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兒童與成人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兒童文學經典理論之作
◎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歐美兒童文學的歷史脈絡
《書、兒童與成人》,由法國文學史及比較文學的學者──保羅‧亞哲爾,發表於一九三二年,是提出兒童及童年的特殊地位,並正視兒童文學的書寫價值的先驅作品。全書以愉悅、輕快的筆調,整理自十七世紀起兒童文學的發展進程,討論歐洲各國著名作品。他更以悍衛者之姿,批判規訓意味濃厚的作品過早扼殺兒童的想像力,並提出優秀作品的判準,相信兒童具有無限潛能及賞識書籍的獨到品味,能在閱讀中享受幻想和遊戲的樂趣。
保羅.亞哲爾把對兒童文學的熱忱及理想寄託於書中,跨時代地鼓舞讀者思索兒童文學的本質,以看似簡單卻精巧設計的作品,傳達全人類對歷史、情誼的關懷。
目錄
第一卷 成人長期以來對兒童的壓迫
第一章 被壓制的兒童王國
第二章 夏爾.佩羅:為兒童書寫的第一人
第三章 當想像力遇見理性
第四章 道德教育與兒童書籍
第五章 紐伯瑞:第一家兒童書店
第六章 德國兒童文學的誕生
第二卷 兒童對成人的抵抗
第一章 兒童的堅守:只做自己的國王
第二章 魯賓遜的魅力
第三章 斯威夫特與唐吉訶德
第四章 兒童的勝利:當兒童成為主人
第三卷 北部各國的優勢
第一章 南歐的兒童文學
第二章 英國:溫柔悠遠的童謠
第三章 美國:為兒童設立的圖書館
第四章 丹麥:童話王子安徒生
第四卷 國家特徵
第一章 義大利的昨天:皮諾喬的故事
第二章 義大利的今天:《愛的教育》與愛的美德
第三章 法國:理性、智慧、優雅
第四章 英國:宗教、實用、幽默
第五章 所有的國家
第五卷 人性的精神
第一章 兒童文學的世界視野
第二章 兒童文學的民間氣質:格林童話
第三章 童話,一面流傳千年的水鏡
第四章 心中的彼得‧潘
第五章 兒童的目光,兒童的心靈
第六章 夜空閃耀的星星:英雄故事
序/導讀
【推薦序1】
我是在講究智育好才被肯定為好學生氛圍下成長的一代;為人母後,提醒自己不要忘了當學子時的歷程,因為保有純真好奇、豐富想像力的萌芽時期,如能把握住,我們孩子的一生將受用無盡;若不好好把握,則將稍縱即逝!
這本書,我要推薦給母親及圖書館員:
對一位母親而言,她也是一位成人,在這本充滿兒童文學的歷史篇章,我看到了成人對兒童的「控制」,看到對孩子的跋扈、鄙視,然後道貌岸然、自以為是,實因他們忘卻自己在童年時那份渴望探索祕境的心靈。所以,如果妳是一位母親,為什麼「童話,一面流傳千年的水鏡」,是如此重要及貼切;在選擇童書前,這本書正可作為適時的引介。
對圖書館員而言,書中所提及的經典作品,皆值得典藏,放置於書架上。這本書在兒童文學歷史的核心價值上,更是提供研究者及創作者的重要讀本,若能放在架上,將會是館藏的指標。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于玟
【推薦序2】
《書、兒童與成人》被譽為兒童文學雙璧之一,確實有其道理,保羅.亞哲爾不只擁有一枝美妙溫柔的筆,見地獨特,論述又不過於艱澀難懂,好讀明瞭。
更重要的是,他擁有一雙美麗的眼睛,能看到孩子的美好。他認為孩子是上天的禮物,兒童文學更是頌揚童心所帶給人類的美好。他就像孩子的父母,極力守護著孩子和他們的文學。
無論是兒童文學研究者,或是對於兒童文學有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你的入門書,也是你書櫃必須珍藏的教科書。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林文寶
【推薦序3】
保羅.亞哲爾的《書、兒童與成人》與李利安.H.史密斯的《歡欣歲月》過去一直被世界各國譽為兒童文學論著的「雙璧」。保羅.亞哲爾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文學史家,在歐美,舉凡關心兒童文學者,咸認《書、兒童與成人》是一本必讀的書。
二十餘年前,傅林統根據日文版翻譯保羅.亞哲爾的《書、兒童與成人》,一度被列為報考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必讀書籍之一。本書原是法文著作,如今,根據法文版直接翻譯,更能貼近原作精神,展現原書風華。一部兒童文學論著,一部兒童文學史,能夠歷久彌新,這就是「經典」的意義所在。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邱各容
【推薦序4】
由於在大學教兒童文學,又兼治臺灣兒童文學史的關係,本人對於兒文理論或兒文史方面的專著,不免會多加關注。亞哲爾這本兼括兒童文學觀與歐美先進國家兒文發展史的專著《書、兒童與成人》,長年來一直是我最常推介給學生的參考書之一(一九九二年,國內的富春出版社曾推出由日譯本轉譯的版本)。在國內兒文理論書市場胃納欠佳下,小魯竟然願意再推出依法文原文版翻譯的新版本,值得感佩喝采。
本書的開創性在於亞哲爾藉對歐美諸先進國家兒文發展的觀察,提出他的兒童觀、兒童文學觀(好的童書觀)和兒文作品反映民族風格觀,是一部兼具兒文理論和兒文發展史的經典好書,值得想從事兒文研究、推動童書閱讀,乃至關心兒童教育者一讀。
—兒童文學學者/洪文瓊
【序言】
努力讓兒童擁有終身與書本相伴的習慣
在這個問題上,你們是極其正確的!作者、出版人、圖書經營商、讀者,大家必須一起努力,來捍衛思想的權利。當印刷與裝訂的成本達到不可思議的昂貴價格時,至少我們應該避免過高的賦稅,避免讓任何一本普通作品都成為靜躺在櫥窗後,僅供人們觀望的奢侈品。嘗試以各種手段刺激銷售;將任何一個在書店打雜的小員工都培訓成一位專業的圖書顧問,有能力為顧客提供某些購書的意見;把贈送書籍變成和贈送花朵、巧克力一樣的日常習慣;在這點上向英國人學習,因為他們早已擁有了在耶誕節期間,贈送朋友購書券作為禮物的習慣。因為當別人送你一本小說時,很有可能這本書並不符合你的喜好,而讓你自己選擇一本喜歡的小說作為禮物,這行為本身其實已經被賦予了雙重的愉悅成分。
但是在任何情況下,如果年輕的生命不站在我們這一邊,那麼一切的行動都將是收效甚微的,這不僅僅是因為兒童是這其中最受威脅的人群,在較為成熟的成年人身上依然保留著的對書本的尊重和熱愛,他們將會逐漸失去。更何況,未來的一切都將依靠兒童來創造抒寫。如果你們希望花朵綻放得熱烈美好,那麼請在春天時就投入行動。
讓兒童養成終身與書本相依相伴、不可分離的習慣,將是至關重要的。在某一些地方,一切都需要從頭做起。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正在一個小村莊的市政府裡,這裡的成年人唯一的閱讀媒介是報紙,內容都是關於當地新聞或者犯罪事件的文章,他們從來都不會想要翻開一本書。我在舊書架上找到了一些陳舊的書本,因為缺少費用,人們既不更新,也不添置任何的書籍。學校裡的兒童極少有閱讀這些書的願望,青少年更是任由它們在灰塵中沉睡著。我很清楚,這裡的情況是少見而較為極端的。然而,一片無限寬廣的田野依然在等待著這個國家的教育者去耕種開墾。我夢想有一天能看到,在教育者的努力下,出現越來越多為兒童設立的美好圖書館,和熱情迎接他們的圖書室,令兒童感覺好像置身於家園中,無數愉悅的時光將站在那裡等待著他們,而他們只需要輕輕地將它握在手中。我夢想有一天能看到,所有的市立圖書館都擁有吸引兒童走進去的能力。我夢想有一天能看到,我們的學校圖書館少一些純粹的教育色彩,而轉變成友好的俱樂部形式,讓學生自行管理。我夢想有一天能看到,在我們的小學與中學課程中,引進和哈佛大學有著同樣理念的「閱讀時光」,在這段時間裡,所有的課程都將暫停,學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閱讀,然後再將他們的讀書印象在第一時間以文字的形式表達。
然而當我列舉著這樣那樣的例子、表達著各種願望,當我描繪著各種理想的前景和可能性時,如果沒有大膽的開創精神,這些將只是虛幻的手段和裝飾。對於書本的熱愛,攸關到隨手可得的簡單快感和細緻優雅的內心愉悅這兩者之間的比較取捨。當我們選擇後者的時候,某種特殊的性格、堅定不移的努力、對回歸內心的依戀、深刻的反思、對躁動的抵制等品德,都將成為我們的生活節奏。這也就是為什麼,對書本的捍衛,它應首先被視為教育問題。
—保羅.亞哲爾
【譯者序】
在巴黎微寒的晨風侵襲下,沿著左岸的蜜雪兒大街一路前行,你會走到一條名叫「大學街」的雄偉的日爾曼式大道上。「大學街」的一邊,蒙田的銅像悠然地坐落在街心花園前,它面帶微笑地審視著矗立在街道另一邊的風景—那創建於十二世紀,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巴黎索邦大學。
矗立在「大學街」上的這一排古典建築,威嚴高貴中透露著淡然和從容,神祕深邃中又散落著隨意和閒散。一個又一個世紀,它養育著法蘭西的菁英,塑造著歐洲的靈魂。它用它長廊裡懸掛著的華彩吊燈和明黃光線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它的門前駐足停留,遐想著心靈在廣闊學識的天地中輕靈高飛的迷人場景。它總是慷慨地向被壓迫的生命與被扼制的聲音敞開它的階梯教室,因為自由的思考與人性的反思早已烙在它的每一片磚石瓦礫上。
它的每一間教室、每一座圖書館、每一段走廊都記錄著歷史與故事。而以某一位校友、某一位學者的名字來命名這個屬於知識和自由的地方,則是索邦大學給予個人的最高榮譽。
從維克多.古森街入口處C樓梯走到三樓,
試閱
第一卷 成人長期以來對兒童的壓迫
第一章 被壓制的兒童王國
人在步入衰老以後,他們的模樣是不怎麼好看的,對自己的容貌不再刻意呵護,那張面具在瞬間掉落下來,於是臉孔在一夜之間老了十歲;細密的皺紋,成片的紅色血絲,灼熱卻又疲倦的眼睛,發黃的皮膚上開始被斑點覆蓋,即使用上全世界的阿拉伯香水也無濟於事。乾燥浮腫的脖頸,展現著難以掩飾的醜陋頹萎,他們的軀幹開始變得疲軟,雙腿日益僵直。自然殘忍地令他們知曉,它將不再需要他們。時光流逝,他們也可以就此逝去了。
他們的靈魂常常並不比身體保存得更好,它失去了往日的新鮮,在世間萬象中陳舊生繡,每當想像力要展翅高飛的時候,它就自己謀殺了自己,漸漸地,它再也不敢了。他們建立了理智的高牆,將其打造得堅固,難以翻越。成年人是不自由的,他們是自己的囚犯。即使在遊戲的時候,也總是有明確目的包含在其中:他們為了放鬆而遊戲,為了遺忘自己所剩時日不多而玩耍—他們從來不為了遊戲而遊戲。
兒童的王國距離這一切則非常遙遠。住在這片國度裡的生命,好像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存在,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奇異的、不知疲倦的充盈與豐富。他們從早到晚奔跑、喊叫、爭吵,在跳躍中來來回回,睡眠只是為了明天早晨繼續開始今天的一切。他們弱小而不夠靈敏的身體,卻已經是一個迫切焦急的希望。他們富有,因為他們擁有一切絢麗的可能。想像已經不僅僅是他們首要的快樂了,而是他們擁有自由的象徵,想像是他們生命的動力。理智還未把他們捆綁起來,雖然在未來的日子裡,理智將讓他們瞭解到它的狹隘。兒童將自己的夢投射在雲朵上。這些幸福的生命沒有煩惱,沒有利益,沒有包袱地玩耍遊戲著。然而想像力是無法自己養育自己的,兒童心智的成長也並不僅僅只需要麵包,他們還需要其他的養分。於是孩子向那些給予他們家、衣服和愛的人們索取。成年人是兒童在各種困難時刻的有力依靠,他們讓孩子在面對影子、黑暗和大灰狼的時候不再恐懼。孩子懇求大人在講述中給予他們關於這個世界的種種最初畫面,當然他們會不停地改變、打破這些印象,再創造更新更美好的。他們的要求總是龐大的有點難以滿足,大人還沒有講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喊:「再講一遍、再講一遍。」一旦當他們學會了閱讀,他們便期待那些黑色的字眼在眼睛裡創造各種奇蹟。讀著美好有趣的書,這是一件多麼愉悅的事情!他們的世界將會變得如此寬廣!他們依然覺得自己是在遊戲,只是這一次,這遊戲顯得越發宏大了!他們再也不需要請求母親們在記憶中尋找她們還是小女孩時所熱愛的那些故事了。即使母親年幼時,也曾經向祖母提出過同樣的請求。但現在他們自己翻動書頁時,最美麗的童話將跳躍閃現出來。然而此時,一個漫長的誤會卻也即將拉開序幕。
因為成年人(除了那些幸運的、癲狂的和幾位詩人,上帝給予了他們理解兒童語言的能力,如同仙女懂得鳥兒的話語一般)長期以來都無法給予兒童他們真正渴求的。他們在審視中總是覺得自己是那麼高大美麗,於是他們將帶有成人特徵的,混合著屬於自己的實際精神和信仰的,充斥著虛偽和精神侷限的書籍給予兒童。他們把那些令人想終身遠離智慧的無趣書籍拿給孩子:各種愚蠢空洞的書籍,沉重而急於炫耀博學知識的書籍,癱瘓靈魂自發力量的書籍,十幾本、上百本荒唐的書像春天驚雷那樣掉落下來。令年輕的心窒息得越快,把自由的意識和遊戲的精神抹殺得越徹底迅速,成人越是對自己感到滿意。他們即時將兒童拉到了和自己一樣的高度,那象徵著至高完美的頂峰境界。第二章 夏爾.佩羅:為兒童書寫的第一人在美術館的古老畫作裡,我們常常能看到小女孩的肖像:她們穿著筆直的木鞋,沉重的絲絨裙子,腰身被囚禁在馬甲裡,脖子上緊緊地綁著絲帶,頭上戴著沉重的羽毛帽,還有各種鍊子、戒指、紡錘,她們為此要受多少苦!我們想把她們從中解救出來,給她們柔軟、輕薄,適合她們年幼身體穿著的裙子;我們甚至想把她們從這類似男人的穿著裡,從那些金屬盔甲、沉重不堪的皮質裝備和高筒靴裡解放出來。她們雖然站在那裡擺出英雄式的姿勢,可是她們的神情卻透露出可笑和不幸。如果那麼多世紀以來,人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給兒童合適的衣服穿,那麼他們又怎麼會想到要給予兒童合適的書籍?
讓我們看看手寫的年代,看看閱讀依然是屬於教士特權的時代。直到印刷術出現,文藝復興來臨,世界得以解放時,人們為兒童做了些什麼?少到幾乎什麼都沒有!成年人滿足於把桌子上殘留下來的麵包屑拋下來扔給小孩,比如那些關於宗教、禮儀的書籍。小孩不滿意,那就拉倒,反正小孩是沒有發言權的。小孩可以讓保母、女僕、廚師和所有下等人為他們講故事。但是印在紙上的故事,那是留給成年人的,與兒童無關。印刷術不是為了兒童發明的,即使在某種程度上對他們有用,那也僅限於向他們重複《聖經》、《十誡》以及「A、B、C」。如果兒童一定要找些娛樂的話,那麼他們只要讀那些拉丁文作品就行了。他們可以讀讀奧維德,他的作品裡至少有關於動物變形的內容,或者讀讀維吉爾、斯泰希厄斯。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存在著一種絕對邏輯:拉丁文的作者既然能讓大人讀得津津有味,那勢必也能讓兒童充滿興趣。
有哪一刻成年人想到過,除了來自學校的閱讀、教義問答和語法之外,也許兒童還需要其他的讀物?有哪個革新者意識到這些讀物存在的必要性,並敢於為此奉獻時間與精力?有哪個明智的觀察者,當他垂下眼睛的時候,會發現周圍有那麼一群小孩?又有哪個善良的創造者,提供兒童無限的樂趣,讓他們終於能夠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最後,在法國迸發了一起事件,這不是一起毫無阻礙、未經準備就發生的事件,它經歷了一個又一個世紀,在陰影中,這個故事被一點一點、緩慢地編織出來。它必須等到路易十四的統治時期,厭倦了英雄主義和古典主義後,回歸神奇想像的願望才重新得以萌發,局面才發生了改變。它必須等到童話和故事占領了上流社會的沙龍,所向披靡;它必須依靠很多的女性(她們本身就是激情感性的產物),在一次又一次的聚會講故事給朋友們聽以後,把它們印刷成書:她們是多爾諾瓦女士、莉希蒂耶小姐、柏爾娜小姐。
在此期間,我們還必須等待一個擅長各種文體的法蘭西學院院士,一個喜歡矛盾與醜聞的作家,將〈格莉瑟蒂斯〉、〈可笑的願望〉、〈驢皮公主〉以韻文的形式寫出來。他的作為因此還引發了布瓦洛的憤怒,布瓦洛滿懷輕蔑,不屑地取笑法蘭西學院的佩羅先生竟然用韻文寫了這些故事—〈驢皮公主〉和〈長著香腸鼻子的女人〉。它還必須等到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把故事從韻文再改寫成散文,並在猶豫和羞赧中,以兒子皮埃爾.達曼庫厄的名字作為作者名。身為法蘭西學院的院士,他大可以寫那些諷刺詩,也可以表達他對當代作家的偏愛,雖然這會引起一連串的風暴,但是作為一個為兒童書寫印刷童話的院士,那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章 被壓制的兒童王國
人在步入衰老以後,他們的模樣是不怎麼好看的,對自己的容貌不再刻意呵護,那張面具在瞬間掉落下來,於是臉孔在一夜之間老了十歲;細密的皺紋,成片的紅色血絲,灼熱卻又疲倦的眼睛,發黃的皮膚上開始被斑點覆蓋,即使用上全世界的阿拉伯香水也無濟於事。乾燥浮腫的脖頸,展現著難以掩飾的醜陋頹萎,他們的軀幹開始變得疲軟,雙腿日益僵直。自然殘忍地令他們知曉,它將不再需要他們。時光流逝,他們也可以就此逝去了。
他們的靈魂常常並不比身體保存得更好,它失去了往日的新鮮,在世間萬象中陳舊生繡,每當想像力要展翅高飛的時候,它就自己謀殺了自己,漸漸地,它再也不敢了。他們建立了理智的高牆,將其打造得堅固,難以翻越。成年人是不自由的,他們是自己的囚犯。即使在遊戲的時候,也總是有明確目的包含在其中:他們為了放鬆而遊戲,為了遺忘自己所剩時日不多而玩耍—他們從來不為了遊戲而遊戲。
兒童的王國距離這一切則非常遙遠。住在這片國度裡的生命,好像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存在,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奇異的、不知疲倦的充盈與豐富。他們從早到晚奔跑、喊叫、爭吵,在跳躍中來來回回,睡眠只是為了明天早晨繼續開始今天的一切。他們弱小而不夠靈敏的身體,卻已經是一個迫切焦急的希望。他們富有,因為他們擁有一切絢麗的可能。想像已經不僅僅是他們首要的快樂了,而是他們擁有自由的象徵,想像是他們生命的動力。理智還未把他們捆綁起來,雖然在未來的日子裡,理智將讓他們瞭解到它的狹隘。兒童將自己的夢投射在雲朵上。這些幸福的生命沒有煩惱,沒有利益,沒有包袱地玩耍遊戲著。然而想像力是無法自己養育自己的,兒童心智的成長也並不僅僅只需要麵包,他們還需要其他的養分。於是孩子向那些給予他們家、衣服和愛的人們索取。成年人是兒童在各種困難時刻的有力依靠,他們讓孩子在面對影子、黑暗和大灰狼的時候不再恐懼。孩子懇求大人在講述中給予他們關於這個世界的種種最初畫面,當然他們會不停地改變、打破這些印象,再創造更新更美好的。他們的要求總是龐大的有點難以滿足,大人還沒有講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喊:「再講一遍、再講一遍。」一旦當他們學會了閱讀,他們便期待那些黑色的字眼在眼睛裡創造各種奇蹟。讀著美好有趣的書,這是一件多麼愉悅的事情!他們的世界將會變得如此寬廣!他們依然覺得自己是在遊戲,只是這一次,這遊戲顯得越發宏大了!他們再也不需要請求母親們在記憶中尋找她們還是小女孩時所熱愛的那些故事了。即使母親年幼時,也曾經向祖母提出過同樣的請求。但現在他們自己翻動書頁時,最美麗的童話將跳躍閃現出來。然而此時,一個漫長的誤會卻也即將拉開序幕。
因為成年人(除了那些幸運的、癲狂的和幾位詩人,上帝給予了他們理解兒童語言的能力,如同仙女懂得鳥兒的話語一般)長期以來都無法給予兒童他們真正渴求的。他們在審視中總是覺得自己是那麼高大美麗,於是他們將帶有成人特徵的,混合著屬於自己的實際精神和信仰的,充斥著虛偽和精神侷限的書籍給予兒童。他們把那些令人想終身遠離智慧的無趣書籍拿給孩子:各種愚蠢空洞的書籍,沉重而急於炫耀博學知識的書籍,癱瘓靈魂自發力量的書籍,十幾本、上百本荒唐的書像春天驚雷那樣掉落下來。令年輕的心窒息得越快,把自由的意識和遊戲的精神抹殺得越徹底迅速,成人越是對自己感到滿意。他們即時將兒童拉到了和自己一樣的高度,那象徵著至高完美的頂峰境界。第二章 夏爾.佩羅:為兒童書寫的第一人在美術館的古老畫作裡,我們常常能看到小女孩的肖像:她們穿著筆直的木鞋,沉重的絲絨裙子,腰身被囚禁在馬甲裡,脖子上緊緊地綁著絲帶,頭上戴著沉重的羽毛帽,還有各種鍊子、戒指、紡錘,她們為此要受多少苦!我們想把她們從中解救出來,給她們柔軟、輕薄,適合她們年幼身體穿著的裙子;我們甚至想把她們從這類似男人的穿著裡,從那些金屬盔甲、沉重不堪的皮質裝備和高筒靴裡解放出來。她們雖然站在那裡擺出英雄式的姿勢,可是她們的神情卻透露出可笑和不幸。如果那麼多世紀以來,人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給兒童合適的衣服穿,那麼他們又怎麼會想到要給予兒童合適的書籍?
讓我們看看手寫的年代,看看閱讀依然是屬於教士特權的時代。直到印刷術出現,文藝復興來臨,世界得以解放時,人們為兒童做了些什麼?少到幾乎什麼都沒有!成年人滿足於把桌子上殘留下來的麵包屑拋下來扔給小孩,比如那些關於宗教、禮儀的書籍。小孩不滿意,那就拉倒,反正小孩是沒有發言權的。小孩可以讓保母、女僕、廚師和所有下等人為他們講故事。但是印在紙上的故事,那是留給成年人的,與兒童無關。印刷術不是為了兒童發明的,即使在某種程度上對他們有用,那也僅限於向他們重複《聖經》、《十誡》以及「A、B、C」。如果兒童一定要找些娛樂的話,那麼他們只要讀那些拉丁文作品就行了。他們可以讀讀奧維德,他的作品裡至少有關於動物變形的內容,或者讀讀維吉爾、斯泰希厄斯。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存在著一種絕對邏輯:拉丁文的作者既然能讓大人讀得津津有味,那勢必也能讓兒童充滿興趣。
有哪一刻成年人想到過,除了來自學校的閱讀、教義問答和語法之外,也許兒童還需要其他的讀物?有哪個革新者意識到這些讀物存在的必要性,並敢於為此奉獻時間與精力?有哪個明智的觀察者,當他垂下眼睛的時候,會發現周圍有那麼一群小孩?又有哪個善良的創造者,提供兒童無限的樂趣,讓他們終於能夠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最後,在法國迸發了一起事件,這不是一起毫無阻礙、未經準備就發生的事件,它經歷了一個又一個世紀,在陰影中,這個故事被一點一點、緩慢地編織出來。它必須等到路易十四的統治時期,厭倦了英雄主義和古典主義後,回歸神奇想像的願望才重新得以萌發,局面才發生了改變。它必須等到童話和故事占領了上流社會的沙龍,所向披靡;它必須依靠很多的女性(她們本身就是激情感性的產物),在一次又一次的聚會講故事給朋友們聽以後,把它們印刷成書:她們是多爾諾瓦女士、莉希蒂耶小姐、柏爾娜小姐。
在此期間,我們還必須等待一個擅長各種文體的法蘭西學院院士,一個喜歡矛盾與醜聞的作家,將〈格莉瑟蒂斯〉、〈可笑的願望〉、〈驢皮公主〉以韻文的形式寫出來。他的作為因此還引發了布瓦洛的憤怒,布瓦洛滿懷輕蔑,不屑地取笑法蘭西學院的佩羅先生竟然用韻文寫了這些故事—〈驢皮公主〉和〈長著香腸鼻子的女人〉。它還必須等到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把故事從韻文再改寫成散文,並在猶豫和羞赧中,以兒子皮埃爾.達曼庫厄的名字作為作者名。身為法蘭西學院的院士,他大可以寫那些諷刺詩,也可以表達他對當代作家的偏愛,雖然這會引起一連串的風暴,但是作為一個為兒童書寫印刷童話的院士,那是前所未有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