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重遊臺灣

Visit Taiwan Once More
  • 9 270
    30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劉大經半世紀來在美國先後主掌大學圖書館及公立圖書館,公餘之暇曾撰寫許多散文、書評、政論,現多已散佚。今以“重遊臺灣”為書名,以繁體字集印數十篇舊作公諸於世。

本書“重遊臺灣”一文係作者闊別臺灣22年之後重遊臺灣的感懷,另一題字為“追憶臺大四年”文章,亦係至情之作,且追述翔實而頗富歷史價值。

本書各篇的文章,均甚典雅流暢,就中多篇坦敘作者的艱辛經歷,感人尤深。另有九篇簡介現存美國主要藝術博物館的中華文物,極饒富參考價值。

作者

劉大經

國際知名圖書館學專家,民國二十五年(西元一九三六年)十二月生於中國廣東省中山縣石岐鎮。幼承鯉訓,潛心古學,尤喜背誦唐詩宋詞。一九五四年入讀淡江英語專科學校一年之後,攻讀臺灣大學外文系凡四年,課餘於震旦外語學校專心研習法語及西班牙語,另於台大選修黎烈文教授法國文學史。一九五九年台大畢業後,劉氏一面擔任國防部第八期編譯官,一面攻讀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劉氏於一九六一年負笈美國,先後入讀華盛頓大學政治、遠東二系以及琵琶地圖書館學院。

從1963年9月至2002年2月劉氏一直從事圖書館工作,其中有九年(1964—1973)擔任大學圖書館長,兼教授國際政治,另有二十八年(1973—2002)擔任公立圖書館館長。

劉氏畢生致力循教育途徑對廣大民眾作出無遠弗屆且深入奏效的裨益:——他殫精竭智籌獲捐款分別為他主掌的大學圖書館及公立圖書館擴建大型的新圖書館,並裝置足供25年之久所需的書架等等,此其一。他用心為億萬各國民眾參閱的Statesman's Yearbook第102版修改中國一章,另,為各國專業圖書館員所參閱的LIBRARY JOVRNAL(為全球最大也最老的英文月刊)撰寫書評,此其二。為盡言責,他數十年來為北京、臺北、美國、香港等地的許多報章雜誌撰文力促兩岸除經貿互惠,文化交流外,應徹底改革政社經各方面的制度,此其三。

目錄

重遊臺灣
追憶台大四年
羅馬憶遊
談中說美
中美通商二百年
六大小說家談寫作
雪萊豪語
慎思明辨
在嘗試中力爭上游
飲水思源
談開放
郊居談鹿
吾愛吾園
寂靜春天的餘音
也談馬致遠
談“修”
永恆的微笑
石濤書畫展在美國
霅川翁與石田翁其人其畫
底特律美術館之中華文物
美國珍藏中國文物之三大中心
克里夫蘭美術館的中華文物
哈佛大學的中國文物
珍藏中國古物之第揚藝術館
芝加哥藝術館之中華文物
從幽默談到耶大藝術館
波士頓美術館之中華瑰寶
投稿隨筆

序/導讀

我是一九六一年離開臺灣的,這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想回去祭祖,這是我的大心願。遙為心祭已久了,我好想親上祖墳拜祭!最疼愛我的祖母在新竹仙逝時我正在臺灣大學上課,我內疚實深。前幾年雙親遷居新店市,祖母的靈骨也就安置到新店郊外的“安康墓地”;還有,我還沒見過我弟弟的兒女。今年年初,全家大小在祖母墓前合照了幾張照片寄給我,弟弟的兒女又長高了;爹爹附示:“我剛來台猶壯年,如今垂垂老矣!望汝速歸省親祭祖。”這二十多年來,我怕上層樓,怕倚危欄,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我終於在三月十一日下午在洛杉磯搭上直飛臺灣的“華航”客機,一路上“情更怯”,而離愁竟更飛更近更濃。十二日深夜飛抵桃園機場時,爹媽和弟弟不知鵠候多久了,大家一時說不出話來。連弟弟也有好幾根白髮了。我匆匆一瞥,不禁愴然暗喟:“真是歲月不饒人!”

三十多年前,我從廣東剛到臺灣時,臺灣還未“現代化”,民風還很樸實。二十二年前我離開時,臺灣才剛有電視,計程車還不多,街上除行人外,觸目都是三輪車、腳踏車和小吃攤子。可是此次重游,滿街都是橫衝直撞的車子,一切都顯得很“現代化”了。我帶著懷舊的心情,看到的盡是新異,倍覺悵然若有所失。可是,變動是難免的,我自己不也變了許多!



三月十三日早上跟雙親到天母去拜望石覺將軍,為開將軍前年九月底患中風入院診治數月!現已康復。那天他談笑自若,思路無礙,且對許多事物均瞭若指掌,闡析入微。然後我到“亞太地區第一屆圖書館學研討會”,秘書處替我預訂的“三普大飯店”。一進那旅館就碰見沈寶環兄。他說,大家昨晚在機場和旅館到處找我都找不到。我說,我收到大家要去接機的電報早已函請勿勞駕接機。寶環兄又馬上邀我共進午餐,我以無法分身推辭了,因為我早已約請幾十位親友那天中午在“三普”二樓餐敘。那頓午飯我沒法下嚥,所有的親友都老了,只有煙月不知人事改而已。是夕六時,我參加了中央圖書館的歡迎酒會,很高興看到蔣復璁先生,我面謝他在一九六八年航空掛號寄給我的許多載述故宮文物的冊子,使我興致勃勃地一口氣替《中央日報》海外版寫了幾十篇介述美加各大博物館蒐藏的中華文物。那晚我又碰到王振鴿兄、台大圖書館館長陳興夏兄、輔大圖書館長藍乾章、淡江大學圖書館長黃世雄兄以及剛從美國趕來的程雙修(美國亞太裔圖書館員協會會長)和景懿頻(華人圖書館員協會會長)。最妙的是我操法語跟一位白人圖書館長暢談巴黎之遊之後我讚美他:“我從沒碰到一個美國人講出這樣好的法語!”豈料那位仁兄笑答:“我是如假包換的法國人呀!”真要命,我又忘了我已不再置身美國了!昨晚我從“三普”房間下樓找《紐約時報》,忽見一位老者披覽好幾份中文報紙,我用英語贊他:“你能讀中文報真棒呀!”老者竟以四川話質問:“你再講一次,我耳朵有點失靈喲!”我續以英語讚賞:“喔,你的四川話真道地!”老者睜太眼睛不再講,我才想起我已歸故國,硬連忙跑回房間喝一大杯冰水。我在美國午夜夢回時,常覺得“夢裡不知身是客”,沒想到初抵闊別二十多年的臺灣,仍以為作客他鄉。其實應怪我自己一向糊塗。記得有一回我在巴黎香斯裡榭大道的“麗都”夜總會一面喝香檳酒一面欣賞曼舞,乘興拍了許多彩色照片,臨走時匆匆將一張很雅致的卡片從桌上放進袋裡留作紀念,回到旅館才發現那卡片印著“不准拍照”。不知當年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是自勵還是自慰。那位法國仁兄聽了我的故事正在連喊妙哉,弟弟趕來將我拉到敦化北路的“蓮園”又吃了一頓兩萬元的酒席,依然是親朋滿座和老是談不完的話。住在臺灣的人口福不淺,真的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三月十四日台犬外文系主任胡耀恒兄打電話問我要不要見新聞界談談?我說:予欲無言,這幾天還是讓我明哲保身吧。耀恒在我抵台之前,早已約我三月二十日晚餐,他問我還想約請誰到時一道晚飯,我便請他替我找滕以魯、黃美序、張仲銘諸位。還記得耀恒當年一結婚便跟他的美籍夫人老遠從印州開車子到密歇根湖畔觀日落,當我朗誦“萬綠叢中一點紅”時,耀恒便馬上譯給新娘子聽,這一轉睫已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了。
這個“亞太地區第一屆圖書館學研討會”是從三月十三日到十七日一直在師範大學的綜合大樓開的,大家都以英語發表論文,我也附庸風雅,在十七日上午略抒管見;返美後接振鵠兄函囑再校正拙文寄台,俾供付梓,他們如此慎重其事,誠屬難能可貴。臺灣圖書館界的同仁為了舉辦好這個學術會議不知動員了多少位熱忱服務的同學,也不知費了多少心血,我實深感動、感激!臺灣的人情味極濃,使我這個飄零二十多載的海外“征夫”,頓覺“賓至如歸”。會議期間,每晚都有宴會,譬如三月十四日晚由朱匯森先生請;十五日晚由陳奇祿先生請(那晚我未克分身應邀,因為那一晚我早已約請石覺將軍、吳文輝等共二十多位到天母的龍城酒家餐敘);十六日晚由丁懋時伉儷作東。三月十七日的惜別晚餐是由臺灣圖書館學會主持的,還有歌舞助興,眾皆陶然忘機。我臨時給沈寶環、馮張鼎鐘硬拉上臺唱了一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當“平頭”的我唱到“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那句時,大家不禁捧腹,歌罷掌聲雷動,周寧森兄意猶未足,乃迫問曰:“你的頭髮呢?”我雖未看破紅塵,但清楚大家之所以喝彩不止,絕非被我的歌聲所動也。我無意要人家一曲未了先“動容”,忍著不笑出聲來很不好受的,但寶環指明要我唱這首歌的,不是我自作主意的。
除了十五、十六日兩天下午,其餘時間我都在會場。十五日下午三時許,我跟雙親到榮民總醫院探望孫哲生夫人,大家用廣州話交談。孫夫人血壓異常,但言語清晰,腦筋靈敏,且毫無倦意。接著便去看朋友,一進門便碰見健步如飛的康寧祥。再走幾步,看到老態畢呈的成舍我,我的感觸頗多。十六日下午三時許,我跑到南港的中央研究院去看善本書,本來想順道看望胡適先生紀念館的王志維先生,不巧他那天生病沒上班。記得十多年前我將適之先生臨終親筆函寄給王志維先生,王先生馬上來信申謝,並回贈兩幀適之先生的放大照。王先生興奮地說,該函已經證實是胡適先生生前寫的最後一封親筆信。



十八日黎明即起,約莫七時三刻跟大家從松山機場逕飛花蓮觀賞我嚮往已久的橫貫公路,飛抵花蓮即轉搭遊覽車。那天依然點點滴滴,冷冷清清,在太魯閣到天祥的路上,車子停下來好幾趟,讓大家細賞大自然的美妙和巧奪天工的工程傑作。這一段段的山川林木,在煙雨迷濛中更顯得蒼翠空靈,這不是畫家可以畫出來的,也不是攝影師可以拍得出來的,也不是詩人墨客可以寫出來的,還是靜靜地用心,用眼去領略,去欣賞吧!我二十多年來在美國住過的地方都無如此壯麗而空靈的山川,所以我那天佇立凝眸久久,頓然忘言、忘我、忘機。



十九日早上結隊參觀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臨時給大家拉去當了一陣子翻譯。那天午餐吃的是上等湘菜,鄉音無改的秦孝儀先生在席上跟我說,“秦孝儀”用湖南話來念就音近“請教你”;有一回他在電話上說:“我是秦孝儀”,對方便答道:“不敢當!”
三月二十日星期天下午四時許,我故意不搭車子,我從羅斯福路四段漫步走向我闊別二十四年的臺灣大學,情懷、情景、情調,都不似舊家時了!在看完傅園、校鐘……我就在大門緊閉的文學院大樓門前坐下來惘然追憶無數的往事。當年就在那棟樓裡面,英千里先生教英國文學史,曾約農先生教翻譯,夏濟安先生教英國小說,趙麗蓮先生教西洋名著,黎烈文先生教法國文學史,台靜農先生教中國文學史,戴君仁先生教唐詩,鄭騫先生和張敬女士教宋詞,吳相湘先生教中國近代史,范壽康先生教哲學大綱,黃祝貴先生教國際關係,楊紹震先生教西洋通史……如今,英、夏、黎、范諸師已先後歸道山。當年文學院大一的中英文班是以程度而不以系別來分組的。當年跟我一起念國文第一組的李敖、叢甦(掖滋)、崔以寬(文瑜)、劉福增、石縵儀、景新漢、朱維信……現已勞燕分飛。當年跟我一起念英文第一組的葉維廉、王裕珩、陳競傑、俞潤珠、王光程……也久無消息。我在二十四年之後重遊舊地,獨坐在文學院大樓門前,恍如隔世。



三月二十日下午六時,胡耀恒兄到新店接我到一家川菜館。耀恒真有辦法,居然替我找齊了我當年(一九六〇年)師大英語研究所的三位老同學;滕以魯、黃美序、張仲銘(當時臺灣就只有師範大學有英語研究所。那屆的學生就只有我們四人,而英研所的老師也恰巧只有四位:英研所所長陳欽仁先生教英文作文;梁實秋先生教莎士比亞;楊景邁先生教翻譯;牧育才神父教英語演說)。那晚大家笑謂“羅漢請觀音”,“觀音”就是我這個“遠客”。在座的其他“羅漢”包括:台大的陳興夏,政大的張壽平、金神保,淡江大學的林連祥,以及跟我一起念高中的李鵬達、周崇仁和李崇德。崇德兄特地從高雄坐火車趕來,宴畢又趕夜車回去,老友盛情如此!

三月二十一日晚石覺將軍請我到天母家裡餐敘,談起了當年舟山撤退等往事,多屬第一手資料。三月二十二日下午我便搭“華航”直達機返美。十日間來去匆匆,可記之事只二三,餘須候他日追述矣。

試閱

追憶台大四年
從淡江到台大

十三年前我以“懋常”為筆名撰寫長文,題為《旅台十年雜憶》,已敘及我在臺灣大學那四年。今年三月二十日我重遊闊別二十四年的台大,不巧碰到星期天,無法走進我當年常去的文學院,乃獨坐門前悵吟蘇曼殊“我再來時人已去”之句,返美後竟不時想起台大四年,且趁記憶猶新追敘之。
一九五五年臺灣各大專才正式舉辦聯合招生,那年九月我入讀台大外文系時,可真特別興奮,因為一九五四年我只考取淡江英專和行政專科學校而選讀淡江英專,其實當時英專是易進難讀,那年英專大一有六班(我給分派到A班),到大一上學期結束時淘汰了許多學生而只剩下四班。那兩個學期我都拿第一,哀兵必勝也。五五年我重新投考台大外文系而終償夙願,當然喜不自勝。若就大一英文的教法和設備來說,台大外文系還不如淡江英專,台大外文系當時根本不用視聽教材來改良學生的英語發音。我在台大時經常跑到別的系去旁聽,沈剛伯(教歷史)、戴君仁(教唐詩)、鄭騫(教宋詞)諸師都知我是“文系的逃兵”。

沈剛伯的頭髮
文學院長沈剛伯先生博聞強記、飽學深思,是一位博而後約的史學家,他講課涉論甚廣,旁徵博引,口若懸河,深入淺出,我不但欣賞他那豪放傑出的頭髮和才氣,也愛上了他那帶有濃重鼻音的湖北話。我還記得二十四年前我跑到文學院頂樓他的辦公室辭行的一段對話:“這行政工作我真想脫手!你看這件頭痛公事吧,今天下午就得交卷。我只愛教書!”
“那為什麼老不讓你辭?”
“誰知道!”
我依依不捨拜別時,剛伯師振筆疾書數字送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篤行之。”寫完之後他說忘了原文一小句;他望一望天花板,馬上又補上“明辨之”三字。

殷海光啟迪學生思想
最啟發我思考明辨的是殷海光老師的課和他那幾本問答體裁的入門書。十四年前九月他去世時,受過他思想指引的人都很傷心。大家都知道殷海光先生非常推崇中國古來缺乏的現代邏輯、分析哲學和語意學,都知道他見微而多新意,都知道他注重縝密思考、理性分析,都知道他擇善固執、嫉惡如仇;但比較少人知道他溫柔敦厚,且憂以天下(不囿於顧亭林、范仲淹之“天下”)。殷先生非常賣力教書、著書,以期大家“訓練嚴格的推論力,甚至於到達森嚴的邏輯官殿”。每當下課鈴響時,師生均意猶未足,大家便在教室前面圍著他不放,爭相發問;性情很急的殷老師,在傳道解惑時可最熱心、最耐心。

師友濟濟一堂
戴君仁、鄭騫兩位老師,都用自己編的《詩選》和《詞選》來分別教唐詩和宋詞,每堂只教兩三首,大家莫不凝神諦聽,覺得津津有味。鄭先生對宋詞的析述及各家的比較分析,實已至爐火純青;其引人入勝,一時無出其右者。一九六一、六二年我負笈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時,還繼續旁聽他的課,那年杜光塤、夏濟安均接踵而至,再加上華大那幾位中國教授(蕭公權、李濟、李方桂、施友忠、嚴倚雲),真是熱鬧極了。那時跟我一起念政治的張旭成一時找不到房子,光塤伯便叫旭成跟我一起住。

我的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何況人乎!台大四年期間我也有三窟:一為台大學生第八宿舍,另一棲身處是臺北市中正路一八一一號“七洋大樓”(即“立法院宿舍”),週末則下榻新竹市公園路六十五號郝更生先生租讓的房子。當年我每天走路或騎腳踏車從第八宿舍穿過第七宿舍和行政大樓到文學院去上課。第八宿舍是一棟兩層的簡陋而破舊的大樓房,我住在樓下,朱維信、包奕民、張尚德他們住在樓上。夜深常有小販到第八宿舍賣豬蹄麵,大家便圍著那一鍋豬蹄麵站著邊吃邊聊天,野趣十足。我還記得有一回張尚德子夜未眠,心血來潮,而朗誦唐詩達旦,妙不可言!比起專供僑生居住的第十一、第十二宿舍,第七、第八宿舍一無好處,既無會客室、閱覽室及個人浴室,也無鳥語花香,而早晚大家趕往公浴室、大飯堂時木屐聲此起彼落,準叫人不感寂寞。於是我常跑到“七洋大樓”去靜讀或小睡。“七洋大樓”那棟兩層大樓在當時可說是位居要津,右邊是監察院,再過去是火車站,左邊不遠處就是中央日報社。
今年三月我重遊該處,路名改了,監察院和“七洋大樓”也不見了,當年跟我住在“七洋大樓”的王廣慶(前河南大學校長)、李慶麐(當年台中農學院研究所所長)、朱延豐(東海大學歷史教授)、榮照(蒙古籍立委)均已先後作古,“欲尋陳跡悵人非”!當年在新竹租讓房子給我的體育界老兵郝更生先生之墓木已拱,真是“舊遊如夢空斷腸”!

當年文學院同學
當年台大文學院一年級新生的中、英文班,是以入學考的成績(而不以系別)來分組的。當年跟我上國文第一組(學的是《史記》和《四書》)的同學,除了外文系的叢掖滋(叢甦)、劉欽智、崔以寬(文瑜)、周小平外,還有歷史系的李敖(記得他第一篇佳作是《臺北街頭》,那是葉慶炳先生給我們出的第一個作文題目)、石縵儀、朱維信以及哲學系的劉福增。跟我一起念英文第一組的同學有葉維廉、王裕珩、陳競傑、陳錦芳、楊敏京、俞潤珠、王光程等。當年外文系同屆的同學多達一百五十人之譜,包括:金戴熹(七年前我到法國時他正在巴黎大學教中文)、景新漢(聽說他早在二十年前便從紐約跑回中國大陸教英文。記得台大畢業那年,我跟他以及劉平鄰、齊錫生、黃書津一起考取“國防部”第八期編譯官)、孫智燊(他曾一度回台大當哲學系主任)、陳伯榕、曾燕山。

英千里和夏濟安
台大外文系最叫座的老師,就是系主任英千里老師(英千里先生為中國著名戲劇家英若誠之父)。別系跑來旁聽他的英國文學史那門課的人很多,文學院大樓最大的教室也容納不下,所以他改到最大的“臨時教室”去教。英老師的課極有分量和趣味,不懂事只以為他在講故事,其實幾乎每句話都是英老師數十載苦學困思之結晶。英老師寫的英文嚴謹無誤,最受當年外文系師生的讚賞,但他總必再三修改才定稿。可惜英老師體弱多病,記得他一度臥病數月時曾請夏濟安先生代課。

夏濟安先生才華橫溢,豁達灑脫,而復饒新意創見。在台大時,我常在課餘跑到他房間聊天或一起推敲字句。夏先生寫的英文跟葉公超先生一樣,是文人的英文:才氣縱橫,清新雋永;但夏先生的中、英文,總是意在筆先,而且從不以辭害意。我記得他曾用整個學期來教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把達西的傲慢和伊莉莎白的偏見分析得淋漓盡致。在當年一群年輕的同學眼中,夏濟安先生對現代文學批評的啟發之功,可媲美殷海光先生之推動現代邏輯和自由民主。夏、殷兩位都是性情中人,都善思考分析,也都喜歡跟學生打成一片,所以當夏濟安先生和殷海光先生先後在十八年前和十四年前突然去世之時,大家都極傷心。如果夏、殷兩位多活幾年,必然有更大的貢獻。

曾約農對我的影響
當年教我翻譯的是曾約農老師。他老人家學貫中西,滿腹經綸,但非常平易近人,虛懷若谷。我每次到他家裡,總是碰到他在讀多方面的中、英文書。假期我回新竹時,他常寫信逐句修改我的譯詩,信末只以“約”一字自稱,我則稱他“約公”。二十二年前我到華大兼修政治、遠東二系時,約公還函囑我搜寄美蘇軍事競賽的最新資料,他涉獵之廣真使我心折。一九五八年他辭掉東海大學校長職而尚未返台大執教時,曾在臺北市和平東路寓所賦閑了一陣子,有一天我騎腳踏車到他家裡,以台大英語學會會長名義,敦請他到台大文學院給大家來個公開的英語演講,他馬上俯允,並當場定了“幽默感”這個題目。當時恰巧在座的蘇雪林教授也不禁跳起來讚道:“真爽快呀!”每次我憶念曾約農老師,我總必同時想起同具儒者溫厚篤實之風的蕭公權老師(在華大教我東方政治思想分析)和黎烈文老師(教我法國文學史)。他們三位給我的深遠影響,不僅在做事、做學問那兩方面。如今黎、蕭二師已先後歸道山,曾老師也久病無起色,思之不勝唏噓也!

我在今年三月十二日深夜從美國飛抵我闊別二十二年的臺灣,應邀參加一個學術性的圖書館學研討會,一直到三月二十日下午我才得空重遊我二十四年不見的臺灣大學,杜鵑花、岩桂、椰子樹、龍柏以及千層、鳳凰、相思、針松等喬木仍在,傅園、校鐘、圖書館依然無恙,但當年的老師、同學以及當年的畫眉、百靈鳥何處去了?當年跟同學的切磋、歡笑以及從老師處得到的身教、言教,將永不淡忘!

一九八三年七月於美國德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162503063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68
    • 商品規格
    • 22.9*15.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