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那靈
內容簡介
天山深處,一群青年基督徒的故事——
他們從台北出發,足跡行遍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
一段史無前例「東教士」西傳福音的事蹟!
1993年冬,一群年輕的弟兄姊妹從台北啟程,踏上莫斯科。
寒風凜冽,這些一生未曾見過烽火戰亂的台灣年輕人,懷抱著信仰的火光,從1993年至2013年這二十年間,來來往往,攜家帶眷,步入前蘇聯與天山深處的中亞國家,傳揚基督的福音。
他們的足跡遍及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與土庫曼。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出現過許多英雄豪傑,也流傳著許多傳說:古代的匈奴單于曾在這草原上縱馬馳騁,傳說中的詩仙李白則誕生於神秘的湖畔古城。然而,千古風流人物俱往矣,千百年後,唯橫亙其間的天山依舊,壯闊依舊。
如今,就在吉爾吉斯的天山深處,那靈河(Naryn)仍日夜川流不息。河谷裡有座那靈城,人口約八萬。這是吉爾吉斯距離中國最近的大鎮,古絲路亦曾路經此處,從新疆要穿越天山出入吉爾吉斯,這裡是必經之地。據說,就在這樣一座天山深處的那靈城中,有一群基督徒正認真閱讀著當年由這群年輕人從莫斯科發送出去的聖經和書報……。
本書記錄了當年這群為了「西傳福音」而遠行的年輕「東教士」,與這些遙遠國度的異鄉手足生活在一起、同命共情的真實故事;而這些溫暖的篇章,無一不是神在人裡行動的故事。
各界推薦人
蕭萬長、柯元馨、志方專序推薦
他們從台北出發,足跡行遍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
一段史無前例「東教士」西傳福音的事蹟!
1993年冬,一群年輕的弟兄姊妹從台北啟程,踏上莫斯科。
寒風凜冽,這些一生未曾見過烽火戰亂的台灣年輕人,懷抱著信仰的火光,從1993年至2013年這二十年間,來來往往,攜家帶眷,步入前蘇聯與天山深處的中亞國家,傳揚基督的福音。
他們的足跡遍及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與土庫曼。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出現過許多英雄豪傑,也流傳著許多傳說:古代的匈奴單于曾在這草原上縱馬馳騁,傳說中的詩仙李白則誕生於神秘的湖畔古城。然而,千古風流人物俱往矣,千百年後,唯橫亙其間的天山依舊,壯闊依舊。
如今,就在吉爾吉斯的天山深處,那靈河(Naryn)仍日夜川流不息。河谷裡有座那靈城,人口約八萬。這是吉爾吉斯距離中國最近的大鎮,古絲路亦曾路經此處,從新疆要穿越天山出入吉爾吉斯,這裡是必經之地。據說,就在這樣一座天山深處的那靈城中,有一群基督徒正認真閱讀著當年由這群年輕人從莫斯科發送出去的聖經和書報……。
本書記錄了當年這群為了「西傳福音」而遠行的年輕「東教士」,與這些遙遠國度的異鄉手足生活在一起、同命共情的真實故事;而這些溫暖的篇章,無一不是神在人裡行動的故事。
各界推薦人
蕭萬長、柯元馨、志方專序推薦
目錄
推薦序╱蕭萬長
推薦序╱柯元馨
推薦序╱志 方
自 序
◆俄羅斯◆
黃雨衣
機場
十月‧瓦西里維奇
譚瑪琳的二胡
瓦洛加
俄羅斯公車三疊
阿姆河畔的艾瑪
◆吉爾吉斯◆
斯土斯民:吉爾吉斯
天山那靈
伊賽克湖畔的庫汪德
神的那一吻
天山
東干人
庫汪德的夢
李白與天山那靈
白水黑斧
羊頭大餐
比什凱克之秋
卡狄爾媽媽家的「庭院」
◆烏茲別克◆
曾經西域:匈奴、冒頓單于與張騫
匈奴
冒頓單于與他的鳴鏑
張騫
烏茲別克
絲路飛車
撒馬爾罕
納曼干的瓦蓮蒂納
撒馬爾罕的波斯新娘與金婆婆
◆哈薩克◆
遇見哈薩克
吉彌爾江
天山腳與大草原
推薦序╱柯元馨
推薦序╱志 方
自 序
◆俄羅斯◆
黃雨衣
機場
十月‧瓦西里維奇
譚瑪琳的二胡
瓦洛加
俄羅斯公車三疊
阿姆河畔的艾瑪
◆吉爾吉斯◆
斯土斯民:吉爾吉斯
天山那靈
伊賽克湖畔的庫汪德
神的那一吻
天山
東干人
庫汪德的夢
李白與天山那靈
白水黑斧
羊頭大餐
比什凱克之秋
卡狄爾媽媽家的「庭院」
◆烏茲別克◆
曾經西域:匈奴、冒頓單于與張騫
匈奴
冒頓單于與他的鳴鏑
張騫
烏茲別克
絲路飛車
撒馬爾罕
納曼干的瓦蓮蒂納
撒馬爾罕的波斯新娘與金婆婆
◆哈薩克◆
遇見哈薩克
吉彌爾江
天山腳與大草原
序/導讀
〈推薦序〉╱蕭萬長
閱讀張志誠弟兄的大作《天山那靈》之前,我便常常第一時間聽見他娓娓道來俄羅斯及中亞福音開展的實況,有現今的,有過去的,橫跨三十多載,令我對這位懷有宇宙至寶、雄心壯志的年輕人,心中油然生出感佩之情。
我從事外交經貿工作半世紀以上,走遍大江南北,但對天山深處的這些國家,實在不熟悉。看見志誠弟兄能不畏艱難,攜家帶眷,深入當地,一個國又一個國,一個家又一個家的探訪,傳揚福音,將基督帶給人,使神的救恩臨到那地,這真是非常神聖屬天大使的工作!
看見志誠弟兄謙和、柔細的與當地人士交往,更是喚起我一生涉外事務點點滴滴的回憶。這些與人和睦相處,締造和平關係的美好作為,豈不是今日國際、社會、人倫間重要的事,更是神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認識志誠弟兄,真是神恩典的安排。自二○二○年起,他與幾位弟兄,堅定持續的帶領我享受神的話,一章又一章的經文,一篇又一篇生命的話,讀來實在津津有味,令人深受吸引。
如今我也能開口說主的話,並且向主禱告,為國家、為眾人祈求。這真是上好的福分,衷心感謝弟兄們的扶持與陪伴。
願這本見證一群屬天和平使者行動的書,能激起您與我一同傳揚好信息到全球各個角落,以帶來真正永遠的和平!
主後 二○二五年 初秋
※ ※ ※ ※ ※
〈推薦序〉╱柯元馨
已過二十世紀以來,千千萬萬寶貴的性命,心愛的奇珍,崇高的地位,以及燦爛的前途,都曾枉費在主耶穌身上。對這些愛主的人,祂是全然可愛,配得我們獻上一切,我們澆在主身上的不是枉費,乃是馨香的見證,見證祂的甘甜。
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的十幾年間,蘇聯突然解體,原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原本信奉東正教或伊斯蘭教的人民,被唯物主義政黨七十年強勢宣導而建立的無神意識形態,霎時之間徹底崩解。人們失去了方向、目標,心中滿是虛空與迷惘,無助又無望;加上工廠關閉、市場空蕩,物資匱乏,生活艱辛,不少基督教團體在這時從四面八方飛到莫斯科來傳揚福音,幫助身心靈俱疲的俄羅斯民眾。
主恢復中的眾召會,藉著全球的禱告交通,快速的翻譯並印製俄文的福音真理及餵養新人的書報,大量在前蘇聯全境免費發送。大受尋求者的歡迎,索取熱烈,回應真切。由於反應熱烈,需要劇增,服事的需要龐大,來自歐美的眾召會已應付不暇。於是說華語的台灣年輕弟兄姊妹,也群起獻上自己,一同有分。雖知道此刻去俄羅斯,將面臨天寒地凍、生活艱苦、交通不便、以及前蘇聯極權統治在人們意識形態中所殘留的矛盾,但這些層層阻攔,並沒有屈撓他們的心志,他們仍是堅定不移,全人投上!
張志誠弟兄一隊,共二十位弟兄姊妹從台北經安那翰,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主日)飛進抵莫斯科。那年他三十三歲;是同伴中最年長的,妻子才產下女兒珩珩不久!
張志誠之所以奉獻自己加入為主耶穌撒香的軍隊行列,乃是藉著弟兄姊妹們的家訪喚醒的!那時他正在清華史研所就讀,研究主題是關於中國古代的音律學。這是個偏僻冷門的領域。做這個研究不僅資料難尋而且牽涉既廣又深。在查讀恍如迷宮的偏僻史料中,他也曾立下心願要將這些被掩蓋在歷史塵埃中,中國哲人史家對自然律理探索研發的智慧與哲理發揚光大!
就在這過程中,有一天,三位召會的弟兄姊妹,在台北市六張犁住宅區巷弄中挨家挨戶叩門傳福音時,按下了他的門鈴。那次的叩訪,改變了他一生的方向。同樣的叩門聲,也在上百成千的台灣青年基督徒心中響起。在接下來的年日中,他們陸續應聲開門,於是,一波又一波在台灣出生成長的青年人,轉移了他們人生追求的方向,前行後繼的飛往天寒地凍廣袤無邊的前蘇聯去傳揚基督的福音。
《天山那靈》所記,神在人裡行動,前往地極傳揚福音的故事,至今年年還在全球各地進行中。這些年間,一對又一對年輕的弟兄姊妹夫婦,帶著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孩子,從台灣飛往尼泊爾、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尚比亞、馬達加斯加、史瓦帝尼、希臘……等地,為著耶穌的見證傳揚福音。願神永遠經綸的祝福隨著他們佳美的腳蹤傳遍全地。
※ ※ ※ ※ ※
〈推薦序〉╱志方
我心裡一直想著,要寫篇序。
古有張騫出使西域,計十三載。今有 David Chang 北海牧養神的群羊,逾十四年。
是的,直到今日我們仍保持當時在俄國對彼此的稱呼。相較於一同赴俄的弟兄們,David是我自覺更親近的一位。應該是他較好配搭吧。他長我五、六歲,卻從未以老大哥自居。他的妻子Hannah在台灣待產時,常是我們一起代禱的對象;他的老大珩珩出生後,也是我們在聖彼得堡服事之外共同的喜樂。
書中提到他的父母。因著我們都有長期留在異國他鄉「蘇武牧羊」的心志,自知無法在父母身邊盡孝,便常為彼此父母的得救與過召會生活迫切祈求。奇妙的是,我們二十人還未及踏上俄國的土地,David的父母已在神主宰的安排下,分別在高雄和安那翰(Anaheim)信主,受浸得救了。他還親手為父親施浸。我們怎能不稱謝,祂是奇妙、有能。David的經歷伴同著我們眾人的學習、禱告與服事。那幾年,這道神聖的水流如同大江大河,看似平靜,實則迅猛有能。
初抵俄國,弟兄們囑咐我們與俄語信徒接觸時,只分享對耶穌基督的認識與經歷,完全不去觸及教會與聚會的問題。期間,許多不同地方的基督徒因著從書籍、信息得到屬靈與生命上的供應與幫助,越來越多人問起「地方召會」、「我們是誰」、「來這裡(俄國)的目的」等等。
一九九五年冬季兩週訓練的末了,弟兄們第一次分享關於「召會的立場」。我雖然並非第一次聽這方面的信息,但心中事先並未預期,當天的話語又特別剛強、鄭重,使人無法推諉。回過神時,我不自覺的雙手緊握椅子的扶手(聚會在大學演講廳裡)。但緊接著,本森(Benson Philips)弟兄交通,他讀了《約翰福音》十章16節,「我另有羊,……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成為一群,歸一個牧人了。」我立時覺得聖靈如同春風拂面,全人清爽暢快。身旁的翻譯說,「這人一定曾經幫助許多人得救。」是的,使「主的羊,聽見牧人的聲音。」這是我們「赴俄開展」最好的詮釋。
一九九八年我在台北參與了當時倪、李十本好書的推廣,有機會拜訪許多書局、出版社與基督徒團體。印象中,那年金石堂的年度暢銷書排行冠軍,年銷售約近九萬冊。我心想,李常受弟兄《活力排》一書若是換個封面,有合適的推介,應該也能上排行榜。書裡的章節包括:愛有效能、國度的生活等,都是經典的文字,絕對是當代的暮鼓晨鐘。
之後,弟兄們參與一趟「兩千年召會歷史巡禮」的旅程。其中,拜訪一處瓦勒度的信徒。依他們留下的資料,改教以來,他們差派最多信徒赴海外宣教。可惜的是,沒有留下多少開展的記錄。當余潔麟弟兄知道David有負擔記錄海外開展的生活,而且他的文筆兼具文采與可讀性時,余很鼓勵他要繼續寫下去,最好能集結成書。彼時,網路上正風行部落格,我建議可以先在網站上經營部落格,伺機而動。他幾次有出版的念頭,無奈當時的環境還未成熟,很難作為「一本出版品」的作者。
到了二○一七年,《在耶路撒冷醒來》一書出版,頗受好評。我再次提議出書,然顧及此事是否出於主或造成召會生活中不必要的波瀾。於是,我也學習放下,在主面前等候。然《天山那靈》帶給我的感動卻從未磨滅。沒想到,在一次不經意提起是否有意出版時,他簡單的就把事交給我。但他自己的稿子反而找不著了。還好,我一直有備份的習慣。這事進行至今也將近一年了。
余弟兄的想法是,在信徒身上應當有一種生活,可以向世人作見證:「我們是照著我們所見的異象,全心相信的真理而活。」我們所傳的福音在「話成肉體」的原則裡,應當是肉眼所能見的。(《使徒行傳》十一章,23節)「信徒所得著並享受的三一神,彰顯於他們的得救、生命的改變、聖別的生活、以及在聚會中所運用的恩賜,這些都是人所能見的。」(《新約聖經》恢復本,《使徒行傳》十一章23節,註解)
我從來不疑慮永世裡要做什麼?是否無趣?書中我和David一起經歷的事,現在追述起來,我們的記憶點卻完全不同。聽聽他描繪的故事,我常感到耳目一新。保羅的經歷保留了十四年才公開。(《哥多林後書》十二章1節)從一九九三年赴俄至今,不知不覺超過三十年了。當時的孩子們已經陸續長大成人。父輩們走過的路徑,點點滴滴見證了神逐日的憐憫與豐盛的恩典。此書出版盼能解答他們心中部分的困惑。誠如一首詩歌所說:
中斷線索,都將接上。
一生經過,必有路軌。
天能解釋各樣秘藏。
那日、那日都能領會。
一九八九年後,從台灣出發,蒙神一路同行的全時間者,到了北美、俄國、繼而亞洲、歐洲、非洲、中南美洲,等地。期盼這股生命活泉繼續往外湧流,直湧入永遠的生命。(《約翰福音》四章14節)。
父親幫我取名時,曾有一個考量,至終雖捨去,仍在我成年時向我提起。「男兒志在四方」--帶著他的期許,以此別號,記於文末。
主後 二○二五年八月八日
閱讀張志誠弟兄的大作《天山那靈》之前,我便常常第一時間聽見他娓娓道來俄羅斯及中亞福音開展的實況,有現今的,有過去的,橫跨三十多載,令我對這位懷有宇宙至寶、雄心壯志的年輕人,心中油然生出感佩之情。
我從事外交經貿工作半世紀以上,走遍大江南北,但對天山深處的這些國家,實在不熟悉。看見志誠弟兄能不畏艱難,攜家帶眷,深入當地,一個國又一個國,一個家又一個家的探訪,傳揚福音,將基督帶給人,使神的救恩臨到那地,這真是非常神聖屬天大使的工作!
看見志誠弟兄謙和、柔細的與當地人士交往,更是喚起我一生涉外事務點點滴滴的回憶。這些與人和睦相處,締造和平關係的美好作為,豈不是今日國際、社會、人倫間重要的事,更是神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認識志誠弟兄,真是神恩典的安排。自二○二○年起,他與幾位弟兄,堅定持續的帶領我享受神的話,一章又一章的經文,一篇又一篇生命的話,讀來實在津津有味,令人深受吸引。
如今我也能開口說主的話,並且向主禱告,為國家、為眾人祈求。這真是上好的福分,衷心感謝弟兄們的扶持與陪伴。
願這本見證一群屬天和平使者行動的書,能激起您與我一同傳揚好信息到全球各個角落,以帶來真正永遠的和平!
主後 二○二五年 初秋
※ ※ ※ ※ ※
〈推薦序〉╱柯元馨
已過二十世紀以來,千千萬萬寶貴的性命,心愛的奇珍,崇高的地位,以及燦爛的前途,都曾枉費在主耶穌身上。對這些愛主的人,祂是全然可愛,配得我們獻上一切,我們澆在主身上的不是枉費,乃是馨香的見證,見證祂的甘甜。
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的十幾年間,蘇聯突然解體,原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原本信奉東正教或伊斯蘭教的人民,被唯物主義政黨七十年強勢宣導而建立的無神意識形態,霎時之間徹底崩解。人們失去了方向、目標,心中滿是虛空與迷惘,無助又無望;加上工廠關閉、市場空蕩,物資匱乏,生活艱辛,不少基督教團體在這時從四面八方飛到莫斯科來傳揚福音,幫助身心靈俱疲的俄羅斯民眾。
主恢復中的眾召會,藉著全球的禱告交通,快速的翻譯並印製俄文的福音真理及餵養新人的書報,大量在前蘇聯全境免費發送。大受尋求者的歡迎,索取熱烈,回應真切。由於反應熱烈,需要劇增,服事的需要龐大,來自歐美的眾召會已應付不暇。於是說華語的台灣年輕弟兄姊妹,也群起獻上自己,一同有分。雖知道此刻去俄羅斯,將面臨天寒地凍、生活艱苦、交通不便、以及前蘇聯極權統治在人們意識形態中所殘留的矛盾,但這些層層阻攔,並沒有屈撓他們的心志,他們仍是堅定不移,全人投上!
張志誠弟兄一隊,共二十位弟兄姊妹從台北經安那翰,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主日)飛進抵莫斯科。那年他三十三歲;是同伴中最年長的,妻子才產下女兒珩珩不久!
張志誠之所以奉獻自己加入為主耶穌撒香的軍隊行列,乃是藉著弟兄姊妹們的家訪喚醒的!那時他正在清華史研所就讀,研究主題是關於中國古代的音律學。這是個偏僻冷門的領域。做這個研究不僅資料難尋而且牽涉既廣又深。在查讀恍如迷宮的偏僻史料中,他也曾立下心願要將這些被掩蓋在歷史塵埃中,中國哲人史家對自然律理探索研發的智慧與哲理發揚光大!
就在這過程中,有一天,三位召會的弟兄姊妹,在台北市六張犁住宅區巷弄中挨家挨戶叩門傳福音時,按下了他的門鈴。那次的叩訪,改變了他一生的方向。同樣的叩門聲,也在上百成千的台灣青年基督徒心中響起。在接下來的年日中,他們陸續應聲開門,於是,一波又一波在台灣出生成長的青年人,轉移了他們人生追求的方向,前行後繼的飛往天寒地凍廣袤無邊的前蘇聯去傳揚基督的福音。
《天山那靈》所記,神在人裡行動,前往地極傳揚福音的故事,至今年年還在全球各地進行中。這些年間,一對又一對年輕的弟兄姊妹夫婦,帶著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孩子,從台灣飛往尼泊爾、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尚比亞、馬達加斯加、史瓦帝尼、希臘……等地,為著耶穌的見證傳揚福音。願神永遠經綸的祝福隨著他們佳美的腳蹤傳遍全地。
※ ※ ※ ※ ※
〈推薦序〉╱志方
我心裡一直想著,要寫篇序。
古有張騫出使西域,計十三載。今有 David Chang 北海牧養神的群羊,逾十四年。
是的,直到今日我們仍保持當時在俄國對彼此的稱呼。相較於一同赴俄的弟兄們,David是我自覺更親近的一位。應該是他較好配搭吧。他長我五、六歲,卻從未以老大哥自居。他的妻子Hannah在台灣待產時,常是我們一起代禱的對象;他的老大珩珩出生後,也是我們在聖彼得堡服事之外共同的喜樂。
書中提到他的父母。因著我們都有長期留在異國他鄉「蘇武牧羊」的心志,自知無法在父母身邊盡孝,便常為彼此父母的得救與過召會生活迫切祈求。奇妙的是,我們二十人還未及踏上俄國的土地,David的父母已在神主宰的安排下,分別在高雄和安那翰(Anaheim)信主,受浸得救了。他還親手為父親施浸。我們怎能不稱謝,祂是奇妙、有能。David的經歷伴同著我們眾人的學習、禱告與服事。那幾年,這道神聖的水流如同大江大河,看似平靜,實則迅猛有能。
初抵俄國,弟兄們囑咐我們與俄語信徒接觸時,只分享對耶穌基督的認識與經歷,完全不去觸及教會與聚會的問題。期間,許多不同地方的基督徒因著從書籍、信息得到屬靈與生命上的供應與幫助,越來越多人問起「地方召會」、「我們是誰」、「來這裡(俄國)的目的」等等。
一九九五年冬季兩週訓練的末了,弟兄們第一次分享關於「召會的立場」。我雖然並非第一次聽這方面的信息,但心中事先並未預期,當天的話語又特別剛強、鄭重,使人無法推諉。回過神時,我不自覺的雙手緊握椅子的扶手(聚會在大學演講廳裡)。但緊接著,本森(Benson Philips)弟兄交通,他讀了《約翰福音》十章16節,「我另有羊,……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成為一群,歸一個牧人了。」我立時覺得聖靈如同春風拂面,全人清爽暢快。身旁的翻譯說,「這人一定曾經幫助許多人得救。」是的,使「主的羊,聽見牧人的聲音。」這是我們「赴俄開展」最好的詮釋。
一九九八年我在台北參與了當時倪、李十本好書的推廣,有機會拜訪許多書局、出版社與基督徒團體。印象中,那年金石堂的年度暢銷書排行冠軍,年銷售約近九萬冊。我心想,李常受弟兄《活力排》一書若是換個封面,有合適的推介,應該也能上排行榜。書裡的章節包括:愛有效能、國度的生活等,都是經典的文字,絕對是當代的暮鼓晨鐘。
之後,弟兄們參與一趟「兩千年召會歷史巡禮」的旅程。其中,拜訪一處瓦勒度的信徒。依他們留下的資料,改教以來,他們差派最多信徒赴海外宣教。可惜的是,沒有留下多少開展的記錄。當余潔麟弟兄知道David有負擔記錄海外開展的生活,而且他的文筆兼具文采與可讀性時,余很鼓勵他要繼續寫下去,最好能集結成書。彼時,網路上正風行部落格,我建議可以先在網站上經營部落格,伺機而動。他幾次有出版的念頭,無奈當時的環境還未成熟,很難作為「一本出版品」的作者。
到了二○一七年,《在耶路撒冷醒來》一書出版,頗受好評。我再次提議出書,然顧及此事是否出於主或造成召會生活中不必要的波瀾。於是,我也學習放下,在主面前等候。然《天山那靈》帶給我的感動卻從未磨滅。沒想到,在一次不經意提起是否有意出版時,他簡單的就把事交給我。但他自己的稿子反而找不著了。還好,我一直有備份的習慣。這事進行至今也將近一年了。
余弟兄的想法是,在信徒身上應當有一種生活,可以向世人作見證:「我們是照著我們所見的異象,全心相信的真理而活。」我們所傳的福音在「話成肉體」的原則裡,應當是肉眼所能見的。(《使徒行傳》十一章,23節)「信徒所得著並享受的三一神,彰顯於他們的得救、生命的改變、聖別的生活、以及在聚會中所運用的恩賜,這些都是人所能見的。」(《新約聖經》恢復本,《使徒行傳》十一章23節,註解)
我從來不疑慮永世裡要做什麼?是否無趣?書中我和David一起經歷的事,現在追述起來,我們的記憶點卻完全不同。聽聽他描繪的故事,我常感到耳目一新。保羅的經歷保留了十四年才公開。(《哥多林後書》十二章1節)從一九九三年赴俄至今,不知不覺超過三十年了。當時的孩子們已經陸續長大成人。父輩們走過的路徑,點點滴滴見證了神逐日的憐憫與豐盛的恩典。此書出版盼能解答他們心中部分的困惑。誠如一首詩歌所說:
中斷線索,都將接上。
一生經過,必有路軌。
天能解釋各樣秘藏。
那日、那日都能領會。
一九八九年後,從台灣出發,蒙神一路同行的全時間者,到了北美、俄國、繼而亞洲、歐洲、非洲、中南美洲,等地。期盼這股生命活泉繼續往外湧流,直湧入永遠的生命。(《約翰福音》四章14節)。
父親幫我取名時,曾有一個考量,至終雖捨去,仍在我成年時向我提起。「男兒志在四方」--帶著他的期許,以此別號,記於文末。
主後 二○二五年八月八日
試閱
〈自序〉
我今展翅,鷹揚天際,飛越海峽與山陵;
風起雲湧,穹蒼萬里,邁向地極隨主行。
和平福音,前嫌盡棄,榮耀顯在新人裡;
基督為首,我們是體,率領寰宇來歸一。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位來自美洲的英語基督徒,飛抵莫斯科。
同年十二月,蘇聯宣告瓦解,放棄無神論。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二十位來自台灣的年輕基督徒,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北郊,謝列梅捷沃二號國際機場落地,加入在兩年前開始的俄語世界福音行動。
同時,他們,應該說「我們」,也飛進了二十、二十一世紀交替之際,人類政權興衰、文化衝激交融,與勢不可擋的基督福音洪流交織而成的,最澎湃又真實的歷史現場。
列寧、史達林步秦始皇與羅馬帝國之後塵,為了在前蘇聯廣大幅員中有效統治,厲行書同文、車同軌。結果這堪稱人類政治史上恢宏浩大的工程,卻為他們所極力要阻擋、抹煞的神聖信仰效力。使基督福音的洪流,得以無所阻攔,浩浩湯湯,起自莫斯科、聖彼得堡,向東西南北湧入烏拉山、波羅的海、黑海、白海;越過西伯利亞到了海參崴;沖過高加索、?海到了天山北麓的中亞大草原;漫過北緯六十六‧三四度進入永晝永夜的北極圈。「水流所到之處,凡物都必活!」
我們,這些一生未見過烽火戰亂的台灣年輕人,從一九九三年十二月起,至二○一三年,來來往往,前前後後,攜家帶小,有幸在那二十年間,生活在那些地區,擁抱那些異國異鄉卻同命同情至親至愛的弟兄姊妹,親身見證了這段宏偉的歷史,參與了這場得勝的福音,有分於基督宇宙新人在地上榮耀的顯現。
二○○一年夏,在烏克蘭,黑海邊的奧德薩,有一次前蘇聯俄語世界的半年度相調特會,余潔麟弟兄從美國前來服事供應。當他聽說我想把我們這些年在前蘇聯各地的所經所歷用文字記載下來時,便單獨約了我去散步。他殷殷囑咐我,要好好把這段史無前例的「東教士」西傳福音的事蹟寫下來。他說,不要寫那些工作報告式的刻板文章。他要我去讀當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裔作家高行健的獲獎作品……。
我原是學歷史的,一向景仰大文豪太史公司馬遷用人物列傳刻畫歷史的手筆。其實,聖經不就是創造之神的一部經典之作嗎?祂所要陳明的真理,不都是啟示在祂所具體化身的耶穌基督那些鮮活的生活言行中嗎?我明知能力有限,也願勉強行之。於是在聯合報的udn部落格中,開始了「天山那靈」。斷斷續續,寫寫停停。二十幾年過去了,竟也寫下了逾二十萬字。其中只有〈十月‧瓦西里維奇〉一文投稿《聯合文學》獲刊,其餘一直冷藏在「天山那靈」部落格中。直至近日獲當年一同赴俄開展福音的陶國清弟兄極力鼓勵、敦促,及「水深之處」編輯姊妹們的幫助,才回頭將部分記敘整理出來,並蒙釀出版(秀威資訊)惠予同意出版,才能讓這些幾乎已經塵封的史事付梓刊行。謹此致謝。
我今展翅,鷹揚天際,飛越海峽與山陵;
風起雲湧,穹蒼萬里,邁向地極隨主行。
和平福音,前嫌盡棄,榮耀顯在新人裡;
基督為首,我們是體,率領寰宇來歸一。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位來自美洲的英語基督徒,飛抵莫斯科。
同年十二月,蘇聯宣告瓦解,放棄無神論。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二十位來自台灣的年輕基督徒,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北郊,謝列梅捷沃二號國際機場落地,加入在兩年前開始的俄語世界福音行動。
同時,他們,應該說「我們」,也飛進了二十、二十一世紀交替之際,人類政權興衰、文化衝激交融,與勢不可擋的基督福音洪流交織而成的,最澎湃又真實的歷史現場。
列寧、史達林步秦始皇與羅馬帝國之後塵,為了在前蘇聯廣大幅員中有效統治,厲行書同文、車同軌。結果這堪稱人類政治史上恢宏浩大的工程,卻為他們所極力要阻擋、抹煞的神聖信仰效力。使基督福音的洪流,得以無所阻攔,浩浩湯湯,起自莫斯科、聖彼得堡,向東西南北湧入烏拉山、波羅的海、黑海、白海;越過西伯利亞到了海參崴;沖過高加索、?海到了天山北麓的中亞大草原;漫過北緯六十六‧三四度進入永晝永夜的北極圈。「水流所到之處,凡物都必活!」
我們,這些一生未見過烽火戰亂的台灣年輕人,從一九九三年十二月起,至二○一三年,來來往往,前前後後,攜家帶小,有幸在那二十年間,生活在那些地區,擁抱那些異國異鄉卻同命同情至親至愛的弟兄姊妹,親身見證了這段宏偉的歷史,參與了這場得勝的福音,有分於基督宇宙新人在地上榮耀的顯現。
二○○一年夏,在烏克蘭,黑海邊的奧德薩,有一次前蘇聯俄語世界的半年度相調特會,余潔麟弟兄從美國前來服事供應。當他聽說我想把我們這些年在前蘇聯各地的所經所歷用文字記載下來時,便單獨約了我去散步。他殷殷囑咐我,要好好把這段史無前例的「東教士」西傳福音的事蹟寫下來。他說,不要寫那些工作報告式的刻板文章。他要我去讀當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裔作家高行健的獲獎作品……。
我原是學歷史的,一向景仰大文豪太史公司馬遷用人物列傳刻畫歷史的手筆。其實,聖經不就是創造之神的一部經典之作嗎?祂所要陳明的真理,不都是啟示在祂所具體化身的耶穌基督那些鮮活的生活言行中嗎?我明知能力有限,也願勉強行之。於是在聯合報的udn部落格中,開始了「天山那靈」。斷斷續續,寫寫停停。二十幾年過去了,竟也寫下了逾二十萬字。其中只有〈十月‧瓦西里維奇〉一文投稿《聯合文學》獲刊,其餘一直冷藏在「天山那靈」部落格中。直至近日獲當年一同赴俄開展福音的陶國清弟兄極力鼓勵、敦促,及「水深之處」編輯姊妹們的幫助,才回頭將部分記敘整理出來,並蒙釀出版(秀威資訊)惠予同意出版,才能讓這些幾乎已經塵封的史事付梓刊行。謹此致謝。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