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蔣渭水VS林獻堂

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造就了蔣渭水和林獻堂兩個傑出的抗日領導者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5 342
    36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台灣史地台灣當代人物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戴月芳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五南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4/01/25

出版情報

記憶的黑暗與光明──《茶行的女兒》

2014/02/03 記憶的彰顯與遮蔽,往往需要從文字紀錄來檢驗。如果沒有說出或者書寫,即使是轟轟烈烈的歷史,最後也要歸於沉寂。二十世紀的台灣史,從戰前殖民時期到戰後威權時代,有多少生命曾經精采演出,只因為政治浪潮過於洶湧,最終一個一個都遭到席捲淹沒。個人的命運,也許很難抵擋政治權力的干涉,但只要勇敢留下紀錄,生命就會在歷史圓柱上刻下痕跡。只要有一點點刻痕,縱然面目模糊,漫漶不清,畢竟還是可以沿著深淺不一的文字,追尋失落的記憶。王淑婉完成《茶行的女兒》時,其實已經在歷史的石柱上,留下痕跡。無論她的刀工多重或多輕,都逼著我們在辨識她的文字時,必須脫帽並且沉思。 我之所以遇到淑婉,是在敏隆講堂的教室。每年春天,我都會在講堂開授一門適合大眾聆聽的課程。我的用意是,把學院裡的知識化為尋常的學問,與學院門外的大眾心靈相互對話交流。淑婉來聽課時,總是選擇坐在第一排,她的專注神情與埋首筆記,往往使我不敢懈怠下來。有一次下課時,她偶然提起,她的二叔就是在二二八事件受害的王添?。聽到這個名字,心情不禁肅穆起來。遠在海外時期,我的台灣史研究,便是始於二二八事件的探索。當時,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東亞圖書館,我翻閱著戰後初期的台灣報紙,包括《台灣新生報》《民報》《人民導報》,王添?身為台灣第一屆的參議員,不時會在新聞報導中浮現名字。他對行政長官公署官員的貪污腐化,曾經在議會公開質詢批判。事件爆發後,他遭到逮捕,並且被丟進汽油桶活活燒死。王添?的悲慘命運,在我歷史研究的經驗裡,一直是巨大的傷痛。 我未曾預料,那悲傷的記憶其實距離我並不遙遠。淑婉說出她的身世背景時,我才驚覺歷史往往不時與我們擦肩而過。這次捧讀她的成長記憶,王添?身影雖然在文字裡退到遙遠的背景,卻總是覺得,在什麼地方會與歷史幽靈不期而遇。那個時代的父母,為了避免讓傷痛傳承到下個世代,竭其所能創造樂觀明朗的環境。生下來就有聽障的淑婉,可能比起同輩還要辛苦。但是經營茶行的父親,無論在商場受到何等挫折,無論外面政治環境是何等黑暗,都想盡辦法使女兒享有快樂的童年。在她細緻的描寫裡,怵然讓讀者看見,戰後的台灣男人承擔起多少折磨。在面對兒女時,好像什麼事情都未曾發生過。因為她擁有一個善於隱忍的父親,往往單獨消化記憶的悲痛與政治的險惡,為女兒換取一個毫無煩憂的家庭。她筆下的文字,帶著閃亮的光線,愉悅的節奏,把那個時代擦拭得非常透明。 台灣的茶葉,從晚清開始,就已經把小小的海島推上世界貿易的版圖。大稻埕的王家,是這行業其中的一個典範。在她的回憶中,描寫茶行忙碌的景況,容許讀者窺見它所散發的時代氣味與光影。在熱鬧喧囂的日常工作裡,一位女工也融入繁忙的生產線。故事就在這裡展開,在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中,父親終於遇見這位女工,後來也就是淑婉的母親。作者有她個人的筆法與技巧,很容易誘使讀者陷入她形塑出來的情調與格調。 戰後台灣社會庶民生活的光景,都清晰倒影在她抒情的文字。淑婉有一顆善良的心,有意在她童年回憶的書寫,髹上一層光澤。其實,她避開了一些悲劇故事,例如王添?的遇害,或者大媽的委曲命運。她自己在學校的成長經驗,不時受到同學的欺負與奚落。如果沒有父母灌注她豐富的愛,或許不可能以大方磊落的態度面對人生。書寫,原就屬於一種過濾或救贖的實踐。記憶,本來就是屬於一種選擇性的遺忘。當記憶與書寫結合起來時,她已經抹去生命裡太多的淚痕與傷口。縱然生來就是聽障者,但她看到的世界卻都是完美無缺,也必須要有這樣的心房,她才有能力克服童年時遭到的屈辱,以及成年後遇到的殘缺愛情。 人生本來就是由許多偶然與巧遇拼湊而成,它無法事先預約,也無法量身訂做。命運到來時,只能坦然接受。淑婉所承接的生命遊戲規則,就像下棋那樣,可以寫出變化無窮的棋譜,卻只能在一定的格局裡面完成。她把完全受到遺忘的大稻埕歲月,又重新構築起來。無論是吉光片羽,或是細膩紀錄,都讓讀者感受到時間與空間的溫度。她擅長使用柔軟的文字與句法,描繪那遙遠時光裡的黑暗與光明。無論如何也看不到一絲光線,卻因為她的寬容,終於還是照見時代心靈的挫折與昇華。全書結束時,她的生命也獲得拯救。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台灣的孫中山─蔣渭水,組織了台灣最早的政治結社,「新台灣聯盟」,創設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以不流血的革命方式,為台灣人貢獻他的一生;27歲的林獻堂,第一次踏上日本國土即巧遇避難的梁啟超,梁啟超一句話,讓蔣渭水與林獻堂先後攜手為近代台灣民族解放運動寫下最不凡的一頁...。

目錄

自序

卷一:蔣渭水
一、一個算命師的孩子
1、小時候做過乩童
2、習醫經過

二、一位醫國醫民的醫師
1、成立大安醫院
2、經營春風得意樓
3、與林獻堂相識
4、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5、創立「台灣文化協會」
6、為台灣開出診斷書

三、參與政治社會運動的高低潮
1、台灣文化協會的分裂
2、成立台灣民眾黨
3、成為台灣總工友聯盟的指導者
4、蔣氏對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的態度
5、反對阿片新特許運動
6、揭露霧社事件的真相

四、台灣孫中山壯志未酬
1、台灣民眾黨的解散
2、病逝台北醫院
3、不妥協的精神
4、漢民族的情操

卷二:林獻堂
一、中台首富
1、霧峰林家家世
2、文武雙全的家風
3、阿罩霧的三少爺

二、柔性抗日運動領袖
1、溫和穩健的路線
2、台灣同化會
3、六三法撤廢運動
4、主導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5、組成「台灣文化協會」
6、成立「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三、文化啟蒙的推手
1、櫟社領導者
2、文化搖籃
3、打破日人壟斷言論

四、經濟產業活動
1、傳統產業的經營
2、投資新興事業
3、參與水利建設

五、將煎何太急
1、政府尊而不用
2、經濟抑制
3、人去魂歸
4、兩個林家的交往


卷三:蔣渭水、林獻堂與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一、台灣民族自覺運動的濫觴
1.台灣同化會的緣起
2.台中中學的成立
3.〈六三法〉撤廢運動始末
4.東京留學生的自覺

二、蔣渭水與林獻堂的共識: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梗概
1.運動的推動者
2.運動的法源根據
3.請願介紹議員
4.請願運動的經過與特性

三、台灣總督府對請願運動的態度
1.總督府的認知定調
2.取締方針
3.八駿事件
4.日方報紙的曲筆

四、請願運動的影響
1.突破日本殖民統治的模式
2.提升台人的民族意識
3.日人對台人態度的轉變
4.促使日方實施地方自治

序/導讀

自序

嘆神州
莽莽神州幾陸沉。
藩籬已削更相侵。
強鄰蠶食肇黃禍。
碧血橫流滄海深。

西元1891年,台北誕生了一個相命師的兒子,他就是日治時期台灣非武裝抗日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蔣渭水。4年後的1895年,台灣因馬關條約被清國割讓給日本,成為殖民地。從小接受漢民族教育的蔣渭水雖然出身貧困,但在其父大力栽培下,考進當時一般人最期待的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接受西式教育的薰陶。在中西教育下的蔣渭水,看到了台灣人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也看到了日本總督府強勢的領導,受到孫中山先生領導中國革命的影響下,他決定為台灣人爭取──台灣人全體的、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解放,不過這個運動花了他10年的歲月,一段慘澹經營的10年,直到嚥下他人生最後的一口氣。

台灣的孫中山──蔣渭水,組織了台灣最早的政治結社「新台灣聯盟」(西元1922年)、創設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西元1923年),以不流血的革命方式,為台灣人貢獻他的一生,其口號「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時時提醒我們,唯有團結,才能讓台灣人全體的解放,得到最大的幸福。他是台灣二0年代抗日解放運動最重要的主導者,從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西元1921年10月17日)至台灣民眾黨的解散(西元1931年10月17日),這段十年的抗爭史,為近代台灣民族解放運動史上寫下不凡的一頁。

早蔣渭水誕生10年的林獻堂,出身於台灣中部首富霧峰林家,從小家學淵源,國學基礎紮實,允詩能文,深具漢人意識,畢生投入台灣民族運動,提倡議會政治、文化啟蒙,向日本政權爭取台灣人的生存尊嚴。

西元1907年,年方27歲的林獻堂第一次踏入日本國土,巧遇在日本碧難的梁啟超。林獻堂以台灣受日本統治的情勢,向梁啟超請教何去何從,梁啟超指點:「中國在今後三十年,斷無能力幫助台人。故台灣同胞,切勿輕舉妄動...,最好仿效愛爾蘭人對付英國之手段,厚結日本中央政界之顯要,以牽制台灣總督府之政治,使其不敢過分壓迫台人。」蔣渭水聽了梁啟超這一席話,對林獻堂日後採取溫和民族主義路線有深遠的影響力,先後推動台灣議會請願運動、支持台灣文化協會、發行雜誌、報紙等,有「台灣民運動先驅者」之美譽。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林獻堂一度列入「台籍漢奸嫌疑犯」,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眼見國府接收大員撫敗釀成民變,朋友遭到逮捕遇害,讓他內心受到創傷,對祖國深感失望,故而遠走他鄉,到日本休養,不幸於西元1956年病逝日本。

林獻堂個性溫和穩健,雖然被左派譏諷為「老台奸」,但也有人認為他過於軟弱,屈從於威權之下,不過他始終不肯接受日本政府的籠絡,一生從未穿和服、從未說日語,從來不願曲意阿附統治者的處世風格,足為台灣人學習之典範。

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造就了蔣渭水和林獻堂兩個傑出的抗日領導者,我們常說英雄惜英雄,也常說既生瑜何生亮。蔣渭水和林獻堂兩人曾經英雄惜英雄,共同攜手為台灣人付出一生精采的歲月,在日本殖民威權下努力爭取台灣人的權益;同時在致力於爭取下,因為彼此個性、看法不同,而產生了路線之爭,導致兩人漸形漸遠,令人不禁感嘆,在歷史的洪流中,個人的因素往往在大趨勢下代表不可捉模的未來。

 

合作可以增強效力,分手可以避免爭執與衝突,在蔣渭水和林獻堂的內心深處,瞭解他們的一舉一動對台灣的未來有深遠的影響力,與其傷害愈深,不如止血,各自為自己的理想目標奮鬥,可惜較年輕的蔣渭水先撒手人寰,壯志未酬,而較年長的林獻堂卻因為不得志而異死他鄉,壯志付東流,不過他們的足跡都在台灣民族運動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讓後人永遠傳頌他們的堅持與傲骨,就像在蔣渭水開設的大安醫院門診室掛著梁啟超手寫的一幅筆墨:「食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夢裡無驚,有人問我世間事,舉手搖頭說不知。」那樣的淡然,不求回報,只要是對的就去做了。

筆者多年前寫了《蔣渭水》一書,後來又寫了《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一書,當時萌生一個想法,如果有緣,希望能夠寫出「蔣渭水VS林獻堂」這個題目,沒想到五南圖書文化集團楊榮川董事長給了筆者這樣一個機會,現在書完成了,也許還有不足之處,盼望各界不吝指正,但是畢竟心願了了一樁,人生何等榮幸,可以完成心願又能留下筆耕之作。在過程中,感謝台灣書房編輯部協助出版,陳志杰先生幫忙蒐集資料、沙潤德(Francesco Sandrini)先生提供意見、陳琪叡小姐協助編排版面,在此書付梓之日,筆者一一致上萬分的謝意。

試閱

卷一:蔣渭水
一、 一個算命師的孩子
1、小時候做過乩童


蔣渭水誕生於西元1891年2月8日,至1931年8月5日病逝於台北醫院(今台大附屬醫院),英年早逝,享年40歲又6個月。5歲時,滿清政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而在他病逝後僅1個多月,日本對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因此蔣渭水從誕生到病逝,都是日本帝國侵略中國的混沌時代,在這個動盪不安、詭譎多變的亂世裡,決定了蔣渭水永不妥協的命運。

蔣渭水的祖先來自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來台之後,定居於宜蘭。父親蔣鴻章,在城隍廟前以替人看相為業,其相術在宜蘭一帶頗有名聲。而蔣鴻章大概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蔣渭水之一生,與台灣近代民族運動息息相關,掌握了台灣的命脈。

蔣渭水,字雪谷,宜蘭人,因為父親從事相命業的關係,小時候曾經周旋於廟會之間,為了家計在廟裡做乩童。據說,他在一次扶乩的經驗中,失去了對神明的信心,起因於他的一位朋友犯了過錯,但在扶乩的過程裡,其犯行在求問時並未呈現出來,這一次失靈讓小小年紀的蔣渭水非常失望,所以對神明失去了信心。而蔣渭水的父親雖然以相命卜卦維生,但在子女成群貧困的家境之下,仍然堅持不讓蔣渭水接受日式教育,想方設法使之進入束脩昂貴的私塾學堂就讀。

西元1900年,10歲的蔣渭水受教於宜蘭宿儒張鏡光(茂才)。張鏡光為蔣渭水奠立深厚的漢學底子,傳說蔣渭水喜穿長袍,與張鏡光有關。而蔣渭水之所以有深厚的的漢民族情感,也都是從文化認同而來,而文化認同的產生就是和他受教於張鏡光的背景有關。

因為受到父親的影響,還有醫學校招生的規定需年滿16歲者才有報考的資格,蔣渭水直至17歲,也就是在西元1907年,才獲准進入宜蘭公學校。按照當時的學制,公學校要就讀6年,不過蔣渭水只念了2年就考上了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大醫學院的前身)。
2、習醫經過

西元1897年(明治三十年),日本國會第十四屆會議,以「土人醫師養成所」的名義通過預算,在台灣辦理醫學教育。4月12日,台灣第一所官辦醫學教育機構──台北病院「醫師講習所」正式開課,師資由台北病院醫局4人、藥局2人兼任,院長山口秀高更積極爭取創設醫學校。當時,台灣總督府衛生顧問後藤新平就任民政長官,視察「醫師講習所」後,認為有必要提升在台醫學教育,所以決定成立台灣第一所正式醫學教育學校。1899年3月31日公布「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官制」,4月1日布達由台灣總督府台北病院院長山口秀高擔任醫學校教授兼任校長,於是台灣第一所醫學校──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即日後台大醫學院的前身,正式創立。1907年,以敕令第二二二號設置專任校長,由原兼任校長高木友枝充任。

「學醫」是當時台灣學子最嚮往的出路,與醫師收入豐沛、社會地位崇高有關,台灣俗語說:「第一醫師,第二賣冰。」道出社會對醫師身分的觀感。在李騰嶽〈台灣初期醫學教育的回顧〉一文提到:

「(醫學校)在當時是本省的最高學府,而其畢業生無論在官、公立醫院就職,或從事自己開業,均受社會人士的尊重,所以有子女的家庭,男的都希望去學醫,女的希望嫁與新畢業的醫師;這時候可說是本省醫學者的黃金時代。」

1909年,正值18歲的蔣渭水從宜蘭公學校畢業,擔任宜蘭醫院的雇員。隔年,也就是1910年4月,考進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學籍姓名循戶口登記為「蔣謂水」)。對蔣渭水而言,在醫學校就學期間為其一生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據蔣渭水的同學高敬遠的描述:「蔣氏在求學中已嶄露頭角,凡諸課程,成績都優,且與人交,素重信義,早著聲望,每次票選組長級長,輒以大多數中選,凡為組(長)級(長),做事努力,儕輩頗服之,即善御人也。……蔣氏在學時,於專門知識外,不僅有餘力,且更有勇氣領導校內外學生,從事一些民族意識的反抗行為,在異民族統治與學校當局注意之下,蔣氏所表現的這種反抗精神,實不失為同學中的豪傑。」(參閱黃輝雄的《蔣渭水傳》)由此可證,在醫學校求學時期,蔣渭水是一位品學兼優,有勇有謀的人,事實上,他在此時期就展開了他交朋友,為台灣人作事的事業,還有「國民捐」、「袁世凱問題」。在《台灣民報》第六十七號登載蔣渭水的文章〈五個年中的我〉,蔣氏自述:

「老實說來,我的政治煩悶的魔病,是自醫學校時代,便發生起來的了。在這學窗時代,做出了種種的事項,什麼艋舺金和盛酒館的學生大會,和尚洲水湳庄的柑園會議,冰店的開業,東瀛商會的創設──冰店和東瀛商會,雖是商業,卻都有帶著公務的之使命──國民捐事件、袁世凱問題……這些學窗時代所做了的活劇,今日靜靜地回顧起來,真是津津有味,也有可笑的,也有可驚的,也有可悲憤的,也有可痛快的,也有很危險的,同志在上海被鄭汝成鎮守使拘執將被銃殺,幸得救出。──若一一寫出來,可作一篇的小說。」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17483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96
    • 商品規格
    • 23*17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