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下的人吃人:從基層治理的荒唐,到教育制度的怪象……在諷刺中照見現實的殘酷
內容簡介
在中國歷代階級鬥爭的環境裡
沒有人,只有「類獸人」
那些扯著上了絞架的同類的腳,以表明自己立場的人
並沒有因此得到寬恕,最後是誰也跑不掉
【歷史與現實的對話】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以隨筆般的筆觸,將歷史、民俗與現實生活交織在一起。從傳統廟會、村社組織的運作,到鄉村治理與社會自發力量的展現,讀者可以清楚看到基層社會的多樣面貌。這些描述透過具體的場景和事件,呈現出制度如何影響日常,也展示了農村社會中蘊含的活力與韌性。作者藉由這樣的鋪陳,使歷史與現實彼此呼應。
【多元題材的鋪展】
除了基層社會的觀察,本書也觸及現代制度與教育改革的議題,例如大學體制的發展與其中的矛盾。這些內容透過生動的文字與貼近生活的細節,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制度背後的複雜性。書中還帶入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紀錄與個人回憶,從中可以窺見社會變遷對個體生活的影響。題材橫跨民俗、教育與歷史,既有文化層面的描繪,也有現實制度的剖析,使得全書充滿層次感與廣闊度。
【犀利而幽默的筆觸】
作者的寫作風格鮮明,常以幽默與諷刺的語調描繪現象,讓嚴肅的議題也能帶來輕快的閱讀感受。例如在談及基層政府或教育制度時,會用生動的比喻,讓讀者在會心一笑之間看到問題的核心。這種筆觸避免了說教式的枯燥,也使內容更具可讀性。讀者在閱讀時,不僅能獲得知識上的啟發,也能感受到一種耳目一新的趣味。諷刺中蘊含洞察,幽默裡仍有深思,正是本書吸引人的重要特色。
【個人視角與社會觀察的結合】
本書不是單一面向的學術著作,也不是單純的回憶錄,而是兩者之間的融合。作者時而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求學與生活的記憶;時而又拉高視角,觀察制度、文化與社會運作的變化。這種敘事方式,讓讀者既能感受到時代對個人的影響,也能看到個體對歷史與社會的思索。正因如此,全書讀來既有知識厚度,也帶有個人色彩,使讀者能在閱讀中獲得多重感受與啟發。
本書特色:本書交織了中國歷史、民俗、基層社會與個人經歷,涵蓋傳統廟會、村社組織、鄉村治理、大學改革,乃至文化大革命回憶與時代逸事,作者張鳴以風格鮮明的犀利筆觸,將極富洞察力的個人觀點娓娓道來。文字中不乏戲謔與反諷,既能引發讀者知識層面的思索,亦能激起情感上的共鳴,形成獨特而令人耳目一新的閱讀張力。
沒有人,只有「類獸人」
那些扯著上了絞架的同類的腳,以表明自己立場的人
並沒有因此得到寬恕,最後是誰也跑不掉
【歷史與現實的對話】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以隨筆般的筆觸,將歷史、民俗與現實生活交織在一起。從傳統廟會、村社組織的運作,到鄉村治理與社會自發力量的展現,讀者可以清楚看到基層社會的多樣面貌。這些描述透過具體的場景和事件,呈現出制度如何影響日常,也展示了農村社會中蘊含的活力與韌性。作者藉由這樣的鋪陳,使歷史與現實彼此呼應。
【多元題材的鋪展】
除了基層社會的觀察,本書也觸及現代制度與教育改革的議題,例如大學體制的發展與其中的矛盾。這些內容透過生動的文字與貼近生活的細節,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制度背後的複雜性。書中還帶入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紀錄與個人回憶,從中可以窺見社會變遷對個體生活的影響。題材橫跨民俗、教育與歷史,既有文化層面的描繪,也有現實制度的剖析,使得全書充滿層次感與廣闊度。
【犀利而幽默的筆觸】
作者的寫作風格鮮明,常以幽默與諷刺的語調描繪現象,讓嚴肅的議題也能帶來輕快的閱讀感受。例如在談及基層政府或教育制度時,會用生動的比喻,讓讀者在會心一笑之間看到問題的核心。這種筆觸避免了說教式的枯燥,也使內容更具可讀性。讀者在閱讀時,不僅能獲得知識上的啟發,也能感受到一種耳目一新的趣味。諷刺中蘊含洞察,幽默裡仍有深思,正是本書吸引人的重要特色。
【個人視角與社會觀察的結合】
本書不是單一面向的學術著作,也不是單純的回憶錄,而是兩者之間的融合。作者時而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求學與生活的記憶;時而又拉高視角,觀察制度、文化與社會運作的變化。這種敘事方式,讓讀者既能感受到時代對個人的影響,也能看到個體對歷史與社會的思索。正因如此,全書讀來既有知識厚度,也帶有個人色彩,使讀者能在閱讀中獲得多重感受與啟發。
本書特色:本書交織了中國歷史、民俗、基層社會與個人經歷,涵蓋傳統廟會、村社組織、鄉村治理、大學改革,乃至文化大革命回憶與時代逸事,作者張鳴以風格鮮明的犀利筆觸,將極富洞察力的個人觀點娓娓道來。文字中不乏戲謔與反諷,既能引發讀者知識層面的思索,亦能激起情感上的共鳴,形成獨特而令人耳目一新的閱讀張力。
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讀史亂彈
隨感塗鴉
旅人文蹤
補白的補白
祭壇的殘垣
讀史亂彈
隨感塗鴉
旅人文蹤
補白的補白
祭壇的殘垣
試閱
財富,模糊的邊界
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大約兩千多年吧,使用的貨幣是一種外圓內方的銅錢(可能從秦五銖就開始了)。將錢做成這副模樣,當然有澆鑄之後方便加工的意思,但也暗含著華人對宇宙的理解──天圓地方,從某種程度上說,一枚小小的銅錢,蘊含了天地宇宙。晉人魯褒〈錢神論〉言道,「體圓應乾,孔方效地」即此之謂也。不過,這樣一來雖然氣魄夠大,可是也有麻煩,因為宇宙在華人認知中還有另外一副模樣,那就是混沌,所以連帶著錢這種財富的象徵,也不免混沌起來,也就是說,財富的所有權含糊不清。
就拿傳統的華人認為最穩定的土地所有權來說,雖說早就有了土地的自由買賣,張家買李家的地,請來中人,寫好契約文書,方位標誌一清二楚,連一個壟溝都沒錯,地契在誰那裡,地就是誰的,哪怕你多年不在,地還是你的。明清之際江南盛行永佃制,田地權(所有權)和田面權(使用權)分得清清楚楚,可以分別典賣,按說物權是清晰的了吧?可是且慢,一旦到了更高的政治層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真要是政府因「國家需求」看上了誰家的土地,那麼沒有二話,你就得讓出來。仁慈一點的還有點補償;霸道的人,連象徵性的補償都沒有,好在這樣的事情並不太多。但是至少在理論上,古代中國的土地所有權是含糊的。
連腳下最堅實的土地都如此,其他的財產的邊界就更糊塗。華人一向號稱以農立國,但是幾乎人人都愛經商、也會經商,富可敵國的巨賈自不用說,農夫村婦也斷不了推著挑著挽著籃子去趕集。賺來的錢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是自己的,但是如果倒楣遇上了貪婪的官員和暴虐的皇帝,那可就說不定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七品縣令,想要讓一個有錢的人傾家蕩產,從來就不是什麼難事,要不然怎麼會有「破家縣令」這個說法呢?秦漢時候皇帝一有急需,就拿有「市籍」的商人開刀,商人的錢就變成了國家的錢。
後來「市籍」這種賤民稱號消失了,但是商人地位依然不高,賺得的家產還是不保險。於是講究一點的賺了銀子就去買地,讓自己變成地主,然後課子讀書,考試進入仕途;性急的乾脆大把銀子買個官當,直接混入捐班的行列。總之是讓自己或者子孫從鐵砧化為鐵錘,重則讓人家破家,輕則保自己的家。但是當了官就可以確保家產無憂嗎?好像也未必。政壇風雲,宦海沉浮,一不留神,罷官抄家也是司空見慣尋常事。石崇富甲天下,連皇帝幫著自己的舅家王愷跟他鬥富都鬥不過,廁所裡花團錦簇,香氣撲鼻,有美婢二十四小時值班,高捧手紙伺候,害得客人進去以為誤闖了他家的內室。結果呢,風向一變,照樣家產籍沒,身首異處,最心愛的歌妓綠珠也被連累跳了樓。當然,如果都像清朝的三朝元老曹振鏞一樣(此公有鹽商的家底子),天天多磕頭少說話,安享富貴的可能性顯然要大一點,但是同樣不等於進了保險箱。比如和珅吧,雖然已經被眼下的媒體炒成了天下第一鉅貪,好像十惡不赦的樣子,其實此公八面玲瓏,不光只討乾隆皇帝的歡心。錢是撈了不少,不過大多出於人家的主動孝敬,比起眼下的某些領導者來,格調顯然高多了。然而,和珅多年攢下的家當,在他有生之年並沒有姓他鈕祜祿氏,而是被後來的皇帝嘉慶拿去了。原因呢,當然有十大罪狀,但是真正的原由大概就像朱維錚先生說的,連年剿五省白蓮教起義剿得國庫空虛,害得嘉慶心裡空落落的,只好來個「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其實也就是半飽,君不見,從此以後,嘉慶再也沒有像他爹一樣南巡找樂子了。
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大約兩千多年吧,使用的貨幣是一種外圓內方的銅錢(可能從秦五銖就開始了)。將錢做成這副模樣,當然有澆鑄之後方便加工的意思,但也暗含著華人對宇宙的理解──天圓地方,從某種程度上說,一枚小小的銅錢,蘊含了天地宇宙。晉人魯褒〈錢神論〉言道,「體圓應乾,孔方效地」即此之謂也。不過,這樣一來雖然氣魄夠大,可是也有麻煩,因為宇宙在華人認知中還有另外一副模樣,那就是混沌,所以連帶著錢這種財富的象徵,也不免混沌起來,也就是說,財富的所有權含糊不清。
就拿傳統的華人認為最穩定的土地所有權來說,雖說早就有了土地的自由買賣,張家買李家的地,請來中人,寫好契約文書,方位標誌一清二楚,連一個壟溝都沒錯,地契在誰那裡,地就是誰的,哪怕你多年不在,地還是你的。明清之際江南盛行永佃制,田地權(所有權)和田面權(使用權)分得清清楚楚,可以分別典賣,按說物權是清晰的了吧?可是且慢,一旦到了更高的政治層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真要是政府因「國家需求」看上了誰家的土地,那麼沒有二話,你就得讓出來。仁慈一點的還有點補償;霸道的人,連象徵性的補償都沒有,好在這樣的事情並不太多。但是至少在理論上,古代中國的土地所有權是含糊的。
連腳下最堅實的土地都如此,其他的財產的邊界就更糊塗。華人一向號稱以農立國,但是幾乎人人都愛經商、也會經商,富可敵國的巨賈自不用說,農夫村婦也斷不了推著挑著挽著籃子去趕集。賺來的錢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是自己的,但是如果倒楣遇上了貪婪的官員和暴虐的皇帝,那可就說不定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七品縣令,想要讓一個有錢的人傾家蕩產,從來就不是什麼難事,要不然怎麼會有「破家縣令」這個說法呢?秦漢時候皇帝一有急需,就拿有「市籍」的商人開刀,商人的錢就變成了國家的錢。
後來「市籍」這種賤民稱號消失了,但是商人地位依然不高,賺得的家產還是不保險。於是講究一點的賺了銀子就去買地,讓自己變成地主,然後課子讀書,考試進入仕途;性急的乾脆大把銀子買個官當,直接混入捐班的行列。總之是讓自己或者子孫從鐵砧化為鐵錘,重則讓人家破家,輕則保自己的家。但是當了官就可以確保家產無憂嗎?好像也未必。政壇風雲,宦海沉浮,一不留神,罷官抄家也是司空見慣尋常事。石崇富甲天下,連皇帝幫著自己的舅家王愷跟他鬥富都鬥不過,廁所裡花團錦簇,香氣撲鼻,有美婢二十四小時值班,高捧手紙伺候,害得客人進去以為誤闖了他家的內室。結果呢,風向一變,照樣家產籍沒,身首異處,最心愛的歌妓綠珠也被連累跳了樓。當然,如果都像清朝的三朝元老曹振鏞一樣(此公有鹽商的家底子),天天多磕頭少說話,安享富貴的可能性顯然要大一點,但是同樣不等於進了保險箱。比如和珅吧,雖然已經被眼下的媒體炒成了天下第一鉅貪,好像十惡不赦的樣子,其實此公八面玲瓏,不光只討乾隆皇帝的歡心。錢是撈了不少,不過大多出於人家的主動孝敬,比起眼下的某些領導者來,格調顯然高多了。然而,和珅多年攢下的家當,在他有生之年並沒有姓他鈕祜祿氏,而是被後來的皇帝嘉慶拿去了。原因呢,當然有十大罪狀,但是真正的原由大概就像朱維錚先生說的,連年剿五省白蓮教起義剿得國庫空虛,害得嘉慶心裡空落落的,只好來個「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其實也就是半飽,君不見,從此以後,嘉慶再也沒有像他爹一樣南巡找樂子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