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華、客、閩語彙研究論集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目前台灣語言研究多是單語研究,然台灣本土語言時有相互影響的情形,若不能「知己知彼」則對話可能流於「雞同鴨講」,甚至不必要的誤解,因此作者主張吾人對台灣語言應有一綜合性的了解,才能促進互相了解與社會和諧,因而本書係同時研究台灣三種最常用的語言。此外,「語彙」是「詞彙」與「語句」中間的一個介面,日常生活有更多「語彙」表現是「字典」、「詞典」所無法查得,卻又常見於日常口語表達而有使用上的需要,因此更需多予正視。本書內容涉及「語言政策」、「慣用語」及「委婉語」三大類,所有文章皆曾發表於各大期刊、學報、專書或研討會上。
目錄
[語言政策]
一、 臺灣語言教育政策與實行成效探討
二、 客家語文教育的整合與融合
三、 台灣閩客方言比較研究的意義及其語言比較
四、 閩客方言比較的文獻回顧與展望
[慣用語]
五、 客、閩、華語三字熟語隱喻造詞類型表現
六、 台灣華語四字格套語認知類型探討-以數字式套語為例
七、 華語四字格套語的認知教學探討
八、 台灣客家話四字語類型表現
[委婉語]
九、 委婉語的性質探究
十、 華語人稱委婉語認知隱喻探析
十一、 華語及客家話委婉語的認知隱喻探析-死亡及性愛類為例
十二、 客家小說中的委婉表現
序/導讀
本書為筆者近年有關台灣華語、客家話及閩南語語彙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探討內容包括台灣華語、台灣客家話及台灣閩南語,因為目前所見台灣語言研究多是單語研究,然而台灣本土語言時有相互影響的情形,若不能「知己知彼」則對話可能流於「雞同鴨講」,甚至因言語解讀錯誤而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因此筆者主張吾人對台灣語言應有一綜合性的了解,如此才能促進互相了解與社會和諧。其次,探討主題為「語彙」,則是因為筆者以為「語彙」是「詞彙」與「語句」中間的一個介面,日常生活有更多「語彙」表現是「字典」、「詞典」所無法查得,卻又常見於日常口語表達而有使用上的需要,因此更需多予正視。
本書共計十一篇文章,內容涉及「語言政策」、「慣用語」及「委婉語」三大類,每類收錄4 篇文章,所有文章皆曾發表於各大期刊、學報、專書或研討會上,詳述如下:
1.〈臺灣語言教育政策與實行成效探討〉,刊登於2014 年,洪歷建主編《不同語言、文化與政策環境下的漢語教學(Chinese Teaching in Different Language, Culture and Policy Contexts)-第五屆亞太地區國際漢語教學學會2013 年年會論文集》,頁77-p95。上海:新世紀出版集團、學林出版社。
2. 〈客家語文教育的整合與融合〉,刊登於邱春美主編《跨越與發想:通識、觀光、客家文化》,頁77-94。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
3. 〈台灣閩客方言比較研究的意義及其語言比較〉,刊登於2004年,《問學》第6 期,頁55-84。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
4. 〈閩客方言比較的文獻回顧與展望〉,發表於2007 年,「台灣語言學一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5. 〈客、閩、華語三字熟語隱喻造詞類型表現〉,刊登於2011 年,《彰師國文學誌》第22 期,頁241-271。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
6. 〈台灣華語四字格套語認知類型探討-以數字式套語為例(Four-character Set Phrases in Taiwanese Mandarin:A cognitive approach to studying phrases with numbers)〉,發表於2014 年,英國漢語教學研究會年會暨第十二屆高校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倫敦:攝政大學。
7. 〈華語四字格套語的認知教學探討〉,發表於2014 年,「第十一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8. 〈台灣客家話四字語類型表現〉,發表於2014 年,「第十一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江西:南昌大學。
9. 〈華語人稱委婉語認知隱喻探析〉,刊登於2012 年,《文化語言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2~p102。台中: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語文學院。
10.〈華語及客家話委婉語的認知隱喻探析-以死亡及性愛類為例〉,發表於2011 年,「族群、語言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桃園: 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11.〈客家小說中的委婉表現〉,發表於2007 年,彰化師大國文系教師學術論文發表會,彰化:國立彰化師大國文系。
以上「語言政策」文章可讓我們對現當代台灣語言政策有一基礎方向上的了解;「慣用語」論文有助於日常生活常用熟習語的掌握;而「委婉語」是一種語言修辭方式,希望能幫助我們在口語表達時不只說得正確,也能說得更加得體。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