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

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
了解複雜而多變的越南現代史,這本書是最佳選項。
強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1)
  • 153個人喜歡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權力爭奪、戰火洗禮、帝國殖民、獨立與開放、文化影響……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跳脫越戰世代史學窠臼,抗衡越共對歷史詮釋的壟斷
史學家高夏運用越南文、法文、英文等多語史料,在《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一書中重建越南歷史多元完整的面貌

2017年榮獲
‧卓越歷史著作獎──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
‧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The John K. Fairbank Prize)

一本以「越南為中心」史觀的集大成巨作
高夏:「把越南歷史寫成勝利者獨享的故事,已經不再有其必要。」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想對越南歷史有一次精確而全面性評估的人,讀這本書就對了。

芮納‧米德(Rana Mitter):以宏觀角度審視越南,讓越南在讀者心目中不再只是冷戰期間已經幾乎淡忘的陳年舊事。

羅吉法爾(Fredrik Logevall):精闢、公正、人道色彩濃厚……在這個議題上,這本書必將成為經典之作。

《華爾街日報》:讀者若想找一本簡潔、有見識而又淺顯易讀的書,了解複雜而多變的越南現代史,這本書是最佳選項。

《柯克斯書評》:無論就過去與未來世界而言,越南都是一個極重要的國家。這本書以活潑生動、令人大開眼界的敘事手法,為我們介紹了這個國家。

越南,與台灣的關係日趨緊密,在世界的重要性逐漸抬頭;
對台灣人而言,它是外配的故鄉、新興市場與觀光勝地。
從古時的輝煌王國,經歷法國殖民統治及慘烈的越南戰爭,
現今的越南走向獨立,成為擁有獨特歷史風貌、新舊共融的現代化國家。
越南的過去一直遭到扭曲、操控,現在,是將話語權還給越南人的時候了。

許多世紀以來,越南人本身既是殖民者,又是其他殖民者的犧牲品。越南的國家版圖時而擴張,時而縮水,有時分裂,有時消失,而且這一切遠非他們所能掌控。儘管一再面對龐大的壓力,越南存活下來,創建了亞洲最特出、最複雜的文化。

近年來,隨著造訪這個獨特國度的人越來越多,對一本重要史冊的需求也不斷升高:我們需要有一本書,讓外界人士了解過去的統治者、叛亂者、僧侶與殖民者在越南留下的歷史痕跡。

高夏的新作《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充分滿足了這項需求。根據他對中南半島投入畢生研究的心得,所寫的這本書既能隨時保有越南「圈內人」的省思,在觀念上又不失與越南「圈外人」的聯繫。一波又一波來自中國、法國、日本或美國的入侵者最後都被越南人逐退,我們也見到越南人本身為這一切付出的可怕代價。由於冷戰期間最曠日持久的一場衝突戰就發生在越南,許多年來,為了宣傳,越南的過去一直遭到扭曲、操控。或許直到今天,我們才終於能從一種真正歷史的角度,對造成現代越南的事件進行觀察。

高夏運用越南文、法文與英文資料完成這項最新的研究。《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既有越南史的宏觀描述,又包容許多世紀以來詮釋越南層層面面的各種野史、傳說、歧見、文化與人物,無疑是一本卓越而重要的巨著。

以越南為中心的敘事史

越南至今仍是激烈全球角逐的核心,透過「大國」衝突的角度觀察越南與越南歷史,自然順理成章。這種做法是以那些垂涎越南、為占領這個國家而戰的人的觀點為出發點。將越南視為一個前殖民地或一個戰略地區,或將越南簡化為一場戰爭或一連幾場戰爭,都會使越南史變成它與外來強權的關係史。透過外在觀點觀察越南的過去,這種做法稍有不慎,就會以相當片面的方式呈現越南歷史:越南只是隨大國起舞而已,本身並沒有扮演什麼角色。根據大國衝突論的觀點,越南是殖民與霸權的犧牲品,本身從來不是殖民者或征服者。越南本身的內部分裂、族裔多元性與衝突就在這種敘史過程中模糊了。《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企圖彌補過往的缺口,強調越南本身在塑造越南史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強調越南特有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展現多樣化的越南

越南現代史之所以如此引人入勝,原因也就在它的多樣化統治形式、種族與文化差異,以及它的中國、法國與越南人等等各不相同的殖民統治經驗。這個國家的多元性讓學者們越來越著迷,成為探討越南通史的新走向。《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不從一個越南、不從單一同種民族、不從一個歷史、甚至不從一種殖民主義角度切入,而從它的各種形式與令人印象深刻的多樣性著手,對現代越南的過去進行探討。

名人推薦

熱烈推薦

江懷哲(自由撰稿人、「說書」〔Speaking of Books〕編輯委員)
胡川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高雅寧(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陳鴻瑜(政治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黃宗鼎(天下雜誌獨立評論「東南亞風輕史館」專欄作者)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主編)

國際媒體一致讚譽

想對越南歷史有一次精確而全面性評估的人,讀這本書就對了。高夏能以一種獨到眼光,檢驗歷史如何能代代相傳,一個國家如何能從災難中重建新生卻不忘失其過去。──文安立(Odd Arne Westad),《躁動的帝國:從乾隆到鄧小平的中國與世界》(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作者

一本了不起的書。高夏用這本精闢、公正、人道色彩濃厚的著作,證明他是最優秀的現代越南史學者之一。在這個議題上,這本書必將成為經典之作。──羅吉法爾(Fredrik Logevall),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戰火灰燼:一個帝國的沉淪以及美國越南的成形》(Embers of War: The Fall of an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s Vietnam)作者

論證強有力,令人信服。特別由於中國與美國重新思考它們在亞洲的角色,越南在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將越來越重要。高夏這本書是對越南史的絕佳記述。高夏不僅仔細聆聽了越南的心聲,對殖民者的看法也絕不輕忽,他以一種宏觀角度審視越南,讓越南在西方讀者心目中不再只是冷戰期間已經幾乎淡忘的陳年舊事。──芮納‧米德(Rana Mitter),《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作者

新的美國與法國史學者正以越南本身、而不以越南對美國、或對冷戰的關係為出發點,對越南現代史展開檢驗,高夏是其中最有才具、最多產的佼佼者。在今後相當一段時間,這本書可能是最好的越南現代史讀物……讀者若想找一本簡潔、有見識而又淺顯易讀的書,了解複雜而多變的越南現代史,這本書是最佳選項。──《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開創新局之作……毫無疑問,高夏為我們帶來的,是最好、最淺顯易讀的越南現代史讀物。──《衛報》(Guardian)

透徹而又考慮周詳的新歷史。──《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一本絕佳好書……高夏極為客觀,但在史實蒐證過程中,他能不忘分析。──美國越戰退伍軍人協會(The VVA Veteran)

這本書讓我們認識一個引人遐思的國家的歷史,是很有價值的學術新作。──《華盛頓獨立書評》(Washington Independent Review of Books)

無論就過去與未來世界而言,越南都是一個極重要的國家。這本書以活潑生動、令人大開眼界的敘事手法,為我們介紹了這個國家。──《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這本書極有見解,對我們理解越南很有助益。高夏的研究工作,就像他對越南文化、人民與歷史的深刻了解一樣,博大精深。──伯曼(LARRY BERMAN),《完美間諜:時代雜誌記者、越南共產黨特工范春安的兩面人生》(Perfect Spy: The Incredible Double Life of Pham Xuan An, Time Magazine Reporter and Vietnamese Communist Agent)作者

編輯推薦

噤聲的越南史


提到越南,你可能會想到令人食指大動的越式河粉、春捲等特色美食,或在腦中浮現身穿奧黛長襖、姿態曼妙的越南女子倩影。又或者,你會想起這個國家曾和美國打了十多年慘烈的戰爭,你可能是在書上讀到,或在電影中看到。若是以西方主流敘事角度所描述的越戰,當中的越南人總是以猙獰越共士兵、廉價性工作者、溫柔女性愛人或無語群眾的面目登場。這可能就是你我對越南僅有的刻板印象。

近來歷史是一門顯學,書市上充斥著各類的歷史書,教我們用新的角度看歷史。歷史的確是門換個角度觀察就會截然不同的學問,風光凱旋的勝利者,從另一方的視角看來就成了殘酷暴虐的罪人。以往的越南史也有這個問題,越南人在自己的歷史中不是主角,沒有話語權,只能透過它與其他強權國家的關係、與大國衝突的角度觀察越南的過去,這樣的呈現方式相當片面,越南的角色也被邊緣化。

有些歷史學家注意到這個現象,也做出嘗試,期待書寫出更客觀公正的史籍,然而囿於自身的語言及其他專業能力,實踐起來並不容易。長年深耕東南亞史的高夏教授,終於做出突破,他所書寫的《越南》一書接連獲得重要歷史大獎的肯定。如今這本備受國際矚目的作品,也在台翻譯出版,讓國人有機會更了解越南這個親密鄰居的過往。

文/聯經出版編輯 王盈婷

作者

克里斯多佛高夏(Christopher Goscha

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UQAM)歷史系教授。早年在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與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就讀,投入多年心血研究東南亞民族、政治與歷史,泰國、高棉、寮國與越南尤為所長,有許多著作,內容廣被中南半島各地區。其中《越南》(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一書榮獲2017年卓越歷史著作獎──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以及美國歷史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2017年費正清獎(The John K. Fairbank Prize)。

譯者

譚天

譚天,曾任《聯合報》編譯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等職。現旅居加拿大專事譯作。譯有包括政治、軍事、文化、宗教、科技與商務領域等一百多本書。

目錄

推薦序一 一把了解越南歷史最好的鑰匙 胡川安
推薦序二 歷史的壟斷,記憶的鬥爭 江懷哲
推薦序三 如何閱讀越南史 陳鴻瑜
用詞說明
簡稱名表
地圖目次
地圖 1:印度支那與中國漢朝
地圖 2:河川與高地
地圖 3:高地民族
地圖 4:李朝大越與鄰國
地圖 5:大越、陳朝與阮朝的軍閥與南向擴張
地圖 6:大南
地圖 7:法屬印度支那的建立
地圖 8:日內瓦休戰合約之後的印度支那

前言 各式各樣的越南
多樣化的越南/現代越南/帝國主義的越南/分化的越南

第一章 北方態勢
帝國態勢/百越圖/納入中華帝國/獨立的大越/明與大越的帝國雄圖/天主教的越南/軍事統治與分崩離析的主權/因內鬥而分裂的軍閥/出現在南方的帝國/內戰與三個越南:西山叛亂

第二章 分裂與法國帝國主義的子午線
統一全境/嘉隆治下的越南/明命帝革命?/越南的天主教與明命帝的建國計畫/內部不安與國際威脅/法國殖民子午線以及大南的崩潰/法國對亞洲的殖民擴張/法國征服越南

第三章 變了樣的國家
建立法屬交趾支那/將安南-東京納入法國版圖/殖民地的合作與選擇/法屬印度支那的建立/反抗、君權與選擇

第四章 重新思考越南
改革主義與改變:亞洲的淵源,帝國聯盟/東亞改革/潘佩珠與越南改革的亞洲來源/殖民地的「我控訴」?潘周楨與一紙共和國合約/吏政改革與殖民恐懼/薩活與印度支那的建國/法、越合作政策/成為印度支那人?/共和國的王?保大解決辦法的誕生

第五章 殖民共和主義的失敗
殖民民主的局限:第一幕 憲政主義者/新精英─年輕人─的政治化/胡志明與全球共產主義/殖民民主的局限:第二幕 人民陣線

第六章 殖民社會與經濟
殖民地經濟/基礎建設與運輸交通/商業米糧擴展:亞洲現代化在法屬印度支那開花結果/殖民種植場經濟的發展/一個經濟聯邦與印度支那銀行/殖民地社會/分化、緊張與互動/宗教越南/佛教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和好教與高台教/天主教越南

第七章 相互角逐的帝國與民族國家
世界大戰與兩個帝國的崩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與「新越南」的誕生/三月九日的軍變與越南人掌權/世界大戰結束與「新法國」崛起/第二次法國殖民地征服之戰/內戰展開

第八章 交戰國
將交趾支那重新塑造為殖民武器/野蠻的主權之戰/越南民主共和國(一九四五到一九五○年):殖民地轉嫁?

第九章 國際化的交戰國
越南合眾國是西方支持的印度支那保護國?/重塑共產黨越南:跨國的建國與現代戰爭/地球南方的全面戰爭?/結束戰爭?/奠邊府:用一場定點戰迫使法國人放棄殖民/日內瓦一九五四年:謀和失敗

第十章 兩個共和國的故事
前言/重整非共越南:吳廷琰的共和國/吳廷琰的崛起,以及美國與法國的決裂/分割,人民與選擇/美國,吳廷琰與又一個越南的成形/重整共產黨越南與胡志明的共和國/失敗的共產黨改革(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九年)/在南方伸張共和國主權

第十一章 走向一個越南
內戰重啟/重申越南民主共和國主權/合作的限度/甘迺迪對南越的承諾/吳廷琰:一大群戴高樂/吳廷琰對美國間接圍堵政策的威脅/戰略村與美越關係的熔毀/佛教危機與推翻吳廷琰/從間接到直接干預/河內選擇直接干預/華府選擇直接干預/一九六五:你來我往的直接干預/野蠻的毀滅戰/一九六八年春節攻勢:傳統戰爭的局限/《巴黎協定》與結束戰爭的困難/尼克森與重返間接圍堵?/結局

第十二章 漫漫二十世紀的文化改變
殖民時代越南的文化革命/鄉村地區與東亞之間/法屬越南的全球文化改變/一九三○年代的文化革命:自立的運動/文化革命:越南社會的廣化與人道化/後殖民時代越南的文化革命:戰爭、國家與個人自由/法國殖民文化的貧乏/文化革命、戰爭與越南民主共和國(一九四五到一九七五年)/文化革命、戰爭與越南共和國(一九四五至一九七五年)

第十三章 悲劇與現代越南的崛起
一個越南?/統一南方與北方/共產黨在南方的建國/逃離共黨越南/亂套:歐亞共產主義在印度支那崩盤/越南共產黨在寮國與高棉的建國/越南在印度支那的亂套:紅高棉與國家主權/歐亞國際主義沿著印度支那斷層線解體/共產黨的失敗?/資本主義革命/外交革命?

第十四章 紅河外的越南
越人抵達以前:越南的沿海與高地民族/東南亞大陸與印度洋交會處/印度洋海岸的林邑與占城/紅花將軍治下占婆的興亡/北部高地的民族/對抗越帝國/占人與阮帝國政府/明命與占族反殖民運動的崛起/高地越南:殖民同化的極限/從帝國秩序到高地國家秩序?/法國人在建立高地控制權過程中的難題/保有法國對高地的控制/民族主義策略與高地人自治/戰國:高地越南的分分合合(一九五四到一九七五年)/北越南共產黨自治?/越南共和國的非共同化

結論 獨裁專制、共和主義與政治改變
在後共產黨世界維護共產黨法統/回到未來?漫漫二十世紀的越南共和主義/共和主義與共產主義:轉捩點?/越南公領域的全球聯網/改革或革命?

謝啟
附註

序/導讀

歷史的壟斷,記憶的鬥爭:美國越戰史學與高夏《越南現代史》
 
江懷哲(自由撰稿人、「說書」(Speaking of Books)編輯委員)
 
「所有戰爭都會打兩次,第一次是在戰場上,第二次是在記憶裡。」
──阮越清《不朽:越南和戰爭的記憶》
 
1999年2月,美國加州橘郡(Orange County)的一名越裔電器用品店老闆在下車後遭數名高喊「共產黨下台」「滾回越南」的越裔移民擊倒。事件的起因,是因這位陳姓老闆稱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他有權拒絕將店內懸掛的胡志明像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撤下。然當地越裔社群顯然不這麼認為:在數次龐大的反共遊行、暴力攻擊與死亡威脅後,陳最終被迫關店離去。此事件並非單獨案例:代表共產主義敵人的金星紅旗,至今仍被美國越裔移民社群極力抵制,就如同在越南本土,黃底三線的越南共和國國旗還是禁忌一般--那場屍橫遍野的越南內戰,仍在記憶層次裡廝殺著。
 
但在美國主流越戰敘事裡,這些越南人間的痛苦爭辯並不是主角。焦點總是在遠赴異地的美國大兵身上,呈現他們的英勇舉動、袍澤情誼與殘暴罪行,越南人則僅能在美國越戰文藝、影視作品裡扮演猙獰越共士兵、廉價性工作者、溫柔女性愛人或無語群眾。越戰世代的歷史研究亦有這特徵;當時美國的越南史著作即被後人切分成「傳統」(Orthodox)與「修正」(Revisionist)兩陣營。前者由反戰的左翼/自由派學者組成,強調越南民主共和國先是國族主義者,其次才是共產主義者。傳統陣營認為吳廷琰總統與保大皇帝僅是美國扶植的傀儡,但同情共產黨的國族與反殖民立場,並大力批判美國犯下的戰爭暴行--對他們來說,美國從不可能在這場戰爭得勝,因為越南人民可是抵抗外侮千年、不屈不撓的堅實民族。傳統陣營內另有重要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t)分支,最著名的代表即是費茲傑羅(Frances Fitzgerald)1972年的得獎名作《湖中之火:越戰中的越南人與美國人》。費茲傑羅對越南採取文化本質論的詮釋,和今日一些外媒說「中國儒家文化和自由民主價值無法相合」是類似路數。然儘管獲主流輿論擁護的傳統陣營位居學界多數,仍有不少持相對立場的右翼學者著書反對──這群學者即為所謂修正陣營。他們強調胡志明與越南民主共和國是死忠共產主義者,並認為南方的共黨游擊隊是由越南民主共和國操縱。修正陣營同時認為美國越戰失利是被錯誤戰略、國內媒體反戰輿論拖垮,並強調美國當初畏懼骨牌理論(Domino Theory)並非全無根據。
 
這種激烈對撞的學術戰爭,正是越戰期間美國社會輿論的縮影,然「越南」本身雖為傳統與修正兩陣營對抗的場域,卻長期未獲得適切關懷;傳統陣營掌門人、已故紐約大學教授楊(Marilyn B. Young)即為中國史/美國外交史專業出身,本身並不諳越南語,而修正陣營著名學者、麻薩諸塞大學榮譽教授萊衛(Guenter Lewy)亦是。當時參與越戰主題辯論的學者大多數不諳越南語、不熟悉越南文史料,最終形成「絕大多數死傷者為越南人」的戰爭,主要學術討論卻集中在美國人身上的詭異窘況。然這類越戰世代的辯論還尚未完全消失,2006年的泰勒-布贊柯辯論(Taylor-Buzzanco Debate)即是一例。康乃爾大學的資深越南研究學者泰勒(Keith Taylor)該年發表一篇梳理自身對越戰觀點轉變的文章,裡面並談到一則他1990年代親身經歷的小插曲。在當年一場研討會中,泰勒有問題想請教一位曾在南越政府服公職的越裔移民,然這位先生卻要求先確認泰勒的立場:「你覺得我們打這場戰爭有高貴的理由嗎?」泰勒給出他內心深處的答案:「對,我認為是如此。」這位先生疑慮頓消,和他解釋說他遇過的多數美國學者都不尊重他,因為他們認為他在戰爭時選錯陣營。泰勒文章憐憫地說,這位先生唯一的罪就是「期望民主」與「相信美國」。該篇評論刊出後,休士頓大學歷史系的左翼學者布贊柯(Robert Buzzanco)表示無法苟同這種論述,選擇公開撰文批評這企圖美化越戰的論述,嚴正重申「越戰是場道德與政治災難」。這場揉合學術與人身攻擊的論辯,當年獲得美國外交史與越南史研究社群高度關注。
 
然就如同新秀越戰史學者米勒(Edward Millar)評論這場論辯時所言,泰勒與布贊柯的衝突確實該被看作是舊世代的復古新產物,僅是越南史/美國外交史兩學術社群長年不合的又一新表徵,而兩位學者自冷戰視角看待越戰,皆忽略越戰作為不同現代化(modernization)路徑競爭的延伸框架。近二十年的新世代越戰史學者積極將越南史與越戰史置於區域/全球框架重新探討,明瞭同時涉略越南史/美國外交史兩領域的重要性,並積極運用越南文、法文、中文等多語史料,不再如部份越戰世代學者被侷限於英語材料裡;這類新世代的越戰史學者被外界統稱為「越南中心」(Vietnam-Centric)陣營。而若要說越南中心陣營的越南史/越戰史研究目前有何集大成的作品,那就是讀者們手裡這本《越南現代史》。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歷史系的克里斯多佛•高夏(Christoper Goscha)教授於2016年出版的《越南現代史》嘗試跳脫越戰世代史學窠臼,同時企圖抗衡越南共產黨對歷史詮釋的壟斷,確實不容易;其價值不能單自文本解讀,還需知悉上述美國越戰史學發展脈絡,才能一窺本書的重要現實意涵。
 
「聲稱」要還越南人話語權,總比實際要做出來簡單。在高夏這本《越南現代史》前有兩例著名嘗試,然都各有缺陷:阮越清(Viet Thanh Nguyen)2016年的《不朽:越南與戰爭的記憶》及布萊德利(Mark Bradley)2009年的《戰爭裡的越南》。當紅的南加大越裔教授阮越清因越戰/移民主題小說《同情者》而聞名全美,然其《不朽:越南與戰爭的記憶》一書受限於作者本身的越語能力及專業領域,較像美國亞裔研究/文化研究的作品,對越戰本身的歷史議題反而欠缺該有的深度探討。而儘管芝加哥大學歷史系著名的布萊德利教授在《戰爭裡的越南》一書表示欲開發越南中心歷史詮釋的意圖,然這本過度仰賴二手英文材料、過度傾向傳統陣營史觀詮釋的專書,最終顯然沒有達標。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的齊諾曼(Peter Zinoman)教授即於書評裡寫道,該書將胡志明標籤為「視國族主義為優先的共產黨員」、責怪中國對越南民主共和國錯誤政策的責任、緩頰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殘酷土改、忽略越南共和國的能動性與主體性,明顯和近來史學研究成果相悖。阮越清與布萊德利的失敗嘗試,明顯地突顯高夏《越南現代史》的難能可貴,並展現高夏長年鑽研相關主題的深厚功力。
 
高夏曾於公開演講表示《越南現代史》有三項目標:要「去動員化」(De-mobilize)、「去例外化」(De-exceptionalize)與「去簡單化」(De-simplify)越南史。去動員化是希望將越南史學抽離越戰世代的政治對抗,去例外化則是將越南領土擴張、分斷與統合的歷程置入比較視野,而去簡單化則是希望對抗越南共產黨的歷史詮釋,呈現當前越南官方國族主義與「自古以來即有S型越南國土」的虛妄。這三項目標除對越南史研究有貢獻,亦對抗衡傳統陣營論述在全球大眾文化裡不斷複製有積極意義。這些刻板敘事不但壓制海外越裔社群培養話語權、抵抗主流歷史汙名化越南共和國的努力,還成為威權越南政府穩固統治的助力--儘管方法論與敘事軸線惹爭議,美國記者特絲(Nick Turse)2013年出版的《殺掉任何會動的東西:美國在越戰時不為人知的殘暴》一書除為該年紐約時報暢銷書外,其越文「修訂」版並被越南政府與親政府輿論運用來打擊冀望政治改革的越南民主派。
 
高夏的《越南現代史》為三次印度支那戰爭鋪排詳細脈絡,並持平討論不同政權的歷史角色,成功跳脫傳統/修正兩陣營的學術遺緒,讓我們看見越南中心的越戰史學帶來的全新可能。而在越戰史學外,《越南現代史》成功呈現各族群複雜互動、現代性影響,兼具區域與全球視野,確實無愧其2017年獲得的美國歷史學會重量級獎項「費正清獎」(The John K. Fairbank Prize)。在解構越南共產黨官方歷史敘事、還原越南共和國能動性、正當性外,高夏於書裡進一步拆解越族(京族)中心的歷史敘事:越南除曾是中國、法國與美國軍事入侵的受害者外,其本身也殖民、屠戮過其它族群/領土,並沒那麼「無辜」,而非越族對構築現代越南亦有相當影響。另外,高夏對法國殖民時期的詳細描摹,亦是本書一大特點。若臺灣讀者想培養在外配故鄉、新興市場、觀光勝地與中國儒家文化圈外的越南認識,高夏的《越南現代史》絕對是本值得再三閱讀的優秀入門書。
 

試閱

第六章 殖民社會與經濟


殖民種植場經濟的發展


如果說亞洲人壟斷稻米買賣經濟,利潤頗豐的橡膠種植場則是法國人天下。到二十世紀之交,俗稱乳膠的加工橡膠已經成為橡皮擦、靴子、手套、輸送帶以及輪胎等等各式各樣商品生產的要件。巴西是橡樹原產地,英國在一八七○年代將橡樹種子帶回倫敦實驗室種植,之後又在非洲、印度與東南亞的殖民地推廣。一八九○年代初期,西貢植物園的法國科學家從馬來亞的英國人與印尼的荷蘭人處取得樣本,並迅速證實橡樹可以在交趾支那與高棉種植。就在同一期間,法國境內對橡膠的工業需求不斷增加。米其林(Michelin)兄弟於一八八八年在法國創辦橡膠廠,三年以後取得活動充氣輪胎專利,首先將這種車胎產品用於自行車,之後用於汽車。


受到橡膠需求不斷增長的誘惑,私人與公司開始在西貢附近種植橡樹。沒隔多久,種植場就在交趾支那、高棉與南安南各處富含玄武岩的紅土區出現。一九一八年後,全球加工橡膠需求進一步增加,法國大舉投入資金,在印度支那開發大型法國種植場。這些種植場在一九三○年控制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紅土區。米其林、里福集團(Groupe Rivaud)與印度支那銀行這類公司,紛紛在商業橡膠經濟投入巨資,買斷土地,清地,投資昂貴的機械將原橡膠製為乳膠。投入橡膠生產的土地從一九○八年的兩百公頃增加到一九四○年的十二萬六千公頃,使法屬印度支那(於一九二○年代末)成為繼英屬馬來亞與荷屬東印度之後,全球第三大橡膠輸出地。在一九二○年代產業全盛時期,投入橡膠經濟的法國種植場與公司都賺了大錢。米其林在富禎(Phu Rieng)經營自己的種植場。


就像商業稻米經濟一樣,橡膠種植場也靠主要是越族的在地百姓的廉價勞工。種植場場主與殖民當局合作,招募、運輸許多北方越人前往南方種植場工作。在一九四二年,約十三萬三千主要是越族的勞工在高棉與交趾支那橡膠種植場做工。種植場工人一天工作十二小時在當時司空見慣。他們的待遇少得可憐,居住條件也非常惡劣。雖說為確保工人健康(健康的工人才能幹活),種植場確實也提供診所與醫療服務,但立場公正的監督機構並不存在。種植場主人一般都操生殺大權,凌虐工人事件多得不勝枚舉,甚至工人因操勞過度或遭凌虐而致死的悲劇也時有所聞。許多工人在合約期滿以後返回安南與東京,許多人留在南方,還有人冒性命危險逃離他們的老闆。來自北方、一貧如洗的陳杜平(Tran Tu Binh)就簽了一紙合約,而來到米其林在富禎的種植場,在這「人間地獄」工作。陳杜平後來成為共產黨高官,還發表一篇政治味濃厚的文章,描述越南勞工苦難:「橡膠種植場進去容易出來難。男人離開時形同行屍走肉,女人離開時恍如鬼魅。」


其他種植作物也出現了。中國人早就在印度支那南部發展商業化甘蔗與胡椒生產,法國則在一八八八年引進阿拉比卡(Arabica)樹,在東京生產咖啡。之後,法國與一些越南種植業者合作,把咖啡種植場擴大到高地其他地區,直到今天,這些種植場生意都做得很好。到一九三○年,阿拉比卡樹遍及一萬公頃農地,每年生產一千五百噸咖啡外銷。到一九四○年,產量增加到兩千九百噸,其中兩千噸外銷。由於越來越多住在城市的越南人也開始喝咖啡,其他九百噸咖啡供國內消費之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開始在南安南紅土地區──特別是在崑嵩(Kontum)、百里居(Pleiku)與多樂( Darlac)省──廣植茶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南安南茶園佔地三千公頃。法國與越來越多的越南茶葉業者,雖說在國際層面上一直沒能真正對中國或英國業者構成什麼競爭威脅,但他們還是將八百一十二噸紅茶賣到法國本土與法國的北非殖民地。


法國在印度支那北部大舉開採礦藏與煤田。日本工業化以及華南沿海那些國際金融薈萃的租界,都用煤做為工廠動力,煤的需求於是大增。海防港就位於這些煤田附近,火車把煤礦運到海防,再經由水路,用船運到亞洲市場。印度支那銀行主導籌資,推動這些資本密集的商業行動。一八八八年,法國東京煤礦協會(French Society for Tonkin Coal)取得執照,開始開採宏開(Hong Cai)與東朝(Dong Trieu)煤田,之後東朝煤礦協會(Dong Trieu Coal Council)於一九一六年加入開採陣營。到一九○○年代初期,法屬印度支那輸出二十萬噸煤。這個數字到一九四○年增加到幾近兩百萬噸,使印度支那成為僅次於日本滿州的亞洲第二大煤輸出國。法國也開發其他礦產,包括在東京與寮國開採鋅礦與銀礦。在東京與寮國這些礦場做勞工的,有中國人、越人、還有非越族高地人。一九四五年年中,後來成為將軍的阮炳(Nguyen Binh)就在東京煤田招募到他的第一批士兵。後來成為共產黨越南公安領導人的陳國歡(Tran Quoc Hoan),就於一九三○年代初期在寮國銀礦做工時加入共產黨。在印度支那礦場工作的無產階級,大體在族裔上都是越族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085099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64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96********868 說:
    2018-05-24
    不是只有殖民史,越南早已經西元前就已經存在。但世界就是戰勝者寫歷史,導致我們只認識越南的近代故事。作者透過各種史料讓我們重新認識越南的千年歷史。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聯經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3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