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見臺灣:再版臺灣史料集成【附贈《臺灣史料集成》復刻本】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史料為眼,臺灣可見
翻開文獻圖錄,看見被遺忘的地方記憶與文化工程。
《物見臺灣》重現1930記念會史料展,奠定臺南古都文化與文物收藏基礎,見證地方文史研究的興起與延續。
1930年臺南州舉辦「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以荷蘭築城三百年為起點,展開史料展覽、古蹟整修與文物徵集,奠定臺南史料館與市立博物館的基礎。
本書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與追溯。
「這次記念會以荷蘭來臺起算臺灣文化的開始,當然具有殖民主義的色彩,卻也因為如此,史料展覽會特別強調荷蘭時期對於臺灣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因此用了很大的比重展出當時在臺灣還相當罕見的荷蘭文獻(書冊、地圖等),和被認為是以荷蘭傳教士所教導之字母所拼寫之「新港文書」,甚至還特別將臺南與荷蘭時代歷史相關的兩處史蹟,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普羅文遮城(赤崁樓)做了整修。可以說,臺灣歷史中的荷蘭時代,在這次的記念會中做了最密集的呈現。」——吳密察(前國史館館長、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臺南在臺灣歷史上的地位,正如同《臺灣史料集成》所見,在在體現我國為國際海洋網絡的一環。自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據臺以降,安平港成為全球航線的節點,東亞與歐洲的商貿、宗教與知識流動,皆在此交會。」——黃雅玲(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此次重新出版,我們透過新增的註解與現代編排,希望能引領讀者深入認識臺灣文物的源流,同時也為未來的學術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期待這本新譯本的問世,能讓更多人跨越語言的鴻溝,共同走進臺灣歷史的深邃長河,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當代意義。
」——張隆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臺灣史料集成》廣泛蒐羅自荷蘭、明鄭以降各類文獻,映照出這座城市在臺灣歷史中的關鍵角色,不僅重建了全臺灣的歷史脈絡,也使臺南在其中的地位再度被凸顯,臺南這座文化古都是深厚的歷史經驗累積。」——何秋蓮(臺南市立博物館館長)
翻開文獻圖錄,看見被遺忘的地方記憶與文化工程。
《物見臺灣》重現1930記念會史料展,奠定臺南古都文化與文物收藏基礎,見證地方文史研究的興起與延續。
1930年臺南州舉辦「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以荷蘭築城三百年為起點,展開史料展覽、古蹟整修與文物徵集,奠定臺南史料館與市立博物館的基礎。
本書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與追溯。
「這次記念會以荷蘭來臺起算臺灣文化的開始,當然具有殖民主義的色彩,卻也因為如此,史料展覽會特別強調荷蘭時期對於臺灣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因此用了很大的比重展出當時在臺灣還相當罕見的荷蘭文獻(書冊、地圖等),和被認為是以荷蘭傳教士所教導之字母所拼寫之「新港文書」,甚至還特別將臺南與荷蘭時代歷史相關的兩處史蹟,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普羅文遮城(赤崁樓)做了整修。可以說,臺灣歷史中的荷蘭時代,在這次的記念會中做了最密集的呈現。」——吳密察(前國史館館長、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臺南在臺灣歷史上的地位,正如同《臺灣史料集成》所見,在在體現我國為國際海洋網絡的一環。自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據臺以降,安平港成為全球航線的節點,東亞與歐洲的商貿、宗教與知識流動,皆在此交會。」——黃雅玲(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此次重新出版,我們透過新增的註解與現代編排,希望能引領讀者深入認識臺灣文物的源流,同時也為未來的學術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期待這本新譯本的問世,能讓更多人跨越語言的鴻溝,共同走進臺灣歷史的深邃長河,並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當代意義。
」——張隆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臺灣史料集成》廣泛蒐羅自荷蘭、明鄭以降各類文獻,映照出這座城市在臺灣歷史中的關鍵角色,不僅重建了全臺灣的歷史脈絡,也使臺南在其中的地位再度被凸顯,臺南這座文化古都是深厚的歷史經驗累積。」——何秋蓮(臺南市立博物館館長)
目錄
序
編譯凡例
01書冊之部
洋書、和書、漢書、寫本、紀錄等
02文書之部
公用文書、私文書、文書片段等
03地圖、海圖之部
印刷圖手繪圖、照片圖等
04書法之部
真跡、印刷等
05畫之部
繪畫、肖像畫、版畫等
06拓本之部
石印、木版等
07寫真之部
人物、風景、建物等的照片及明信片
08陶瓷器、玻璃器之部
和漢洋陶瓷器、giyaman類
09器物之部
家具什器、文具、衣服、布帛等
10雜之部
武器、武具、模型、機械、印版、雕刻、古錢、出土品等
編譯凡例
01書冊之部
洋書、和書、漢書、寫本、紀錄等
02文書之部
公用文書、私文書、文書片段等
03地圖、海圖之部
印刷圖手繪圖、照片圖等
04書法之部
真跡、印刷等
05畫之部
繪畫、肖像畫、版畫等
06拓本之部
石印、木版等
07寫真之部
人物、風景、建物等的照片及明信片
08陶瓷器、玻璃器之部
和漢洋陶瓷器、giyaman類
09器物之部
家具什器、文具、衣服、布帛等
10雜之部
武器、武具、模型、機械、印版、雕刻、古錢、出土品等
序/導讀
序 文/吳密察(前國史館館長、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1930年10月26日至11月4 日,臺南州以荷蘭人來臺在安平築建熱蘭遮城300周年為名,在臺南市舉辦了一個包羅萬象的「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此次記念會除了有各項儀式、活動之外,很特別的是還辦了一個「史料展覽會」。這冊在隔年出版的『臺灣史料集成』,就是這次史料展覽會的展覽圖錄。
這次記念會以荷蘭來臺起算臺灣文化的開始,當然具有殖民主義的色彩,卻也因為如此,史料展覽會特別強調荷蘭時期對於臺灣文化發展的重要性,用了很大的比重展出當時在臺灣還相當罕見的荷蘭文獻(書冊、地圖等),和被認為是以荷蘭傳教士所教導之字母所拚寫之「新港文書」,甚至特別將臺南與荷蘭時代歷史相關的兩處史蹟,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普羅民遮城(赤崁樓)做了整修。可以說,臺灣歷史中的荷蘭時代,在這次的記念會中做了最密集的呈現。這在記念會中所安排的紀念演講中,荷蘭時代相關主題所佔的比例之高,也可見一斑;至於後來以紀念演講為基礎所編纂的『臺灣文化史說 正、續編』,就更加地明顯了。當時臺灣島內熟稔荷蘭文獻的臺北帝大村上直次郎,對於荷蘭時期的臺灣史研究成果,可謂在此次記念會中大大地發揮了。
荷蘭時代史蹟的整修、相關史事文獻的展示,讓當時人還相對陌生的17世紀上半期臺灣歷史特別顯眼之外,臺南市政府也趁此機會較為全面地調查了古碑、古物、文書等歷史文獻,其成果之顯著者就是散逸毀棄的不少古碑被集中成為目前的南門碑林。但最重要的是,透過此次記念會的活動所徵集而來的文物成為臺灣所有城市中絕無僅有的歷史文物收藏(在此之前只有總督府博物館有一些收藏),於是1932年以這些收藏為基礎,在安平原清代稅務公館(即今熱蘭遮城博物館的位置)成立了「臺南史料館」。1935年「始政40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時,這批史料、文物也在當時的臺南歷史館做了一次盛大的展出。1937年,臺南市於今湯德章公園東南側新建館舍,成立「臺南市歷史館」,當然也以這批史料、文物當作基本收藏。以後,因為歷經戰爭、接收, 這批重要的臺灣歷史文物輾轉成為「鄭成功文物館」的收藏,如今則成為「臺南市立博物館」的核心收藏。所以說,目前臺南市擁有如此高質量的清代臺灣歷史文物收藏,就肇因於1930 年的這次紀念活動。
雖然吾人可以批評1930年的這次「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的立意具有明顯的殖民主義色彩,但是從它除了一些一次性的活動之外,的確也為臺灣歷史視野的擴大、歷史知識的普及做出了具體的成效,趁機整修熱蘭遮城、赤崁樓也是重要的古蹟保存工作,更重要的是為臺灣蒐集、保存了多數寶貴的歷史文物,為臺南市成立博物館奠下了堅實的典藏基礎。除此之外,還必須指出一項重要的遺產,那就是為臺南塑造出了「古都」的文化氣氛和一批對地方文史具有興趣的「鄉土文史工作者」。
史料展覽會的展覽委員中有位臺南市出身的石暘睢先生參與其中;1932年成立臺南史料館時,他也是史料館的臨時雇員,此後延續數十年,一直是臺南文史研究、文物調查的核心人物。另外,就在大約1932年臺南史料館成立之前後,臺南市加入了二位1930年代臺南地方文史研究的兩位重要人物:1932 年4月原臺北帝大史學科助手前嶋信次,前來臺南一中(今臺南二中)任教;1933年9月,甫從京都大學史學科畢業的國分直一,也來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臺南女中)任教。這些具有學術專業訓練的學者型鄉土史愛好者的加入,使臺南的地方文史研究特別興盛,並別具特色。即使1940 年前嶋信次返回日本,1943年國分直一北調臺北師範學校,但經過10年的經營,臺南已經形成了調查研究的傳統與團隊,加上1941年7月《民俗臺灣》發刊,臺南地區的這個研究傳統與同好,就很自然地由《民俗臺灣》集結了起來,因而《民俗臺灣》就針對臺南地區(包括市區、縣區)推出了好幾次的專輯。即使到了戰後, 這些從1930年記念會以來累積的人才、傳統,都使得臺南市文獻會比起當時其他縣市的文獻委員會活耀很多,成為非常耀眼的一個團體。
政府經常為了政治性的目的,或是砸大錢舉辦一些一次性的煙火式活動,而被詬病。但如果規畫得宜, 講究品質與後續效益,納稅者還是可以容許政府灑一些錢來辦大拜拜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還是有一些意義的。
1930年10月26日至11月4 日,臺南州以荷蘭人來臺在安平築建熱蘭遮城300周年為名,在臺南市舉辦了一個包羅萬象的「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此次記念會除了有各項儀式、活動之外,很特別的是還辦了一個「史料展覽會」。這冊在隔年出版的『臺灣史料集成』,就是這次史料展覽會的展覽圖錄。
這次記念會以荷蘭來臺起算臺灣文化的開始,當然具有殖民主義的色彩,卻也因為如此,史料展覽會特別強調荷蘭時期對於臺灣文化發展的重要性,用了很大的比重展出當時在臺灣還相當罕見的荷蘭文獻(書冊、地圖等),和被認為是以荷蘭傳教士所教導之字母所拚寫之「新港文書」,甚至特別將臺南與荷蘭時代歷史相關的兩處史蹟,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普羅民遮城(赤崁樓)做了整修。可以說,臺灣歷史中的荷蘭時代,在這次的記念會中做了最密集的呈現。這在記念會中所安排的紀念演講中,荷蘭時代相關主題所佔的比例之高,也可見一斑;至於後來以紀念演講為基礎所編纂的『臺灣文化史說 正、續編』,就更加地明顯了。當時臺灣島內熟稔荷蘭文獻的臺北帝大村上直次郎,對於荷蘭時期的臺灣史研究成果,可謂在此次記念會中大大地發揮了。
荷蘭時代史蹟的整修、相關史事文獻的展示,讓當時人還相對陌生的17世紀上半期臺灣歷史特別顯眼之外,臺南市政府也趁此機會較為全面地調查了古碑、古物、文書等歷史文獻,其成果之顯著者就是散逸毀棄的不少古碑被集中成為目前的南門碑林。但最重要的是,透過此次記念會的活動所徵集而來的文物成為臺灣所有城市中絕無僅有的歷史文物收藏(在此之前只有總督府博物館有一些收藏),於是1932年以這些收藏為基礎,在安平原清代稅務公館(即今熱蘭遮城博物館的位置)成立了「臺南史料館」。1935年「始政40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時,這批史料、文物也在當時的臺南歷史館做了一次盛大的展出。1937年,臺南市於今湯德章公園東南側新建館舍,成立「臺南市歷史館」,當然也以這批史料、文物當作基本收藏。以後,因為歷經戰爭、接收, 這批重要的臺灣歷史文物輾轉成為「鄭成功文物館」的收藏,如今則成為「臺南市立博物館」的核心收藏。所以說,目前臺南市擁有如此高質量的清代臺灣歷史文物收藏,就肇因於1930 年的這次紀念活動。
雖然吾人可以批評1930年的這次「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的立意具有明顯的殖民主義色彩,但是從它除了一些一次性的活動之外,的確也為臺灣歷史視野的擴大、歷史知識的普及做出了具體的成效,趁機整修熱蘭遮城、赤崁樓也是重要的古蹟保存工作,更重要的是為臺灣蒐集、保存了多數寶貴的歷史文物,為臺南市成立博物館奠下了堅實的典藏基礎。除此之外,還必須指出一項重要的遺產,那就是為臺南塑造出了「古都」的文化氣氛和一批對地方文史具有興趣的「鄉土文史工作者」。
史料展覽會的展覽委員中有位臺南市出身的石暘睢先生參與其中;1932年成立臺南史料館時,他也是史料館的臨時雇員,此後延續數十年,一直是臺南文史研究、文物調查的核心人物。另外,就在大約1932年臺南史料館成立之前後,臺南市加入了二位1930年代臺南地方文史研究的兩位重要人物:1932 年4月原臺北帝大史學科助手前嶋信次,前來臺南一中(今臺南二中)任教;1933年9月,甫從京都大學史學科畢業的國分直一,也來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臺南女中)任教。這些具有學術專業訓練的學者型鄉土史愛好者的加入,使臺南的地方文史研究特別興盛,並別具特色。即使1940 年前嶋信次返回日本,1943年國分直一北調臺北師範學校,但經過10年的經營,臺南已經形成了調查研究的傳統與團隊,加上1941年7月《民俗臺灣》發刊,臺南地區的這個研究傳統與同好,就很自然地由《民俗臺灣》集結了起來,因而《民俗臺灣》就針對臺南地區(包括市區、縣區)推出了好幾次的專輯。即使到了戰後, 這些從1930年記念會以來累積的人才、傳統,都使得臺南市文獻會比起當時其他縣市的文獻委員會活耀很多,成為非常耀眼的一個團體。
政府經常為了政治性的目的,或是砸大錢舉辦一些一次性的煙火式活動,而被詬病。但如果規畫得宜, 講究品質與後續效益,納稅者還是可以容許政府灑一些錢來辦大拜拜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還是有一些意義的。
試閱
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
在此為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開幕典禮發表感言,實令人欣快。
回顧本島過往史實,渺邈不明,無從得知其詳情。近古時期西歐諸國人前來,試圖開拓東洋的通商之路,以此地為根據者漸多,尤其荷蘭人占據臺灣南部,致力於島民文化的開發,成果頗為可觀。我國人也先後渡海來臺,一時呈現宛如東西文化接點之景況。爾後幾經變遷,及至納入帝國治下,隨之奎運興隆,交通、產業面目一新, 居民皆安居樂業。我認為溫故知新乃處世箴言,亦是經世要諦。在改隸至今三十五年,島內皇澤均霑,全體居民謳歌聖代 6 之際,選定本島文化史上源深流長的此地〔臺南〕,舉行這個記念會, 辦理各項記念事業,回望過去以資未來發展,可說時、地皆宜,對文化進步的貢獻、皇國發展的裨益之處不少。希望能讓此次記念會的旨趣真正落實。
昭和五年(1930)十月二十六日
臺灣總督從三位勳一等 石塚英藏
史料展的特色
本次史料展在臺灣是首次嘗試,自不待言,在日本內地並非沒有前例。類似的展覽會,首先是在明治39 年〔1906〕 5月,東京帝室博物館蒐集嘉永以前的西洋進口品與參考品 ,舉辦一個特別展覽會;明治44 年〔1911〕5月, 為記念長崎縣廳舍落成,由長崎縣主辦長崎史料展覽會; 接著昭和4年〔1929〕3月,為記念大阪《朝日新聞》創刊50 周年,由該社主辦開國文化展覽會。但綜觀這三場活動的目錄,都未見如本史料展般的特色。亦即,以荷蘭相關書籍與文書等的份量而言,本史料展位居第一。這無疑是拜臺北帝國大學、總督府圖書館支援展品所賜,其結果的確是本史料展的一大特色。此外,以往的史料展只是將蒐羅的文物陳列出來而已,我們認為僅是如此的話,臺灣的史料展不會成功,而想要有系統的傳達歷史, 基於這樣的熱情,本會除了自己製作相關展品作為補充, 如拓本、照片、模型、風俗人偶等,也利用這次機會, 努力調查過去隱沒的史蹟、史實,很幸運的獲得一定程度的成果。例如搜索皇明墓地、蒐集到以往被忽略的碑碣和難能可貴的學術史料等,能夠取得絕非偶然發現的參考品,令我們感到欣喜和驕傲。
特別是各單位為了讓本次史料展成功,不吝提供各種支持,如報章雜誌的報導、歷史演講、記念出版、甚至發行明信片等,我們對其竭力達到盡善,由衷感謝。在此稍加細說具體內容,首先是《臺灣日日新報》,在文化三百年記念會活動開幕前,便連載了谷河梅人主筆翻譯的〈被遺誤的臺灣〉 ,及臺北帝大校長幣原坦有關鄭氏三代的文章,還有文學博士村上直次郎赤崁樓築城相關史話,及土木技師栗山俊一關於赤崁樓築城的研究等。《臺南新報》則連載新村文學博士指導的〈追溯臺灣文化的發祥史〉 ,及學習院大學教授板澤武雄〈荷蘭人的臺灣占據及其教化事業〉、宮原醫學博士 〈荷蘭的南支南洋活動──臺南市的文化建設〉等。此外,另有《臺灣新聞》及其他月刊週刊雜誌陸續刊登呼應本次活動的文章, 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
另外,活動期間曾在臺南公會堂舉辦三場記念演講,講師與講題如下:
第一場│ 10 月26 日─
•荷蘭人與臺灣文化 臺北帝國大學教授 村上直次郎
•關於安平城址與赤崁樓 總督府技師 栗山俊一
第二場│ 10 月27 日─
•臺灣三百年的史料 總督府圖書館館長 山中樵
•清朝時代的臺灣文化 總督府囑託 尾崎秀真
第三場│ 11 月1日─
•鄭氏時代的文化 本會顧問 連雅堂
以上每場皆是滿席的熱情聽眾,對大家裨益良多,這些演講集結為《續臺灣文化史說》,和下列記念出版物一同發行。
被遺誤的臺灣
荷蘭臺灣太守 Frederick Coyett〔揆一〕原著
臺灣日日新報主筆 谷河梅人編譯
臺灣文化史說(內容如下)
一、從國史看三百年記念 文學博士 幣原坦
二、熱蘭遮城築城史話 文學博士 村上直次郎
三、蘭人的蕃社教育 同
四、臺灣蕃語文書 同
續臺灣文化史說(內容如下)
一、關於安平城址與赤崁樓 臺灣總督府技師 栗山俊一
二、臺灣三百年的史料 臺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 山中樵
三、鄭氏時代的文化 史蹟名勝天然記念物調查會委員 連雅堂
四、清朝時代的臺灣文化 臺灣史料編纂員 尾崎秀真
史料展覽會記念明信片(內容如下)
(一)新港文書 (二)臺南附近的古地圖 (三)熱蘭遮城古地圖
臺南景點明信片(內容如下)
(一)官幣中社臺南神社 (二)赤崁城 (三)赤崁樓 (四)臺南運河安平停泊處 (五)臺南運河臺南停泊處 (六)臺南公園 (七)臺南市大正街鳳凰木行道樹
臺南市景觀(正面鳥瞰圖,背面景點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本次文化三百年記念會,因緣最深的駐日荷蘭公使J. C.帕步斯特〔Jean Charles Pabst〕特地來臺,公使也親臨開幕典禮,並在會後的宴會上發表誠摯的祝賀,為本活動添增意義非凡的光彩。不僅如此,他後來可能向荷蘭國政府建言,於是該國政府頒發「奧蘭治──拿騷勳章(Orde van Oranje-Nassau)」給本會會長堀內林平,此舉表示本記念會努力於荷蘭文化研究及其遺跡保存的功勞受到肯定,又進一步證明了此次活動的成功。
最後,將本次史料展的展品目錄編纂為《臺灣史料集成》,以此永久記念,同時對直接或間接協助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的諸賢,及提供史料展覽會展品的各位,謹致感謝之意。
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
在此為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開幕典禮發表感言,實令人欣快。
回顧本島過往史實,渺邈不明,無從得知其詳情。近古時期西歐諸國人前來,試圖開拓東洋的通商之路,以此地為根據者漸多,尤其荷蘭人占據臺灣南部,致力於島民文化的開發,成果頗為可觀。我國人也先後渡海來臺,一時呈現宛如東西文化接點之景況。爾後幾經變遷,及至納入帝國治下,隨之奎運興隆,交通、產業面目一新, 居民皆安居樂業。我認為溫故知新乃處世箴言,亦是經世要諦。在改隸至今三十五年,島內皇澤均霑,全體居民謳歌聖代 6 之際,選定本島文化史上源深流長的此地〔臺南〕,舉行這個記念會, 辦理各項記念事業,回望過去以資未來發展,可說時、地皆宜,對文化進步的貢獻、皇國發展的裨益之處不少。希望能讓此次記念會的旨趣真正落實。
昭和五年(1930)十月二十六日
臺灣總督從三位勳一等 石塚英藏
史料展的特色
本次史料展在臺灣是首次嘗試,自不待言,在日本內地並非沒有前例。類似的展覽會,首先是在明治39 年〔1906〕 5月,東京帝室博物館蒐集嘉永以前的西洋進口品與參考品 ,舉辦一個特別展覽會;明治44 年〔1911〕5月, 為記念長崎縣廳舍落成,由長崎縣主辦長崎史料展覽會; 接著昭和4年〔1929〕3月,為記念大阪《朝日新聞》創刊50 周年,由該社主辦開國文化展覽會。但綜觀這三場活動的目錄,都未見如本史料展般的特色。亦即,以荷蘭相關書籍與文書等的份量而言,本史料展位居第一。這無疑是拜臺北帝國大學、總督府圖書館支援展品所賜,其結果的確是本史料展的一大特色。此外,以往的史料展只是將蒐羅的文物陳列出來而已,我們認為僅是如此的話,臺灣的史料展不會成功,而想要有系統的傳達歷史, 基於這樣的熱情,本會除了自己製作相關展品作為補充, 如拓本、照片、模型、風俗人偶等,也利用這次機會, 努力調查過去隱沒的史蹟、史實,很幸運的獲得一定程度的成果。例如搜索皇明墓地、蒐集到以往被忽略的碑碣和難能可貴的學術史料等,能夠取得絕非偶然發現的參考品,令我們感到欣喜和驕傲。
特別是各單位為了讓本次史料展成功,不吝提供各種支持,如報章雜誌的報導、歷史演講、記念出版、甚至發行明信片等,我們對其竭力達到盡善,由衷感謝。在此稍加細說具體內容,首先是《臺灣日日新報》,在文化三百年記念會活動開幕前,便連載了谷河梅人主筆翻譯的〈被遺誤的臺灣〉 ,及臺北帝大校長幣原坦有關鄭氏三代的文章,還有文學博士村上直次郎赤崁樓築城相關史話,及土木技師栗山俊一關於赤崁樓築城的研究等。《臺南新報》則連載新村文學博士指導的〈追溯臺灣文化的發祥史〉 ,及學習院大學教授板澤武雄〈荷蘭人的臺灣占據及其教化事業〉、宮原醫學博士 〈荷蘭的南支南洋活動──臺南市的文化建設〉等。此外,另有《臺灣新聞》及其他月刊週刊雜誌陸續刊登呼應本次活動的文章, 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
另外,活動期間曾在臺南公會堂舉辦三場記念演講,講師與講題如下:
第一場│ 10 月26 日─
•荷蘭人與臺灣文化 臺北帝國大學教授 村上直次郎
•關於安平城址與赤崁樓 總督府技師 栗山俊一
第二場│ 10 月27 日─
•臺灣三百年的史料 總督府圖書館館長 山中樵
•清朝時代的臺灣文化 總督府囑託 尾崎秀真
第三場│ 11 月1日─
•鄭氏時代的文化 本會顧問 連雅堂
以上每場皆是滿席的熱情聽眾,對大家裨益良多,這些演講集結為《續臺灣文化史說》,和下列記念出版物一同發行。
被遺誤的臺灣
荷蘭臺灣太守 Frederick Coyett〔揆一〕原著
臺灣日日新報主筆 谷河梅人編譯
臺灣文化史說(內容如下)
一、從國史看三百年記念 文學博士 幣原坦
二、熱蘭遮城築城史話 文學博士 村上直次郎
三、蘭人的蕃社教育 同
四、臺灣蕃語文書 同
續臺灣文化史說(內容如下)
一、關於安平城址與赤崁樓 臺灣總督府技師 栗山俊一
二、臺灣三百年的史料 臺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 山中樵
三、鄭氏時代的文化 史蹟名勝天然記念物調查會委員 連雅堂
四、清朝時代的臺灣文化 臺灣史料編纂員 尾崎秀真
史料展覽會記念明信片(內容如下)
(一)新港文書 (二)臺南附近的古地圖 (三)熱蘭遮城古地圖
臺南景點明信片(內容如下)
(一)官幣中社臺南神社 (二)赤崁城 (三)赤崁樓 (四)臺南運河安平停泊處 (五)臺南運河臺南停泊處 (六)臺南公園 (七)臺南市大正街鳳凰木行道樹
臺南市景觀(正面鳥瞰圖,背面景點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本次文化三百年記念會,因緣最深的駐日荷蘭公使J. C.帕步斯特〔Jean Charles Pabst〕特地來臺,公使也親臨開幕典禮,並在會後的宴會上發表誠摯的祝賀,為本活動添增意義非凡的光彩。不僅如此,他後來可能向荷蘭國政府建言,於是該國政府頒發「奧蘭治──拿騷勳章(Orde van Oranje-Nassau)」給本會會長堀內林平,此舉表示本記念會努力於荷蘭文化研究及其遺跡保存的功勞受到肯定,又進一步證明了此次活動的成功。
最後,將本次史料展的展品目錄編纂為《臺灣史料集成》,以此永久記念,同時對直接或間接協助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的諸賢,及提供史料展覽會展品的各位,謹致感謝之意。
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