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志:從古典到現代的文學「物」語
內容簡介
由自然之物,到人造之物,「物」究竟為何物?
何以從古典文學到現代文學,「物」的身影充盈於文學文本之中
宋明以來,「物」除實用,強調美感、成為收藏品,更是新近西方物質文化研究定義下,凝煉時間、空間、歷史、文化之「物」。金石考古,格物清賞,為「玩物」一事正名,開明清賞玩之風。
沈從文八十歲時,學生汪曾祺寫了對聯為老師祝壽:「玩物從來非喪志,著書老去為抒情。」此物理思維的物,由客體而連結文人的心靈主體,直達心境靈思的寄託所在,正是文學的大「抒情傳統」。
翻開文學史的一頁,宋代文人飽含詩書畫藝於一身,總叫人豔羨不已。追求全人的時代提供了筆者一個省思當代的契機:「物」、「文物」在當代許已被分門別類於藝術領域,然而,文學作品如何載「物」?文人或創作者借「物」體現何志?文人如何建立「物」的美學譜系?跨領域也許不是新鮮名詞,古人早已如此。
今日的我們可以從文學文本與藝術賞鑑,交叉跳躍於由文人、階層、市場所呈現出的賞玩美學,及其背後的人文心靈指向。此書提供當今淺碟化的文創現象,探詢更知識性、文學性與文化性的可能。
本書特色
‧為「玩物」一事正名,開明清賞玩之風。
‧從文學文本與藝術賞鑑,見證賞玩美學。
目錄
壹、文學「物」語
──從玩物喪志到博古清翫
一、唐代到宋代的賞玩文學著作及畫作
二、從「玩物喪志」到文雅清翫
三、理學影響下的賞玩文化
四、從「復古」到「博古」
五、古典詩歌的寫物傳統
六、宋人美學盡在賞玩書寫
貳、物為載體,承載風雅
──論賞翫的文化與商業意涵
一、進入消費社會後的賞翫與收藏
二、古今「賞翫」的消費模式
三、盛世興收藏
叁、寫物言志
──從賞玩一事探看魯迅、周作人兄弟的精神核心
一、兄弟翫「物」,早已有之
二、收藏家身份的魯迅
三、收藏家周作人
四、白話散文的源頭在晚明
五、閑適與逃遁風格的周作人
六、對於天地與人既然都碰了壁,那麼留下來的只有「物」了
肆、自逃遁到身心安頓
──沈從文、汪曾祺的文學與文物書寫軌跡
一、生命的轉折
二、從「文學」到「文物」
三、從遁逃,到身心安頓
四、這世界充滿了顏色
伍、物質不滅
──《天香》,王安憶的上海繁華過眼錄
一、王安憶的上海故事
二、王安憶的上海考古學
三、人間何處「天香園」!
四、物質不滅
陸、游於藝,適於心
──董橋的「文化鄉愁」之路
一、舊時明月
二、南洋故夢
三、英倫往事
四、董式寫物
五、游於藝
六、物與時代
七、翫物人生
參考書目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