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國學概論講話

  • 9 315
    3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這本書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凡國學上之基本知識,均已搜輯無遺。」全書如同一幅工筆畫,纖毫畢現,細緻入微。作為初窺國學門徑的入門書,放置案頭,隨手翻檢,很是輕便可喜。

目錄

第一講 導 言

第一章 國學的定義

第二章 國學的目的

第三章 國學的分類

第四章 國學的方法

第二講 經 學

第一章 總論

一 經的定義

二 經目的演化

三 經學的派別

第二章 各論

一 《易經》

二 《書經》

三 《詩經》

四 「三禮」

五 《春秋》及「三傳」

六 《論語》

七 《孝經》

八 《大學》與《中庸》

九 附——《小學》

第三講 子 學

第一章 總論

一 子的定義

二 諸子的來源

三 諸子的派別

第二章 各論

一 儒家

二 道家

三 陰陽家

四 法家

五 名家

六 墨家

七 附——雜家及其他

第四講 史 學

第一章 總論

一 史的定義

二 史的分類

三 史學的沿革

第二章 各論

一 紀傳上

二 紀傳中

三 紀傳下

四 編年

五 紀事本末

六 政書

七 附——史評

第五講 文 學

第一章 總論

一 文的定義

二 文學的起源

三 文學的分類

第二章 各論

一 詩歌

二 賦

三 詞

四 小說

五 彈詞

六 曲

七 附——古文與文論

本書所依據的重要書籍目錄

序/導讀

不記得從哪裡看來這麼一段典故:說是在一九三○年,三十歲的年輕學人譚正璧寫了一本《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因為角度獨特,引起很多讀者注意。某天一群女學生到書店買此書,嫌書名太長,索性說:「買一本譚正璧。」這本書再版多次,後來改書名為《中國女性文學史》。

 

這則小典故的主角譚正璧先生,是二十世紀文史學界的著名人物,儘管對如今的讀者來說或許多少顯得陌生了些,要知道他的同行,同樣以治小說史、戲曲史聞名於世的趙景深先生曾稱他「著作三身」,雖不無玩笑的意味,卻也可見譚先生的著述之豐富。他一生留下各類著作達一百五十種之多,總字數超過千萬,這個數字確是很驚人的。

 

這次擺在讀者面前的是譚先生的一本小書:《國學概論講話》,一本幾萬字的小冊子,蔡元培親自為書名題簽,由上海光明書局初版於一九三三年九月,那時的作者方屆而立之年。

 

一說起「國學概論」這個詞,人們大多會想起現代學術史上的兩本書:其一是一九二二年章太炎先生的那本鼎鼎大名的著作,雖是由初出茅廬的曹聚仁筆錄而成,但據說太炎先生也甚為嘉許;其二是錢穆先生的那一本《國學概論》,這是錢先生根據自己一九二三至一九二八年間先後在無錫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以及省立蘇州中學課堂講義編撰而成。

 

這兩本書都算得體大思精的名作,青年譚正璧的後出之作在深度上自然無法與之比肩,當然年輕的作者也未必有一爭高下的念頭,讀他的編輯凡例和導言便能發現作者的思路與上述兩本作品的不同旨趣。

 

這本小冊子冠以「講話」之名,自然考慮的是淺顯通俗。太炎先生那本書儘管盡可能保留了現場感,卻並不易讀,他口中的「國學」大致仍是傳統的經學和子學的範圍,只不過不同於清儒的訓詁考據的純粹冷靜,而是融入了相當數量的獨特而峻急,大膽甚至不惜偏頗的立論。這本演講稿的不少地方章先生是藉古人的酒杯,卻滿斟自己的一盞釅茶。而錢先生那部作品儘管是面對中學的講義編寫而成,用的卻是典雅的文言,講述更多的是思想史的發展演變,和章先生那本更是涇渭分明,用錢先生的話說,是「學術本無國界。『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本書特應學校教科講義之需,不得已姑採梁氏《清代學術概論》大意,分期敘述。於每一時代學術思想主要潮流所在,略加闡發。其用意在使學者得識二千年來本國學術思想界流轉變遷之大勢,以培養其適應啟新的機運之能力。時賢或主以經、史、子、集編論國學,如章氏《國學概論》講演之例。亦難賅備,並與本書旨趣不合。竊所不取。」

 

譚先生寫這部《講話》,則有意無意地避開了這些也許略顯艱澀的內容,給自己開闢出一條新的小路。

 

從「編輯凡例」上來看,這部書很務實,且抄錄幾條出來看看:

 

一 本書專供高中及大學教本或參考之用。

……

三 本書注重知識的真確,材料的實用,故辭意不務深奧,全用白話敘述。

四 本書凡分五講:第一講為總論,餘以經學、子學、史學、文學分類。凡國學上之基本知識,均已搜輯無遺。

 

看它的後文,的確是刪繁就簡三秋樹的做法,不追求異峰突起的學術個性,也不奢望汪洋恣肆的深厚功力,只儘量做一個清晰明瞭的脈絡簡介。每一節後還附以思考問答題,一般教師用作講義也可,年輕學子自讀也覺輕便可喜。雖然偶爾有點以偏概全,卻也不失自家的面目,比如概述古典詩歌時有一段妙語:

 

「唐詩可稱為平民的文學,因作者大部為平民。宋、元、明、清四朝詩人,無一不是達官,沒有一個平民,故被稱為貴族文學。因為宋時的平民詩人都在作詞,元明的平民詩人都在作曲,清時平民詩人都在作彈詞、山歌和小曲。他們在向另一方面發展,都在從事於時代的文學,所以任那舊體詩壇為貴族文學家所獨佔了。」

 

讀這本小冊子,最令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它的「導言」,全然不像一般學術著作的恬淡理性,更像是魯迅先生的鋒芒乍現的雜文風格,全篇都彌漫著一種焦慮和激憤,在解釋什麼是國學時,作者幾乎完全摒棄了學院派的路子,他這樣說:

 

「國學又名國故學,亦名舊學;係對西學、洋務、新學而言。在海運未通之前,中國閉關自守,國人的心目中,只有中國而無世界,以為中國即是世界。一切的學術,既沒有國界可分,故無從產生所謂國學。後來海運大開,中西交通日繁,西洋學術文化,因之東漸,於是產生了所謂西學,隨即也有了所謂國學。張之洞說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學』就是國學,『西學』就是西洋傳來的文化學術,中、西對稱,大約在這個時候才開始。」

 

「為了羨慕西洋人物質生活的舒服,於是引起中國人對於自己的一切的厭惡。所以凡是帶著『洋』化的東西,即使原料是中國的,是中國人在中國做的,他的價值也會比中國舊有的增高,而且又是特別的愛好。為什麼同樣一只坐人的椅子,沙發要比舊式椅子的價錢大幾倍?做西裝工人的工錢,比做中裝的工錢來得高?一本布面洋裝書,比線裝的定價要高貴?這種種疑問,已經用不到人家來替我們解釋,我們都已明白洞曉了。」

 

這哪裡是思想史、學術史的寫法,然而讀者卻能從中讀到特定時代裡的特定的風氣。

 

當然除了這些普遍存在的焦慮和激憤之外,作者也有清澈爽利活潑潑的語言。拋開內容不說,本身即是可誦的文章,如在論及詩歌的起源時,有這樣的句子:

 

「詩歌是怎樣發生的呢?人類是最富於想像和情感的高等動物,當在太古時代,他們剛從原人進化而為純粹的人類,對付環境,漸由用手而趨於用腦,於是漸漸有了靈敏的感覺。他們受到大自然的種種賜予,不免歡喜而感激,便不期然而然的發出一種讚歎歌慕的聲音,自然而和諧,流利而清亮,不但傾瀉自己的快感,還可以感動他人,促成同樣的快樂。這樣,詩歌便發生了。」

 

單以言辭論,像不像後來林庚先生詩一般美麗的《中國文學簡史》?

 

尤其能突顯作者學術眼光的是,作者把「彈詞」專闢了一節來講,把它和詩、詞並列,予以獨立的文學史地位,此一觀念亦屬大膽之舉了,是章太炎、錢穆二位先生所必不會有的。

 

回到曹聚仁筆錄的那本《國學概論》,在書前「小識」裡,曹先生說:

 

「任在何時何地的學者,對於青年們有兩種恩賜:第一,他運用精利的工具,闢出新境域給人們享受;第二,他站在前面,指引途徑,使人們隨著在軌道上走。因此可以說:學者是青年們的慈母,慈母是兼任飼育和扶持兩種責任的。」

 

譚正璧先生的這本小冊子也許並不想承擔這種「恩賜」的使命,他所願意的,不過是一些日常家居的圍爐閑話,聽得入耳便不妨打起精神,縱使夜寒風冷,也能略破岑寂罷。

 

舒罕

試閱

第一講 導言

第一章 國學的定義

何謂國學?回答這個問題,比回答何謂文學要簡單而容易得多。何謂文學的答案,有古今中外的不同;何謂國學?僅是現代中國學術界流行的半新不舊的名詞,於古無徵,於外國更無什麼特殊的解釋。

國學又名國故學,亦名舊學;係對西學、洋務、新學而言。在海運未通之前,中國閉關自守,國人的心目中,只有中國而無世界,以為中國即是世界。一切的學術,既沒有國界可分,故無從產生所謂國學。後來海運大開,中西交通日繁,西洋學術文化,因之東漸,於是產生了所謂西學,隨即也有了所謂國學。張之洞說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學」就是國學,「西學」就是西洋傳來的文化學術。中、西對稱,大約在這個時候才開始。

由此看來,所謂國學,不過是指中國的學術而言,以示和西洋的學術不同,並無什麼費解,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就是有人把它解作中國的文學,那麼所謂文學,也是指廣義的文學,中國人自己所稱的文學,其意義和學術沒有什麼兩樣。國學的意義既是這樣的簡單而明白,為什麼還會引起人家的誤解而又受到人家的攻擊呢?

為了羨慕西洋人物質生活的舒服,於是引起中國人對於自己的一切的厭惡。所以凡是帶著洋化的東西,即使原料是中國的,是中國人在中國做的,它的價值也會比中國舊有的增高,而且又是特別的愛好。為什麼同樣一只坐人的椅子,沙發要比舊式椅子的價錢大起幾倍?做西裝工人的工錢,比做中裝的工錢來得高?一本布面洋裝書,比線裝的定價要貴?這種種疑問,已經用不到人家來替我們解釋,我們都已明白洞曉了。

在瀰漫著這樣心理的社會裡,國學在沒有洋化以前,那裡會不遭到厄運?於是有人起來大叫:「推翻烏煙瘴氣的國學!」他們的理由是:一、來歷不明。在中國書中查不出它的來歷,大概就是西洋人所謂支那學。但支那學這名稱,含有繁雜混亂,無法理清,還是一團糟的意思,是西洋人給我們的一種恥辱。二、界限不清。國學是什麼,還沒有一個合理的定義。三、違反現代科學的分析精神。因為「國學」兩個字,犯了囫圇吞棗的大毛病,人人要想做到「萬物皆備於我」的聖人,結果往往弄得一物亦不備。四、以一團糟的態度對待本國的學術。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德國學、法國學、美國學、英國學,何以中國獨有國學?因為他們對於世界學術上的貢獻各有所長,如德國的科學和史學,美國的新的社會科學,法國的文學和哲學,英國的文學、經濟學和政治學;中國獨無所貢獻,名曰「國學」正表明它還在一團糟的狀態裡。

上述的四個理由:所謂來歷不明,就是於古無徵。因為於古無徵,就以為應該打倒,在洋式的邏輯上也未見得講得通。至以為即是西洋學者所謂「支那學」,是西洋人給我們的一種恥辱,那全是自己疑心生鬼。況且,「國學」二字本來是國貨,何必定要向外洋硬拉進來?其他二、三、四三個理由,都是國學家的態度問題,和國學的本身無關。一個學者專研文學或哲學而有所貢獻,固然最好;但他如果於文學外再研哲學,或於文學、哲學外再研史學、社會學,我們如何能說他不好?那麼國學家的喜歡「萬物皆備於我」,何能獨加深惡呢?就是退一步講,以為一個人要全研各種學術是不該的,那麼只是研究者本人的當不當,在學術本身沒有是非可說。況且國學家又不曾昭告我們,一定要「萬物皆備於我」,而不許我們專研其一。這種不合邏輯及張冠李戴的理由,只有崇拜西洋學術的中國學者才說得出,我們卻始終覺得莫名其妙。

也有人出來主張:「且慢談所謂國學!」他們以為在現代的中國,不去獲得世界的知識,研究現代的科學,做一個有工作能力的人,而去做那不急之務的國學,那是可以歎息的事,這話也似是而實非。在我們未經斷定國學所包含的學術無一能適用於現代之前,我們便不能就認研究國學為不急之務。況且國學家也未曾硬要中國人都來研究國學,歡喜研究與否,全在你自己的高興不高興。同樣,「且慢談所謂國學!」也沒有人來強制你不要「慢談」,可以隨你尊便;不過你也不能強制人家,也來跟著你「慢談」。

總而言之,國學的值得研究與否,非研究後不能預知;我們越對於國學懷疑,我們越非加以研究不可。

〔問題〕
(1) 國學是怎樣產生的?
(2) 何謂國學?
(3) 為什麼有人高叫「推翻烏煙瘴氣的國學」?他們的見解怎樣?有什麼差誤?
(4) 主張「慢談國學」的見解怎樣?有什麼差誤?
(5) 為什麼要研究國學?第二章 國學的目的

如果因為西洋人研究中國國學的很多,我們對於自己的國學不可不研究,所以也來研究國學,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因為他們根本上沒有明白國學是什麼,也沒想到要去研究國學的原因,只不過是因循的盲從,胡亂的提倡。結果,不是所得的膚淺不足道,便是愈研究愈失其真。所以我們不研究國學則已,否則非徹底了解研究國學的主因,便不能得到良好的收穫。

我們要研究國學的主因,曹聚仁以為可以分做四層來講明:國學在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我們過去的智識,和它發生密切的因果關係。因此我們急要明白,國學的精華何在?它以後還有存在的價值沒有?如果國學是腐敗的骸骨,不該容它存留著,我們可趕快蕩除淨盡。如其中尚包藏著精金,也應從速發掘。決不可彷徨歧路,靡所適從。在取捨問題亟待解決當中,非研究國學,別無解決的途徑。這是第一層原因。

在我們以前,既沒有人曾把國學整理一下,到現在,正如那些崇拜「洋」字的人所說,還彷彿一大堆亂書,政治、哲學、倫理、宗教以及其他各種科學都包含著。我們既要明白其中究竟是怎樣的,非坐待可以得到,及今用精力把它系統地整理起來,或者能夠觀察明白,使後人也得著好處。所以要謀學術的共同便利,也非將國學研究一下不可。這是第二層的理由。

現代大部分的青年都感受著無限的苦痛。因為他們心裡要想接受適合人生真義的「新」,但社會上「舊」的勢力依舊膨脹到極點,稍一反動,靈肉兩方面都得著痛苦。那舊的也不過藉國學做護符(軍閥和老頑固,都把孔老夫子來撐門面),國學經過他們手裡,已變成糟粕的形式、呆板的教條了。我們如不把國學的真面目抬出,他們決不斂形息聲的。要找出國學的真面目,自然須下一番研究工夫。這是第三層原由。

我們對於西方文化學術,固當合理的迎納,但自己背後還有國學站著。這二種文化,究竟如何使它溝通,也是目前亟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對於國學所含的原子不明白分析出來,如何能叫它和別種化合?所以要先研究國學,才找得出溝通的方法。這是第四層原因。

我們明白了上述的四個原因,便知我們在現在研究國學,非但不是不急之務,反為急迫的需要。而且,抱了這樣的態度研究國學,那便決不是因循的盲從,而也決不會胡亂的提倡了。〔問題〕
(1) 抱哪種態度去研究國學是差誤的?
(2) 研究國學有哪幾種目的?
(3) 研究國學是否為不急之務?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8836906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香港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