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史書撒了謊?吳晗破解歷史的誤讀與偽證:《金瓶梅》作者到底是誰?牛郎織女又是如何跟西王母扯上關係?穿越百年迷霧,吳晗揭開塵封的真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名畫流轉、市井筆記、朝堂風雲
以嚴密的推理與考證,重構一段段被塵封與曲解的歷史真貌
這不只是一本史學札記,更是一場跨越時空、追尋真相的文化探險
⚑ 回歸歷史原貌
長久以來,歷史常被認為充滿繁冗典籍與理論,離一般人的生活甚遠。本書正是對此觀念的有力挑戰。吳晗選取人耳熟能詳,卻又爭議不斷、誤解重重的歷史素材,從文獻考據出發,抽絲剝繭,為讀者還原一個有細節與真相的歷史世界。本書並非單純地「講故事」,而是透過故事,揭示歷史的真實樣貌與背後邏輯,讓歷史從書齋中走出,進入每個對真相充滿好奇的讀者心中。
⚑ 《金瓶梅》的真相
書中第一章以《金瓶梅》的作者爭議為切入點,從多個歷史版本與民間傳說中,梳理這部被譽為中國第一部世情小說的誕生背景。作者逐一檢視歷史人物與小說之間的關聯,藉由精細考證,推翻了長期以來流傳的「報仇說」與「諷刺說」。透過吳晗的解構,讀者得以看見《金瓶梅》不再只是「豔情小說」,而是政治、文化、歷史多重力量交織下的文學結晶。
⚑ 被忽視的歷史
除了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本書亦收錄如胡惟庸黨案的真相、王茂蔭的幣制改革、西王母傳說的演變及《山海經》中神話系統的分析。這些題材過去常被視為歷史邊角料,吳晗卻將之視為理解歷史全貌不可或缺的拼圖。他不僅注重事件本身的敘述,更強調其所反映的時代精神與政治背景,使讀者得以在一篇篇看似冷門的札記中,感受到歷史脈動的豐富與複雜。
⚑ 推理與考據
本書最迷人的特點,在於吳晗將嚴謹史學與推理小說的敘事技巧結合。他不僅提供事實,更呈現探索與解謎的過程,讀者彷彿身歷其境地參與一場場歷史的偵探遊戲。從蛛絲馬跡中挖掘事實真相,從眾說紛紜中推翻謬誤,這種閱讀的趣味與知識的深度並存,讓歷史不再是枯燥的年表與人物,而是充滿懸念、細節與人性的故事。
⚑ 親切與可能
本書不僅是一本史學札記,更是一部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的歷史隨筆。它以活潑生動的筆法,揭示藏在塵封資料中的歷史真相,讓歷史變得親切,也提醒我們:歷史從不只是過去,它是一種持續發生的思考與對話。透過吳晗的引領,我們看見歷史的可能性,也學會如何用懷疑與求真的眼光,審視我們所繼承的記憶與知識。
本書特色:本書是由歷史專家吳晗,以嚴謹考據與推理筆法,深入冷門文獻,挖掘歷史背後的真相與曲折故事之作。全書包括《金瓶梅》的誤讀與作者爭議、西王母與《山海經》的神話系譜、明代政局與幣制改革等,打破學術與大眾間的藩籬。吳晗使讀者在閱讀中不僅獲知史實,更享受推理與探索的樂趣,重拾歷史的鮮活與溫度。
以嚴密的推理與考證,重構一段段被塵封與曲解的歷史真貌
這不只是一本史學札記,更是一場跨越時空、追尋真相的文化探險
⚑ 回歸歷史原貌
長久以來,歷史常被認為充滿繁冗典籍與理論,離一般人的生活甚遠。本書正是對此觀念的有力挑戰。吳晗選取人耳熟能詳,卻又爭議不斷、誤解重重的歷史素材,從文獻考據出發,抽絲剝繭,為讀者還原一個有細節與真相的歷史世界。本書並非單純地「講故事」,而是透過故事,揭示歷史的真實樣貌與背後邏輯,讓歷史從書齋中走出,進入每個對真相充滿好奇的讀者心中。
⚑ 《金瓶梅》的真相
書中第一章以《金瓶梅》的作者爭議為切入點,從多個歷史版本與民間傳說中,梳理這部被譽為中國第一部世情小說的誕生背景。作者逐一檢視歷史人物與小說之間的關聯,藉由精細考證,推翻了長期以來流傳的「報仇說」與「諷刺說」。透過吳晗的解構,讀者得以看見《金瓶梅》不再只是「豔情小說」,而是政治、文化、歷史多重力量交織下的文學結晶。
⚑ 被忽視的歷史
除了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本書亦收錄如胡惟庸黨案的真相、王茂蔭的幣制改革、西王母傳說的演變及《山海經》中神話系統的分析。這些題材過去常被視為歷史邊角料,吳晗卻將之視為理解歷史全貌不可或缺的拼圖。他不僅注重事件本身的敘述,更強調其所反映的時代精神與政治背景,使讀者得以在一篇篇看似冷門的札記中,感受到歷史脈動的豐富與複雜。
⚑ 推理與考據
本書最迷人的特點,在於吳晗將嚴謹史學與推理小說的敘事技巧結合。他不僅提供事實,更呈現探索與解謎的過程,讀者彷彿身歷其境地參與一場場歷史的偵探遊戲。從蛛絲馬跡中挖掘事實真相,從眾說紛紜中推翻謬誤,這種閱讀的趣味與知識的深度並存,讓歷史不再是枯燥的年表與人物,而是充滿懸念、細節與人性的故事。
⚑ 親切與可能
本書不僅是一本史學札記,更是一部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的歷史隨筆。它以活潑生動的筆法,揭示藏在塵封資料中的歷史真相,讓歷史變得親切,也提醒我們:歷史從不只是過去,它是一種持續發生的思考與對話。透過吳晗的引領,我們看見歷史的可能性,也學會如何用懷疑與求真的眼光,審視我們所繼承的記憶與知識。
本書特色:本書是由歷史專家吳晗,以嚴謹考據與推理筆法,深入冷門文獻,挖掘歷史背後的真相與曲折故事之作。全書包括《金瓶梅》的誤讀與作者爭議、西王母與《山海經》的神話系譜、明代政局與幣制改革等,打破學術與大眾間的藩籬。吳晗使讀者在閱讀中不僅獲知史實,更享受推理與探索的樂趣,重拾歷史的鮮活與溫度。
目錄
第一章 《金瓶梅》的故事及其衍變
第二章 西王母傳說
第三章 《山海經》及其體系
第四章 胡惟庸黨案的真相
第五章 王茂蔭與幣制改革
第六章 《朝鮮李朝實錄》記載的李滿住
第二章 西王母傳說
第三章 《山海經》及其體系
第四章 胡惟庸黨案的真相
第五章 王茂蔭與幣制改革
第六章 《朝鮮李朝實錄》記載的李滿住
試閱
西王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
西王母與東王公所指示的含義漸漸具體化,成為另一有名的故事,這故事可以分成兩部分敘述,一部分是無聊的道士或文人把他倆拉來作為兩個神仙的領袖──男仙和女仙的統治者的神話。另一部分則繼承著原來的意義,美麗而又感傷地使之成為一有詩意的故事,由這故事又衍變成為牛郎織女的悲劇的傳說。
東王公的故事,散見於下列各書:
《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戴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噓,矯出而脫誤不出者天為之笑。
《海內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
《中州記》(《太平御覽》九五五引):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宮,東王公所植有椹樹長數千丈,一千圍,兩兩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椹,體作金色,其樹雖大,椹如中夏桑椹也。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味甘香。
《酉陽雜俎》十四《諾皋記》:東王公諱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時,秩二萬六千石,佩雜色綬,綬長六丈,從女九千,以丁亥日死。
《老君枕中經》:東王父姓無為字君解。
在以上的五條,可以看出東王公個體的衍變。在最初東王公的意義就等於不可知而又有意識的天──天以他的喜慍為笑。髮白人形鳥面虎尾戴態,這形態顯然是蛻源於《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到了第二期東王公已成為處東海太帝或天帝宮中的天帝,享樂著適意而又超人的生活,最後聰明的道士們覺得按著塵世的習俗,總該有一個名和字,該替他添上爵祿和侍從,也應該死(是否重生?未有說明)。他們便這樣照辦了。
在道教的神仙的體系中,西王母和東王公是神仙中的最高權威者,他們的地位等於塵世的君主,或且上之。
漢.桓《西王母傳》:西王母者……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至尊。在始道炁凝結,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化生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芬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東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金母生於神州伊川,厥姓緱氏,生而飛翔,以主陰靈之氣,理於西方,亦號王母。皆挺質大無,毓神玄奧,於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王公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矣。體柔順之本,為陰極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地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
《列代真仙體道通鑑》後編卷二:天地之本者道也,運道之用者聖也,聖之品次,真人仙人。其有稟氣成真不修而得道者木公金母是也,蓋二氣之祖宗,陰陽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原先。
《丹臺新錄》:漢初有四五小兒,路上劃地戲,一兒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莫知之,唯張子房知之,乃往再拜,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所謂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東王公也。仙人拜木公,揖金母。
道士們自以為是一件了不得的光榮事,把西王母和東王公從《山海經》的半人半獸的形態中,提高到陰陽二氣的結晶物,並且把「共理二氣,育養天地」的大頭銜送給他們。其實這不過是一件還原的工作,把他們送還給生殖器崇拜時代時原有的意義而已。在另外一方面的成績,是把他們變化為更世俗的仙人君長,前者管陽性的,後者管陰性的,仍舊逃不出原始意義的範圍。道士們玩這把戲的依據是: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王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
葛洪《枕中書》(書隱叢說引):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在天皇地皇之前。
西王母和東王公既然如此銖兩悉稱,又且恰巧代表著陰陽兩性,按照著世俗的成見,是應該替他們結婚──也許他們本已結婚,也說不定,不過總無明文──於是就有人替他們拉攏,結合。
《洞冥記》:東方朔遊吉雲之地,越扶桑之東,得神馬一匹,高九尺,股裡有旋毛如日月之狀,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晝光,毛色隨四時之變,漢朝之馬見之即垂頭振毛,一國眾獸,見皆避之。帝問東方朔此何獸也?朔曰:「昔西王母乘靈光之輦以適東王公之舍,稅此馬於芝田,及食芝草,王公怒,棄於青津之岸。臣至王公之壇,因騎而返。繞日三匝,此馬入漢關,關猶未掩,臣於馬上睡眠,不覺遂至。」帝曰:「其馬名云何?」朔曰:「因事為名則步景。」
《神異經.中荒經》: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之柱也。週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碌赤皇皇,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右覆西王母。王母既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唯會益工。」
在《洞冥記》中的西王母和東王公的關係還不太明顯,可是兩者間的晤面,此往彼來,似乎是很密切而又很隨意的。可是在《神異經》中,卻就不同了,所謂「陰陽相須,唯會益工」的關係雖已指明,不過「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似乎晤面的期間又受到某種限制了。
從《神異經》所述的這一段故事,又衍變成為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或許牛郎織女的故事誕生更在《神異經》成書以前,《神異經》所述即受其暗示?不過無論如何,這兩個故事有相互錯綜的密切關係,前一故事由後一故事衍變而成,或反之,這是無可否認的。現在我們先來考察一下牛郎織女故事的架構過程。
西王母與東王公所指示的含義漸漸具體化,成為另一有名的故事,這故事可以分成兩部分敘述,一部分是無聊的道士或文人把他倆拉來作為兩個神仙的領袖──男仙和女仙的統治者的神話。另一部分則繼承著原來的意義,美麗而又感傷地使之成為一有詩意的故事,由這故事又衍變成為牛郎織女的悲劇的傳說。
東王公的故事,散見於下列各書:
《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戴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噓,矯出而脫誤不出者天為之笑。
《海內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上有太帝宮,太真東王父所治處。
《中州記》(《太平御覽》九五五引):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宮,東王公所植有椹樹長數千丈,一千圍,兩兩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椹,體作金色,其樹雖大,椹如中夏桑椹也。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味甘香。
《酉陽雜俎》十四《諾皋記》:東王公諱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時,秩二萬六千石,佩雜色綬,綬長六丈,從女九千,以丁亥日死。
《老君枕中經》:東王父姓無為字君解。
在以上的五條,可以看出東王公個體的衍變。在最初東王公的意義就等於不可知而又有意識的天──天以他的喜慍為笑。髮白人形鳥面虎尾戴態,這形態顯然是蛻源於《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到了第二期東王公已成為處東海太帝或天帝宮中的天帝,享樂著適意而又超人的生活,最後聰明的道士們覺得按著塵世的習俗,總該有一個名和字,該替他添上爵祿和侍從,也應該死(是否重生?未有說明)。他們便這樣照辦了。
在道教的神仙的體系中,西王母和東王公是神仙中的最高權威者,他們的地位等於塵世的君主,或且上之。
漢.桓《西王母傳》:西王母者……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至尊。在始道炁凝結,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化生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芬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東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金母生於神州伊川,厥姓緱氏,生而飛翔,以主陰靈之氣,理於西方,亦號王母。皆挺質大無,毓神玄奧,於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王公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矣。體柔順之本,為陰極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地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隸焉。
《列代真仙體道通鑑》後編卷二:天地之本者道也,運道之用者聖也,聖之品次,真人仙人。其有稟氣成真不修而得道者木公金母是也,蓋二氣之祖宗,陰陽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原先。
《丹臺新錄》:漢初有四五小兒,路上劃地戲,一兒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莫知之,唯張子房知之,乃往再拜,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所謂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東王公也。仙人拜木公,揖金母。
道士們自以為是一件了不得的光榮事,把西王母和東王公從《山海經》的半人半獸的形態中,提高到陰陽二氣的結晶物,並且把「共理二氣,育養天地」的大頭銜送給他們。其實這不過是一件還原的工作,把他們送還給生殖器崇拜時代時原有的意義而已。在另外一方面的成績,是把他們變化為更世俗的仙人君長,前者管陽性的,後者管陰性的,仍舊逃不出原始意義的範圍。道士們玩這把戲的依據是: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王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
葛洪《枕中書》(書隱叢說引):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在天皇地皇之前。
西王母和東王公既然如此銖兩悉稱,又且恰巧代表著陰陽兩性,按照著世俗的成見,是應該替他們結婚──也許他們本已結婚,也說不定,不過總無明文──於是就有人替他們拉攏,結合。
《洞冥記》:東方朔遊吉雲之地,越扶桑之東,得神馬一匹,高九尺,股裡有旋毛如日月之狀,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晝光,毛色隨四時之變,漢朝之馬見之即垂頭振毛,一國眾獸,見皆避之。帝問東方朔此何獸也?朔曰:「昔西王母乘靈光之輦以適東王公之舍,稅此馬於芝田,及食芝草,王公怒,棄於青津之岸。臣至王公之壇,因騎而返。繞日三匝,此馬入漢關,關猶未掩,臣於馬上睡眠,不覺遂至。」帝曰:「其馬名云何?」朔曰:「因事為名則步景。」
《神異經.中荒經》: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之柱也。週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碌赤皇皇,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右覆西王母。王母既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唯會益工。」
在《洞冥記》中的西王母和東王公的關係還不太明顯,可是兩者間的晤面,此往彼來,似乎是很密切而又很隨意的。可是在《神異經》中,卻就不同了,所謂「陰陽相須,唯會益工」的關係雖已指明,不過「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似乎晤面的期間又受到某種限制了。
從《神異經》所述的這一段故事,又衍變成為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或許牛郎織女的故事誕生更在《神異經》成書以前,《神異經》所述即受其暗示?不過無論如何,這兩個故事有相互錯綜的密切關係,前一故事由後一故事衍變而成,或反之,這是無可否認的。現在我們先來考察一下牛郎織女故事的架構過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