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Ⅰ】:香港時代、學術論著與書信選集,重訪史學泰斗的思想軌跡

超過450萬字完整呈現余英時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個人喜歡
  • 分類:
    中文書社會哲思哲學/當代思潮當代思潮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余英時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聯經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08/01
  • 信用卡分期: 60利率  每期 491更多分期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30利率 每期982 接受26 家銀行
    60利率 每期491 接受26 家銀行
    30利率  接受26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兆豐商銀、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60利率  接受26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兆豐商銀、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120利率  接受26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兆豐商銀、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三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永豐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台灣樂天
    240利率  接受22家銀行
    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上海銀行、台北富邦、花旗(台灣)銀行、澳盛銀行、臺灣企銀、渣打商銀、滙豐(台灣)銀行、臺灣新光商銀、陽信銀行、聯邦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玉山銀行、星展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安泰銀行、中國信託
  •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聯經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思想史的傳薪者 余英時

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的知識人

 

余英時文集涵括四大類、28種書目、總字數超過450萬字,完整呈現余英時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余先生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本套書計有10種: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到思維之路

民主制度之發展

自由與平等之間

文明論衡

香港時代文集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余英時書信選

 

影音介紹


作者

余英時(1930-2021)

 

祖籍安徽潛山。燕京大學肄業,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及漢學泰斗楊聯陞先生。曾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1973至1975年間出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2004年獲選美國哲學會會士,200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頒第一屆「唐獎」。其著作等身,作育英才無數,並長期關心華人社會的民主發展,為當代史學研究者及知識人的典範。

 

目錄

歷史與思想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
東漢生死觀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到思維之路
民主制度之發展
自由與平等之間
文明論衡
香港時代文集
我的治學經驗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余英時雜文集
余英時序文集
余英時時論集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
余英時書信選
余英時詩存

序/導讀

單書簡介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史學大師初試啼聲的首部作品

回應中共馬列主義教條,重新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的追求

梳理近代文明發展脈絡的明快之作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原於1953年在香港出版,是余英時先生第一本以書籍形式出版的著作。

 

1950年,余英時先生自中國大陸來到香港之後,立即面臨的思想課題就是:如何反思並回應共產政權席捲全中國的歷史現實,一方面他要對抗中共及其馬列主義教條,另一方面則要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等價值的追求,因而決心寫一本書「以民主主義為主題來敘述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的種種社會變遷」,並探問「民主究竟是怎樣從西方的思想和制度中逐漸發展出來的?」

 

本書在結構面力求系統化,梳理近代文明的脈絡;在取材上則盡可能扼要,精鍊浩如煙海的史實。因此作者自道:「這本書,與其說是『書』,倒不如說是論文――一篇較長的論文。」在書中,余先生以提綱挈領的形式,回答了這個時代的核心課題。他對極權主義的憂心與批判,以及對自由與民主的畢生追求,都已清晰地展現於本書的字裡行間。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民主是否只能從革命而來?革命是否必然帶來民主?

余英時先生全面解析了民主與革命的歧途與正道

提倡一種新的革命精神,並期許中國民主革命的重新展開

 

《民主革命論》原於1954年在香港由自由出版社出版,初稿曾連續刊載於報章之上,後經大幅補充、改寫而成本書。余英時先生從懷疑革命、憎惡革命,而開啟對革命的研究;從反對「革命」到對革命的了解,而終於重新肯定革命更豐富、更嚴肅的意義,對革命此一理論概念有了「統之有宗,會之有元」的理解。

 

雖然革命是近百年來歷史最重要的主題之一,然而這樣重要的問題,竟未獲得學者的全面探討。余先生在本書直指:「中國近百年來所發生的革命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它祇是舊社會的解體,而不是新社會的重建。」中國革命的一連串失敗,正可說是偏激的革命精神之必然結果。

 

余先生在本書高舉民主的革命精神,熱情而不盲目、積極而不殘酷、建設而不妥協。「祇有在這種革命精神的籠罩之下,民主革命才可以不致走入歧途,並能完成它自身的歷史任務」,「這種革命精神最初祇存在於少數人之間,隨著時間的進展,它逐漸地彌漫及於社會的每一角落,而形成一種普遍的時代精神」。到了這時,革命的時機才算成熟;革命的號召也就能獲得絕大多數人民的響應。

 

《到思維之路》

「如何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在革命狂潮與混亂時代中,余英時先生寫給年輕讀者之作

以理性掃除思維路上的亂石與荊棘,解開思想中的障礙與糾結

 

《到思維之路》是余英時先生在流亡歲月中,寫給青年讀者的一本小書,原於1954年在香港出版。書中各篇文字來自余先生在《自由陣線》週刊的「山外叢談」專欄,原以筆名「艾群」發表,專欄名稱則取蘇東坡「不見廬山真面目,祇緣身在此山中」之意。

 

書中指出,思想在古往今來的一切統治者的心中祇不過是一種統治工具,和刀劍槍砲沒有任何不同。然而思想絕不能成為政治的工具;任何美好崇高的思想,一旦變成了統治者的工具,便會立刻失去它的所有優點。    

 

余先生將本書定位為寫給同時代的青年朋友,因此強調書中絕不說教、不煽動、不賣弄邏輯、不擺學究面孔,在寫作上完全採取一種談心式的輕鬆態度,真誠而直白。

 

身處於激烈的思想戰爭時代之中,余先生希望透過此書,讓讀者學習防身的本領,保持思想的自由,不受專制與極權左右,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民主制度之發展》

面向過去而生,是人類的唯一出路

這是有系統地敘述西方民主制度發展的一部通史

也是指向未來民主生活的路標

 

《民主制度之發展》延續《近代文明的新趨勢》的核心關懷,辨明了民主與極權體制的異同與發展。

 

余英時先生寫作本書時,正值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展開思想鬥爭的時刻。然而,弔詭的是,「反民主的一方卻反誣真正的民主世界為不民主,且自詡為進步的民主,這簡直是顛倒是非、欺世盜名」。遂促使余先生疾呼,「民主自有其客觀的標準與悠久的歷史,終不能為反宣傳所遮蓋」,從希臘、羅馬時代開始,歷經中古時代、宗教革命、專制時代,以至法國革命及十九世紀民主運動,撰寫出這部以民主制度發展為核心概念串連而成的通史。

 

余先生指出,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民主曾經遭遇不少的打擊與挫折,到了二十世紀以後更面臨種種威脅與艱險,也暴露自身的弱點與缺陷,但唯有民主國家與自由世界的團結,方能讓民主制度不被摧毀,永久長存。

 

《自由與平等之間》

以學術研究回應時代的苦難與變局

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中,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意義與實踐

 

自由與平等本是起源於西方的概念,但在《自由與平等之間》中,余英時先生強調,追求自由與平等並不等於全盤西化,中國文化中存在許多足以接引民主體制的成分。他進而指出,過去自由民主運動的失敗也許正是因為未將運動安放在堅實的文化基礎之上,致使自由與平等的理想淪為空洞的口號。

 

此外,一般人經常以為自由與平等這兩個概念有著內在不可緩解的矛盾,彷彿兩者是取一捨一的關係。但余先生提醒,如果自由失去了平等的限制與平衡,便會走上絕對的自由主義之路;反之則會走上絕對的平等主義之路,近代歷史的發展實已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從民主的角度上看,不僅真正的自由包括了平等的原則,真正的平等也同樣涵攝了自由的意義,自由與平等其實是相互補充的。

 

本書初版於1955年,共分六章:首二章專論自由,三、四兩章專論平等,五、六兩章則綜論自由與平等的一般關係及其文化基礎。新版增收〈羅素論自由〉,以及由余先生翻譯之羅素〈自由是什麼〉與湯姆遜所著之《平等》,共同呈現自由與平等的相互關係。

 

《文明論衡》

余英時先生於1950年代研究文化哲學的成果

對中西文化爭論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

 

余英時先生於1950年代前半在香港時期的研究興趣,除了歷史學外,還涵括了文化哲學及社會哲學。其中關於社會哲學的著作是《自由與平等之間》,而文化哲學的研究成果則表現於《文明論衡》。

 

在本書中,余先生提出對中西文化爭論的看法,他認為必須問什麼是中國社會重建所需要的,合乎者不因它是外國的便拒絕接受;不合乎者也不因為它是中國的便加以保留,如此才能揚棄本位派、西化派、折衷派的弊端。

 

余先生強調,文明愈進步,野蠻的偽裝本領也愈大,它的真面目也因之愈不易為人所認識。他將「文明」視為與廣義的「文化」一詞的同義語,「文化」則分為廣狹二義,「文化界」、「文化工作」、「文化運動」的文化是狹義的;「文化接觸」、「中西文化」、「文化融和」的文化則是廣義的。且中文裡的「文化」兩字不足以盡西文civilization之義,唯「文明」兩字庶幾近之。

 

▍《香港時代文集》

 

余英時先生一生有兩段較長的香港歲月,第一段是自1950年至1955年,在新亞書院就讀,直到赴美國哈佛大學為止;第二段則是1973年至197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兼新亞書院校長期間。

 

早在1950年代初期,余先生即在《自由陣線》、《人生》、《中國學生周報》、《新亞校刊》發表大量評論及學術文章,這些論著除部分曾集結成書外,仍有為數眾多的遺珠鮮為讀者所知。

 

《香港時代文集》即以余先生1950年代在香港時期寫作,且未收入其他文集的作品為主軸,旁及1970年代於香港發表的文字。內容從教育家孔子到小說家魯迅;從聖女貞德到歷史學家湯因比,論中西文化、說善惡愛悔、評政局時務。

 

余先生曾於文中提及一則佛教故事。這個故事說:昔有鸚鵡飛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神言:「爾雖有志意,何足云也?」對曰:「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

 

余先生將自己喻為故事中的鸚鵡,在故山大火之際,期盼能夠略盡心力,「所以五十年初期我在香港所寫的一些不成熟的東西都可以看作鸚鵡羽翼上所濡的水點。」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余英時先生史學研究縱橫三千年

每部作品都為史學界設定了新的議題,立下了新的標竿

也為中國歷史開拓出廣闊而精彩的視野

 

余英時先生一生勤於著述,出版書目超過六十部,論文多達四百餘篇,篇篇擲地有聲。在長達七十年的寫作生涯中,余先生的書寫涵蓋思想史、文化史、社會經濟史,甚至文學領域,闢建了一片浩瀚的學術之海。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旨在收錄余先生在台灣尚未發表或未收入專書中的學術文章,將原先散落於各處的珠玉合為一輯,是余先生浩瀚如海的著作最重要的「補篇」。

 

書名概念來自余先生獲頒「唐獎」漢學獎時的得獎演說講題「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余先生不僅是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泰斗,更有意識地對中國史研究經歷的重大轉變及自身的研究進行反思,因而總能見前人所未見、在不疑處有疑。

 

古代史篇共分三輯:輯一自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談起,收錄綜論中國史的三篇文字;輯二的十篇論文依研究時代排序,自秦漢論至王陽明;輯三則是兩篇以「俠」和「中日文化」為主題的論述。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知識人、知識分子始終是余英時先生筆下最關切的對象。

在中國現代史世局動盪的百年篇章中,

知識人呈現了何種面貌?是否真的改變了自身及其國家的命運?

 

從東漢士族、魏晉士風,到南宋朱熹的歷史世界,再到明清的士商互動,以及王陽明、方以智,還有清代的戴震、章學誠,清末民初的陳寅恪、胡適,余先生累積數十年的學術研究著作,構成了一幅中國知識人的圖譜。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旨在收錄余先生在台灣尚未發表或未收入專書中的學術文章,將原先散落於各處的珠玉合為一輯,是余先生浩瀚如海的著作最重要的「補篇」。

 

書名概念來自余先生獲頒「唐獎」漢學獎時的得獎演說講題「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余先生不僅是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泰斗,更有意識地對中國史研究經歷的重大轉變及自身的研究進行反思,因而總能見前人所未見、在不疑處有疑。

 

現代史篇共分三輯:輯一與輯二聚焦於在中國現代史的巨變之下,清末民初的知識人如何救亡圖存,並擺盪在傳統文化與全盤西化之間;輯三轉而論述政治史,包括兩篇平議張學良的論文及一篇省思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的長文。

 

《余英時書信選》

《余英時書信選》收錄與師長、友朋的書信逾二百通

或訊息流通,或窮理論道,或分析人事,莊正隨和兼採並存

在文字園圃裡滋蘭樹蕙,深耕勤播,已蔚為大觀

 

余英時先生交遊廣闊,一生往來鴻儒無數。本書以人繫年,魚雁往返者自師長牟潤孫、王惕吾、楊聯陞,亦有生徒如王汎森、何曉清、周保松,間有金耀基、高行健、董橋、葛兆光、陳義芝、唐啟華等多位學術、政商、藝文領域人士,真實地再現了一代哲人的思想脈絡及世局關懷,也留下了德智歷程、日常唱和等公私情誼,字裡行間映照出20世紀的中西歷史縮影,同時還原質樸、慧黠的人格本色,不僅補充余先生學思外的豐富血肉,更是彌足珍貴的重要史料。

 

系列特色

 

.收錄了余英時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專書,寫作年代集中於1950年代前半,文章多發表於各類報章雜誌上,見證了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余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全面蒐羅余先生未集結出版的單篇論文,包括晚年發表的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

 

.特別訪求余英時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輯錄成冊。從中既展現了余先生溫暖而慷慨的人格本色,同時也看出他的淵博知識與思想脈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471113238953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聯經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