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竹泉遊蹤

  • 9 180
    20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華文創作現代散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黃光男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香海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5/06/3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行旅中有太多的故事在演進
開了眼界 啟發一份屬於人生不計得失的文化風情
 
黃光男旅外行腳的驚異感應,探求生存的意義,
發現「生命」 的長短或尊貴,不在財富的多少,
而是對文化發展是否有些貢獻,
即使名不經傳,依然有股悠悠之情在蠕動、在伸長。
 
從美術館、國史館、臺藝大、政務委員……黃光男不論是教書或擔任公職,均保持閱讀習慣,且勤於筆耕,同時以校長、教授的專業角度與公職的職位高度,動筆寫下行腳國內外公餘的感觸。
《竹泉遊蹤》一書延續《石坡記遊》的風格,是黃光男在旅途中利用餘暇所看、所思的記錄,也是沿途觸景即情的感想,甚至是自在、自省人生存在的現實;或者說是個人的生活記事,在異地對於自我省思的種種雜記,期在文化、藝術、社會等等現場上多些學習的資源。
「從縫細之間尋找被遺落的真實,一葉一花一世界,何須整園無蜂蝶。盆栽滿眼是花圃,懸掛藤蔓是花葉,還有水浮花簇成蓮影,不知何處是真心花蕊。」
 
黃光男隨處觀察細微,興之所起,即寫速畫,充滿悲憫天地、關懷生命的真摯情懷;書中收錄作者的手繪線圖,待讀者體會其細緻情思。

編輯推薦

去年年初,黃光男的著作《石坡記遊》出版之際,他無預警卸下行政院政務委員一職。

為了送新書約見面。卸下公務身分的他,未著西裝,一身輕鬆衣著,我隱隱感覺到他悶沉的心情。他翻閱著新書,提筆寫下「瀅如 光男退休第一天?,這一行字透露著什麼?我一時語塞。沒想到在他退休的第一天,我是他見的第一位訪客。和煦的陽光從落地玻璃透進來,伴著幽幽的流水聲,我靜默聽他說話,有心情有回憶也有對未來的規畫,發現七十歲的老人家浪漫情懷依舊,悲天憫人且親和至真。

在他眾多頭銜之中,我喜歡稱呼他為「黃校長?。那是他在一所藝術學校任職的頭銜,有著師生的情感和教育的奉獻,對一位投身美學研究和藝術創作者而言,應是很重要的人生歷程。

見面的地點從行政院辦公室到黃校長的住家,有一位長者始終陪伴我心,也常出現在我們的談話,她是黃校長的老友也是我的老師──周慧珠。經過一年多,黃校長的另一本記遊《竹泉遊蹤》即將出版,慧珠老師卻已不在人間。得知文友逝去,黃校長寫下「痛苦的心連在一起,就成為傷情,但願她安息。?,當我收到留言時,並不知道在前一天跟隨他多年,感情似女兒的祕書黃文美突然間往生;而他的摯友漢寶德先生在之前也辭世了。

「眼淚老了,即便一小滴都是生命中的全部,只怕連一滴也沒有了,它將是澀澀如磨沙紙,在肉眼移動。?

《竹泉遊蹤》一書延續《石坡記遊》的風格,是黃光男旅途中觸景而起,異地自我省思的感懷之作,在書中仍收錄他的手繪線圖,待讀者體會其細緻情思。然而存在此書彌足珍貴的是永恆的情誼,紀念他的兩位老友周慧珠和祕書黃文美。(文/香海文化主編賴瀅如)

目錄

【自序】行旅,體驗美感現場 / 黃光男
【編輯前言】收起傷情 / 賴瀅如
 
仙境人間維也納
人遊三重現 猶見百花行
吉隆坡行腳
春風澹蕩 俠思多
故宮新夢
春申新聞
成都往返
黃埔江岸
鄉音是他音

序/導讀

【作者序】
 
行旅,體驗美感現場
 
過去四十七年的公務生活,有機會到世界各地洽公,並在餘暇參訪過異域文化。在新奇與學習的動機下,寫了不少雜記描述奇風異俗的見聞。當然都是一些即興時的筆調,卻也是直覺的感應。
克羅齊說﹕「直覺就是美」,意指為第一次的接觸時沒有多慮、沒有質疑,完全是初心的善意。說得也是,美如空氣、如水分、如陽光,它和生活元素結合在一起。
 
基於這份心情,行旅中的我,不眠不休地大量閱讀風景,體驗人情,比較文明,對於自我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好比看過歐洲城市景觀,便有一份奇妙的感慨,既是現實,又像童話般的古建築,以及聯絡歷史文明的橋梁是法國賽納河?還是德國萊因河?在故事滿滿的氛圍裡,我成為喜歡問東問西的求知者。有些是故事傳說,有些來自閱讀文獻的印證,文字書寫希望其來有據。
 
在西方社會裡,不論是歐洲、美洲看到的城市風貌大致是「設計」有致的景體,看來是千年百年的歲月早已被訂定了規章,那便是代代相依相偎的人間居所,儘管近百年來建築講究科技的應用仍然看出這些建築藝術家並不喜歡「物美價廉」的市場,而是「漚心瀝血」的創作。
 
遠古的城堡充斥在歐洲各處,經過千年百年仍然可以體悟創造城邑的初衷。好比科隆市的大教堂、巴黎的聖母院,或巴伐利亞的天鵝堡等等所依附的都市城貌,是那麼和諧美麗;或有人以為現代都會的新舊合體,是人間最得用心改造的居住環境,既有當下生活的便利,又得歷史文明的光采即所謂後現代建築,如巴塞隆納的聖家教堂建築者高第去逝已半世紀,這項建築持續在工程進行中,可見建築量體好比人間碩彦之士的修為。
 
近三十年前吧!第一次看到高樓林立卻秩序井然的紐約城,張開大口思索這是怎麼辦到的?千萬人口匯集一城,卻能在交通、民生與生活得到一份「消融」的機能,這是民主自由的真正體現,還是法治人權的尊重﹗相對而言,新興香港、深圳或上海,又是如何成為新銳建築師的競技場,此刻看到新加坡水光雲影的建築,恰似「不似人間世」時,參訪者怎麼不會興起今夕何夕的感慨……。
誠然是個驚異的感應,我常閉目養神,探求生存的意義,發現「生命」的長短或尊貴,不在財富的多少,而是對文化發展是否有些貢獻,即使名不經傳,依然有股悠悠之情在蠕動、在伸長。如萬里長城的修建者、古羅馬競技場的設計者,或是馬雅文化的祭壇,以及倫敦塔,在埃及依存的金字塔,或是被置於柏林中古世紀博物館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壁崁著中國人傳說的麒麟圖像,還有更多、更細的古文明古蹟,曾經震撼著我這個鄉下人僅有的些許知識。哦﹗太神奇了,也太有趣了。在感動之餘,我如何不記下現場的心情,悸動在歷史變異的長河裡。
 
於是一股興奮情緒久久不能平復,便有隨看隨記的習慣,深怕「行萬里路」的學習有須臾即逝的空茫,或者說寫些感想或經驗,可否也可以成為日後工作的借鏡,以及「取法乎上」的使命感。
我是文化工作者,最引人入勝的博物館事業或明訂為文創產機能的文化政策,我便埋首精研,包括博物館營運的方法,公益事業且是非營利工程的規劃,從研究、教育、展示到典藏,它成天都在發揮服務社會的力量,也是社會價值定位的指標。當文化成為一項圖騰或口號時,它的精神價值意義已進入了品牌的建立與維護,即為公益事業的產業,在創意中有了產值的成果。
 
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感受,心情也隨著時空變異而思潮彭湃,有些是學不來的。例如﹕法國人的浪漫、德國人的嚴謹、吉普賽人的流浪。其中的喜悅與哀愁,只有自個兒民族的傳承與教養才能孕育的文化現象;有些事兒較可能取法的對象,譬如說美國的民主,或自由主義貼近的「順乎自然」,而體悟出來的社會規範「法治」精神。總之,在歐美社會的現實現象,正是近數百人類生活方式的選擇……。這些參訪經驗給我很深切的學習,甚至「眼見為證」的真實可以印證書本文字所記的真實。
 
旅行中太多的故事在演進。除了社會文化中的科技演變,或是城市風尚的開眼,一方面可以明白高度文明國度的民眾,其優雅、雍容源自勤奮與堅持,並不是每天在「左岸咖啡」的啜飲就能產生巴黎人的浪漫;或者說德國民眾的自信與文化復興,也得在「務實」中研發有益人類生活的需要。
 
事實上退休之後的旅外行腳,雖然已漸影稀,但歐洲地貌、季節更替的形色所呈現的文化風景都在「探究」的計畫中,所以在好友曾乾一教授的邀約下,第一次忘情地在奧、德之間有個沁心的假期。傾聽《真善美》拍攝地薩爾斯堡風聲、雨聲、心聲的旋律,張開雙眼凝視深怕霎時消失的山嵐川煙,以及粼粼波紋反射在心靈的湖光水色;而我也加入了十八世紀尚在演奏華格納樂曲的天鵝堡。哦﹗開了眼界啓發一份屬於人生不計得失的文化風情。
 
當然文學是隨興而取,沒有修飾,也沒有寫作秩序。包括我回到東方的南洋熱情景觀,有機會比較受東西方文化影響下的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等,將以中華文化為中心的記遊並列為《竹泉遊蹤》的文字時,我突然想起兩位摯友,竟在這本未出版前離世,令人不勝哀痛。
在此除了感念她們生前貢獻外,一直鼓勵我寫作的好友周慧珠小姐,以及我任職歷史博物館的祕書黃文美小姐,在一別千古的思念中,僅以本文聊寄遙念。
並感謝香海文化支持出版,謝謝﹗

試閱

仙境人間維也納

以山石為骨,湖水為肉,加上山嵐造煙,每個角度都在鏡頭爭豔比美,除了天上仙境可以形容,人間豈有此境,若說人間仙境則有些不切題,改成仙境人間,恐是符合似假唯真的讚歎!

1藝術現場

友人問我出國何往,我答說維也納。立即的回應:維也納好美喔!真的!我只去過一次,卻留下深刻的回憶。譬如說古典又乾淨的街道,中間有歌劇院、音樂廳,更重要的是皇宮舊宅,巍峨矗立在不斷的時空裡,它似乎在說,看看我就知道奧匈帝國的雄偉,以及處處都出現的咖啡屋或美食店,提供旅行者歇腳的機會。

此外,被藝術家常提及的維也納森林,森林中不是森森然的神木,而是音樂家的居家古厝。我曾參訪了舒伯特、貝多芬創作時的工作室,在極簡約的設備上,竟然有詠唱不絕〈野玫瑰〉,還有〈田園交響曲〉的旋律在林中悠悠浮現。

也是觀光景點的維也納墓園,音樂家的墳前,鮮花不輟,讚詞傳唱,其中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墓前花團錦簇,似乎還在音樂會散場時獻上祝福,使人看見生命存在,並非只活在當下,也活在不知盡頭的星空下,悠悠然的彼岸嗎?

回頭看看皇家博物館,收藏名畫名品,有考古文物、人間留存的生活器皿,以及藝術美術品,從古典主義到近代表現,自成系列安置在應有的地位上。雖然陳列現代美術品如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的名家不少,卻以奧國古典傳統為經典,或許時間是考驗藝術品能否成就世代相傳的要素。

還有歌劇院的姿容,雍容大度裝飾典雅,也是皇家原本彰顯威權的人際交際場所,藉之提升生活品味的地方。當表演者踏著優美的旋律,述說人生如戲時,或許從中可以省思那份功名利祿轉成空,或斤斤計算你我他過往者一份深切的感動。真佩服這些藝術家在取材、編導、表演間有個人性抒發的深切管道,它就是藝術美學中的抽離與遇合。

我隨著音樂的旋律默默跟著節拍心緒起伏,也在悠揚與急切中活化內在久錮的心靈,有感應、有淚水,莫名其妙置身在聲音流動的音符上。事實上,我不知樂曲的歌名,也不清楚唱腔與文字的關係,只知道我跟著一群人用力拍手祝賀。

我望著大音樂家曾乾一教授時,是不知如何問起這一幕的內容,他說﹕「人的感應在自然能量體現在人間生活上,音樂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人生活節奏中,如呼吸之於空氣、志氣之調節、抒發與進展。」好個美之於哲學性的思考,正如他另一個成就,以陰陽五行因果互動之醫理研究,成為一代針灸國師。有一座看似西班牙高第建築的古典現代建築(白水公寓),除了提供旅人休憩飲食的後現代主義的建築體,我說其形狀似古典,其體現代,頗為巧思,他卻說很爛……因為模仿他人說創作,差差差,我們相視而笑。

藝術表現,哪有那麼容易!先模仿後改善再創作,是一項必走的途徑;若只在複製,就是次等技能了。曾乾一教授有著新思維、新見解,可能來自他不斷研究人性的真實有關。

也罷,看他直口斷言,藝術乃是耐人尋味的探索與發現,怪不得他在音樂與醫理上踏著節奏循天理,唱如天籟喚心聲的悠然。

臺灣和維也納,曾乾一的名字似乎平行對等,藝術創作與深度有如華格納的音樂,充滿綺麗詩情與展望,抒解旅者的好奇,兼得人間溫馨。

故宮新夢

舊花圃種新花,依然花鮮草綠,但在人情溫度上,未能相濡以沫,未及使用功能,只留下幾分悵惘,加上一份迷惑,人生的消長在不知不覺中更替。花兒可知我不願看到你,包括鮮紅與枯殘。

1故宮花園

近中秋的北京城,除了中午較炎熱外,一股秋風送爽涼氣拂來,使人想起年到中秋又一年的感覺,也想起城裡的街景,已有好多樹林正輕輕染上金黃色,而夏荷金風過後的蓮蓬,搖曳在青藍色的天空,翠鳥知情地在尋覓屬於可過冬的築巢寨洞,只有那曾幾番風雨尚存的菊枝殘葉正在翻新,鮮嫰枝椏強力伸起頸項,看來是它們的季節,即所謂「金華秋色」正要上演。

我應邀來故宮座談文創產,自然有機會到御花園瀏覽一下玉雕巧飾的庭軒,以及小徑妙設圖案,看來古樸自然在融入歲月幾多憂愁後的清朗,至少猶有黃花晚節香的圖式,是被皇家吟唱的圓明曲,在鳥雀嚶嚶合鳴下,存在幾世紀的時空裡。

花都是美麗的,當金菊待發時,我想起幾次在這裡作客都在春天。春寒料峭使人呼手哈氣,在快步穿過迴廊紅牆時,一叢叢迎春花在那兒微微顯光吐香,頓時有春的氣息帶來的希望心情,也莫名忘了室外寒冷,還有一份寒徹骨後的堅強。我尤其專注在角邊生長的小花蕊,雖然卑微短小,卻自信滿滿裝上鮮麗的色彩。當然在玉蘭花濃郁的香氣下,它顯得孤芳自賞的力量。而今菊花是文人畫中的品類,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氣節,又有三徑花開早,猶記秋霜養花情的倔傲,是個百花已謝盡,殘枝留花魂的勁道。詠菊詩中描述的「傲霜骨,晚節香」,大致上都在闡述生命之堅強。

這倒使我想到究竟是那類菊花有如此挺拔不屈的身軀,猶如高士臨川望遠。坊間又肥又大的菊花,不論萬壽菊還是大叢菊,看來豔色華麗,如何有天地吐納真氣?或可織錦似花團錦簇,熱鬧有餘,骨氣不足,又如何能說是猶有傲霜枝的消瘦。左思右想,百花已謝時,殘剩的菊花是大地荒漢時的晶亮,該是葉落莖挺花頭開的景象,這種菊花該是小雛菊吧,一枝生萬朵,纏綿過牆頭,似乾還生的滋滋花朵,看來頗有壯士臨風飲霧的孤傲。

故宮不被注意的角落,一大片枯黃卻又是滿天星斗似的小菊花,使人想著想著多少文人志士在這裡曾經有過君子與小人分野的選擇,屬於孤獨無助卻是民族,或說生命價值的寄託。在菊花清瘦一生卻能淡泊致遠的清苦靈光。

故宮花園究竟是熱鬧還是寂寞,據說自乾隆承繼允文濡墨後,花園造景就有江南渡石、築堤種柳的擺飾,又有石椅庭榭的陳設,在太湖石為底的竹林下,陣陣清風寄遇軒廊時,恰似人間寄歲月,有生有死,有起有落的剪影。

說是明清文化在時代更替下,保有東方美學的優游情景,是來自六朝的清談風尚,還是自古即有的高士文人的立場,華而幽雅,麗而不俗的生活情調,引人遐思在皇室生活的成員,都追求這種被刻劃的生活嗎?或許在奢華與樸素、富貴與貧苦之間,人都會選擇既熱鬧又高貴的生活吧!至於花園的雅賞氣質,只是一項解釋了!

穿過拱門,走進長廊,在隔間四合院裡,原有戲臺、書齋,陳列的是一份靜寂的過往,以不具功能的舊書古物,因為只是陳設封櫃,原主人的音容已遠,近又亦無能親炙芳魂,又是寂寞梧桐帶雨聲,斯人已遠離。真是個今之見古猶之見今的感懷了。

舊花圃種新花,依然花鮮草綠,但在人情溫度上,未能相濡以沫,未及使用功能,只留下幾分悵惘,加上一份迷惑,人生的消長在不知不覺中更替。花兒可知我不願看到你,包括鮮紅與枯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45888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7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08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