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集》輯校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把竹林七賢的詩文和雜著匯為一集,為研究竹林七賢生平思想、文學創作、社會活動、人物交遊提供了完備的一手資料。
本書進一步深化竹林七賢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鑑,為竹林七賢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文獻依據,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
以阮籍、嵇康等為代表的竹林七賢,是魏晉之際很為活躍的文士群體。他們追求自由、張揚個性、精於玄理、蔑視名教,並以獨特的方式來實現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他們是魏晉玄學的宣導者,魏晉風度的實踐者,也是魏晉風度和魏晉名士的典型代表,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他們的思想理念、價值追求、處世態度和行為方式,對魏晉以來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對中國古代士人產生了深刻而複雜的影響。
在爬梳文獻、鉤沉史籍的基礎上,作者結合已經掌握的各種文獻資料,對竹林七賢的詩文、雜著和佚文等進行輯佚、考訂、校勘和彙編。整理者將竹林七賢的雜著分門別類逐次編入每人名下,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和阮鹹的作品各為一卷,竹林七賢雜著合為一卷,形成了共八卷的《竹林七賢集》輯校。所附竹林七賢年譜簡編,對竹林七賢的生平活動和文學創作進行編年,以期為深化竹林七賢研究提供詳實可靠的文獻資料,為竹林七賢詩文的編年提供依據。
本書特色:本書對竹林七賢的著述進行廣泛細緻的輯佚和深入透闢的考辨,將竹林七賢已有的詩文和新輯作品(包括詩文和雜著)整理編纂為《竹林七賢集》,加以認真校勘,是考論精詳、收羅完備的文學讀本,也是一部資料詳實的竹林七賢研究參考書。
本書進一步深化竹林七賢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鑑,為竹林七賢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文獻依據,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
以阮籍、嵇康等為代表的竹林七賢,是魏晉之際很為活躍的文士群體。他們追求自由、張揚個性、精於玄理、蔑視名教,並以獨特的方式來實現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他們是魏晉玄學的宣導者,魏晉風度的實踐者,也是魏晉風度和魏晉名士的典型代表,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他們的思想理念、價值追求、處世態度和行為方式,對魏晉以來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對中國古代士人產生了深刻而複雜的影響。
在爬梳文獻、鉤沉史籍的基礎上,作者結合已經掌握的各種文獻資料,對竹林七賢的詩文、雜著和佚文等進行輯佚、考訂、校勘和彙編。整理者將竹林七賢的雜著分門別類逐次編入每人名下,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和阮鹹的作品各為一卷,竹林七賢雜著合為一卷,形成了共八卷的《竹林七賢集》輯校。所附竹林七賢年譜簡編,對竹林七賢的生平活動和文學創作進行編年,以期為深化竹林七賢研究提供詳實可靠的文獻資料,為竹林七賢詩文的編年提供依據。
本書特色:本書對竹林七賢的著述進行廣泛細緻的輯佚和深入透闢的考辨,將竹林七賢已有的詩文和新輯作品(包括詩文和雜著)整理編纂為《竹林七賢集》,加以認真校勘,是考論精詳、收羅完備的文學讀本,也是一部資料詳實的竹林七賢研究參考書。
目錄
前言
輯校說明
卷一 阮籍集
卷二 嵇康集
卷三 山濤集
卷四 向秀集
卷五 劉伶集
卷六 阮咸集
卷七 竹林七賢雜著輯佚
附錄
輯校說明
卷一 阮籍集
卷二 嵇康集
卷三 山濤集
卷四 向秀集
卷五 劉伶集
卷六 阮咸集
卷七 竹林七賢雜著輯佚
附錄
序/導讀
前言
以阮籍、嵇康爲代表的竹林七賢,是魏晋之際最富影響力的文士群體。他們把臂竹林,放情山水,縱酒昏酣,談玄清議,興之所至則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藴含著思想、閃爍著智慧、洋溢著激情、張揚著個性、銘刻著心路的錦綉華章。他們的作品,後人輯爲文集,世代流傳。以現今能夠見到的文獻而論,竹林七賢除王戎無作品留存外,其他諸賢皆見有文集行世的記載。但由於閲讀需要及兵燹戰亂等原因,竹林七賢文集在流傳過程中又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以至於不同的時代出現了不同的版本,版本系統呈現出由簡及繁的趨勢。尤其是阮籍和嵇康的文集,宋代以後的版本日漸增多。而與此同時,山濤等人的文集,宋代以後則逐漸失傳。這一方面表明阮籍、嵇康其人其作在宋代以後越來越受到重視,另一方面也表明後人對竹林七賢的認知與評價發生了重要變化。有鑑於此,後人對阮籍、嵇康的文集從思想内容方面給予了較多關注,而對以阮籍、嵇康爲代表的竹林七賢等人的文集存佚情况則關注不夠,缺少系統的梳理與辨證。這裡則著重從竹林七賢文集存佚及流傳等方面,對竹林七賢文集進行系統的梳理,以期爲人們全面了解竹林七賢文集的存佚和流傳提供系統而全面的參考。
以阮籍、嵇康爲代表的竹林七賢,是魏晋之際最富影響力的文士群體。他們把臂竹林,放情山水,縱酒昏酣,談玄清議,興之所至則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藴含著思想、閃爍著智慧、洋溢著激情、張揚著個性、銘刻著心路的錦綉華章。他們的作品,後人輯爲文集,世代流傳。以現今能夠見到的文獻而論,竹林七賢除王戎無作品留存外,其他諸賢皆見有文集行世的記載。但由於閲讀需要及兵燹戰亂等原因,竹林七賢文集在流傳過程中又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以至於不同的時代出現了不同的版本,版本系統呈現出由簡及繁的趨勢。尤其是阮籍和嵇康的文集,宋代以後的版本日漸增多。而與此同時,山濤等人的文集,宋代以後則逐漸失傳。這一方面表明阮籍、嵇康其人其作在宋代以後越來越受到重視,另一方面也表明後人對竹林七賢的認知與評價發生了重要變化。有鑑於此,後人對阮籍、嵇康的文集從思想内容方面給予了較多關注,而對以阮籍、嵇康爲代表的竹林七賢等人的文集存佚情况則關注不夠,缺少系統的梳理與辨證。這裡則著重從竹林七賢文集存佚及流傳等方面,對竹林七賢文集進行系統的梳理,以期爲人們全面了解竹林七賢文集的存佚和流傳提供系統而全面的參考。
試閱
輯校說明
一、本書所收作品爲竹林七賢詩文和雜著。曾經有文集行世的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等人,不論現存作品多少,每人一卷。因王戎無文集流傳,僅有雜言,故其雜言歸入第七卷《竹林七賢雜著輯佚》。二、竹林七賢詩文的卷次順序,依東晋袁宏《名士傳》所言竹林七賢的順序而定,即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劉伯倫、阮仲容和王濬沖。三、一人之作品,大抵按照詩歌、辭賦、文章的順序加以分類。各體文章皆有者,首詩歌,次辭賦,再次文章;無詩歌者,首辭賦,次文章;詩歌和辭賦俱無者,徑列其文章。四、一類之作品,其先後順序大抵依通行本而定。具體詳見每一作者之下有關該作者文集版本的簡要說明。五、一卷之下,先列作者現存詩文,而後是輯佚作品。輯佚作品大抵亦按照詩歌、辭賦和文章的順序排列。一類之中,大抵依時間先後爲序。時間無法確定者,則由輯校者參考文獻記載斟酌而定。六、竹林七賢之中,除阮籍和嵇康有文集流傳至今外,其餘諸賢的文集早已失傳。而現存《阮籍集》和《嵇康集》,多是明清學人的輯本,各版本不僅所收篇目不同,而且所收詩文内容也出入較大,異文頗多。同時,由於阮籍和嵇康皆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在中國文學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有廣泛影響,他們的作品在總集、選集、類書和史志中多有轉録或引用。若全出校記,則甚爲繁雜,且無必要。故僅以明清學人的輯本爲依據,擇其善者作爲底本,同時參校其他刻本以及《文選》、《玉臺新咏》、《初學記》、《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古文苑》、《樂府詩集》和《晋書》等。出入較大、異文較多或雖爲小異卻影響文章的理解和閲讀者,悉出校記。原缺而不可補者,以『□』代之。七、竹林七賢的雜著總爲一卷。認定爲雜著的標準,就是在文集之外,書目文獻著作單獨列出的書目,或曾經單獨成書並流傳。依此標準,嵇康《聖賢高士傳》和《春秋左氏傳音》,山濤《山公啓事》,向秀《莊子注》、《莊子音》和《周易義》,阮咸《周易義》等,皆屬雜著一類。八、竹林七賢雜著的編排順序,依照《竹林七賢集》之序。一人有雜著多種者,依書目文獻記載的先後順序排列,即先《隋書.經籍志》,次《舊唐書.經籍志》,次《新唐書.藝文志》,次《宋史.藝文志》,次書目文獻著作。竹林七賢的雜言散見於古代文獻,經彙集辨證,附於雜著之後。九、本書所輯竹林七賢雜著,皆在首次出現時列明出處。一種雜著輯自兩種以上文獻者,在第一次(或第一條)佚文出現時列明出處。十、竹林七賢雜著頗多,但流傳至今者,多者什之二三,少者不及什一。其中有可參校者,有無可參校者。可參校者出校記,無可參校者,徑列其佚文。
一、本書所收作品爲竹林七賢詩文和雜著。曾經有文集行世的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等人,不論現存作品多少,每人一卷。因王戎無文集流傳,僅有雜言,故其雜言歸入第七卷《竹林七賢雜著輯佚》。二、竹林七賢詩文的卷次順序,依東晋袁宏《名士傳》所言竹林七賢的順序而定,即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劉伯倫、阮仲容和王濬沖。三、一人之作品,大抵按照詩歌、辭賦、文章的順序加以分類。各體文章皆有者,首詩歌,次辭賦,再次文章;無詩歌者,首辭賦,次文章;詩歌和辭賦俱無者,徑列其文章。四、一類之作品,其先後順序大抵依通行本而定。具體詳見每一作者之下有關該作者文集版本的簡要說明。五、一卷之下,先列作者現存詩文,而後是輯佚作品。輯佚作品大抵亦按照詩歌、辭賦和文章的順序排列。一類之中,大抵依時間先後爲序。時間無法確定者,則由輯校者參考文獻記載斟酌而定。六、竹林七賢之中,除阮籍和嵇康有文集流傳至今外,其餘諸賢的文集早已失傳。而現存《阮籍集》和《嵇康集》,多是明清學人的輯本,各版本不僅所收篇目不同,而且所收詩文内容也出入較大,異文頗多。同時,由於阮籍和嵇康皆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在中國文學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有廣泛影響,他們的作品在總集、選集、類書和史志中多有轉録或引用。若全出校記,則甚爲繁雜,且無必要。故僅以明清學人的輯本爲依據,擇其善者作爲底本,同時參校其他刻本以及《文選》、《玉臺新咏》、《初學記》、《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古文苑》、《樂府詩集》和《晋書》等。出入較大、異文較多或雖爲小異卻影響文章的理解和閲讀者,悉出校記。原缺而不可補者,以『□』代之。七、竹林七賢的雜著總爲一卷。認定爲雜著的標準,就是在文集之外,書目文獻著作單獨列出的書目,或曾經單獨成書並流傳。依此標準,嵇康《聖賢高士傳》和《春秋左氏傳音》,山濤《山公啓事》,向秀《莊子注》、《莊子音》和《周易義》,阮咸《周易義》等,皆屬雜著一類。八、竹林七賢雜著的編排順序,依照《竹林七賢集》之序。一人有雜著多種者,依書目文獻記載的先後順序排列,即先《隋書.經籍志》,次《舊唐書.經籍志》,次《新唐書.藝文志》,次《宋史.藝文志》,次書目文獻著作。竹林七賢的雜言散見於古代文獻,經彙集辨證,附於雜著之後。九、本書所輯竹林七賢雜著,皆在首次出現時列明出處。一種雜著輯自兩種以上文獻者,在第一次(或第一條)佚文出現時列明出處。十、竹林七賢雜著頗多,但流傳至今者,多者什之二三,少者不及什一。其中有可參校者,有無可參校者。可參校者出校記,無可參校者,徑列其佚文。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