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開戰,邱吉爾記錄逆轉的決策戰線:從西西里戰役到義大利停戰,盟軍打破僵局,戰局開始翻轉
The Offensive Begins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墨索里尼倒臺,義大利停戰,軸心國裂痕全面浮現
西西里戰役打響,盟軍從地中海正式展開反攻歐陸的第一步!
邱吉爾筆下,記錄戰局逆轉與三國會議誕生的歷史現場
【反攻與全球格局重整的關鍵時期】
本書為邱吉爾經典戰時回憶錄的精簡版,內容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日本的猛攻》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挽回非洲局勢》,經過全文重新處理與解讀,並重新拆分為上下兩冊,而本書為上冊。不同於市面通行的編排方式,透過重整敘事結構與調整節奏,濃縮戰略核心,保留邱吉爾身為戰時首相與國防大臣的親筆紀錄與戰略判斷,帶領讀者深入1943年盟軍由南歐推進的反攻過程。
【西西里戰線與義大利政局巨變】
1943年,盟軍在北非戰線取得突破後,隨即展開地中海戰略的下一步──攻占西西里島。邱吉爾在書中詳細描繪盟軍登陸與進攻西西里的部署與執行,並透過親身參與的指揮與協商過程,呈現英美聯軍如何協同作戰。同時,義大利政局劇烈變動,墨索里尼被推翻、義大利宣布停戰,象徵著軸心國內部出現重大裂痕。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改變地中海戰局,也為盟軍日後進軍歐陸鋪設了戰略基礎。
【會議外交與聯盟協調】
隨著戰線的擴張,邱吉爾與羅斯福、史達林之間的協調越加頻繁。從魁北克會議的「四象限儀」戰略設立,到義大利戰局的多次協商,以及白宮與開羅的會談,書中完整呈現盟國在戰略與資源配置上的角力與合作。邱吉爾筆下的會議紀錄不僅反映軍事層面的決策,更揭開聯盟之間的信任建構與潛在矛盾,讓讀者得以一窺戰時外交與軍事調度的複雜現場。
【歐陸反攻與德黑蘭會議前夕】
隨著義大利戰線展開,盟軍在薩萊諾、突尼西亞等地持續推進,邱吉爾則再度重返白宮,調整英美在歐洲戰區的合作策略。書中詳述盟軍如何應對德軍的反擊以及面對軸心聯盟逐漸支離破碎的局面。同時,第三戰場──東線的僵局與德國「祕密武器」的威脅,使戰局充滿變數。在此背景下,莫斯科外長會議與德黑蘭會議的籌備顯得尤為關鍵,邱吉爾也在開羅與德黑蘭間奔走,為三巨頭的首次會議鋪路。
【戰事之外的英國與戰後思考】
除了國際戰局與聯盟協調,邱吉爾也在書中記錄了英國國內政務的繁重與法國自由政府戴高樂將軍間的緊張關係。面對戰場與政治的雙重壓力,邱吉爾不僅是軍事指揮者,也是英國國內政治的穩定力量。同時,戰後世界的秩序與重建,已在多次高層會議中初見端倪,雖尚未明朗,卻已成為盟國領袖不可迴避的議題。
本書特色:本書重新調整結構與節奏,濃縮戰略關鍵與領袖視野,完整呈現1943年盟軍從西西里、義大利戰線展開的反攻契機。從地中海攻勢、墨索里尼垮臺、義大利停戰、戰略會議到德黑蘭會議前夕的局勢變化,透過邱吉爾首相與國防大臣雙重身分的決策視角,描繪戰事轉向、國際協商與戰後布局的全貌,是掌握二戰中後期戰略走向的重要讀本。
西西里戰役打響,盟軍從地中海正式展開反攻歐陸的第一步!
邱吉爾筆下,記錄戰局逆轉與三國會議誕生的歷史現場
【反攻與全球格局重整的關鍵時期】
本書為邱吉爾經典戰時回憶錄的精簡版,內容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日本的猛攻》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挽回非洲局勢》,經過全文重新處理與解讀,並重新拆分為上下兩冊,而本書為上冊。不同於市面通行的編排方式,透過重整敘事結構與調整節奏,濃縮戰略核心,保留邱吉爾身為戰時首相與國防大臣的親筆紀錄與戰略判斷,帶領讀者深入1943年盟軍由南歐推進的反攻過程。
【西西里戰線與義大利政局巨變】
1943年,盟軍在北非戰線取得突破後,隨即展開地中海戰略的下一步──攻占西西里島。邱吉爾在書中詳細描繪盟軍登陸與進攻西西里的部署與執行,並透過親身參與的指揮與協商過程,呈現英美聯軍如何協同作戰。同時,義大利政局劇烈變動,墨索里尼被推翻、義大利宣布停戰,象徵著軸心國內部出現重大裂痕。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改變地中海戰局,也為盟軍日後進軍歐陸鋪設了戰略基礎。
【會議外交與聯盟協調】
隨著戰線的擴張,邱吉爾與羅斯福、史達林之間的協調越加頻繁。從魁北克會議的「四象限儀」戰略設立,到義大利戰局的多次協商,以及白宮與開羅的會談,書中完整呈現盟國在戰略與資源配置上的角力與合作。邱吉爾筆下的會議紀錄不僅反映軍事層面的決策,更揭開聯盟之間的信任建構與潛在矛盾,讓讀者得以一窺戰時外交與軍事調度的複雜現場。
【歐陸反攻與德黑蘭會議前夕】
隨著義大利戰線展開,盟軍在薩萊諾、突尼西亞等地持續推進,邱吉爾則再度重返白宮,調整英美在歐洲戰區的合作策略。書中詳述盟軍如何應對德軍的反擊以及面對軸心聯盟逐漸支離破碎的局面。同時,第三戰場──東線的僵局與德國「祕密武器」的威脅,使戰局充滿變數。在此背景下,莫斯科外長會議與德黑蘭會議的籌備顯得尤為關鍵,邱吉爾也在開羅與德黑蘭間奔走,為三巨頭的首次會議鋪路。
【戰事之外的英國與戰後思考】
除了國際戰局與聯盟協調,邱吉爾也在書中記錄了英國國內政務的繁重與法國自由政府戴高樂將軍間的緊張關係。面對戰場與政治的雙重壓力,邱吉爾不僅是軍事指揮者,也是英國國內政治的穩定力量。同時,戰後世界的秩序與重建,已在多次高層會議中初見端倪,雖尚未明朗,卻已成為盟國領袖不可迴避的議題。
本書特色:本書重新調整結構與節奏,濃縮戰略關鍵與領袖視野,完整呈現1943年盟軍從西西里、義大利戰線展開的反攻契機。從地中海攻勢、墨索里尼垮臺、義大利停戰、戰略會議到德黑蘭會議前夕的局勢變化,透過邱吉爾首相與國防大臣雙重身分的決策視角,描繪戰事轉向、國際協商與戰後布局的全貌,是掌握二戰中後期戰略走向的重要讀本。
目錄
致謝
序言
海權爭奪與南太平洋
攻占西西里島
墨索里尼政權垮臺
西線計畫與人造港
魁北克會議與四象限儀
義大利宣布停戰
義大利攻勢與白宮行
薩萊諾戰役與歸航
處理國內政務
與戴高樂的齟齬
軸心聯盟現裂痕
錯失島嶼勝利機會
希特勒的祕密武器
東線戰局陷僵持
北極船團再啟航
莫斯科外長會議
籌備三國領袖會談
再度前往開羅
德黑蘭會議開幕
序言
海權爭奪與南太平洋
攻占西西里島
墨索里尼政權垮臺
西線計畫與人造港
魁北克會議與四象限儀
義大利宣布停戰
義大利攻勢與白宮行
薩萊諾戰役與歸航
處理國內政務
與戴高樂的齟齬
軸心聯盟現裂痕
錯失島嶼勝利機會
希特勒的祕密武器
東線戰局陷僵持
北極船團再啟航
莫斯科外長會議
籌備三國領袖會談
再度前往開羅
德黑蘭會議開幕
試閱
海權爭奪與南太平洋
1943年起,歐洲和亞洲的侵略者皆被迫轉入守勢。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成為俄國局勢的轉捩點。到同年5月,德、義兩國所有駐非洲的官兵不是被殲滅就是被俘虜了。一年前,美國在珊瑚海和中途島的勝利遏制了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澳洲和紐西蘭已經不再面臨侵略的威脅。隨後,在歐洲,軸心國只能靜待英、美醞釀已久的進攻。美國龐大的陸軍在數量和品質上穩步提升,但除非出現另一個重大的有利轉折,西方盟國無法直接攻入希特勒盤據的歐洲,進而獲得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在1943年間,英、美在海洋表面和水下的「制海權」占據絕對優勢。「制海權」這個術語指的是海軍與空軍的有效結合。直到1943年4月和5月,德國潛艇被完全擊敗,我們終於掌控了跨大西洋的生命線。沒有這種「制海權」,就無法進行解放歐洲所需的大規模兩棲作戰力量。當大部分歐洲仍在希特勒掌控之下時,蘇俄獨自面對希特勒殘餘的全部兵力。
在地中海,德國的潛艇已經被擊敗。我們為參與攻占西西里島和義大利戰役而準備的軍隊正在集結,他們現在可以跨海攻擊希特勒在歐洲的南部。此外,地中海也是大英帝國運輸的主要航道。軸心國在北非的力量已經被徹底消滅,這使得我們的護航艦隊能夠直達埃及、印度和澳洲;從直布羅陀海峽到蘇伊士運河,由新占領基地所出動的海軍和空軍,守護著這條通道。過去繞過好望角的漫長航行,曾在時間、資源和運力上給予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這種情況很快就要結束了。每一批前往中東的運輸船隊,平均節省了45天,這大大提升了我們的海上運輸能力。
在戰爭初期的兩年半,英國獨自面對德國的潛艇、磁性水雷和海上襲擊艦的挑戰,這些已經被詳細描述。日本對珍珠港的突襲,使得美國加入我們的行列,這個備受期待的重大事件最初卻似乎加劇了我們的海上損失。1940年,我們損失了四百萬噸的商船,而到了1941年,這個數字超過了四百萬噸。1942年,儘管美國成為盟國後,盟國船舶數量有所增加,但被擊沉的船隻幾乎達到八百萬噸。至1942年底,德國潛艇擊沉的船隻數量超過了我們新建造的船隻數量。我們所有的希望和計畫都寄託在美國龐大的造船計畫上。1943年,新船噸位的成長曲線迅速上升,而損失的曲線則大幅下降。到1943年底,我們新增加的船舶噸位終於超過了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海上損失,而在這一年的第二季度,德國潛艇的損失首次超過了其補充的速度。不久之後,大西洋上被擊沉的德國潛艇數量將超過被其擊沉的商船數量。然而,在此之前,我們仍需經歷一段漫長而艱苦的戰鬥。
1943年起,歐洲和亞洲的侵略者皆被迫轉入守勢。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成為俄國局勢的轉捩點。到同年5月,德、義兩國所有駐非洲的官兵不是被殲滅就是被俘虜了。一年前,美國在珊瑚海和中途島的勝利遏制了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澳洲和紐西蘭已經不再面臨侵略的威脅。隨後,在歐洲,軸心國只能靜待英、美醞釀已久的進攻。美國龐大的陸軍在數量和品質上穩步提升,但除非出現另一個重大的有利轉折,西方盟國無法直接攻入希特勒盤據的歐洲,進而獲得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在1943年間,英、美在海洋表面和水下的「制海權」占據絕對優勢。「制海權」這個術語指的是海軍與空軍的有效結合。直到1943年4月和5月,德國潛艇被完全擊敗,我們終於掌控了跨大西洋的生命線。沒有這種「制海權」,就無法進行解放歐洲所需的大規模兩棲作戰力量。當大部分歐洲仍在希特勒掌控之下時,蘇俄獨自面對希特勒殘餘的全部兵力。
在地中海,德國的潛艇已經被擊敗。我們為參與攻占西西里島和義大利戰役而準備的軍隊正在集結,他們現在可以跨海攻擊希特勒在歐洲的南部。此外,地中海也是大英帝國運輸的主要航道。軸心國在北非的力量已經被徹底消滅,這使得我們的護航艦隊能夠直達埃及、印度和澳洲;從直布羅陀海峽到蘇伊士運河,由新占領基地所出動的海軍和空軍,守護著這條通道。過去繞過好望角的漫長航行,曾在時間、資源和運力上給予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這種情況很快就要結束了。每一批前往中東的運輸船隊,平均節省了45天,這大大提升了我們的海上運輸能力。
在戰爭初期的兩年半,英國獨自面對德國的潛艇、磁性水雷和海上襲擊艦的挑戰,這些已經被詳細描述。日本對珍珠港的突襲,使得美國加入我們的行列,這個備受期待的重大事件最初卻似乎加劇了我們的海上損失。1940年,我們損失了四百萬噸的商船,而到了1941年,這個數字超過了四百萬噸。1942年,儘管美國成為盟國後,盟國船舶數量有所增加,但被擊沉的船隻幾乎達到八百萬噸。至1942年底,德國潛艇擊沉的船隻數量超過了我們新建造的船隻數量。我們所有的希望和計畫都寄託在美國龐大的造船計畫上。1943年,新船噸位的成長曲線迅速上升,而損失的曲線則大幅下降。到1943年底,我們新增加的船舶噸位終於超過了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海上損失,而在這一年的第二季度,德國潛艇的損失首次超過了其補充的速度。不久之後,大西洋上被擊沉的德國潛艇數量將超過被其擊沉的商船數量。然而,在此之前,我們仍需經歷一段漫長而艱苦的戰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