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郵傳命:一位郵界耆老的回憶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置郵傳命 國之血脈
臺灣碩果僅存的郵界耆老,首本口述史問世!
明代學者胡纘宗於《願學編》一書開宗明義指出:「今之驛傳,猶血脈然,宣上達下,不可一日緩者。」郵驛遂有「國之血脈」一說。在民國肇建後,中華郵政歷經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播遷來臺。戰時,雖烽火交迭,堅守不退;平時,隨時代更迭,業命更新,郵政始終與民同在,郵史與國史血脈同拍。
口述者潘安生於抗戰中期進入郵政服務,見識過外籍郵務長的流風餘緒,身歷槍林彈雨的軍郵生涯,並參與光復後臺灣郵政的接收與重建,以及政府播遷後郵政的展業與興革,其不僅是歷史的講述者,更是近代中華郵政歷史的重要參與者與見證人。
本書由郵政博物館文史研究專員余燕玲女士採訪、編著。她以二十五萬字訪談逐字稿為本,並參考數十本郵史郵學專書、數百筆參考資料,撰就十五萬餘言專文。全書共二十五篇以時間為軸講述的郵政、郵史及郵識主題,讀來氣勢磅礡;配以珍貴歷史圖片,娓娓開啟郵驛之路。循著口述者溫暖的敍述,與八歲失怙的潘安生走出溫柔水鄉,投筆從戎,三考及第,走進百餘年來萬千郵人胼手胝足齊心開創的郵政事業。
從古代郵驛的源起到現代郵政的創立興革,窺探一以貫之的置郵使命;從「戰時不撤退」到組建軍郵隨軍挺進戰場,看郵人的堅持護守與職業光榮;從「動盪時代槃槃大才」看烽火戰亂下,郵政先輩如何創造歷史,書寫光榮。
本書特色
1. 國內碩果僅存的郵政耆老潘安生,首度自述與中華郵政緊密交織的生命史。
2. 全書收錄上百幅珍貴歷史照片、郵票紀錄,普及清代郵政官局成立到中華郵政逾雙甲子的歷史沿革及中外郵史知識。
3. 每篇文末附「潘爺爺講故事」、「郵識點點靈」,介紹郵政歷史掌故、郵史軼事、郵識小品,篇篇清新可喜,餘韻無窮。
臺灣碩果僅存的郵界耆老,首本口述史問世!
明代學者胡纘宗於《願學編》一書開宗明義指出:「今之驛傳,猶血脈然,宣上達下,不可一日緩者。」郵驛遂有「國之血脈」一說。在民國肇建後,中華郵政歷經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播遷來臺。戰時,雖烽火交迭,堅守不退;平時,隨時代更迭,業命更新,郵政始終與民同在,郵史與國史血脈同拍。
口述者潘安生於抗戰中期進入郵政服務,見識過外籍郵務長的流風餘緒,身歷槍林彈雨的軍郵生涯,並參與光復後臺灣郵政的接收與重建,以及政府播遷後郵政的展業與興革,其不僅是歷史的講述者,更是近代中華郵政歷史的重要參與者與見證人。
本書由郵政博物館文史研究專員余燕玲女士採訪、編著。她以二十五萬字訪談逐字稿為本,並參考數十本郵史郵學專書、數百筆參考資料,撰就十五萬餘言專文。全書共二十五篇以時間為軸講述的郵政、郵史及郵識主題,讀來氣勢磅礡;配以珍貴歷史圖片,娓娓開啟郵驛之路。循著口述者溫暖的敍述,與八歲失怙的潘安生走出溫柔水鄉,投筆從戎,三考及第,走進百餘年來萬千郵人胼手胝足齊心開創的郵政事業。
從古代郵驛的源起到現代郵政的創立興革,窺探一以貫之的置郵使命;從「戰時不撤退」到組建軍郵隨軍挺進戰場,看郵人的堅持護守與職業光榮;從「動盪時代槃槃大才」看烽火戰亂下,郵政先輩如何創造歷史,書寫光榮。
本書特色
1. 國內碩果僅存的郵政耆老潘安生,首度自述與中華郵政緊密交織的生命史。
2. 全書收錄上百幅珍貴歷史照片、郵票紀錄,普及清代郵政官局成立到中華郵政逾雙甲子的歷史沿革及中外郵史知識。
3. 每篇文末附「潘爺爺講故事」、「郵識點點靈」,介紹郵政歷史掌故、郵史軼事、郵識小品,篇篇清新可喜,餘韻無窮。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潘安生畢生從郵,服務期間長達四十三年餘,致力郵政革新,潛心創辦專業郵刊,鑽研郵學郵史不遺餘力,堪稱郵學活字典。民國八十六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首開先例以郵政人物為主題出版口述歷史叢書《劉承漢先生訪問紀錄》,二十五年後欣見《置郵傳命》一書傳承薪火,為郵政這條前仆後繼血脈相連的光榮之路作見證。」──吳宏謀/中華郵政公司董事長
「潘安生畢生從郵,服務期間長達四十三年餘,致力郵政革新,潛心創辦專業郵刊,鑽研郵學郵史不遺餘力,堪稱郵學活字典。民國八十六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首開先例以郵政人物為主題出版口述歷史叢書《劉承漢先生訪問紀錄》,二十五年後欣見《置郵傳命》一書傳承薪火,為郵政這條前仆後繼血脈相連的光榮之路作見證。」──吳宏謀/中華郵政公司董事長
目錄
序文 中華郵政公司董事長序/吳宏謀
自序 潘安生自序
第 一 篇 所有之前——留給赫德
第 二 篇 姑蘇古城 水鄉軟語
第 三 篇 戰火無邊 投筆從戎
第 四 篇 恩施郵局初試啼聲 重披戰袍進入軍郵
第 五 篇 典型在夙昔——忠心耿耿郵務長巴立地
第 六 篇 軍郵戎裝的使命與光榮
第 七 篇 勝利凱歌響起 青春作伴好還鄉
第 八 篇 劉銘傳與臺灣郵驛之路
第 九 篇 南國風光 東瀛風情
第 十 篇 金榜題名與洞房花燭
第 十一 篇 人事制度話說從頭
第 十二 篇 動盪時代 槃槃大才
第 十三 篇 青潭追憶
第 十四 篇 天涯郵蹤
第 十五 篇 偉大的郵政改革家羅蘭希爾
第 十六 篇 顧盼臨風——天下第一科郵務科長
第 十七 篇 「死信活投」傳奇多
第 十八 篇 工作衡量與管理革新
第 十九 篇 冷衙門裡韜光養晦 低谷裡熱情熱血
第 二十 篇 東京萬國郵政聯盟大會——最後的盛宴
第二十一篇 春秋鼎盛 供應處十年
第二十二篇 費拉爾的不世天才和是非功過
第二十三篇 郵政研究所
第二十四篇 永遠的華郵之友
第二十五篇 綠衣人的職業榮光
後記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余燕玲
參考書目
方寸走讀
自序 潘安生自序
第 一 篇 所有之前——留給赫德
第 二 篇 姑蘇古城 水鄉軟語
第 三 篇 戰火無邊 投筆從戎
第 四 篇 恩施郵局初試啼聲 重披戰袍進入軍郵
第 五 篇 典型在夙昔——忠心耿耿郵務長巴立地
第 六 篇 軍郵戎裝的使命與光榮
第 七 篇 勝利凱歌響起 青春作伴好還鄉
第 八 篇 劉銘傳與臺灣郵驛之路
第 九 篇 南國風光 東瀛風情
第 十 篇 金榜題名與洞房花燭
第 十一 篇 人事制度話說從頭
第 十二 篇 動盪時代 槃槃大才
第 十三 篇 青潭追憶
第 十四 篇 天涯郵蹤
第 十五 篇 偉大的郵政改革家羅蘭希爾
第 十六 篇 顧盼臨風——天下第一科郵務科長
第 十七 篇 「死信活投」傳奇多
第 十八 篇 工作衡量與管理革新
第 十九 篇 冷衙門裡韜光養晦 低谷裡熱情熱血
第 二十 篇 東京萬國郵政聯盟大會——最後的盛宴
第二十一篇 春秋鼎盛 供應處十年
第二十二篇 費拉爾的不世天才和是非功過
第二十三篇 郵政研究所
第二十四篇 永遠的華郵之友
第二十五篇 綠衣人的職業榮光
後記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余燕玲
參考書目
方寸走讀
序/導讀
自序/潘安生
當我在親友齊聲歡唱一〇四歲生日快樂歌時,其實,回想起來,我這「老壽星」曾是一個苦命的孩子。雖有幸出生在號稱「人間天堂」的蘇州,但在襁褓中隨父北上津浦鐵路在各車站任所。迄我有記憶時,定居在南京浦口車站。不久之後,先父出任南京下關車站站長,一直到八歲時我才離開南京。回到家鄉時,我一口下關方言,是一個小南京娃兒。
接著是我家的大難當頭:父親在下關車站積勞成疾病故。繼之以祖母古稀逝世,潘家端賴吾寡母護恃我兄妹三孤兒,家徒四壁,何以為繼?「髫齡失怙」,我在母親策勉下,發奮用功,從高小時就開始為班上的「第一名」;考進江蘇省立蘇州中學後,也是名列前茅。
有志不在年高,初中畢業時,我以一個十六歲的大孩子,決定輟學從業負起養家的責任。當時各行業中頗受注目的莫如銀行、郵局、鐵路等,都可以練習生考入從業。我乃義無反顧地投考京滬鐵路,幸獲錄取。先在南京下關車站的帳房見習,以我在蘇中已習的打字、珠算、簿記及應用文等,皆有基礎,所以一開始就能勝任愉快地供職,旋調升鎮江西站為站帳司事。
好景不長,在京滬鐵路任職不到三年,即逢盧溝橋事變,對日抗戰爆發。民國二十六年杪,奉命西撤,從此天涯奔波,晉入我人生的另一階段。那時我才是十八歲的少年,立志投筆從戎,參加國軍抗戰救國。四年軍旅生涯的後期,我乃興轉業之念,適見湖北郵政管理局在恩施招考郵務佐,而從郵之願,正是昔年所望,遂毅然報考,一試即登榜首。經此一轉折,使我的畢生改觀。斯時,我年方弱冠,這是民國三十年春間之事。進入郵局至抗戰勝利,我曾以軍郵人員的身分報效國家。
俗語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郵政正是我從業選擇中的第一志願,至抗戰期間才得遂初衷。回首當年,迄今已八十載有餘,所謂「一日郵人,終身郵人」,從郵一生,無怨無悔!
我在郵政,「三考俱中」,然後平步青雲,直登郵政總局首席副局長之高位而屆齡自退,可謂圓滿。自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退休迄今亦三十載有餘,這一期間,同仁咸呼余為「顧問」,雖是無給之名位,而我欣然接受;良以我在職期間,承先啟後,建立制度,創新立業,垂愛至今弗替,聲名聞於海內外,被譽為「郵政達人」。我也勤於筆耕,筆下千萬言,其已出版問世者不下於六十餘種,嘉惠後學,良非淺鮮。
翁公文祺在其任中華郵政董事長期間,曾蒞臨新竹巿舍下慰問,並囑口述生平事功,由余燕玲女士纂編成文,凡二十五篇,曾分期在《今日郵政》月刊刊出。今年(民國一〇〇年十二月三日)為余一百晉四之期,特將前稿修訂後結集成書:《置郵傳命:一位郵界耆老的回憶》。欣蒙中華郵政公司吳董事長宏謀,惠書序文,有所嘉勉,衷心銘感。
余女士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妙筆生華,此書之成,厥功甚偉。她近年與夫婿在海外為國宣勞,百忙之中,仍抽暇修文校稿,並協助聯絡排版印刷事宜,備極辛勞,復蒙賜跋言,為本書添光增色,敬此致謝。
吾已有曾孫三人,家人對此書之出版都熱心促成,吾兒犀靈為此書之出版,奔走聯絡,尤見孝忱,亦併此致意。
潘安生序
當我在親友齊聲歡唱一〇四歲生日快樂歌時,其實,回想起來,我這「老壽星」曾是一個苦命的孩子。雖有幸出生在號稱「人間天堂」的蘇州,但在襁褓中隨父北上津浦鐵路在各車站任所。迄我有記憶時,定居在南京浦口車站。不久之後,先父出任南京下關車站站長,一直到八歲時我才離開南京。回到家鄉時,我一口下關方言,是一個小南京娃兒。
接著是我家的大難當頭:父親在下關車站積勞成疾病故。繼之以祖母古稀逝世,潘家端賴吾寡母護恃我兄妹三孤兒,家徒四壁,何以為繼?「髫齡失怙」,我在母親策勉下,發奮用功,從高小時就開始為班上的「第一名」;考進江蘇省立蘇州中學後,也是名列前茅。
有志不在年高,初中畢業時,我以一個十六歲的大孩子,決定輟學從業負起養家的責任。當時各行業中頗受注目的莫如銀行、郵局、鐵路等,都可以練習生考入從業。我乃義無反顧地投考京滬鐵路,幸獲錄取。先在南京下關車站的帳房見習,以我在蘇中已習的打字、珠算、簿記及應用文等,皆有基礎,所以一開始就能勝任愉快地供職,旋調升鎮江西站為站帳司事。
好景不長,在京滬鐵路任職不到三年,即逢盧溝橋事變,對日抗戰爆發。民國二十六年杪,奉命西撤,從此天涯奔波,晉入我人生的另一階段。那時我才是十八歲的少年,立志投筆從戎,參加國軍抗戰救國。四年軍旅生涯的後期,我乃興轉業之念,適見湖北郵政管理局在恩施招考郵務佐,而從郵之願,正是昔年所望,遂毅然報考,一試即登榜首。經此一轉折,使我的畢生改觀。斯時,我年方弱冠,這是民國三十年春間之事。進入郵局至抗戰勝利,我曾以軍郵人員的身分報效國家。
俗語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郵政正是我從業選擇中的第一志願,至抗戰期間才得遂初衷。回首當年,迄今已八十載有餘,所謂「一日郵人,終身郵人」,從郵一生,無怨無悔!
我在郵政,「三考俱中」,然後平步青雲,直登郵政總局首席副局長之高位而屆齡自退,可謂圓滿。自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退休迄今亦三十載有餘,這一期間,同仁咸呼余為「顧問」,雖是無給之名位,而我欣然接受;良以我在職期間,承先啟後,建立制度,創新立業,垂愛至今弗替,聲名聞於海內外,被譽為「郵政達人」。我也勤於筆耕,筆下千萬言,其已出版問世者不下於六十餘種,嘉惠後學,良非淺鮮。
翁公文祺在其任中華郵政董事長期間,曾蒞臨新竹巿舍下慰問,並囑口述生平事功,由余燕玲女士纂編成文,凡二十五篇,曾分期在《今日郵政》月刊刊出。今年(民國一〇〇年十二月三日)為余一百晉四之期,特將前稿修訂後結集成書:《置郵傳命:一位郵界耆老的回憶》。欣蒙中華郵政公司吳董事長宏謀,惠書序文,有所嘉勉,衷心銘感。
余女士是一位優秀的作家,妙筆生華,此書之成,厥功甚偉。她近年與夫婿在海外為國宣勞,百忙之中,仍抽暇修文校稿,並協助聯絡排版印刷事宜,備極辛勞,復蒙賜跋言,為本書添光增色,敬此致謝。
吾已有曾孫三人,家人對此書之出版都熱心促成,吾兒犀靈為此書之出版,奔走聯絡,尤見孝忱,亦併此致意。
潘安生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