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印度行李箱India Suitcase

分享旅途上的照片、遊記、文字與繪畫,充滿「糖果貓貓」式的印度作品。
  • 79 237
    300
  • 分類:
    中文書旅遊亞洲印度/尼泊爾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糖果貓貓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網路與書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3/12/3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10月連假規劃了嗎?展開說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展75折起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印度之旅和6個城市的印度行李箱巡迴展,確實啟發了我,並且讓我學習、摸索到不少自我營運的方法。而在印度旅途裡,所體驗到的一切都讓我沉潛下來,從心思考人生問題和把浮躁的心態壓到了最低。尤其在瓦拉納西的路程,看到生死的循環,和太陽從恆河升起的瞬間,我覺得自己是not anyone, nobody and can be anybody。」

 

糖果貓貓以獨立女藝術家的身分遠赴印度,以個人角度出發及最直接的內心體會,透過旅途上的照片、遊記、文字與繪畫,把印度這古老而有神祕的國度呈現給讀者。從2009年10月出發,一共走了四個印度的城市:新德里、阿格拉、齋蒲爾、瓦拉納西。耗時二十天,從啟程到每一站,一路波折,遇上了形形式式各人事:如與未婚妻素昧謀面,卻相信愛情的計程車司機;在阿格拉聽到了最美麗,最實真,最脆弱來自天上的禪音,還有小小三輪車硬擠十個人的奇特景象。遊記處處流露了糖果貓貓藝術家的敏感:印度少女的紗麗、繪在大卡車上圖案、路上走得慢條斯理牛羊、泰姬瑪哈陵大理石上的圖紋⋯⋯,這些印度絢爛的顏色和圖案全都讓她著迷。

 

本書第二部分,記錄了糖果貓貓如何從這次的旅途上所遇到的人事物中吸收養分,轉化為創作靈感,創作許多令人驚豔、充滿「糖果貓貓」式的印度作品。糖果貓貓把她的作品帶到大陸六個地方作巡迴展覽:廣州、深圳、成都、北京、廈門和杭州。這時候她才發現,原來旅程的結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結束,而是另外一個冒險的新旅途的開始。她把自己的創作、與企業合作及策展經驗的苦樂逐一與讀者分享,對許多年輕的創作者是個很值得參考學習的成功範例。

編輯推薦

1頭大象、2本旅行筆記、4個城市、6個展覽……繼續上路。

這些數字對糖果貓貓來說別具意義,它代表了一段改變人生觀的旅程、一次一輩子難得的繪畫經歷,以及重新認識自己創作特質的體會。

80後的大陸藝術家糖果貓貓,擅長以跨媒體進行創作,她筆下的少女sha sha(貓的法文發音)有著如貓般柔軟的身段、騷首弄姿,成為其標誌性的創造人物。她畫中的世界充滿了女性特質,色彩絢爛,風格獨樹一幟,使她在一眾年輕藝術家中脫穎而出,獲得與許多國際品牌合作的機會,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取得平衡的發展。

藝術來自生活,生活創作者從生活中所聽到的、看到的、嗅到的、嚐到的、打動心靈的,都能轉化成創作的養分;而旅行之於創作,猶如營養液的加強版,把創作者的五感變得更敏銳,激發更多的創造力。2009年,糖果貓貓帶著牛皮筆記本和一堆彩筆出發前往印度,開啟四個城市的奇妙之旅。她說:「從啟程到每一站,一路波折,遇上形形式式的人和動物。有令我們震驚的、疑惑的、讚嘆的、浪漫的、感觸的種種故事」。

糖果貓貓的印度遊記充分流露著其藝術家的敏銳,與女性細膩的情感。在人(動物)流如鯽的城市裡,能抓住她目光的,卻是繪在大卡車上象徵祝禱的圖案、建築物上富有伊斯蘭傳統建築特色的星紋、花紋與幾何圖案;在泰姬瑪哈陵著迷於穿著紗麗的印度少女,輕紗隨著身體的曲線擺動,莫名地讓她追隨著她們的步伐。在恆河,目睹印度人對生死的從容、旭日在河最遙遠的一端升起時,頓時讓她明白,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從印度回到中國後,糖果貓貓以「印度行李箱」為主題進行創作,並於中國六個城市巡迴展覽,策展與布展箇中的苦與樂,以及對她藝術生命的成長,盡記錄於本書中。

糖果貓貓說:「無論是以什麼形態,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一直都在路上?」在異地、在路上,跳脫了常規,和腦電波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人交換彼此的生命故事,對她來說是必需的。啟程是不斷的進行式,而旅途的終結則是創作的開始:「更多時候,我們一往無前。並非因為勇敢,而是對未知的路感到真實和興奮;可以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並走下去——這便是活著的意義。」(文/網路與書編輯冼懿穎)

目錄

005     在轉角處遇見糖果貓貓(陸蓉之)   

007     心動上路(彭浩翔)                       

008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糖果貓貓)

    

014   Part 1  印度是個動物園

 

018     啟程

020  新德里

021     第一個印度的晚上

025     相信愛情的德里司機

028     輕紗與舞蛇

029     德里的朋友

034  阿格拉

035     來自天上的禪音

036    Diwali排燈節

038    泰姬瑪哈陵三少女

042    外牆上紋理

044     面紗後的臉孔

047     伊斯蘭星紋圖案

048     最美麗的花園

052     黑牛白牛與彩虹屋

058     齋蒲爾

059     甜得太過分

061     風之宮殿

062     這裡也有購物天堂

065     讓人驚豔的旅館

069     消失光澤的黃金城堡

070     猶如置身於萬花筒般的空間

072     健步如飛的大象

074     旅途上的小思索

075     抬頭見星宿與鴿子

076     流浪木偶匠人

078     畫匠的巧思

079     參觀布藝工廠

081     鬍子導遊也是珠寶店老闆

083     臭臭的Henna

088     瓦拉納西

089     聖城的兩極

091     關於住宿的安全

093     恆河,就在前面

095     走到人生盡頭的地方

098     安靜從容的火葬

100    MOMO咖啡不賣咖啡

103     寶萊塢的美好幻象

104     佛陀成佛的鹿園

105    Hello, my name is Jolly

108     火葬不打烊

110     日出,與昨天告別

113     意外地迎接小羊的誕生

115     回家

 

118   Part 2 行李箱是把鑰匙

120     印度主題房間的裝置

126     象是精神信仰

128     讓我畫大象

132     我是飯廳小女工

136     改造舊行李皮箱

139     車衣女工萬歲

140     製作彩布上的動物園

144     製作玻璃膠片畫

146  首站:廣州

148     新舊空間混合體

154     展品的打包守則

156     第二站:深圳

159     我的布展四大法則

160     第三站:成都

164     第四站:杭州

168     第五站:北京

172     第六站:廈門

178     後記

序/導讀

自序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寫書,最難的其實是寫序。就好比,旅途過後收拾一個行李箱,收拾到最後,總是有幾樣物件不知道如何整理,但也總不能一直攤開不收拾完畢。

 

去年(2012年)十月,我認識了一個人。當時是個大冷天,我和他在路邊攤吃烤串,因為剛見面,誰也不會主動說話。正對著一棟黑黑的大樓,是以前常去的音樂酒吧,大樓已經空置了一年,現在窗戶都是半破貼上封箱膠帶。

 

他平靜地轉過頭問我:「Do you want to go inside?」

我沒考慮就回答:「Yes」。

他說:「Me too.  Have you ever heard of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當時我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從來就沒有人和我討論過關於好奇心的問題,當時我並沒有放在心上,只是覺得他思維很特別,後來這個人卻成為我的摯友。第二天,我去北京。機緣巧合,透過陸蓉之老師的介紹,約見了一直景仰的郝明義先生。暢聊後,我厚著面皮分享了自己在印度的攝影作品、遊記和旅途完後創作展覽的圖片。我告訴他,其實我一直想寫這個印度旅途裡的故事。郝先生覺得很好,並建議從藝術角度去寫,結合展覽的創作紀錄,而不是單純的旅行遊記,這個印度旅途的故事將會更有趣。後來我聽取了大部分的意見,集結合成這本《印度行李箱》——一本集印度遊記和創作的紀錄書。

 

臨走之前,郝先生贈我一本他寫的《一隻牡羊的金剛筆記》。但我是無神論者,看到「金剛經」三個字就卻步了,沒有第一時間就閱讀。

 

直到我在回上海的飛機上,因為好奇心,還是隨手翻開了這本書其中一頁。映入眼簾的第一句是「好奇會殺死一隻貓」。

 

我頓時完全無法制止眼淚。原來這句話,完全是入心了。再細讀,才發現《一隻牡羊的金剛筆記》其實是寫一個人的狀態,以及如何用佛經的哲理去獲取內心的平靜,思考商業和人生的問題。其實很多時候,事情因果存在的鹵莽,起源就是來自自身的好奇。

 

透過機窗進入的一束陽光照映在白白的書頁上,緩慢地向後移動。文字就像光線和空氣構成的玻璃罩把我從人群中完全抽離,我開始相信,任何事物都是存在契機。

 

改變我人生的兩個重要的人,說了同一句話:Curiosity killed the cat。

 

以前,我總是可以給自己一百個理由去說服自己喜歡或者討厭一個地方,卻找不到一個理由讓自己害怕出發。總是天真地認為,今天我登上了山峰之後,就可以征服懸崖;可是一旦事情超出意料,就會變得無法控制,因為我的好奇心總是無止境的。

 

為此我學了很多溝通方式,人與人之間和動物之間的溝通方法、盡量學習不同的語言、常備備胎方案、行李箱裡存放各種藥物。甚至每次出發前都會把家裡事情交代一遍,例如,萬一我發生任何意外,書和貓怎麼處置、把家具雜物賣掉捐給誰等。但在旅途上我不會刻意做太多攻略,會先到達一個地方,留下來看看,覺得自己喜歡哪個方向,再隨心走走。

 

或許自己心裡根本沒有安全感,把害怕都寄託在路上,尋找更大的安慰。

 

旅途,就是一把鑰匙,用來打開心裡的門,也是我生活裡必要的創作源泉。有時候會很累。由好奇心所促成的旅途,發生過很多問題,也遇上過即使自己再強壯和堅強也無法解決的困局和危險。但也因為我的好奇心,促使我堅持走了很多路,看過了萬家燈火闌珊,把體驗過的文化和顏色都反饋到作品上。因為好奇,也讓我做事貫徹到底,不半途而廢。

 

出發,並不是單純為了證明自己勇敢,而是想跟隨內心的聲音,去探索未知,趁年輕去冒險。冒險不是刻意營造的東西,它只會發生在特定的情況、地點和人物身上。就像賭博,帶著刺激,我迷上了冒險,賭上了好幾次自己的人生,而依然無法停下來。就像上了癮一樣。其實,「Curiosity killed the cat」這句話,更應該問一問自己:無論是生活或者旅行,該如何掌控好奇心,適時進退,才是策勒那匹內心野馬的關鍵。

 

同時,這也是一道給你們思考和回答的問題。無論是在生活或者旅途上,你的好奇心,促使你做了些什麼、帶來了些什麼。

 

期待,下次,與你聊更多。

                                     

糖果貓貓     

2013年10月20日

 

 

推薦序

 

在轉角處遇見糖果貓貓          

 

陸蓉之(策展人、藝評家、實踐大學媒傳系專任教授)

 

跨界藝術家糖果貓貓和我的緣分是從微博開始的,我在微博上偶然看到了她的作品,非常喜歡,立即發私信想要聯繫上她,兩人接上線以後,原本的網上虛擬關係,很快就被上海藝術人文頻道的節目《翻箱底》所改變,她被邀請到節目中,當時我正好是嘉賓主持,在錄影的過程中,我更進一步了解了她的創作與人生,糖果貓貓從此成為我的忘年知交,頗有相見恨晚的些許惆悵,因而彼此時有互動。

 

我在2011年中策畫的封山之作: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未來通行證」,在威尼斯結束後巡迴到荷蘭鹿特丹世界藝術館和在台中的台灣美術館,最後一站來到北京今日美術館。由於每一站都會加入一些當地的元素以及當地的藝術家,雖然我錯過了邀請糖果貓貓參加前三站展出的時機,但是我還是邀請她參加了最後一站的展出。後來,糖果貓貓到台灣訪遊,我特地安排她和大塊文化的郝明義先生見面,牽起了出版這本書的緣分。

 

1985年出生於廣東的糖果貓貓,大學時代就決定自己闖蕩江湖,隻身北漂到上海,開始她獨立自足的生涯。她以「sha sha」這個中國新少女的形象享譽插畫界,喜歡在日常生活的題材裡描繪糖果貓貓她個人的際遇與思維。她懂得用心思去觀察四周的人物與風光,她更懂得在所到之處遍嘗美食,所以,她的作品往往體現了色、香、味俱全的審美經驗,習慣以豐富的視覺層次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體驗她所經歷的視覺劇場人生。由於糖果貓貓的作品源於生活,所以我認為她的藝術,會讓觀眾有一種在轉角處遇見糖果貓貓的驚艷感覺,哪怕僅僅是一瞬間。

 

以插畫家的身分跨界和國內外著名品牌合作,使得糖果貓貓聲名遠播,例如:HENNESSY、NIKE、Lotto、EVISU、eno、Nivea、Tbwa、Ogilvy、W+K、GOELIA、MTV、Swatch、NESCAFE、Fortress、CUP、COACH、Jasonwood、ctf、Semir、Meters/bonwe等等。再加上她曾經擔任服裝設計師、品牌策畫及圖形設計,使她又多了一個設計師的頭銜,2011年香港《透視》雜誌評選她為「40 under 40」的設計新星。糖果貓貓還擔任過動畫導演、策展人,她的身分多元、創意無限而且不受拘束,不但與香港導演彭浩翔合作了中國版《破事兒》的插圖,並且在2010至2011年由香港CUP出版社製作發行了她個人的繪本《賣乜鶉》和《鶉心動》。這次由大塊文化印行的《印度行李箱》,是糖果貓貓在2009年受中國女性服裝品牌GOELIA的邀請,遠赴印度創作的見聞錄。

 

糖果貓貓的印度行,引伸出她為GOELIA Concept Space繪製高達兩層樓的大型壁畫,並且在2011年策畫《印度行李箱》的個展,這批手繪和攝影作品巡迴了中國六個城市。糖果貓貓的人生和藝術都是一種遊牧式的漫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她創作最重要的元素。這位像精靈一樣不可預測的奇女子,她的足跡,她的見聞,被她的藝術組織封存成為永恆的記憶,透過繪畫,透過攝影,透過出版……,她的人生,最終會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多媒體巨型裝置藝術,令人驚異,只能讚嘆。

試閱

Part 1 印度是個動物園

恆河,就在前面
第二天,我們向恆河出發,路途有點遠,決定乘坐三輪車,旅館指示了路徑和方向,我們也畫了手繪地圖給車伕。印度的網路不穩定,放棄你的Google Map吧。

旅館外面都是等候客人的三輪車伕,通常排好幾輛,會把出口的路也堵住了,如何選擇成了大難題,建議先走一段路再招一輛三輪車,這樣能確保車伕不會叫價太高(一般大概是40盧比)。

不過,仍然會有溝通的問題,因為當地人基本上是看不懂英文的, 所以出發前必須把想要去的地方都翻譯成印度文。在車上也不要隨便亮出手機拍照,以防隨時被搶。

越過繁華的市集,我們開始進入各種小巷,路也越來越窄,依然未見到恆河,我們開始擔心起來。腦子還浮起奇怪的問題:車伕會把我們賣掉嗎?皮膚曬得黑黑的亞洲女孩值錢嗎?隨著看到牆上帶著寓意和祝福祈禱的繪畫塗鴉越來越多,我們才稍微放心,直覺覺得方向應該是對的。

突然,三輪車伕停下來,告訴我們從前面一條小巷子
穿過去就是恆河,車是不能再進去的。我們付錢下了車後,還懷疑自己被騙了,以為前面是一條死路,後來才發現小巷盡頭原來接著一道階梯可以走下去。恆河,就在前面。

漫步於恆河河畔,是體驗當地人生活縮影的最佳選擇。每天,從太陽起始到結束,都會有源源不絕的印度人來到恆河,他們相信恆河是一切生命之源。他們的生活作息都在這裡,無論是牧羊的少年,還是洗刷紗麗的婦女、穿布條作泳褲的印度大叔、挖掘河泥以製造蓮花燈座的孩童、為了避暑而把身體半藏在河裡的黑牛群、歇涼的山羊、撐船的白髮老頭子、把圖騰紋在臉上的虔誠聖者、穿麻褲的嬉皮士、分不清楚是在戲水還是在洗澡的少男少女、為親人舉行葬禮卻看不出悲哀神情的家庭,全都擠擠攘攘,還有停泊在河畔一艘艘畫有圖案、用來吸引遊客的小艇。

印度大媽亦忙於在恆河邊洗刷衣服,鋪在地面一件件晾乾,從遠處看成為色塊不一的風景線。在陽光下,所看到的事物輪廓總是顯得格外清晰,像是一幕幕的電影畫面。所有事情都好像是理所當然地存在,只為了不停地解釋各種生命狀態的過程。沿途遇到很多造型奇怪的神像,應該是由當地人朝聖的時候所製造的,配色都很豐富。

附近常擺放供奉用的食物和水,成了牛和驢最喜歡吃的「零食」。世界各地的印度教徒,歷盡千辛萬苦也要造訪這座聖城,淋浴淨身是上天給予的最大祝福。不管出生在何處,他們都期望自己能死於恆河畔,讓腐朽的軀體燒成灰燼,消融於恆河中,好讓靈魂得以解脫,輪迴轉世。印度教徒相信,生命的開始必須了解禮俗,體驗塵世生活,然後慢慢離開諸多的欲求,由身體轉向心靈的提升,最後超越生死,達到了非凡的境界——梵。這種修行過程是印度教最終的理想。

走到人生盡頭的地方
對於被喻為聖城的瓦拉納西的恆河,一切的形容都是多餘的。自古以來,印度人都把恆河當作聖河,長約6公里的河畔共有九十餘個大小不同的河壇,臨岸穿插著各樣的寺廟和民宿。而每個河壇代表著不同的功能,水葬和火葬是分開的。
等等,什麼是水葬和火葬?對於完全沒有好好做攻課就向印度出發的我,顯然是對瓦拉納西的朝聖、祭奠儀式一無所知。

當我知道要遊覽整條恆河,途中一定會經過火葬和水葬的地方,我的雙腳就開始發麻了,趕緊緊跟著友人的背後。俗語說「好奇害死貓」,我肯定是那隻又膽小、好奇心又重、總有一天會因為好奇而招惹到麻煩的貓。

該形容為髒嗎?沿路的恆河河畔,氣味總是異常複雜。在這裡要學會應付的,除了眼睛所能看到的髒,還有就是存在於四周的細菌和病毒(例如需要學會如何跟蒼蠅和蚊子打交道)。這裡長年堆積著數不清的垃圾,有些是旅人留下的,也有些是當地居民的生活垃圾。

河水渾濁,黝黑的河泥在淺水的地方總是格外明顯,分不清楚裡面混雜了多少人或動物的糞便,還有些生物腐爛的味道。那是從來沒有呼吸過的奇怪空氣。我忘記要準備口罩,只能用圍巾掩住鼻子,內外各一層。後來太熱了也習慣了,就乾脆不掩了。

沿途看到越來越多印度的流浪人,看起來身體也並不健康,應該是帶著被疾病所折磨的身體來朝聖和祈禱的。有些是與家人一起來,乾脆在河邊鋪了涼??,周圍放滿了包袱,就像把家中細軟全都搬來了。當中有特別瘦弱皮包骨的,也有些人身體用紗布包紮著,上面有些棕色色塊,看得出來應該是血液乾掉後的顏色。

雖然無法確定,但容易讓人聯想到他們由於太貧困或者其他原因,而無法得到治療。大概他們覺得生命反正也是會走到盡頭,就早一點來到他們所深信敬仰的生命之河,一切萬物輪迴起始的地方,也是他們在宗教信仰裡,能看得到、能抵達的盡頭。

恆河河畔上的牆壁繪有很多塗鴉,這些牆壁都特別粗糙,色彩也顯得特別豔麗,所繪的內容大都是印度的神話故事。我尤其喜歡這個角落,看得出曾經是聖城古蹟的遺址。過了幾天,陽光正好,我又去拍下一張照片。由於每天都會經過這裡,只覺得那頭被捆綁著在旁邊的白牛狀況好像有點不太對勁。於是我再仔細檢查幾天下來所拍的照片,才發現白牛從一開始站立的姿勢,慢慢變瘦,直到最後只能跪坐在地上,也不見附近有餵飼的食物。而在牆角的同一個位置,原來始終躺著一個人,而且姿勢不曾變換,我心裡有股寒意。假設這個人是在這裡等待生命的完結,那頭白牛應該就是他唯一的家當。印度人視白牛為神牛,很少會用白牛來耕種,普遍會在白牛身上寫滿祭文。在這裡很少會發生偷牛事件,所以這頭白牛很明顯是跟隨著他的主人來到這裡,一同等待生命的結束。Part 2 行李箱是把鑰匙

讓我畫大象
太興奮,沒多想,就直接飛回廣州,提前一晚去廣州美術學院,把顏料都買好,為畫象做足準備。其實畫大象要用什麼顏料、筆刷,我都沒有什麼概念。但我特別選了不會傷害大象皮膚的人體用顏料和卸妝油,以及大一點的筆刷和手套。
第二天,趕去GOELIA的工廠畫象。當天晚上,GOELIA工廠的大花園將要舉行印度風情服裝秀,而象是特別「嘉賓」。整個場景都經過精心布置,連草皮上都放置了一個足夠讓象通過的大拱門和走道。花園上,有幾隻藍孔雀在慢慢散步,一時有GOELIA把印度草坪整塊搬過來的幻覺。

在中國,向動物園租借大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除了需要大量的金錢還需要些關係。所以在畫象當日,其實還是很猶豫,不確定是否能順利把象借出來。直到中午,被通知象可以借出了,但只能借一隻小象,因為大象實在不好控制,而且,必須用超級大卡車運載。

離開服裝秀還有六個小時,我必須在這個時間內完成。向工廠飯堂借了一條圍裙,便開始畫。整個工廠的後半部分都用黑布簾封鎖起來,除了負責照顧的工作人員外,一律禁止其他人進出,好讓我安心畫象。

小象的名字叫隆隆。據說是動物園裡的小明星,才3000斤——對喔,就是一腳踩下來,我會扁掉的重量。負責幫我控制象的是兩個馴象的哥哥,一胖一瘦,都來自緬甸。聽說象一輩子基本只認一個養象人,所以小象比較聽牠的主人胖子馴象師的話。控制牠的方式其實是捉緊小象的耳朵,因為象很強壯,其他位置即使鞭策也沒有太大感覺,但耳朵卻很敏感,只需輕輕拉扯就像指令一樣,假如扯右邊則表示轉右,同樣道理,如果左右兩邊都扯,象則不敢再大動作地搖擺。所以如果要把一頭象完全固定下來,一般需要兩個或以上的馴象師。開始畫的時候,我沒注意到小象身上的毛,原來像刺一樣硬。畫到後來為了方便洗筆,乾脆把手套也脫掉了。後來才發現兩手背上都是被毛刺刮傷的小傷口,只是自己的精神太集中了而完全沒注意。

畫象的時候是不容許猶豫的,需要下筆準而狠,不然也難上色,最難畫的部分其實是眼和腳,還有象鼻。象的眼睛的皮膚很敏感,小象也會因為害怕陌生人的接觸而不斷眨眼。我很怕會傷到牠,畫的時候特別小心。

難得有如此神奇的畫象機會,能近距離接觸象,是完全超出意料之外的事。畫象過程裡的每個細節和動作,都讓我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與象之間存在真實的溝通,以及特殊的共鳴。這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感動體驗。

小象經常口渴,每隔一段時間牠就會不耐煩,每次看到旁人,就用象鼻鞠躬表達想吃旁邊的西瓜。雖然耳朵被控制得牢牢的,但小象畢竟還是小朋友,面對冰涼的西瓜是完全沒有自制力的,小腳常亂動,我必須一邊畫一邊遷就位置。有次小象還為了搶到西瓜而用象鼻把我輕輕撞倒了,還邊吃邊拉,我又氣又笑。

馴象師看到畫象的是一個小女孩,有些擔心,但看到我完全不害怕,麻利地畫起來,並且越畫他們越覺喜歡,還主動努力配合我,使整個過程很快也很順利地完成。他們說,從來沒見過少女畫象的技術如此純熟,而且完全不害怕,還能聰明地遷就象的舉動而就位繪畫。他們還說畫得那麼好看,應該給隆隆照照鏡子,估計牠自己也不捨得洗澡。

其實我只是把興奮裝作冷靜。因為對於品牌,我存在責任,必須確保靜下心來,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件龐大的藝術品,而且整個環節不能有任何差錯。

畫完象,距離開秀只有兩個小時,很快牠就需要去後台準備了。還要補一個鞍座上去,給模特兒座騎。隆隆被領走前,我們合影,她坐起來,在我旁邊拍著大耳朵。

我心裡有點捨不得告別。雖然,身上和雙手都是顏料,拿著布也擦不掉,襪子磨破了,身上都是汗和象的便便味,但我不在乎,我更在乎的是這個畫象的過程和體驗。大概我一輩子,只有這麼一次機會畫象吧。哈。

後來,我趕緊去洗澡換了全新的衣服。服裝秀已經開始了,我坐在最前面的位置,看著我剛剛畫好的龐大的「藝術品」,在秀場裡笨重地走來走去,太威風了!我是飯廳小女工

我創作的時候喜歡直接。從來都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但都以實際的能力和範圍及資源為前提去考慮。很多時候想法再好,但無法實現,或無法完整地透過作品表達出來,都是很可惜的事。每次展覽,就像一次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需要好好把握,才可以讓自己的藝術之路走得更遠。

很多時候,我好奇心很大,看過的事情多,也很八卦,常常一個腦子同時會冒出多樣的想法。做事情的方式也接近野蠻,喜歡主導,並且注重細節。一旦事情開始了就會設法讓它變得更精彩,因此時常對自己要求很苛刻。但是如何平衡自己內心想法,及把握好分寸,避免創作出奇怪或別人不懂不舒服的東西,也是一門永久的學問。

透過GOELIA 225印度概念主題房間的布置,和畫象的過程,對接下來要做的展覽有很大的幫助和影響。一來可以清晰知道自己在執行這件事情的時候欠缺了什麼、可以運用些什麼。二來等於提早把自己的思維整理了一遍,知道該怎樣控制一個空間的整體氣氛和感覺。

有段時間,我刻意鍛鍊身體,無論多疲倦,每日都堅持在家附近的公園跑步,因為我很清楚接下來的創作就等於跑一場藝術的馬拉松。所以,我必須擁有足夠的魄力,才有利於持久和健康的工作狀態和心態,同時亦有利於保持頭腦清醒和思考。

如果把從印度帶回來的物品簡單劃分成展品的幾部分,可以分成:行李箱、照片、裙子(布料)、印度特色物品、繪畫遊記。但我總覺得小物品太瑣碎,需要點大東西才能成為主體,怎樣才能把裡面的物品放大化和完整化地呈現?
最關鍵的鑰匙已經找到了:行李箱。

在旅途上,最常見的亦最感覺扎實的,永遠是破破舊舊貼滿旅行標誌的旅行箱。還有,那一張張的飛機託運標籤紙和存放行李的辨認貼紙,成了在路上的最驕傲證據。同時,行李箱是隨身攜帶的私密小空間,裡面裝有衣服、內衣、財物、護照、護膚品、衛生棉、電池、膠卷、書本、旅遊指南、畫筆和畫本等等。打開一個人的行李箱,就如窺視這個人的日常生活。單憑這些生活習慣用品,便足以推測出一個人的旅途行蹤、生活習性、個人喜好及顏色等等。

而每次旅遊歸來,行李箱的箱底總會莫名奇妙地多了些雜物,例如餐廳發票、旅店訂單、小食品包裝袋、零碎的路線圖、口香糖的包裝紙、地鐵或者景點門票等。瑣碎而微小,但看到時必然會心微笑,想起的全是在路上的歡樂事。所以,要重新打開我的行李箱,以藝術形式重組,帶引你進入我的記憶旅途。

看著攤開了的布料,我突然想起在印度拍下的少女們姿態,穿著瑰麗的紗麗,在陽光底下呈現半透明感,與金色的閃片折射出閃爍的神祕光芒……這種種就像停留在空氣裡的立體畫面。

我想用印度帶回來的布料做成大面積的布藝畫,做出立體剪裁的效果,真實和立體地還原布料在少女身上展現的優雅感和原來的質感,同時也是能觸摸、能感受的藝術品。那麼,靈感有了,裝置的素材有了,展示的作品也有了。
名字呢?還是得再仔細想想。


廣州站
首站:廣州
展覽:印度動物園
地點:GOELIA concept 225 概念大樓(廣州北京路225號)
日期:2010.4.30 ~ 5.30

展覽前,我想把一直以來贊助我印度旅行及鼓勵我創作的品牌GOELIA,及其位於廣州的GOELIA225概念大樓介紹給大家。廣州GOELIA225概念大樓也是「印度行李箱」展覽的首站,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我創作上的支持和信任,才讓我能擁有足夠的空間去創作和實現我的想法。

我是廣州人。好長一段時間,因為很多事,逃離廣州。逃離它的熟悉、逃離它的氣味、逃離它的氛圍、逃離這個曾經讓我成長、又愛又恨的地方。縱使原因過於複雜,但無論逃到哪裡,都逃不過種種記憶;包括兒時的、戀愛的、味道的、執迷的、他的、家人的。

後來漸漸才明白到自己的根性始終在這裡,就不抗拒了,慢慢學會用另外一個角度去懷念。

為什麼用「逃」來形容?大概是因為少了個接納點,雖然我始終相信離開是為了回來,但確實沒有很實在的事情可以讓我牽掛,所以寄情於畫紙上去懷念它,會更加美好和抽象。後來,有幸受邀在廣州北京路225號這棟老騎樓裡,用二十天畫了兩層樓高的大壁畫。

那是一棟有六十多年歷史的騎樓,後來被GOELIA重新翻修,保留了民國時期嶺南騎樓的建築特色,改建成祕密花房及概念會所,並作為藝術展覽場地。之所以要費盡心思去營造這麼一座藝術騎樓,主要是因為老闆也是廣州人,希望保留廣州的傳統文化,和建立一個適合年輕人的展示平台,支持創作。

記得大樓在正式開幕營運的當天早上,我滿身都是油漆,畫完最後一筆,陽光透過落地玻璃折射在畫作前,如同置身夢境,感動得想哭。那一幕應該是我見過最美好的光景,感覺我把我所懷念的、喜歡的、夢過的情感,用盡了力氣畫滿在這一面牆上。

大概因為有了這棟騎樓,我對廣州所思念的一切,都變得真實並添上了顏色。離自己的展覽開幕時間還有五天。我回到廣州,住在GOELIA 225概念大樓附近的旅館,以便布展。大概的展覽概念草圖是很必須的,由於之前已經跟GOELIA合作過很多次,彼此都明白大概想要的是什麼。因此,前期溝通很順利,剩下的就是實際執行。要使展覽進行得順利,而彼此都能配合,展覽概念草圖是妥善安排布展工作的關鍵。海報以及對外宣傳和媒體發布的事情,基本都是提前半個月以上完成的。按流程和宣傳角度來說,把握好宣傳時間的節奏也是展覽成功的關鍵。

其實展覽在剛開始時,叫「INDIA ZOO/印度動物園」。靈感來源於同行去印度的伙伴攝影師Madi,寫過關於印度動物園的事情。討論之下,感覺印度就像龐大的動物園,也覺得動物能給別人感覺更有趣和輕鬆好玩。所以之後就一直沿用這個名字,畢竟也是兩個人的展覽,得互相尊重意見。這個展覽除了有我的繪畫遊記、旅遊視頻、行李箱裝置、布藝藝術作品及印度攝影作品之外,也有Madi的攝影作品一起展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84150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8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