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山之城:這裡山綠雨又清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大主題,前半部在建築科普主架構下,借用金庸小說的經典名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揭露近代建築史中的各種思潮,及全球建築界中的種種故事。後半部則展現作者過去各種豐富的工作經歷,分享各式高強度的工作型態,如電影007中龐德出任務般,高潮迭起的情節……
閱讀本書,除了可以對建築源流、業界現象有所知曉;更希望能讓建築愛好者及從業人員,特別是對於「更上層的建築實務現場」有興趣的年輕建築學子,透過多年海內外工作經歷與綜合觀察報告的葵花寶典中,獲得助益。
目錄
主編的話
序
時序
在地藝文據點
六個關鍵數字
七個劃重點
第一章 地景|流動中的景象
山|從地面升起的古老神獸
水|消失的農田、隱沒的水源
濕地|永春陂的美麗轉生
綠|碧綠碎鑽:巷弄間鑲嵌的公園
生物|淺山生態:觀木、賞蕨、聽蟲鳴鳥叫
微氣候|小天氣變奏曲
第二章 聚落|一座移民的城區
腦寮與礦坑|做工人的謀生之地
五分埔商圈|土地黏,機會更黏
虎林街|一條曲街,一部國家主導的移居史
豹山溪聚落|失落的小九份
遷建基地|用遷徙成就都市的夢想
第三章 社宅|廣慈:未來的希望熔爐
前身|平宅+博愛院比鄰對坐
構築|社群共聚、生活共居的社宅
接棒|後公寓的新住宅時代
第四章 人物
專訪|廣慈AB棟建築師蕭力仁:談社宅等於談關係
專訪|都市學專家蕭有志:讓臺北的幸福感,大量交織
專訪|文化人張鐵志:當我們談論眷村,我們談的是生活方式
第五章 庶民生活|擁抱鄉愁的城市
傳統市場|從晨光賣到日落,從路邊買到山邊
美食|異鄉滋味,一饗天龍人的味蕾
民間信仰|祈福避禍的諸神聖域
混搭年代的人境實驗
第六章 漫遊路線
安靜獨行|路線一
單車吹風|路線二
為愛烹調|路線三
曬小孩遛爸媽|路線四
結語
大事紀
參考資料
序/導讀
導讀
在臺北 在家
他鄉,該怎麼成為家鄉?搬了家、換了戶籍,打理好家具之後呢?要在異地度過幾輪寒暑、經歷多少事件、沉浸多麼深入,才能讓人打從心裡,喚起「家」的溫暖意識?才能舒適自在地把當初陌生的城市當作家?
臺北是一座移民之城,移居臺北市的人們,想要「以臺北為家」,總不免先跌跌撞撞地走過一段漫長而曲折的歲月。似乎,總要長時間地傾聽、理解和擁抱,一個異鄉人才有機會從最初的迷惘和興奮當中,打磨出在地人的情感認同。
這本書,既是為了地處臺北東南隅四獸山腳下這處城區的地方情味而寫,也是為了廣慈社宅對於城市生命衍替的時代意義而寫。因此,以「偏山之城:這裡山綠雨又清」為名,點出在廣慈社宅周遭社區,地處臺北市邊陲,緊鄰信義計畫區旁,與臺灣最時髦繁華的商圈形成強烈對比。又因四獸山環繞,靠山多雨的環境特性。讓此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這是非常典型的盆地臺北城市特色。15分鐘可步行至最熱鬧的信義計畫區,10分鐘步行即可遁入幽靜山林,全世界少有城市得有這種特色!
它過去具有城市邊緣的特殊性,不僅是地理性的,也是社會性的,如今因社宅落成,即將在結構上,迎向一個不同的未來。全書內容上,分為「地景」、「聚落」、「社宅」、「人物」、「庶民生活」五個主題,最後推薦適合不同族群的「漫遊路線」,盼讀者親身走進此處,感受它樸實但親切的魅力。
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找到各自的切入點,透過史料、風土地貌的閱讀,和人物觀點的參照,認識此地和臺北的多元面貌。假如你是一個即將落腳臺北的新移民,希望這塊新舊融合的偏山之城的故事,給你認識新家的某扇窗。或許本書也能為你帶來對於這個地方、這座城市,以及即將展開的社宅共居生活的新想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