權力代表政統,這兩條權力線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成形,竟與各朝代詩文藝術發展的消長有密切關係;其他如削藩、重農抑商,都是中國歷朝的基本國策,其實蘊含「打散集中勢力,壯大自己」的隱性政治目的。
	
	【生動精妙的譬喻,讓歷史與現實接軌】
	作者擅長譬喻,常以現代語彙類比歷史事件,例如西周的太伯和仲雍甘心讓位給弟弟、到蠻夷之地建國,在今日可謂有如百億公司另起爐灶,挾著雄厚家底也能吸引投資,輕易成為市值十億的公司,蠻夷之地的人民也成功借殼上市……讓讀者一目瞭然,瞬間心領神會。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與點堂創辦人、體制外國文教師 陳茻(《地表最強國文課本》作者)
目錄
	家國
	齊國霸業的天、地、人
	貿易強國的窮途末路
	小國的生存之道
	項羽的絕境與抉擇
	開啟強國模式
	秦始皇的仁政
	吳國「聖人」背後的凡心
	
	天下    
	王朝的兩條權力線
	中國自古的富強之道:重視農業
	《推恩令》:中國古代第一陽謀
	六國眼中的秦國
	韓非子的破局之道
	漢武帝割韭菜的利器
	二代的困境與兩難    今朝
	冰河時代
	「不願生育」的真相
	中國典籍與「十厄」
	不只是國家,更是文明
	貴人的價值投資
	文人的使命
	不要盲目崇拜任何人
	
	煙火
	劉邦——綠林出帝王
	藺相如——一擊必殺的外交
	韓信——眼裡有星辰大海
	陳平——以天下為棋盤
	蘇秦——華麗的逆襲
	衛青與霍去病——窮養與富養
	李斯——黃狗之嘆
序/導讀
	自序
	
	《史記•太史公自序》裡有句話 :「先人有言 :『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
	
	周公和孔子是中國的聖人,他們在各自的時代獨領風騷,用自己的才智,推動中國文明向前走。因為成就斐然,也被後世國人頂禮膜拜。
	
	而《孟子•公孫丑》說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把周公、孔子和五百年的預言放在一起,再加上那句「小子何敢讓焉」,太史公的「野心」呼之欲出。
	
	他要編一部史書,記錄中國從何處來,並且在史書裡針砭人物、敘述興衰往事,以史為鑑。後世每一個讀到史書的人,都會明白,個人、民族、國家應該向何處去。
	
	做到這一點,太史公才能和周公、孔子比肩,成為推動中國文明繼續向前走的聖人。
	
	顯然,太史公做到了。
	
	《史記》自成書至今兩千多年,無數英雄豪傑來了又去,王朝如過眼雲煙,《史記》卻屹立不倒,猶如點亮一盞明燈,告訴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哪裡是去路和歸途。
	
	在這樣的成就面前,任何語言的讚美,都顯得多餘。
	
	換個角度來說。
	
	《史記》共52萬餘字,130篇,從中國的始祖黃帝,一直寫到漢武帝太初年間,記錄了兩、三千年的歷史,是中國早期一份可貴的史料。
	
	既是史料,便猶如食材。不同的食材、不同的配方,自然可以做出不同的美味。所以我們也不必循規蹈矩,可以在尊重太史公針砭人物、敘述興衰的基礎上,把散落在不同地方的史料,重新整合起來,用不同的方式來解讀《史記》。
	
	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所在了。
	
	我用了兩種方式來解讀《史記》。
	
	其一是橫向的。把不同篇章裡的人物和故事,用一條主線脈絡串聯起來,描繪出一幅中國上古時代的全景圖,和大家一起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數千年前的中國往事。最後總結出一些觀點,起到「歷史照進現實」的作用。
	
	其二是縱向的。我把某些篇章裡的故事和觀點單獨拎出來,然後不斷向上和向下推導,形成一條貫通中國歷史的時間線,和大家一起研究,中國上古時代的事情,到底是如何演變的,以及最終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所以,這本書來源於《史記》,但說的不完全是《史記》,而是以《史記》為藍本,挖掘一些背後的邏輯和觀點。
	
	這種讀書法,我是和太史公學的。
	
	在太史公的筆下,歷史也不完全是歷史,而是可以照亮世界的星火。在我的筆下,中國上古時代的故事,同樣可以照亮當今的世界。這樣看來,這本書和《史記》還是一脈相承的。
	
	當然,我寫這本書也只是一家之言,只能代表我的想法,不是解讀《史記》的標準答案。如果大家認可,那肯定是極好的。如果大家不認可,歡迎大家來微信公眾號「溫伯陵的煙火人間」,一起探討交流。
	 
溫伯陵2021.6.30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讀出歷史的內心戲3:縱橫讀史記:挖掘《史記》的底層邏輯,學習思辨的眼光,看見世事的本質
讀出歷史的內心戲1+2套書(二冊):《讀出歷史的內心戲1》、《讀出歷史的內心戲2》
讀出歷史的內心戲 2:七大主題解剖中國史千年變局,全景式重建時空,串起事件與人物的立體脈絡
讀出歷史的內心戲:從六大角度綜觀千年中國史,理解人物的行為和抉擇,看懂事件的偶然與必然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