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裡的故事(四)藏在漢字裡的古代家國志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從漢字裡的故事,了解古人的家國情懷
三千多年前的古人有怎麼樣的國家概念?
士大夫如何侍奉君主?
大臣犯了錯會受到什麼懲罰?
古人如何帶兵打仗?
用什麼樣的武器?
如何對待長輩和兒童?
如何面對出生和死亡?
這些問題,古人都在造字時,把答案藏在漢字中
每個漢字的字形演變,都述說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本書精選102個能展現古人家國情懷的漢字,詳細介紹每一個漢字的演變,從字形入手,講解與此漢字有關的古代生活形態、日常禮儀和文化常識,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深入了解古人文化。
「君」是神職人員手持權杖傳達神的旨意;「罪」是用刑刀割犯人的鼻子;
「德」是在十字路口要行得正;「善」則是有如目光和善的羊一樣美好。
每個漢字不僅有故事,也有不同的遭遇!
哪些字光看長相就知道它要說什麼?
哪些字被誤用、錯用了一兩千年?
哪些字命運多舛,讓人完全忘了它原本的意思?
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作者許暉常常被漢字的美麗形態所打動而深感震撼。
藉由一個個漢字的深入研究,本書以最淺顯有趣的一則則小篇章,呈現三千多年前古人對君臣關係、德行、生死的看法,以及如何打仗和執行律法。
打開漢字裡的文化奧祕,再現古代人的生活日常!
※「漢字裡的故事」系列:《藏在漢字裡的古代生活史》、《藏在漢字裡的古代風俗史》、《藏在漢字裡的古代博物志》已經出版!
目錄
序/導讀
序言
「中國」這一稱謂,始見於一九六三年在陝西寶雞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何尊,是一位叫何的宗室貴族所鑄,故稱「何尊」。尊底部有一百二十二字銘文,描述了周成王營建成周(洛陽)之事,其中記載周武王的訓誥有「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的句子,意思是說:我將住在這天下的中心,從這裡治理民眾。顯然,這裡的「中國」指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在甲骨文中,「中」的字形是一杆帶有「游(飄帶)」的旗幟,旗幟中間有一個小圓圈標注位置,表明此為立中之處。古時凡有征伐大事,一定要先「建旗」,將旌旗豎立在中央之地,眾人見之而來,聚集在旌旗之下,然後開始議事。旌旗一定要建在中央之地,故又稱「建中」。當然,中央之地也可以指城邑的中心地帶,因此「中」字形的這個小圓圈也可以指城邑。
而「國」的字形,左邊是一個小圓圈指代城邑,右邊是一把戈,意為持戈護衛城邑。那麼,毫無疑問,「國」是由城邑所組成,而城邑則是由一戶一戶的「家」所組成。先有人,再有家,再有城,最後有國。
正因為這一個次序,古時方有「家國」一詞,由家而至於國,因家而至於國。《逸周書》中有〈皇門解〉一篇,屬於西周文獻,其中指責亂臣「讒賊媢嫉」(以讒言傷人,相互嫉妒),「以不利於厥家國」(以不利於他們的「家國」)。由此濫觴,現代意義上的「國家(country)」概念竟然被古代中國人以「家國」稱之。
這就是學者所總結的血緣宗族和國家制度相結合的「家國同構」現象,乃是宗法社會的顯著特徵。從《禮記.大學》的齊治平(「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到孟子之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到士大夫興亡之感的「家國憂」、「家國恨」,直至今日根深蒂固的愛國情結,仍然有著「家國同構」的宗法制的遺緒。
這本小書把一百零二個漢字分為君臣、律法、軍事、德行、生死五個專題,詳細講解漢字中所體現出來的「家國同構」現象,以及由此衍生的獨特士大夫及家國情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