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背的野孩子
最幸福快樂的事,從來不是用錢達到的!國寶阿公劉興欽,帶你看童年最哇哈哈的生活!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比《佐賀超級阿嬤》更令人拍案噴飯的台灣阿欽,
看看國寶阿公.漫畫家.發明家--劉興欽的趣味童年!
動動腦筋,每天都會更好一點,再窮再苦也沒在怕!
對人生充滿幽默感,為了吃飽,每一天都像戰鬥一樣,激發出無數創意和鬼點子,他的創意生涯,竟是小時候無師自通幫大家畫符咒、好玩捏泥偶讓大人以為顯神蹟開始!
這就是傳奇漫畫家劉興欽童年故事的寫照,充滿熱情創意、對生活奮鬥不懈,看野孩子阿欽的故事,我們每天都可以樂開懷的更好一點!
在你難以想像的貧窮年代,一個在山林間奔馳的野孩子,驗證了「涓滴小滿足,瀑布大富足」這句話……
幸福,就是每天都能吃得飽一點;快樂,就是動動腦找到生存之道!
在遙遠的日治時代,新竹山上的小村落大山背,是個連鳥去拉屎都會被嫌浪費的窮鄉僻壤。村民在生活上衣不蔽體、只求吃飽;同時還要面對山上剽悍的原住民,以及山下蠻橫的日本兵。這樣艱苦的環境中,誕生了野孩子阿欽。
阿欽的父親告訴他:「凡事要動腦筋,自己想辦法。」從此動腦筋解決問題,成為他的生存之道!
以小小的身軀控制住巨大的牛隻、用演技將阿公從日本兵手中救出、填飽肚子也成為拜拜達人、從翹翹板解決了鄰居的紛爭……阿欽把吃苦當吃補、靠動腦及幽默讓日子每天好一點,所有人們認為難過、痛苦的事,都會變成快樂的泉源。
看看國寶阿公.漫畫家.發明家--劉興欽的趣味童年!
動動腦筋,每天都會更好一點,再窮再苦也沒在怕!
對人生充滿幽默感,為了吃飽,每一天都像戰鬥一樣,激發出無數創意和鬼點子,他的創意生涯,竟是小時候無師自通幫大家畫符咒、好玩捏泥偶讓大人以為顯神蹟開始!
這就是傳奇漫畫家劉興欽童年故事的寫照,充滿熱情創意、對生活奮鬥不懈,看野孩子阿欽的故事,我們每天都可以樂開懷的更好一點!
在你難以想像的貧窮年代,一個在山林間奔馳的野孩子,驗證了「涓滴小滿足,瀑布大富足」這句話……
幸福,就是每天都能吃得飽一點;快樂,就是動動腦找到生存之道!
在遙遠的日治時代,新竹山上的小村落大山背,是個連鳥去拉屎都會被嫌浪費的窮鄉僻壤。村民在生活上衣不蔽體、只求吃飽;同時還要面對山上剽悍的原住民,以及山下蠻橫的日本兵。這樣艱苦的環境中,誕生了野孩子阿欽。
阿欽的父親告訴他:「凡事要動腦筋,自己想辦法。」從此動腦筋解決問題,成為他的生存之道!
以小小的身軀控制住巨大的牛隻、用演技將阿公從日本兵手中救出、填飽肚子也成為拜拜達人、從翹翹板解決了鄰居的紛爭……阿欽把吃苦當吃補、靠動腦及幽默讓日子每天好一點,所有人們認為難過、痛苦的事,都會變成快樂的泉源。
名人推薦
小野.九把刀.曾志朗.黃韻玲
好好笑又好聰明,說什麼都要推薦你看!
好好笑又好聰明,說什麼都要推薦你看!
編輯推薦
《大山背的野孩子》吃苦當吃補的歡樂童年
如果你是四、五年級生,那麼你可能對《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等漫畫不陌生;如果你去過新竹縣的內灣,那麼你應該有看到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等漫畫人物在那裡迎接你。這些漫畫人物的父親,就是傳奇漫畫家劉興欽。
生於台灣日治時期的劉興欽(1934年出生),出生在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村,曾經有一句俗話是:「有女莫嫁大山背,上坡石頭堵嘴,下坡石頭堵背,吃番薯配薯葉。」可想而知,那是一個偏遠的地方,所以叫女孩子們要小心,千萬不要嫁到大山背,免得吃苦受罪。但也就是因為生活如此艱困,讓劉興欽體會出,除了靠勞力,「動腦筋」才是生存之道。
從小鬼頭鬼腦,使得他在大山背的艱辛童年倒也歡樂無窮。六歲半時即開始放牛,但初駕馭時,老母牛欺負小孩子,小跑步的牛他怎麼也抓不住,這樣折騰了一兩回,拖牛的手掌也被牛繩扯破了。回家問爸爸該怎麼辦,爸爸只說:「凡事要動腦筋,自己想辦法。」於是他去砍了一截上面有橫生枝椏的樹枝,把它綁在牛繩上,當牛又開始小跑步時,他乾脆放掉牛繩,「任它被牛拖著跑,才沒跑兩步,牛就停下來了。因為當那樹枝在地上拖動時,枝椏鉤住了石頭、小樹、灌木叢,就像掛鉤一樣,牢牢的鉤住了。」從此,這個「牛煞車」讓老牛學乖了。他的鬼頭鬼腦,從小就展現出來,令小編佩服!
父親的一句話迫使他得動腦筋和牛鬥法,也影響了他一生,日後只要遇問題,他就動腦筋。經過幾次練習之後,他發現,動腦筋不是空泛的無中生有,「在針對問題或事情動腦筋思考解決辦法時,要先瞭解問題或事情,看清楚它的本質,分辨出它的輕重緩急。如果能夠弄清楚這些,答案通常也就呼之欲出。簡言之,達案就在問題裡。」也因為常常動腦筋,練習的越多越厲害,使得他日後除了是知名漫畫家,更成為發明家。
而「動腦筋」的事除了練習,他的好奇心、日常觀察和大人們的珠璣語也有非常大的助益。有一次忽然在石階上跌倒了,他的第一個動作不是哭鬧,也不急著爬起來,而是心裡感到疑惑:「奇怪!明明前一、兩天才走過都沒事,怎麼今天卻害我跌倒?」仔細一看,只見石階下一道深深地裂縫,裡面長了好幾株雞肉絲菇,這些菇的力氣還真大,居然把那麼重的石階都抬起來了!當晚家裡的桌上就出現了一道味鮮多汁的雞肉絲菇,祖父邊吃著美食邊說:「一個人即使跌倒,先不要馬上爬起來,一定要四處看看,多少得有點兒收穫。」這句話劉興欽記下來了,他知道祖父是要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好好觀察身邊的事物。
《大山背的野孩子》是劉興欽童年故事的寫照,書裡除了講劉興欽「動腦筋」的生存之道,更看到他「鬼頭鬼腦」的生活哲學。野孩子阿欽吃苦當吃補,除了歡樂,更充滿熱情創意、對生活奮鬥不懈的生命力量,喜歡《佐賀的超級阿嬤》的讀者應該也會喜歡本書。
目錄
前言 我的三個願望
第一章 生存就是智慧
家鄉、時代與鄉民
「動腦筋」是我的生存之道
讓頭腦來做體操
雞肉絲菇的啟示
我的祖母是神力女超人
超級聰慧大嬸婆
第二章 唉!全為了這張嘴
吸奶達人奉工記
拜拜專家的真面目
我是野果「自耕農」
好吃好玩蟲蟲餐
捉魚抓蟹我很忙
第三章 鬼頭鬼腦顯神威
我不小心造了神
動腦筋排難解紛
打架不如合作
大人!我把小豬藏起來了
第四章 就是愛搞笑
我就是愛搞笑
野孩子學得多
後記:每天更好一點點
第一章 生存就是智慧
家鄉、時代與鄉民
「動腦筋」是我的生存之道
讓頭腦來做體操
雞肉絲菇的啟示
我的祖母是神力女超人
超級聰慧大嬸婆
第二章 唉!全為了這張嘴
吸奶達人奉工記
拜拜專家的真面目
我是野果「自耕農」
好吃好玩蟲蟲餐
捉魚抓蟹我很忙
第三章 鬼頭鬼腦顯神威
我不小心造了神
動腦筋排難解紛
打架不如合作
大人!我把小豬藏起來了
第四章 就是愛搞笑
我就是愛搞笑
野孩子學得多
後記:每天更好一點點
序/導讀
前言
我的三個願望
「阿公,你有沒有什麼願望?」幾年前,有一天,小孫女興匆匆地跑來問我。
我看到她手裡拿著一本童話故事書,猜她一定剛看完《三個願望》的故事,故意說:「我以前有三個願望。」
「啊!和故事書裡的一樣!」小孫女高興的問:「是那三個願望?」
「吃飽.吃飽.吃飽。」我喜歡和小孩子開玩笑,看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外公,你很餓嗎?」小孫女走上前來,摸摸我的臉,露出很疼惜的樣子,說:「我叫媽媽帶你去麥當勞。」
她伸出兩根手指,比了個「V」字,看著我,認真地說:「你可以吃兩個漢堡。」
第一個願望
我第一個「吃飽」的願望,是希望牛能吃飽。
六歲半以前,我從來沒聽過,沒想過「願望」這回事,也不知道自己該有什麼願望?
在當時的日治時代,生活艱苦,大家都在為了生存奮鬥。爸媽整天不是上山做工就是下田種地,忙著養活全家,那有時間和精力來和孩子談看不見、摸不著的「願望」或「計畫」。
而且,鄉下人一般很實際,很少花力氣去談虛幻、不實際的事情,不是自己立刻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會亂說。因為一說出來,只會被長輩責罵,被人家笑「膨風」、「吹牛」而已。
五、六歲時,我每天只是想辦法多吃一點、多玩一點,最多在被爸媽交代事情或跑腿時,幫忙做一些趕雞、餵鴨、澆菜……的雜事。
一直到六歲半時,爸爸交給我一個任務─放牛。
「牛」是農家的寶,所有農事的支柱,而把牛放好,讓牛得到休養生息,可說是一個農家小孩的基本責任。
有了責任,就想事情做好,我開始有了願望。
我每天早上出發放牛前,我都希望能找到草很多的地方,讓家裡的老母牛可以安靜、愉快的大嚼一頓,這樣牠整天都會乖乖聽話,不鬧脾氣。
然後,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玩、到處去找一些野芭樂、野草莓、小番茄等野果,或者去釣魚、抓青蛙、摸螃蟹等來打牙祭。
我很快就學到,要實現願望,得靠自己動腦筋。
第二個願望
我的第二個「吃飽」願望,就是自己能吃飽。
這個願望的時間很長,幾乎占據了我全部的成長歲月。
剛出生的小嬰兒,肚子餓了就會哇哇大哭,我自己在襁褓時,一旦喝不到奶,一定哭得「聲震屋瓦」。但我真正深切體認到「餓」的感覺,約是在四、五歲時。
有一次,我和玩伴在外面玩時,忽然覺得胃好像被一下子被一隻看不見的手一把抓住,難受極了。我連腰都伸不直,根本站不住,趕緊蹲下,只覺得身體像是吊在虛空處,全身是汗,一點力氣都沒有……。後來,我連路都走不動了,還是堂哥把我背回家。
媽媽看我臉色發白,身體虛弱,趕快熱了一碗番薯簽稀飯給我。
平常我對灰灰黑黑的番薯簽稀飯並無好感,但這一天,它卻對我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我兩、三口併做一口,一大碗稀飯一下就下了肚。肚子也發出連串的輕微「咕咕…」聲響。
沒多久,不舒服的症狀全都消失了。而且,我感覺好得不得了,半靠著桌子,全身輕鬆。媽媽經過我身邊,看我的樣子,說:「肚子不餓了吧!要不要再來一碗,吃飽一點。」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剛才這麼難過,就是因為「餓」,而吃飽了卻這麼舒服。我笑咪咪的點頭,媽媽又替我盛了一碗。
從那時起,我就希望,只要可能,我一定不要餓肚子,每天吃得飽飽的,那樣的生活一定很美好。
我只是想吃得飽而已。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吃得飽」的願望是多麼的困難,幾乎就像一部電影的名字:「不可能的任務」,而且還有一、二、三……集,演了很長一段時間。
但我一直努力在實現這個願望。
第三個願望
在我終於從台北師範學校畢業,當了一陣子老師後,總算結束了自己一個人「吃不飽」的歲月後,我又面臨了更大的挑戰。
我結了婚,成家了,有了太太、孩子。我的責任更大了。
我的第三個願望就是:讓全家吃飽。我不要他們和我小時候一樣,整天擔心吃不飽。
不僅如此,我還想要他們吃得好,永遠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也不用害怕家裡沒有足夠的食物。在我心中,這是為人夫、為人父最基本的責任。
我很努力去達成這個願望。
我不但教書,而且在偶然的機緣裡,開始畫漫畫,成了漫畫家。後來我還去搞發明、出版、幼兒教育……雖然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自己的興趣,但讓全家人都能豐衣足食這個願望,卻是很重要的驅動力。
第三個願望好像也完成了。
好笑的是,就像《三個願望》童話故事裡那個被天神賜予三個願望的樵夫,達到了願望之後,卻一心只想回到事物本來的狀態。
小時候餓怕了,讓我對食物充滿了慾望。一旦有了經濟能力,我開始盡情大吃大喝,不放棄任何大啖美食的機會。好胃口與好飯量,讓我在口腹之慾上得到許多快樂與滿足。
但上了年紀之後,為了身體健康,現在飯不敢吃飽,菜也盡量朝「粗茶淡飯」發展,以富含纖維質、有機的蔬果類,譬如番薯、野菜、香蕉、木瓜等為主。我似乎又回到小時候的「吃不飽」狀態,只是現在吃的番薯,既鬆又甜,要比以前既難吃又難看的番薯簽好吃一百倍。
我帶你去超市
說完我的三個願望,我故意和小孫女「撒嬌」:「阿公真是苦命啊!年紀小時吃不飽,老是挨餓,怎麼到老了還要挨餓呢?」
「阿公,你真的很可憐!」她又用小手摸了摸我的臉,臉上帶著同情的神情,「你媽媽都不帶你去超市買菜。」
她拍拍小胸脯,慷慨的承諾:「下次我帶你去超市!」
我樂得哈哈大笑,一把將小孫女抱起來,親了好幾下。推薦序
藏在床底下的寶藏
我的童年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教育家爸爸嚴格安排的,一個是在媽媽掩護下藏在床底下的。
爸爸要我讀的書都是世界經典名著,像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年幼無知的我在讀後感想寫的結論都是一樣的:「最後好人終於打敗壞人」或是「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做好事。」距離理解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人性複雜面或是人生的困境等還很遙遠。
媽媽很同情我沒有和隔壁孩子一樣的玩樂童年,總是在已經不夠用的菜錢中節省下最後的幾塊錢買漫畫書給我,先是葉宏甲的《諸葛四郎和真平》,後來就是劉興欽的《大嬸婆和阿三哥了》。我會將這些漫畫書藏在我的床底下,等爸爸去上班或是出差的時候在拿出來看個夠。
記憶中的大嬸婆有個很大的屁股,生育力和生命力超強,是個鄉下來的蠢蛋,在都市裡橫衝直撞的。阿三哥也是個看起來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無為青年。這兩個人物完全違反了教育家爸爸的標準,卻滋潤了我從小過度被期待,過度嚴肅正經的童年。藏在床底下的那個世界,才是一個屬於真正有生命、有活力的世界。媽媽努力的掩護著我,在這個床底下的世界,得到了孩子們應該有的天真和快樂。
後來當我開始也偷偷的畫著一些自創的角色時,也都藏在床底下的餅乾盒子裡,和大嬸婆與阿三哥放在一起睡覺。我回想起這段和別人很不一樣的童年,真是慶幸有大嬸婆和阿三哥陪伴著。我也真慶幸我家也有個像大嬸婆一樣有生命力的媽媽,不過我媽媽的屁股比大嬸婆小一點,但同樣的都是客家女人。
小野
我的三個願望
「阿公,你有沒有什麼願望?」幾年前,有一天,小孫女興匆匆地跑來問我。
我看到她手裡拿著一本童話故事書,猜她一定剛看完《三個願望》的故事,故意說:「我以前有三個願望。」
「啊!和故事書裡的一樣!」小孫女高興的問:「是那三個願望?」
「吃飽.吃飽.吃飽。」我喜歡和小孩子開玩笑,看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外公,你很餓嗎?」小孫女走上前來,摸摸我的臉,露出很疼惜的樣子,說:「我叫媽媽帶你去麥當勞。」
她伸出兩根手指,比了個「V」字,看著我,認真地說:「你可以吃兩個漢堡。」
第一個願望
我第一個「吃飽」的願望,是希望牛能吃飽。
六歲半以前,我從來沒聽過,沒想過「願望」這回事,也不知道自己該有什麼願望?
在當時的日治時代,生活艱苦,大家都在為了生存奮鬥。爸媽整天不是上山做工就是下田種地,忙著養活全家,那有時間和精力來和孩子談看不見、摸不著的「願望」或「計畫」。
而且,鄉下人一般很實際,很少花力氣去談虛幻、不實際的事情,不是自己立刻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會亂說。因為一說出來,只會被長輩責罵,被人家笑「膨風」、「吹牛」而已。
五、六歲時,我每天只是想辦法多吃一點、多玩一點,最多在被爸媽交代事情或跑腿時,幫忙做一些趕雞、餵鴨、澆菜……的雜事。
一直到六歲半時,爸爸交給我一個任務─放牛。
「牛」是農家的寶,所有農事的支柱,而把牛放好,讓牛得到休養生息,可說是一個農家小孩的基本責任。
有了責任,就想事情做好,我開始有了願望。
我每天早上出發放牛前,我都希望能找到草很多的地方,讓家裡的老母牛可以安靜、愉快的大嚼一頓,這樣牠整天都會乖乖聽話,不鬧脾氣。
然後,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玩、到處去找一些野芭樂、野草莓、小番茄等野果,或者去釣魚、抓青蛙、摸螃蟹等來打牙祭。
我很快就學到,要實現願望,得靠自己動腦筋。
第二個願望
我的第二個「吃飽」願望,就是自己能吃飽。
這個願望的時間很長,幾乎占據了我全部的成長歲月。
剛出生的小嬰兒,肚子餓了就會哇哇大哭,我自己在襁褓時,一旦喝不到奶,一定哭得「聲震屋瓦」。但我真正深切體認到「餓」的感覺,約是在四、五歲時。
有一次,我和玩伴在外面玩時,忽然覺得胃好像被一下子被一隻看不見的手一把抓住,難受極了。我連腰都伸不直,根本站不住,趕緊蹲下,只覺得身體像是吊在虛空處,全身是汗,一點力氣都沒有……。後來,我連路都走不動了,還是堂哥把我背回家。
媽媽看我臉色發白,身體虛弱,趕快熱了一碗番薯簽稀飯給我。
平常我對灰灰黑黑的番薯簽稀飯並無好感,但這一天,它卻對我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我兩、三口併做一口,一大碗稀飯一下就下了肚。肚子也發出連串的輕微「咕咕…」聲響。
沒多久,不舒服的症狀全都消失了。而且,我感覺好得不得了,半靠著桌子,全身輕鬆。媽媽經過我身邊,看我的樣子,說:「肚子不餓了吧!要不要再來一碗,吃飽一點。」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剛才這麼難過,就是因為「餓」,而吃飽了卻這麼舒服。我笑咪咪的點頭,媽媽又替我盛了一碗。
從那時起,我就希望,只要可能,我一定不要餓肚子,每天吃得飽飽的,那樣的生活一定很美好。
我只是想吃得飽而已。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吃得飽」的願望是多麼的困難,幾乎就像一部電影的名字:「不可能的任務」,而且還有一、二、三……集,演了很長一段時間。
但我一直努力在實現這個願望。
第三個願望
在我終於從台北師範學校畢業,當了一陣子老師後,總算結束了自己一個人「吃不飽」的歲月後,我又面臨了更大的挑戰。
我結了婚,成家了,有了太太、孩子。我的責任更大了。
我的第三個願望就是:讓全家吃飽。我不要他們和我小時候一樣,整天擔心吃不飽。
不僅如此,我還想要他們吃得好,永遠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也不用害怕家裡沒有足夠的食物。在我心中,這是為人夫、為人父最基本的責任。
我很努力去達成這個願望。
我不但教書,而且在偶然的機緣裡,開始畫漫畫,成了漫畫家。後來我還去搞發明、出版、幼兒教育……雖然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自己的興趣,但讓全家人都能豐衣足食這個願望,卻是很重要的驅動力。
第三個願望好像也完成了。
好笑的是,就像《三個願望》童話故事裡那個被天神賜予三個願望的樵夫,達到了願望之後,卻一心只想回到事物本來的狀態。
小時候餓怕了,讓我對食物充滿了慾望。一旦有了經濟能力,我開始盡情大吃大喝,不放棄任何大啖美食的機會。好胃口與好飯量,讓我在口腹之慾上得到許多快樂與滿足。
但上了年紀之後,為了身體健康,現在飯不敢吃飽,菜也盡量朝「粗茶淡飯」發展,以富含纖維質、有機的蔬果類,譬如番薯、野菜、香蕉、木瓜等為主。我似乎又回到小時候的「吃不飽」狀態,只是現在吃的番薯,既鬆又甜,要比以前既難吃又難看的番薯簽好吃一百倍。
我帶你去超市
說完我的三個願望,我故意和小孫女「撒嬌」:「阿公真是苦命啊!年紀小時吃不飽,老是挨餓,怎麼到老了還要挨餓呢?」
「阿公,你真的很可憐!」她又用小手摸了摸我的臉,臉上帶著同情的神情,「你媽媽都不帶你去超市買菜。」
她拍拍小胸脯,慷慨的承諾:「下次我帶你去超市!」
我樂得哈哈大笑,一把將小孫女抱起來,親了好幾下。推薦序
藏在床底下的寶藏
我的童年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教育家爸爸嚴格安排的,一個是在媽媽掩護下藏在床底下的。
爸爸要我讀的書都是世界經典名著,像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年幼無知的我在讀後感想寫的結論都是一樣的:「最後好人終於打敗壞人」或是「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做好事。」距離理解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人性複雜面或是人生的困境等還很遙遠。
媽媽很同情我沒有和隔壁孩子一樣的玩樂童年,總是在已經不夠用的菜錢中節省下最後的幾塊錢買漫畫書給我,先是葉宏甲的《諸葛四郎和真平》,後來就是劉興欽的《大嬸婆和阿三哥了》。我會將這些漫畫書藏在我的床底下,等爸爸去上班或是出差的時候在拿出來看個夠。
記憶中的大嬸婆有個很大的屁股,生育力和生命力超強,是個鄉下來的蠢蛋,在都市裡橫衝直撞的。阿三哥也是個看起來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無為青年。這兩個人物完全違反了教育家爸爸的標準,卻滋潤了我從小過度被期待,過度嚴肅正經的童年。藏在床底下的那個世界,才是一個屬於真正有生命、有活力的世界。媽媽努力的掩護著我,在這個床底下的世界,得到了孩子們應該有的天真和快樂。
後來當我開始也偷偷的畫著一些自創的角色時,也都藏在床底下的餅乾盒子裡,和大嬸婆與阿三哥放在一起睡覺。我回想起這段和別人很不一樣的童年,真是慶幸有大嬸婆和阿三哥陪伴著。我也真慶幸我家也有個像大嬸婆一樣有生命力的媽媽,不過我媽媽的屁股比大嬸婆小一點,但同樣的都是客家女人。
小野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