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恰到此當下

At This Moment of Life
  • 9 270
    30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人生規畫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曾如是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漢世紀數位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6/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這幾乎是天經地義的哲理。一個“活”意識,總是以第一稱做為自稱的認知,不是嗎?
「我」若不是“活”的,能有『第一稱』之義嗎?
舉個例,在2016年的台灣阿里山上一顆石頭,能自稱2016年即是它的『現在』嗎?不可能吧!
您親身覺知過:『現在』是,〝正〞落在您自己“不是活”的時間區嗎?當然不!「現在」、「此地」、「我」、「當下」不就是“活”的第一稱嗎?這麼關鍵的“活”,卻被物理學家所遺忘,怎不生「時流」之迷悶呢?
「正活」、「現在」、「此地」、「我」、「當下」總是巧妙的關聯在一起。本書首章即藉此“正巧”之巧機,激大眾對時間流起大疑,以深究「時流精義」之趣,故命書名為『恰到此當下』。

作者

曾如是

1950年生,畢業於大同工學院電機系,成長於二戰後嬰兒潮的農村小孩,兄弟姊妹共十一位,排行第七。因身體稍嫌弱小,較粗重工作父親常不讓其接觸,自幼在眾多兄弟姊妹的扶持薰染下,蘊育了喜好獨自思維的習性。

高中二年級時在數學解析幾何的課程裡,被書中的一個『虛圓』的課題吸引,促發了一連串思潮,竟自我連想到對『時空』的好奇。到了高中三年級時,在一本正中書局出版(57年版)的物理教科書本中讀到:『吾人易知過去;難測未來』,頓時震撼了整個心!驚為天降的大奇!因為那正是作者所認為困惑他許久的『時間之〝流〞』的解答。它不只是時間『過去與未來之分別』的解答,更是迷惑世人的『時間之〝流〞』的謎解。這句震撼心靈卻不起眼的話,被作者當時喻為『牛頓的蘋果下落』。因此在高中臨畢業時給同學們寫的留念簿上,常題以『蘋果下落成定律,常情視為奇,自古有牛頓!』來勉勵同學們能從極平常中去思維,也可能發現大奇蹟。

作者久於『時間』觀念的研思,早在45年前即領悟到時間既沒有物理上的“流動”義,也沒有物理上的“靜止”義。曾參考多種物理學的科普書,企圖求得『時間』觀念的中心理哲,卻發現幾乎所有科普書都避談時間的這一「非物理上的“流動”義」,只是妄談「時空旅行」這類激情之事。於2012年間卻突然感悟到,可用感性的方式來表達時間這一「非普通物理的“流動”義」─『人生此當下,更得無次限,只是不記得!』。

目錄

特註聲明
本書簡介:“恰巧”來到此當下
自序

〈第1章〉 恰到此當下
§ 1-1 時間軸
§ 1-2 時間的『現在』
§ 1-3 「現在」總是“恰到”「此當下」
§ 1-4 〝活〞即是「此當下」
§ 1-5 「事件」與「物件」要有觀念上的區別

〈第2章〉 模擬時間神秘之“流”的模型
§ 2-1 『一』 與 『區隔』
§ 2-2 如實“對應”出來的「意識線」
§ 2-3 「區隔」的意識單位
§ 2-4 『 一 』 的結構性
§ 2-4 .1 「不對稱」的意識結構
§ 2-4 .2 意識結構型態 與 信息深層義
§ 2-4 .3 「集體一致性結構」的靈魂向性
§ 2-4 .3.1 意識信息的「層次包含性」與 時間概念
§ 2-4 .4 當下信息
§ 2-5 探究時間“流”之秘
§ 2-5.1 憶知的親覺受(覺為自己)
§ 2-5.2 時間的非流與非不流

〈第3章〉 從物理哲學探討時間流
空時連續區(或時空連續區)
§ 3-1 為什麼會用“流”來形容時間
物理上的動與靜
§ 3-2 物理學家對時間“流”的困窘
§ 3-2.1 物理學家反對時間“流”的理由
§ 3-2.3 物理學家不認同「時間流」卻遇困窘
§ 3-3 物件觀點及事件觀點的「一」與「多異」
不是恰有「唯一」線性體系的「時間流」
§ 3-4 困惑物理學家的「因果」自然律
§ 3-5 活心時間模型 與 物理時間模型之對照
§ 3-5.1 〝活心〞 與 唯物
§ 3-5.2 時間之矢
§ 3-6 一個個意識單位的「意覺流」
處在『現在最新』位置
§ 3-7 深層意識的「時空」區別
「親覺受」的不證自明

〈第4章〉當下信息 與 覺受的等效
§ 4-1 覺受信息的等效
§ 4-2 「現在指標」可等效於〝我〞本尊
§ 4-4 以「信息語言」描述「物件觀點」的詞彙
「痕跡」即是信息
§ 4-5 時空距離 與 意識信息的對應
§ 4-6 現在指標 與 探討標籤 之於覺受的等效

〈第5章〉 “活事”的『人生觀』
局外分析者工具 ─ 現在指標 與 探討標籤
<第1回>感性: 時間的「絕對流」 與 「意覺流」
<第2回>感性: 人生此當下,更得無次限!
<第3回>感性: 相約於1950年
<第4回>感性: 終成空 與 親嚐親覺受
<第5回>感性: 天才、記憶、學習、忘記與信息
區隔、忘記,與信息之有無
<第6回>感性: 整體本具自在 與 依附
<第7回>感性: 時間與河流
<第8回>感性: 人生恰有「第一次 」?
<第9回>感性: 大自然時間
<第10回>感性: 一切境界“我”皆曾如是
<第11回>感性: 沒有〝活〞就沒有「事」
<第12回>感性: 事件觀點與自由意志衝突嗎?
<第13回>物哲: 藉探討標籤與信息解譯做時空旅行
<第14回>感性: 老友已逝,「去日自己」何曾獨存?
<第15回>感性: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第16回>感性: 當下活是從今世的『壽終』活過來的
<第17回>感性: 蔽 與 明
<第18回>感性: 情 與 景
<第19回>感性: 萬般帶不走 總是〝活〞隨身
<第20回>感性: 親嚐親覺受
<第21回>感性: 六朝如夢鳥空啼
<第22回>感性: 時間到!
<第23回>物哲: 時間過得真快!
<第24回>感性: 過去與未來的事,都可以『等』!
<第25回>感性: 任心自由行,恰到此當下!
<第26回>感性: 『不生不滅』與『永恆』
<第27回>感性: 「但願曾擁有 不求能長久」
<第28回>物哲: 夢之為『夢』
<第29回>感性: 過去非〝去〞, 未來不〝來〞
<第30回>物哲: 時流方向的迷思
<第31回>物哲: “死”錄影機 與“活”意識單位
<第32回>物哲: 因果連接
<第33回>物哲: 物理無法理解時間“流”的迷失
<第34回>物哲: 「未卜先知」的頻率觀念
<第35回>物哲: 禪堂之機
<第36回>物哲: 波與粒子的事件觀與物件觀
<第37回>物哲: 宇宙整體是在何時(局部)誕生

序/導讀

在我人意識中,總覺時間的『現在』是“活溜溜”的捉摸不著,且覺其一直緊隨著「我人本尊」於時間領域裡不停的往前“流逝著”,這是它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因此,若要深究時間流就不能沒有『當機味』;否則稍縱即逝,追之乃成空談矣!

本書的架構所別於前書(時間的野史)之處,乃一開頭即提出一個強烈當機味的感受 ─ 「時間的『現在』怎“正”巧到我“正活著”的此當下?」之驚疑,以激讀者深究“時流”之精義。基於「無深疑,即無深究之趣」,遂定書名為『恰到此當下』。

一般物理學在定義一切事物的〝變化〞(含動、靜),必定要用時間來做參考,這可能是我人深層意識就認定時間本身就是在做“絕對流動”。因此物理學要界定物體的動、靜,除了要有不同物體的相對照來定義其「相對運動」外,更必須要有個「參考時間」。然而,面對我人意識所認定本身就在「流動」的時間,物理學家卻無法在時間本身之外,另外再找個時間做參考以定義時間的『現在』於物理學的時間軸上做「流動」,因而陷於茫然的困惑中!
一般人並不瞭解在物理學家們的思維裡,時間並沒有“流動”這樣的物理概念。因為他們無法用物理學的相對性原理來找到時間的“流動”義。但尷尬的是,他們沒信心地來完全排除時間的「流動義」。物理學家深知,如果完全排除「時流義」即等同於否定『因果律』。也就是他們無法理解那“活溜溜”的時間「現在」是何義?但他們對「現在」的感受認知,卻又是極其鮮明的!

企圖以「活心本然」的「區隔意識」觀點來深究時間義,是本思想的特點。這思想只描述「物理的信息理哲」,而暫不論事物「原因」。分別以站在「事件觀點」與「物件觀點」的兩個面向,對時間觀念做比對的描述,而非創造一個時間的新理論。故,只描述事象,不做事象之間的『因果連接』,當然也就不會去否定『因果律』。

永不停流的時間,是傷透了古今中外哲學家及物理學家的思維。似乎由於它的流逝,而創生了一切,也毀滅一切!它的流逝帶給一切有情生靈,急促的被催迫感,而釀起無數的不安與感傷的情緒。當然,也附加了無限的嘆息…

藉「恰到此當下」之機,讓讀者一開始即能直取本書之宗義─『“活”即是此當下』,循此而得「“活心”本然」的信認。基於此信認,本書的前四章重在藉用“活心”的『靜態』時間模型,以『一』且『區隔』的意識特性,試著來描述時間「意覺流」的『動態覺』。最後一章乃藉『信息的等效』,企圖轉化我人日常中的「語彙義」,以轉朝「另一面向義」的人生觀。

此處所提的「信息」字詞,是闡述時間「意覺流」的關鍵字,也是描述時間流的核心義,更可能是物理「因果律」的關鍵義。

我人(活意識)之所以有時間的「意覺流」,關鍵似乎在於此當下意識的「憶知」。而「憶知」之義,乃必有關連於過去事件的「對應信息」存在於此當下。且這「信息」於物理的時間領域上,是呈不對稱的對應 ─ 「知過去,不知未來」。「不對稱信息」的存在與否,可能即是物理判定事件間有否「因果關係」的基準。

「活心本然」,其義即信認:親覺受的事實是沒有物理義的「生起」或「滅失」的意義。「生滅」義,似乎只當在『物件觀點』下而有的概念。不過筆者在此,要嚴正敬告讀者:『信認』絕不等同於『親嚐親證』的『實證境界』,請分辨清楚。日常生活仍然是要依『平常認知』去應對,不可冒然去挑戰『自然因果律』。

物理學家對自己主張的時間〝似流非流〞觀念,也自覺不圓滿(說不出其所以然來)。筆者有感於「只能心會,卻難予言傳」之悶,乃提出以事件觀點的「區隔意識」為觀察者來表達這關鍵可能的所在。但主重點是,這裡的事件形式之「觀察者」是要〝活〞的事件身份;而不像物理學所立足於「唯物觀點」的“死”物件,這會陷於『多重時間』的輪迴想。請信認:死事物是不能〝覺〞的,也無能來認知『現在』這個義,故不會是現象的「觀察者」。

雖說時間在物理上是〝非流〞的,但也不能說是物理上的〝靜止〞。這是由於物理學無法對時間的“動靜”做界定而說的。故,切莫把時間的「非流說」,當成是物理義的「靜止」想!

其實我人常言的時間〝流逝〞義,其字義上雖似有物理上的「相對流動」義,但其精義是:我人意識對物理宇宙(時空連續區)之不同事件間,有『先後時序』的分別。『先後時序』的認知是『因果觀念』多麼關鍵的「緣起要件」!故,『先後』、『因果』的認知豈是我人「心理因素」致成?時間本就是『先後因果』的要件,若想用經驗的物理學來理解「物理宇宙時間起源」的「先前原因」,不免引人生起『貓追咬自己尾巴』的輪迴印象!若依此想,任憑其有再多的實驗證據,也不會被認為是時間的真義。理由是,任何一個實驗的分析結果都是『經驗』,而不是時間起源的「原因」。

恰到此當下在表顯時間的“非流”觀念。讓我人原本感覺就像一條永不停流的時間長河,卻在事件觀點看來,竟只是一條有“流覺”,卻是“靜止”的河,而凸顯出“活”的本然!

物理學家雖似(似流非流)能理解時間是“非流”的,但卻沒能以感性來做更深入的意會,很是可惜!在時間的“非流”概念中,給筆者最深刻的感悟者,乃可感性的表達為:『我們人生的“每一此當下”,可“全等”地重嚐無限次,只是“全然”地不記得!』的等同。這樣的領會或許要慢慢的細嚐,始能品出其味也!

出書目的,不是要像自然科學那樣能讓我人利用科學定律(規則)來預測「未來」;而是要激醒讀者們:我們一般的人生觀,也可從「另一個面向」 ─ 「事件觀點」來看待。

人生面對的境遇是森羅萬象,心思所要應對的也就不必拘泥於一式,只要實質覺受的等值(等效),或許不必執著於一個頑固的面向觀點。故,在〈第5章〉裡乃混用物件觀點的“不帶記憶”之探討標籤及事件觀點之『一』與『區隔』的「意識結構特性」,來細嚼帶著濃郁人生味的時間,並邀您與共而嚐之。

這思想僅止於『討論』,非為『立論』。雖在文中提出的論述有篤定或批判的語氣,但那也是在探討過程做的檢驗用詞。故請讀者大德們踴躍參與討論!(可能會藉奇摩知識+的天文與太空,或哲學分類中提問討論)

本書內容雖經一再檢視修正,但失漏仍恐在所難免,祈請讀者大德們能給予指正,當感恩不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162503296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88
    • 商品規格
    • 22.9*15.2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