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史上最偉大的第一次:誰吃了第一顆生蠔?誰講了第一個笑話?誰劃下了手術第一刀?科學解謎人類史上最值得玩味的大發現

每個最精彩的「第一次」背後,都有一位偉人與故事
  • 9 351
    390

出版情報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是哪裡,你一定想不到,就是「歷史」!

2024/12/13 《如何在歷史中存活》是一本非常好玩的「歷史書」,但又不那麼歷史。疑?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因為它同時也是一部富含多重資訊的「科普書」。作者科迪.卡西迪是知名科普作品《然後你就死了》(And Then You’re Dead)的合著人之一,他曾經花了三年的時間,以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第一次」為題,進行各種採訪與探究,完成了《史上最偉大的第一次》(Who Ate the First Oyster?)。 《如何在歷史中存活》也延續了這樣的好奇心與研究精神,帶我們深入15個不同的歷史重大災難事件,每一章還為讀者精心繪製了「時空旅人生存指南導引圖」,而且最特別的地方是,作者幾乎都以第二人稱的視角來執筆,讀來不僅非常具有臨場感,描述的過程甚至還能精細到每起事件的分分秒秒。例如―― 當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地球時,他提到:「這整個過程只需要幾秒鐘……而在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撞地球時大約需要十分鐘,不過這其間的差異在於規模的變化,而不是速度。」還有在舊金山大地震發生時,他說:「根據倖存者的描述,前震在真正的地震開始前大約三十秒發生,這意味著在這座毫無準備的城市遇上七點八級的地震前,你只有約三十秒的時間來尋找藏身處。」或是當你「幸運」搭上鐵達尼號的時候,他更為你指引了明燈:「這些門平常都會上鎖,以免下層的乘客爬到到上層甲板,不過根據『鐵達尼號』首席麵包師查理.喬夫林(Charles Joughlin)的說法,這些門大概在午夜十二點十五分至十二點半左右的某個時間點會打開。即使是到十二點半,這時離第一艘救生艇下水也還有十分鐘。」 卡西迪巧妙地運用了後見之明,以今觀古,並藉由現代科學的研究精神,帶我們由災難切入人類文明史上各個重大事件,並看見背後的歷史脈絡,還同步帶我們了解許多不為人知、又可增廣見聞的趣味冷知識,例如古騰堡曾印製過招募東征十字軍的廣告……等等。讀起來不但充滿了新鮮感,而且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作者筆法獨特,因為他也帶入了科普書少見的幽默感,讀起來完全不會覺得枯燥乏味,甚至還會不經意地就笑了出來。 恐龍追殺、鐵達尼號沉船、龐貝火山爆發、隕石撞擊、黑死病肆虐……書中介紹的災難事件要多慘有多慘,但也是一部顛覆日常的奇詭狂想,史上最有趣、最科學、最「實用」的歷史科普經典之作!你準備好登入這一場又一場比追劇還精采的「災難」實境SHOW了嗎?柯迪.卡西迪將以最專業的精神、最嚴謹的態度,教你如何在時空旅行中躲避意外,又玩得愉快!只要帶上這本結合全方位知識的最強保命指南,就能讓所有時空旅人都能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驚奇有趣 x超乎想像的一日歷史大發現
每個最精彩的「第一次」背後,都有一位偉人與故事
 

輪子是誰發明的?第一個笑話是誰說的?誰喝了第一杯啤酒?誰是第一起謀殺案的兇手,誰是第一個外科醫生,誰引發了第一場火災——最關鍵的是,誰是第一個這麼勇敢生食黏糊糊生蠔的人?

跟著卡西迪的深入探索,一起回到歷史現場直擊17位偉大創新者與故事,一窺史前時代人類的生活智慧,同時思考這些歷史文化的關鍵發展如何影響人類未來。

推開歷史之門,
你會發現歷史上偉大創舉的發明背後,都有一位值得致敬的非凡人物。
而你的突發奇想與靈光閃現,或許在未來某天也會被人們討論或歌頌。

用科學角度帶你探索歷史、醫學、藝術、天文上非凡成就的第一次
․南非品納科高岬洞穴發現的大量牡犡殼,不但證明古人懂得敲開外殼吃下黏稠淡白食物,還懂得觀星預測海洋潮汐,解開科學家多年來存在的天文學之謎……
․帶來微醺感的淡酸風味啤酒,其實起源於忘了收的腐壞燕麥粥,而第一杯釀製啤酒的出現,甚至改變了游牧生態、推動了一場農業革命……
․用來洗滌羊毛織品的肥皂發明,遠比盤尼西林抗生素拯救了更多人的性命,至今還沒有任何醫療產品能比得上……
․法國西南部的肖維岩洞,早在三萬年前已發現栩栩如生的馬之石板壁畫,高超作畫技巧,讓考古學家不禁讚譽繪者根本是藝術天才……
․有別於戰爭所受的傷,在祕魯地區找到的孔洞切割平整頭顱,提供考古學家提出大膽全新論點:頭骨的移除是為了救人而非殺人……

用歷史角度帶你認識最優秀的史前人類,理解天才機智生活背後的第一次
山頂洞人其實多半都不是真的住在洞穴裡,
比起糧食大規模生產和工作高度專業化的現代人,
因為生存所需,他們需要的知識比我們更加廣博,
不僅要懂得搜捕、採集、獵殺與工藝,
還得必須知道哪些植物會致命、哪些能救命,又是在什麼時節長在哪裡,
以及瞭解獵物的季節性遷徙模式;
透過進步的科學證據顯示,史前時代就有天才,
他們有如一本知識豐富的百科全書,有些人甚至活得比我們更精彩。

推薦好評★
「卡西迪帶領讀者進行一場關於歷史性發現和發明的快速科普之旅--讓歷史變得有趣通常是一種挑戰,但卡西迪做得很成功。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並想像它是一本送給年輕人和年長者的完美禮物書,這種輕鬆但會讓人省思的時光之旅是一種很好的旅行方式。」
——《舊金山紀事報》

「卡西迪講述了過去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裡一些人的故事,他們的名字永遠不會為人所知,但他們的創新至今使我們受益。」
——《紐約郵報》

「這是一次有趣且富有啟發性的快速旅行,帶您了解我們都想知道的所有聰明、愚蠢、危險和粗暴的人類第一次。」
——凱莉‧韋納史密斯 / 查克‧韋納史密斯,《紐約時報》暢銷書《拯救或毀滅世界的十種新創科技》作者

「在這本引人入勝、寓教於樂的書中,柯迪·卡西迪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展示了人類歷史上一些最重要、但完全沒沒無聞人物的一生。」
——萊恩.諾茲,暢銷書《製造文明》作者 

「本書具有啟發性和娛樂性。卡西迪用詼諧語言撰寫人類學案例研究背後的科學知識和深刻理解,將史前歷史人性化,陶醉其中的讀者將對遠古時代產生新的認識。」
——出版者週刊

「卡西迪踏上了一段廣泛而遙遠的好奇旅程,內容很容易吸引讀者。書中的歷史可能會讓讀者感到驚訝,並促使他們進一步探究。」
——書單雜誌

 

名人推薦

世上第一個吃下牡蠣的人,
是勇敢的英雄。
--------------------------------------------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991 年,全球最玄奇謀殺案的受害者,出現在義大利東北部的奧茲塔爾阿爾卑斯山脈(Otztal Alps),海拔約3200 公尺,距離奧地利邊境不到5 公尺。約莫5300 年前,這名暱稱奧茲(Otzi)的男子背部被箭射中,在那之後,他的遺骸就成了人類從古至今研究得最仔細的屍體。2017 年秋天,我決定要前往探訪「謀殺現場」。雖然這是我第一次進行犯罪調查,但我心想,專辦他殺案件的優秀警探首先會做的,應該是先追查被害人生前最後的行蹤,於是我也就以此做為我的第一步。

神奇的是, 雖然這起謀殺事件發生在吉薩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建成的約1000 年前,我們卻還是有辦法能追溯死者生前的行蹤。多虧科學家在他的消化系統中找到幾層花粉,並成功辨識出來源,所以我們對於奧茲死前那12 小時的瞭解,比任何警犬能提供的資訊都來得精確。

奧茲人生爬的最後一座山位於現在的北義大利,是在一戰後才從奧地利割讓出去的區域。不過我到訪時發現,當地人好像沒被告知這件事似的:那兒的建築、食物、文化、指標,甚至是大家打招呼的方式,都完完全全是奧地利風格,讓我都不禁要打開地圖,確認自己有沒有跨過邊境。

我從一大清早開始跋涉,不久後就發現奧茲在遇害當天的體力一定很好。奧茲塔爾阿爾卑斯山和我習慣的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山麓小丘不同,坡度並不是緩緩爬升,而是從河谷陡衝直上。即使奧茲選的是比較緩坡的路線,路上都還是有許多彎折的之字形山徑,往雪與霧裡爬升。

根據相關調查,奧茲是在山頂悠哉地享用完午餐後不久身亡,也就是說,他觀察氣象變化的本領應該比我高明許多。我抵達山頂時已開始下雪,濃霧也完全籠罩住整條路,我正在考慮要不要橫越重重危機,前往他的葬身處時,就看到幾位登山客替鞋子裝上冰爪,而且那是我當天第一次見到人跡。我只和他們隨口聊了幾句,但大家朝我腳上的網球鞋比劃了幾下之後,我們彼此心裡就都有了底:我要是再往前走的話,就可能要跟奧茲同葬在這座山上了。雖然距離謀殺案發處只剩下大約400 公尺,但離家9600 多公里的我也只得放棄,決定改為訪問曾研究過犯罪現場的考古學家就好。

那場夭折的謀殺現場尋訪之旅,是本書籌備計劃的一部分。這項大規模的計劃長達三年,一開始只是以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第一次」為研究目標,但後來範圍很快就擴大到促成這些第一次的「個體」。我對史前發現懂得越多,就越是想瞭解成就這些發現的「人」,但史前記錄的重建多半只看群體(peoples),而不重個人(people),所以這些先驅經常完全被忽略。

因此,我開始深度探索歷史,尋找那些值得關注的個人。我訪問過百餘位專家,讀了數十本書和幾百份研究報告,從網路上買黑曜石來刮鬍子,探訪人類史上第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用打火石和黃鐵礦來生火,用重製的古代弓來射箭,用壞掉的燕麥粥釀啤酒,還差點跟奧茲同葬在山中。

最後,我歸結出17 位古代人物:他們不是活在還沒有書寫歷史的年代,就是一輩子都沒用過文字。但學者可以確定這些人確實存在過,而且他們某些傑出或關鍵的行為奠定了現代生活的基礎。接著,我訪問了考古學家、工程師、遺傳學家、律師、占星師和釀酒師等各行各業的專家,想知道這些無名人士可能的身分、他們在想些什麼、在何處出生、說著什麼語言(也或許當時根本還沒有語言!)、穿什麼衣服、有怎樣的信仰、住在哪裡、是怎麼死的,又為什麼會有所發現,最重要的是,這些發現為什麼有意義。

 ※ ※ ※ ※

從現代角度回顧數千年前的歷史,可能會覺得文化、技術與演化方面的變革都是沿著線性時間軸,一路順暢地發展:石器逐步被金屬器具取代,毛皮漸漸不敵紡織布料,人類也慢慢從採集漿果改為栽種作物。由於這些變化發生得很慢,所以我們經常會認定人類歷史是沿著必然的軌跡,以冰河移動般的速度緩慢演進,以為沒有任何個體能在過程中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但這只是現代視角造成的錯覺罷了。在這種「漸進」的觀點下,我們忘記了一個事實:技術─甚至是演化─往往都是斷斷續續地間歇發展而成,也向來都有某個人站在最前面打頭陣。滾動的圓木並不是自然而然地變成馬車,而是多虧了製造出輪子和輪軸的人才得以升級(許多學者認為這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機械發明);弓與箭也不是無中生有,歷史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高效武器,背後自然有其推手。由於書寫歷史能記錄的內容有限,我們無法確知這些發明家的姓名,但比起名字這種細節,現代科技能揭示的資訊其實更是詳盡,也讓我們得以深入瞭解史前時代的這些天才。

 ※ ※ ※ ※

由於卡通造成的刻板印象和早期的諷刺漫畫所致,再加上許多人誤把智力和使用工具與技術的本領劃上等號,所以「史前」和「天才」這兩個詞似乎兜不上邊。雖然「史前」(prehistoric)的定義應該單純是「活在書寫記錄尚未出現的時代」,但搜尋後出現的第一個同義詞卻是「原始」(primitive),這刻劃出了很鮮明的印象:活在「歷史之光照耀大地」之前的,全都是不識字的野蠻人,是白癡,是住在黑暗洞穴裡的山頂洞人,一邊猛塞長毛象漢堡,一邊發出咕嚕聲。

不過這樣的畫面和多數刻板印象一樣,只要經過最簡單的考察就會破滅。所謂的「山頂洞人」(caveman),其實多半都不是真的住在洞穴裡,而且比起習慣糧食大規模生產和工作高度專業化的現代人,他們需要的知識可是廣博得多;不僅得對周遭環境有百科全書般的認識,每個人也都要懂得搜捕、採集、獵殺與工藝,吃的、住的和用的幾乎全部都得自己來。他們必須知道哪些植物會致命、哪些能救命,又是在什麼時節長在哪裡,還要瞭解獵物的季節性遷徙模式。我訪問過的某些學者曾表示,我們無法證明古代的天才比現代少,甚至有某些證據顯示,天才在遠古時期比現在更常見。  

作者

柯迪·卡西迪Cody Cassidy


柯迪·卡西迪是暢銷科普書《然後你就死了》的合著作者,該書被譯成十幾種語言出版。他花了三年時間,以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第一次」為研究目標,進行各項科學研究與學者專家採訪。為了解開這些歷程事件,他嘗試像世界上第一把刮鬍刀的發明者那樣用碎黑曜石刮鬍子;穿越義大利東北部的奧茲塔爾阿爾卑斯山脈,追溯古代神祕謀殺案受害者的最後足跡;用腐壞的粥釀造啤酒;並複製古代的弓箭發射等實驗,讓後人知道這些史前發現對我們來說為什麼有意義。目前住在舊金山。

譯者簡介

戴榕儀


自由譯者。在都市長大、立志保育海洋。
歡迎來信交流:info.joydai@gmail.com

目錄

前言
01 誰發明了發明?
02 誰發現了火?
03 第一個吃牡蠣的人是誰?
04 誰發明了衣物?
05 誰射出了世上第一支箭?
06 誰畫出了世上第一幅名作?
07 誰最先發現了美洲?
08 誰喝了世上第一杯啤酒?
09 世上的第一台手術是誰操刀?
10 第一個騎馬的人是誰?
11 誰發明了輪子?
12 第一起神祕謀殺案的兇手是誰?
13 現知第一個名字的主人是誰?
14 誰發現了肥皂?
15 第一個染上天花的人是誰?
16 誰說了現知的第一則笑話?
17 誰發現了夏威夷?
致謝

序/導讀

世上第一個吃下牡蠣的人,
是勇敢的英雄。
--------------------------------------------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991 年,全球最玄奇謀殺案的受害者,出現在義大利東北部的奧茲塔爾阿爾卑斯山脈(Otztal Alps),海拔約3200 公尺,距離奧地利邊境不到5 公尺。約莫5300 年前,這名暱稱奧茲(Otzi)的男子背部被箭射中,在那之後,他的遺骸就成了人類從古至今研究得最仔細的屍體。2017 年秋天,我決定要前往探訪謀殺現場。雖然這是第一次進行犯罪調查,但我心想,專辦他殺案件的優秀警探應該會先追查被害人生前最後的行蹤,所以決定要以此做為我的第一步。

神奇的是, 雖然這起謀殺事件發生在吉薩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建成的近1000 年前,我們卻還是有辦法能追溯死者生前的行蹤。多虧科學家在他的消化系統中找到幾層花粉,並成功辨識出來源,所以我們對於奧茲死前那12 小時的瞭解,比任何警犬能提供的資訊都來得精確。

奧茲人生爬的最後一座山位於現在的北義大利,是在一戰後才從奧地利割讓出去的區域。不過我到訪時發現,當地人好像沒被告知這件事似的:那兒的建築、食物、文化、指標,甚至是大家打招呼的方式,都完完全全是奧地利風格,讓我也不禁打開地圖確認自己有沒有跨過邊境。

我從一大清早開始跋涉,不久後就發現奧茲在遇害當天體力一定很好。奧茲塔爾阿爾卑斯山和我習慣的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山麓小丘不同,其並不是緩緩爬升,而是從河谷陡衝直上。即使奧茲選的是坡度比較緩的路,路上都還是有許多彎折的之字形山徑,往雪與霧裡爬升。

根據相關調查,奧茲是在山頂悠哉地享用完午餐後不久身亡,也就是說,他觀察氣象變化的本領應該比我高明許多。我抵達山頂時已開始下雪,濃霧也完全籠罩住整條路,我正在考慮要不要橫越重重危機,前往他的葬身處時,就看到幾位登山客替鞋子裝上冰爪,而且那是我當天第一次見到人跡。我只和他們隨口聊了幾句,但大家朝我腳上的網球鞋比劃了幾下之後,我們彼此心裡就都有了底:我要是再往前走的話,就可能要跟奧茲同葬在這座山上了。雖然距離謀殺案發處只剩下大約400 公尺,但離家9600 多公里的我也只得放棄,決定改為訪問曾研究過犯罪現場的考古學家就好。

那場夭折的謀殺現場尋訪之旅,是本書籌備計劃的一部分。這項大規模的計劃長達三年,一開始只是以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第一次」為研究目標,但後來範圍很快就擴大到促成這些第一次的「個體」。我對史前發現懂得越多,就越是想瞭解成就這些發現的人,但史前記錄的重建多半只看「群體」(peoples),而不重個人(people),所以這些先驅經常完全被忽略。

因此,我開始深度探索歷史,尋找那些值得關注的個人。我訪問過百餘位專家,讀了數十本書和幾百份研究報告,從網路上買黑曜石來刮鬍子,探訪人類史上第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用打火石和黃鐵礦來生火,用重製的古代弓來射箭,用壞掉的燕麥粥釀啤酒,還差點跟奧茲同葬在山中。

最後,我歸結出17 位古代人物:他們不是活在還沒有書寫歷史的年代,就是一輩子都沒用過文字。學者可以確定這些人確實存在過,而且他們某些傑出或關鍵的行為奠定了現代生活的基礎。接著,我訪問了考古學家、工程師、遺傳學家、律師、占星師和釀酒師等各行各業的專家,想知道這些無名人士可能的身分、他們在想些什麼、在何處出生、說著什麼語言(也或許當時根本還沒有語言!)、穿什麼衣服、有怎樣的信仰、住在哪裡、是怎麼死的,又為什麼會有所發現,最重要的是,這些發現為什麼有意義。

 ※ ※ ※ ※

從現代角度回顧數千年前的歷史,可能會覺得文化、技術與演化方面的變革都是沿著線性時間軸,一路順暢地發展:石器逐步被金屬器具取代,毛皮漸漸不敵紡織布料,人類也慢慢從採集漿果改為栽種作物。由於這些變化發生得很慢,所以我們經常會認定人類歷史是沿著必然的軌跡,以冰河移動般的速度緩慢演進,以為沒有任何個體能在過程中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但這只是現代視角造成的錯覺罷了。在這種「漸進」的觀點下,我們忘記了一個事實:技術─甚至是演化─往往都是斷斷續續地間歇發展而成,也向來都有某個人站在最前面打頭陣。滾動的圓木並不是自然而然地變成馬車,而是多虧了製造出輪子和輪軸的人才得以升級,許多學者認為這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機械發明;弓與箭也不是無中生有,歷史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高效武器,背後自然有其推手。由於書寫歷史能記錄的內容有限,我們無法確知這些發明家的姓名,但比起名字這種細節,現代科技能揭示的資訊其實更是詳盡,也讓我們得以深入瞭解史前時代的這些天才。

 ※ ※ ※ ※

由於卡通造成的刻板印象和早期的諷刺漫畫所致,再加上許多人誤把智力和使用工具與技術的本領劃上等號,所以「史前」和「天才」這兩個詞似乎兜不上邊。雖然「史前」(prehistoric)的定義應該單純是「活在書寫記錄尚未出現的時代」,但搜尋後出現的第一個同義詞卻是「原始」(primitive),這刻劃出了很鮮明的印象:活在「歷史之光照耀大地」之前的,全都是不識字的野蠻人,是白癡,是住在黑暗洞穴裡的山頂洞人,一邊猛塞長毛象漢堡,一邊發出豬叫聲。

不過這樣的畫面和多數刻板印象一樣,只要經過最簡單的考察就會破滅。所謂的「山頂洞人」(caveman),其實多半都不是真的住在洞穴裡,而且比起習慣糧食大規模生產和工作高度專業化的現代人,他們需要的知識可是廣博得多;不僅得對周遭環境有百科全書般的認識,每個人也都要懂得搜捕、採集、獵殺與工藝,吃的、住的和用的幾乎全部都得自己來。他們必須知道哪些植物會致命、哪些能救命,又是在什麼時節長在哪裡,還要瞭解獵物的季節性遷徙模式。我訪問過的某些學者曾表示,我們無法證明古代的天才比現代少,甚至有某些證據顯示,天才在遠古時期比現在更常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33629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1*14.8*1.5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