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鍇講唐詩─唐詩經典新解:孟郊、韓愈、柳宗元……字句交織,墨香縈繞,體會唐詩的壯麗與深情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翻閱唐詩,猶如穿越歷史長河
探索詩人的足跡,品味意境與韻律
在字句間感受詩詞與歷史交織的魅力
⚑ 書籍簡介
本書涵蓋盛唐至中唐時期的詩人作品,通過對詩歌的內容、結構與藝術手法的細緻解析,展現唐詩的獨特魅力。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與生動的文筆,帶領讀者領略詩歌的深層意境,並透過歷史背景的補充,使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詩人創作的時代脈絡。
⚑ 詩人群像
有些詩人擅長描繪夜晚與自然景色,詩風細膩,善於運用對比與光影變化來營造意境;也有詩人以邊塞風光與戰亂題材見長,透過簡練的筆觸傳達戍邊將士的悲涼心境。此外,隱逸詩人的作品則展現山林生活的清幽淡泊,反映詩人對世事的態度與哲思。這些不同風格的詩歌共同構成唐詩的多樣面貌,使讀者能夠從不同角度欣賞唐代詩歌的魅力。
⚑ 藝術特質
許多詩篇運用精煉的語言與嚴謹的對仗結構,使詩句充滿節奏感與韻律美。某些作品以自然景物作為情感的寄託,透過意象的組合,營造出層次豐富的畫面感。有些詩人則巧妙運用歷史典故,使詩歌更具思想深度與文化內涵。書中對這些藝術特色的解析,不僅有助於讀者提升對唐詩的欣賞能力,也能讓人更深入理解詩人如何在短短數句中表達深遠的情感與哲理。
⚑ 詩歌的時代背景與影響
書中針對詩人的生平與社會環境進行剖析,使讀者能夠理解詩作背後的歷史脈絡。例如,有些詩人身處盛唐,詩風豪放,充滿自信與昂揚的精神;也有詩人經歷戰亂與社會變遷,詩作中透露出漂泊與憂愁的情感。此外,部分詩人仕途坎坷,詩歌表現對世道不公的感慨,以及對理想與現實之間落差的無奈。這些背景分析讓詩歌的意境更加立體,使讀者不僅能欣賞詩句之美,還能理解詩人如何以詩歌反映時代變遷。
探索詩意的世界
本書不僅是一部詩歌鑑賞指南,更是一扇通往唐詩世界的窗口。書中對詩人與詩作的深入解析,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唐詩的藝術價值與文化意涵。無論是透過對景物的細膩描繪,還是情感的深刻表達,這些詩作都展現出唐代詩歌的多層次美感。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唐詩的藝術魅力,並在詩意的世界中找到心靈的共鳴。
本書特色:本書為《劉學鍇講唐詩──唐詩經典新解》中冊。生動的分析與細緻的注釋,使詩歌意境更為清晰,讓讀者能夠欣賞詩句中的韻味與畫面感。作者探索詩人創作的內在情感與思想,使古典詩歌更貼近現代讀者。此外,書中對詩人生平的介紹,讓讀者得以了解詩作背後的時代風貌與個人經歷,增添閱讀的層次與深度。
探索詩人的足跡,品味意境與韻律
在字句間感受詩詞與歷史交織的魅力
⚑ 書籍簡介
本書涵蓋盛唐至中唐時期的詩人作品,通過對詩歌的內容、結構與藝術手法的細緻解析,展現唐詩的獨特魅力。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與生動的文筆,帶領讀者領略詩歌的深層意境,並透過歷史背景的補充,使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詩人創作的時代脈絡。
⚑ 詩人群像
有些詩人擅長描繪夜晚與自然景色,詩風細膩,善於運用對比與光影變化來營造意境;也有詩人以邊塞風光與戰亂題材見長,透過簡練的筆觸傳達戍邊將士的悲涼心境。此外,隱逸詩人的作品則展現山林生活的清幽淡泊,反映詩人對世事的態度與哲思。這些不同風格的詩歌共同構成唐詩的多樣面貌,使讀者能夠從不同角度欣賞唐代詩歌的魅力。
⚑ 藝術特質
許多詩篇運用精煉的語言與嚴謹的對仗結構,使詩句充滿節奏感與韻律美。某些作品以自然景物作為情感的寄託,透過意象的組合,營造出層次豐富的畫面感。有些詩人則巧妙運用歷史典故,使詩歌更具思想深度與文化內涵。書中對這些藝術特色的解析,不僅有助於讀者提升對唐詩的欣賞能力,也能讓人更深入理解詩人如何在短短數句中表達深遠的情感與哲理。
⚑ 詩歌的時代背景與影響
書中針對詩人的生平與社會環境進行剖析,使讀者能夠理解詩作背後的歷史脈絡。例如,有些詩人身處盛唐,詩風豪放,充滿自信與昂揚的精神;也有詩人經歷戰亂與社會變遷,詩作中透露出漂泊與憂愁的情感。此外,部分詩人仕途坎坷,詩歌表現對世道不公的感慨,以及對理想與現實之間落差的無奈。這些背景分析讓詩歌的意境更加立體,使讀者不僅能欣賞詩句之美,還能理解詩人如何以詩歌反映時代變遷。
探索詩意的世界
本書不僅是一部詩歌鑑賞指南,更是一扇通往唐詩世界的窗口。書中對詩人與詩作的深入解析,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唐詩的藝術價值與文化意涵。無論是透過對景物的細膩描繪,還是情感的深刻表達,這些詩作都展現出唐代詩歌的多層次美感。透過本書的閱讀,讀者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唐詩的藝術魅力,並在詩意的世界中找到心靈的共鳴。
本書特色:本書為《劉學鍇講唐詩──唐詩經典新解》中冊。生動的分析與細緻的注釋,使詩歌意境更為清晰,讓讀者能夠欣賞詩句中的韻味與畫面感。作者探索詩人創作的內在情感與思想,使古典詩歌更貼近現代讀者。此外,書中對詩人生平的介紹,讓讀者得以了解詩作背後的時代風貌與個人經歷,增添閱讀的層次與深度。
目錄
劉方平
張繼
柳中庸
劉長卿
嚴維
韋應物
錢起
韓翃
郎士元
耿湋
盧綸
李端
司空曙
顧況
戎昱
竇牟
戴叔倫
暢諸
李益
張籍
王建
孟郊
韓愈
張仲素
柳宗元
劉禹錫
崔護
盧仝
李賀
元稹
張繼
柳中庸
劉長卿
嚴維
韋應物
錢起
韓翃
郎士元
耿湋
盧綸
李端
司空曙
顧況
戎昱
竇牟
戴叔倫
暢諸
李益
張籍
王建
孟郊
韓愈
張仲素
柳宗元
劉禹錫
崔護
盧仝
李賀
元稹
試閱
盧仝
盧仝(約西元770~835年),自號玉川子,河南府濟源(今河南濟源)人。初隱濟源山中。元和五年(西元810年),居洛陽。時韓愈為河南令,愛其詩,厚禮之。終生未仕。甘露之變中罹難。善《春秋》之學,著有《春秋摘微》四卷(今佚)。詩尚險怪,以〈月蝕詩〉知名於時,然亦有清新流美之作。《全唐詩》編其詩為三卷。清孫之騄有《玉川子詩集註》五卷。
有所思①
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②。天涯娟娟姮娥月③,三五二八盈又缺④。翠眉蟬鬢生別離⑤,一望不見心斷絕。心斷絕,幾千里。夢中醉臥巫山雲⑥,覺來淚滴湘江水⑦。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含愁更奏綠綺琴⑧,調高弦絕無知音⑨。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雲⑩。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⑪。
[校注]
①〈有所思〉,漢樂府鼓吹曲辭鐃歌十八曲之一。《古今樂錄》曰:「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一曰〈朱鷺〉……十二曰〈有所思〉……」《樂府解題》曰:「古辭言『有所思,當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聞君存他心,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相思而與君絕』也。」《樂府詩集》卷十六載其古辭全文,與《樂府解題》所節引者稍異,卷十七載齊劉繪至隋唐詩人所作〈有所思〉,其中有盧仝此篇。②珠箔,珠簾。③娟娟,長曲貌。《文選.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末映東北墀,娟娟似蛾眉。」李善注:「〈上林賦〉曰:『長眉連娟。』」姮娥,神話傳說中的月中女神,《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此以「姮娥月」代指月亮。④三五二八,指農曆十五、十六。⑤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兩鬢薄如蟬翼,故稱。此以「翠眉蟬鬢」借指所思美人。⑥巫山雲,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醉臥巫山雲,謂夢遇美人。⑦淚滴湘江水,《初學記》卷二十八引張華《博物志》:「舜死,二妃淚下,染竹即斑。」疑化用此典。⑧綠綺琴,古琴名。傅玄〈琴賦序〉:「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鐘,楚莊有鳴琴曰繞梁,中世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桐,皆名琴也。」此泛指琴。⑨《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絕,斷。⑩參上注⑥。⑪君,指所思美人。
[鑑賞]
由於以〈月蝕詩〉為代表的一類險怪僻澀之作,受到當時和後世詩人、評論家的高度關注,因此從唐到清,這首〈有所思〉普遍被認為不像盧仝詩的風格,甚至疑為他人之作。其實,盧仝詩集(特別是七古一體)中本有此清新秀逸一格。除本篇外,像〈樓上女兒曲〉、〈秋夢行〉、〈聽蕭君姬人彈琴〉等均屬此格。
詩的內容,是抒寫對「美人」的思念。開頭四句,以「當時」與「今日」對舉,寫昔日美人之嬌豔如花和「我醉美人家」時兩情之繾綣,以著重渲染今日美人離我而去之後,其所居之青樓珠簾不知遠在何處天涯的失落惆悵。對比突出鮮明,言辭清新明豔,音調爽朗流暢。三用「美人」,蟬聯而下,見情之纏綿難已。這四句寓描寫於敘述,概寫昔合今離,是「有所思」之本。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接下四句,緊承「天之涯」,寫對月的懷遠之情。詩人由天邊的一彎明月,聯想起遠在天涯的美人,「姮娥月」正應次句「顏色嬌如花」,而「娟娟」之形狀則使詩人自然聯想到美人的「翠眉」。三五二八,月圓又缺,正切合昔合今離,故雖對天涯之明月,而人則遠隔天涯,不能相見,從而歸結到「一望不見心斷絕」的長嘆。
「心斷絕,幾千里。夢中醉臥巫山雲,覺來淚滴湘江水。」這四句由望月不見而夢尋。「心斷絕」上承前三句,「幾千里」承上「天之涯」。這兩句改用「三、三」句式,使詩呈現出節奏的變化,下兩句一句寫夢中,一句寫夢醒。「醉臥巫山雲」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典故,富有象徵暗示色彩。此語上應「我醉美人家」,一為實境,一為虛境,夢中的虛幻遇合只會更加深夢醒後的失落傷感。「巫山」、「湘江」,正見夢境之飄忽迷離,亦見詩人此時或身在湘江一帶,故有「淚滴湘江水」的敘寫。「淚滴湘江」可能暗用二妃淚灑湘江之典,與詩之寓託有關。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含愁更奏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接下四句,寫湘江夢醒後的追尋和不見知音的惆悵。湘江兩岸,花木叢深,春光明媚,但到處尋覓,卻不見美人的蹤影,只能含愁獨奏綠綺,以遣愁懷。奈調高弦斷,而知音杳然,即雖奏琴亦無人能夠解會。這裡,將對美人的思念和「調高弦絕無知音」的悵恨連繫起來,使這種思念超越一般的男女情愛,而明顯帶有追求「知音」的意涵,詩的寓託逐漸由隱而顯。
「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雲。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結尾四句,由思入幻,創造出極富飄忽迷離之致、清絕亦復韻絕的意境。還是那個被詩家用得近乎熟濫的巫山神女典故,但由於有了上一層對知音的追尋和調高弦絕的嘆息,這裡的「暮雨」、「朝雲」便洗清了附著於其上的男女歡愛氣息,而表現為飄渺輕靈和恍惚迷離的美好境界。而竟夕相思,梅花窗前忽發幽香,疑是「君」之到來的奇想,更使所思之「美人」顯示出清高絕俗的風采。得此一結,全詩的境界遂絕去一切浮華俗豔,而昇華為高潔絕塵的氣韻之美、風神之美。而無限言外之意、象外之興,均可於虛處領之。
從全詩來看,這首詩當有所寓託。詩人所思的「美人」究竟是指某位友人,還是指理想的君主,抑或指詩人所追求的某種思想境界,很難明確指出,似亦不必確指。詩雖沿用漢樂府的古題,但其感情內涵似更接近張衡的〈四愁詩〉和李白的〈長相思〉一類作品。
盧仝(約西元770~835年),自號玉川子,河南府濟源(今河南濟源)人。初隱濟源山中。元和五年(西元810年),居洛陽。時韓愈為河南令,愛其詩,厚禮之。終生未仕。甘露之變中罹難。善《春秋》之學,著有《春秋摘微》四卷(今佚)。詩尚險怪,以〈月蝕詩〉知名於時,然亦有清新流美之作。《全唐詩》編其詩為三卷。清孫之騄有《玉川子詩集註》五卷。
有所思①
當時我醉美人家,美人顏色嬌如花。今日美人棄我去,青樓珠箔天之涯②。天涯娟娟姮娥月③,三五二八盈又缺④。翠眉蟬鬢生別離⑤,一望不見心斷絕。心斷絕,幾千里。夢中醉臥巫山雲⑥,覺來淚滴湘江水⑦。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含愁更奏綠綺琴⑧,調高弦絕無知音⑨。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雲⑩。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⑪。
[校注]
①〈有所思〉,漢樂府鼓吹曲辭鐃歌十八曲之一。《古今樂錄》曰:「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一曰〈朱鷺〉……十二曰〈有所思〉……」《樂府解題》曰:「古辭言『有所思,當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聞君存他心,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相思而與君絕』也。」《樂府詩集》卷十六載其古辭全文,與《樂府解題》所節引者稍異,卷十七載齊劉繪至隋唐詩人所作〈有所思〉,其中有盧仝此篇。②珠箔,珠簾。③娟娟,長曲貌。《文選.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末映東北墀,娟娟似蛾眉。」李善注:「〈上林賦〉曰:『長眉連娟。』」姮娥,神話傳說中的月中女神,《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此以「姮娥月」代指月亮。④三五二八,指農曆十五、十六。⑤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兩鬢薄如蟬翼,故稱。此以「翠眉蟬鬢」借指所思美人。⑥巫山雲,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醉臥巫山雲,謂夢遇美人。⑦淚滴湘江水,《初學記》卷二十八引張華《博物志》:「舜死,二妃淚下,染竹即斑。」疑化用此典。⑧綠綺琴,古琴名。傅玄〈琴賦序〉:「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鐘,楚莊有鳴琴曰繞梁,中世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桐,皆名琴也。」此泛指琴。⑨《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絕,斷。⑩參上注⑥。⑪君,指所思美人。
[鑑賞]
由於以〈月蝕詩〉為代表的一類險怪僻澀之作,受到當時和後世詩人、評論家的高度關注,因此從唐到清,這首〈有所思〉普遍被認為不像盧仝詩的風格,甚至疑為他人之作。其實,盧仝詩集(特別是七古一體)中本有此清新秀逸一格。除本篇外,像〈樓上女兒曲〉、〈秋夢行〉、〈聽蕭君姬人彈琴〉等均屬此格。
詩的內容,是抒寫對「美人」的思念。開頭四句,以「當時」與「今日」對舉,寫昔日美人之嬌豔如花和「我醉美人家」時兩情之繾綣,以著重渲染今日美人離我而去之後,其所居之青樓珠簾不知遠在何處天涯的失落惆悵。對比突出鮮明,言辭清新明豔,音調爽朗流暢。三用「美人」,蟬聯而下,見情之纏綿難已。這四句寓描寫於敘述,概寫昔合今離,是「有所思」之本。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蟬鬢生別離,一望不見心斷絕。」接下四句,緊承「天之涯」,寫對月的懷遠之情。詩人由天邊的一彎明月,聯想起遠在天涯的美人,「姮娥月」正應次句「顏色嬌如花」,而「娟娟」之形狀則使詩人自然聯想到美人的「翠眉」。三五二八,月圓又缺,正切合昔合今離,故雖對天涯之明月,而人則遠隔天涯,不能相見,從而歸結到「一望不見心斷絕」的長嘆。
「心斷絕,幾千里。夢中醉臥巫山雲,覺來淚滴湘江水。」這四句由望月不見而夢尋。「心斷絕」上承前三句,「幾千里」承上「天之涯」。這兩句改用「三、三」句式,使詩呈現出節奏的變化,下兩句一句寫夢中,一句寫夢醒。「醉臥巫山雲」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典故,富有象徵暗示色彩。此語上應「我醉美人家」,一為實境,一為虛境,夢中的虛幻遇合只會更加深夢醒後的失落傷感。「巫山」、「湘江」,正見夢境之飄忽迷離,亦見詩人此時或身在湘江一帶,故有「淚滴湘江水」的敘寫。「淚滴湘江」可能暗用二妃淚灑湘江之典,與詩之寓託有關。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含愁更奏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接下四句,寫湘江夢醒後的追尋和不見知音的惆悵。湘江兩岸,花木叢深,春光明媚,但到處尋覓,卻不見美人的蹤影,只能含愁獨奏綠綺,以遣愁懷。奈調高弦斷,而知音杳然,即雖奏琴亦無人能夠解會。這裡,將對美人的思念和「調高弦絕無知音」的悵恨連繫起來,使這種思念超越一般的男女情愛,而明顯帶有追求「知音」的意涵,詩的寓託逐漸由隱而顯。
「美人兮美人,不知為暮雨兮為朝雲。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結尾四句,由思入幻,創造出極富飄忽迷離之致、清絕亦復韻絕的意境。還是那個被詩家用得近乎熟濫的巫山神女典故,但由於有了上一層對知音的追尋和調高弦絕的嘆息,這裡的「暮雨」、「朝雲」便洗清了附著於其上的男女歡愛氣息,而表現為飄渺輕靈和恍惚迷離的美好境界。而竟夕相思,梅花窗前忽發幽香,疑是「君」之到來的奇想,更使所思之「美人」顯示出清高絕俗的風采。得此一結,全詩的境界遂絕去一切浮華俗豔,而昇華為高潔絕塵的氣韻之美、風神之美。而無限言外之意、象外之興,均可於虛處領之。
從全詩來看,這首詩當有所寓託。詩人所思的「美人」究竟是指某位友人,還是指理想的君主,抑或指詩人所追求的某種思想境界,很難明確指出,似亦不必確指。詩雖沿用漢樂府的古題,但其感情內涵似更接近張衡的〈四愁詩〉和李白的〈長相思〉一類作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