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印度的黃金傳說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年度好書The Point of Return作者Siddhartha Deb
以小說家的筆法揭開當今印度的黑色喜劇,
以真實的人物為本,生動描繪了這個國家的眾生相:
既上進又徬徨,既絕望又期待,既美麗又詛咒。
中國時報開卷2012年度好書
當富可敵國的1%與貧窮窘迫的99%尖銳對立,乘以10億人口,會是什麼樣悚人的光景?西方新自由主義橫掃印度,為這塊擁有古老文明底蘊的金磚拋光,打磨出光可鑑人的經濟成長,同時也豢養出吞噬人心的都市巨獸,銷殆了人與家庭、土地和夢想的情感連結。
世上沒有一個國家如印度這般,在缺乏基礎建設的沙地上疊床架屋,猶如踩著浮石一般驚險躍進。迅速擴張的科技產業、跨國外包的電信客服,讓亟欲擺脫種姓制度窠臼的新世代印度青年,得以穿上西方國家為他們準備的資本主義劣質新衣,看似脫貧,實淪新貧,落入另一種經濟階級制度的無間地獄。那裡沒有未來,沒有夢想,只有殘酷的金錢遊戲,而他們,始終是輸家。
從企業領導研討會迴響於鋪了地毯的會議室,到遊魂般的小老百姓逐鎮逐鄉到小工廠中尋找工作;從天真無邪的女服務生勞作於五星級酒店的銷金窟,到農民在田間辛苦耕作只求一家溫飽;而吸吮歐美科技蜜汁成長的印度工程師們,則渴望在假經濟特區之名闢建的土地上,打造郊區生活的美國夢。
本書細膩動人,以小說家的筆法揭開了當今印度的黑色喜劇。作者Siddhartha Deb以真實的人物為本,生動描繪了這個國家的眾生相:既上進又徬徨,既絕望又期待,既美麗又詛咒。
※原書名:《印度 美麗與詛咒》
目錄
前言
CHAPTER 1
大亨:印度一富人
尋找一個有錢人──亞倫丹‧喬哈里引人爭議的名聲──薩特伯里(Satbari)校區──超級品牌大獎(power brands awards)之夜──世界大使──領導統御研討會──敵人──野心家──同名同姓
CHAPTER 2
機器中的鬼魂:工程師難以承受之重
早期的原型──提供快樂──低情境與高情境──特別經濟區─百萬美元豪宅──奈米詩人──甘地電腦──師尊的教誨──法西斯敬禮──美國的階級───被竊的iPhone
CHAPTER 3
紅高粱:自由市場裡的農夫
頻死的鄉村──印度的肚臍──化學村──麥肯錫與願景2020(Vision 2020)──特蘭加納(Telangana)勝利──農民市場──普拉海卡(Prabhakar)與公開活動的毛派分子──杜拜與負債──經銷商們──「當她離去,陽光依舊」
CHAPTER 4
工廠:臨時工的宿命
臨檢小組──印度首座埃及風味度假村──鋼鐵廠──麻爾達工人──工寮-閱讀阿馬蒂亞‧森-警衛──鉗子工──鬼魅工人──梅塔斯山莊
CHAPTER 5
F&B女子:都會女子討生活
軍火商──以斯帖為什麼選擇餐飲業──意外──美國經濟衰退──德里警察手冊──饃饃攤──曼尼普爾──豪華購物中心──男友──再到慕涅卡
致謝
序/導讀
前言
有生之年第一次成為印度公民時,我卻要離開這個國家了。一九九八年七月,因為拿到一份研究生獎學金,再過幾個星期就要前往紐約,走之前,我領到一份護照,確認我成為印度公民,上面印著一行感人的句子,請求「所有相關人員容許持這份護照的人自由無礙通行」。一時之間,儼然即將離船的小官員,準備面對油頭粉面西裝領帶的西方海關官員,接受他們禮貌的詢問,然後順利通關。但我也明白,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幻想,護照上講的,說了等於沒說。
我生長於錫隆(Shillong),印度東北部山區的一個小鎮,小到連地圖上都找不到。環繞錫隆的群山,向下奔去就是水鄉澤國的孟加拉,那兒才是我們家族的原鄉,但是,二十世紀一樁莫名其妙的怪事,卻使故鄉成了異邦。一九四七年,我父親從獸醫學院畢業,剛開始在東北部的阿薩姆(Assam)省執業。但就在那時,一個穆斯林佔多數的新國家誕生了。東巴基斯坦的新國界一圈,父親的老家便跟著消失。父親的家人,包括不識字的雙親、三個還在念書的弟弟、一個守寡的姊姊和幼齡侄兒,倉皇出走,連鍋碗瓢盆都來不及帶,逃到了阿薩姆省最大城市古瓦哈提(Guwahati),在城裡的貧民區落了戶。至於原來那個家,或許就此讓給了一個穆斯林家庭,他們則是從那夾在東、西巴基斯坦之間名叫印度的新國家來的,同樣也是倉皇出走,連鍋碗瓢盆都來不及帶。接下來連年內戰,到了一九七一年,東巴基斯坦脫離西巴基斯坦,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國。這段期間,戰爭、種族屠殺、飢饉加上治安敗壞,迫使新一波的移民離開孟加拉,往上到了印度東北部的山區。在錫隆,當地百姓大部分是基督徒,害怕新來的穆斯林移住民會反賓為主,因而把所有講孟加拉語的人都視為非我族類,於是,出現了另一樁二十世紀的怪現象,在他們的眼裡,我成了孟加拉人,但他們哪裡知道,那片我父親不得不出走的土地,我從來都不曾居住過。
十多歲的時候,我偶爾會去古瓦哈提,從錫隆搭巴士要花上四個小時,但說到大城市,那算是最近的了,至於最近的大都會加爾各答,那就遠在古瓦哈提一千二百公里之外了。每次去古瓦哈提,我都得特別小心,因為在回錫隆的路上會被警察從巴士上拖下來,說我是孟加拉人,要我滾回老家去。因此我總是帶著警察局副局長開給我的身分證件,證明我確實是印度人,家住在錫隆。如果沒有這份文件,我有可能什麼都是,在印度人眼裡是孟加拉人,在孟加拉人眼裡是印度人。
等我終於離開了錫隆,先是去了加爾各答,然後是德里,都市的大環境,人與人之間相見不相識的疏離,倒是把我是哪裡人的問題給平息了。和貧富一樣,祖籍也不再重要,沒人管你是哪裡出生的。九○年代中期,我在德里一家報社上班,住的地方叫做穆尼卡岡(Munirka Gaon),意思就是穆尼卡村,位於南德里,步行就可以到校園廣闊散漫的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南德里儘管是高檔地區,穆尼卡卻是舊村落的殘餘,還沒有融入城市的發展,反而變成了貧民區,泥土小路曲折,有水牛泡在爛泥裡,老先生圍坐在黃昏的暗影裡抽著水煙袋,四處走動的婦人延襲傑特族印度教徒(Jat Indus)的父權傳統,臉部仍然包著。隨著都市化,這些穆尼卡的原住民逐漸放棄農耕,變成了房東,由於房租較低,儘管設備簡陋些,對許多大學容納不下的學生,以及從外地來到德里謀生的低層中產階級,還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在穆尼卡,最先我是和另外三個人合租一室,後來才搬進一間單人房。白天沒有電,因為房子根本就沒有申請用電,只有到了晚上,電力公司不可能派車子出來巡查,房東才會非法偷電。儘管如此,我住的那棟房子好歹象徵著某種低層中產階級的體面,不像周邊那些低矮的勞工房舍,一到了夜裡,不是男人揍老婆就是酒醉互毆,咆哮與哭叫鬧成一片。
房子裡的房客都是二十來歲的男生,做各種行業的都有。納西爾(Naseer)住樓上,是德里郊外一家製衣廠的「剪裁師父」。樓下三個,兩個錫克人,一個孟加拉人,全都是修飛機的黑手技工。迪普(Dipu)住對面一棟房子,由於靠得太近,進出往往常會和我在走道上碰頭,這位仁兄,人長得俊卻心事重重,為了通過印度公務人員考試,已經拼了好幾年。他的室友正接受印度情報人員訓練,兩年內將派往位於中國邊界的偏遠鄉村。
在穆尼卡住的那些年,我決定考GRE,申請到美國去念研究所。由於考試需要護照,於是我填妥了必要的表格,前往離我住處不遠的護照局辦理申請手續。要考試前的一個星期,房東遞給我一封縐巴巴的信,護照局寄來的,我的申請被打了回票。信上說,警察找不到我的地址,無法證明我住在穆尼卡。於是我回到護照局,把他們的信出示給一名職員看。
「你的地址寫錯了。」他說,「所以警察找不到。」
「但你們寄的信用的是同一個地址呀!」
「那又怎樣呢?」
「郵差不是找到了嗎?」
職員聳聳肩。「去跟警察講去。」
到了警察局,結果相同。我幾乎要打消考GRE的念頭了,但報社的長官獲悉我護照申請被打了回票的事,便差了一名記者給主管護照的部長打了個電話。於是我回到護照局,有人引導我越過一長排的人,進了一間內室,負責的官員當場趕辦手續,以便趕得上我第二天的考試。將護照交給我的時候,官員向我道歉,說因為是急件,所以是臨時的,有效期限一年,但我什麼時候都可以回來換成正式護照,有效期限十年。
所以我應該早點去辦的,但等我有了足夠的錢申請美國大學時,一年已經過去了。一九九八年夏,就在我離開德里的報社返回加爾各答與母親同住時,接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通知,同意給我獎學金進修哲學博士學位。既要出國,當然就必須延長護照;七月的一個清晨,我從市郊搭公車到了艾斯普蘭納達(Esplanade)的護照局,加入人行道上已經排成一長條的人龍。儘管時辰還早,為了避開副(亞)熱帶的猛烈太陽,我儘量躲在陰影下,等待的時候,幾個神情猥瑣的男子在行列中穿梭,探問護照申請需不需要幫忙。
人龍越來越長,天氣越來越熱也越加潮濕,快到九點時,已經隱隱感覺到了躁動的情緒。著了魔似的,我開始計算排在自己前面的人,估量著自己的情勢還算不錯,即便那些辦事員全都是最慢最慢的慢郎中,中午休息之前,我應該可以把申請書遞交到櫃檯上。申請書我可是加意小心準備的,表格都用正體字填寫,護照相片用黏的而非用釘的,人頭相片露出兩耳(為何有此規定,令人費解),帶足了申請費用所需要的盧比。
九點一到,大門打開。人群一陣浮動,短暫的靜默,突然,整個行列崩潰,人們一擁而上通往護照局的樓梯。之前,穿制服的警察還出來巡視過排隊的情形,才一轉眼卻不見了人影。
眼看無法無天至此,我驚得愣在當場,成了人行道上一個孤獨的點,久久,才湧身加入人群,拼命往樓梯上衝,到了那兒,卻被另一番景象嚇到,申請護照的單一窗口前,一條新的隊伍已經形成,和兩個小時前外面的那條行列完全無關,而且排得老長,已經拉到了辦公處外面,沿樓梯而下,轉到了人行道上,逼得我別無選擇,只能到最後面去排隊,重頭來過。
換作是別的日子或不同季節,沒有無情的酷熱,我或許真會這樣。但那天上午我卻是直奔櫃檯,撥開兩個人,不理會他們的抗議,插進他們中間。不出幾秒鐘,一隻手一把抓住我的襯衫將我拉出行列,一個滿臉于思的彪形大漢舉起空出來的手朝我打來,我也不示弱,左手抓住來拳,右手扯住對方襯衫,兩個人扭成一團,人們紛紛停下來起鬨,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回復隊形,袖手旁觀我們倆滿臉大汗和滿嘴髒話。男子掙脫一手伸向褲子後面,我以為他是個黃牛正準備掏刀子,趕緊鬆手跳開,氣歸氣,卻也開始害怕起來。
男子掏出來的不是刀子而是一張身分證件,吼道:「你知道我是誰嗎?」一個便衣警察。半帶驚恐,半出於下意識,我也掏出一張身分證件,吼回去:「那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手裡拿的是報社的服務證,本應在辭職時繳回去的,但卻沒有。於是,兩個人怒目相視,一個是假裝不是警察的真警察,一個是不再是新聞工作者的假記者,在一群人當中對峙著,互問對方:「你知道我是誰嗎?」
我們講的是孟加拉話,問的問題都有弦外之音,多少帶著點威脅,意思是:「這下子你可惹錯人了。」但私底下,警察和我都在煩惱,想要收場卻又騎虎難下。等到火氣冷了下來,彼此鬆開對方,事情就清楚了,一年前德里的舊事重新上演,警察引著我進入官員辦公室,為我換好了新護照。但話又說回來,我們對吼「你知道我是誰嗎」,那一刻我們的本意或許並非如此,我們的問題就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我不知道他只是一個想要維持排隊秩序的警察,沒辦法不執行長官交付的任務,卻被我誤認為背後藏了刀子的黃牛。當然,他也不知道我只是個遵守秩序的老百姓,迫不得已插隊,別無所圖,只不過是想要拿到護照,滿足自己身為這個國家公民的權利而已。
我們誰也不知道對方是誰,從此以後,設法了解別人就成了我最關心的工作。人口多達十億,方向改變迅速,過去二十年來尤其如此,在這樣一個國家,有誰認識誰是誰了?多年下來,我碰到過許多不同的印度人,每次我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於是,帶著護照走天下,不但沒把我帶離開過,反而讓我回到了這個國家的最深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