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盟友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亞馬遜網路書店分類暢銷榜NO.1
血淚斑斑的中日抗戰史,最真實動人的傑作。
中華民族都不該遺忘的生死存亡之爭!
二十世紀再沒有任何一個事件比起八年抗戰,更具體、關鍵地影響中國世界觀,不讀這本書,無以了解今天的台海兩岸和美國、日本複雜矛盾的關係。
芮納‧米德引用近十年來才開放的中國檔案資料,深刻勾勒出民國初年的中國,內外交迫的慘境。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民初三大領袖蔣中正、毛澤東與汪精衛,而他們的困難抉擇又如何深刻的影響了千千萬萬的現代中國人。
蔣介石,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具有政治天賦、卻也有悲劇缺陷;毛澤東,共產黨熾熱的意識型態鐵漢,本書將描述他劃時代事功的崛起;愛國英雄汪精衛,為何轉與日本人合作,組織傀儡政府,萬世背負漢奸罵名。
扣人心弦的歷史之筆,將南京大屠殺、重慶大轟炸、河南大饑荒等鮮為人知的駭人過往,娓娓道來。
重讀這一場決定當代中國政治面貌與世界觀的悲壯戰役,中華民族都不該遺忘的生死存亡之爭!
選書緣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於中國,比希特勒入侵波蘭,早了兩年。中國後來成為第四大盟國,是美國、英國和蘇聯的夥伴。可是,它遭受侵略、奮勇力抗、生靈塗炭和政治詭譎的大戲卻在抗戰勝利後因種種對立,為世人所遺忘。
適逢七七抗戰的七十七周年,我們謹以此書向所有蒙受抗戰烽火燻烤過的靈魂致意。
名人推薦
光榮推薦 郝柏村、高希均、張作錦、齊邦媛、楊照
「超讚!」——《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書簡直是我的知音!抗戰八年是中國存亡的大關鍵,也是我所記得中國人最有骨氣的時候。終於有西方權威學者從客觀的、學術的角度,寫出了當時中國真正發生的事情,給我們歷史的公道。」——齊邦媛,《巨流河》作者
「扣人心弦的紀實歷史之作!權威、史詩、生氣蓬勃,透過中日八年抗戰重新理解中國的最好觸媒。」——史蒂芬‧普拉特( Stephen R. Platt),《太平天國之秋》作者
「這是對中日戰爭(1937-1945)最上乘的研究,以任何文字寫作而言它都不負此譽。它包羅廣泛、研究透徹,而且客觀……對於有心了解中國如何影響今天世界的人,這是非讀不可的一本書。」——入江昭( Akira Iriye),哈佛大學美國史榮譽教授
「《被遺忘的盟友》講的是中國的抗戰經驗、現代中國意識的源起,以及將會影響二十一世紀亞洲的一段關係之根源……」——《經濟學人》
「米德的中日戰爭史……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此一面向的重大貢獻。如果我們要了解中國這個新興超級大國,就應更加深入去認識這段歷史。這是敘事清晰、文筆極佳的典範之作。」——安東尼‧畢佛( Anthony Beever),《倫敦泰晤士報》
「米德把戰時敘事很重要的部分回復到恰當的位置,並以人道精神和大智慧去敘述精采故事;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學者都應感謝他……這是最好的指引。」——《衛報》
「大 家總是很容易忘記,在珍珠港事變之前已和日本苦戰多年,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犧牲了一千五百萬至二千萬人命。讀完本書,你將清楚記住一個國 家痛苦求存的容貌。全書故事節奏緊湊,充滿洞見,是最上乘的歷史佳作!」——麥可尼爾( J. R. McNeill),《文明之網》作者、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教授
目錄
導讀
本書重要人物/注釋縮寫說明
戰時地圖
序章:烽火山城
第一部 走向戰火
第一章 中日脣齒相依
第二章 新革命
第三章 走向衝突之路
第二部 飛來橫禍
第四章 那年夏天的三十七天:抗戰爆發
第五章 淞滬之役
第六章 難民與抵抗
第七章 南京大屠殺
第八章 台兒莊之役
第九章 花園口黃河決堤
第三部 孤軍作戰
第十章 「一種戰時常態」
第十一章 奔向混沌不明的未來
第十二章 走向珍珠港之路
第四部 各懷鬼胎
第十三章 緬甸
第十四章 河南大饑荒
第十五章 恐怖統治
第十六章 開羅會議
第十七章 一場戰爭、兩個戰場
第十八章 與史迪威攤牌
第十九章 突如其來的勝利
尾聲
後記
試閱
一九三九年夏天的歐洲,雖然不平靜,但仍處於和平狀態。可是在七千公里之遙的東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開戰。
五月三日,中國西南部城市重慶,晴空萬里,天氣已經熱得令人汗流浹背。重慶號稱「中國三大火爐」之一,並非浪得虛名,氣溫動輒攀升到華氏一百零四度以上(攝氏四十度)。中午時分,《新民報》記者張西洛正準備要吃午飯。在他周遭喧囂的環境裡,本地人照常過日子。碼頭上,苦力忙著從停在長江邊的船隻裝卸箱子。旅客從船上下來,立刻被數十個一擁而上的轎夫給嚇壞。重慶以「山城」著稱,如果口袋有幾文錢,最好還是讓轎夫把你從江邊沿著陡坡,抬到上城。
市場上小販和顧客討價還價。顧客人數已創下本市有史以來紀錄。一九三七年十月,在日本發動侵略三個月之後,中國的國民政府宣布它已守不住首都南京,重慶因而成為臨時首都。數以百萬計的難民向西逃亡,重慶人口為之膨脹。一九三七年人口未滿五十萬的這個城市,八年之內人口倍增。除了巿場擁擠喧囂之外,用泥土和金屬管搭蓋起來的醜陋、草率的建物如雨後春筍冒出來,也見證了難民的湧現。這些破爛房子讓已經亂糟糟的城市益發給人凌亂的感覺。
次日,五月四日,張西洛正在公園和當代中國最著名的記者《大公報》范長江談話。他們看到一位婦人哭泣。她、她丈夫和小孩來不及躲進防空洞,日機投彈時,他們就在公園裡。她丈夫當場被炸死,兩個小孩負傷。她哭號:「日本鬼子為什麼不把我們全炸死啊?我們今後要怎麼活呀?」多年後,有個男子回想那恐怖的一天:空襲時,這名男子的父親正在和一群年輕工廠工人講話。一聲巨響後,就在他眼前,幾個工人「變成血淋淋、飛天的肉塊」。男子的母親提到另一起更慘的故事:在一座大型防空洞,黑暗中大家急著往裡躲,許多人一失足跌倒,竟然被活活踩死。
坐在重慶山頂黃山別墅裡的蔣介石最有理由提防死亡和破壞的到來。蔣介石是中國戰時領袖,又是國民黨黨魁。他在五月三日日記寫下:「敵機四十餘架,今日來渝,軍委會附近投彈,市民死傷甚大也。」次日,他情緒更加激動,寫下:「敵機今日傍晚來渝轟炸,延燒,實為有生以來第一次所見之慘事。目不忍睹,天父有靈,盍不使殘暴之敵速受其災也。」
大部分西方人很少聽過重慶轟炸事件。即使中國人本身,事件也已湮沒數十年。可是它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大故事的一部分,或許還是最不為人知的一部分。數十年來我們對這場全球衝突的了解,沒有賦予中國適當的地位。如果中國被提到,它也只是小角色,在美國、蘇聯和英國扮演相當重大角色下,它只是個跑龍套的。
外在世界也不曾完全了解,從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八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付出的可怕代價。一千四百萬條人命、難民大規模遷徙,中國剛萌芽的現代化全毀於戰火。中國共產黨得以走上一九四九年的勝利之路,也奠基在對日抗戰製造出來的全國殘破之局。
中國的抗戰是在毫無勝算之下堅忍不拔、奮戰到底的英勇故事。中國政府和人民不顧一切、「抗戰到底」,終於戰勝強敵,證明新聞記者和外交官一再唱衰中國,認為中國必將滅亡的預言完全錯了。直至珍珠港事變,中國有四年多的時間是孤軍奮鬥、力抗日本。在這段期間,這個貧窮、低度開發的國家牽制住一個全世界最高度軍事化、科技先進的社會的八十萬雄獅勁旅。此後四年,同盟國能在歐洲和亞洲兩個戰場同時作戰、節節勝利,有相當大部分奠基於中國與日本纏鬥不休。
這場戰爭對於三個人來講,也都是人生重大的轉捩點。蔣介石、毛澤東、汪精衛,這三個人對中國的未來各有不同的見解。戰爭期間,所有的眼睛不論是貶是褒,全都投注在中國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身上。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時,幾乎每個人(即使蔣介石的共產黨敵人也不例外)都承認他是唯一一個能夠代表全中國領導抗日的人物。蔣介石夢想這場戰爭是一場清淨大火:中國可以從灰燼當中升起,成為主權獨立、經濟繁榮的國家,能夠在戰後的亞洲和世界秩序扮演領導角色。最終,蔣介石贏了戰爭,卻輸掉國家。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