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1110_2026手帳年曆

台灣中生代詩人論

  • 9 405
    45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詩華文現代詩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孟樊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揚智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2/03/01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年紀約在四十歲至六十歲上下的中生代詩人,作為一個特有的世代,不論在創作數量或詩作品質的表現上,都是台灣詩壇的主力,其本身更見證了台灣新詩史的發展。本書從詩人的創作表現及其代表性考慮,選取了「十大」中生代詩人:李敏勇、羅青、蘇紹連、利玉芳、陳義芝、陳黎、羅智成、向陽、夏宇、劉克襄,從西方文學理論出發來考察其詩作文本,其中涉及的文論包括:傳記式批評、修辭學、文類批評、原型分析、英美新批評、結構主義、現象學、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生態批評,以及文學社會學,兼顧文本的內緣和外緣研究。本書可謂為國內關於台灣中生代詩人及其詩作所做的第一本系統性專書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導論──台灣中生代詩人的創作趨向 1
第一節 前言 2
第二節 中生代詩人的界定與意義 4
第三節 中生代詩人的創作趨向 9
第四節 結語 20

第二章 李敏勇論──李敏勇詩的語言與形式 23
第一節 前言  24
第二節 詩的語言 27
第三節 詩的形式 41
第四節 結語 54

第三章 羅青論──羅青的嬉遊詩 57
第一節 前言 58
第二節 嬉遊詩的定義與特性 60
第三節 嬉遊詩的形式與結構 74
第四節 結語 90

第四章 蘇紹連論──蘇紹連的散文詩 93
第一節 前言 94
第二節 散文詩的外在形式 98
第三節 散文詩的內在形式 108
第四節 結語 119

第五章 利玉芳論──利玉芳的政治詩 123
第一節 前言 124
第二節 台灣意識 128
第三節 母性思考 134
第四節 女體語言 140
第五節 結語 146

第六章 陳義芝論──陳義芝的家族詩 149
第一節 前言 150
第二節 家族的追尋 154
第三節 家園的護持 161
第四節 家人的眷戀 167
第五節 結語 175

第七章 陳黎論──陳黎詩作的語音遊戲 179
第一節 前言 180
第二節 複詞連用 184
第三節 諧音遊戲 191
第四節 近音詞連用 196
第五節 結語 201

第八章 羅智成論──羅智成詩中的情人形象 205
第一節 前言 206
第二節 情人阿尼瑪 208
第三節 情人的面貌 214
第四節 幻覺型情人 222
第五節 結語 229

第九章 向陽論──向陽的亂詩 233
第一節 前言 234
第二節 亂詩的創作軌跡 237
第三節 亂詩的創作內容 247
第四節 結語 259

第十章 夏宇論──夏宇的後現代語言詩 263
第一節 前言 264
第二節 語言的物質性與非指涉性 267
第三節 構句的隨興與反敘事 276
第四節 意符遊戲和讀者參與 286
第五節 結語 292

第十一章 劉克襄論──劉克襄的生態詩 295
第一節 前言 296
第二節 詩作的題材與對象 299
第三節 詩作的語言與形式 310
第四節 詩作的精神與內涵 318
第五節 結語 328

引用書目 331

附 錄 孟樊論─孟樊詩作的藍色美學 / 李桂媚 345
第一節 前言 346
第二節 藍色的情感世界 348
第三節 藍色的配色美學 355
第四節 結語 360

序/導讀

緒言



  我的上一本學術論著《文學史如何可能?─台灣新文學史論》(2006),如該書名所示,從事的是文學史(literary history)的研究,其中有四篇論文的研究主題與台灣新詩有關,足見我對新詩付出的關注。轉行跨入文學專業領域,多年來我孜孜矻矻研究的重心主要擺在台灣的新詩,最早關注的是當初方興未艾的後現代詩,試圖從理論的角度切入,檢視台灣後現代詩的表現,目的是希望藉由引介和討論將後現代詩予以理論化,這是我從事學術工作初期的研究焦點,並也因此交出了一本《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2003)專著。

  這本《台灣中生代詩人論》是我研究的另一個轉向,也就是從文學史與文學理論的鑽研轉到詩作的實際批評(practical criticism)。我的詩作批評當然不是自本書始,在我尚未轉換工作跑道到大學黌宮之前,其實已寫了不少詩評文章,只是那些評論文字零零散散不成系統。本書則是我從文學專業的角度出發,為台灣詩人的詩作所做的較有系統的評論。



  批評是理論的運用與落實,本書係從西方文學理論出發來考察詩人的詩作文本,其中涉及的文論包括:文學社會學(導論)、修辭學、英美新批評與結構主義(李敏勇論、羅青論、陳黎論)、文類批評(蘇紹連論)、女性主義(利玉芳論)、現象學(陳義芝論)、原型分析(羅智成論)、傳記式批評(向陽論)、後現代主義(夏宇論)與生態批評(劉克襄論),兼顧文本的內緣和外緣研究;而如何適用相關的文論,則視詩人及其詩作特性為何而定。

  事實上,每一種文學理論都有它的洞見和盲見。某種文學理論可能適合某類文本,以之做為評論的依據可說正中下懷,並可以挖掘出意想不到的問題─這是洞見;但對於其他文本而言,可能就會顯得格格不入,難以入手,而發覺不到文本潛藏的深意─這是盲見。誠如柏瑞斯勒(Charles E. Bressler)在《文學批評─理論與實踐導論》(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1994)一書中所說,世界不存在有一種無所不包的「後設理論」(metatheory,或譯為「元理論」),可以適合於任何文本的詮釋,「也沒有一種理論可涵蓋一個文本所有的可能詮釋」;換言之,「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窮盡追問任一文本的所有合法性的問題」(8)。正因為如此,面對不同性質的文本,就必須慎選相應的適切理論,始能對症下藥,庖丁解牛。本書運用西方文論入手詮釋當代台灣詩人文本,即係出於這樣的考慮。

  就拿文類批評來說,本書以之做為分析蘇紹連散文詩的依據,批評重點自然落在文類的詮釋上,而無法像新批評那樣斤斤計較於蘇氏個別詩作的細讀(close reading)。再以傳記式批評來說,本書對於向陽「亂詩」的檢視乃係自此一研究途徑入手,自然無法顧及其詩作的內緣分析,蓋因傳記式批評是外緣而非內緣研究。你可以說,對向陽「亂詩」不做內緣分析,難以深入其詩作之內蘊─這就是選用傳記式批評本身與生俱來的盲見(可不是我的盲見啊),但是它的洞見卻也讓我們了解詩人的生活經歷如何影響他的創作表現至深且巨。然則我的分析文本為何會落在中生代詩人身上?



  歷來台灣詩壇注目的焦點一直放在資深輩的詩人身上,他們為新詩在台灣的發展塑造典型、奠定基礎,從辛鬱、菩提、張默、張漢良、管管等人合編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開始,各種「十大詩人」的選拔與論述,以及各種詩選集的編選,要角都是前行代詩人,遑論邇來研究對象也都以資深輩詩人為主的博碩士論文了。然而,前行代的這種「三千寵愛在一身」,久而久之也造成「研究擁擠」的現象,譬如就拿余光中一人來說,從國家圖書館的《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以題目條查詢「余光中」,即可知迄至目前為止,共有十七篇博碩士論文以他為研究對象(二○一一年十二月瀏覽);換言之,學界的研究對象重疊性太高,這就形成研究資源的浪費。

  正如本書第一章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序走到了二十一世紀,二十年前當時所謂的詩壇新世代,如今由於時間的演進與創作的增長,已經跨入中年而成為中流砥柱的中生代了。目前中生代詩人已成為台灣詩壇創作的主力,綜觀他們的創作也臻於成熟的階段,可謂是台灣新詩史中的要角。縱然如此,在學術研究上受到的關注仍無法和前行代詩人媲美,即以羅智成為例,從《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上查詢到的博碩士論文研究筆數,只得四筆,委實不多。出於上述如此的考慮,才讓我興發以中生代詩人為探究對象的念頭。然則又是哪些中生代詩人值得探討?



  首先,我要為研究對象樹立挑選的標準:

  第一,即是最基本的年歲條件。本書如第一章導論所言,設定年紀約略在四十歲至六十歲之間的詩人為所謂的「中生代」(理由參見第一章,茲不贅述);但這並非楚河漢界的劃界,譬如:李敏勇、羅青、蘇紹連現今都已六十來歲,但是他們仍然不同於洛夫、桓夫、蓉子等人的前行代。

  第二,當然是要有質量俱佳的詩作。其中「創作量」指的是至少要出版四本詩集(利玉芳只能勉強算達此標準,雖然她出版有五冊詩集,但其中有兩冊主要是綜合舊作的選集)。四冊詩集的標準自然是個人主觀的認定,我的想法是,如果一本詩集(通常)收有五十至六十首詩作,那麼四本詩集應該可以收入(至少)兩百首作品,而中生代詩人不管是年齡或詩齡都不能算短暫,若創作迄今交不出兩百首詩作,其創作力未免單薄了些。

  第三,則是要具備某種代表性或典型性。例如利玉芳之所以列入本書的討論,乃是她同時具備本土(客家)、女性,以及是笠詩社同仁的三重身分;再如劉克襄,以自然寫作聞名於台灣文壇,卻是詩壇長期以來的「獨行俠」,但是他的詩作及其風格卻另闢蹊徑,將自然寫作的文類擴展到新詩的領域,自成典型。其他詩家的情形大體類似,均具備一定程度的代表性或典型性。

  其次,簡政珍、詹澈、馮青、零雨、白靈、林燿德、陳克華、陳育虹、鴻鴻、江自得,我想到符合上述條件的詩人,一長串具有相當代表性詩人的名單立即浮上腦海來;然而,儘管「情長」,畢竟「紙短」,我終究無法以一本書的份量同時容納─譬如二十位詩家的討論(爰是,本書不敢將書名逕稱為「中生代十大詩人」)。上述那些中生代詩人無一不是當今台灣詩壇具相當份量的詩人(除了已過世的林燿德),應該受到同樣的關注。

  因此,這本《台灣中生代詩人論》不妨視之為我對於中生代詩人研究的第一步。但盼不久的未來能持續開拓此一研究課題,並交出另一本著作。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298031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1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