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合法」侵略──日本從征韓論到天津條約:法理鋪陳、軍備擴張、外交戰略……從條約體系到軍事準備,一場被「以法為名」包裝的戰爭!
內容簡介
海外擴張論、濟物浦條約、中日琉案交涉……
條約、國權與國際法如何包裝日本對東亞的侵略行動?
▎從海外擴張論到帝國主義野心
本書以國際法的視角,剖析日本如何從16世紀豐臣秀吉開始倡導「征韓論」,逐步建立起以日本為中心的「華夷秩序」觀,並發展出「大日本帝國」的國族擴張論。透過江戶時代學者如山鹿素行、本居宣長及佐藤信淵等人的理論推演,日本不僅否定傳統中華中心秩序,更轉向以武力征服為手段,提出吞併滿洲、朝鮮乃至中國的具體構想。這些思想為明治維新後日本轉型為現代帝國主義國家提供了思想根基。
▎「征韓論」與內外政局的交鋒
本書詳盡記錄了明治初期日本政界圍繞「征韓」問題的爭論。西鄉隆盛、西鄉派主張派使朝鮮、引戰立名,以便伐韓;而木戶孝允與大久保利通則認為內政未定,不宜輕舉妄動。雙方交鋒數年,最終以西鄉派辭職告終。「征韓論之爭」表面是外交戰略選擇,實質則是日本國內政權重構與軍國主義抬頭的前奏。這場爭議也揭示了日本政要對朝鮮半島的覬覦已非偶發,而是一場有預謀的地緣政治布局。
▎砲艦外交與不平等條約的施行
西元1875年「雲揚號事件」成為日本強迫朝鮮開國的轉捩點。日本以軍艦強行駛入漢江挑釁,激起朝鮮開火回應,反以此為藉口發動砲艦外交。日本遂派黑田清隆為全權代表,迫使朝鮮簽署《江華條約》,承認其「自主國」地位,進而切斷中朝宗藩關係。條約內容不平等至極,給予日本大量經濟、領事特權,這不僅象徵著朝鮮淪為日本的準殖民地,也象徵著日本對東亞秩序的顛覆與顯著軍事擴張的開端。
▎壬午兵變與駐兵權的實現
西元1882年朝鮮爆發壬午兵變,日本藉口駐館被焚、人員遇襲,再度出兵壓迫朝鮮簽署《濟物浦條約》,正式取得在朝駐軍權及賠款等條件。本書深入剖析這場兵變的社會經濟根源與國際反應,並指出其為日本徹底滲透朝鮮政權的轉捩點。作者從國際法角度論證日本此舉違反主權國家間基本準則,顯示其種種擴張行為皆披著「現代國際法」的偽裝,而實質則是典型的殖民主義與強權政治操作。
【本書特色】:
本書為上冊,以國際法為視角深入剖析甲午戰爭前日本的對外擴張策略與法律辯解,揭示其侵略行動背後的思想根源與制度依據。透過豐富史料與嚴謹法理分析,結合歷史事件與國際法條文,澄清長期被誤解的戰爭責任問題。全書兼具學術深度與批判精神,是理解日本軍國主義崛起與近代東亞秩序變遷的重要著作。
條約、國權與國際法如何包裝日本對東亞的侵略行動?
▎從海外擴張論到帝國主義野心
本書以國際法的視角,剖析日本如何從16世紀豐臣秀吉開始倡導「征韓論」,逐步建立起以日本為中心的「華夷秩序」觀,並發展出「大日本帝國」的國族擴張論。透過江戶時代學者如山鹿素行、本居宣長及佐藤信淵等人的理論推演,日本不僅否定傳統中華中心秩序,更轉向以武力征服為手段,提出吞併滿洲、朝鮮乃至中國的具體構想。這些思想為明治維新後日本轉型為現代帝國主義國家提供了思想根基。
▎「征韓論」與內外政局的交鋒
本書詳盡記錄了明治初期日本政界圍繞「征韓」問題的爭論。西鄉隆盛、西鄉派主張派使朝鮮、引戰立名,以便伐韓;而木戶孝允與大久保利通則認為內政未定,不宜輕舉妄動。雙方交鋒數年,最終以西鄉派辭職告終。「征韓論之爭」表面是外交戰略選擇,實質則是日本國內政權重構與軍國主義抬頭的前奏。這場爭議也揭示了日本政要對朝鮮半島的覬覦已非偶發,而是一場有預謀的地緣政治布局。
▎砲艦外交與不平等條約的施行
西元1875年「雲揚號事件」成為日本強迫朝鮮開國的轉捩點。日本以軍艦強行駛入漢江挑釁,激起朝鮮開火回應,反以此為藉口發動砲艦外交。日本遂派黑田清隆為全權代表,迫使朝鮮簽署《江華條約》,承認其「自主國」地位,進而切斷中朝宗藩關係。條約內容不平等至極,給予日本大量經濟、領事特權,這不僅象徵著朝鮮淪為日本的準殖民地,也象徵著日本對東亞秩序的顛覆與顯著軍事擴張的開端。
▎壬午兵變與駐兵權的實現
西元1882年朝鮮爆發壬午兵變,日本藉口駐館被焚、人員遇襲,再度出兵壓迫朝鮮簽署《濟物浦條約》,正式取得在朝駐軍權及賠款等條件。本書深入剖析這場兵變的社會經濟根源與國際反應,並指出其為日本徹底滲透朝鮮政權的轉捩點。作者從國際法角度論證日本此舉違反主權國家間基本準則,顯示其種種擴張行為皆披著「現代國際法」的偽裝,而實質則是典型的殖民主義與強權政治操作。
【本書特色】:
本書為上冊,以國際法為視角深入剖析甲午戰爭前日本的對外擴張策略與法律辯解,揭示其侵略行動背後的思想根源與制度依據。透過豐富史料與嚴謹法理分析,結合歷史事件與國際法條文,澄清長期被誤解的戰爭責任問題。全書兼具學術深度與批判精神,是理解日本軍國主義崛起與近代東亞秩序變遷的重要著作。
目錄
出版說明
第一章 日本對外擴張構想的思想源流
第二章 征韓計畫的外交實踐與初步推進
第三章 對清開戰前的地緣布局與法律操作
第四章 戰爭準備的完成:軍備、戰略與情報布局
第一章 日本對外擴張構想的思想源流
第二章 征韓計畫的外交實踐與初步推進
第三章 對清開戰前的地緣布局與法律操作
第四章 戰爭準備的完成:軍備、戰略與情報布局
試閱
第一章 日本對外擴張構想的思想源流
第一節 海外進軍思想的起點:豐臣秀吉的對外構想
甲午戰爭發生於1890年代,即使按照當時的國際法準則,任何國家也都不應無端挑起對別國的戰爭。《萬國公法》就強調「師出有名」,反對「黷武」。並指出:「各國倘受侵凌,別無他策以伸其冤,唯有用力以抵禦報復耳。」《公法會通》也將「無故征伐鄰邦」列為「犯公法之案」。所謂「無故」,是從公理來說;而從發動戰爭的國家來說,就絕非無故,而是圖利。故又專門規定:「邦國不得專為圖利而開戰。」這就是說,除非是為了「抵禦報復」別國的「侵凌」,為「圖利」而發動戰爭是違反國際法準則的。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就其侵略意圖起源而言,最早可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當局大肆宣傳、煽動戰爭狂熱,當時著力鼓吹對外侵略擴張的一位歷史人物,就是豐臣秀吉。西元1894年創辦的《日清戰爭實記》,從第3編開始連載坪谷水哉的《豐公朝鮮軍記》,其小序開門見山地說:「我帝國開闢以來,堂堂六師境外從事征討,自上古神功皇帝征服三韓以後,迄於天智天皇在位,前後460餘年間,凡30餘次,然征討三韓之地,即今之所謂朝鮮半島者,更深入中國本土與之交兵,當時則從未有過。天智朝以來的1,220餘年間,我兵出國征討,大收宣揚國威之效者,僅有兩次:其一,是文祿、慶長之際豐太閣征韓之役;其二,是此次對清軍的討伐。」這裡所說的「豐太閣」,就是豐臣秀吉。對於豐臣秀吉的「功績」,作者寫道:
文祿、慶長間,出兵朝鮮前後兩次,為時達七年之久,二十萬貔貅蹂躪八道之野,幾番與明韓聯軍鏖殺,耀日軍威武之輝於異域,永絕鄰邦覬覦之念,揚國威,張國權,功莫大焉。是豐太閣雄才偉略所致,流澤後世之民多矣。
並坦言寫作《豐公朝鮮軍記》的目的,是要「溫故知新」,以此「鼓舞振作國民敵愾之氣」。實際上,當時日本的擴張主義者就是把豐臣秀吉尊崇為曠古英雄,視作自己的榜樣和精神支柱的。甲午戰前曾一度提倡平民主義、後轉向國家主義立場並附和政府對外擴張政策的評論家德富蘇峰,也不無得意地指出,豐臣秀吉就是「日本近代帝國主義的先鋒」。當然,在豐臣秀吉的時代,日本還沒有出現帝國主義,因此對於日本來說,他被稱為推行海外擴張政策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
第一節 海外進軍思想的起點:豐臣秀吉的對外構想
甲午戰爭發生於1890年代,即使按照當時的國際法準則,任何國家也都不應無端挑起對別國的戰爭。《萬國公法》就強調「師出有名」,反對「黷武」。並指出:「各國倘受侵凌,別無他策以伸其冤,唯有用力以抵禦報復耳。」《公法會通》也將「無故征伐鄰邦」列為「犯公法之案」。所謂「無故」,是從公理來說;而從發動戰爭的國家來說,就絕非無故,而是圖利。故又專門規定:「邦國不得專為圖利而開戰。」這就是說,除非是為了「抵禦報復」別國的「侵凌」,為「圖利」而發動戰爭是違反國際法準則的。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就其侵略意圖起源而言,最早可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當局大肆宣傳、煽動戰爭狂熱,當時著力鼓吹對外侵略擴張的一位歷史人物,就是豐臣秀吉。西元1894年創辦的《日清戰爭實記》,從第3編開始連載坪谷水哉的《豐公朝鮮軍記》,其小序開門見山地說:「我帝國開闢以來,堂堂六師境外從事征討,自上古神功皇帝征服三韓以後,迄於天智天皇在位,前後460餘年間,凡30餘次,然征討三韓之地,即今之所謂朝鮮半島者,更深入中國本土與之交兵,當時則從未有過。天智朝以來的1,220餘年間,我兵出國征討,大收宣揚國威之效者,僅有兩次:其一,是文祿、慶長之際豐太閣征韓之役;其二,是此次對清軍的討伐。」這裡所說的「豐太閣」,就是豐臣秀吉。對於豐臣秀吉的「功績」,作者寫道:
文祿、慶長間,出兵朝鮮前後兩次,為時達七年之久,二十萬貔貅蹂躪八道之野,幾番與明韓聯軍鏖殺,耀日軍威武之輝於異域,永絕鄰邦覬覦之念,揚國威,張國權,功莫大焉。是豐太閣雄才偉略所致,流澤後世之民多矣。
並坦言寫作《豐公朝鮮軍記》的目的,是要「溫故知新」,以此「鼓舞振作國民敵愾之氣」。實際上,當時日本的擴張主義者就是把豐臣秀吉尊崇為曠古英雄,視作自己的榜樣和精神支柱的。甲午戰前曾一度提倡平民主義、後轉向國家主義立場並附和政府對外擴張政策的評論家德富蘇峰,也不無得意地指出,豐臣秀吉就是「日本近代帝國主義的先鋒」。當然,在豐臣秀吉的時代,日本還沒有出現帝國主義,因此對於日本來說,他被稱為推行海外擴張政策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