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1031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齊默爾曼電報: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鍵,1917-1918

The Zimmermann Telegram: America Enters the War- 1917-1918
  • 79 395
    50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一封電報,如何改變世界大戰的結局?」

★宛如諜報小說的歷史敘事★第一次世界大戰版本的《模仿遊戲》★

繼《驕傲之塔》、《八月砲火》之後
芭芭拉.塔克曼一戰歷史書寫經典三部曲的最終篇章

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家 張國城教授 專文導讀

本書所要回答的問題是:「為何美國終究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對於這個問題,一個最關鍵的答案就是:「齊默爾曼電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初,美國威爾遜總統堅持中立,並在競選連任時打出「他讓我們遠離戰爭」的口號,甚至表明「我們如果參戰,那就是犯了反文明罪」。但到了最後,美國還是參戰了。
有一位讀者疑惑:「從各個重要的層面來看,我們至今仍不知道為什麼威爾遜會做出讓美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決定。」
對於這個問題,芭芭拉.塔克曼在本書的開頭回應這位讀者:「我只想說,你可以來讀這本書。」
這則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一九一七年一月,歐洲戰事已經到了極限,雙方陷入悲劇性的僵持。英國深知除非美國參戰,否則將會一敗塗地。就在這個時刻,在一個被稱為四十號室的安靜房間裡,英國第一流的解碼人員截獲了一份即將改變歷史的文件。
當時的德國外交大臣阿圖爾.齊默爾曼(Arthur Zimmermann)在一九一七年一月十六日向德國駐墨西哥大使發出一封加密電報。這封電報的內容是向墨西哥提議,與德國組成對抗美國的軍事聯盟。德國承諾提供墨西哥大量資金援助,並且可收復在新墨西哥州、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失去的國土(等於是幫助墨西哥奪回被美國搶去的領土)。
但這封電報被英國截獲,在這份電報的內容於三月一日公開後,引起美國各界的憤怒,促使美國在四月六日向德國宣戰。
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一戰戰後指出,歷史的進程總會被某件事改動,要不是馬蹄釘,就是被截獲的電報。齊默爾曼電報雖然只是歷史漫長道路上的一顆小石子,但這顆看似不起眼的小石子卻正是改變世界大戰結局的關鍵因子。
本書作者這樣總結全書:「如果美國參戰的時間更晚,協約國很可能被迫協商和平。就這點來說,齊默爾曼電報確實更改了歷史進程。……它擊碎了美國人的幻夢,以為自己能置身事外,快樂地做著自己的營生。……對美國人的生活來說,它終結了美國人的純真時代。」
芭芭拉.塔克曼在書中強調:「本書提到的一切都有憑有據,並非憑空杜撰。所有出現的人物都真實存在;他們說過的話與做過的事……全都有白紙黑字作為證明。」但透過她獨一無二的寫作手法,使本書讀來宛如一部穿梭在外交與軍事戰場上,融合雪茄與硝煙氣味的諜報小說。
這一則令人難以置信的諜報與陰謀故事,唯有芭芭拉.塔克曼能夠講述。

【本書重要登場人物介紹】
作者以敘事小說般的筆法,深刻描繪人物心理和行動。書中的所有人物都是歷史的參與者,從總統到外交官無不面臨嚴峻、具體的人性與道德抉擇。本書帶領讀者一一進入不同陣營歷史人物的內心,從這些人物本身的角度,描述他們面對的情勢、他們的決策與行動及其結果與影響。他們的互動與應對,共同交織構成這一則極具戲劇張力、扣人心弦的歷史敘事。
★海軍少將威廉.雷金納德.霍爾爵士(Admiral Sir William Reginald Hall),1870-1943
是一名身材矮小、臉色紅潤的男子。當他閱讀時,每隔一段時間眼皮會抽搐,因此有「閃光信號燈霍爾」的綽號。於1914至1919年擔任英國海軍情報局局長,主持情報機構四十號室。
★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924
於1913至1921年擔任美國總統。在1916年競選連任時,提出了「他讓我們遠離戰爭」的口號,但仍於1917年4月向國會發表請求參戰的演講。一戰結束後,推動成立國際聯盟。其立場通稱為「威爾遜主義」。
★傑拉爾德(James W. Gerard),1867-1951
於1913至1917年擔任美國駐德大使。他曾說:「我與齊默爾曼相處愉快,他是典型的優秀人士……我與他私交甚篤,他對待美國公正而友善,我認為他是當今德國數一數二的人才。」
★齊默爾曼(Arthur Zimmermann),1864-1940
身材高大,個性溫和,有著一張國字臉與一對藍眼珠,他的金髮略帶紅色,嘴上留著濃密的八字鬍,臉上有一道因決鬥留下的傷疤,自認是美國事務專家。1916年升任德國外交大臣,當時美國輿論稱他為「我們的朋友齊默爾曼」,認為這個「來自平民階級的男人」代表自由主義力量的興起,將使德國擺脫軍事專制體制。
★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1859-1941
威廉二世的外祖母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英王喬治五世是其表兄弟,俄皇尼古拉二世是他的表妹夫。在與尼古拉二世的英文書信中,他稱俄皇為尼基(Nicky),自稱威利(Willy)。他於1918年退位,結束霍亨索倫王朝在德國的統治。
★奧巴爾德.馮.貝特曼─霍爾維格(Theobald von Bethmann-Hollweg),1856-1921
於1909至1917年擔任德意志帝國首相。身材高大而駝背。他反對無限制潛艇戰,認為這「必將導致美國加入敵方陣營」。在德皇簽署「全力發動無限制潛艇戰」的文件後,他在私下對同僚說:「德國完了。」
★馮.伯恩斯托夫伯爵(Count von Bernstorff),1862-1939
於1908至1917年擔任德意志帝國駐美國大使。1917年1月16日,齊默爾曼將電報發給在美國的伯恩斯托夫,再由伯恩斯托夫透過西聯電報公司轉發給德國駐墨西哥公使海恩利希.馮.艾克哈特,是電報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
★卡蘭薩(Venustiano Carranza),1859-1920
卡蘭薩的白色大鬍子使其具有高貴的形象,他在1914年推翻了韋爾塔政權,於1917年就任墨西哥總統。齊默爾曼電報公開之後,卡蘭薩表示:「電報過早曝光影響了他結盟的意願。」卡蘭薩的拒絕,使齊默爾曼的外交密謀以失敗告終。

名人推薦

▸「(本書)是二十世紀歷史書寫中的經典之作,不僅以紮實考證與鮮活敘事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諜報轉折,更深刻揭示了一則密電如何成為改變戰局與歷史走向的關鍵。……不僅是一段歷史事件,更是一種深層的警世視角──錯誤的情報評估與過度自信的戰略認知,往往正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線。」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教授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真實而清晰,令人提心吊膽……戰爭與外交這兩個彼此相連的領域,一個砲火喧囂、殺聲震天,一個隱密無聲、暗地行動,兩者共同交織成一則龐大的故事……塔克曼既有作家的創意與生動的文筆,又有學者依照證據說話的嚴謹作風,讓這部諜報歷史的真實面貌得以躍然紙上。」
――《紐約時報》

▸「這則故事集結了艾瑞克.安布勒(Eric Ambler)間諜驚悚小說的各項元素。」
――《星期六評論》

作者

芭芭拉.塔克曼Barbara W. Tuchman, 1912-1989

美國著名歷史作家,兩座普立茲獎得主。
外交世家出身,父親為銀行家與雜誌發行人,外祖父則在一戰期間擔任美國駐鄂圖曼大使。早年曾隨家人前往中國、日本、內戰時期的西班牙,從事研究與採訪工作,之後開始大量撰寫歷史作品。
文筆優美,擅長以小說筆法捕捉重大戰爭與外交事件的前因後果,《華爾街日報》譽為「大眾歷史的女豪傑」,美國漢學家費正清稱她為「作為藝術家的歷史學家」。以《八月砲火》與《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兩度贏得普立茲獎,並以《遠方之鏡》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譯者

黃煜文

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資深專職譯者,代表譯作:《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耶路撒冷三千年》、《阿拉伯人500年史》、《惡托邦記: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比利時恐怖殖民與剛果血色地獄》、《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驕傲之塔:一戰前的歐美世界圖像,1890-1914》等。

目錄

導讀 從密碼戰到世界大戰――一紙電文如何改寫歷史?∕張國城

作者的話
序言
第一章 截獲的電報
第二章 異想天開的德皇與黃禍
第三章 「立刻攻占海關大樓!」
第四章 第三方──日本
第五章 「馮.林特倫攜帶數百萬資金前來……」
第六章 比利亞萬歲!──德國挑起的攻擊
第七章 「我們的朋友齊默爾曼」
第八章 陷阱
第九章 電報發出
第十章 「我這輩子最難忘的時刻」
第十一章 電報傳到華府
第十二章 不得不相信

電報密碼與解碼譯文對照
參考文獻
註釋

序/導讀

導讀
從密碼戰到世界大戰――一紙電文如何改寫歷史?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芭芭拉.塔克曼(Barbara W. Tuchman)的《齊默爾曼電報: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鍵,1917-1918》(The Zimmermann Telegram: America Enters the War, 1917-1918)是二十世紀歷史書寫中的經典之作,不僅以紮實考證與鮮活敘事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諜報轉折,更深刻揭示了一則密電如何成為改變戰局與歷史走向的關鍵。
本書聚焦於一九一七年初,德國為打破戰事僵局所發出的一則密電,這封電報原欲秘密促使墨西哥與日本聯手進攻美國本土,卻意外落入英國手中,最終使威爾遜總統改變立場,帶領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從四十號室的密碼破譯,到華府高層的政治決策,塔克曼將我們帶入諜報、外交與戰略交錯的歷史瞬間,說明「齊默爾曼電報」的影響絕不僅止於軍事層面,而是對二十世紀世界格局的奠定產生深遠影響的重要文件。個人有幸能夠先睹為快,實在是一大幸事。
德國向墨西哥提議結盟
本書開篇便以英國海軍部「四十號室」為舞臺,一群並非軍職出身的密碼專家正逐步破解一封看似尋常的德國外交電報。正是在這個沉靜無聲、遠離戰場硝煙的小房間裡,進行了一場決定歐洲命運的解碼戰。塔克曼以敘事小說般的筆法,讓讀者一一認識這場情報革命的主角,包括:神學家出身的威廉.蒙哥馬利(William Montgomery)、出版社編輯奈傑爾.德.格雷(Nigel de Grey),以及那位在幕後精準指揮情報行動的「閃光信號燈霍爾」――英國海軍情報局長威廉.雷金納德.霍爾(William Reginald Hall)少將。
本書不僅再現了現代密碼學的雛形與諜報戰的嚴謹邏輯,更展示了戰爭早在一百年前,就已不再局限於槍砲與壕溝,而是進入一個以資訊為武器、以情報為彈藥的時代。作者將密碼分析、數字比對、語言解讀等冷冰冰的技術轉化為戲劇性的敘事節奏,使抽象的情報工作成為扣人心弦的精彩情節,作者詳細敘述英國如何獲取德國密碼的過程,顯然在這個領域,英國是占了上風,德國相對則過於自信。類似的情節在二十年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再度重演,也告訴我們情報對戰爭的重要性,不下於有形的兵力和武器裝備。
齊默爾曼電報的關鍵內容是德意志帝國外交大臣阿圖爾.齊默爾曼(Arthur Zimmermann)向墨西哥提出的密謀提案:若美國因德國展開無限制潛艇戰而參戰,墨西哥應與德國結盟,並可在戰後「收復失地」――即美墨戰爭後失去的德克薩斯、亞利桑那與新墨西哥等地。更令人震驚的是,德國還企圖拉攏日本加入對美行動。作者清晰勾勒出德國此一外交布局背後的戰略邏輯――當歐陸陷入僵持不下的壕溝戰,德國急欲以潛艇戰癱瘓英國的經濟補給,但又擔心美國介入,因此希望在美洲大陸製造混亂,使美國疲於應付本土威脅,從而無暇顧及歐洲戰場。
然而,這項冒險行動忽略了兩個重點:一是美國情報系統雖尚不成熟,但其政治判斷並不天真;二是英國早已掌握了德國通訊的主要通道,一紙密電竟成為促使假想敵變成真正敵人的催命符。
美國無法再自外於戰爭
塔克曼細膩呈現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從「維持中立」到「捍衛民主」的轉變過程。美國本非交戰方,威爾遜以「和平使者」自居,盡力斡旋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的停戰談判。但齊默爾曼電報的出現,讓他無法再自外於戰爭。最令人矚目的情節,莫過於霍爾與英國外交部如何將電報轉交給美國,又不暴露英國已破解德國密碼的事實,顯然在這裡,英國也未完全信任美國,更不願將自己最有利的底牌掀開。
塔克曼在此段落展現其過人的敘事張力,描寫英美雙方在外交、軍事與情報之間的博弈與鬥智。更巧妙的是,作者也寫出齊默爾曼的「誠實錯誤」――當美國媒體與國會譁然時,他竟公開承認電報出自自己手筆,為了維護國家誠信而選擇「不撒謊」。此舉不僅證實了英國的說法,也使威爾遜終於正式對德宣戰。這種作為,就筆者看來,應當也是德國打算向美國攤牌,因為美國雖未正式對德宣戰,但支持英法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齊默爾曼的「誠實錯誤」往往被認為是外交史上的經典失誤――一位外長以個人誠信為由,卻讓整個帝國失去了最後的緩衝空間。若他否認,美國雖遲早會參戰,但可能拖延數月;承認則幾乎立即將美國推上戰場。
塔克曼所寫的《齊默爾曼電報》,不僅是單一事件的追蹤報導,更是深度的反思――在現代戰爭中,資訊與宣傳、外交與輿論、密碼與真相必然相互交織,彼此詮釋。作者身為女性歷史學者,閱讀廣泛且筆觸嚴謹,不但細緻考證細節,所有說法均有註釋來源,更深刻描繪人物心理和行動。她筆下的齊默爾曼不是典型的陰謀家,而是被制度逼至邊緣、試圖以危險計畫爭取生機的政治家。塔克曼書中的所有人物,都是歷史的參與者,不論是總統或是外交官,都面臨了嚴峻、具體的人性與道德抉擇。
齊默爾曼電報之所以具有歷史轉捩點的意義,不在於德國的外交愚蠢,而在於決策體系的脆弱與外交計算的錯誤。戰爭的爆發往往不是理性推論的結果,而是基於誤判、僥倖與信仰的堆疊。從這個角度來看,《齊默爾曼電報》是一部「戰爭決策錯誤如何產生」的警世作品。(未完)

試閱

第一章 截獲的電報(摘錄)

早班的第一份訊息跟往常一樣悄然無聲地沿著氣送管送出,最後砰的一聲掉進了網籃裡。英國海軍情報局的值勤軍官扭開訊息筒,檢視筒子裡裝的被攔截的德國無線電報,他並未注意到當中有任何不尋常的意義。軍官一眼瞧見這個訊息使用了非海軍的密碼,於是又將訊息塞進氣送管,將其轉寄到內室的政治處,之後便不再理會。這一天是一九一七年一月十七日,大戰已經過了一半,持續三十個月的鏖戰與大肆屠殺,卻未換來任何成果。
這天早上,在內室──白廳最機密的地方──值勤的是兩名被借調過來從事密碼工作的民間人士,為了隱匿工作內容,這個單位索性以所在的工作地點命名:四十號室(Room 40)。這兩名民間人士,一位是威廉.蒙哥馬利牧師(Reverend William Montgomery),他是個身材高大、頭髮斑白的四十六歲學者;另一位是奈傑爾.德.格雷(Nigel de Grey),他是從威廉.海因曼(William Heinemann)出版社借調過來的三十一歲年輕出版商。兩人都不知道自己即將促成一起歷史事件。德.格雷攤開被攔截的電報,看到上面有好幾排數字,這些數字每四到五個為一組,有時零星出現三個為一組。兩人沉默地看著電報,一時不知如何下手,此時的他們並未發現,隱藏在這些不規則的零亂數字背後,將是一把打開戰爭僵局的鑰匙。德.格雷只覺得這份電報的長度很不尋常;他估計這份電報有著超過一千組的數字。
戰爭邁入第三個冬季,這一天,灰濛濛的早晨就像英國的命運一樣寒冷刺骨,也像英國的希望一樣黯淡無光。索姆河戰役(Somme)造成的可怕損失──英軍在短短一天之內損失六萬人,而在長達五個月的戰役期間,協約國與同盟國士兵的陣亡人數竟超過百萬――並未對戰局有分毫的影響。德國的興登堡防線(Hindenburg Line)依然牢不可破。整場戰爭一直重複這樣的場景,大量的人命像水一樣被任意消耗,光是凡爾登(Verdun)一地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五十萬人,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非但無法取得戰略優勢,反而像兩頭彼此打鬥的巨大麋鹿,因為鹿角牢牢卡死而難以脫身。戰爭進行至此,法國人已經精疲力竭,俄羅斯人正垂死掙扎,至於剛加入協約國的羅馬尼亞(Rumania)則是遭到同盟國攻陷,淪為廢墟。
然而敵軍陣營也沒好到哪裡去。德國人僅能仰賴馬鈴薯糊口,而且開始徵召十五歲的孩子從軍,愈發嚴厲的措施,使得已經千瘡百孔的德意志帝國更加捉襟見肘。幾個星期前,德國要求和平協商,但其實只是緩兵之計,德國故意提出協約國一定會拒絕的方案,讓總參謀部有時間從德國後方與已經搖搖欲墜的奧匈帝國壓榨出更多的士兵送往前方受苦與犧牲。四十號室懷疑這份電報一定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德國領導人比協約國早一步放棄了對全面勝利的執念。
英國依然咬牙堅持,但問題是欠缺資金,更糟的是無計可施。新指揮官毫無新意,只是延續老路子,他們從未反省在西線再次發動攻勢是否有其必要,只是一味地堅持進攻,結果證明一切只是白費工夫。想結束這場戰爭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蒙哥馬利與德.格雷檢視這些排列得密密麻麻的數字組,試圖將其轉譯成可理解的文字情報,不過他們覺得這些數字組隱匿的訊息頂多就像他們前不久攔截到的在柏林與華府之間傳送的與和平協商有關的冗長電報。和平協商是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最重視的目標,他決心停止這場戰爭,試圖達成妥協與和平。然而威爾遜過於一廂情願,完全無視交戰國的拚戰決心與毫無妥協的意願。柏林一直維持與威爾遜的溝通管道,目的是為了讓美國維持中立。柏林與華府的對話激怒了協約國。協約國寄望美國的不是居中協調,而是美國新興且尚未運用的龐大力量。除非美國參戰,否則絕不可能打破戰爭僵局。武器、金錢、艦艇與人力,這些都是資源耗盡的協約國亟需美國援助的,然而威爾遜卻毫無提供的意思。威爾遜戴著眼鏡,一副不為所動的樣子,只是不斷地告誡交戰雙方該怎麼做。整個局勢看起來,美國人似乎是想等到歐洲倒地不起才願意出手。
德.格雷注意到訊息第一排有一組數字13042,他認為這是德國外交部密碼編號13040的變體。德.格雷將這個號碼指給蒙哥馬利看,蒙哥馬利於是打開保險箱,從裡面拿出一本簿子,他小心翼翼拿著這本簿子,彷彿像拿著一只上面貼著「毒藥」標籤的瓶子一樣!即使這本簿子的封面沒有可見的骷髏頭與交叉骨的標誌,這本簿子的歷史也早已堆積了不只一具人骨,因為為了拼湊出這本簿子,不僅翻攪海底,還付出了鮮血、生命與榮譽。這本簿子是德國密碼簿編號13040的副本。除了編號13040的密碼簿,蒙哥馬利還拿了另一本簿子,裡面記載了四十號室收集的所有與13040密碼有關的變體密碼。在此之前,德.格雷與蒙哥馬利辛苦地將截獲的數百封電報進行歸檔與核對,逐漸找出了辨識這些變體密碼的方式,同時也重建了部分解密的密鑰,可以用來處理一些加密的訊息,例如他們現在手上拿到的這份電報。
兩名解碼人員首先試圖解開簽名部分,希望以此為開端,讓他們釐清訊息的性質。訊息最後一排的倒數第三組數字,有一個90000以上的數字組,97556。這種大數通常編碼人員會保留下來,專門用在名稱或不常用的特殊詞彙上,這些特殊詞彙會在訊息編碼之後,添加在訊息末尾。蒙哥馬利與德.格雷根據先前重建的密碼簿,把重點放在97556上。很順利地,彷彿揮舞魔杖點石成金一般,97556很快就轉變成他們熟悉的名字,「齊默爾曼」(Zimmermann),德國外交大臣。
他們回到電報的開頭,開始尋找收信人,然而最前面的幾個字顯示的並不是名字,而是「極機密」,然後是「給閣下的個人資訊」。由於這則訊息是寄給華府,所以電報中的閣下肯定是指派駐華府的德國大使,馮.伯恩斯托夫伯爵(Count von Bernstorff)。
到目前為止,一切看起來都像是例行公事,正當他們尋思下一步要從何著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詞出現了──「墨西哥」。他們疑惑著德國人提到墨西哥要做什麼,於是好奇地繼續進行下去,接下來出現了「同盟」,他們又繼續進行,令他們吃驚的是,接下來出現的居然是「日本」,然後又出現了「我們與日本」。兩名解碼人員互看了一眼,腦中開始出現大膽的猜測。難道身為協約國一員的日本要投向敵方陣營了嗎?他們感受到事態緊急,趕緊接著進行手中的工作,他們變得極為專注,口中不再念念有詞,只是靜靜地加快速度,在紙上留下潦草的字跡。他們焦急地在密碼簿來回翻找,紙頁不斷地窸窣作響,同時空白的紙上很快寫滿了測試與刪掉的詞彙,但符合的詞彙也持續增加。兩個小時之後,儘管仍存在許多闕漏,但可理解的字句已大致成形。(未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64718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9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