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楚亡:從項羽到韓信

『秦‧楚‧漢三部曲』完結篇,司馬遷不能說的秘密、史記漢書背後一刀未剪的幕後花絮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1)
  • 13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先秦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李開元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聯經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05/1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比教父更冷血無情 比無間道更阿諛我詐
『秦・楚・漢三部曲』完結篇

司馬遷不能說的秘密、史記漢書背後一刀未剪的幕後花絮
連蘇東坡與王世貞都忍不住腦補的精彩劇情~~

繼《秦崩》與《秦謎》,「歷史福爾摩斯」李開元再次挑戰司馬遷,
發掘《史記》不曾說出的真相!


項羽的性格,如何成就他西楚霸王的形象,又一步步將他推向悲劇英雄的舞台?
在充滿投機者的亂世中,是什麼機運,讓韓信鋒芒畢露?
韓信拒絕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對他個人的命運與歷史的軌跡有什麼影響?
劉邦又如何能同時背負著識人明主與寡恩疑忌的形象?

所有改變歷史命運的高度,都是無數零碎抉擇的堆疊。
但歷史的真相,往往被深埋在殘缺不全的史料下,等待被發掘。


秦朝末年,先有陳勝、吳廣起義,後有項羽、劉邦逐鹿中原。胯下之辱、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暗渡陳倉、鴻門宴、十面埋伏、烏江自刎,項羽、韓信及楚漢之爭一直是耳熟能詳的故事。司馬遷的《史記》為千百年來的後人,塑造了項羽及韓信的形象,但許多情節僅寥寥數語,不足以再現真實場景。陳勝、吳廣為何選擇以項羽的祖父項燕及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為號召?侯生如何說服項羽接受劉邦的議和?韓信是如何借助古漢水之水勢由漢中反攻關中?項羽又如何自城陽穿越魯中山地奇襲彭城?隨和策反英布、陳平收買項伯、酈食其勸降齊國種種外交謀略是如何完成?項羽如何失去人心,為秦人及楚人背棄?又是誰在烏江河畔目睹了項羽最後的身影?

李開元從不同的角度,謹慎地由田野調查與歷史文獻入手,加上合理的推論及想像,抽絲剝繭地找出散佚的歷史片段,推理出楚漢相爭的豐富細節。他既像一個細心為老膠卷復原上色的繪師,讓這些已如傳說般的蒼白史實,再次展現立體且真實的面貌,更像一個親自探訪歷史現場的偵探,帶我們穿過層層迷霧,看清歷史的真相,重新認識時代的轉捩點。

編輯推薦

歷史學家常說:歷史沒有如果,不能假設。
但當我們面對零碎的歷史的片斷,該如何填補空白,還原真相?

楚漢相爭歷時僅短短五年,但無論是項羽的驍勇善戰、劉邦的知人善任,還是韓信的所向披靡、張良的足智多謀,都令人印象深刻。這段歷史也反覆以文學、戲曲、電影、電視等各種方式被傳頌。然而,兩千多年來,這一段亂世風雲只能自司馬遷《史記》的寥寥數語中得到模糊的認識。

韓信是如何以「漢中對」折服劉邦從而登台拜將、又是如何暗渡陳倉讓劉邦軍反攻關中?項羽如何以三萬精兵在彭城擊潰二十萬漢軍、又是如何自西楚霸王的巔峰落得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下場?隨何如何策反英布、陳平如何以反間計逼走范增、侯公又是如何勸項羽釋放劉邦之父?司馬遷對這些事件的發生經過,不是以簡煉的文字描繪,就是輕輕一筆帶過,讓人心癢難搔。

作者李開元將複雜曲折的楚漢相爭,以說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沒有枯燥的論證,只有精采的推理。作者曾一步一腳印地走遍楚漢相爭的每個戰場、探訪各個行軍路線、觀察山形水勢,因此每場對戰的描述,都像是身歷其境,媲美好萊塢的3D電影。僅從韓信反攻關中一節中,對漢水水道走向及子午棧道地勢的細膩剖析,即可知作者的深厚功力。透過歷史行腳、史料及千年來的文學演繹,司馬遷留下的歷史空白被一一填上動人的色彩。

作者的厲害之處不止於一場場戰役的復原,更在對人心的深入探究及前因後果的分析推論。「失人心者失天下」一語,不僅適用於秦帝國,也可解釋項羽的大起大落。項羽分封諸侯之不公、令英布暗殺楚義帝、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種種行徑皆讓項羽喪失民心、一步步走向滅亡。而項羽的性格,也讓韓信、張良、張耳、英布等人一一叛楚歸漢。在局勢詭譎、敵我難分,人人爾虞我詐的時代,驍勇善戰是統治天下的基本能力,人心的向背才是決勝的關鍵。

誰殺了項羽?是在烏江擊殺他的秦將楊喜,項羽的優柔寡斷及剛愎自用,還是一連串錯誤決策而喪失的人心,請讓作者李開元告訴你《史記》不曾說的真相。(文/聯經出版編輯梅心怡)

作者

李開元

四川成都人,曾經是科學少年。北大歷史系畢業,成為史學青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以人文學者自任。北大畢業,留校協助恩師任教。東大畢業,接任西嶋定生先生之教席,供職於日本就實大學,任人文科學部教授。

景仰司馬遷,欽佩羅素。致力於學術創新,追求貫通文史哲的風格。已經完成研究‧敘述‧理論的寫作佈局,著有《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秦謎:秦始皇的秘密》。
自畫像:飄泊的華人,歷史的行者。

大宏願:與天下有志者共勉,同建與英文字文化鼎立的漢字文化。

目錄

序言 文學比史學更真實?
人物介紹

第一章 大將韓信
第一節 本是韓國王孫
第二節 胯下之辱有兵法
第三節 韓信保衛項羽
第四節 張良求得漢中
第五節 國士無雙
第六節 蕭何截賢追韓信
第七節 漢中對
第八節 田榮反楚
第九節 漢中的交通地形
第十節 章邯看走了眼
第十一節 明出子午,暗度陳倉

第二章 彭城大戰
第一節 韓王鄭昌
第二節 張耳來歸
第三節 吃軟飯的陳平
第四節 秦漢的鄉里社祭
第五節 古代的克格勃
第六節 義帝之死
第七節 聯軍攻佔彭城
第八節 項羽的反撲
第九節 劉邦的極限
第十節 回首彭城之戰

第三章 南北兩翼戰場
第一節 劉邦堅強
第二節 冷面殺手英布
第三節 隨和出使九江
第四節 騎將灌嬰
第五節 魏豹反漢
第六節 韓信開闢北方戰場
第七節 背水之陣
第八節 井陘訪古尋戰場

第四章 滎陽對峙
第一節 滎陽對峙的概觀
第二節 陳平受饞
第三節 張良反對分封六國後人
第四節 離間楚國的真相
第五節 范增之死
第六節 爭奪滎陽
第七節 劉賈、盧綰開闢敵後戰場
第八節 酈食其說齊
第九節 項羽十大罪狀

第五章 垓下決戰
第一節 韓信擊破楚齊聯軍
第二節 蒯通說韓信
第三節 侯公說項羽
第四節 陳下之戰
第五節 垓下之戰
第六節 烏江自刎
第七節 垓下行
第八節 劉邦如願做了皇帝

第六章 倒影回聲中的楚和秦
第一節 誰殺死了項羽
第二節 最後的秦軍
第三節 秦京師軍的下落
第四節 秦將楊喜的故事
第五節 楚父秦母昌平君
第六節 尋找傳聞中的歷史流

尾聲 失人心者失天下
後記 歷史是我們的宗教

附錄
附錄1 楚漢相爭大事年表
附錄2 項羽年表
附錄3 韓信反攻關中的路線與武都大地震
附錄4 蘇軾《侯公說項羽》
附錄5 王世貞《侯公說項羽》

參考論著舉要

序/導讀

序言
文學比史學更真實?


文學和史學,誰更真實?

文學所追求的極致是美,史學以求真為自己的最高目標。為了美,文學可以大膽地虛構,對於史學來說,虛構損害了真。

不過,有些哲學家並不這樣看。亞裡斯多德有一個說法,詩比歷史更真實,他所說的詩,就是文學。因為歷史所記述的,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文學所描述的,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更本質、更富有哲學意義,也就更真實。

世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六六三年,伽利略接受宗教裁判,正式宣佈放棄地球圍繞太陽轉動的日心說。據說,他當時嘀咕道:「但它(地球)確實轉動。」這句話,至今找不到證據加以證明。這個故事,作為歷史事實或許是假的,但是,它真實地刻畫了伽利略在被迫放棄自己觀點時的主觀立場,具有邏輯的真實性。

在本書中,我詳細地敘述了侯生說項羽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侯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透徹的人情利害分析,成功地說服了項羽接受劉邦的和議,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釋放了被扣押在軍中做人質的太公和呂后,成就了一樁歷史上罕見的外交偉業。侯公說項羽這件事情,史書有記載,寥寥數語。但侯公如何說項羽的詳情,史書卻沒有記載,是一段歷史的空白。我的敘述,是為了填補歷史空白的構築。

多年以來,不管是歷史學家還是文學家,都面臨歷史空白的困惑:對歷史上肯定有過而史書沒有記載的事情,究竟是沉默不語,用嚴謹和慎重將其束之高閣,還是打破沉默,用推測和想像將其構築出來?

在寫作本系列的第一部《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時,我力求打通文史哲,回到司馬遷,力求用優美動人的文筆,用追尋往事的感觸和腳行古跡的體驗,去復活兩千年前的那一段歷史。在追求真實的敘述中,我曾經嘗試用推測性的構築,去填補歷史記載的空白,寫成「戲水之戰的秘密」,結果是贊否兩論,毀譽參半。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再一次面臨同樣的困惑。有幸的是,在敘述到侯公說項羽的時候,我得到兩位偉大先輩的支持,一位是宋代的蘇東坡,一位是明代的王世貞。蘇東坡讀史,有感於侯生說項羽的詳情失載,曾經撰寫〈代侯公說項羽辭〉一文,縱橫馳騁想像,有節有度敘述,堪稱補史的名文。王世貞著有〈短長說〉上下篇,其中有侯生說項羽的篇章,也是匠心獨運,構思巧妙。我讀二位先賢,心靈相通之余,仍有意猶未盡之感,於是活用兩篇侯公說項羽辭,再次復活了侯公說項羽的詳情。

蘇東坡大氣明朗,自述撰寫〈代侯公說項羽辭〉的動機說:「侯公之辯,過陸生矣,而史闕其所以說羽之辭,遂探其事情以補之,作〈代侯公說項羽辭〉。」這句話說,侯生遊說項羽的言辭,遠遠超過陸賈了。但是,史書沒有將他如何說動項羽的詳細記載下來,我於是探討這件事情的事理情由,將其補充出來。清楚明確,他是有感於歷史記載的空白,於是探討當時的歷史形勢,基於相關的歷史事實作合理的推測而構築成文,宛若歷史研究的文學敘述表達。

王世貞精巧曲折,他景仰司馬遷,模仿《史記》撰寫當代史傳,他也景仰蘇東坡,學習蘇東坡為《史記》補白。不過,他的補白太多,他不便於直說,於是借助托古的方式,聲稱補白的文字出於地下。他為〈短長說〉作序說:「耕於齊之野者,地墳得大篆竹策一袠,曰短長。其文無足取,其事則時時與史抵牾。……因錄之以佐稗官。」這句話說,在山東地區,有人在耕地的時候,從墳墓中得到竹簡一冊,用大篆書寫,篇題為『短長』。文字無甚可取之處,所記的文字也常常與史書的記載不同。……我將這些竹書文字整理記錄下來,以供史官參考。」

〈短長說〉這部書,肯定不是出土文獻而是王世貞的編撰。不過,這部書的內容,絕非天馬行空的胡編亂造,而是在史書記載的空白點上,運用間接的材料,基於已知史實,做合理的推測和構築。這部書,從史料學的角度上看,無疑是偽書。不過,這部書,從文學的角度上看,是擬古文的佳作,從史學的角度上看,相當逼近歷史的真實,從哲學上看,具有邏輯的真實性。

我曾經將歷史學的知識結構概括為3+N的世界,史實是第一歷史,史料是第二歷史,史書是第三歷史,之外是N個延伸的歷史。毫無疑問,在這個3+N的歷史世界中,史料最接近史實,不過,史料有低視野的欠缺,仍須用推想去與廣闊的史實連接。在史料的空白處,合理的推測和構築,應當是逼近歷史真實的有力武器。

得到了這種認識以後,我在本書中較多地選用了〈短長說〉的內容,比如第四章第五節「範增之死」,講述了臨死前的範增接受占卜師的詢問,極力為項羽的種種行為辯護,唯獨對於項羽指使部下殺害義帝的事情不作回答,諱莫如深,似有難言之隱。

這件事情,是王世貞構築的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作為歷史事實或許是假的,但是,它真實地反映了範增被項羽猜忌出局的原因,他在對待義帝的態度上與項氏家族不一致。這個構築的故事,具有相當的邏輯真實性。這個構築的歷史故事,比《史記》所記載的陳平使反間計,用不同待遇迷惑楚國使者的故事更接近歷史的真實。所以,我在本書中,拋棄了《史記》的故事,使用了〈短長說〉的故事,並且將蘇東坡和我自己的意見附在後面,既作為採用這個故事的根據,也作為歷史見解的闡述。

往事留下的資訊往往是隻言片語。史料少於史實,是歷史學的一個永恆的困境,特別是古代史,更是萬劫不復的陷阱。歷史學家面對如此困境時,在發現新史料的努力和幸運之外,或許也需要拓展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眼下,我呈現給讀者的這本書,既是復活往事的歷史敘述,也是連接古今的紀實文學。透過這本書,我也想表達一種思想:

一切歷史都是推想。有時候,文學比史學更真實。

試閱

第二章 彭城大戰

七、聯軍攻佔彭城

大獲全勝的聯軍將士,上自最高統帥,下至士伍兵卒,無不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歡慶中。甚至連寡欲冷靜的張良,多謀善變的陳平,也都被這場偉大的勝利所帶來的歡悅吞沒,失聲無語。

從漢元年八月以來,項羽統領楚軍主力,一直深陷於齊國的戰事中。
田榮反楚,在漢元年五月,不到三個月時間,顛覆了項羽所封的齊、膠東、濟北三國,點燃了天下反楚的亂局。田榮吞併了齊國自稱齊王後,支援陳餘驅逐常山王張耳,支持代王趙歇重新作趙王,承認陳餘接受代王的封號,將項羽精心建立起來的霸王分封體制打亂攪黃,更令項羽不可容忍的是,田榮還指使彭越攻入楚國境內,大敗楚將蕭公角,一直深入到東郡南部,攻佔了濟陰縣(今山東定陶東南),在肘腋之下直接威脅到楚國的安全。

在項羽看來,齊國是動亂的根源,田榮是害群之馬,田榮不滅,天下不得安寧。項羽決定徵調各國兵馬,親征齊國。
八月,楚軍及其盟國軍隊集結完畢,在項羽的指揮下,首先對深入楚國東郡、攻佔了成陽(今山東菏澤東北)的彭越展開攻擊。彭越敗退,項羽軍乘勝追擊,大舉進入齊國。然而,進入齊國的楚軍,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頑強抵抗,陷入曠日持久的艱苦作戰。漢二年春,齊王田榮調集齊軍主力集結於城陽地區(今山東莒縣臨沂一帶),與項羽軍展開決戰,齊軍戰敗,田榮被潰退到平原縣(今山東平原),準備渡過黃河撤退到趙國境內。平原縣軍民殺死了田榮,開城投降了項羽。

田榮死後,項羽再一次立田假為齊王,統治齊國。田假是戰國末年最後一任齊王田建的弟弟,是田榮多年來的對頭。秦二世二年四月,田榮的哥哥齊王田儋戰死,田榮被章邯圍困在東阿。就在這個時候,齊國國內發生了政變,留在國內的部分大臣們擁立田假為齊王,建立了新的齊國政權。這件事情,使田榮極為憤怒。東阿之圍解除後,田榮領軍返回齊國,擊敗田假,擁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自己出任丞相,弟弟田橫出任大將,再次建立起新的齊國政權。兵敗的田假,南下逃到楚國,先是跟隨楚懷王,後來又跟隨了項羽。

田榮死後,弟弟大將田橫還在,他統領齊國軍民,在齊國東部地區繼續抗擊項羽。齊國軍民的抵抗,引來了項羽的憤怒和報復,他深入齊國東部討伐,夷平抵抗的城郭,坑殺被虜的戰俘,捕捉老弱婦女做人質,結果是引起了齊國軍民更大的反抗,楚軍深陷於遍布齊國各地的抗戰泥淖中。與此相對,田橫的勢力,愈來愈大,他在城陽地區,再次聚集起了數萬軍隊。

齊國的反叛,引動了天下大亂,一時間,除了舊楚國境內的九江、臨江、衡山諸國而外,各地都陷入不安定中。力圖衝出漢中的劉邦的動向,也成了楚國的重大憂患。面對頭緒紛繁的動亂局面,楚國君臣經過協商,確定了先齊後漢、北攻西守的戰略方針。根據這個方針,楚國的主要敵人是北方的齊國和西方的漢國。對於齊國,楚軍做大規模的戰略進攻,首先將以齊國為首的叛亂平定,安定北方。與此同時,對西方的劉邦做戰略防禦,待到齊國平定後再做主動的進攻。對於劉邦的防範,楚國方面設置了四道防線。第一道是三秦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第二道是河南王申陽和魏王魏豹,第三道是韓王鄭昌和殷王司馬卬,第四道在楚國境內,以定陶(今山東定陶)、曲遇(今河南中牟東)和陽夏(今河南太康)為據點的防線。可以說,這四道防線是相當嚴密和完善,楚國先齊後漢、北守西攻的戰略也是穩妥的正確決策。

然而,形勢的發展,出乎預計之外。劉邦軍一舉突破秦嶺天險,迅速攻佔關中,僅僅一個月時間,楚國的第一道防線崩潰。緊接著,劉邦軍事攻擊和外交勸誘雙管齊下,逼降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殷王司馬卬,攻滅韓王鄭昌,打破楚國的第二和第三道防線,短短八個月時間內,西方的形勢惡化到這種程度,遠遠超出了楚國方面的預想。另一方面,齊國戰事之艱難持久,根深柢固的田氏兄弟所領導的抵抗之英勇頑強,也完全出乎楚國君臣的意料之外。雙重失算的交錯之下,項羽只能眼睜睜看著劉邦聯合諸侯各國,一步一步逼近過來,楚漢的決戰,將在楚國境內進行的前景,也隨之一步一步地清晰起來。項羽不動聲色,繼續觀望局勢的發展。(待續)漢二年四月,劉邦完成了攻楚的內政、外交和軍事準備。他命令韓信統領漢軍一部留在廢丘,繼續圍困章邯,蕭何坐鎮首都櫟陽,主持留守政務。劉邦親自披掛上馬,出任統帥,以漢軍為核心,聯合常山王張耳、魏王魏豹、韓王韓信,裹挾故河南王申陽,故殷王司馬卬、故塞王司馬欣、故翟王董翳,結成多國聯軍,大舉進攻楚國。劉邦的這次軍事行動,也得到了代王陳餘、趙王趙歇、齊王田榮和游擊將軍彭越的響應和配合,聲勢浩大,將近六十萬大軍,分南北中三路席捲而來,目的在於奪取楚國的首都彭城,一舉滅楚。

北路軍以曹參、樊噲、灌嬰和酈商等將領所統率的漢軍部隊為主力,聯合魏王豹,故殷王申陽的軍隊,並且得到陳餘統一調遣的代軍和趙軍的配合,由黃河北岸走河東—河內一線,在圍津(今河南滑縣東北)渡過黃河,目的在首先奪取東郡和薛郡等楚國北部地區,截斷正在齊國作戰的項羽的歸路,再南下配合中路軍攻取彭城。

中路軍由劉邦親自指揮,以張良為軍師,陳平為監軍,統領周勃、靳歙、盧綰等將領所部的漢軍主力,聯合常山王張耳、韓王韓信、故河南王申陽的軍隊,由洛陽誓師出發,過成皋,經滎陽,走三川東海大道一路東下,直接攻取彭城。
南路軍由漢軍將領王陵、王吸和薛歐統領,由南陽郡北上,目標鎖定在攻取陽夏,然後再與中路軍會合,進攻彭城。

北路軍順利渡過黃河以後,擊敗楚將龍且和項它,攻克了楚國的軍事重鎮東郡定陶,乘勝追擊,進入薛郡,在胡陵(今山東魚台東南)再次擊敗龍且和項它,攻佔了胡陵,然後繼續北上推進,攻佔了鄒縣(今山東鄒縣東南)、魯縣(今山東曲阜)、瑕丘(今山東兗州北),幾乎一直打到齊國。順利實現了將楚軍主力堵截在齊國境內的目標後,北路軍主力南下向彭城方面靠近。
此時的中路軍,在曲遇突破了楚軍的固守堵截,一路東進,在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會合了彭越的軍隊,順利推進到彭城東面。南路軍也在陽夏突破了楚軍的堵截,向彭城方面靠攏過來。

四月底,三路聯軍在彭城東面的碭縣(今安徽碭山縣南)和蕭縣(今江蘇蕭縣東南)一帶順利會師,在漢王劉邦的號令之下,一舉攻佔了楚國首都彭城。
攻佔彭城,對於劉邦來說,是沛縣起兵以來的第二次偉大勝利。第一次是以楚國碭郡長的身分,領軍數萬,攻佔關中,降下咸陽,奠定了劉邦做關中王的基礎。這一次是以漢王的名義號令天下,領軍數十萬,深入楚國,攻佔彭城,毫無疑問,這將成為劉邦做天下霸主的本錢。

勝利接著勝利,一路好運順風的劉邦,凱旋進入彭城以後,陶醉在勝利的喜悅當中,幾乎是得意忘形。史書上寫道:「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說劉邦進入彭城以後,忙於沒收項羽宮中的美人和財寶,大開慶功賞賜的酒宴。簡短的文字,透視出大獲全勝的聯軍將士,上自最高統帥,下至士伍兵卒,無不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歡慶中。甚至連寡欲冷靜的張良,多謀善變的陳平,也都被這場偉大的勝利所帶來的歡悅吞沒,失聲無語。(待續)八、項羽的反撲

戰事進行到中午,聯軍大敗,旗幟金鼓混亂,軍陣癱瘓潰滅,失去指揮的數十萬大軍,被乘勝追擊的楚軍壓迫在彭城南面的谷水和泗水北岸,被斬殺及落水而死者,將近十萬人。

正當劉邦君臣和聯軍將士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歡歌痛飲時,項羽靜悄悄地開始了行動。
彭城陷落的消息,傳到了齊國。震怒的項羽,馬上行動起來,如同猛虎出山。項羽下令封鎖一切消息,傳達兩項決定。公開的決定是,部署諸將,繼續攻擊田橫,平定齊國,一切如同原定計畫一樣。秘密的決定是,悉數集結軍中的騎兵車兵,組成一支三萬人的機動部隊,由自己親自統領,隱秘火速開拔。

齊國的城陽郡大致在今天的山東日照地區和臨沂地區一帶,郡治在莒縣(今山東莒縣),沂水自南而北流經城陽,在彭城東面的下邳西邊匯入泗水。項羽軍由城陽奔襲彭城,最近便的道路就是沿沂水河谷南下,走陽都(今山東沂南縣南部)—啟陽(今山東臨沂北)—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傅陽(今山東棗莊市東南)一線直撲彭城。然而,項羽軍進入陽都南部的啟陽城後,突然改變方向,西去進入今浚河河谷,走費城(今山東費縣北)、郚城(今山東泗水縣南),由泗水河谷抵達楚國的薛郡魯縣(今山東曲阜)。

快速隱秘地進入薛郡的三萬楚軍車騎,在項羽的親自指揮下,晝伏夜出,避開城池戰鬥,利用本土作戰地形熟悉的優勢,穿行於聯軍各部的接合部,閃電般由魯縣—胡陵(今山東魚台縣東南)一線插入彭城地區。項羽插入彭城地區後,並沒有直接撲向彭城,而是迂迴到彭城的西部,乘夜攻佔了蕭縣,切斷了聯軍由彭城西去回國的退路。

聯軍自西而東攻佔彭城以後,軍鋒分別向北(楚薛郡)東(楚東海郡)南(楚泗水郡)三個方向展開,擴大戰果,而大軍主力,則集中部署在彭城東北方向,準備迎頭痛擊將從啟陽—蘭陵—傅陽一線回師彭城的楚軍。對於楚軍繞道插入背後,突然從徐州西部出現的情況,劉邦完全沒有預料到。因此,當項羽親自統領楚軍精銳部隊攻佔了蕭縣,大軍的退路和補給線被截斷的消息傳來以後,劉邦猝不及防,倉促指揮聯軍掉頭回軍迎戰。

次日清晨,紅日從雲層縫間透出,幸運之光,再一次映照在楚軍的鐵甲之上。誓師出擊的楚軍將士,對倉促迎戰於彭城西部的聯軍展開進攻。楚軍鐵騎從兩翼展開,迂迴聯軍縱深,車兵從正面衝擊聯軍軍陣,迫使聯軍向彭城方面後退。楚軍步步跟進,在彭城外緊逼聯軍,展開決戰。三萬楚軍車騎,遙望祖國都城,上下同仇敵愾,人人欲決一死戰。項羽重甲強弓,身先士卒,統領楚軍突入聯軍軍陣,將聯軍分割開來,使其陷入各部人自為戰的苦境。

戰事進行到中午,聯軍大敗,旗幟金鼓混亂,軍陣癱瘓潰滅,失去指揮的數十萬大軍,被乘勝追擊的楚軍壓迫在彭城南面的谷水和泗水北岸,被斬殺及落水而死者,將近十萬人。有幸渡過谷水和泗水的聯軍,往彭城西南方向的山區潰退,在靈璧(今安徽濉溪西)東面的睢水北岸,再一次被楚軍追及,走投無路的大混亂中,又有將十萬聯軍將士陣亡,不計其數的死者,皆落入睢水慘遭溺斃。史書記載當時的慘況說,睢水中滿是落水的聯軍將士,睢水幾乎因此不能流動。

彭城大敗中,倉皇脫逃的劉邦被楚軍鐵騎包圍。賴天之靈,彭城郊外突然颳起猛烈的沙塵暴,風從西北來,飛沙走石,折斷樹幹,掀起房頂,一時天昏地暗,楚軍戰馬驚悸,隊形大亂,在混沌之中,劉邦由數十名警衛騎士掩護,得以突圍脫逃,直奔沛縣方向而去。沛縣豐邑是劉邦的故鄉,自起兵以來,他的父親兄弟、妻子兒女都留在老家,逃亡中的劉邦,想將家人救出帶走。

待到劉邦趕到豐邑時,楚軍的騎兵分隊已經先一步抵達這裡,搜捕劉邦的家屬。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哥哥劉仲一家不知去向。女兒魯元帶著年幼的弟弟劉盈趁亂逃出豐邑,在路上碰到劉邦一行,得救被帶上馬車。逃亡途中,劉邦一行又多次被楚軍的騎兵追及。在最緊急的時候,馬力疲乏,追兵在後,劉邦幾次急得用腳踹蹬魯元和劉盈,要將他們從馬車上推下去,都被車駕夏侯嬰阻攔解救。為了保護兩個孩子,夏侯嬰將魯元和劉盈抱在懷中,負重驅趕馬車,氣得劉邦多次恨不得拔劍斬了夏侯嬰。種種險情故事,都可見當時形勢之緊迫和敗象之狼狽。

彭城大敗時,呂后的哥哥呂澤統領一支漢軍部隊駐守在下邑(今安徽碭山),堅守待命,沒有捲入混亂的戰事之中。狼狽不堪的劉邦一行,逃亡到下邑,方才鎮定下來,開始著手還擊,匯集殘兵敗將,有組織地向西方撤退,終於在滎陽地區穩住陣腳。

彭城之戰後,以漢為核心的反楚聯盟瓦解,與盟諸侯中,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臨陣反戈,投降項羽,殷王司馬卬戰死,河南王申陽下落不明,魏王魏豹敗退回到西魏,叛漢歸楚。代王陳餘和趙王趙歇,倒戈加入項羽陣營。齊國的田橫,也選擇了與項羽和解的方針。彭越軍敗,失去了所有地盤,流竄到河上(今河南滑縣北)一帶,重開游擊割據。與盟諸侯中,只有常山王張耳和韓王韓信,隨同漢軍一道敗退到滎陽,繼續留在劉邦陣營中。

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漢軍連敖繒賀,出身山西,是剛剛加入劉邦軍的新人,他在混亂中保持隊形不亂,統領部下攔擊追殺劉邦的楚軍騎兵,使劉邦得以擺脫追兵。繼續逃亡前,劉邦回過頭來命令繒賀道:「你留在彭城,堅守壁壘,狙擊項羽。」繒賀臨危受命,始終堅守不退,成為彭城之戰中漢軍唯一可圈可點的亮點。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沒有忘記這件事,分封功臣時,繒賀以彭城之戰的卓越表現,被封為祁侯,領地在今山西祁縣東南,一千四百戶,在一百四十多位開國功臣侯中排名第五十一,光彩榮耀,也是一段值得提起的軼事。(待續)九、劉邦的極限

古代戰爭,通訊靠旗幟金鼓,補給靠人畜車船,交通靠土路步行,在這種條件下,指揮數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可以說是非常困難,非不世出的軍事天才是難以勝任的。彭城會師以後,如何協調和調動六十萬大軍作戰布防,已經遠遠超出劉邦的指揮能力,結果是群龍無首,各部之間相互阻隔,大局混亂中成了烏合之眾。

彭城戰敗,是劉邦一生中最為慘痛的敗仗。關於這次敗戰的原因,歷代的史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議論中,最為一致的當數劉邦進入彭城之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忙於收取項羽宮中的美人珍寶,日日飲酒高會,導致鬆懈防備,被項羽奇襲擊潰。驕兵必敗,自不待言。不過,仔細想來,六十萬連戰連勝的強勁之師,一日間被三萬長途奔襲的楚軍擊潰,陣亡近二十萬人,總是過於神奇而不可思議。

我整理彭城之戰的歷史,一直關注一個重大史實:彭城之戰時,韓信不在軍中,他被留在廢丘圍困章邯。由此我生發聯想,彭城之戰,如果韓信在軍中指揮,將會是什麼結果?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這是耳邊常常聽到的話。這句話是誰的名言,我不能確定,但是,我可以肯定,假設是歷史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合理的假設,常常會引出有意義的結果。由韓信指揮彭城之戰這樣一個假設,引動我想起一次歷史上有名的對話。據《史記‧淮陰侯列傳》的記載,劉邦打敗項羽取得天下後,剝奪了韓信的兵權,又用陳平提供的詐謀,將韓信逮捕軟禁在首都長安,褫奪王位降為列侯,錦衣玉食而無所事事。這個時候的劉邦,不時從容地召見韓信,與他一起回憶往事,議論諸位將領的統兵能力。劉邦曾經問道:「比如像我,能夠統領多少兵馬?」

韓信答道:「陛下不過能夠統領十萬人而已。」
劉邦又問道:「那你如何呢?」
韓信回答道:「對於臣下來說是多多益善。」
劉邦笑了,問道:「多多益善,為什麼被我擒獲了呢?」
韓信答道:「陛下不善於將兵,而善於將將,這就是韓信之所以被陛下擒獲的原因。況且,陛下的資質是上天所授,而非人力所能及也。」
這一段對話,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不但有種種解說,而且成了漢語成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語源。我整理彭城之戰的歷史,思考劉邦六十萬大軍之所以慘敗於三萬楚軍的原因,由這段對話獲得了一種合理的啟示。

秦末之亂中,劉邦和韓信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他們一起親歷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在這段對話中,劉邦與韓信總結歷史,議論秦末以來各位將領的指揮能力,特別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戰爭的規模,有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參戰國家所能動員的軍隊數量,因為國力和制度的原因,是有限度的。周滅商的牧野之戰,是殷商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周武王所統領的聯軍,不到五萬人。春秋時代的大戰,最著名的有晉楚城濮之戰,以楚國為首的聯軍,數量不到十萬人。秦始皇滅楚之戰,是戰國時代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王翦所統領的秦軍,達到六十萬人。從以後的歷史來看,六十萬人,大體就是中國古代戰爭中參戰一方所能動員的軍隊數量的極限。(待續)古代戰爭,通訊靠旗幟金鼓,補給靠人畜車船,交通靠土路步行,在這種條件下,指揮六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可以說是非常困難,非不世出的軍事天才是難以勝任的。據我們所知,秦漢時代,能夠指揮六十萬大兵團作戰的將領,只有兩位,一位是王翦,另一位就是韓信。西元前二二四年,王翦統領六十萬秦軍大敗楚王熊啟(昌平君)和項燕,滅楚成功。西元前二○六年的垓下之戰,韓信指揮六十萬聯軍擊敗項羽,滅楚興漢。這種能夠自若地指揮六十萬人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就是韓信深為自負的「多多益善」。

而劉邦呢,他從起兵以來到攻入關中兵臨咸陽城下,指揮作戰的軍隊,大約在三到四萬人,接受了投降的秦軍以後,他的軍隊號稱有十萬人。由漢中反攻關中,大兵團作戰,是由韓信指揮的。攻佔關中以後,劉邦將韓信留在關中對付章邯,自己親自指揮六十萬大軍進攻楚國,因為項羽遠在齊國,所以分數路出擊的聯軍順利進軍,在彭城會師。彭城會師以後,如何協調和調動六十萬大軍作戰布防,已經遠遠超出劉邦的指揮能力,結果是群龍無首,各部之間相互阻隔,大局混亂中成了烏合之眾。

因此之故,當項羽統領三萬精銳騎兵經由魯縣—胡陵一線,穿越聯軍各部的接合處插入到彭城西部時,聯軍竟然沒有察覺也沒有阻擊。項羽攻佔蕭縣,切斷了進入彭城的聯軍的退路和補給時,聯軍已經出現了混亂和動搖。彭城會戰,項羽指揮三萬精兵突入攻擊,正是他歷來身先士卒,所向披靡的得心應手處。相反的,劉邦直接指揮數十萬聯軍倉促應戰,可以說是手足無措抓了瞎,除了混亂還是混亂。聯軍指揮完全混亂的情況,由二十倍於敵的聯軍無法抗擊楚軍的攻擊,大潰退中二十萬將士落水自滅,聯軍統帥劉邦棄軍逃亡,幾乎成了俘虜的悲慘戰況,就可以看得出來。

歷史是勝利者的紀錄。關於彭城之戰,史書的記載非常簡略,寥寥數語而語焉不詳,特別是對於身為最高統帥的劉邦在這次敗戰中的指揮失誤,更是完全沒有提及。因為記載彭城之戰的史書,都是漢朝史官的著作,對於開國太祖的過失,不得不有所隱諱,特別是對於劉邦軍事指揮能力的有限,更是不便多言,因為漢朝的天下是騎在馬上打下來的,打天下的最高統帥就是劉邦,怎麼能有如此丟人現眼的過去?

綜觀劉邦的一生,他對於自己的軍事能力頗為自負,動輒粗口豪言:「豎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意思是說,換了人就不行,打仗還得靠老子自己去。劉邦喜歡御駕親征,也好談兵論將,從不將人放在眼裡,唯獨在韓信面前,底氣不足,最想從韓信口中獲得對自己軍事才能的肯定和讚美。仔細體察他問韓信的話:「你看我能夠指揮多少兵馬?」自負但不自信。再體察韓信的回答:「陛下不過能夠統領十萬人而已。」自負而又委婉。這句話後面有話,話中的話是「過十萬則非陛下所能及也」。意思是說,超過十萬人,你劉邦就玩不轉了。想來,韓信之所以對劉邦的軍事指揮能力做出這種評價,依據的就是劉邦在彭城之戰中的不良表現。
方方面面看來,指揮六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確是遠遠超出了劉邦的指揮能力,也是彭城之戰最重要的敗因。(待續)十、回首彭城之戰

由極為有限的史料去復活無窮無盡的歷史,既是古代史的宿命,也是古代史的魅力。我讀《史記》,力求通過太史公留下的簡略記事,去復活彭城之戰的歷史,可謂是疑問重重。重重疑問中,最不可解的就是項羽由齊國回師楚國奇襲彭城的路線,陳腐舊說,宛如天方夜譚。

彭城之戰,是項羽軍事生涯的頂峰,他以三萬楚軍,擊潰六十萬漢與各國諸侯聯軍,再一次創造了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戰爭是藝術,也是競技,項羽在戰場上所表現的軍事天才,永遠使人眼花撩亂。

我曾經多次感嘆過,古代史的記事,往往是掛一漏萬,歷史宛若汪洋大海,留下的記載只是點滴浪花,由極為有限的史料去復活無窮無盡的歷史,既是古代史的宿命,也是古代史的魅力。我讀《史記》,力求通過太史公留下的簡略記事,去復活古代史中這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戰事,可謂是疑問重重。重重疑問中,最不可解的就是項羽由齊國回師楚國奇襲彭城的路線。

史書上說,正在城陽攻擊田橫的項羽得到彭城陷落的消息後,當即部署部下繼續攻擊田橫,自己則帶領三萬精兵經過魯縣—胡陵—蕭縣,對彭城展開攻擊,一舉獲勝。秦的魯縣在今山東曲阜,胡陵縣在今山東魚台縣東南,蕭縣在今江蘇蕭縣東南,這一條路線是當時的交通線路,秦末之亂中,項梁和劉邦軍都曾多次經過,斷無疑問。問題是項羽軍的出發點城陽在哪裡?千百年來都是疑問。這個疑問的解決,不但是復原彭城之戰原貌的關鍵,也是項羽通過奇襲以最小的兵力獲得最大戰果的精髓所在。

自唐以來,歷代史家多以為,項羽回師出發的城陽,是秦的東郡城陽縣,故址在今天的山東省菏澤市東北。不過,楚漢相爭時,東郡屬於楚國,項羽深入齊國討伐田氏兄弟,怎麼可能滯留在楚國國內攻擊田橫?這是第一個疑問。第二個疑問是:項羽由東郡城陽縣奔襲彭城,怎麼也不可能先東去魯縣,然後再返回來經過胡陵,攻取蕭縣,由如此繞來繞去的路線攻擊彭城,可以說是不但違背基本的軍事常識,而且毫無突然性可言,斷不可信。

司馬遷著《史記》,沒有撰寫︿地理志﹀,地名地理的混亂,是《史記》的一大缺陷,久遠的地理不說,秦王朝的地理政區,司馬遷就已經是相當不清楚了。歷史地理專家辛德勇先生指出,秦楚之際,有兩個城陽。東郡城陽縣的正確寫法當為「成陽」,故址在今山東菏澤東北。當時,還另有一個城陽,地方應當在今山東沂水和沭水流域,相當有見識的看法,只是還有些模糊。

王國維先生早就指出,秦代已經設有城陽郡。后曉榮先生的新著《秦代政區地理》以為,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重新劃分政區,分割齊國的琅邪郡西部設置了城陽郡,郡治在莒縣(今山東莒縣)。城陽郡的轄境,大致東到今山東莒縣,西到蒙陰,北到沂源,南到臨沂,沂蒙山區和沂水、沭水流域都在其境內。一一清理下來,情況大致清楚了。

這個城陽地區,歷來是齊國遭受外敵入侵時的退守之地,堪稱齊國的後院。西元前二八四年,以燕國為首的五國聯軍合縱攻齊,齊國首都臨淄失守,齊湣王退入城陽山中避難,田單收復齊國失地後,由城陽山中迎接齊湣王的兒子齊襄王回到臨淄。城陽山中,應當就是沂蒙山區,古往今來都是易守難攻的避難地。

項羽攻齊,齊國敗退,田榮進入城陽地區,集結力量,再次與項羽決戰,兵敗逃亡被楚軍追殺。田橫抗擊楚軍,仍然以城陽地區為根據地,依托沂蒙山區,集結堅守,頑強抵抗。三年以後,韓信進軍齊國,攻陷臨淄,齊王田廣先是退走高密(今山東高密),濰水大敗後再退走城陽,也是將城陽作為避難之處以及東山再起的復興基地。
由此看來,史書上說項羽回師奇襲彭城前,正在城陽攻擊田橫,這個城陽,應當指的就是秦的城陽郡地區,項羽正是從這裡出發奔襲彭城的。(待續)二○一二年九月,我隨歷史到城陽地區訪古,先到莒縣。莒縣是西周以來莒國的國都,戰國時為楚國所滅,後來歸了齊國。古來的大國宏都,內外兩重的古城,城牆城壕至今殘存。由莒縣沿沂水、沭水間河谷南下,進入臨沂,駐車遙望蒼山、蘭陵,然後西去進入浚河河谷,重走項羽當年行軍路。

浚河下游一段,今稱祊河,在臨沂匯入沂水。沿祊河去費縣,尋得秦漢費縣古城,在河北上冶鎮西畢城村,有殘城基。又去平邑縣,南有南武城故址,一面依蒼山為屏障,三面夯築環形城牆,珍奇而壯觀,歷史從春秋到秦漢延續至北齊。浚河發源於平邑北部山裡,往東南流向費縣,南武陽故城在河西的仲村鎮北昌樂村,遺址在田野間。西去不遠,即是秦漢卞縣故址,在泗水縣泉林鎮,泗水的源頭所在。

項羽為奇襲彭城穿越魯中山地的路線,以古地名而言,是啟陽—費縣—卞縣—魯縣,以今地名而言,是臨沂—費縣—平邑—泗水—曲阜,以自然地理而言,則是蒙山、沂山之間的浚河、泗水河谷。這一帶地方,古代不僅是交通要道,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孔子、曾子、鄭玄、王羲之、劉勰..宛若群星燦爛。
抵曲阜望徐州,一望無際的淮河平原,往來已經了無懸念。

彭城故地在徐州,我曾經多次往來停留。徐州環城多山,九里、龜山在北,雲龍、鳳凰在南,西有臥牛、馬山,東有駱駝、獅子,都是孤立的淺山,突起在一望無垠的原野上。交通四通八達,淺山間斷環繞的徐州,易攻難守,古往今來,都是反覆爭奪、頻繁易手的軍事據點。
遙想當年,劉邦統領六十萬聯軍伐楚,一舉攻入彭城,這個時候,項羽正統領楚軍主力在千里之外以莒縣為中心的城陽郡一帶與田橫作戰,艱難如深陷泥潭。

這個時候,聯軍已經攻入楚國的東郡和薛郡,由西而東威脅著項羽軍的側翼。遠在城陽郡的項羽,如果想要迅速回師彭城,沿沂水南下,經由臨沂—蒼山—蘭陵一線,是快捷的必由之路。正是基於這個考慮,劉邦才將聯軍重兵布置在徐州東北,準備迎頭痛擊回師彭城的楚軍。以後事推測前史,兩千年後的抗日戰爭時期,佔領膠東的日軍南下攻取徐州,正是沿著這條線路而來,而李宗仁將軍所指揮的國軍主力,也正是部署在徐州東北的台兒莊地區阻擊日軍,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血戰。

身在徐州的劉邦,雖說是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但是,他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深知項羽的天才武勇,不敢掉以輕心,他是有所準備的,準備好了在徐州東北與項羽軍決戰。正是因為有成算在胸,他才敢飲酒高會。奇怪的是,項羽軍一直沒有在徐州東北出現,一等不來,二等不來,不詳的不安當中,突然傳出項羽軍已經走浚河河谷穿越魯中山地,經魯縣—胡陵南下攻佔了蕭縣,切斷了聯軍的退路和糧道。

這個時候的劉邦,大概只有一種感覺,彷彿在黑暗中持刀向前搜尋敗退的敵手,突然間,敵手竄到自己身後,一刀刺殺過來……劉邦指揮聯軍倉促迎戰,結果是前所未有的慘敗……連接那種感覺,大概也是剛剛轉過身,刀鋒已經直逼胸前,招架躲閃中,刀被擊落,身負重傷,幸虧撒腿跑得快,保住了性命一條。

彭城之戰和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最大規模的兩次決戰。垓下之戰,六十萬聯軍在韓信的指揮下,擊敗項羽所指揮的十萬楚軍,楚國由此滅亡。彭城之戰,項羽指揮三萬楚軍,擊敗劉邦所指揮的六十萬聯軍,漢國並未因此而亡,反而是經歷了敗退、相持的階段,愈戰愈強,終於全面反攻,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兩次類似的大戰,為什麼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德國軍事史家克勞塞維茨說得好,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國家間全面對決的最終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力量總和的較量。全面觀察劉邦自反攻漢中成功以來直到彭城慘敗的歷史,仔細分析雙方的得失,可以綜合地說:劉邦之得大於失,項羽之失大於得。正如軍事史家們所指出的那樣,「劉邦雖然在彭城之戰慘敗,損失嚴重,功敗垂成,但他奪得了關中及關東部分極為重要的戰略地區,人力、物力和領土都成倍地擴張,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完全擺脫了鴻門宴前後有可能隨時被項羽消滅的危險境地。」

而項羽呢,他雖然取得了巨大的軍事勝利,收服了楚國的失地,重新奪回了楚漢戰爭的主導權,但他的損失卻是更為巨大的。首先,他失去了雍、塞、翟、河南、河內、韓等大量重要與國,不得不從此面對穩固地佔有蜀漢關中地區的強大敵國—漢王國。其次,彭城之戰後,項羽失去了一國主宰天下的絕對霸權,不得不容忍齊趙地區和南楚地區的諸侯各國自主獨立,以取得他們的協力,共同對抗以漢為首的敵國。進而,彭城之戰後,楚軍始終無法越過滎陽西進,在漢軍的堅守之下,被動地陷入於圍城攻堅的長期消耗戰中。從此以後,項羽無法再用他所擅長的奇兵速決的方式攻擊漢軍,逐漸失去了戰略優勢。
彭城之戰後,楚漢相爭進入相持階段。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084170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32
    • 商品規格
    • 21*14.8*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ct912 說:
    2014-11-12
    李開元為寫一漏萬的楚漢史再添文筆,隨著歷史走進現場,還原倒影回聲的戰史光影,韓信大將的出身與落幕,霸王的成就與消逝,夜裡讀來唏噓良多,更多的是對於秦末後戰國楚漢的歷史探求。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聯經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2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