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1015_旅遊展

外交老兵──林尊賢回憶錄

  • 79 435
    5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 半世紀外交第一線的見證
林尊賢大使自1950年代起投身外交,歷任駐菲律賓、澳洲、日本、斐濟、美國、加勒比海多國及駐韓代表,足跡遍及十一國,完整經歷臺灣從冷戰到後冷戰、從邦交鼎盛到國際孤立的歷程。

★ 最真實的人生縮影
書中不僅記錄大國博弈與外交轉折,也細膩描寫外交官的日常心境──漂泊、孤寂、壓力與信仰、友情、家庭支持的力量,展現出有血有肉的「外交人」。

★ 臺灣外交的活歷史
本書不僅展現臺灣如何在艱困國際局勢中創造生存空間、守護國家尊嚴,更細膩揭示外交背後的抉擇、情感與人性張力,是理解臺灣外交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見證。

「外交,不只是國與國的交往,更是人與人的信任。」

來自豐原葫蘆墩街的基督教家庭,他在戰火中成長,成為戰後第一批臺籍外交菁英。妻子林秀珠為了愛情,毅然放下臺大的學業,隨夫遠赴異鄉,攜手走過半世紀的外交人生。

他的足跡遍及菲律賓、澳洲、日本、美國、斐濟、格瑞那達、聖文森、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韓國等十一國。從冷戰到斷交,他見證了臺灣在國際孤立中堅持自我、尋找立足的艱難歷程,也親身參與了外交突破的每一步。

這不是張揚的英雄史詩,而是一位外交官樸實的自白。
夢想與愛情、奮鬥與感恩,他的一生全都奉獻給了臺灣。

回首人生,他曾對子女說:
「我再也沒有任何遺憾,只感謝上帝賜予我所有的一切。」

自稱「平凡的外交老兵」的他,卻留下了一部橫跨半世紀的見證。
這本回憶錄,是他獻給臺灣與世界最真誠的告白。

作者

▎口述╱林尊賢
林尊賢,1930 年出生於臺中豐原,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第一屆碩士。1955 年進入外交部,由科員起步,歷經駐菲律賓三等祕書、駐澳洲二等祕書及駐日本一等祕書,累積豐富外館實務。返國後先後擔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1972 年)、亞太司司長(1980 年),推動國賓接待制度化與太平洋島國合作,期間於 1975 年出任駐斐濟商務代表團團長。1983 年出任駐亞特蘭大辦事處處長,1989 年出任駐美代表處副代表,1992 年出任駐格瑞那達特命全權大使,兼轄聖文森、多米尼克、聖露西亞及聖克里斯多福等四國大使,深化加勒比海邦誼。1993 年至2001 年,近八年期間出任駐韓國臺北代表部首任代表,奠基臺韓實務交流。2001 年退休後曾擔任外交部卸任使節聯誼會及外交老兵隊創始會員、財團法人國際文化基金會董事、臺中市市政府顧問等職。他自謙自己是平凡無奇的「外交老兵」。


▎特別收錄(口述)╱林秀珠
林秀珠,臺中人,父親林金標曾任第二、三屆臺中市長。她先後就讀臺中女中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1955 年大三時,為追隨駐菲律賓三等祕書的夫婿,勇敢飛往馬尼拉,自此展開「候鳥般」的駐外人生,足跡橫跨亞洲、美洲及大洋洲,多年來致力於僑界聯誼與文化公益。她以溫婉堅毅的姿態,在家國與世界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外交篇章。


▎採訪撰稿╱文以崴
文字工作者。

目錄

推薦序 在歷史與人生之間,看見外交的重量╱林佳龍
推薦序 一段跨越半世紀的外交情誼╱錢復
推薦序 外交是一場持續不懈的接力賽╱田弘茂

▍第一部 走向世界:我的外交生涯

◆ 第一章 駐菲律賓:初試啼聲的外交官人生
初駐菲律賓與人生轉折

◆ 第二章 駐澳洲:在南半球的外交經驗
在澳洲巧遇努爾哈赤遺族
難忘的陳之邁大使伉儷

◆ 第三章 駐日、禮賓司副司長兼國民大會祕書處交際科長
戰後日本與外交布局
日本大使館任職與年輕同事
日本經濟開始起飛
日本推動與中國的「關係正常化」
返國接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
兼任國民大會祕書處科長的雙重任務
接待洛克斐勒特使與臺灣的忠實友人高華德

◆ 第四章 駐斐濟擔任代表團團長
外派斐濟的抉擇與啟程前的思索
初到斐濟與建交風波
安定人事,開展工作
善用人脈,拓展南太平洋外交
推動農技合作,洞察斐濟社會
高爾夫外交與夫人的影響力

◆ 第五章 外交部亞太司司長
回到外交部,見證臺灣經濟轉型
詭譎多變的亞太局勢
亞洲四小龍與經濟奇蹟背後的省思
從斐濟的慢活到亞太司的快節奏
一次讓同事捏把冷汗的專題報告
斷交後的外交困境與臺日貿易風波
印尼與南太平洋外交點滴
八一七公報與臺灣的抉擇

◆ 第六章 駐亞特蘭大辦事處
八○年代的亞特蘭大
張建邦是臺灣交通建設的默默功臣
斷交後的美國工作與往日唏噓
亞特蘭大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的設立
我在亞特蘭大的僑界經驗

◆ 第七章 駐美副代表期間
美副代表的使命:溝通、觀察與和解
在美期間的人脈與影響力
華府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插曲

◆ 第八章 身兼五國大使(加勒比海地區)
派駐加勒比海的多國大使任務
大使館設在格瑞那達的原委
聖文森的外交小插曲
格瑞那達的邦誼與轉折
格瑞那達的日常與外交節奏
格瑞那達的專業教育典範─聖喬治大學(SGU)

◆ 第九章 駐韓國首任代表
韓臺人民對日本的不同心態
臺韓之間特殊的軍事與情報合作
金鍾泌的親民風範
韓臺斷交的衝擊與潘基文的靈活外交
臺韓斷交後的航權角力
韓國官邸購置的緣起與巧合
韓國人「世界第一」的志氣
四十六年路程,畫下圓滿句點


▍第二部 外交背後的身影

◆ 第十章 我與李登輝的點滴回憶
初識李登輝與農林廳歲月
外交生涯初期與李登輝的交集
李登輝早有接班氣勢
球場上的同事、長官及老朋友
李登輝的談話風格與臺北高校的影響
李登輝的好意安排
外交第一線的反共信念
永存心中的李登輝總統

◆ 第十一章 早期所見的外省菁英
外交部稀有的臺籍人士
身分認同與人格信仰
我對外省菁英的印象
蔣宋美齡的國宴插曲
何麗珠與我眼中的何應欽家族
李國鼎是清廉與務實的科技推手
「反共先生」谷正綱
胡旭光的貢獻與人情故事
遇見錢氏三兄弟
沉穩內斂的丁懋時
王昇將軍的寂寞身影

◆ 第十二章 早期所見的臺灣本土菁英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豐原教會
才華洋溢的外交智者房金炎
科學界的臺灣之光:廖述宗
賴淳彥─同窗情誼與海外大貴人
同學兼室友的梁國樹
白麗雪與許世楷:一段情誼交織與風波的回憶
白雲山莊與臺灣園藝外交
異鄉的鄉情與奇遇
旅日臺灣人的同舟共濟精神
辜家三位貴人的情誼
人人尊敬的吳尊賢
臺灣草蝦養殖之父:廖一久
語言天才洪健昭
扶輪社的友誼與緣分
陷入語言困境的日治時期臺灣人
幾位難忘的摯友

◆ 第十三章 人生難得的知己──辜寬敏
經辜寬敏介紹加入群鷹隊
辜家兄弟的深情對話
辜寬敏的家庭與兒子
辜寬敏最感謝的三個人之一:林正方
一棒敲醒夢中人的楊宗哲
挺朋友到底的吳尊賢
永遠的牌搭子,最後的告別


▍第三部 追根溯源:家族、信仰與青春

◆ 第十四章 風雨中成長:家族世代的奮鬥、信仰與情懷
父親的堅韌與成長之路
父親的地方聲望與事業起伏
母親的出身與家族背景
知識啟蒙與教育之道
家族淵源與中部林姓族人的開墾史
無憂無慮的童年
三件傳家之寶:親情、友誼與信仰的見證

◆ 第十五章 走過苦難的臺灣:歷經淬鍊的成長過程
豐原少年與引路恩師
臺中一中─夢想的沃土
戰火下難忘的青春歲月
師恩難忘,情誼跨越時空
光復後的變革與適應
心中的那道光─楊錦鐘老師
命運的棋局與時代的浪潮
從文理分組到外交之路
多彩多姿的預備軍官訓練
戰勝國與戰敗國的心理矛盾
二二八的歷史悲劇


▍第四部 歸鄉與回望

◆ 第十六章 回家,是最好的退休禮物
漂泊多年,心繫臺灣
最感謝太太一路同行
行遍熟悉又陌生的故鄉
高爾夫讓退休生活多采多姿
老淡水與群鷹隊的歷史傳承
晚年的福氣:知己相伴
卸任使節聯誼會與外交老兵隊

◆ 第十七章 林秀珠的青春記事
火車上的奇妙緣分
情書輾轉的青澀歲月
嚴父慈父憶往

◆ 第十八章 每個人都是一座金礦:一位外交官太太的回顧與見證

◆ 第十九章 記錄一場老同學的相聚

▍林尊賢大事紀

序/導讀

★外交部長.林佳龍:
「林大使在書中所展現的外交,從來不是孤單的談判桌,而是無數信任關係的累積。」

★前外交部長.錢復:
「外交場合往往需要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取得平衡,林大使總是能在不失原則的前提下,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前外交部長.田弘茂:
「林大使正是這一代『外交老兵』的縮影,他與許多同仁憑藉專業、毅力與人脈,為臺灣爭取一席之地。」


§ 推薦序 在歷史與人生之間,看見外交的重量╱外交部長 林佳龍

閱讀一本外交回憶錄,常常會讓人期待看到「內幕」與「秘辛」。然而,翻開《外交老兵─林尊賢回憶錄》,我卻感受到另一種不同的力量:一種來自生命真實經驗的沉澱,一種既平凡又厚重的人生見證。
這本書的誕生,其實有一段特別的緣起。一次親友聚會上,內人婉如曾問林大使是否寫過回憶錄,他卻謙稱自己只是個平凡無奇的外交老兵,還不至於重要到值得留下紀錄。然而,婉如認為他是臺灣外交史的重要見證者,若能留下回憶,必將成為後人珍貴的參照與回顧,因此特別鼓勵他提筆成書。
另一段緣起,是我在擔任總統府秘書長出席國史館活動時,得知人稱「非洲先生」的楊西崑曾經有一份因故未能付梓的口述歷史訪談,故鼓勵其家人同意國史館加以編輯後正式出版。楊西崑大使自一九六○年代開始,為了拓展邦誼而積極出使非洲,並以「外交下鄉,農業出洋」為口號,推動農耕隊與技術團赴友邦協助發展。這不僅改善了非洲糧食困境,也為臺灣開啟了經濟外交與國際合作的嶄新篇章。楊大使的遠見啟發了我,後來我在出任外交部長時,提出「榮邦計畫」,就是希望延續這種利人利己的外交精神。
同時,我也想特別一提:近期我曾收到錢復大使與李大維大使出版的著作,他們還親筆簽名贈與我。對我而言,這些書籍不僅是外交智慧的結晶,更象徵著前輩對後輩的鼓勵與傳承。事實上,我也經常參加退休大使聯誼會每三個月一次的聚餐,林大使、錢大使、李大使都是常客。我總盡量出席,與前輩們面對面交流,從他們的人生經驗中汲取智慧,學習外交的厚度與分寸。這些互動讓我深刻體會,外交並不是書本上的抽象知識,而是一代代外交人以實際行動累積下來的智慧與情誼。
林尊賢大使在斐濟及加勒比海任內,也曾親身見證了「農技團」對友邦的深厚貢獻,這些寶貴的經驗紀錄,更加凸顯了外交工作在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建立長遠情誼的重要性。
林大使是臺灣外交史上難能可貴的一位見證者。他的職涯跨越半世紀,足跡遍及菲律賓、澳洲、日本、斐濟、美國、加勒比海與韓國。他走過冷戰與後冷戰,經歷過斷交的衝擊,也見證臺灣在國際體系中尋求生存與尊嚴的過程。這些經歷,本身就是臺灣外交史的重要片段。然而,更令人動容的,是他以樸實的文字,把那些看似遙遠的國際事件,轉化為一段段與人相遇、與心對話的故事。
這本書裡,我看見了三層深意。
首先,它讓我們認識外交的真相。外交並不是抽象的「國與國的交往」,而是具體的人與人的互動。林大使在書中多次提到僑界、媒體、同事與友人的幫助與陪伴。正是這些真實的人情往來,支撐著臺灣在困難環境中不至於孤立。外交,從來不是孤單的談判桌,而是無數信任關係的累積。
其次,它展現了外交官的心靈風景。漂泊、孤獨、壓力,都是身在海外的日常。但林大使筆下有信仰的力量、有家庭的支持,也有友情的溫暖。這些篇章提醒我們,外交官並不是抽象的「國家代表」,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同樣需要理解與關懷。
最後,這本回憶錄呈現了臺灣的主體性。林大使提到,只有當臺灣內部逐漸建立起民主與本土意識,我們在國際上才有真正的立足之地。這不只是政治的判斷,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他在外交第一線的體會,讓這句話有了特別的重量。
若要說這本書與眾不同之處,我認為在於它「平實」卻不「平淡」。林大使沒有用宏大的口號,也沒有刻意拔高自我,而是以近乎家常的語氣,把一個外交官的人生娓娓道來。正因如此,讀者才能從中感受到誠懇,也能在許多段落裡看見自己的影子。這不僅是外交的故事,更是臺灣社會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的一個縮影。
今天,我們身處的國際環境依舊嚴峻。外交的挑戰從未減輕,只是換了一種形式。但閱讀林大使的回憶錄,我們能明白,外交工作的根本並沒有改變:它需要視野,需要人心,需要對土地與人民的深情。
這本書,既是一位外交老兵對自己人生的回顧,也是一份對國家的告白。我誠摯推薦給所有讀者,無論您是否熟悉外交,您都能在這些篇章裡,看見一位臺灣人如何用一生走向世界,也如何在世界中不忘自己的根。

──謹誌於外交部 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二號

試閱

▍第九章 駐韓國首任代表

──韓臺特殊情誼與斷交後的外交考驗,外交生涯的高潮與終止。

◆ 韓臺人民對日本的不同心態

韓國社會的氛圍至今仍然相當保守,男尊女卑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種觀念深植於韓國的傳統文化之中,也受到中國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長久以來,韓國人將中國文化視為中原正統,把中國人尊為「大哥」;相較之下,日本文化則僅被視為扶桑邊陲的產物,日本人頂多算是「小弟」。這種文化心態不僅是殖民仇恨的延續,更透露出韓國人對日本這個蕞爾小國,由心底生出的輕視與不服。
韓國人畫龍的方式就很有象徵意義:中國龍有五爪,韓國龍是四爪,而日本龍只有三爪。光從這種畫龍的細節,就能看出三國之間在文化層級上的微妙差異。
我還記得,有位韓國朋友曾問我:「同樣都曾被日本殖民,為什麼韓國人和臺灣人對日本的看法會差這麼多?」我想了想,回答他:「韓國是文化古國,本有自己悠久且優良的傳統,卻在近代被他們長期輕視的日本殖民,對韓國人而言,這是一種民族的奇恥大辱。反觀臺灣,只是一個被隨意割讓、清朝也未曾真正重視的邊陲之地。日本接手後卻用心建設,替臺灣奠定了現代化的基礎,因此許多臺灣老百姓對此心存感激。」

◆ 臺韓之間特殊的軍事與情報合作

蔣中正政府撤退到臺灣後復任總統,在他的任內僅有兩次出國訪問:一次是前往韓國釜山,另一次則是菲律賓碧瑤。這不僅顯示了韓國與中華民國之間的特殊關係,也反映出兩國當年的緊密連結。我想,這種深厚關係的淵源,與雙方領導者同樣是軍人背景有關;兩國政府都處於威權統治時代,因此軍事與情報上的交流格外頻繁密切。
那個年代,臺韓之間的政治合作不僅限於高層互訪,還包括許多實質的軍事與情報合作。舉例來說,金鍾泌是韓國中央情報部(KCIA)的首任部長,他與我政府關係深厚,多次來臺訪問,並與軍方高層保持往來。作為KCIA的創建者,他在韓國情報界的影響力極大,而我國的情報單位也與KCIA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除此之外,兩國還進行過多次軍事人員的祕密交流與訓練。從一九五○到一九六○年代,韓國曾派遣軍官到臺灣接受陸軍官校的課程,而臺灣也多次派遣軍事顧問團赴韓,協助他們進行軍隊現代化的改革。
我記得,在我駐韓任內,臺灣前軍情局局長丁渝洲曾祕密訪韓,由我負責接待,但他具體的任務與行程安排,我並不知情。這種高度機密性,正是兩國軍事交流的典型特徵─往往只有極少數高層知情。丁渝洲返臺不久後被宣布接任國安局局長,更顯示他在情報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我後來曾專程到陽明山拜會他,受到極其隆重的接待,這也是我外交生涯中印象深刻的一段經歷。

◆ 金鍾泌的親民風範

蔣總統(蔣中正)過世時,韓國國務院總理金鍾泌以弔唁特使團團長的身分親自來臺,充分展現了韓國對中華民國(臺灣)的高度重視。我在外交部禮賓司擔任副司長,正是負責接待金鍾泌的窗口。記得那次,日本弔唁代表團的團長則是剛卸任總理職務的佐藤榮作。
金鍾泌先後在朴正熙與金大中兩位總統任內出任國務總理,雖然始終未能登上總統大位,但他從政生涯相對圓滿,並普遍受到韓國人民的尊重與愛戴。許多韓國友人與政情專家都曾告訴我,他心地溫和,作風並不強悍,因此少了些爭權奪勢的鋒芒,卻多了一份難得的平衡與穩重。
我與金鍾泌交談時多以日語為主,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球場上的舉止。每次與他打高爾夫,他總會事先準備許多小禮物,並在場上與桿弟、工作人員閒話家常,親手送上禮物。他這種親民、細膩的作風,讓人感受到他的溫暖與誠懇。對我而言,金鍾泌是我在駐韓期間特別懷念的一位人物。

◆ 韓臺斷交的衝擊與潘基文的靈活外交

前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原本是職業外交官出身,他在金泳三、金大中與盧武鉉三屆韓國政府中歷任外交要職,深受朝野倚重。一般來說,韓國職業外交官能升至「次官」已屬難得,但潘基文憑藉高超手腕化解多起外交危機,最終破格出任外交部長,這在韓國外交界可說是一大突破,也是對他能力的最高肯定。
我派駐韓國時,正值臺韓斷交不久。對於昔日兄弟之邦竟與我們翻臉斷交,國人內心自然難免感到痛心。斷交當天,韓國政府宣布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人員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離境,並強制將原屬我國的大使館房舍、土地,全數移交給新建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如此,韓國政府更進一步要求首爾的僑團和僑校停止懸掛中華民國國旗,甚至連大使館內的孫中山、蔣中正銅像也被迫搬遷到華僑中學。這種徹底翻臉、不留情面的作法,讓臺灣社會普遍感到憤慨,臺韓關係也因此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 臺韓斷交後的航權角力

一九九二年(民國八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臺韓正式斷交,對兩國關係造成了深遠影響。直到一九九三年(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韓國才設立「駐臺北韓國代表部」,以示對臺灣的尊重,並特別派任前駐中華民國大使韓哲洙擔任首任代表。臺灣則於稍晚的一九九四年(民國八十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在漢城(今首爾)設立「駐韓國臺北代表部」。而我,已年逾六十四歲,被任命為首任駐韓國代表。我與韓哲洙私交甚篤,彼此都很高興又能再度有互動。
在兩國關係低迷、風雨飄搖的時期,潘基文奉金鍾泌之命,祕密前來拜會我。他主動提出希望每月能固定見一次面,雙方不帶祕書,並在市區飯店祕密會談。韓國對臺灣的貿易依賴很深,每年需向臺灣進口大量商品和工業設備,而臺灣的航線則是通往東南亞的重要樞紐。斷航後,韓國遭受極大經濟損失,旅客往來和貨物運輸都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我們每月會談多半圍繞在航權談判上。透過這些交流,我深刻體會到潘基文靈活巧妙、精明圓滑的外交手腕。
即便如此,雙方談判進展依然緩慢。主要原因在於我方堅持韓國必須先道歉,或至少表現出誠懇的態度。畢竟對臺灣而言,臺韓航線並非不可或缺;但對韓國而言,失去臺灣航線必須繞道飛行,將因此付出極大的經濟代價。韓方雖還不願意公開道歉,但內心深知對臺灣原有的兄弟情誼造成傷害。我剛赴韓就任代表時,韓國外交部長對我極為禮遇,經常私下邀我到官邸作客,據辦事處同仁觀察,他接待我的禮數甚至比有邦交時還要周到。
韓國一方面積極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另一方面又不願完全放棄在臺灣的利益。他們試圖在兩邊之間維持平衡,這本是國際現實中的利益權衡。無論彼此官方立場如何牽扯,最終仍要以人民的最大利益為依歸。但由於各方互不相讓又堅持己見,兩國航權談判還是一再拖延,直到二○○五年(民國九十四年)才正式恢復通航,自斷交以來雙方整整中斷航線十三年。

◆ 韓國官邸購置的緣起與巧合

當我剛派駐韓國時,起初先住在飯店裡。雖然飯店設施齊全、環境也算舒適,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官邸,對外活動多少還是受到限制。後來外交部決定購置官邸,這也是當年的政策─重要駐在國的官邸應盡量避免承租,要以自購為原則。不過,由於部裡預算有限,每年只能編列一個駐在地的購屋經費,採購順序則由外交部統籌評估。
我剛到韓國的那一年,原本的購房預算是編給吉隆坡(馬來西亞)官邸使用的,但因馬來西亞屬於英國法系,不動產登記程序繁複,加上當地法律不允許直接登記在官方機構名下,僅能賣給私人,產權有風險,因此計畫作罷。這筆預算轉來用在韓國,而韓國代表處不動產能以「代表處」的名義登記,於是我們成了受惠者,代表處剛成立不久就能擁有自己的官邸。
透過我韓裔女婿朋友的介紹,我得知一位遠洋漁業老闆因經營困難,準備出售一處房產。那房子剛好位於青瓦臺後方的住宅管制區,房產交易必須經過韓國國安單位的核准才能過戶。經過幾番交涉,韓方認定臺灣代表處符合資格,最終官邸以三百萬美元成交。這座官邸占地五百多坪,環境清幽。據屋主說,他開出的價格只等於土地價值,原建築幾乎是「半買半送」。如今,這棟官邸的市值據說已經高達數千萬美元。
傳統上,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的規模和編制都比一般大使館更大,也特別重視門面與排場。館內光是賓士車就有兩輛,在我任內,還有一輛凱迪拉克豪華房車被運回臺灣,成了禮賓司接待外國元首訪臺的專用座車。早些年,駐韓大使回國後經常就升任外交部長,所以,早期駐韓大使一直被視為極為重要的職位。我接任時,已是即將退休的「外交老兵」,雖然仍盡心履行職責,但這個職位已經不像往昔那般重要了。
據時任外交部長錢復先生告訴我,臺韓斷交後,他與房金炎次長商討接任人選時,兩人一致認為我是最適合收拾殘局的人選。錢、房兩位長官都是我在臺大政治系的學弟,也是外交部內多年的同事,對我的個性瞭若指掌。他們覺得我有「逆來順受」的耐性,不知這算不算是一種美德呢?

◆ 韓國人「世界第一」的志氣

韓國人做事向來講究氣魄,不論是煉鋼、造船還是汽車製造,只要確立了目標,就會下定決心「要做就做到世界第一」。我記得有一次參觀韓國現代造船廠,發現他們正在興建號稱全球最大的船塢。雖然那時陽明海運一口氣下了七艘貨櫃船的訂單,但距離填滿這麼龐大的產能仍差得遠。
同行的臺灣官員朋友覺得好奇就問:「你們造這麼大的船塢,真的有足夠的訂單嗎?」沒想到,帶領我們參觀的總經理頭也不回地回答:「放心,我們很快就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公司。」
這句話展現韓國人的決心與氣魄,或許在當下聽起來略顯誇張,但也徹底體現韓國人做事的風格─一旦目標確立,信念就絕不動搖。

◆ 四十六年路程,畫下圓滿句點

二○○一年(民國九十年)五月,總統陳水扁同意我告老還鄉。至此,我在外交部及各駐外館處服務累計已達四十六年,最後擔任首屆駐韓國代表也長達七年半。公務員職等早已晉升至最高簡任十四級以上的「特任」階級,外交生涯走到這一刻,總算能畫下完美的句點。
回首往昔,我自認沒有愧對國家與人民的栽培,這份心安讓我倍感欣慰。卸下公職後,我更期待能展開全新的生活,自由自在,去體驗另一種人生的節奏。
回顧這段旅程,我深知自己只是時代洪流中的一名小角色;然而,只要曾經為國家盡一份力,無論成就大小,都足以讓我的生命因此而更為厚實。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12112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3*17*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0/21 出貨 上市後立即出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