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從地理地名地圖了解世界史

為什麼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葡萄牙這個小國家?40個有趣的地理提問,讓你讀一次永遠記住世界史!
  • 9 288
    32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世界史地史地入門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宮崎正勝 (監修)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陳嫻若
  • 出版社: 如果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7/07/18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沒有地理觀念,讀再多的歷史你都記不住!
40個有趣的地理提問,讓你讀一次永遠記住世界史!
 

在世界地圖上優游,來趟時光之旅吧!
●為什麼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葡萄牙這個小國家?
●為什麼德國有很多「○○堡」的地名?
●為什麼智利的國土南北狹長?
●吃的「漢堡」跟德國的「漢堡」有關係嗎?
●紅海是紅的,黑海是黑的嗎?

從前地理課本上關於地名、地圖的疑惑,至今是否還留在你的腦袋中?
本書從地理、地名、地圖的趣味提問出發,藉由它們與歷史發展的關聯性,簡單扼要地告訴你世界歷史發展的脈絡!

立刻來一趟「時間」和「地理」的世界史之旅!
從40個地理‧地名‧地圖之謎,告訴你五千年來世界歷史的40件大事!

●埃及神殿的建設,全是拜地中海所賜?
●土耳其所在的半島,為什麼稱為「小亞細亞」?
●中國也有「東京」?
●為什麼英國有四隊參加超級盃比賽?
●「中東」、「近東」、「遠東」是以什麼為標準?
●為什麼阿拉斯加離加拿大和俄國比較近,卻是美國的領土?
●美國的州界為什麼有的是直線,有的是曲線?
●為什麼婆羅洲分屬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三國?

本書從世界四大古文明開始,藉由地理、地名之謎,講述有趣的歷史故事,輔以穿插其中的地圖說明,再搭配清晰的歷史年表及數幅跨頁地圖,讓你一次搞懂世界史!

從地理的角度出發,讓世界史更好懂!

作者

監修者
宮崎正勝

一九四二年生於日本東京,歷史學家。東京教育大學(現筑波大學)文學院畢業,前北海道教育大學教授,中央教育審議會社會.地理歷史.公民科專門委員。

著作有《世界史圖解》、《圖解世界近現代史》、《餐桌上的世界史》、《中東與伊斯蘭世界史圖解》等。

執筆者
福田智弘

撰寫過《意外的真相?驚奇的事實!表裡都了解的日本史(江戶時代篇)》(意外な真相? 驚きの事実! 裏も表もわかる日本史『江戸時代編』)、《日本史用「編年」容易理解的年表  幕末曆》(日本史が時系列だからわかりやすい 読む年表 幕末暦)等。

譯者

陳嫻若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從事編輯、翻譯多年,現為專業譯者。
譯著有《喜樂京都》、《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一隻貓的巴黎研究》等。

目錄

讓全書一目瞭然的世界「略」年表
讓全書一目瞭然的世界「歷史」地圖
序:從地理.地名.地圖之「謎」概括世界歷史的第一本書

第一章  從四大文明開始的世界變遷
1. 美國「藍調聖地」的地名可以追溯到埃及嗎?
地名之謎  蘊育普里斯萊的音樂之都「孟菲斯」
世界史的延伸  偉大文明誕生於四大河流的沿岸地區/封閉地區興起的兩大文明
2. 埃及神殿得以建設,全拜世界最大內海所賜?
地理之謎  黎巴嫩盛產杉樹而聞名
世界史的延伸  腓尼基人走遍地中海的遺跡/古希臘的發展與衰退
3. 為印度取名的人是那位「英雄」嗎?
地名之謎  西歐人的東征,與印度這個名字有關係?
世界史的延伸  亞歷山大大帝融合地中海與西亞的大帝國/繼承波斯帝國的希臘文化
4. 為什麼迦太基軍隊(漢尼拔)不經過地中海,而越過阿爾卑斯山進攻羅馬?
地理之謎  率領象群,大膽越過阿爾卑斯山的漢尼拔
世界史的延伸  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往地中海帝國之路邁進)/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的繁榮)
5. 為什麼中亞的地名有那麼多「〇〇斯坦」?
地名之謎  「斯坦」之名與波斯帝國的關係
世界史的延伸  讓羅馬吃盡苦頭的安息回馬箭/復興伊朗文明的薩珊王朝
6. 吟頌出著名〈赤壁賦〉的地點,並不是發生赤壁之戰的地點,真的嗎?
地圖之謎  三國演義的激戰地「赤壁」在什麼地方?
世界史的延伸  自太古時代便一再經歷王朝盛衰的中國/漢朝滅亡進入三國時代
【專題】紅海是紅的,黑海是黑的嗎?

第二章  古代帝國的滅亡與歐洲.亞洲的重組
7. 為什麼英語將德國念成「Germany」?
地名之謎  德國國名裡殘留的歷史痕跡
世界史的延伸  移居歐洲的「森林居民」/建立歐洲基盤的民族遷徙
8. 法國人擅長擲鏢槍?
地名之謎  「小牛」、「安定的港口」……各種國名的由來
世界史的延伸  短命的日爾曼諸國/法蘭克王國與基督教
9. 拿破崙錯把伊比利半島當成非洲?
地圖之謎  發展出獨特文化的伊比利半島
世界史的延伸  伊斯蘭的誕生與伊斯蘭勢力的伸張/法蘭克王國與阿拔斯王朝的發展
10. 為什麼德國四周有很多「○○堡」的地名?
地名之謎  許多小國分立的德國
世界史的延伸  分裂的法蘭克王國/卡洛林家絕嗣
11. 諾曼第明明在西歐(法國),為什麼聽起來卻像北歐的名字?
地名之謎  令全歐洲恐慌的「維京人」
世界史的延伸  征討歐洲各地的諾曼人/英國與諾曼人
12. 為什麼土耳其所在的半島稱為「小亞細亞」?
地名之謎  令人有些意外的「亞細亞」名稱由來
世界史的延伸  地位較西歐更高一等的拜占庭帝國/不眠不休著手建設拜占庭帝國的人
13. 唐三藏的目的地是天竺(印度)嗎?還是健陀羅?
地圖之謎  「健陀羅」在哪裡?
世界史的延伸  佛教的傳布與印度王朝/健陀羅美術的昌盛
14. 中國也有「東京」,真的嗎?
地名之謎  短命的「東京」城
世界史的延伸  日本送來的信激怒皇帝/繁榮鼎盛的唐朝長安
【專題】咖啡的「吉力馬札羅」、「藍山」都是山名,那麼「摩卡」呢?

第三章  蒙古帝國與變動中的亞洲和歐洲
15. 眾人爭奪的「和平之城」在哪裡?
地名之謎  全世界希求的「和平」
世界史的延伸  伊斯蘭獨立王朝的形成/十字軍與伊斯蘭的攻守
16. 「漢堡」是德國漢堡發明的食物嗎?
地圖之謎  漢堡原本是馬肉做的?
世界史的延伸  稱霸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如何誕生?/出現空前的大帝國
17. 「薊」、「燕京」、「中都」、「大都」、「汗八里」……這些城市現在的名稱是?
地名之謎  中國的都市名稱變來變去
世界史的延伸  蒙古帝國分裂/瓦解的蒙古帝國
18. 南韓首都「Seoul」的中文怎麼寫?
地名之謎  「Seoul」無法對應漢字,在中文裡怎麼寫呢?
世界史的延伸  朝鮮半島的歷史(一)~建國到三國時代/朝鮮半島的歷史(二)三國時代~朝鮮王朝
19. 這種蛋糕的名字有「堡壘」的意思,是從某個國名取的嗎?
地名之謎  為歐洲史增添色彩的甜點地名
世界史的延伸  基督教徒推動收復失地運動/賭上英法威信的百年戰爭

第四章  始於大航海的歐洲世界擴張
20. 為什麼葡萄牙會成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鋒呢?
地理之謎  正因小國才能開拓新時代的葡萄牙
世界史的延伸  追求夢想國度的航海王子亨利/航路的擴展
21. 因船員誤解而被命名的里約.熱內盧
地名之謎  西班牙和葡萄牙命名的南美洲地名
世界史的延伸  分享世界海洋的葡萄牙與西班牙/席捲南美洲的西班牙
22. 那個名人的名字……其實是「村名」?
地名之謎  幼年不幸(?)的萬能天才
世界史的延伸  文藝復興是如何開始的?/展現開闊性的文藝復興世界
23. 世界最小的國家在哪裡?
地圖之謎  大大改變歷史的小國家
世界史的延伸  拉斐爾也與宗教改革有關係?/改變歐洲的宗教改革
24. 為什麼英國有四隊參加超級盃比賽?    
地名之謎  分成五個區域的英國世界
世界史的延伸  對抗兩個瑪麗的伊麗莎白一世/英國發起的兩次革命
25. 為什麼「尼德蘭」又叫「荷蘭」呢?
地圖之謎  「低地國」是正式名稱
世界史的延伸  君臨歐洲的華麗一族/荷蘭獨立與江戶幕府
26. 直布羅陀為什麼是英國的領地?
地圖之謎  伊比利半島有幾個國家?
世界史的延伸  亨利四世與三十年戰爭/路易十四的政治

第五章  工業革命、市民革命及變化的世界
27. 中東、近東、遠東是哪裡為基準?
地名之謎  席捲世界的西歐世界
世界史的延伸  首開世界之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工業革命的先驅們其實不得志!?
28. 西班牙(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但為什麼北美洲卻變成英國的殖民地?
地圖之謎  哥倫布在北美的影響力很弱?
世界史的延伸  大大改變世界歷史的七年戰爭/北美洲的變動救了普魯士?
29. 美國的州界為什麼有的是直線,有的是曲線?
地圖之謎  經過了迂迴曲折,美國才成為現在的面貌
世界史的延伸  讓殖民地負擔戰爭花費的英國/西部開拓與原住民的悲歌
30. 拿破崙被流放的厄爾巴島和聖赫倫那島在何處?
地理之謎  流放之島是絕海的孤島!?
世界史的延伸  民眾的不滿爆發成革命/改變歐洲面貌的拿破崙
31. 為什麼智利的國土南北狹長?
地理之謎  國土逐漸擴展的智利
世界史的延伸  協助南美洲獨立的拿破崙/為南美洲獨立而戰的兩位英雄
32. 為什麼阿拉斯加不屬於距離較近的加拿大和俄國,反而成為美國的領土?
地圖之謎  以一筆小錢被賣

序/導讀



從地理地名地圖之「謎」概括世界歷史的第一本書

近年來,許多世界史相關書籍成為話題。

我想很可能是因為愈來愈多讀者為了了解世界情勢的變動,現在的世界是經過怎樣的過程而形塑出來的?因而再度燃起學習的欲望。

本書的撰寫也以離開學校後、有段時間沒有機會學習「世界史」的人為對象,讓這些讀者能重新學習世界史的基礎。目的是希望以一冊的篇幅,概括掌握從文明誕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歷史走向。

因此,本書大約是比國中、高中課本再深一點點的程度。這樣一來,即使對世界史完全沒興趣的人,也能輕鬆閱讀吧。

不過,若只是平鋪直敘地解說世界歷史的歷程,未免太過單調,而且讀完後,恐怕也很難停留在讀者的記憶中。

因此,本書不是單純地按照時間順序來解釋世界通史,而是在敘述世界史的主題前,特別設計了「關於地理、地名、地圖的趣味雜學知識」:

「為什麼德國周邊有很多都市叫做『○○堡』呢?」

「南韓首都Seoul的中文怎麼寫?」

「美國的州界為什麼有的是直線,有些是曲線?」

我們會從這類單純的問題出發,運用關聯性來學習世界的歷史。

讀者不但能藉此輕鬆愉快地閱讀,也容易牢記不忘。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當成一本關於「地理、地名、地圖」的雜學書就好。

此外,每一個主題,都會用到許多地圖或圖表,幫助大家容易理解。

另外,本書請到的審閱老師,是在高中執教多年,同時也是北海道教育大學教授、NHK電視講座講師、教科書撰稿者,深受大家敬愛的宮崎正勝老師。在此先致上謝意。

最後,在本書發行前夕,借序言一角,對「實業之日本社」學藝出版部總編輯荻野守先生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謹此致上最深的感謝。


福田智弘

試閱


第七篇 為什麼英語將德國念成「Germany」?

地名之謎德國國名裡殘留的歷史痕跡

在翻譯外國國名(簡稱)時,會選擇大致相近的發音,像是「加拿大」與「Canada」、「法蘭西」與「France」、「義大利」與「Italy」、「印度」與「India」等。因此,遇到像「德意志」與「Germany」這種差別甚大的國名,也許會覺得不太習慣。但是,其實很多國家的國名,在自稱和翻譯為其他國語言時,都相當不同。像「中國」與「China」的發音便相去甚遠,「匈牙利」人稱自己的國家叫「馬加羅薩克」(Magyarország),他們大概說什麼也想不到,中文名稱被翻為「匈牙利」(Hungary)吧。而日本人聽到中文裡的「日本」,恐怕很多人也不會察覺到那是他們的國名吧。

以德國來說,德國人稱自己的國家「德意志蘭德」(Deutschland),而英語中的「Germany」則是源自於「日耳曼人(Germans)」這個詞。它原本有「異鄉人」、「戰士」的意思。讓人不禁驚嘆,原來它的國名還保留著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歷史呢。

◎世界史的延伸

移居歐洲的「森林居民」

地中海沿岸的北方,越過阿爾卑斯山的大脊梁之後,向東、西擴展開來的地區,也就是寒冷的「歐洲」,它原始的景致是「森林」。

這個區域的居民從森林獲得豐饒的資源,生長在森林裡,抱著敬畏森林的心過著生活。歐洲的童話中,如《睡美人》、《小紅帽》等,很多故事都以森林作為背景。還有很多源自於「狼」(wolf)的名字,如「阿道夫」(Ardolf)、「魯道夫」(Rudolf),也是這個緣故。

森林地帶的西側,現在法國的周邊,住著凱爾特人(Celt,羅馬稱呼這個地區為「高盧」,叫這個地方的居民為「高盧人」),在凱撒遠征之後,臣服於羅馬帝國。在它的東側,原本居住在波羅的海沿岸的日爾曼人漸漸擴大了勢力,逼近到羅馬帝國的國境邊緣。兩者之間曾發生爭戰,但也有日爾曼的傭兵和佃農移居到羅馬帝國境內。

建立歐洲基盤的民族遷徙

歐洲的大森林地帶並非千篇一律。越往東或北走,大氣越乾燥,氣候越寒涼。

因此,從粗略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歐洲人(民族)從東北部往西和南的方向移動。

公元前四世紀後半,一支來自東方的亞洲騎馬游牧民族「匈人」(Huns)入侵黑海北岸。這些匈人是什麼民族,尚未釐清。但也有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威脅中國北方,讓歷代王朝興建「萬里長城」抵禦的匈奴人?

受到匈人的壓迫後,東哥德人、西哥德人、法蘭克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等日耳曼各民族如同擠牙膏般,向著西方、南方移動,遷居到羅馬帝國的領地內。這場日耳曼人的大遷徙,持續了約二百年之久。

羅馬帝國正如前面所提到,已經失去往日的威勢,再加上日爾曼人的大遷徙,帝國開始呈現混亂的跡象。自日爾曼人開始移動之後,經過約二十年,公元三九五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為東、西兩半,傳給兩個兒子。這個舉動確定了羅馬帝國的分裂,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以當時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為首都,而西羅馬帝國則以舊都羅馬為首都,兩國分立。

東、西兩個羅馬帝國中,又以西羅馬帝國受到日爾曼民族大遷徙的影響較大。處於大混亂漩渦中的西羅馬帝國,最後遭到日爾曼人奧多亞塞(Odoacer)致命的一擊。奧多亞塞原是傭兵隊長,在羅馬帝國內位居要職,在義大利境內要求土地的日爾曼傭兵擁戴下,罷黜了羅馬皇帝,將西羅馬帝國導向滅亡一途。這時是公元四七六年,約是日爾曼人開始大遷徙的一百年後。而自此之後,日爾曼人改變了歐洲的樣貌,在各地建立許多個王國。

第二十篇 為什麼葡萄牙會成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鋒呢?

地理之謎正因小國才能開拓新時代的葡萄牙

葡萄牙並非大國,國土約為日本的四分之一。現在人口超過一千萬人,比東京都還少。為什麼這樣的小國,會成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地形。葡萄牙西南部臨海,東部與北部為西班牙所環繞,而且,葡萄牙與西班牙(卡斯提亞王國)往日的關係並不穩定。

葡萄牙是一一四三年從西班牙前身卡斯提亞王國獨立出來的國家,但地位並不穩定,隨時都可能受到卡斯提亞的侵略。事實上,一三八三年,當葡萄牙因為王位繼承產生紛擾,民眾起事造反的時候,卡斯提亞王國便出兵侵略葡萄牙。那一次獲得英國的救援,同時有騎士團長約翰一世率軍打敗了卡斯提亞。約翰一世並登基成為國王,成功平息動亂。

因為有西班牙(卡斯提亞王國)在後方虎視眈眈,葡萄牙只能向國外尋找發展的空間。

◎世界史的延伸

追求夢想國度的航海王子亨利

葡萄牙將視野展望國外,還有其他原因。一是收復失土的進展,請看一一八頁圖,基督教國家發起的收復失土運動,在一四九二年奪回伊斯蘭最後據點的格拉納達後完成。但是那部分的領土屬於西班牙(卡斯提亞王國),葡萄牙則早在十三世紀中期,收復失土運動就已經結束了。

清楚現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國土範圍的人,也許會覺得意外。從當時的人來看,失土收復運動沒有必要在伊比利半島劃下句點。正如伊斯蘭勢力曾經越過海峽,入侵伊比利半島,基督教國家盤算著將勢力延伸到非洲、亞洲,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事實上,約翰一世登基之後,為了提防卡斯提亞的侵略,從伊斯蘭勢力奪下非洲西北角的土地休達。此時,約翰一世的三兒子亨利王子立下許多功勞,他為了尋找非洲內陸傳說中的基督教國家,從伊斯蘭教徒手中奪取摩洛哥,推動探險、開拓航路的事業(當然,商業利益也是一大因素……)。由於他積極地發展探險事業和開拓航路,因此獲得了「航海王子亨利」的稱號。話雖如此,其實他自己並沒有親自出海過,他只是全力支援探險家和航海員。甚至還有一說,亨利王子其實很容易暈船,與「航海王子」之名大不相符。

航路的擴展

航海王子亨利的耕耘,在他過世後有了豐富的收穫。一四八八年,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olomeuDias)航行到非洲的最南端,發現非洲最南端意味著打開了前往東方亞洲的航線。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懷著這個盼望,將此岬角命名為「好望角」。

此外,嚴格來說,好望角並不是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稍微東邊的厄加勒斯角,才是最南端。

不過,真正越過好望角航行到亞洲的人是瓦斯科.達伽馬。他於一四九八年到達印度的卡利卡特(Calicut,中國古籍裡稱為「古里」)。雖然沒有發現傳說中的基督教國家,但葡萄牙人從此開拓了連接亞洲的航道。

葡萄牙的對手西班牙也不可小覷。在達伽馬率先到達印度的一四九二年,有一個人堅信地球是圓的,而從大西洋往西方航行,希望能到達亞洲,他就是哥倫布。哥倫布得到西班牙的支持與援助,航行了一個多月後到達陸地,他以為那裡就是印度,便稱原住民為「印地安人」。

然而,那塊土地是中美洲巴哈馬群島中的珊瑚礁。他將這個地方取名為「聖薩爾瓦多」(聖救世者)。哥倫布懷著莫大的期待,來到新天地,但他未能順利地開發土地,反而因為虐待當地人和舞弊之嫌而遭到逮捕,被遣返西班牙。他一共出海四次,但最後被西班牙王室放逐,在困頓中走完人生。

第二十九篇 美國的州界為什麼有的是直線,有的是曲線?

地圖之謎經過了迂迴曲折,美國才成為現在的面貌

打開美國地圖,你會注意到,他們的州界有些地方是直線,有些地方是曲線。如果所有州界都是直線,可以想像那是人工畫分的界線。但為什麼也留下某些像是自然形成的曲線呢?令人頗為好奇。

為了解開這個謎,我們再參考另一張地圖。請見一七○頁上標示美國各州成立的地圖。從此圖可知,除了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之外的四十八州中,獨立時的領土只有東側的一小部分,其他都還在英國、法國或是西班牙、墨西哥等的統治下。而且可以知道,州界呈自然曲線的,大多是不同占領國的殖民地分界線。

正因為地理條件和勢力關係所自然形成的邊界,與人工畫分的邊界混在一起,所以美國的州界才會有直線和曲線的差別。

◎世界史的延伸

讓殖民地負擔戰爭花費的英國

英國因為七年戰爭和法印戰爭,陷入財政困難的窘境,因而打算向殖民地課稅來增加收入。他們制定砂糖法,徵收砂糖的進口稅,加重走私貿易的處分,另外又制定印花法,規定商業文書、新聞、廣告等,都有義務貼上母國發行的印花,嚴加課徵殖民地的稅金。

殖民地的百姓對此十分憤慨、抗議,主張「沒有代表不應課稅」,也就是說,殖民地在母國的議會中沒有議員代表,母國就沒有課稅的權利。在激烈的抗拒之下,印花法於第二年撤除。但英國卻又制定了東印度公司壟斷茶葉進口貿易的

茶葉法。反抗此法的殖民地百姓攻擊駛進波士頓港的東印度公司船隻,將三百四十二箱茶葉全部倒進海裡,稱之為波士頓茶葉事件。

英國因此封鎖了波士頓港,卻也引發殖民地民眾的不滿。一七七四年,召開了大陸會議,十三個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討論對策。第二年,在波士頓郊外的列星頓與康科德,英國軍隊與殖民地民兵爆發武力衝突,殖民地會議任命在法印戰爭中有功的華盛頓為總司令,採取迎戰陣勢。獨立戰爭開打。

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隔年,訂定了聯合規約,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一個全新的大國歷史就此展開。

西部開拓與原住民的悲歌

殖民地軍隊投入獨立戰爭,陷入相當久的苦戰。不過,與英國對立的法國則開始派兵支援殖民地軍隊。

此外,荷蘭、西班牙也投入戰爭,讓殖民地軍隊大獲助力。而俄國更與瑞典、丹麥、葡萄牙、普魯士組成武裝中立同盟,英國因此在外交上處於孤立狀態。

一七八一年,英國的據點約克鎮被攻陷,英國放棄戰爭。一七八三年簽訂巴黎條約,美利堅合眾國獨立,英國並將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割讓給殖民地。

一七八七年,制定合眾國憲法,一七八九年,華盛頓就任第一任美國總統。

正當一個國家從重大的動亂中誕生,漸漸走向安定時,歐洲卻又爆發更大的動亂,那就是法國大革命。它開始時,華盛頓就任總統還不滿三個月。

美國自那時起,耗費了半世紀以上的時間,不斷地以購買或戰勝後要求割讓土地的方式,終於擁有貫通東西的廣大領土,成為北美大陸的大國。

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在西部開拓時代,美國人壓迫原住民、奪取土地的歷史。據說原本住在當地的印地安人有一百萬人,但到了十九世紀末,減少到二十五萬人,只剩下四分之一。合眾國西部發生了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悲劇。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48062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