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行走天下:歷史上的中華行旅文化

  • 79 356
    4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探索中國古代旅遊的文化內涵與歷史發展

九州疆域、天下世界觀、交通方式、各階層行旅、史地紀錄……
從驛站傳遞到路引公驗,
以「行旅文化」重現中國歷史上的道路與旅程!

▎行旅文化的歷史縱深
  本書梳理了中國古代行旅文化的發展歷程,展現出旅遊與社會、經濟、文化、地理等多重因素交織的歷史脈絡。本書以「行路難」、「行路客」、「遊之道」三大部分建構出內容架構,從古代交通的艱辛與制度、不同時期旅遊者的類型與行旅目的,到旅遊活動所蘊含的價值與審美理念,層層遞進,勾勒出中國行旅文化的演變歷程。作者由點及面,透過大量歷史文獻、詩詞遊記、社會習俗等資料,呈現中國古代旅遊活動的豐富面貌,揭示其背後的文化意義與社會影響。

▎旅遊觀念的儒家傳承
  本書深入剖析儒家的旅遊觀,展現儒家思想如何影響不同階層的行旅行為。對君主而言,儒家強調「不淫於遊」,以維護國家穩定;對士大夫,則鼓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增廣見聞、提升修養;對平民百姓,則倡導「安土重遷」,強調孝道與社會秩序的維護。此外,書中歸納出旅遊文化的「向善、審美、求真」三大傳統價值:旅遊不僅是對山水的欣賞,更是道德修養的歷練;旅遊激發審美意識,使自然景觀轉化為文化意象;旅遊促進知識探索,透過行走親身驗證世界的真實性。這些觀念不僅影響了中國古代士人的旅遊模式,也塑造了獨特的文化旅行精神。

▎行旅者的多元身影
  書中不僅關注帝王、士大夫的巡遊與宦遊,也將視角擴展至商人、僧侶、平民等不同社會階層的旅遊行為。從魏晉名士的山林逍遙,到唐宋宦遊與文人壯遊,從晚明商賈的長途行旅,到底層百姓的進香與廟會參與,作者透過豐富的歷史素材與文學記載,勾勒出中國古代旅遊活動的社會結構。特別是對底層旅遊者的描繪,使本書突破傳統史書對菁英階層的關注,呈現更全面的行旅歷史。例如,透過《醒世姻緣傳》等明清小說的記載,展現民間旅遊的艱辛與樂趣,讓讀者得以窺見古代交通體系如何影響不同階層的行旅經驗。

▎旅遊與文化空間的構築
  本書更探討了旅遊如何塑造人們的空間認知,並深化中華文化的統一意識。大禹劃定九州,秦漢確立五岳,使旅遊與天下觀念密切相連。隨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山水,將自然景觀賦予文化意義,使五岳、黃河、洛陽等地成為文學與精神的象徵。例如,洛陽作為文化中心,其歷史記憶與詩文傳承,使之成為中國人心中的「故國家園」。此外,書中詳細分析了明代旅遊發展的高峰,從徐霞客的科學考察,到晚明旅遊審美觀念的多元化,顯示中國行旅文化在不同時期的演變與深化。本書內容豐富,既具學術價值,又兼具可讀性,是理解中國旅遊文化的重要著作。

【本書特色】:
本書以「行路難、行路客、遊之道」三大主題,探討中國行旅文化的發展與變遷,深掘儒家旅遊觀,總結「真善美」三大傳統價值,闡述旅遊如何提升道德修養、豐富審美體驗、促進認知探索。此外,更關注各階層行旅者,不僅描寫帝王將相,亦涵蓋底層百姓的旅遊活動,探索文化空間建構,分析旅遊如何塑造古人的天下觀與地域認同。

作者

魏向東,教授。主要研究中國旅遊文化與旅遊規劃開發等,出版《晚明旅遊地理研究(1567—1644):以江南地區為中心》、《中國風俗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城市景觀》等著述2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

目錄

序一
序二
引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上篇 行路難
  第一章 篳路藍縷,開疆拓土—大禹治水與九州之定
  第二章 中原軸心,絲路起點—古代水陸交通的興起
  第三章 服牛乘馬,馳騁天下—古人的行旅方式
  第四章 雄關險阻,行旅有道—古代交通管理與行路禮俗
  第五章 洛陽舊夢,鄉關何處—詩文中的離愁與家國情懷
中篇 行路客
  第六章 縱馬田獵,風流魏晉—貴族雅士的遊歷之風
  第七章 宦遊天下,詩畫山河—唐宋明清的旅遊盛景
  第八章 天子巡幸,權臣遠遊—帝王與官僚的壯麗行跡
  第九章 縉紳豪商,逐夢山水—富貴人家的旅遊逸事
  第十章 市井閒遊,田園樂居—庶民階層的旅行方式
下篇 遊之道
  第十一章 行旅百態,志趣萬千—古人為何遠行
  第十二章 五岳縱橫,天下通途—古人心中的理想目的地
  第十三章 山水悟道,遊歷修身—旅行如何陶冶品格
  第十四章 江山如畫,境隨心生—古人如何審美自然
  第十五章 跋山涉水,求索真知—旅行與探索精神
後記

試閱

上篇 行路難

第一章 篳路藍縷,開疆拓土──大禹治水與九州之定

  魯迅先生在〈故鄉〉一文的文末,說了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先生在文中表達的本意是:坐船離開故鄉時雖然心懷失望,但並不因此悲觀,展望未來,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而把這一句話放到人類社會前進的道路上,卻也是非常合適的。原來的地球,在人類出現的初期,本是一塊蠻荒的土地,正是由於人們不斷出獵、採集和遷徙,行行復行行,足跡覆蓋足跡,通往外界的道路就這麼出現了。正如《左傳.宣公十二年》中所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原始先民對外界不斷探索,駕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從崇山峻嶺的原始林野中開闢道路,不斷拓展著人類活動的空間範圍,從此走上了進步與發展的道路。

  人類對外部世界的探索與認知,均來自親身的實踐與發現。有行方有知,知行才合一。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要認識這一美麗的女子,就必須不怕「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雖然道路險峻且漫長,但只要努力前行,終究能一窺芳顏。道路的遠近,限定著人類活動空間範圍的大小,所謂的世界,便是人類能到達並活動的地方。人類在不斷遠行探索、開闊視野的同時,逐步加深了對地球的認知。遠古時期的中國人,他們的世界是「九州」,「九州」正是在中國先民不斷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華夏民族的活動舞臺。「九州」之中,則是豫州。

一、櫛風沐雨,參身洪流

  說到「九州」,必提大禹。大禹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開創者,他的主要功績,是在洪水時代召集部落民眾開展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治水工程,為華夏民族贏得了生存之機。他治水的足跡所到之處,則成為華夏族的主要活動空間,也是中國古代經典《尚書.禹貢》劃定「九州」的主要依據。

  大約4,000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威脅著部落民眾的生命安全。當時的首領堯,命令一個叫鯀的人管理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難以遏止滔天的洪水。鯀治水失敗,其子禹擔起治水大任。根據傳說,大禹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一直在治水第一線奮鬥。他在考察中原的主要山脈、河流後,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深刻認知到堵不如疏的道理,制定了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的治水策略,疏通水道,使得大水順利地東流入海。他在考察時發現,山西河津縣與陝西韓城交界的龍門山擋住黃河河水,形成倒流。大禹集中人力,在龍門山拓寬峽口河道,又在下游的中條山與崤山相接之處,新挖3條河道,分別稱為「人門」、「鬼門」和「神門」,黃河洪水由此得以東洩。出三門峽後則是地勢平緩的平原地區,洪水四處漫溢,大禹又開挖了9條河道,引導河水東入大海,這樣就基本消除了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洪水災害。大禹以人為本、因勢利導的治水理念,艱苦奮鬥、公而忘私的治水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矗立於世的文化根基。後人感念大禹的豐功偉業,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中國也被稱為「禹域」。

  今天的禹州,在夏的時候稱為陽翟,是夏的都城,至今流傳著眾多大禹的神話傳說,如大禹出生、大禹勸父治水、大禹繼父治水、大禹娶妻、三過家門而不入、禹鑿龍門、禹王捉蛟、禹王鎖蛟等;也有豐富的大禹遺跡,如諸侯山、汗溝、禹妃廟、禹王廟、禹王山、禹王村、禹王鎖蛟井等,與神話傳說相互印證。矗立在該市南關環島處的大禹雕像氣勢雄渾,頭戴草帽的大禹手持治水用的耒,目視東方,彷彿一直注視著東流入海的滾滾黃河。城區古鈞臺街東側有一座起脊挑簷的亭子,亭內粉壁彩屏,繪有24幅大禹治水的圖畫,亭內塑著一尊大禹泥像,大禹像前有一口深井,井旁立一石柱,石柱上穿一鐵索垂於井中,一青石雕刻的蛟龍頭部淺露於井底水面,這便是禹王鎖蛟井。順著古鈞臺街向西走則是禹王廟,禹王廟的山門是著名的大禹遺跡古鈞臺。古鈞臺於清康熙年間由禹州知州于國璧移建,1991年重修,為下洞上閣式。洞門兩側嵌有磚刻,刻有對聯「得名始於夏,懷古幾登臺」。洞門上嵌有石刻「古鈞臺」三個大字。臺上閣樓為宮殿式,透花門窗,周圍24根硃紅明柱,支撐雙重簷頂,上覆赭黃琉璃瓦。閣樓周邊有石欄20塊,刻劃歷史典故、風景文物等,彰顯出禹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禹州城西有一個村莊叫康城村(即少康城),村中尚存部分古城遺址。城東高阜處有一座明代所立的「禹王功德碑」,俗稱「禹王碑」。「禹王碑」又叫「岣嶁碑」,被稱為中國八大「天書」之一,相傳為夏禹時所刻。該碑原刻石在湖南衡山,碑上有字9行,總共77字,字型古怪奇異,極難辨識。直到明代時,著名學者楊慎方對這77字作了辨識譯注,才知碑文敘述了禹接受堯帝治水命令,「參身洪流」,治平洪水的豐功偉業。

  作為夏人活動的中心地區,禹州留下了眾多先民的活動遺跡。禹州境內已經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達25處之多,尤其重要的是瓦店遺址。這一遺址位於禹州市區西約6.5公里的瓦店村,距今約4,000餘年,是一處龍山文化聚落遺址,暴露出的夏文化層約3公尺,出土有鼎、鼓腹罐、折腹盆、高領壺、碗和盤等陶製品。其中工藝精美的高柄陶器和鳳頭紅陶,具有非常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除了禹州外,河南還有不少地方保存著有關大禹的遺跡。1977年春,河南省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登封縣文物保護所等相關部門,在登封告成鎮附近發現了夏王朝的遺址──陽城遺址。相傳軒轅山是大禹化身黃熊開山所在,嵩山萬歲峰下有啟母石,太室、少室二山的太室闕、少室闕,分別為紀念大禹的妻妾而建。洛陽龍門石窟景區內伊水岸邊有禹王泉,泉水湧出處有高約3公尺的禹石,據傳是大禹治理伊水的鎮水之石。三門峽相傳是大禹治水所開,大禹鑿山時殺死一條惡龍,斬龍劍落在河中,化作通天巨石,稱為中流砥柱峰。開封市區有禹王臺。作為夏王朝的中心區域,河南處處留下了大禹的神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16833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