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華文作家協會雙年刊(二○一八~二○一九)
NACWADC 2019 Biannual Journal - A Collection of Literary Work from Members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自一九九四年成立以來,華府華文作家協會開始出版年刊,二零一零年改為雙年刊,單年出刊。作協新近還開闢了《文繫中華專欄》(紙本)、《華府作協專欄》(網站),雖與雙年刊堪稱姊妹三花,但雙年刊仍是其中最重要的展示會員文學成果的途徑。
此期年刊有悼念巫寧坤先生的專題,以及八個囊括了各種體裁的文學欄目,更有兩年來會員的新書發表等訊息。不僅文章、著作數量創新高,並且內容豐富飽滿、文字旖旎多姿,彰顯會員筆耕不綴、踴躍投稿、碩果累累的精神風貌。另有作協活動報導、寫作工坊、「寫•閱•評•聚」、新創建的編輯部以及徵稿信息,與讀者共享來自大華府地區中華文化的鼎盛文風。
此期年刊有悼念巫寧坤先生的專題,以及八個囊括了各種體裁的文學欄目,更有兩年來會員的新書發表等訊息。不僅文章、著作數量創新高,並且內容豐富飽滿、文字旖旎多姿,彰顯會員筆耕不綴、踴躍投稿、碩果累累的精神風貌。另有作協活動報導、寫作工坊、「寫•閱•評•聚」、新創建的編輯部以及徵稿信息,與讀者共享來自大華府地區中華文化的鼎盛文風。
名人推薦
【華府作協專欄】 徵稿啓事
承蒙《華府新聞日報》慷慨協作,華府華文作協在該報副刊網站,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華府作協專欄》,內容涵蓋散文、小說、新詩、古詩詞、傳記/回憶、報導文學、旅遊文學、評論/雜文/其他,以及由會員個人主辦的文化美食、親子教育等,共十個園地。文章在字數允許的前提下,還會逐漸刊登於紙本《文繫中華專欄》之上。這為文學愛好者施展才華、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開闢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
以下爲副刊專欄的鏈接:
https://wchns.net/category/華府作協專欄/
作協幹事會已藉此良機成立了專欄編輯部,由部分實力會員志願主持各個園地(見後附名目與郵箱),稿件目前全部自華府作協會員内部徵收,為所有會員建立了一個鼓勵寫作、發表作品、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平台。
故此,幹事會在此誠邀華府作協會員踴躍投稿。錄用的作品不付稿酬,但版權仍歸作者。本專欄旨在弘揚中華文化,杜絕涉及政治、宗教、商業宣傳、情色、人身攻擊包括謾罵與詆譭、暴力傾向等內容。
誠請各位會員不吝賜稿,饋贈讀者。稿件請按文體寄往以下電子投稿郵箱,各專欄編輯組將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對來稿從快審閱、擇優錄用,使您的大作令華府、美國、以及全世界的華文讀者均可受益,使您的文字從此史上留存。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正如狄更斯所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優秀的文章可使真善美得以弘揚、假惡醜得以鞭苔,不僅能使讀者得到精神的享受和心靈的淨化,甚至可以產生蝴蝶效應、推動人類的文明和社會的進步。相信在此過程中,能留下我們濃厚的一筆。
來稿請使用正體字(繁體),並按不同體裁,寄往以下「華府作協報上專欄」電子投稿郵箱:
散文怡園:nacwa01_pro@yahoo.com (2500字以內)
小說園地:nacwa02_fic@yahoo.com (6000字以內)
新詩天地:nacwa03_poe_new@yahoo.com
古詩詞苑:nacwa04_poe_anc@yahoo.com
傳記/回憶:nacwa05_mem@yahoo.com (3500字以內)
報導文學:nacwa06_rep@yahoo.com (2500字以內)
評論/雜文/其他:nacwa07_com@yahoo.com (2500字以內)
文化美食:nacwa08_cul@yahoo.com (1500字以內)
親子教育:nacwa09_edu@yahoo.com (1500字以內)
旅遊園地:nacwa10_tourist@yahoo.com (3500字以內)
承蒙《華府新聞日報》慷慨協作,華府華文作協在該報副刊網站,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華府作協專欄》,內容涵蓋散文、小說、新詩、古詩詞、傳記/回憶、報導文學、旅遊文學、評論/雜文/其他,以及由會員個人主辦的文化美食、親子教育等,共十個園地。文章在字數允許的前提下,還會逐漸刊登於紙本《文繫中華專欄》之上。這為文學愛好者施展才華、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開闢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
以下爲副刊專欄的鏈接:
https://wchns.net/category/華府作協專欄/
作協幹事會已藉此良機成立了專欄編輯部,由部分實力會員志願主持各個園地(見後附名目與郵箱),稿件目前全部自華府作協會員内部徵收,為所有會員建立了一個鼓勵寫作、發表作品、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平台。
故此,幹事會在此誠邀華府作協會員踴躍投稿。錄用的作品不付稿酬,但版權仍歸作者。本專欄旨在弘揚中華文化,杜絕涉及政治、宗教、商業宣傳、情色、人身攻擊包括謾罵與詆譭、暴力傾向等內容。
誠請各位會員不吝賜稿,饋贈讀者。稿件請按文體寄往以下電子投稿郵箱,各專欄編輯組將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對來稿從快審閱、擇優錄用,使您的大作令華府、美國、以及全世界的華文讀者均可受益,使您的文字從此史上留存。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正如狄更斯所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優秀的文章可使真善美得以弘揚、假惡醜得以鞭苔,不僅能使讀者得到精神的享受和心靈的淨化,甚至可以產生蝴蝶效應、推動人類的文明和社會的進步。相信在此過程中,能留下我們濃厚的一筆。
來稿請使用正體字(繁體),並按不同體裁,寄往以下「華府作協報上專欄」電子投稿郵箱:
散文怡園:nacwa01_pro@yahoo.com (2500字以內)
小說園地:nacwa02_fic@yahoo.com (6000字以內)
新詩天地:nacwa03_poe_new@yahoo.com
古詩詞苑:nacwa04_poe_anc@yahoo.com
傳記/回憶:nacwa05_mem@yahoo.com (3500字以內)
報導文學:nacwa06_rep@yahoo.com (2500字以內)
評論/雜文/其他:nacwa07_com@yahoo.com (2500字以內)
文化美食:nacwa08_cul@yahoo.com (1500字以內)
親子教育:nacwa09_edu@yahoo.com (1500字以內)
旅遊園地:nacwa10_tourist@yahoo.com (3500字以內)
目錄
會長的話(代前言) 建平川綠蔭 展一脈輝煌
【華府作協專欄】 徵稿啓事
▲專題 紀念巫寧坤
1. 舉界哀悼巫寧坤/陳小青
2. 補叫一聲爸爸——在父親巫寧坤追思會上的發言稿/巫一毛
3. 聆聽您在天國裡的爽朗笑聲/劉 嫄
4. 《一滴淚》:參加巫寧坤先生的追思彌撒有感/宛 霞
5. 悼念巫寧坤先生 七絕兩首/季肇瑾 雷厲風行
6. 滴淚響孤琴 憶巫寧坤先生/雨 曦
7. 給巫伯伯的信/梁旭華
8. 滴淚成海/雨 曦
9. 巫嶺雲霄,一毛翱翔/葉珮琪
▲感悟抒懷
1. 倘若時間樂意善待我/韓 秀
2. 一葉障目/文 外
3. 鄉愁隨想/金大俠
4. 父親在山上守望/馮小炬
5. 喜遇基爾 /紀 萱
6. 書桌邊的邂逅 華府作協寫作工坊於梨華老師的那些事/聞 名
7. 月亮代表我們的心 兼介紹一幅我的書畫作品/黃秉驥
8. 兒子義工趣事/黃彥琳
9. 初冬深秋雜感/高淑惠
10.致敬親愛的姆媽/龔則韞
11.飛吧!柳蘭的花絮/海 蒂
12.童年心願 /李玉方
13.遷都華盛頓/亮水珠
14.榕樹五百年/草 雨
15.送別/陳明珠
16.戲迷的桃花源 俄勒岡州莎士比亞戲劇節散記/原上草
17.走在日本的秋天裡/蔡曉林
18.進京賞櫻趣/九里安西王
19.原來,我也有個慈母!/汪 欣
20.米爾維奧橋——「愛情橋」(Ponte Milvio)/方映荷
21.藤/亦 心
22.川南瀘州百子圖覽勝/江陽生
23.海內存知己/朱小棣
24.回家的感覺/王蘇娜
25.告別,沒有永遠/毛 華
26.紅葉/陳藝虹
27.三月低迴/姚遙崤
28.從來不晚/焦海麗
29.爲誰辛苦爲誰甜/青崖白鹿
30.兒子的婚禮/夏 霖
31.散落的畢加索碎片——《微海閒集》第二部前言 /宛 霞
32.異鄉的秋/雨 曦
▲記憶迴廊
1. 梅州人弗蘭克˙李/阿 霞
2. 【同桌的你】一枝鉛筆的故事/山 人
3. 鞋/巫一毛
4. 白川町、蘭陽大橋的野鴿子/唐錫嘉
5. 金鳳凰變成土山雞/蘭 芝
6. 大躍進裡的小生活/馬開宗
小說天地
1. 神雞/安守中
2. 清潔工最後的日子/文 外
3. 賣房/阿 霞
4. 誰穿走我的鞋?/黃彥琳
5. 梅子和青藤幫/龔則韞
6. 離別風雪中/亮水珠
7. 愛滿人間/劉佳智
8. 鏡裡的男人/張純瑛
9. 玉器店忽悠記/聞 言
10.小石城裡的故事/焦海麗
11.浮生奇才/原 波
▲詩詞集萃
1. 如夢令·木棉/刁文霞
2. 洛陽行三首/季肇瑾
3. 網戀悲歌 /李玉方
4. 詠雪(並序)/劉飛波
5. 天地靈蹤/黃志堅
6. 題圖詩/雷俊毅
7. 新詞寄故人/西 溪
8. 新詩三首/淳 子
9. 他們是我所有的回憶/龔則韞
10.晨光裡的樹/李 玥
11.塵埃/冰 花
12.牧童/輕 鳴
13.深山裡的星空/焦海麗
14.鄉愁三吟/原 波
15.金石之遐思/雨 曦
16.詩三首/ 陳詠智
17.百字令:《老》/金大俠
18.圖片詩:天山冰河 蜿蜒長流/陳明珠
19.雙語詩/半千叟姚遙崤
▲遊蹤四方
1.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另類浪漫/張純瑛
2. 馬六甲:東西方在這裏碰撞 /之 微
▲新聞特寫
1. 歷史的墨痕——記王冀先生晚清以來珍藏字畫展/陳小青
2. 金秋時節話新詩——華府作協寫作工坊新詩課程的報導/寫作工坊班委會、白水河
▲評論·雜文
1. 我看《村莊 臉龐》/淳 子
2. 漫談海外中文學校教育/賈慕文
3. 也談打魚曬網 /山 人
4. 當美國人問你「How Are You?」/刷和弦的大白
5. 宋元崖山大海戰740週年紀念:陸秀夫是陸游的後裔嗎?/楊慶偉
6. 有/姚遙崤
7. 一個諺語的聯想/亓冰峰
8. 道德經的智慧(節選)/張暢繁
▲新書發表
▲會務花絮
1. 華府作協第十二屆幹事會主要活動一覽表/陳小青
2. 寫作工坊的點點滴滴/賈明文
3. 「寫·閱·評·聚」年末報告 /金慶松
4. 文書工作報告/梁 林
5. 華府作協幹事會 會員小結/陳藝虹 賈明文
會員獲獎信息
鳴 謝
會員申請表
【華府作協專欄】 徵稿啓事
▲專題 紀念巫寧坤
1. 舉界哀悼巫寧坤/陳小青
2. 補叫一聲爸爸——在父親巫寧坤追思會上的發言稿/巫一毛
3. 聆聽您在天國裡的爽朗笑聲/劉 嫄
4. 《一滴淚》:參加巫寧坤先生的追思彌撒有感/宛 霞
5. 悼念巫寧坤先生 七絕兩首/季肇瑾 雷厲風行
6. 滴淚響孤琴 憶巫寧坤先生/雨 曦
7. 給巫伯伯的信/梁旭華
8. 滴淚成海/雨 曦
9. 巫嶺雲霄,一毛翱翔/葉珮琪
▲感悟抒懷
1. 倘若時間樂意善待我/韓 秀
2. 一葉障目/文 外
3. 鄉愁隨想/金大俠
4. 父親在山上守望/馮小炬
5. 喜遇基爾 /紀 萱
6. 書桌邊的邂逅 華府作協寫作工坊於梨華老師的那些事/聞 名
7. 月亮代表我們的心 兼介紹一幅我的書畫作品/黃秉驥
8. 兒子義工趣事/黃彥琳
9. 初冬深秋雜感/高淑惠
10.致敬親愛的姆媽/龔則韞
11.飛吧!柳蘭的花絮/海 蒂
12.童年心願 /李玉方
13.遷都華盛頓/亮水珠
14.榕樹五百年/草 雨
15.送別/陳明珠
16.戲迷的桃花源 俄勒岡州莎士比亞戲劇節散記/原上草
17.走在日本的秋天裡/蔡曉林
18.進京賞櫻趣/九里安西王
19.原來,我也有個慈母!/汪 欣
20.米爾維奧橋——「愛情橋」(Ponte Milvio)/方映荷
21.藤/亦 心
22.川南瀘州百子圖覽勝/江陽生
23.海內存知己/朱小棣
24.回家的感覺/王蘇娜
25.告別,沒有永遠/毛 華
26.紅葉/陳藝虹
27.三月低迴/姚遙崤
28.從來不晚/焦海麗
29.爲誰辛苦爲誰甜/青崖白鹿
30.兒子的婚禮/夏 霖
31.散落的畢加索碎片——《微海閒集》第二部前言 /宛 霞
32.異鄉的秋/雨 曦
▲記憶迴廊
1. 梅州人弗蘭克˙李/阿 霞
2. 【同桌的你】一枝鉛筆的故事/山 人
3. 鞋/巫一毛
4. 白川町、蘭陽大橋的野鴿子/唐錫嘉
5. 金鳳凰變成土山雞/蘭 芝
6. 大躍進裡的小生活/馬開宗
小說天地
1. 神雞/安守中
2. 清潔工最後的日子/文 外
3. 賣房/阿 霞
4. 誰穿走我的鞋?/黃彥琳
5. 梅子和青藤幫/龔則韞
6. 離別風雪中/亮水珠
7. 愛滿人間/劉佳智
8. 鏡裡的男人/張純瑛
9. 玉器店忽悠記/聞 言
10.小石城裡的故事/焦海麗
11.浮生奇才/原 波
▲詩詞集萃
1. 如夢令·木棉/刁文霞
2. 洛陽行三首/季肇瑾
3. 網戀悲歌 /李玉方
4. 詠雪(並序)/劉飛波
5. 天地靈蹤/黃志堅
6. 題圖詩/雷俊毅
7. 新詞寄故人/西 溪
8. 新詩三首/淳 子
9. 他們是我所有的回憶/龔則韞
10.晨光裡的樹/李 玥
11.塵埃/冰 花
12.牧童/輕 鳴
13.深山裡的星空/焦海麗
14.鄉愁三吟/原 波
15.金石之遐思/雨 曦
16.詩三首/ 陳詠智
17.百字令:《老》/金大俠
18.圖片詩:天山冰河 蜿蜒長流/陳明珠
19.雙語詩/半千叟姚遙崤
▲遊蹤四方
1.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另類浪漫/張純瑛
2. 馬六甲:東西方在這裏碰撞 /之 微
▲新聞特寫
1. 歷史的墨痕——記王冀先生晚清以來珍藏字畫展/陳小青
2. 金秋時節話新詩——華府作協寫作工坊新詩課程的報導/寫作工坊班委會、白水河
▲評論·雜文
1. 我看《村莊 臉龐》/淳 子
2. 漫談海外中文學校教育/賈慕文
3. 也談打魚曬網 /山 人
4. 當美國人問你「How Are You?」/刷和弦的大白
5. 宋元崖山大海戰740週年紀念:陸秀夫是陸游的後裔嗎?/楊慶偉
6. 有/姚遙崤
7. 一個諺語的聯想/亓冰峰
8. 道德經的智慧(節選)/張暢繁
▲新書發表
▲會務花絮
1. 華府作協第十二屆幹事會主要活動一覽表/陳小青
2. 寫作工坊的點點滴滴/賈明文
3. 「寫·閱·評·聚」年末報告 /金慶松
4. 文書工作報告/梁 林
5. 華府作協幹事會 會員小結/陳藝虹 賈明文
會員獲獎信息
鳴 謝
會員申請表
序/導讀
會長的話(代前言)
建平川綠蔭 展一脈輝煌/陳小青
窗外的雪花一片片飄落,手中沉甸甸的雙年刊一頁頁翻過,心內的感慨如潮迭湧。兩年來的日日夜夜,濃縮在一篇篇文稿之內;兩年來的風風雨雨,流淌於一個個字裡行間。
此次雙年刊收錄了五十七位會員的九十篇文稿,參與者與文章數均創新高。作者年齡跨度從九零後到九十高齡。專題報導記錄了作協對新近去世的華府著名文人、國內外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的悼念活動。八個文學欄目中各種文章體裁均有涉及,彰顯了華府作協會員的水平,豐富了雙年刊內容。
雙年刊歷來是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會員筆墨的定期展示,也是一屆幹事會工作接近尾聲的總結,同時作爲一界地標,是作協在華府華人文化史上留下的醒目烙印。
十分榮幸能與副會長賈明文、文書梁林、財務陳藝虹三位幹事共事。他們的低調與苦幹使我若不在此高調敘述一二,便會覺得愧疚。此屆幹事會做了不少新的嘗試,工作量呈幾何指數增長。但他(她)們從不抱怨,總是踏踏實實工作,使我們的努力大多獲得了成功。賈明文堪稱放心大姐,任何事情交給她都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落實。從不熬夜的她,卻常常陪我忙於作協事務到天明。寫作工坊事多纏身,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負責到底。梁林似如千手觀音,發通知、寫報導、管網站、應對方方面面的聯絡,他都竭盡全力、妥善處理。為嘗試創建網站和編輯部,能將其私人電子郵箱配額用到爆。陳藝虹心細如絲也鐵面無私,常常連夜審核、嚴格把關每個會員每筆賬目,並及時更新信息;為不延誤《華府人物文集》的按時出版,縱然狂風暴雨,仍堅持親自登門送交支票。
幹事會再精幹也只能是單打獨鬥,不可能應對諸多挑戰,得到廣大會員的支持和幫助才有可能長足進展。我們一如既往地打破華人地域、習慣、理念以及背景的障礙,使大多來自兩岸三地的會員,從上任時的134人增至2019年底的191人。新會員素質普遍較高,有各行各業的精英,著書或在重要刊物發文者不勝枚舉﹔年齡下降,甚至包括八零乃至九零後的年輕會員﹔寫作熱情高,奉獻精神強,所有新增項目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老會員的幹勁也得到了激發,重要報刊發稿、文學獎項得勝、内部文稿把關等各個方面都顯示了不可估量的實力。這兩年來,正是得到了近三分之一的會員大力支持、與幹事會一起奉獻,才使得作協的工作如虎添翼、順利進展。
為廣大會員開闢文章刊發的途徑,以此鼓勵華人寫作、記錄華府華人的文化史,一直是我的心願、也是本屆幹事會的努力方向。務實的幹事會和熱情的會員提供了難得的「人和」因素,再結合華府的「天時」與「地利」,我們得以抓住重要時機、創造出重要條件,在不影響作協傳統活動的前提下,使得幾項「史無前例」、大且難,但對實現作協宗旨將起重大和長遠影響的計劃得以初步實現,從而初步了結我期盼已久的心願。
本屆最重要的創新主要有四:
1. 集體著書
連續主辦2018-2019、2019-2020兩屆工坊學員、由幹事會及「寫閱評聚」核心成員把關,兩年集體創作兩本《華府人物文集》。效仿前輩吳崇蘭,將華府甘於奉獻的「小人物」載入史冊。
2. 創立報上專欄
通過積極聯繫,爭取到了《華府新聞日報》的支持,得以在其報紙上創立《文繫中華專欄》。刊於該報每星期四的版面,及時報導作協簡訊、發表會員作品。至2019年底已完成第45期專欄。
3. 創立網上專欄
及時抓住機遇,將《華府作協專欄》擴展到《華府新聞日報》的網站上藉助媒體的力量。平均2-3天更新一次文學作品,從2019年8月創刊至2019年12月短短四個月,已徵得、並上刊一百四十多篇各種體裁的文章,全部都是會員作品。
4. 創辦編輯部
上述創新之路,很自然地催開了一朵奇異之花:這就是「華府作協編輯部」的創立。這一新生團隊的創辦與運轉,令所有創新走上良性循環的堅實之路。該編輯部由二十餘位有實力、且甘於奉獻的會員組成,負責十個文學園地文稿的徵收、審閱、修改、以及刊發工作。這十個園地分別是:散文怡園、小說園地、新詩天地、古詩詞苑、傳記/回憶、報導文學、旅遊園地、文化美食、親子教育、評論/雜文/其他。編輯部有詳細的整體規劃,有銜接緊密、分工明確的工作流程,有嚴格的紀律規定與工作手冊,並且有循序漸進的培訓計劃。正是這一切,我們得以出色地、持之以恆地推行着各個專欄的合理運轉。既便是這本雙年刋的成功刋出,也包含了很多編輯的辛勤汗水。此編輯部將是作協的一筆寶貴財富,希望今後會在更多更大的範圍上展現其風貌、更深更廣地爲所有會員的文學創作服務,使華府作協更加具有作家協會的典型風範。
總之,我們堅守了華府作協的優良傳統,也爲未來打下了一些基礎,開創了一段堅實的平川大路,種下了幾棵但願可以成蔭的大樹。相信無論是打開雙年刊,還是翻開報上專欄,抑或搜尋媒體網站,都能欣賞到會員們創造的美麗風景,都可以在未來親嚐甜美的果實。希望更多的會員拿起筆同我們一起,用美麗的中國字,寫下自己的心聲。這,就是在爲弘揚中華文化、爲在海外建造中華文化的綠洲,貢獻著我們自己的力量。
願不遠將來我們的創作之路一馬平川、樹木成蔭。願我們不分你我、攜手共進。願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永遠健康成長、青春永駐。願海外中華文化的綠洲興旺發達、繁榮茂盛。願中華文化在異國的土地上仍脈脈相承、一展輝煌。
建平川綠蔭 展一脈輝煌/陳小青
窗外的雪花一片片飄落,手中沉甸甸的雙年刊一頁頁翻過,心內的感慨如潮迭湧。兩年來的日日夜夜,濃縮在一篇篇文稿之內;兩年來的風風雨雨,流淌於一個個字裡行間。
此次雙年刊收錄了五十七位會員的九十篇文稿,參與者與文章數均創新高。作者年齡跨度從九零後到九十高齡。專題報導記錄了作協對新近去世的華府著名文人、國內外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的悼念活動。八個文學欄目中各種文章體裁均有涉及,彰顯了華府作協會員的水平,豐富了雙年刊內容。
雙年刊歷來是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會員筆墨的定期展示,也是一屆幹事會工作接近尾聲的總結,同時作爲一界地標,是作協在華府華人文化史上留下的醒目烙印。
十分榮幸能與副會長賈明文、文書梁林、財務陳藝虹三位幹事共事。他們的低調與苦幹使我若不在此高調敘述一二,便會覺得愧疚。此屆幹事會做了不少新的嘗試,工作量呈幾何指數增長。但他(她)們從不抱怨,總是踏踏實實工作,使我們的努力大多獲得了成功。賈明文堪稱放心大姐,任何事情交給她都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落實。從不熬夜的她,卻常常陪我忙於作協事務到天明。寫作工坊事多纏身,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負責到底。梁林似如千手觀音,發通知、寫報導、管網站、應對方方面面的聯絡,他都竭盡全力、妥善處理。為嘗試創建網站和編輯部,能將其私人電子郵箱配額用到爆。陳藝虹心細如絲也鐵面無私,常常連夜審核、嚴格把關每個會員每筆賬目,並及時更新信息;為不延誤《華府人物文集》的按時出版,縱然狂風暴雨,仍堅持親自登門送交支票。
幹事會再精幹也只能是單打獨鬥,不可能應對諸多挑戰,得到廣大會員的支持和幫助才有可能長足進展。我們一如既往地打破華人地域、習慣、理念以及背景的障礙,使大多來自兩岸三地的會員,從上任時的134人增至2019年底的191人。新會員素質普遍較高,有各行各業的精英,著書或在重要刊物發文者不勝枚舉﹔年齡下降,甚至包括八零乃至九零後的年輕會員﹔寫作熱情高,奉獻精神強,所有新增項目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老會員的幹勁也得到了激發,重要報刊發稿、文學獎項得勝、内部文稿把關等各個方面都顯示了不可估量的實力。這兩年來,正是得到了近三分之一的會員大力支持、與幹事會一起奉獻,才使得作協的工作如虎添翼、順利進展。
為廣大會員開闢文章刊發的途徑,以此鼓勵華人寫作、記錄華府華人的文化史,一直是我的心願、也是本屆幹事會的努力方向。務實的幹事會和熱情的會員提供了難得的「人和」因素,再結合華府的「天時」與「地利」,我們得以抓住重要時機、創造出重要條件,在不影響作協傳統活動的前提下,使得幾項「史無前例」、大且難,但對實現作協宗旨將起重大和長遠影響的計劃得以初步實現,從而初步了結我期盼已久的心願。
本屆最重要的創新主要有四:
1. 集體著書
連續主辦2018-2019、2019-2020兩屆工坊學員、由幹事會及「寫閱評聚」核心成員把關,兩年集體創作兩本《華府人物文集》。效仿前輩吳崇蘭,將華府甘於奉獻的「小人物」載入史冊。
2. 創立報上專欄
通過積極聯繫,爭取到了《華府新聞日報》的支持,得以在其報紙上創立《文繫中華專欄》。刊於該報每星期四的版面,及時報導作協簡訊、發表會員作品。至2019年底已完成第45期專欄。
3. 創立網上專欄
及時抓住機遇,將《華府作協專欄》擴展到《華府新聞日報》的網站上藉助媒體的力量。平均2-3天更新一次文學作品,從2019年8月創刊至2019年12月短短四個月,已徵得、並上刊一百四十多篇各種體裁的文章,全部都是會員作品。
4. 創辦編輯部
上述創新之路,很自然地催開了一朵奇異之花:這就是「華府作協編輯部」的創立。這一新生團隊的創辦與運轉,令所有創新走上良性循環的堅實之路。該編輯部由二十餘位有實力、且甘於奉獻的會員組成,負責十個文學園地文稿的徵收、審閱、修改、以及刊發工作。這十個園地分別是:散文怡園、小說園地、新詩天地、古詩詞苑、傳記/回憶、報導文學、旅遊園地、文化美食、親子教育、評論/雜文/其他。編輯部有詳細的整體規劃,有銜接緊密、分工明確的工作流程,有嚴格的紀律規定與工作手冊,並且有循序漸進的培訓計劃。正是這一切,我們得以出色地、持之以恆地推行着各個專欄的合理運轉。既便是這本雙年刋的成功刋出,也包含了很多編輯的辛勤汗水。此編輯部將是作協的一筆寶貴財富,希望今後會在更多更大的範圍上展現其風貌、更深更廣地爲所有會員的文學創作服務,使華府作協更加具有作家協會的典型風範。
總之,我們堅守了華府作協的優良傳統,也爲未來打下了一些基礎,開創了一段堅實的平川大路,種下了幾棵但願可以成蔭的大樹。相信無論是打開雙年刊,還是翻開報上專欄,抑或搜尋媒體網站,都能欣賞到會員們創造的美麗風景,都可以在未來親嚐甜美的果實。希望更多的會員拿起筆同我們一起,用美麗的中國字,寫下自己的心聲。這,就是在爲弘揚中華文化、爲在海外建造中華文化的綠洲,貢獻著我們自己的力量。
願不遠將來我們的創作之路一馬平川、樹木成蔭。願我們不分你我、攜手共進。願華府華文作家協會永遠健康成長、青春永駐。願海外中華文化的綠洲興旺發達、繁榮茂盛。願中華文化在異國的土地上仍脈脈相承、一展輝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