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一景一詩人
盡覽山、海、屯、城!
最臺中味、臺中款的地誌詩
前人在山、海、屯、城區留下的歷史足跡,構成臺中這片瑰麗寶地,提供給後人沃饒的文化底蘊;大甲鎮瀾宮、豐原慈濟宮、梧棲朝元宮等廟宇在大臺中各地拔地而起,見證先民的開墾史之外,還隨著時代演變形成大甲媽祖遶境的盛況;座落於城區臺中火車站、臺中放送局、臺中公園,或闢築在山區的東勢林場、后里馬場等地景,它們興建的源頭與故事背景圍繞著日治時代,因其中的豐富性總能讓人們到此一遊便可以細細回味那段歷史。除了那些與歷史時空產生鏈結的景點之外,近代所新興的臺中國家歌劇院、路思義教堂、高美濕地、康橋水岸公園……各自綻放不同風情。
為了記錄下這般好風景,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廣邀全國五十位作家,以「一景一詩人」的方式,結合攝影來呈現這本詩集,希冀以詩來為臺中土地作註解,讓讀者跟隨詩人的腳步,盡覽山海屯城之美。
目錄
市長序│讓我們在大地上寫詩
局長序│詩寫山、海、屯、城之沃饒
【城】
臺中火車站,讚 ◎林煥彰
第二市場的故事味 ◎顏艾琳
老二媽,跨越黑水溝到旱溪,到遠方──臺中旱溪樂成宮 ◎林金郎
一个好所在──臺中文學館 ◎林武憲
行草悟道 ◎蕭蕭
臺中文創園區 ◎林廣
參天古樹擁日月──臺中公園速寫 ◎張默
放送之音,歷史之影──臺中放送局 ◎李敏勇
向綠川問安 ◎廖永來
洞穴的身世──題臺中國家歌劇院 ◎鴻鴻
「是方舟還是女媧煉的頑石?」──路思義教堂頌 ◎管管
虹ê厝──寫臺中彩虹村 ◎李勤岸
萬和宮‧老街‧小步複沓 ◎解昆樺
香如故──致原鄉「心之芳庭」 ◎古月
大坑五號步道──颱風過後 ◎陳明克
【山】
在藍與藍之外─致武陵農場 ◎沈花末
東勢林場 ◎利玉芳
片面──東勢火車站(1959-1991) ◎陳育虹
石崗水壩吟 ◎林央敏
心念白冷圳 ◎張芳慈
交泰:晨興漫過「新社種苗繁殖場」 ◎紀小樣
后里馬場 ◎蔡淇華
毘盧禪寺 ◎鄭烱明
葫蘆墩的拍殕仔光 ◎方耀乾
媽祖知道──豐原慈濟宮 ◎吳櫻
詠摘星山莊 ◎黃克全
時間的履帶──記大雅戰車公園 ◎嚴忠政
筱雲山莊 ◎林沈默
社口大夫第 ◎岩上
【海】
三月嗩吶──大甲鎮瀾宮 ◎路寒袖
日南車站 ◎劉克襄
樹生‧酒莊‧風雲 ◎蔡富澧
大安風濤 ◎張信吉
高美濕地 ◎白靈
石瀨頭少年──鰲峰山公園 ◎蔡秀菊
梧棲‧老街 ◎陳義芝
海港媽祖──記梧棲朝元宮 ◎洪淑苓
卿雲之下深波之上──沙鹿電影藝術館 ◎蘇紹連
造飛機──臺中國際機場 ◎鍾喬
綺想──東海國際藝術街 ◎謝昆恭
麗水漁港 ◎莫渝
望高寮 ◎江自得
磺溪書院 ◎康原
【屯】
遊蝙蝠洞 ◎向明
坪林森林公園 ◎蔡榮勇
溫馴的水帶──康橋水岸公園 ◎李長青
大里杙老街 ◎渡也
英雄,在成功嶺上 ◎林德俊
光復新村 ◎方群
五桂樓 ◎李魁賢
序/導讀
市長序
讓我們在大地上寫詩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承載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現象、歷史事件、地域政治、民生百態等文化景觀,也是孕育文學的搖籃。楊逵曾說自己「是以鋤頭在大地上寫詩」,而詩人眼裡的臺中,又呈現怎樣的風景?
雅稱「文化城」的臺中,地處於島嶼中心,一九二○年代以來,無數文人雅士在此流連:昔有臺灣文化協會以此為活動重要場域、詩人共同組成「櫟社」,今有臺中現代詩人組成「笠詩社」─隨著時代演變,文化的養分一點一滴的積澱,層層深植於臺中。
而臺中火車站、臺中文學館、臺中公園、臺中國家歌劇院、葫蘆墩圳公園、大里杙老街、高美濕地、大甲鎮瀾宮、成功嶺、霧峰林家、武陵農場、白冷圳、綠川等皆是座落於臺中的新舊知名地景,有著百年來文人蒼翠的歷史蹤跡、豐饒的山海河圳生態、樸實卻多元的民俗信仰、抑或是創新而美感的現代建築,這都是臺中市民的光榮與驕傲。
透過書寫,吾輩得以保存當下的城市樣貌,因此,我們邀請五十位全國知名的詩人執筆書寫臺中城市的記憶,透過文字凝視城市的歷史脈動,以詩歌頌土地,每一首詩都是一幕動人的生命歷程,將一一化作描繪城市的重要紀錄,透過華語、臺語、客語,三聲帶的歌詠,勾勒建築與歷史、土地與人民的特殊時空氛圍,並輔以攝影,出版成冊。大家閱讀時可以發現,本書以城、山、海、屯依序排列,來呈現整個大臺中的萬種風情。而我們只需要跟隨詩人們的腳步,就能細細品嘗這座百年城市的韻味。在此,邀請各位讀者一起來品讀、來場「知行合一」的地景詩踏查之旅!
局長序
詩寫山、海、屯、城之沃饒
臺中集山川平原優勢,坐擁獨厚的豐富人文資產,從歷史背景來爬梳這塊寶地,明清時代先民來臺開墾,伴隨他們而來的信仰文化也在此落地生根,大甲鎮瀾宮、豐原慈濟宮、梧棲朝元宮等廟宇在大臺中各地庇護眾生、安置先民的心靈之餘,經過歲月的積累後,更成為今人豐厚的在地元素,譬若每年三月大甲媽祖遶境,總能號召數萬民眾虔心跟隨,而且年年發揮創意,傳統和現代在此交會碰撞出火花猶如嘉年華會,也無怪乎大甲媽祖遶境會被國際媒體認定為全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臺中舊城區又名小京都,棋盤式街道整齊劃一,正是日治時期以京都作為範本所擘劃的成果,為了提供當時南進政策所需物資,日人開發山林、大興土木,闢築了東勢林場、后里馬場等,並興建臺中火車站,以它作為運輸樞紐向外輻射,直通臺中港海線一帶。從地理位置觀之,臺中位居臺灣西部中心已占足先機,是南北文化交會點,當時霧峰林家活躍於全臺藝文政經界,在臺灣發展史上舉足輕重,臺中便在這時代洪流之中一躍成為中部政治、商業、文化的重鎮。
先民的拓墾、日人的興建……前人在山、海、屯、城區所留下的歷史足跡不勝枚舉,而隨著時代變遷,歷史建物經過活化、保存、再生變身成薰陶現代人的展演藝文空間,我們不至於像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反而透過這些古蹟建物了解自己的根源,並為土地梳理歷史脈絡及保存故事,例如透過不再「發聲」的臺中放送局,展示臺灣土地的發聲紀錄;原本即將面臨拆除命運的老屋,經過漆畫渲染後而被保存下來,形成知名景點彩虹眷村……,凡此種種,無不述說著動人的故事。繼往開來,現今臺中也創造出不少富有特色的地標,像是有「美聲涵洞」之稱的國家歌劇院、呈雙曲面薄殼結構的路思義教堂……新舊文化在此交陳,猶如交響樂般複合呈現這片土地的縱深及豐厚。
為了呈現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與活動,展現山、海、屯、城的瑰麗風貌,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於2016年策劃出版《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本書廣邀五十位作家,以一地景搭配一詩人的方式來書寫臺中,希冀藉由詩人敏銳且細膩的慧眼,勾勒地景神韻或述說故事並結合攝影呈現,以讓讀者暢快品讀這塊土地,感受其底蘊之沃饒。
試閱
讓我們在大地上寫詩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承載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現象、歷史事件、地域政治、民生百態等文化景觀,也是孕育文學的搖籃。楊逵曾說自己「是以鋤頭在大地上寫詩」,而詩人眼裡的臺中,又呈現怎樣的風景?
雅稱「文化城」的臺中,地處於島嶼中心,一九二○年代以來,無數文人雅士在此流連:昔有臺灣文化協會以此為活動重要場域、詩人共同組成「櫟社」,今有臺中現代詩人組成「笠詩社」─隨著時代演變,文化的養分一點一滴的積澱,層層深植於臺中。
而臺中火車站、臺中文學館、臺中公園、臺中國家歌劇院、葫蘆墩圳公園、大里杙老街、高美濕地、大甲鎮瀾宮、成功嶺、霧峰林家、武陵農場、白冷圳、綠川等皆是座落於臺中的新舊知名地景,有著百年來文人蒼翠的歷史蹤跡、豐饒的山海河圳生態、樸實卻多元的民俗信仰、抑或是創新而美感的現代建築,這都是臺中市民的光榮與驕傲。
透過書寫,吾輩得以保存當下的城市樣貌,因此,我們邀請五十位全國知名的詩人執筆書寫臺中城市的記憶,透過文字凝視城市的歷史脈動,以詩歌頌土地,每一首詩都是一幕動人的生命歷程,將一一化作描繪城市的重要紀錄,透過華語、臺語、客語,三聲帶的歌詠,勾勒建築與歷史、土地與人民的特殊時空氛圍,並輔以攝影,出版成冊。大家閱讀時可以發現,本書以城、山、海、屯依序排列,來呈現整個大臺中的萬種風情。而我們只需要跟隨詩人們的腳步,就能細細品嘗這座百年城市的韻味。在此,邀請各位讀者一起來品讀、來場「知行合一」的地景詩踏查之旅!
局長序
詩寫山、海、屯、城之沃饒
臺中集山川平原優勢,坐擁獨厚的豐富人文資產,從歷史背景來爬梳這塊寶地,明清時代先民來臺開墾,伴隨他們而來的信仰文化也在此落地生根,大甲鎮瀾宮、豐原慈濟宮、梧棲朝元宮等廟宇在大臺中各地庇護眾生、安置先民的心靈之餘,經過歲月的積累後,更成為今人豐厚的在地元素,譬若每年三月大甲媽祖遶境,總能號召數萬民眾虔心跟隨,而且年年發揮創意,傳統和現代在此交會碰撞出火花猶如嘉年華會,也無怪乎大甲媽祖遶境會被國際媒體認定為全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臺中舊城區又名小京都,棋盤式街道整齊劃一,正是日治時期以京都作為範本所擘劃的成果,為了提供當時南進政策所需物資,日人開發山林、大興土木,闢築了東勢林場、后里馬場等,並興建臺中火車站,以它作為運輸樞紐向外輻射,直通臺中港海線一帶。從地理位置觀之,臺中位居臺灣西部中心已占足先機,是南北文化交會點,當時霧峰林家活躍於全臺藝文政經界,在臺灣發展史上舉足輕重,臺中便在這時代洪流之中一躍成為中部政治、商業、文化的重鎮。
先民的拓墾、日人的興建……前人在山、海、屯、城區所留下的歷史足跡不勝枚舉,而隨著時代變遷,歷史建物經過活化、保存、再生變身成薰陶現代人的展演藝文空間,我們不至於像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反而透過這些古蹟建物了解自己的根源,並為土地梳理歷史脈絡及保存故事,例如透過不再「發聲」的臺中放送局,展示臺灣土地的發聲紀錄;原本即將面臨拆除命運的老屋,經過漆畫渲染後而被保存下來,形成知名景點彩虹眷村……,凡此種種,無不述說著動人的故事。繼往開來,現今臺中也創造出不少富有特色的地標,像是有「美聲涵洞」之稱的國家歌劇院、呈雙曲面薄殼結構的路思義教堂……新舊文化在此交陳,猶如交響樂般複合呈現這片土地的縱深及豐厚。
為了呈現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與活動,展現山、海、屯、城的瑰麗風貌,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於2016年策劃出版《行走的詩:獻給臺中的五十首地景詩》,本書廣邀五十位作家,以一地景搭配一詩人的方式來書寫臺中,希冀藉由詩人敏銳且細膩的慧眼,勾勒地景神韻或述說故事並結合攝影呈現,以讓讀者暢快品讀這塊土地,感受其底蘊之沃饒。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