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21+當代太極 潘靖太極螺旋13式【限量精裝版】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際太極拳裁判與教練潘靖的故事。他受教於各門派太極名師,並為太極名師熊衛的入室弟子,經過多年凝鍊精髓為「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13式」。
潘靖深知現代人長期蝸蜷身體,辜負了五臟六腑。
他以太極為本,螺旋設式,設計出「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13式」,從尾閭起旋,輕鬆地舒張開被擠壓的身體中柱──脊椎,若漩渦般旋轉起來,點醒沉睡的身心,漩出能量,傳遞到全身神經末梢。
最符合忙忙忙時代的21世紀當代太極。
每週練個90分鐘,終能如直覺般漩開身體,讓能量極大化。
出身武學世家的潘靖,成長於溫泉鄉的北投,自幼喜歡單槍匹馬到處探險,常與三度空間之外的物結緣。
五歲起,潘靖開始學習武術的架式與內涵。念體育系時,刀槍劍棍與武術無一不通。日後,更遍習得陳式、楊式、吳式等太極,卻不受傳統觀念的拘束,有別於老一輩太極老師,不拘泥於傳統觀念持續創新中。他本身自青年期起從事太極教學。
◎祖輩有功夫超群的武舉人、懸壺濟世的醫家。潘靖隨著自幼學武的父親,奠下武學基礎,並遍學各式太極的精華。
◎追隨太極導引名師--熊衛大師,為其正式拜師的入門弟子。
◎凝鍊出「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13式」,讓現代人得以輕易鬆開扭結滯悶的身體。
◎附潘靖太極螺旋13式動作精要與分解,掃描QR code,即可依網路影片上路學習。
西方運動強調的是人體解剖學思維,包括:肌力、耐力、爆發力、協調、平衡。而東方武術套路走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認為人身就是一個小天地,講求天地人和的思想。我兼用東、西學,經由多年修練,我領悟到身體由內而外就是一個螺旋,歸納成「太極螺旋13式」,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輕鬆自如的螺旋。--潘靖
潘靖深知現代人長期蝸蜷身體,辜負了五臟六腑。
他以太極為本,螺旋設式,設計出「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13式」,從尾閭起旋,輕鬆地舒張開被擠壓的身體中柱──脊椎,若漩渦般旋轉起來,點醒沉睡的身心,漩出能量,傳遞到全身神經末梢。
最符合忙忙忙時代的21世紀當代太極。
每週練個90分鐘,終能如直覺般漩開身體,讓能量極大化。
出身武學世家的潘靖,成長於溫泉鄉的北投,自幼喜歡單槍匹馬到處探險,常與三度空間之外的物結緣。
五歲起,潘靖開始學習武術的架式與內涵。念體育系時,刀槍劍棍與武術無一不通。日後,更遍習得陳式、楊式、吳式等太極,卻不受傳統觀念的拘束,有別於老一輩太極老師,不拘泥於傳統觀念持續創新中。他本身自青年期起從事太極教學。
◎祖輩有功夫超群的武舉人、懸壺濟世的醫家。潘靖隨著自幼學武的父親,奠下武學基礎,並遍學各式太極的精華。
◎追隨太極導引名師--熊衛大師,為其正式拜師的入門弟子。
◎凝鍊出「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13式」,讓現代人得以輕易鬆開扭結滯悶的身體。
◎附潘靖太極螺旋13式動作精要與分解,掃描QR code,即可依網路影片上路學習。
西方運動強調的是人體解剖學思維,包括:肌力、耐力、爆發力、協調、平衡。而東方武術套路走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認為人身就是一個小天地,講求天地人和的思想。我兼用東、西學,經由多年修練,我領悟到身體由內而外就是一個螺旋,歸納成「太極螺旋13式」,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輕鬆自如的螺旋。--潘靖
名人推薦
1.通過螺旋的方式 武動他的太極
姚任祥(作家)
潘靖老師通過「螺旋」這一概念來講述個人經歷,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太極來理解生命與自我提升。他的筆觸細膩,故事充滿趣味與哲理,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充滿能量與智慧的世界。他強調,「螺旋」不僅是物理運動的方式,更是一種能量的體現與轉化,與太極修煉和個體內在成長密切相關。他將螺旋運動與宇宙能量、身體能量的聯繫進行詮釋,指出宇宙萬物圍繞自我運行,並與能量波的頻率相銜接,展現了個體與宇宙之間深刻的聯繫。在能量的流動與收放中,我感受到潘靖老師如何通過螺旋的方式武動他的太極,並堅定地走上自己的教學之路,這一切都充滿了耐心與堅韌。
2.將身體的柔軟旋轉與宇宙的運行聯繫在一起
透過內心力量所突破的外在限制,往往是通往自我成長的第一步。
吳俊輝(劍橋大學宇宙學博士、臺灣大學教授暨理學院副院長)
潘靖在書中的後段愈加展露出他的哲理深思,嘗試以其對宇宙的獨到觀點,引導讀者重新審視人類在浩瀚天地中的角色。目前的主流科學確實相信,我們身體中的每一顆原子,乃自宇宙誕生的初期即已存在,他將這個概念以詩意的方式表達,以不同的面向去探索思考生命的根源與本質,以及我們和宇宙之間的緊密關係,他嘗試以融合科學與哲學的論述方式,在啟發理性思維的同時,也喚起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感悟。
3.和自己在一起,你今天「漩能量」了嗎?
張卉君(作家)
「和自己在一起」到底有多重要呢?傳授太極多年的潘靖在書中篇章反覆強調,他的初衷是「讓想進入太極堂奧的練習者能找到自己的螺旋,自己的太極自己做主。」每個人學習太極的目的不同,從過去傳統的武學防身觀念,漸漸趨向現代人的身心需求,在各式拳路的練習中,由基礎的自我療癒為始,層次理解太極之道:「太極的雌雄同體,貴柔守雌找回另一半的自己,靈魂若具備這兩種能量,便能自成一個世界,能剛能柔、百毒難侵,能進能退。」
4.柔如輕風拂葉,剛則如草書勁筆
學生代表 謝富紀子(三普旅遊集團副董事長/臺灣日本人會監事)
因為國籍語言的差異,雖然我聽不太懂潘靖老師所說的太極方面的專用名詞和用語,然因我年輕時曾接觸過中醫學,而老師於課中經常提到的《黃帝內經》及中醫理論,又是我熟悉的部分,深深吸引我上太極課程。學到現在已有兩年的時間,深刻體會太極可使人穩定情緒,消除疲勞,具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肌肉及神經功能,提高肌肉的彈性和韌性,也能提高免疫力。
姚任祥(作家)
潘靖老師通過「螺旋」這一概念來講述個人經歷,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太極來理解生命與自我提升。他的筆觸細膩,故事充滿趣味與哲理,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充滿能量與智慧的世界。他強調,「螺旋」不僅是物理運動的方式,更是一種能量的體現與轉化,與太極修煉和個體內在成長密切相關。他將螺旋運動與宇宙能量、身體能量的聯繫進行詮釋,指出宇宙萬物圍繞自我運行,並與能量波的頻率相銜接,展現了個體與宇宙之間深刻的聯繫。在能量的流動與收放中,我感受到潘靖老師如何通過螺旋的方式武動他的太極,並堅定地走上自己的教學之路,這一切都充滿了耐心與堅韌。
2.將身體的柔軟旋轉與宇宙的運行聯繫在一起
透過內心力量所突破的外在限制,往往是通往自我成長的第一步。
吳俊輝(劍橋大學宇宙學博士、臺灣大學教授暨理學院副院長)
潘靖在書中的後段愈加展露出他的哲理深思,嘗試以其對宇宙的獨到觀點,引導讀者重新審視人類在浩瀚天地中的角色。目前的主流科學確實相信,我們身體中的每一顆原子,乃自宇宙誕生的初期即已存在,他將這個概念以詩意的方式表達,以不同的面向去探索思考生命的根源與本質,以及我們和宇宙之間的緊密關係,他嘗試以融合科學與哲學的論述方式,在啟發理性思維的同時,也喚起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感悟。
3.和自己在一起,你今天「漩能量」了嗎?
張卉君(作家)
「和自己在一起」到底有多重要呢?傳授太極多年的潘靖在書中篇章反覆強調,他的初衷是「讓想進入太極堂奧的練習者能找到自己的螺旋,自己的太極自己做主。」每個人學習太極的目的不同,從過去傳統的武學防身觀念,漸漸趨向現代人的身心需求,在各式拳路的練習中,由基礎的自我療癒為始,層次理解太極之道:「太極的雌雄同體,貴柔守雌找回另一半的自己,靈魂若具備這兩種能量,便能自成一個世界,能剛能柔、百毒難侵,能進能退。」
4.柔如輕風拂葉,剛則如草書勁筆
學生代表 謝富紀子(三普旅遊集團副董事長/臺灣日本人會監事)
因為國籍語言的差異,雖然我聽不太懂潘靖老師所說的太極方面的專用名詞和用語,然因我年輕時曾接觸過中醫學,而老師於課中經常提到的《黃帝內經》及中醫理論,又是我熟悉的部分,深深吸引我上太極課程。學到現在已有兩年的時間,深刻體會太極可使人穩定情緒,消除疲勞,具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肌肉及神經功能,提高肌肉的彈性和韌性,也能提高免疫力。
目錄
自序:幫這個世代的人們 找回自己的身體
推薦序
通過螺旋的方式 武動他的太極/姚任祥
將身體的柔軟旋轉與宇宙的運行聯繫在一起/吳俊輝
動則不衰 樂則長壽/黃虹霞
太極拳兩三事/陳國儀
和自己在一起,你今天「漩能量」了嗎?/張卉君
柔如輕風拂葉,剛則如草書勁筆/謝富紀子
Ⅰ
1 那些年 我慢出生、我慢成長
2 那些年 我基因中的武術因子
3 那些年 五百,讓我絲絲牽掛
4 那些年 北投老宅的奇幻冒險
5 那些年 以武會友,以武敬神
6 那些年 師承後,我傳承
7 那些年 在上海武術院的堅持
8 這些年 太極隨處都在
9 這些年 太極教我的事
10 這些年 身康體健,今晚夜色真美
11 這些年 每一個人都是星塵
12 這些年 太極與情感的流串
13 這些年 屬於我的獨自武林
番外篇
1 繪畫與植物的有機天地
2 公益起「漩 」,幫別人成就功夫小子夢
Ⅱ 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十三式&動作分解
輕 第一式:
擴胸引得宇宙入 年長梳髮不求人
亂 第二式:
胸懷展開來 肢體凌亂舞
擴 第三式:
天下由來輕兩臂 老來更衣全憑己
開 第四式:
開步似弓似劍 拳在前 掌在後
甩 第五式:
兩手提甩水壺浪 前浪後浪 浪滔天
補 第六式:
舌頂顎 盤盤膝 轉轉腰 補足氣
緩 第七式:
久蹲不遲滯 緩緩漂亮浮起身
破 第八式:
展臂張腿放膽作 縱有破綻也無妨
圈 第九式:
順逆螺旋 無限風光在於圈
漩 第十式
能量綿綿不絕 漩起螺旋 像子彈爆發
速 第十一式:
挽弓翹首天際 飛箭急速奔射
洄 第十二式:
丹田吐納迴旋 巨濤澎湃洶湧若連綿螺旋
逆 第十三式:
大馬哈魚逆流而上 通往時空隧道之逆行
推薦序
通過螺旋的方式 武動他的太極/姚任祥
將身體的柔軟旋轉與宇宙的運行聯繫在一起/吳俊輝
動則不衰 樂則長壽/黃虹霞
太極拳兩三事/陳國儀
和自己在一起,你今天「漩能量」了嗎?/張卉君
柔如輕風拂葉,剛則如草書勁筆/謝富紀子
Ⅰ
1 那些年 我慢出生、我慢成長
2 那些年 我基因中的武術因子
3 那些年 五百,讓我絲絲牽掛
4 那些年 北投老宅的奇幻冒險
5 那些年 以武會友,以武敬神
6 那些年 師承後,我傳承
7 那些年 在上海武術院的堅持
8 這些年 太極隨處都在
9 這些年 太極教我的事
10 這些年 身康體健,今晚夜色真美
11 這些年 每一個人都是星塵
12 這些年 太極與情感的流串
13 這些年 屬於我的獨自武林
番外篇
1 繪畫與植物的有機天地
2 公益起「漩 」,幫別人成就功夫小子夢
Ⅱ 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十三式&動作分解
輕 第一式:
擴胸引得宇宙入 年長梳髮不求人
亂 第二式:
胸懷展開來 肢體凌亂舞
擴 第三式:
天下由來輕兩臂 老來更衣全憑己
開 第四式:
開步似弓似劍 拳在前 掌在後
甩 第五式:
兩手提甩水壺浪 前浪後浪 浪滔天
補 第六式:
舌頂顎 盤盤膝 轉轉腰 補足氣
緩 第七式:
久蹲不遲滯 緩緩漂亮浮起身
破 第八式:
展臂張腿放膽作 縱有破綻也無妨
圈 第九式:
順逆螺旋 無限風光在於圈
漩 第十式
能量綿綿不絕 漩起螺旋 像子彈爆發
速 第十一式:
挽弓翹首天際 飛箭急速奔射
洄 第十二式:
丹田吐納迴旋 巨濤澎湃洶湧若連綿螺旋
逆 第十三式:
大馬哈魚逆流而上 通往時空隧道之逆行
試閱
5 那些年 以武會友,以武敬神
去四十六億年前最古老的地球冥古宙,
淋一場那傳說中下了百萬年的大雨,
在天地間打一套拳法供養,
從人間通向蒼穹,
將心中的祈願寄予虛空,祈天祐。
人最終去哪了?
北投是巫神住的地方,磺氣迷濛、地氣強大,從地底的能量深穴中冒出溫泉、霧氣氤氳,山裡縷縷白煙、茫茫一片。一邊是花俏繁華的溫柔富貴鄉,一邊又是宗教聖地,還有一方是人生最後的歸處--陽明山第一公墓。
國小六年級時的元宵節,我跟一票同學拿著火把去公墓探險, 走到一墳前,看見碑上有離世者的照片,一副棺木可能是被地震震出一角。初時心裡是淡定的,直到看清墳前照片是位短髮面容清秀的年輕少女,而她只來過這世間十七年就離開了,我心霎時迷惘。
儘管那時的我只有十二歲,我與她的間隔卻是生與死、肉身與靈魂,那個瞬間,我陷入一種對生命的思索,猶如黑夜中的星星,想著:人最終去哪了?無人知曉。
長亭外、古墓邊,謝謝「你」護送我離開
有一次又單獨去探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的就走到陽明山第一公墓,然後看到每個墓園都有蔣介石、于右任等人物寫的匾牌。我想, 埋在這的,生前地位應該都不是尋常人吧。
走著走著,越走越往墓園深處,我竟在墓園裡繞不出來,怎麼走都走回到原地,像是進入一個奇門布陣裡。那個年紀的我, 人小心膽大,只是單純覺得迷路了,完全沒有恐懼感,索性就不走了,閒適地觀望四周風景,看著山下與天空,還突發奇想地打起一套五步拳,妙的是,這拳怎麼打在一座墓地前。那塊墓地,看起來像是多年無人護守、無人管理,墳前雜草叢生, 當下覺得也許是身處另一個時空中的朋友希望我幫他整理一下、清除荒草吧!
因為一時也走不出去,我乾脆就把這墳上的雜草整理乾淨,瞧瞧整理後的墓地,我還頗滿意自己的勞作呢。又跟虛空中的朋友說說話後,我覺得自己該離開了,走時再回頭看「他」一眼, 那一瞬間,似是彼此的相望。
風挾著大屯山荒煙的硫磺味,我們,靜默、無聲地回應,相視而笑。
接著,很順利的就走出墓園。我想,是這裡太久無人到訪,靈魂有意讓我多留一會兒,幫「他」整理居所吧,也許也是「他」想幫我走出,但又想留我一會兒吧。
少年時代,是我們人生關鍵的一部分,這些經歷也都影響了我日後看世界的方式。
又回到幽雅路,把神明、萬物當好朋友
歲月悠悠,我已成長,常常尋山找地方練拳,走著走著又回到國中時的幽雅路,這裡原本是無路可再前行的,不知何時已開通了抵達山頂的道路。而北投的寺廟特別多,在這山頭就有座天寶聖道宮,廟門面朝關渡平原,遠眺眾家煙火,平常罕見人跡。
大學畢業後,我常會在清晨從家裡泡壺茶,放在保溫瓶裡,再帶著早餐騎摩托車上山。左邊是主廟,寺裡的人都聚在那,中間大空地上有塊大立牌,刻著巨大雕工精細的一條龍。位在右邊的廟,就是我練拳之處,將摩托車停好後,往右和三尊大神一起俯瞰人間。
那座廟埕,是我練拳法的場域,冬天我會在旁邊空地先小跑步得比較隨意,第四趟則身體已熱活起來,最後一趟往往打得最順心、順意,自己很滿意的完成一日早課。
我維持如此自律練拳的模式好多年,與那裡的神佛長時間見面,也漸漸成為如莫逆之交。每來到這,就會向祂們請安問好:你今天快樂嗎?最近身體怎麼樣?我今天拳打得如何?祝福你天天幸福啊!
萬物皆有靈,晨採山間林氣、午觸人間百味
有時,在打拳過程中,天空會突然飄下殞落的小蜻蜓,或是地上躺著離世的小鳥,這時我會一如過往的習慣,跟牠們說聲:「一切都過去了,不要留戀在這世間,來世有緣我們再做朋友。」繼而順手找個地方埋了牠們。
而有段經歷滿特別,往往在每日早晨八點半左右,會有一隻像蜜蜂,又不像蜜蜂的蜜蜂,飛在我的頭上巡看。起初我有點戒備, 但又感覺不到殺氣,也就沒有太注意,後來我慢慢有點懂牠的意思了,感覺牠已經是有些年紀的老管家,是這裡的主事者。
更多的時候,我覺得在幻化之間,夏季之月,腐草為螢,小草的靈魂也注入在這蜜蜂身體中,讓短暫的生命連接永恆的時空, 繼續守護這個地方,像是神的侍者化現,看看來者何人?一人、一蜂,彼此慢慢熟悉,竟有種街坊鄰居般的親切。
而在身體活動過後,我會想放空休息,這時,我要不是俯瞰山下人間,就是在眺望遠處搖曳的竹林,或看看早晨碎玉般的光, 在松樹針葉縫隙中透漏灑下,形成斑斑帶綠的日花,及那隨著季節變化由綠轉黃,被一陣秋風簌簌掃落的葉子。
後來認識廟裡一位越南籍的工作人員,她說:「這裡空氣很好, 就是冬天太冷,受不了。」
整座山頭都隸屬這座廟,廟旁一大片空地上置放很多木材,他們仍保留用柴火燒煮食飲的習慣。有一次還看見一隻貓溜進廚房,嘴裡叼著一個狀似白蘿蔔的東西跑了出來。
我每天早上先來山上修練,下午則進入臺北市的車水馬龍裡追跑課程,既在山上感受安靜樸素的生活方式,也在城市展開追逐風月的節奏。
在大和溫泉鄉、千年古剎前,打一套拳法
時間快轉、換個場景。
七世紀的日本,史稱「飛鳥時代」,是日本重要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醞釀的時期,此時,受隋、唐文化的影響,佛教傳入日本。大和王權產生變化,天皇體制正式成形。
有年冬天,我到日本的一個溫泉小鎮有馬旅行,那裡的氛圍跟北投很微妙地相似,它有著超過一千年以上的溫泉歷史,而有溫泉的地方就如雨、如霧、如風、如詩,我來到這裡享受冬日泡湯,也領略這古意滿溢的人文風景。
旅途中,我看著當地地圖,地圖上靠近北邊的一個地標吸引了我。彼時天空正下著毛毛細雨,我仍循著沿路標示,穿街走巷的來到一道陡長的階梯前,向前仰望,空氣清靈,再環顧四周, 一個明顯的標示牌上記載著這裡屬於這一方神社的起源。
原來這裡有著一座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古剎,正殿肯定就在那層層階梯上,坐落於山嵐飄渺間。
古樸的青石鳥居後,來到神的居所。順著指示,我行禮如儀尊敬的參拜,再看看四周遊客稀少,下山後不禁有個念頭:明天一早來打拳。
去四十六億年前最古老的地球冥古宙,
淋一場那傳說中下了百萬年的大雨,
在天地間打一套拳法供養,
從人間通向蒼穹,
將心中的祈願寄予虛空,祈天祐。
人最終去哪了?
北投是巫神住的地方,磺氣迷濛、地氣強大,從地底的能量深穴中冒出溫泉、霧氣氤氳,山裡縷縷白煙、茫茫一片。一邊是花俏繁華的溫柔富貴鄉,一邊又是宗教聖地,還有一方是人生最後的歸處--陽明山第一公墓。
國小六年級時的元宵節,我跟一票同學拿著火把去公墓探險, 走到一墳前,看見碑上有離世者的照片,一副棺木可能是被地震震出一角。初時心裡是淡定的,直到看清墳前照片是位短髮面容清秀的年輕少女,而她只來過這世間十七年就離開了,我心霎時迷惘。
儘管那時的我只有十二歲,我與她的間隔卻是生與死、肉身與靈魂,那個瞬間,我陷入一種對生命的思索,猶如黑夜中的星星,想著:人最終去哪了?無人知曉。
長亭外、古墓邊,謝謝「你」護送我離開
有一次又單獨去探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的就走到陽明山第一公墓,然後看到每個墓園都有蔣介石、于右任等人物寫的匾牌。我想, 埋在這的,生前地位應該都不是尋常人吧。
走著走著,越走越往墓園深處,我竟在墓園裡繞不出來,怎麼走都走回到原地,像是進入一個奇門布陣裡。那個年紀的我, 人小心膽大,只是單純覺得迷路了,完全沒有恐懼感,索性就不走了,閒適地觀望四周風景,看著山下與天空,還突發奇想地打起一套五步拳,妙的是,這拳怎麼打在一座墓地前。那塊墓地,看起來像是多年無人護守、無人管理,墳前雜草叢生, 當下覺得也許是身處另一個時空中的朋友希望我幫他整理一下、清除荒草吧!
因為一時也走不出去,我乾脆就把這墳上的雜草整理乾淨,瞧瞧整理後的墓地,我還頗滿意自己的勞作呢。又跟虛空中的朋友說說話後,我覺得自己該離開了,走時再回頭看「他」一眼, 那一瞬間,似是彼此的相望。
風挾著大屯山荒煙的硫磺味,我們,靜默、無聲地回應,相視而笑。
接著,很順利的就走出墓園。我想,是這裡太久無人到訪,靈魂有意讓我多留一會兒,幫「他」整理居所吧,也許也是「他」想幫我走出,但又想留我一會兒吧。
少年時代,是我們人生關鍵的一部分,這些經歷也都影響了我日後看世界的方式。
又回到幽雅路,把神明、萬物當好朋友
歲月悠悠,我已成長,常常尋山找地方練拳,走著走著又回到國中時的幽雅路,這裡原本是無路可再前行的,不知何時已開通了抵達山頂的道路。而北投的寺廟特別多,在這山頭就有座天寶聖道宮,廟門面朝關渡平原,遠眺眾家煙火,平常罕見人跡。
大學畢業後,我常會在清晨從家裡泡壺茶,放在保溫瓶裡,再帶著早餐騎摩托車上山。左邊是主廟,寺裡的人都聚在那,中間大空地上有塊大立牌,刻著巨大雕工精細的一條龍。位在右邊的廟,就是我練拳之處,將摩托車停好後,往右和三尊大神一起俯瞰人間。
那座廟埕,是我練拳法的場域,冬天我會在旁邊空地先小跑步得比較隨意,第四趟則身體已熱活起來,最後一趟往往打得最順心、順意,自己很滿意的完成一日早課。
我維持如此自律練拳的模式好多年,與那裡的神佛長時間見面,也漸漸成為如莫逆之交。每來到這,就會向祂們請安問好:你今天快樂嗎?最近身體怎麼樣?我今天拳打得如何?祝福你天天幸福啊!
萬物皆有靈,晨採山間林氣、午觸人間百味
有時,在打拳過程中,天空會突然飄下殞落的小蜻蜓,或是地上躺著離世的小鳥,這時我會一如過往的習慣,跟牠們說聲:「一切都過去了,不要留戀在這世間,來世有緣我們再做朋友。」繼而順手找個地方埋了牠們。
而有段經歷滿特別,往往在每日早晨八點半左右,會有一隻像蜜蜂,又不像蜜蜂的蜜蜂,飛在我的頭上巡看。起初我有點戒備, 但又感覺不到殺氣,也就沒有太注意,後來我慢慢有點懂牠的意思了,感覺牠已經是有些年紀的老管家,是這裡的主事者。
更多的時候,我覺得在幻化之間,夏季之月,腐草為螢,小草的靈魂也注入在這蜜蜂身體中,讓短暫的生命連接永恆的時空, 繼續守護這個地方,像是神的侍者化現,看看來者何人?一人、一蜂,彼此慢慢熟悉,竟有種街坊鄰居般的親切。
而在身體活動過後,我會想放空休息,這時,我要不是俯瞰山下人間,就是在眺望遠處搖曳的竹林,或看看早晨碎玉般的光, 在松樹針葉縫隙中透漏灑下,形成斑斑帶綠的日花,及那隨著季節變化由綠轉黃,被一陣秋風簌簌掃落的葉子。
後來認識廟裡一位越南籍的工作人員,她說:「這裡空氣很好, 就是冬天太冷,受不了。」
整座山頭都隸屬這座廟,廟旁一大片空地上置放很多木材,他們仍保留用柴火燒煮食飲的習慣。有一次還看見一隻貓溜進廚房,嘴裡叼著一個狀似白蘿蔔的東西跑了出來。
我每天早上先來山上修練,下午則進入臺北市的車水馬龍裡追跑課程,既在山上感受安靜樸素的生活方式,也在城市展開追逐風月的節奏。
在大和溫泉鄉、千年古剎前,打一套拳法
時間快轉、換個場景。
七世紀的日本,史稱「飛鳥時代」,是日本重要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醞釀的時期,此時,受隋、唐文化的影響,佛教傳入日本。大和王權產生變化,天皇體制正式成形。
有年冬天,我到日本的一個溫泉小鎮有馬旅行,那裡的氛圍跟北投很微妙地相似,它有著超過一千年以上的溫泉歷史,而有溫泉的地方就如雨、如霧、如風、如詩,我來到這裡享受冬日泡湯,也領略這古意滿溢的人文風景。
旅途中,我看著當地地圖,地圖上靠近北邊的一個地標吸引了我。彼時天空正下著毛毛細雨,我仍循著沿路標示,穿街走巷的來到一道陡長的階梯前,向前仰望,空氣清靈,再環顧四周, 一個明顯的標示牌上記載著這裡屬於這一方神社的起源。
原來這裡有著一座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古剎,正殿肯定就在那層層階梯上,坐落於山嵐飄渺間。
古樸的青石鳥居後,來到神的居所。順著指示,我行禮如儀尊敬的參拜,再看看四周遊客稀少,下山後不禁有個念頭:明天一早來打拳。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