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大絲路南亞段:印度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延續《印度不思議 世界遺產紀行》,本書介紹印度軟體心靈面的陳述。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眾多的節日、儀式及多元的表演藝術,
為世人帶來色彩和歡樂,
也喚醒人們對印度文化遺產的信仰和認同。
《走入大絲路南亞段:印度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上一本《印度不思議 世界遺產紀行》的延續,集結印度達人作者吳德朗研究印度文化20年,在台灣、印度及亞洲各國舉辦超過500場次文化活動中所獲得的無限啟發。
出版前,作者再度前往印度,拜訪文化部三大部會之主管,並取得第一手資料。同時拜訪印度20多位有口皆碑的藝術家及國寶級大師,做面對面的訪談,獲得前所未有、彌足珍貴的豐富資料。
在印度,藝術與文化以各種形式不斷地在傳承,並維持古老傳統,成為過去與現在之間不可分跟的紐帶。它體現了所有部落和民間藝術形式中隱含的生活各方面的複雜、有機的相互作用。藝術不僅僅是生活中的裝飾或娛樂,也是生活內在的一部份。
而這些藝術,透過長久以來老師跟學生口傳心授的傳承,維繫了印度文化精準命脈,再夾以信仰宗教的神聖力量,透過宗廟儀式慶典全民全面參與,促進地方繁榮也有助於身分認同。這種難能可貴的傳統正符合聯合國非物質遺產的最高精神。
2018年曾出版的《印度不思議 世界遺產紀行》以建築人文美學為主,比較像是硬體的範疇,而這一本《印度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軟體心靈面的陳述,及美好工藝慶典的記憶。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彼此對應賞讀,必能了解印度文化更深層的輪廓。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楊方 世界遺產雜誌發行人
Akhilesh Mishra 印度文化友誼協會(ICCR)會長
Guru Shashadhar Acharya 聯合國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印度面具舞蹈的代表
木里雅杜 非物質世界遺產大師
Birju Maharaj 卡薩克國寶級大師
吳玉琴 台灣印度國會議員協會會長
管碧玲 台灣印度國會議員協會前會長
林婉美 世界遺產旅行作家
陳自明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黃建忠 星球國際旅行社董事、古文明專家
陳牧民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台灣南亞研究協會理事長
蔡宗德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所長
釋覺明 南華大學宗教所所長
呂麗慧 新月文學第七屆非穆斯林散文優勝
李宛儒 中東肚皮舞引進台灣的重要推手、中東文化藝術團團長
陳景圓 整體瑜珈Integral Yoga、中華國際整體瑜珈協會理事長
目錄
Indi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作者序 | 印度非物質文化遺產
導讀序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說 楊方
推薦序 | 印度文化友誼協會會長的推薦 Akhilesh Mishra
推薦序 | 談論Mudiyettu非物資文化遺產 Pummackal Kunjanmarar
推薦序 | 表演藝術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Guru Shashadhar Acharya
推薦序 | 非物質文化遺產歷久彌新 吳玉琴
推薦序 | 博大精深的印度文化 管碧玲
推薦序 | 浩瀚文明需要真心觸動 林婉美
推薦序 | 行卷的一手資料 陳自明
推薦序 | 多元文化的交融 黃建忠
推薦序 | 研究20年的結晶 陳牧民
推薦序 | 對印度文化充滿熱情 蔡宗德
推薦序 | 喜馬拉雅山拉達克——天上人間的梵音悠揚 釋覺明
推薦序 | 跟著這本書一起去旅行 呂麗慧
推薦序 | 如果我不去中東,而去印度,是因為吳德朗 李宛儒
推薦序 | 華麗的印度文化將持續放出光芒 陳景圓
聯合國非物質遺產
Introduction印度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
拉瑪利拉的傳統戲劇
吠陀吟唱
苦替雅坦梵文劇
喜馬拉雅山的儀式劇院
木里雅杜
卡貝利亞
查烏面具舞
佛教吟唱
曼尼普爾的儀式吟歌
傳統黃銅工藝詹迪亞拉
瑜珈
波斯新年
大壺節
附則 印度台灣文創音樂劇巡旅
後記/感謝/參考資料
序/導讀
導讀序 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說 楊方
「文化遺產」的概念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推動下,透過不同的工具和載體,發展出多樣面貌。文化遺產不僅僅是文化紀念物或文物收藏而已,還包含了繼承自先人的傳統和活生生的動態表述,例如口述傳統、表演藝術、社會習俗、儀式和節慶、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其文化表現的本身,而是傳承這個文化表現背後的技能和智慧,其知識傳遞的社會與經濟價值無論對於一個國家內的少數民族部落或是主流社群、已開發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一樣重要的。
UNESCO對於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具體化始於1999年公布的「人類口述及無形遺產代表作的宣吿」(The Proclamation of 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自2001年起至2005年每2年公布一批「人類口述及無形遺產代表作」;2003年UNESCO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簡稱《非遺公約》,並在2006年第30個締約國批准後正式生效。
根據《非遺公約》第二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
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資產媒介的語言;
2.表演藝術;
3.社會實踐、 儀式、節慶活動;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的手工藝。
依據《非遺公約》第五條成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在2008年公布了實施《非遺公約》的業務指南(Operational Directives),隨即展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列名工作(inscription)。「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List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其實包含二種名錄以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畫、項目和活動:
1.《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element)所組成,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並提升對其重要性的認識。
2.《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Lis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Need of Urgent Safeguarding):為了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委員會公佈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根據有關締約國的要求將此類遺產列入該名錄;列名的目的在動員國際合作以協助瀕危項目的利益相關人採取適當保護措施。
3.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和活動(Register of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s):在締約國提名的基礎上,委員會根據其制定的標準,兼顧發展中國家的特殊需要,定期遴選並宣布其認為最能體現本公約原則和目標的國家或地區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和活動。
依據《業務指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的程序如下:
第1年的3月31日:申報截止,所有申報文件必須送達秘書處;
第1年的6月30日:秘書處處理申報材料的截止期限,若不完整則請締約國補充;
第1年的9月30日:締約國補充材料的截止期限;
第1年的12月到第2年的5月:審查機構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查;
第2年的4月到第6月:審查機構召開最後審查會議;
委員會屆會前四週:審查報告轉呈委員會並上網公告;
第2年的11月到12月:委員會開會審議並決定列名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世界遺產」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計畫,各有其國際公約、締約國大會與執行單位,並不相隸屬,不可混為一談;此外根據《非遺公約》第三十九條,公約用英文、阿拉伯文、中文、西班牙文、法文和俄文擬定,六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因此在論述非物質文化相關議題時應採用公約中文版的統一譯名,以便與國際接軌,例如「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是UNESCO的正式中文名稱,再堅持使用「無形文化遺產」就顯得頑固而無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很脆弱,但卻是在全球化浪潮中維持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支撐。了解不同社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有助於跨文化的對話並促進對不同生活方式的相互尊重。吳德朗老師長年投身印度音樂與文化的推廣,再度排除萬難完成《印度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鉅作,令人敬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