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唐太宗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看浪花淘英雄
向帝王學智慧
他,文武兼備智勇全。 他,衝鋒陷陣震沙場。
他,文采風流冠古今。 他,虛懷納諫善任人。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極受推崇的偉大帝王。
他開闢廣袤無邊的疆域,超越了之前的朝代,他統馭的大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最先進、最富足的國家,他締造的「貞觀盛世」空前絕後,後世領導者競相學習。
火樹銀花中戎馬倥傯,刀光劍影裡豪氣沖天。
他的一生,金戈鐵馬,叱吒風雲。
應募勤王,嶄露頭角,於百萬軍中單騎救父,揚威沙場;勸父晉陽起兵反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軍。
亂世紛紛,反王?起,隨父舉義,剿滅隋王朝,扶助其父李淵創建了大唐帝國。
長纓在手,平定諸多反唐勢力,居功至偉,玄武門一戰,棋高一招的他終於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
他憑藉英主明君的襟懷眼光,細膩入微的計策與決謀,自如調配各種勢力,化敵為友為我所用,既能左右逢源也能翻雲覆雨,從而締造了貞觀大治的絕唱。
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時空,探尋唐太宗的少年成長軌跡,仰歎唐太宗的雄才大略,走進唐太宗李世民的少年時代,去感受其間的歡笑和淚水,溫情與殺戮……
向帝王學智慧
他,文武兼備智勇全。 他,衝鋒陷陣震沙場。
他,文采風流冠古今。 他,虛懷納諫善任人。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極受推崇的偉大帝王。
他開闢廣袤無邊的疆域,超越了之前的朝代,他統馭的大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最先進、最富足的國家,他締造的「貞觀盛世」空前絕後,後世領導者競相學習。
火樹銀花中戎馬倥傯,刀光劍影裡豪氣沖天。
他的一生,金戈鐵馬,叱吒風雲。
應募勤王,嶄露頭角,於百萬軍中單騎救父,揚威沙場;勸父晉陽起兵反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軍。
亂世紛紛,反王?起,隨父舉義,剿滅隋王朝,扶助其父李淵創建了大唐帝國。
長纓在手,平定諸多反唐勢力,居功至偉,玄武門一戰,棋高一招的他終於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
他憑藉英主明君的襟懷眼光,細膩入微的計策與決謀,自如調配各種勢力,化敵為友為我所用,既能左右逢源也能翻雲覆雨,從而締造了貞觀大治的絕唱。
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時空,探尋唐太宗的少年成長軌跡,仰歎唐太宗的雄才大略,走進唐太宗李世民的少年時代,去感受其間的歡笑和淚水,溫情與殺戮……
試閱
少年唐太宗
導讀
火樹銀花中戎馬倥傯,刀光劍影裡豪氣干雲。
他是大唐盛世的真正開創者,無愧為第一勇將、第一智囊、第一才子。
他的一生,金戈鐵馬,叱吒風雲。應募勤王,嶄露頭角,於百萬軍中單騎救父,揚威沙場;勸父晉陽起兵反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軍;開設文學館,文采風流,冠絕古今。
亂世紛紛,反王並起,隨父舉義,剿滅隋王朝,扶助其父李淵創建了大唐帝國。長纓在手,平定諸多反唐勢力,居功至偉,玄武門一戰,棋高一招的他終於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
他憑藉英主明君的襟懷眼光,細膩入微的計策與決謀,自如調配各種勢力,化敵為友為我所用,既能左右逢源也能翻雲覆雨,從而締造了貞觀大治的絕唱。
這個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唐太宗的少年時代,去感受其間的歡笑和淚水,溫情與殺戮……
第一章貴族添子弟 書生語世民
第一節 顯赫的家世
李姓的由來
人間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飛天龍。
人人呼為天子鏡,我有一言聞太宗。
太宗常以人為鏡,鑑古鑑今不鑑容。
四海安危居掌內,百王治亂懸心中。
乃知天子別有鏡,不是揚州百煉銅。
從上面的這首頌詞華章中,我們不由得撫卷詠嘆,深思不已:一代明君創立盛世,造福百姓,引領千古,成就非凡,令無數後人敬仰和推崇,成為後世帝王效法的楷模,這是多麼了不起的豐功偉績啊!
那麼,李世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李氏家族對他有多大的影響呢?他又是如何從垂髫稚子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解答這些問題,首先得從他的出身說起。
追溯李氏祖先,還有一段關於李姓由來的傳說。
相傳李姓祖先是顓頊帝的後人。當年,由於部落仇殺,他們被迫逃離家園,四處躲避災難,一路上饑渴交加,無以自保,死傷無數。最後,只剩下少數婦孺存活下來,她們失去壯年男子的保護,又沒有食物來源,面臨滅頂之災。然而,生存的欲望並沒有因此消失,相反,在苦難面前,反而變得更加堅強,求生的本能讓她們日復一日地繼續跋涉下去。一天,這些衣衫襤褸、饑腸轆轆的逃亡者路過一片樹林,只見林中有些樹上掛滿了果子,清脆欲滴,煞是惹人垂涎。大家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果子,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食用,站在原地觀望了半天,沒有人敢去採摘第一枚果子。就在人們止步不前,面面相覷的時候,一位餓極了的男孩子掙脫母親的手,快速爬上一棵果樹,伸手摘下果子,塞進嘴裡大口吃起來,他邊吃邊說:「真好吃,真好吃!」其他人見此情景,紛紛說:「與其坐等餓死,還不如先吃飽了再說。」於是,這些飽受饑餓折磨的人不再猶豫,不再考慮果子是否有毒,而是一擁而上跑進林中採果子、吃果子。就這樣,他們依靠樹上的果子生存下來,沒有被餓死。
後來,這群人在樹林邊駐紮安家,並且最終形成一個部落,過上了穩定的日子。為了紀念救命的果樹,他們把樹命名為木子樹,並且以木子為姓,合起來就是「李」,這就是李姓的由來。
光陰似箭,時代更替,李姓族人繁衍生息,人口逐漸增多,開始遍佈華夏各地,發展成為人口較多的一個姓氏。歷經數世之後,到了南北朝時期,一支在隴西狄道生活多年的李姓族人,不斷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逐漸成長為當地有名望的家族,他們大多武功高強,膽量過人,適逢亂世,開始嶄露頭角,走上政治的舞臺。他們就是李世民的近祖。
《新唐書》和《舊唐書》在談到李氏祖先時,從李世民的父親一輩算起,都認為:「其七世祖皓,當晉末,據秦、涼以自王,是為涼武昭王。皓生歆,歆為沮渠蒙遜所滅。歆生重耳,魏弘農太守。重耳生熙,金門鎮將,戍於武川,因留家焉。熙生天賜,為幢主。天賜生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可見,李世民以前,數代李姓先人就已經馳騁西域,屢立功勛,確立了身分尊崇的軍事貴族世家地位。
顯赫的家族
南北朝時期,華夏大地紛亂不斷,朝代更替頻繁。北魏末年,政權被大臣宇文泰操控,北魏已經名存實亡。西元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篡奪北魏政權,建立周朝,史稱北周。在這個過程中,太尉李虎、大司馬獨孤信、太保李弼等八人因為擁立宇文氏有功,都被封為柱國(柱國是一種官職名稱,是當時最高武官的稱號)。這些人在關隴地帶起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勢力最大的貴族階層,被稱作關隴貴族。後來,李虎被追封為唐國公。李虎就是李世民的曾祖父,因為他受封唐國公,所以,李氏世襲唐國公稱號,奪取政權、建立國家時,仍然以唐為國號。這就是大唐帝國名號的由來。
亂世紛紛,人心不穩,西元581年,立國只有二十來年的北周政權落入丞相楊堅手中,他接受周靜帝禪位,建立隋朝。這時,李虎的兒子李昞世襲唐公爵位,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權勢顯赫。李昞去世時,他的兒子李淵只有七歲,襲封唐公。李淵就是李世民的父親,也是大唐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史稱唐高祖。在李世民出生前,他們家族兩、三代都是朝廷顯貴,權勢非同一般。到了李淵時,家族依然顯赫有名望。
隨著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國家趨於穩定,政治也逐漸穩固起來。李淵正是伴隨著隋朝的建立和鞏固而走向仕途,逐漸成長起來的。
年輕時期的李淵歷任地方長官,但與他父祖們顯赫的地位比起來,仍然遜色不少。可以說,他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幾經輾轉,一直游離於隋王朝的政治中心地位。隋文帝楊堅稱帝後,為了鞏固皇權,有意打壓關隴貴族,抑制他們的勢力。在這種情況下,隋朝初年,李淵只是千牛背身(御前侍衛),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在京城附近的郡縣做官。李淵做為地方文官,當然沒有兵權,與他顯赫的軍事貴族家族比起來,顯得極不協調。
即便如此,李氏家族的地位比起一般世家來,依然是非常顯貴的,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原來,李淵的母親是獨孤信的女兒,與隋文帝楊堅的皇后是親姐妹,所以李家並沒有受到隋文帝楊堅的過分壓制,相對來說,生活還是逍遙自在的。除了權力以外,李家可以充分享有各方面的貴族優待政策,簡單地說,李家人就是什麼都不做,也完全能夠過著「富貴閒人」的生活。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李世民出生了,來到這個富貴榮華的家族當中,如果他安分守己,聽憑命運的安排,那麼他既不會受到生活的磨難,也不會遭到對手的打擊,可以過著紈褲子弟的生活,逍遙自在,無所事事,終其一生。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優越的家庭條件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成為他習武學文、結交各路豪傑的資本;來自父祖的榮耀沒有遮擋他的英豪之氣,反而成為他奮發勵志、進取有為的動力。從懂事時起,他就胸懷大志,奮發有為,時刻以國家人民為重,準備創立一番轟轟烈烈的功績。
關於李世民是如何在一個錦衣玉食的貴族之家磨練出堅強意志,我們可以從他幼年所受的教育開始,來瞭解這位偉人的成長之路。
第二節 出生
射雀訂親
李世民的母親姓竇,出身北周貴族,父親竇毅,也是朝廷柱國之一,母親是北周公主,周武帝的姐姐。據說竇氏一出生時,一頭濃密的黑髮長過頸項,長到三歲時,已經長及腳跟,因此受到大人們特別關注,加上她聰明乖巧、俊秀伶俐,深得舅舅武帝寵愛,召令在皇宮中養育。竇氏自幼好學,每每讀書,總能過目成誦,她天資聰穎,擅長書法,字體飄逸雅致,與當時許多名家不相上下。後來,李世民在母親的教誨下,讀書習文,熱愛書法,並且深得書法精妙,取得了很高的造詣,後人曾經稱他的書法「詩筆草隸,卓越前古」。
竇氏長在宮中,耳濡目染,瞭解了一些國家大事,曾經為靖邊之事勸阻過周武帝。當時,為了國家穩定,周武帝納娶突厥女子做皇后,可是兩人關係不融洽,周武帝為此事時常犯愁哀嘆。竇氏看在眼裡,安慰說:「現在國家不穩定,突厥強大,皇上應該拋卻私情,以國家蒼生為念,多多撫慰皇后。只要突厥肯幫助我們,江南和關東就不會危害到我國。」這件事讓周武帝很感動,從此對竇氏更是刮目相看。
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自立時,竇氏非常傷心,曾經趴在床上痛哭流涕地說:「可惜我不是男子,要不然,我一定會為我舅家報仇。」她父母聽到這話,急忙用手遮掩她的嘴說:「不要亂說,這可是滅門之禍啊!」可見,竇氏不僅具備才略,還有一顆不甘屈服的雄心。竇氏在培養子女時,也以這些積極向上的精神來感召他們。李世民深受母親影響,少年時期就具備了堅毅的品格和偉大的抱負,為他日後開創一代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說竇氏的父母,他們知道女兒才識卓越、膽氣過人,所以為她選擇婚配時特別慎重。經過一番商量後,他們命人在大門外畫了兩隻孔雀。暗暗約定:如果有人能夠射中孔雀的眼睛,就將女兒嫁給他。可是接連多日,前來射雀的貴族公子很多,卻無一人射中孔雀的眼睛。
這天,剛滿二十一歲的李淵來到竇府,彎弓搭箭,正好射中孔雀的眼睛。竇府人見此,非常高興,立即請李淵進府商量婚事。竇氏偷偷觀望,只見李淵一表人才,氣宇不凡,正是翩翩美少年,不由得心花怒放。竇氏父母當即答應婚事,將竇氏嫁給了李淵。誰能料到,這段具有戲劇色彩的婚姻卻是另一朝代誕生和繁榮的象徵。
李淵娶了竇氏後,夫妻非常恩愛,過著貴族階級的富足生活。不久,他們喜得貴子,取名毗沙門,也就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就在一家三口陶醉在幸福美滿之際,一道詔令,李淵被迫離開都城,到西邊的武功境內任職。這一去就是十幾載,在那裡,一位偉大的人物――李世民即將出生。
導讀
火樹銀花中戎馬倥傯,刀光劍影裡豪氣干雲。
他是大唐盛世的真正開創者,無愧為第一勇將、第一智囊、第一才子。
他的一生,金戈鐵馬,叱吒風雲。應募勤王,嶄露頭角,於百萬軍中單騎救父,揚威沙場;勸父晉陽起兵反隋,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軍;開設文學館,文采風流,冠絕古今。
亂世紛紛,反王並起,隨父舉義,剿滅隋王朝,扶助其父李淵創建了大唐帝國。長纓在手,平定諸多反唐勢力,居功至偉,玄武門一戰,棋高一招的他終於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
他憑藉英主明君的襟懷眼光,細膩入微的計策與決謀,自如調配各種勢力,化敵為友為我所用,既能左右逢源也能翻雲覆雨,從而締造了貞觀大治的絕唱。
這個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唐太宗的少年時代,去感受其間的歡笑和淚水,溫情與殺戮……
第一章貴族添子弟 書生語世民
第一節 顯赫的家世
李姓的由來
人間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飛天龍。
人人呼為天子鏡,我有一言聞太宗。
太宗常以人為鏡,鑑古鑑今不鑑容。
四海安危居掌內,百王治亂懸心中。
乃知天子別有鏡,不是揚州百煉銅。
從上面的這首頌詞華章中,我們不由得撫卷詠嘆,深思不已:一代明君創立盛世,造福百姓,引領千古,成就非凡,令無數後人敬仰和推崇,成為後世帝王效法的楷模,這是多麼了不起的豐功偉績啊!
那麼,李世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李氏家族對他有多大的影響呢?他又是如何從垂髫稚子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解答這些問題,首先得從他的出身說起。
追溯李氏祖先,還有一段關於李姓由來的傳說。
相傳李姓祖先是顓頊帝的後人。當年,由於部落仇殺,他們被迫逃離家園,四處躲避災難,一路上饑渴交加,無以自保,死傷無數。最後,只剩下少數婦孺存活下來,她們失去壯年男子的保護,又沒有食物來源,面臨滅頂之災。然而,生存的欲望並沒有因此消失,相反,在苦難面前,反而變得更加堅強,求生的本能讓她們日復一日地繼續跋涉下去。一天,這些衣衫襤褸、饑腸轆轆的逃亡者路過一片樹林,只見林中有些樹上掛滿了果子,清脆欲滴,煞是惹人垂涎。大家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果子,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食用,站在原地觀望了半天,沒有人敢去採摘第一枚果子。就在人們止步不前,面面相覷的時候,一位餓極了的男孩子掙脫母親的手,快速爬上一棵果樹,伸手摘下果子,塞進嘴裡大口吃起來,他邊吃邊說:「真好吃,真好吃!」其他人見此情景,紛紛說:「與其坐等餓死,還不如先吃飽了再說。」於是,這些飽受饑餓折磨的人不再猶豫,不再考慮果子是否有毒,而是一擁而上跑進林中採果子、吃果子。就這樣,他們依靠樹上的果子生存下來,沒有被餓死。
後來,這群人在樹林邊駐紮安家,並且最終形成一個部落,過上了穩定的日子。為了紀念救命的果樹,他們把樹命名為木子樹,並且以木子為姓,合起來就是「李」,這就是李姓的由來。
光陰似箭,時代更替,李姓族人繁衍生息,人口逐漸增多,開始遍佈華夏各地,發展成為人口較多的一個姓氏。歷經數世之後,到了南北朝時期,一支在隴西狄道生活多年的李姓族人,不斷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逐漸成長為當地有名望的家族,他們大多武功高強,膽量過人,適逢亂世,開始嶄露頭角,走上政治的舞臺。他們就是李世民的近祖。
《新唐書》和《舊唐書》在談到李氏祖先時,從李世民的父親一輩算起,都認為:「其七世祖皓,當晉末,據秦、涼以自王,是為涼武昭王。皓生歆,歆為沮渠蒙遜所滅。歆生重耳,魏弘農太守。重耳生熙,金門鎮將,戍於武川,因留家焉。熙生天賜,為幢主。天賜生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可見,李世民以前,數代李姓先人就已經馳騁西域,屢立功勛,確立了身分尊崇的軍事貴族世家地位。
顯赫的家族
南北朝時期,華夏大地紛亂不斷,朝代更替頻繁。北魏末年,政權被大臣宇文泰操控,北魏已經名存實亡。西元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篡奪北魏政權,建立周朝,史稱北周。在這個過程中,太尉李虎、大司馬獨孤信、太保李弼等八人因為擁立宇文氏有功,都被封為柱國(柱國是一種官職名稱,是當時最高武官的稱號)。這些人在關隴地帶起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勢力最大的貴族階層,被稱作關隴貴族。後來,李虎被追封為唐國公。李虎就是李世民的曾祖父,因為他受封唐國公,所以,李氏世襲唐國公稱號,奪取政權、建立國家時,仍然以唐為國號。這就是大唐帝國名號的由來。
亂世紛紛,人心不穩,西元581年,立國只有二十來年的北周政權落入丞相楊堅手中,他接受周靜帝禪位,建立隋朝。這時,李虎的兒子李昞世襲唐公爵位,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權勢顯赫。李昞去世時,他的兒子李淵只有七歲,襲封唐公。李淵就是李世民的父親,也是大唐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史稱唐高祖。在李世民出生前,他們家族兩、三代都是朝廷顯貴,權勢非同一般。到了李淵時,家族依然顯赫有名望。
隨著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國家趨於穩定,政治也逐漸穩固起來。李淵正是伴隨著隋朝的建立和鞏固而走向仕途,逐漸成長起來的。
年輕時期的李淵歷任地方長官,但與他父祖們顯赫的地位比起來,仍然遜色不少。可以說,他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幾經輾轉,一直游離於隋王朝的政治中心地位。隋文帝楊堅稱帝後,為了鞏固皇權,有意打壓關隴貴族,抑制他們的勢力。在這種情況下,隋朝初年,李淵只是千牛背身(御前侍衛),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在京城附近的郡縣做官。李淵做為地方文官,當然沒有兵權,與他顯赫的軍事貴族家族比起來,顯得極不協調。
即便如此,李氏家族的地位比起一般世家來,依然是非常顯貴的,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原來,李淵的母親是獨孤信的女兒,與隋文帝楊堅的皇后是親姐妹,所以李家並沒有受到隋文帝楊堅的過分壓制,相對來說,生活還是逍遙自在的。除了權力以外,李家可以充分享有各方面的貴族優待政策,簡單地說,李家人就是什麼都不做,也完全能夠過著「富貴閒人」的生活。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李世民出生了,來到這個富貴榮華的家族當中,如果他安分守己,聽憑命運的安排,那麼他既不會受到生活的磨難,也不會遭到對手的打擊,可以過著紈褲子弟的生活,逍遙自在,無所事事,終其一生。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優越的家庭條件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成為他習武學文、結交各路豪傑的資本;來自父祖的榮耀沒有遮擋他的英豪之氣,反而成為他奮發勵志、進取有為的動力。從懂事時起,他就胸懷大志,奮發有為,時刻以國家人民為重,準備創立一番轟轟烈烈的功績。
關於李世民是如何在一個錦衣玉食的貴族之家磨練出堅強意志,我們可以從他幼年所受的教育開始,來瞭解這位偉人的成長之路。
第二節 出生
射雀訂親
李世民的母親姓竇,出身北周貴族,父親竇毅,也是朝廷柱國之一,母親是北周公主,周武帝的姐姐。據說竇氏一出生時,一頭濃密的黑髮長過頸項,長到三歲時,已經長及腳跟,因此受到大人們特別關注,加上她聰明乖巧、俊秀伶俐,深得舅舅武帝寵愛,召令在皇宮中養育。竇氏自幼好學,每每讀書,總能過目成誦,她天資聰穎,擅長書法,字體飄逸雅致,與當時許多名家不相上下。後來,李世民在母親的教誨下,讀書習文,熱愛書法,並且深得書法精妙,取得了很高的造詣,後人曾經稱他的書法「詩筆草隸,卓越前古」。
竇氏長在宮中,耳濡目染,瞭解了一些國家大事,曾經為靖邊之事勸阻過周武帝。當時,為了國家穩定,周武帝納娶突厥女子做皇后,可是兩人關係不融洽,周武帝為此事時常犯愁哀嘆。竇氏看在眼裡,安慰說:「現在國家不穩定,突厥強大,皇上應該拋卻私情,以國家蒼生為念,多多撫慰皇后。只要突厥肯幫助我們,江南和關東就不會危害到我國。」這件事讓周武帝很感動,從此對竇氏更是刮目相看。
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自立時,竇氏非常傷心,曾經趴在床上痛哭流涕地說:「可惜我不是男子,要不然,我一定會為我舅家報仇。」她父母聽到這話,急忙用手遮掩她的嘴說:「不要亂說,這可是滅門之禍啊!」可見,竇氏不僅具備才略,還有一顆不甘屈服的雄心。竇氏在培養子女時,也以這些積極向上的精神來感召他們。李世民深受母親影響,少年時期就具備了堅毅的品格和偉大的抱負,為他日後開創一代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說竇氏的父母,他們知道女兒才識卓越、膽氣過人,所以為她選擇婚配時特別慎重。經過一番商量後,他們命人在大門外畫了兩隻孔雀。暗暗約定:如果有人能夠射中孔雀的眼睛,就將女兒嫁給他。可是接連多日,前來射雀的貴族公子很多,卻無一人射中孔雀的眼睛。
這天,剛滿二十一歲的李淵來到竇府,彎弓搭箭,正好射中孔雀的眼睛。竇府人見此,非常高興,立即請李淵進府商量婚事。竇氏偷偷觀望,只見李淵一表人才,氣宇不凡,正是翩翩美少年,不由得心花怒放。竇氏父母當即答應婚事,將竇氏嫁給了李淵。誰能料到,這段具有戲劇色彩的婚姻卻是另一朝代誕生和繁榮的象徵。
李淵娶了竇氏後,夫妻非常恩愛,過著貴族階級的富足生活。不久,他們喜得貴子,取名毗沙門,也就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就在一家三口陶醉在幸福美滿之際,一道詔令,李淵被迫離開都城,到西邊的武功境內任職。這一去就是十幾載,在那裡,一位偉大的人物――李世民即將出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