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盲人國度:從看的見到看不見的奇異旅程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450
    50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西洋史地歐美當代人物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安德魯.李蘭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謝樹寬
  • 出版社: 遠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4/25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2024年普立茲獎「回憶錄類」決選名單
★2024年安德魯.卡內基獎(Andrew Carnegie Medal)初選
★Lit Hub 2023年度38本必讀好書
★知名書評網Book riot 2023年度好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票選2023年度最佳回憶錄
★《金融時報》2023年度讀者好書
★《出版人週刊》2023年度十大好書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2023年度好書
★《華盛頓郵報》2023年度50本最佳非文學著作
★《大西洋雜誌》2023年度十大引領思考好書

當視力漸漸模糊,一個意想不到的世界卻清晰起來。
從習以為常的光明到未知的黑暗,這是一段充滿挑戰與驚奇的個人奧德賽。


寫作當下,作者正處於一種即將失明的奇怪狀態──他患有視網膜色素病變,這種疾病會讓患者在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裡,從視力正常轉變為完全失明。
他處於這種災難性的情緒當中,感覺整個世界就要消失,但同時興起了頑強的好奇心。他有意識地踏入廣大盲人世界,對失明族群進行全面性探索,包括生理體驗、語言文化、社群組織、政治需求及心理機制。
擺盪在時而聚焦、時而模糊的雙重視野,讓他思考人是如何透過視覺/非視覺,構建習以為常的意識型態、情感連結與自我認同。這個獨特的視角不僅挑戰了一般人對失明的刻板印象,更對「正常」和「殘疾」的界線提出質疑。
 「當一個盲人最重要的技巧是——你必須願意迷路,並且相信自己有找回方向的能力!」這本書既是一本誠實而動人的回憶錄,也是對「看不見」的細緻觀察與理解。作者以一種多數人未曾想過的方式說故事,展現了面對未知的勇氣與決心,鼓勵我們如何從容地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和各種變化,從而在彼此的差異或連結之中,獲得啟發。

朱芯儀(視障心理師/十大傑出青年)—專文推薦
張惠萍(臺北市立啟明學校校長)、品冠(愛盲基金會大使/暖聲情歌王)—誠摯推薦

作者

作者——安德魯.李蘭(Andrew Leland)
作家、節目製作人,專欄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紐約客》《麥克斯維尼季刊》和《舊金山紀事報》等知名媒體,同時是廣受好評的藝術文化類播客《風琴手》主持兼製作人。2003年開始擔任《信徒》雜誌、McSweeney’s, Chronicle Books等出版社編輯。他在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密蘇里大學和麻塞諸塞大學教授創意寫作和新聞傳播課程。

譯者

譯者——謝樹寬
彰化員林人,1968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新聞節目製作人。喜歡跑步、看棒球、掛網路、填字遊戲。譯有《匱乏經濟學》《窮查理的智慧語錄》《金融能否拯救世界?》《胡思亂想的爆發力》等書。

目錄

前言:結束開始了
第一部分 幻跛
1 看星星
2 國家的盲人
3 因定義而失明
第二部分 失落的世界
4男性凝視
5暗箱
6巴別塔圖書館
7自造者
第三部分 結構式探索
8對抗失明
9正義女神
10半露微笑
結語:終局
致謝 資料來源、註釋、圖片說明

試閱

1.     看星星
     失明有很多種方式,就如長得高、或是生病、或是熱,也有很多不同方式。但是一般的普遍觀點總是把失明當成一個整體。盲眼的吟遊詩人徘徊在古代日本、中國、或歐洲鄉間,盲人住在中世紀的收留所,所有在啟蒙運動以降的盲人學校裡上課的學生,盲眼的乞丐和盲律師,失明戰爭老兵和盲幼童——在歷史的眼中,以及在大多數同時代的人看來,他們都是什麼也看不見。現代字典仍認同這個意思:失明是視覺的反義詞,意指視力的喪失。它還能有什麼別的意思?
    儘管有詩意的衝動會將失明和黑暗劃上等號,但事實上,很少人有被黑幕覆蓋世界的體驗。只有大約15%的盲人沒有任何光覺,大多數人看得到一點東西,儘管以明眼人的標準來說不是很管用:他們的周邊視野一片模糊,中間空無一物,或者相反——世界彷如從一個鈕釦孔望出去。對一些人而言,景象透過朦朧迷霧來呈現;而另外一些人,光如一陣陣刺痛人的明亮針尖。即使是完全無光感的人,把失明比做黑暗的這種流行象徵也無太多用處:和視覺刺激隔離的大腦,仍舊可以產生一層層絢爛的色彩和形狀。
   一位視神經——即眼睛和大腦之間的連結——已經被切斷的盲人,描述自己看到不斷旋轉(且令人分心)的「視覺耳鳴」。阿根廷作家波赫士在失去視力數十年後,依舊看得到色彩。有時這讓他感到困擾:已經習慣在完全黑暗中入睡的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困擾於必須在這霧中的世界睡眠,在這朦朧微光、泛著淡淡綠或藍的薄霧,這是盲人的世界。我想要躺在黑暗中。
    眼盲的到來、或說入侵,同樣帶來各種讓人眼花撩亂的體驗,盲人的類型繁多如花。有的人天生眼盲而沒有視覺記憶,他們的大腦發展出使用四種感官(甚或更少)來建構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在童年早期就失明的人,往往還保有視覺記憶,而對視覺概念具備了直觀的理解。至於晚期失明的人,可能有最多認知的工作要做,在大腦的發展可塑性已僵硬許久的情況下,被迫透過新的感官去重新學習判定方位和搜集資訊等基本技能。至於一些在成年後期才失明的成年人,會有意識地保存腦海中存放圖像的倉庫,一如藝術保存者修補老舊褪色的傑作。
    若要說失明不會對一個人的人生造成重大影響可能矯情了點,但在每個例子裡,失明都只是一部分的故事,而非全部。盲人的人生並非完全由(甚至,並非主要由)他們的失明所定義。
    我在新墨西哥州,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眼睛有問題。在我升上五年級的暑假,我們搬到了距離聖塔菲市區約二十分鐘車程的住宅。我尷尬地進入了新學校,下課時坐在萬用工具箱上讀著《哈比人歷險記》,身上是一年到頭不變的夏威夷衫和短褲。我交了些朋友,上了國中,我在九○年代初、美國西南部讀預備學校的一群波希米亞風格學生當中找到了歸屬感,他們大部分比我大個幾歲,我跟著他們上山,那裡的沙地點綴了矮松樹和刺柏樹叢,我們拿著從農夫市集跟幾個長髮哥們買來的木質煙斗抽大麻。
    如果說我抽大麻的年紀太小,那麼我吃迷幻藥的年紀也一定太小,但我還是這麼做了,只為了跟隨這群戴著復古英式駕駛帽、穿著Stüssy 牛仔褲,極聰明但偶爾會惹麻煩的怪胎們。
    霍爾家後面的小山丘,就是我走向失明旅程開始的地方。我很快發現朋友們比我更擅長在幽暗的山間穿梭尋路。在晚上,如果我沒有緊緊跟著某人、或特別小心注意,我就會直直地撞上矮松樹!我的朋友們總是大笑著懷疑我到底嗑了多少?我也順勢開始我的角色扮演:一個眼睛充滿血絲、慢動作行動、自以為聰明的傢伙。
    夜空原本就已經是穿孔、四散、支離破碎,迷幻劑讓星座變得更加活躍閃動;當我如此用力地撞擊感知,我怎麼會知道自己眼睛已經出了問題?不過其他時候,夜盲的問題就有點難忽略不表。看電影時,我越來越不願意在燈光打開前離開座位——一想到為了找到出口,需要穿過一大片黑暗中高低起伏的膝蓋和大腿,著實令人尷尬。這個尷尬感伴隨著似乎只有我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困惑而加深了。當我跟母親提到這個新的障礙,她私毫不以為意:她說,每個人都有「夜盲」——晚上本來就是黑的!
    直到我大一學期結束回到家,我母親終於察覺我已經抱怨了眼睛好長的一段時間。她幫我約診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眼科診所,讓我進行了一長串檢查,包括視網膜電位圖,它要做的是麻痺你的眼球,然後連接電極到眼球上,測量視網膜對光反應釋放的電。(這就像測試電池的電量,只不過這電池是你臉上的一部分。)
    當我終於見到留著八字捲鬍的赫肯萊夫利醫師,他確認了幾年前我從維基百科老祖宗搜羅到的事實:我有「典型的RP」。或許在二十幾歲、三十幾歲,我在白天都還可以維持良好視力,但是夜盲情況會逐漸嚴重,而周邊視力將逐步損壞。隨著接近中年,惡化會急遽加速。
    他跟我說目前沒有療法,但是科學快速進步,所以二三十年後當我真的看不見時,很有機會會有解藥。目前來說,這裡有些維他命可以吃吃看,以延長我有用的視力。我有抽菸嗎?是的,當然,我不只抽菸。好了,醫生告訴我,我必須馬上戒菸——香菸對視力健康很不好!他問,你看得到星星嗎?這是我老早就注意到的:星光已經變得太過模糊,讓我無從捕捉。這些細節我一五一十回報了我媽。她馬上坐直身子:「你竟然看不到星星!」
    赫肯萊夫利醫師的預測準確無誤:在我二十幾歲時,歲月的遞進並沒有讓我注意到視力的變化。有一次我差點被痛揍一頓,因為我在燈光昏暗的小酒吧不小心踩上了一隻穿著鄉村搖滾靴的腳。我看每一部電影,都會待到片尾字幕播完才起身離開。網球這類活動變得越來越難——當球呼嘯著從我缺失的周邊視力出現,我追蹤不到球路軌跡。人們想跟我擊掌或握手時,我令他們空等。但是,實際真正的失明仍然基本上是個抽象而遙遠的必然,就和初為人父或是死亡,屬於同一類型:也許將來有一天會發生,但不是今天。
    我的生活僅有淡淡的失明滋味,就像漂浮在一壺冰水上的檸檬片。這幾年我經歷了一連串慘敗的戀愛。接著,我高中時代猶太造反派的朋友介紹了他的一個朋友給我,莉莉。她在柏克萊讀比較文學博士課程,即將完成論文。當時我住舊金山,在一家文學雜誌社工作。那是一場盲目約會,我們的眼神交會。她有著棕色長髮、充滿戒慎的眼睛,以及意為「守夜者」的姓氏。
    我愛上了她。我們開始同居:夜盲者和守夜者,還有一隻認養的狗。不久她得到第一份工作邀約,在密蘇里州的一所大學。在雨中,我開車載著她來到馬林海角,我們帶著狗散步到一處俯瞰太平洋的壯麗岬角,離周邊頹圮的防空炮台只有幾碼距離。當她往前走去,我單膝著地對著我們的狗說,「噢,不行,你吃了什麼?」莉莉隨即轉身問:「他吃了什麼?」我拿給她一個小小的戒指盒。「哦,你做了什麼!」她說。接著,我向她求婚。
    我們沿著步道走回車上,樹上的葉子仍滴著雨水,我覺得有必要說出口:「你還記得我會失明,對吧?」在當時,這聽起來像是個玩笑話。確實是個玩笑,因為她當然不可能忘了,我們談過這個話題好多次。這是玩笑,也因為它感覺起來很遙遠,就彷彿提醒她我有一天會死一樣。但是,失明從一開始就存在於我們的關係之中,就如我們訂婚後那晚,我們出去跳舞。我走入俱樂部時一隻手搭在她肩膀,以免又踩到另一隻穿鄉村搖滾靴的腳。
    我白天仍會開車,不只一次我在回家路上和夕陽賽跑,以免開車變得(更加)危險。不過,我內心有部分仍然想知道:她是否真的意識到要面對什麼情況?她是否明白失明是什麼意思?(我自己明白嗎?)回應我的玩笑,她答:「噢,這樣啊,你會瞎掉?那也許我不該跟你結婚。」隨即補上:「哈哈,我知道!而且是的,我還是想嫁給你。」
    幾個月後,我完全放棄了開車。我正要左轉,已經先確認路口淨空,突然間有位憤怒的行人重捶我的車頂,大吼著「你他媽的眼睛放亮一點!」又幾個星期後,在四方全路停車的路口,我踩下油門,莉莉尖叫一聲,一位自行車騎士呼嘯而過,僅差幾吋就要撞上車頭水箱罩。
    一對住在中密蘇里州的新婚夫婦,幾百英哩內沒有朋友或家人,生個孩子似乎是順利成章的下一步。雖然RP 是種遺傳疾病,但我的家族史中找不到例子,而莉莉和我也不曾花太多時間去擔心這種遺傳風險。我們對遺傳學只有模糊的理解:醫生也不知道哪個突變導致了我的狀況。
    那年十月,莉莉預產期的前幾天,我們看著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裡萊恩和拜登的攻訐爭吵,直到睡著。幾分鐘後,莉莉把我搖醒,說她的羊水破了。當時她母親因為想親眼見證孫子出生而住到我們家,由她開車送我們去醫院。路上潮濕而空盪,我在後座表現出毫無用處的警戒。在產房,我儘量避免造成妨礙,我往往看不到人們要我讓開的手勢,所以我找了一小片沒有放置醫療器材的牆面棲身,這樣我可以往前站,幫莉莉按摩背部,等護士一來我再退回去。
    第二天清晨,奧斯卡出生了,我們的孩子嬌小美麗並且大聲哭叫,護士詢問「爸比」想不想來剪臍帶。這似乎是個糟糕的主意,把外科手術的剪刀交給一個半瞎的人,還要他拿剪刀對付這世上最嬌柔的生物。我笨拙地拒絕了,但護士不以為意——這已經寫在我們隨身帶來的生產計畫表裡。「不行,這是你的工作,老爸!」
    他們給我看夾在兩把鉗子之間的那一段臍帶,我得拿著閃閃發光的剪刀朝那兒剪下去。我腦中反覆牢記指示;我不小心劃傷他肚子或刺傷他的可能性似乎真的存在。於是我深吸一口氣,剪斷了臍帶。我第一次抱著他時,他小小的紅色臉龐佔滿了我的中心視野。我其他什麼東西都看不到。
    我沒辦法晚上開車出門買尿布,不過我換尿布可是熟練的很。陪著奧斯卡走路時,我必須雙倍小心;偶爾我的頭會撞上櫥櫃,我也時刻擔心一不留神,我會讓他的臉也撞上門框。有幾次驚險的情況,不過次數應該不至於比視力正常的父母親還多,只有一次輕微的腦震盪,但我不得不說,那是發生在對任何小孩都很危險的遊樂場——我們努力不鬧出人命。
    奧斯卡開始學講話不久,就會好奇大聲問我為什麼看不見剛剛弄掉的叉子,我試著跟他解釋我眼睛的情況。基於某種理由,這類談話中,我總說把眼睛說成罩子。比如,「我找不到叉子,是因為我罩子不好。」我嘗試為失明找一些軟調、搞笑的說法,我不希望他把它看成令人難過的事。在他四歲時,我偷聽到他跟朋友說:「我們現在得整理玩具,不然我爸會踩到它們。他的罩子不好。」
    世界看起來或多或少和過去一樣,但是我的盲點變得越來越大。如果說以前我會驚訝自己找不到一支鉛筆或一個杯子,現在我如果頭沒有轉到正確位置,可能整部車子或是小型建築物都會視而不見。
    我在大學裡兼課教書,有一天英語系的兩位女士在吃午飯的路上和我打招呼。
    「安德魯,你的左腿怎麼了?」莎朗問。
    「我的腿?」
    「是啊——我們看你昨天一跛一跛的,」寶拉補上一句:「你弄傷了?好點了沒?」
    我努力思索這個問題,最後終於了解她們在說什麼。我的視力已經惡化到即使在白天我也擔心會撞到別人,或消防栓,或任何落入我已死的周邊視力越來越大的裂隙裡的東西。於是我不自覺發展出一套「小碎步走法」,以防自己有任何預期之外的碰撞——姑且稱之為「幻跛」。沒有錯誤的動作:我踩著輕輕的、小心翼翼的步伐,穿越校園中以不可預測的方向走動的成群大學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18128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21*14.8*2.4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2 出貨 參考庫存量:8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