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從摩羅到諾貝爾:文學.經典.現代意識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450
    50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摩羅詩人遠矣,社會主義的人造人銷聲匿跡,作為文化資本的「諾貝爾」方興未艾。如何作為「惟一一個逃出來向你報信的人」,這大約是我們這個時代重新思考文學與公民社會的又一個開端了。──王德威

新經典.新讀法
26堂現代人必修的文學課

本書作者來自全球各地華文研究社群,是最具指標性的重量級學者。全書收錄的文章,紛呈在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幾個核心概念與關鍵詞構成,綜合提出兼具導讀性質的文章,將帶領讀者觸及並思辨相關議題。

第一單元「新舊文化、語言實驗、公民論述」著眼於近代變革的時空氛圍,因應產生的身分、價值、語言的各種變異與討論。

第二單元「知識轉型、文化生產、歷史記憶」則以近代知識體系為思考的重點,對知識、觀念的形構與轉型,文學形塑的歷史記憶與效果,展開不同面向的反思與回應。

第三單元「地理疆界、文化跨界、東亞想像」聚焦文體與疆界的思辨,以及在跨學科文學文化的意義上,細讀文本的感知象徵系統,展示東亞的文化想像力。

作者

王德威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臺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 文明系與比較文學系EdwardC. Henderson講座教授。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臺灣.大陸.香 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 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二十家》、《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歷史與怪獸:歷史,暴 力,敘事》、《如此繁華:王德威自選集》、《後遺民寫作》、《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抒情 傳統與中國現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課》、《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華語語系的人文視野:新加坡經驗》、《現當代文學新論:義理.倫理.地理》;英文論著 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等;日文論著《敘事詩􀍷時代􀍷抒情:江文也􀍷音楽􀍱詩作》。2004年獲選為中研院第25 屆院士。2006年被聘為復旦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相關著作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敍事(全新增訂版)》
《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

王曉玨

北京大學德語文學學士、碩士,哈佛大學日爾曼語言文學系博士班,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比較文學與社會中心博士,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東亞語言文明系助理教授,同時兼聘日爾曼語言文學系與電影研究中心。中、英文論文散見多種論文集和期刊雜誌。著有 Modernity with a Cold War Face: Reimagining the 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across the 1949 Divide(《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1949前後重新想像中國的方法》)(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3)。合編有Lu Xun and Sinophone Asia (Brill, 2015, forthcoming)。合譯有《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理解大眾文化》、《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等。現正在撰寫第二本英文 研究專著,The Edges of Literature: Eileen Chang and the Aesthetics of Deviation(《文學的邊緣:張愛玲與偏離的美學》)。

相關著作
《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

白睿文

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博士。現職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教授兼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著作包括《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印刻出版 社,2014;廣西師範大學,2015),《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5;麥田出版社,2007;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社,2008),《痛史: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8;麥田出版社,即將出版),《鄉關何處: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 (英國電影學院,2009;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等書。中英譯作包括王安憶《長恨歌》、葉兆言《一九三七年的愛情》(2003)、余華《活著》 (2004)、張大春《我妹妹》與《野孩子》,以及即將出版的舞鶴《餘生》。2009年獲得現代語言協會(MLA)最佳翻譯獎的榮譽提名,曾擔任2010 年金馬電影節、2012,2014年紅樓夢獎評審和2013年香港「鮮浪潮」國際短片展評審。曾為《新京報》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撰寫專欄。

吳盛青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現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主要學術興趣為近代詩歌及文人文化,文學中的性別,圖像與文字,情感研究等。其關於現代視 野下的傳統詩詞寫作的專著Modern Archaics: Continuity and Innovation in the Chinese Lyric Tradition 1900-1937,由哈佛大學亞洲中心2013年出版。現從事民國時期照片與詩歌的互動等課題的研究。曾任美國維思裡安大學亞洲學院副教授、哈佛大學費 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王安博士後,並獲蔣經國基金會、美國學術團體協會(ACLS)的獎助。

宋明煒

1972年12月出生,山東濟南人,先後讀於山東大學、復旦大學、哥倫比亞大學,2005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衛斯理學院東亞系副教授。 專業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比較文學,近年來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科幻小說、成長小說、現代思想和文學中的青春論述。著有傳記《浮世的悲哀:張愛玲傳》(臺 北:1996年;上海:1998年)、論文集《批評與想像》(上海,2013年)、英文專著Young China: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Bildungsroman, 1900-1959(哈佛亞洲中心,2015年即出),為香港Renditions雜誌主編中國科幻小說的英文譯本Chinese Science Fiction: Late Qing and the Contemporary(2012年)。近年來有關中國科幻的中英論文發表於《讀書》、《上海文化》、《文學》以及Science Fiction Studies等期刊。

宋偉杰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博士,現任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亞洲語言文化系助理教授。著有《從娛樂行為到烏托邦衝動:金庸小說再解讀》、《中國.文學.美國:美國小說戲劇中的中國形象》,英 文書稿Mapping Modern Beijing: Space, Emotion, and Literary Topography(《測繪現代北京:空間,情感,文學地形圖》)將由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現正進行的英文研究計劃包括Ideo©ology: Chines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意識形〔生〕態:現代中國的環境想像)與Between Avant-Garde and Martial Arts: Sinophone Film Directors and the Chinese Mind(在先鋒派與武俠片之間:華語電影導演與中國心靈)。譯有《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合譯有《跨語際實踐》、《比較詩學》、《公共領域的 結構轉型》、《理解大眾文化》、《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等。

相關著作
《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

胡曉真

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曾於臺灣大學外文系、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校區文學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分別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主 要研究領域是明清敘事文學、清末民初文學與女性文學。2003年出版的《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一書,探討近代中國女性創作、閱讀、 出版小說的情況,是研究明清文化與女性文學的重要參考著作。2011年發表專書《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家 的轉型現象》,探索民初時文壇新、舊錯雜,男女爭鳴的現象,以及「傳統派」作家之文化堅持的脈絡與影響。該書於2012年獲頒中研院第一屆人文社會科學學 術專書獎。最近編輯《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一書(2011,與王鴻泰合編)。於1999年獲中央研究院青年學者研究著作獎,2003 年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奚密

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南

目錄

第一輯:新舊文化、語言實踐、公民論述

1 從摩羅到諾貝爾——現代文學與公民論述
2 從「遺民」到「新民」——朱舜水與〈遊後樂園賦〉
3 天下有賊——明代「騙經」《杜騙新書》
4 現代漢詩——典範轉移與歷史挑戰
5 舊體新聲——論魯迅舊詩的歷史感與現代性
6 彩筆調和兩半球—— 呂碧城海外詞中的文化翻譯
7 公開的情書——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的脈絡化解讀
8 寫給兒子,新中國的兒子——《傅雷家書》解讀
9 「家」,變不變?──論《家變》中的新舊文化轉型與語言實踐

第二輯:知識轉型、文化生產、歷史記憶

1 「抒情」的傳統與現代
2 記憶的技藝——從《千忠戳》裡的血與雪談起
3 「柔術」——一個傳統日本漢字語彙在二十世紀初中國的傳播與想像
4 福爾摩斯與道家解藥——談《老殘遊記》中的一椿公案
5 重釋〈狂人日記〉——總體化、他者與創傷
6 白蛇啓示錄
7 循環之外——舞鶴與朱天心所追尋之歷史與記憶的盡頭
8 想像往事,敘述歷史——重讀中國90年代的三本歷史小說
9 無處存放的女性心靈——評賈平凹《帶燈》的男權主義夢幻

第三輯:地理疆界、文化跨界、東亞想像

1 夜行長安──明清小說中的帝都生與死
2 漢詩「下南洋」——馬華漢詩的風土與疆界
3 《孽海花》、置換與強迫性重複
4 性別,城市與敘事結構——重讀《海上花列傳》
5 中國文學經典與現代東亞文化想像力——以梁啟超的日本政治小說翻譯為例
6 孤兒作為隱喻——從《異域》到《亞細亞的孤兒》
7 有聲的神實,緩慢的暴力——在政治惡托邦與生態烏托邦之間
8 「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讀韓松科幻小說《地鐵》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44182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48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