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傳:自由無懼‧因愛而戰
EN KAMP FOR FRIHET-AUNG SANG SUU KYI
我相信,假使我們擁有堅強信念的話,即使一個人也可以撼動全國。
內容簡介
我相信,假使我們擁有堅強信念的話,即使一個人也可以撼動全國。
翁山蘇姬:「請用你的自由,促進我們的自由。」
在國家福祉與個人自由之前,我們將如何做出選擇?
緬甸民主運動的領導者翁山蘇姬,為了爭取緬甸人民的自由,在過去的21年間,在軍政府的壓迫下遭受15年的軟禁,被迫與摯愛的家人生死相隔。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她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為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而持續奮鬥?
從她身上,我們不僅看見傳承自父親翁山將軍和母親金姬的民主薪火,更看見「信念」與「愛」如何成為她與家庭之間超脫禁錮的連結,以及她堅持革命與消除恐懼的力量來源。這是一股能夠撼動世界的力量,來自於一個國家之母無私的愛。
本書作者,經由實際採訪緬甸和與翁山蘇姬接觸的經驗,貼近緬甸社會狀況寫成的翁山蘇姬傳記,呈現一位當今最重要的政治活動家的形象。他記錄了這位身為緬甸解放英雄昂山將軍的女兒的宿命。在如此艱難的時期,翁山蘇姬仍然是緬甸民主運動中一個團結各派的人物和活動家。1991年,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同時她意識到被軟禁的時間愈長,她的名聲和國際地位愈增。
2010年11月13日她終於受到釋放,並立即從事民主運動,證明了她仍然是緬甸最重要的政治力量。翁山蘇姬對人們的影響和與專制政權抗爭的能力,顯示出她個人的人格魅力和勇氣,她的獻身精神也反映出一個關於時代的重大問題,那就是:從獨裁體制發展到民主的過程中需要的是什麼?
本書特色
本書在世界民主社會的進程中,特別具有時代的重要性。翁山蘇姬作為民主運動的領袖,在緬甸軍政府的壓迫下,被迫與家庭分離並囚居15年;但在這15年期間,緬甸的民主運動浪潮卻未因此而停歇,反而因為翁山蘇姬受到的壓迫而更激起人民的革命意識。翁山蘇姬承繼遭受政府暗殺的父親翁山將軍的民主運動使命,為民主運動犧牲個人的自由與家庭生活,她所受到尊敬不只來自於個人的領袖魅力,還有為創建新時代而奉獻的無畏精神。
翁山蘇姬:「請用你的自由,促進我們的自由。」
在國家福祉與個人自由之前,我們將如何做出選擇?
緬甸民主運動的領導者翁山蘇姬,為了爭取緬甸人民的自由,在過去的21年間,在軍政府的壓迫下遭受15年的軟禁,被迫與摯愛的家人生死相隔。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她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為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而持續奮鬥?
從她身上,我們不僅看見傳承自父親翁山將軍和母親金姬的民主薪火,更看見「信念」與「愛」如何成為她與家庭之間超脫禁錮的連結,以及她堅持革命與消除恐懼的力量來源。這是一股能夠撼動世界的力量,來自於一個國家之母無私的愛。
本書作者,經由實際採訪緬甸和與翁山蘇姬接觸的經驗,貼近緬甸社會狀況寫成的翁山蘇姬傳記,呈現一位當今最重要的政治活動家的形象。他記錄了這位身為緬甸解放英雄昂山將軍的女兒的宿命。在如此艱難的時期,翁山蘇姬仍然是緬甸民主運動中一個團結各派的人物和活動家。1991年,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同時她意識到被軟禁的時間愈長,她的名聲和國際地位愈增。
2010年11月13日她終於受到釋放,並立即從事民主運動,證明了她仍然是緬甸最重要的政治力量。翁山蘇姬對人們的影響和與專制政權抗爭的能力,顯示出她個人的人格魅力和勇氣,她的獻身精神也反映出一個關於時代的重大問題,那就是:從獨裁體制發展到民主的過程中需要的是什麼?
本書特色
本書在世界民主社會的進程中,特別具有時代的重要性。翁山蘇姬作為民主運動的領袖,在緬甸軍政府的壓迫下,被迫與家庭分離並囚居15年;但在這15年期間,緬甸的民主運動浪潮卻未因此而停歇,反而因為翁山蘇姬受到的壓迫而更激起人民的革命意識。翁山蘇姬承繼遭受政府暗殺的父親翁山將軍的民主運動使命,為民主運動犧牲個人的自由與家庭生活,她所受到尊敬不只來自於個人的領袖魅力,還有為創建新時代而奉獻的無畏精神。
名人推薦
各方感動推薦
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翁山蘇姬是我心目中的鋼蘭花,因柔軟而強韌。」
高雄市長陳菊:「自由──是我們值得以生命捍衛的價值。」
導演林正盛:「翁山蘇姬,一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卻展現出溫暖人心的無比慈悲力量。在她身上我們學習柔軟跟慈悲,我們終於懂得柔軟可以成就的力量有多大。」
台中市長胡志強:「希望這個世界因為翁山蘇姬『剛柔並濟、冒死不屈』的精神,而享有更多的民主。」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長 林昶佐
一致 感動推薦
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翁山蘇姬是我心目中的鋼蘭花,因柔軟而強韌。」
高雄市長陳菊:「自由──是我們值得以生命捍衛的價值。」
導演林正盛:「翁山蘇姬,一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卻展現出溫暖人心的無比慈悲力量。在她身上我們學習柔軟跟慈悲,我們終於懂得柔軟可以成就的力量有多大。」
台中市長胡志強:「希望這個世界因為翁山蘇姬『剛柔並濟、冒死不屈』的精神,而享有更多的民主。」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長 林昶佐
一致 感動推薦
目錄
第一章 隨遇而安:自由在我心中
第二章 泳(勇)者
第三章 歸國
第四章 宿命
第五章 秘書處槍擊案
第六章 競選
第七章 童年
第八章 緬甸的「蘇」
第九章 背包家庭
第十章 軟禁
第十一章 被喚醒的世界
第十二章 「我的蘇」
第十三章 意圖謀殺
第十四章 番紅花革命
第十五章 所有的這些紀念日
第二章 泳(勇)者
第三章 歸國
第四章 宿命
第五章 秘書處槍擊案
第六章 競選
第七章 童年
第八章 緬甸的「蘇」
第九章 背包家庭
第十章 軟禁
第十一章 被喚醒的世界
第十二章 「我的蘇」
第十三章 意圖謀殺
第十四章 番紅花革命
第十五章 所有的這些紀念日
序/導讀
前言
隨遇而安:自由在我心中
距我首次造訪緬甸,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回想起來,會踏上那次的旅程幾乎純屬巧合。那時我的女性友人已經在當地待了一年,而且一整年她都在談論這趟旅行。她讚頌緬甸的美,卻痛斥這個國家的貧窮和殘暴的軍政府。所以,當時身為自由記者的我決定啟程一探究竟。
抵達緬甸的第一秒鐘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透過民運人士、緬甸流放學生、街上居民對緬甸當局的侃侃而談,經過和不同民族的相識,更讓我知道緬甸的重要性。這不單單是為了這個國家的福祉,雖然那是最重要的,但這更是為了一個全球性的提升。深入了解這個國家,就會發現緬甸存在著許多現今政治上最關鍵的問題。我們要如何在一個非民主的國家推動民主?為何曾經一個有耀眼前景的國家,如今卻灰甸甸?我們如何在後殖民領土解決種族衝突?而中國崛起對國際關係與和平建構的意義又是什麼?
在我首次造訪的九○年代時,最讓我震撼的並不是這些理論性的問題。而是緬甸嚴重的貧困處境。然而,當我在二○一一年二月初再次回到這塊土地,一切並無太大改變。仰光市中心的街道和房屋依舊殘破不堪,而孩子乞討的次數比我記憶中更加頻繁。
但,有一件事情改變了:奢侈的狀況變得更明顯。從這個觀點來看,軍權成功了。從二十年前他們開始效仿中國實行經濟私有化(開放經濟、政治掌控),雖然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身處極貧,有少數人卻致富了,且變得貪婪。仰光和曼德勒充斥著投資客,大多是中國和泰國的商人,還有部份的美國人和歐洲人。和軍隊幹部關係緊密的緬甸家庭,住在大城外郊區的舊殖民豪華別墅,過著極其富裕的生活。
搭著計程車從市中心到翁山蘇姬所成立的全國民主聯盟總部(NLD, 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看到的全是這般景象:乞討的人、在街上煮食的婦人、修補舊殖民建築的工人們,全被召集裝修著仰光大金寺周遭那些供西方旅客下榻的高級旅館。
相較之下,全國民主聯盟總部是那麼不起眼,甚至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它。總部位於一間家具店的頂樓。裡面只有一間翁山蘇姬的小辦公室,和另一間大一些的供黨內幹部開會的會議室。家具店旁的小樓梯連接著總部和外面的世界。只要走上這個小樓梯,任何人都可以和其他黨內的成員會面、成立當地組織、尋求合法協助,或者只是一起喝杯綠茶、吃個咖哩飯。
付計程車車資時,我注意到在對街的一間茶店外,坐著兩個外型嚴肅的男人,戴著墨鏡,身著白襯衫,一見到我,便舉起鏡頭按了好幾次快門。一位友人在幾週前,前往總部時便警告過我,要注意這些情資人員。從翁山蘇姬二○一○年十一月得到釋放的那一刻起,他們就一直從那間茶店監看著全國民主聯盟總部的一舉一動。他們拍下所有和她會面的外國人士照片,好讓這些人無法再次取得簽證進入緬甸。這是和她見面所必須承擔的風險。許多記者為了避免被認出來,戴上墨鏡和帽子,試著偽裝自己,但我一點也不在乎。如果那些情資人員,能從眾多照片中指認出我,並且讓我無法再次造訪緬甸。那就隨他們去吧。
一走進總部的公共空間,我就感覺到生意盎然,完全不同於前幾次來的時候。當時,翁山蘇姬仍遭軟禁在處所,而她的黨員們被政權壓得喘不過氣。現在,壓力仍然存在,但是她的釋放已經為民主運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我端著一杯茶,在一張搖搖晃晃的塑膠椅上坐了下來,等待和她的會面。這是一個得來不易的會面。離開瑞典之前,我和一個在泰國參與緬甸流亡運動的朋友聯繫。他幫我安排了在某個星期五能和翁山蘇姬見面的機會。但是,一抵達仰光,我才了解全是誤會一場。「很抱歉,」接待處的女孩對我說,「您至少必須再多等兩週,夫人(緬甸人對她的尊稱)已經病了一週,才剛復原,所以現在很忙。」
我預定回斯德哥爾摩,中轉曼谷的班機一週後就要起飛,所以無法等那麼久。
我評估過這件事的風險,同時也策劃了多次的會面。但是當我試著說服自己,就算取消了也不打緊時,我活像迪士尼裡的灰姑娘,站在自己的高塔裡,告訴自己皇宮裡的舞會一定枯燥乏味。但事實上,感覺像是被人用榔頭在腦門上重重敲了一記。此書的初版在瑞典早已出版,內容由採訪翁山蘇姬的同事或朋友,或由翁山蘇姬本人、記者和作家所撰寫的文獻建構而成。但我從未親訪她本人。因她長年被軟禁於處所,以至於無人能和她見面。現在我希望能得到她本人對於緬甸現況的見解,以及了解她獲得釋放後的生活點滴。
就在我有幸深入採訪吳文廷(U Win Tin)後,我又樂觀了起來。吳文廷,一個因為參與民主運動的而被囚禁二十年的八十一歲作家兼民運人士。他告訴我他在獄中的生活—他在一部份的服刑期間,在監禁所牆上寫下一句句抗議民權被剝奪濫用的詩句,另外他與他的獄友偷偷用小紙片做了「獄誌」,並且發行供其他囚犯閱讀。最後,一小時後,他承諾安排我與夫人會面。
今天,星期一。我在樓下等了好一會兒,等待時,每回我探出大門,情資人員就會舉起鏡頭,接著一位黨工出現領我上樓。我坐在一個狹小、牆上藍色油漆已經剝落的等候區。倏地,辦公室的木門打開了,我一起身,就和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受崇敬愛戴的女士面對面。
許多和翁山蘇姬會面的記者,都對她的外貌做出了評論,雖然我已決定要避免這麼做(不知為何男性政治家從不會被評論外貌),但她一出場時還是驚為天人。她穿著一席紫色龍基(Longyi,另稱沙龍Sarong),上身搭配粉色的襯衫,髮上繫著象徵她的茉莉花。去年夏天,她剛度過她的六十五歲生日,且過去的二十一年來,有長達十五年的時間,都被軟禁在家裡。但她看起來就像四十五歲一樣,甚至感覺起來更年輕,更精力充沛。去年十一月,獲得釋放後,她於總部前的首次公開演說,當時台下的幾百人,或者是幾千人,一定跟我身有同感。
「她一生中歷經了比大多數人更多的挑戰,但她看起來就像是剛結束為期兩星期的假期一般。」一個參與仰光活動的國際觀察家說。
我們在離對方不到幾尺的沙發上坐下。她看起來輕鬆自若。於是我首先問起她的活力充沛和好心情。
「這一點也不奇怪,」她用一種反諷的眼神這麼說著,「軍隊讓我休息了七年,讓我現在能充滿活力回到工作崗位上。」
這麼長的時間,換作是一個不那麼樂觀的人,就會被定義成浪費生命。但是就她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來說,她靠著擁抱接受這個殘酷事實,並且樂觀取見,而非悲觀地生活著,挨過這些年來的孤立。
「隨遇而安,」她笑著說,「我的律師在軟禁期間至處所來探望我時,我可以隨心所欲地談天說地。」
她注意到我臉上疑惑的表情,繼續說著—─
「我認為自由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心靈上的。如果人認為自己自由,那就是自由。有些時候人會獨處,只要時間是屬於自己的,這時就再自由不過了。另一種是環境形式上的。你所處的環境自由嗎?我的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因為我不認為緬甸是個自由國家。」
我和她會面的同時,大部份阿拉伯的國家,正面臨著革命和人民起義改變政治結構。緬甸當局試著封鎖這些動態,擔憂騷動會散播到緬甸,但人民還是知道了。
翁山蘇姬說:「他們禁止當地郵報刊登任何相關新聞,但許多人還從廣播和網路得到消息了。無論一個政府多極權,人民終究會知道什麼正在發酵。這跟一九八九年,我第一次被逮捕時,很不一樣。事實上,這跟七年前,我最後一次被逮捕時,也很不一樣。」
很顯然,有一個原因導致政府如此積極於控管這些資訊,因為這些在阿拉伯國家的人民起義,和一九八八年在緬甸發生的起義,有很多雷同之處。這些事件,終於讓翁山蘇姬向前邁進,並成為民主運動的領軍人物。但她也察覺到了不同:
「目前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人民已經厭倦了壓迫和獨裁。這樣的事一再上演。我認為人民必須切記這樣的進步需要多年努力。例如,埃及從五○年代初期就是軍權統治。某些程度上來說,突尼西亞也是。感覺上,示威群眾似乎以很快的速度扭轉情勢,但所必須考量的是,這些力量是多年累積成就的。還有,埃及的軍隊決定不朝群眾開槍。這是和緬甸差異最大的地方。」
於二○○二或二○○三年,將近兩年的時間,是翁山蘇姬最後一次恢復自由身的時候,且得以繼續她的政治工作。全國民主聯盟在緬甸境內規劃了一連串的巡迴演說,雖然軍政府宣稱她的明星光環已經消失、政治魅力不再,但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前來聽她的演說。這一次,她說她已經不受任何限制。她理應可以為所欲為,在這個國家內到處旅遊。但軍政府早已聲明,讓她自由的前提,建立在她不能明示任何會挑起反動的徵兆。所以當我和她會面時,她仍按兵不動。
她說:「我的行程,已經排滿了在仰光及辦公室的大大小小會面,所以,一定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好好看看這個國家。」
她已經會晤了一長串數不可計的黨員、外交官、外國政客和記者。她的臉不是出現在時代雜誌(Time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半島電視台(Al Jazeere)、英國廣播公司(BBC)和其他國際媒體的版面上,就是成為頭條。她也和許多緬甸境內其他的政治團體會過面,有來自其他政黨的,以及主要少數族裔人士的代表。
從她最早的評論和訪談中,就可看出,翁山蘇姬對於七年前她所處的政治環境,滿是尋覓和不確定。因為她多次談及對話的重要性。「我想要傾聽人民的聲音。」首演會上她這麼說,「然後我們再決定下一步,我希望能倚靠所有民主的力量。」
最近一次的評論,她直接點出民主運動在緬甸所面臨的困境,軍政府於她獲釋的幾天前全面控制了大選。幾個民主政黨決定參選,有全國民主陣線(Nat
隨遇而安:自由在我心中
距我首次造訪緬甸,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回想起來,會踏上那次的旅程幾乎純屬巧合。那時我的女性友人已經在當地待了一年,而且一整年她都在談論這趟旅行。她讚頌緬甸的美,卻痛斥這個國家的貧窮和殘暴的軍政府。所以,當時身為自由記者的我決定啟程一探究竟。
抵達緬甸的第一秒鐘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透過民運人士、緬甸流放學生、街上居民對緬甸當局的侃侃而談,經過和不同民族的相識,更讓我知道緬甸的重要性。這不單單是為了這個國家的福祉,雖然那是最重要的,但這更是為了一個全球性的提升。深入了解這個國家,就會發現緬甸存在著許多現今政治上最關鍵的問題。我們要如何在一個非民主的國家推動民主?為何曾經一個有耀眼前景的國家,如今卻灰甸甸?我們如何在後殖民領土解決種族衝突?而中國崛起對國際關係與和平建構的意義又是什麼?
在我首次造訪的九○年代時,最讓我震撼的並不是這些理論性的問題。而是緬甸嚴重的貧困處境。然而,當我在二○一一年二月初再次回到這塊土地,一切並無太大改變。仰光市中心的街道和房屋依舊殘破不堪,而孩子乞討的次數比我記憶中更加頻繁。
但,有一件事情改變了:奢侈的狀況變得更明顯。從這個觀點來看,軍權成功了。從二十年前他們開始效仿中國實行經濟私有化(開放經濟、政治掌控),雖然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身處極貧,有少數人卻致富了,且變得貪婪。仰光和曼德勒充斥著投資客,大多是中國和泰國的商人,還有部份的美國人和歐洲人。和軍隊幹部關係緊密的緬甸家庭,住在大城外郊區的舊殖民豪華別墅,過著極其富裕的生活。
搭著計程車從市中心到翁山蘇姬所成立的全國民主聯盟總部(NLD, 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看到的全是這般景象:乞討的人、在街上煮食的婦人、修補舊殖民建築的工人們,全被召集裝修著仰光大金寺周遭那些供西方旅客下榻的高級旅館。
相較之下,全國民主聯盟總部是那麼不起眼,甚至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它。總部位於一間家具店的頂樓。裡面只有一間翁山蘇姬的小辦公室,和另一間大一些的供黨內幹部開會的會議室。家具店旁的小樓梯連接著總部和外面的世界。只要走上這個小樓梯,任何人都可以和其他黨內的成員會面、成立當地組織、尋求合法協助,或者只是一起喝杯綠茶、吃個咖哩飯。
付計程車車資時,我注意到在對街的一間茶店外,坐著兩個外型嚴肅的男人,戴著墨鏡,身著白襯衫,一見到我,便舉起鏡頭按了好幾次快門。一位友人在幾週前,前往總部時便警告過我,要注意這些情資人員。從翁山蘇姬二○一○年十一月得到釋放的那一刻起,他們就一直從那間茶店監看著全國民主聯盟總部的一舉一動。他們拍下所有和她會面的外國人士照片,好讓這些人無法再次取得簽證進入緬甸。這是和她見面所必須承擔的風險。許多記者為了避免被認出來,戴上墨鏡和帽子,試著偽裝自己,但我一點也不在乎。如果那些情資人員,能從眾多照片中指認出我,並且讓我無法再次造訪緬甸。那就隨他們去吧。
一走進總部的公共空間,我就感覺到生意盎然,完全不同於前幾次來的時候。當時,翁山蘇姬仍遭軟禁在處所,而她的黨員們被政權壓得喘不過氣。現在,壓力仍然存在,但是她的釋放已經為民主運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我端著一杯茶,在一張搖搖晃晃的塑膠椅上坐了下來,等待和她的會面。這是一個得來不易的會面。離開瑞典之前,我和一個在泰國參與緬甸流亡運動的朋友聯繫。他幫我安排了在某個星期五能和翁山蘇姬見面的機會。但是,一抵達仰光,我才了解全是誤會一場。「很抱歉,」接待處的女孩對我說,「您至少必須再多等兩週,夫人(緬甸人對她的尊稱)已經病了一週,才剛復原,所以現在很忙。」
我預定回斯德哥爾摩,中轉曼谷的班機一週後就要起飛,所以無法等那麼久。
我評估過這件事的風險,同時也策劃了多次的會面。但是當我試著說服自己,就算取消了也不打緊時,我活像迪士尼裡的灰姑娘,站在自己的高塔裡,告訴自己皇宮裡的舞會一定枯燥乏味。但事實上,感覺像是被人用榔頭在腦門上重重敲了一記。此書的初版在瑞典早已出版,內容由採訪翁山蘇姬的同事或朋友,或由翁山蘇姬本人、記者和作家所撰寫的文獻建構而成。但我從未親訪她本人。因她長年被軟禁於處所,以至於無人能和她見面。現在我希望能得到她本人對於緬甸現況的見解,以及了解她獲得釋放後的生活點滴。
就在我有幸深入採訪吳文廷(U Win Tin)後,我又樂觀了起來。吳文廷,一個因為參與民主運動的而被囚禁二十年的八十一歲作家兼民運人士。他告訴我他在獄中的生活—他在一部份的服刑期間,在監禁所牆上寫下一句句抗議民權被剝奪濫用的詩句,另外他與他的獄友偷偷用小紙片做了「獄誌」,並且發行供其他囚犯閱讀。最後,一小時後,他承諾安排我與夫人會面。
今天,星期一。我在樓下等了好一會兒,等待時,每回我探出大門,情資人員就會舉起鏡頭,接著一位黨工出現領我上樓。我坐在一個狹小、牆上藍色油漆已經剝落的等候區。倏地,辦公室的木門打開了,我一起身,就和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受崇敬愛戴的女士面對面。
許多和翁山蘇姬會面的記者,都對她的外貌做出了評論,雖然我已決定要避免這麼做(不知為何男性政治家從不會被評論外貌),但她一出場時還是驚為天人。她穿著一席紫色龍基(Longyi,另稱沙龍Sarong),上身搭配粉色的襯衫,髮上繫著象徵她的茉莉花。去年夏天,她剛度過她的六十五歲生日,且過去的二十一年來,有長達十五年的時間,都被軟禁在家裡。但她看起來就像四十五歲一樣,甚至感覺起來更年輕,更精力充沛。去年十一月,獲得釋放後,她於總部前的首次公開演說,當時台下的幾百人,或者是幾千人,一定跟我身有同感。
「她一生中歷經了比大多數人更多的挑戰,但她看起來就像是剛結束為期兩星期的假期一般。」一個參與仰光活動的國際觀察家說。
我們在離對方不到幾尺的沙發上坐下。她看起來輕鬆自若。於是我首先問起她的活力充沛和好心情。
「這一點也不奇怪,」她用一種反諷的眼神這麼說著,「軍隊讓我休息了七年,讓我現在能充滿活力回到工作崗位上。」
這麼長的時間,換作是一個不那麼樂觀的人,就會被定義成浪費生命。但是就她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來說,她靠著擁抱接受這個殘酷事實,並且樂觀取見,而非悲觀地生活著,挨過這些年來的孤立。
「隨遇而安,」她笑著說,「我的律師在軟禁期間至處所來探望我時,我可以隨心所欲地談天說地。」
她注意到我臉上疑惑的表情,繼續說著—─
「我認為自由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心靈上的。如果人認為自己自由,那就是自由。有些時候人會獨處,只要時間是屬於自己的,這時就再自由不過了。另一種是環境形式上的。你所處的環境自由嗎?我的答案絕對是否定的,因為我不認為緬甸是個自由國家。」
我和她會面的同時,大部份阿拉伯的國家,正面臨著革命和人民起義改變政治結構。緬甸當局試著封鎖這些動態,擔憂騷動會散播到緬甸,但人民還是知道了。
翁山蘇姬說:「他們禁止當地郵報刊登任何相關新聞,但許多人還從廣播和網路得到消息了。無論一個政府多極權,人民終究會知道什麼正在發酵。這跟一九八九年,我第一次被逮捕時,很不一樣。事實上,這跟七年前,我最後一次被逮捕時,也很不一樣。」
很顯然,有一個原因導致政府如此積極於控管這些資訊,因為這些在阿拉伯國家的人民起義,和一九八八年在緬甸發生的起義,有很多雷同之處。這些事件,終於讓翁山蘇姬向前邁進,並成為民主運動的領軍人物。但她也察覺到了不同:
「目前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人民已經厭倦了壓迫和獨裁。這樣的事一再上演。我認為人民必須切記這樣的進步需要多年努力。例如,埃及從五○年代初期就是軍權統治。某些程度上來說,突尼西亞也是。感覺上,示威群眾似乎以很快的速度扭轉情勢,但所必須考量的是,這些力量是多年累積成就的。還有,埃及的軍隊決定不朝群眾開槍。這是和緬甸差異最大的地方。」
於二○○二或二○○三年,將近兩年的時間,是翁山蘇姬最後一次恢復自由身的時候,且得以繼續她的政治工作。全國民主聯盟在緬甸境內規劃了一連串的巡迴演說,雖然軍政府宣稱她的明星光環已經消失、政治魅力不再,但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前來聽她的演說。這一次,她說她已經不受任何限制。她理應可以為所欲為,在這個國家內到處旅遊。但軍政府早已聲明,讓她自由的前提,建立在她不能明示任何會挑起反動的徵兆。所以當我和她會面時,她仍按兵不動。
她說:「我的行程,已經排滿了在仰光及辦公室的大大小小會面,所以,一定沒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好好看看這個國家。」
她已經會晤了一長串數不可計的黨員、外交官、外國政客和記者。她的臉不是出現在時代雜誌(Time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半島電視台(Al Jazeere)、英國廣播公司(BBC)和其他國際媒體的版面上,就是成為頭條。她也和許多緬甸境內其他的政治團體會過面,有來自其他政黨的,以及主要少數族裔人士的代表。
從她最早的評論和訪談中,就可看出,翁山蘇姬對於七年前她所處的政治環境,滿是尋覓和不確定。因為她多次談及對話的重要性。「我想要傾聽人民的聲音。」首演會上她這麼說,「然後我們再決定下一步,我希望能倚靠所有民主的力量。」
最近一次的評論,她直接點出民主運動在緬甸所面臨的困境,軍政府於她獲釋的幾天前全面控制了大選。幾個民主政黨決定參選,有全國民主陣線(Nat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