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015_旅遊展

法理下的甲午侵略─日本從陸奧外交到釣魚臺爭端:從外交操作到法律掠奪,甲午戰爭如何合法化軍事暴行與領土侵占?

  • 79 296
    375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清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戚其章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複刻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15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戰爭法罪行、割地賠款、釣魚臺主權問題……
被掠奪者的沉默歷史,甲午戰爭中的法理不平等

▎戰爭全面爆發與交戰法理的運作
  本書從甲午戰爭的正式開戰開始,詳實記錄日本如何透過精心部署的軍事與外交行動,對清朝發動全面戰爭。作者特別關注交戰雙方在戰爭初期如何運用或迴避國際法規範,例如宣戰布告、俘虜處置、對待中立國等問題。日本表面上遵循近代交戰法規範,實則在諸多行動中扭曲法理原則,以塑造自身「文明國」的國際形象,同時對清國予以全方位的軍事與輿論壓制。此段內容強調,戰爭不僅是軍力對決,更是法律與語言的戰場。

▎條約外交與勝者書寫和平
  隨著戰爭態勢明朗,日本迅速轉向外交前線。對《馬關條約》的簽訂過程進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內容與形式皆充分展現戰勝國的意志。作者從國際法角度指出,《馬關條約》雖具表面合法性,實則在壓力、脅迫與不平等中完成。書中詳解割讓臺灣、澎湖、遼東半島的過程,及日方對賠款、通商、條約修改權的精密操作,揭示日本如何透過法律語言與條約形式將軍事勝利轉化為帝國主義的制度成果。這一章節展示法律與權力如何深度共謀。

▎三國干涉與國際法的失靈
  甲午戰爭後,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突顯國際政治中的法理與權力失衡。書中剖析俄、德、法三國以維護東亞和平為名,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但其背後實為各自的地緣利益考量。作者指出,國際法在此僅成為強權博弈的修辭工具,無法保障戰敗國或中立方的真正權益。這段分析凸顯近代國際秩序的不平等本質,亦說明日本在其後更積極發展軍備與對外政策的背景,將國際法視為擴張的工具,而非限制的框架。

▎戰爭責任、制度遺產與東亞轉型
  最後,作者對整場甲午戰爭的責任與後果進行總結。清朝的外交無能與制度僵化固然是敗因之一,但日本對戰爭的預謀性與對國際法的工具性運用更是核心議題。本書不僅揭示日本如何透過法律語言掩飾其侵略行動,也分析戰爭如何徹底重塑東亞秩序──清帝國由此走向衰敗,朝鮮失去自主地位,日本則藉由戰爭與條約進一步鞏固帝國地位。甲午戰爭成為東亞近代轉型的斷裂點,其法律、軍事與外交的遺產,至今仍影響區域格局與歷史記憶。

【本書特色】:
本書為下冊,以嚴謹的國際法視角剖析甲午戰爭全過程,揭示日本如何以法律語言包裝侵略行為,並將軍事勝利轉化為制度性支配。書中深入批判國際法在帝國主義擴張下的功能失衡。結合法學與歷史研究,展現戰爭如何在法律框架下進行設計、實施與正當化,是理解東亞近代轉型與國際秩序變遷的重要著作。

作者

戚其章,著名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主編《中日戰爭》、《齊魯百年風雲錄》、《晚清教案紀事》等,著有《中日甲午威海之戰》、《中日甲午戰爭史論叢》、《甲午戰爭與近代社會》、《甲午戰爭史》、《中國近代社會思潮史》、《晚清史治要》、《習史思辨錄》等,輯校《李秉衡集》,並擔任電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歷史顧問。

目錄

出版說明
第五章 戰爭前的設局:陸奧外交的謀略與行動
第六章 戰爭爆發與國際責任的爭議
第七章 違法戰爭行為與掠奪體制的建構
第八章 釣魚臺主權問題的歷史與法理分析

試閱

第五章 戰爭前的設局:陸奧外交的謀略與行動

第一節 「六二出兵」的虛實:日本軍事部署背後的戰略算計

  陸奧宗光身為日本外務大臣,以外交方式「狡獪」而聞名,對促成日本開戰負有重大的責任。但在日本,歷來對他的評價是很高的。如今,在日本外務省院裡,歷屆外務大臣中只樹了陸奧宗光的銅像,即足以說明這一點。不僅如此。長期以來,在日本史學界,陸奧宗光還被打扮成一位推行和平外交的代表人物來進行宣傳。這種觀點能否成立,是值得重新加以研究的。

  日本的「六二出兵」最可以顯示「陸奧外交」的性質,故研究「陸奧外交」者多重視對「六二出兵」的研究。所謂「六二出兵」,就是西元1894年6月2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召集內閣會議,決定向朝鮮派遣軍隊。陸奧宗光本人記述此事道:

  適接杉村(濬)來電報告朝鮮政府已向中國政府請求援兵。這確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默視不顧,就將使中日兩國在朝鮮已經不平衡的權力更為懸殊,中國今後對朝鮮的問題就只有聽憑中國為所欲為了。而且日朝條約的精神也有遭到破壞的危險。因此,我在當天的會議開始後,首先將杉村的電報給閣員們看過,同時提出我的意見:「如果中國確有向朝鮮派遣軍隊的事實,不問其用任何名義,中國也必須向朝鮮派遣相當的軍隊,以備不測,並維持中日兩國在朝鮮的均勢。」閣員們都贊成這個意見。伊藤內閣總理大臣立即派人請參謀總長熾仁親王殿下及參謀本部次長川上陸軍中將參加會議。二人到後,立即對今後派兵赴朝問題作出祕密決議;內閣總理大臣隨即攜帶此項祕密決議……進宮,循例奏請天皇裁奪施行。

  在陸奧宗光的筆下,把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六二出兵」寫得如此輕鬆,這就容易示人以假象,似乎「六二出兵」並不意味著要與中國交戰,而只是想維持中日兩國在朝鮮的勢力均衡而已。這就是有些人所謂的「維護勢力均衡」政策。

  正由於此,有不少論者斷定,「陸奧外交就是這樣的和平主義」。日本已故歷史學家信夫清三郎即持有此觀點。他認為,陸奧宗光的出發點是和平地解決朝鮮問題,出兵是出於無奈和被迫的。「陸奧外相必須為和平收拾時局而努力。但是,在清國已經出兵的情況下,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已經不能厚著臉皮後退了。」即使出兵,他仍然主張「維護勢力均衡」政策。至於後來走向戰爭,「這就不是陸奧外相的意志,而是其他人的意志了」。

  此說在日本為很多的人所接受,而且直到現在在日本歷史學界仍有很大的影響。如京都大學的高橋秀直寫了一部題曰《走向日清戰爭的道路》的書,進一步發揮了信夫清三郎的觀點,認為:「日本政府的對朝政策,並非即使與清相爭也要獨霸朝鮮,對清朝一貫是避免戰爭的。……這一時期日本政府為對抗清朝進行了大規模的擴軍,但這是出於對清朝海軍較日本處於優勢而產生的危機感,而並非是積極地圖謀與清對戰。它是準備對付萬一發生的事態的,只要日清間的懸案未解決,就有可能發生不測。」所以,「日本政府不是有意要開戰才出兵的。……是試圖保持和清朝的協調的」。熊本大學的大澤博明也認為:「甲申事變以後,日本政府在外交、軍事上的對朝政策不是指向對清戰爭的,『六二出兵』以及日清共同改革朝鮮案的提出也不是要『挑釁』清朝;實現日清共同改革朝鮮,才是『六二出兵』的真正意圖。」並指出:「從全局看,對清開戰是起初的政策目標失敗的結果,是日本外交的失敗。」、「並不存在從一開始就特地準備對清開戰並克服種種障礙最終實現開戰的過程。」1995年夏,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專門舉辦了一次「陸奧宗光與日清戰爭特別展示史料」的展覽,在所陳列史料的選擇與設計上也刻意地突顯「陸奧外交」的和平色彩。由此可見,此說在日本的影響之廣。

  但是,種種事實顯示,日本的「六二出兵」既不是被動的,也不是偶然的。且不說日本早就想伺機挑起戰端,即從甲午戰爭前夕所發生的一些情況來看,即足以說明日本已在精心策劃這場戰爭。

  首先,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後,日本報紙爭相傳布,大造輿論,甚至鼓吹「宣揚國威此其時,百年大計在一戰」。陸奧宗光與之心有靈犀,也認為此乃確立日本在朝鮮的勢力之難得良機,切不可失之交臂。但從外交的角度考慮,此時出兵未免過早,而出兵總須有所藉口,故寄希望於中國派兵,然後伺機行事。於是,他密令日本駐朝代理公使杉村濬「密切注意東學黨的動向,並仔細觀察朝鮮政府對東學黨採取何種措施,以及朝鮮政府與中國使節之間的關係」。到5月29日,陸奧宗光早已急不可待,再次密令杉村濬探聽朝鮮政府是否已向中國求援。6月1日,杉村濬探知朝鮮國王李熙決定向中國借兵,但不知中國態度如何,急派書記生鄭永邦訪清政府駐朝總理交涉通商事宜袁世凱,一面問「貴政府何不速代韓戡」,露出急盼中國出兵的心情,一面又表示「我政府必無他意」,用此虛偽的口頭保證來麻痺袁世凱。翌日,杉村濬又親訪袁世凱,進一步表示「盼華速代戡」的迫切願望,以誘袁世凱上鉤。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28259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0/2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