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提煉簡約清新的風雅之美,不落窠臼的獨門生活藝術
內容簡介
在匆忙繁雜的生活中,追求藝術、美學、儀式感,
是現代人的專利?
不!明末清初的全能型劇作家早已領先潮流,
付諸行動用心品味人生了!
在李漁的隨筆集《閒情偶寄》中,遠則有基於長年涵養精煉而出的戲曲創作論、演出論;近則有經由接觸建築、器物、飲食、園藝、調養等日常事物,所得出的見解與體會。這些題材雖看似沒有交集,卻皆反映李漁擺脫因襲、浮華風氣,兼顧品味、實用的眼光,進而構築一種日常、文藝交融,獨樹一幟的生活美學。
另一方面,我們身處物質文明發達的現代社會,面對與李漁迥然不同的時代課題。但《閒情偶寄》中不隨波逐流,透過消解冗雜、陳腐事物來探索理想生活美感的精神,也能使對於龐雜的世間感到困惑、迷亂的現代讀者,獲得新的刺激與啟發。
🔎《閒情偶寄》簡介
《閒情偶寄》為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所作,由〈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八章構成,集結與戲曲理論、房屋器物、飲食日用等諸多領域相關的隨筆散文。李漁畢生鑽研的戲劇藝術理論,及其多方、嶄新的生活體驗,皆可從此書窺見一端。
李漁約於清康熙六年(1667)開始寫作《閒情偶寄》。此書寫畢後,於康熙十年(1671)以十六卷的形式首度刊刻;在雍正八年(1730)重新整理出版的李漁文集《笠翁一家言全集》中,此書則改分為六卷,更名為《笠翁偶集》。在評價方面,《閒情偶寄》問世之初,即受當時著名文士余懷等人的讚賞。而以魯迅、胡適、林語堂、梁實秋為首的後世作家及學者,也推崇此書。
🔎本書特色
本書選錄《閒情偶寄》全書八章中的名篇,對其進行注釋與翻譯。譯注體例則細分為以下三個部分:一是著錄古籍原典的「原文」;二是解說原文生難字詞的「注釋」;三是以白話通篇翻譯原文的「譯文」。本書試圖藉此一步步解析原典,引導讀者進入《閒情偶寄》的藝術世界。
是現代人的專利?
不!明末清初的全能型劇作家早已領先潮流,
付諸行動用心品味人生了!
在李漁的隨筆集《閒情偶寄》中,遠則有基於長年涵養精煉而出的戲曲創作論、演出論;近則有經由接觸建築、器物、飲食、園藝、調養等日常事物,所得出的見解與體會。這些題材雖看似沒有交集,卻皆反映李漁擺脫因襲、浮華風氣,兼顧品味、實用的眼光,進而構築一種日常、文藝交融,獨樹一幟的生活美學。
另一方面,我們身處物質文明發達的現代社會,面對與李漁迥然不同的時代課題。但《閒情偶寄》中不隨波逐流,透過消解冗雜、陳腐事物來探索理想生活美感的精神,也能使對於龐雜的世間感到困惑、迷亂的現代讀者,獲得新的刺激與啟發。
🔎《閒情偶寄》簡介
《閒情偶寄》為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所作,由〈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八章構成,集結與戲曲理論、房屋器物、飲食日用等諸多領域相關的隨筆散文。李漁畢生鑽研的戲劇藝術理論,及其多方、嶄新的生活體驗,皆可從此書窺見一端。
李漁約於清康熙六年(1667)開始寫作《閒情偶寄》。此書寫畢後,於康熙十年(1671)以十六卷的形式首度刊刻;在雍正八年(1730)重新整理出版的李漁文集《笠翁一家言全集》中,此書則改分為六卷,更名為《笠翁偶集》。在評價方面,《閒情偶寄》問世之初,即受當時著名文士余懷等人的讚賞。而以魯迅、胡適、林語堂、梁實秋為首的後世作家及學者,也推崇此書。
🔎本書特色
本書選錄《閒情偶寄》全書八章中的名篇,對其進行注釋與翻譯。譯注體例則細分為以下三個部分:一是著錄古籍原典的「原文」;二是解說原文生難字詞的「注釋」;三是以白話通篇翻譯原文的「譯文」。本書試圖藉此一步步解析原典,引導讀者進入《閒情偶寄》的藝術世界。
目錄
目次
導讀 養好對生活的品味 蘇子媖
前言
詞曲部——優美簡潔、不落俗套的劇作論
結構
詞采
音律
演習部——重視訓練、應變的演出論
選劇
變調
授曲
教白
聲容部——兼談外貌、內涵的理想女性觀
選姿
習技
居室部——整潔舒適、樸實雅緻的建築構想
房舍
山石
器玩部——恰到好處、經濟實惠的選物及擺設技巧
制度
位置
飲饌部——結合美味、均衡與儉省的飲食主張
蔬食
穀食
肉食
種植部——考察草木、適性栽培的園藝指南
木本
藤本
草本
眾卉
竹木
頤養部——身心兼顧、易於實踐的養生理念
行樂
止憂
調飲啜
導讀 養好對生活的品味 蘇子媖
前言
詞曲部——優美簡潔、不落俗套的劇作論
結構
詞采
音律
演習部——重視訓練、應變的演出論
選劇
變調
授曲
教白
聲容部——兼談外貌、內涵的理想女性觀
選姿
習技
居室部——整潔舒適、樸實雅緻的建築構想
房舍
山石
器玩部——恰到好處、經濟實惠的選物及擺設技巧
制度
位置
飲饌部——結合美味、均衡與儉省的飲食主張
蔬食
穀食
肉食
種植部——考察草木、適性栽培的園藝指南
木本
藤本
草本
眾卉
竹木
頤養部——身心兼顧、易於實踐的養生理念
行樂
止憂
調飲啜
序/導讀
前言
生活在明末清初江南地區的李漁,號笠翁,是中國著名的戲曲家與小說家,同時,他還是一位頗有生活情趣的人。年輕的時候,李漁曾經像當時的大部分讀書人一樣,打算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之路,但應試的落榜以及明清變革的動盪局勢,讓他斷絕了這個念頭。滿腹才華的李漁,自此選擇了一條當時文人少有人走的路——通過賣文章來維持生計。他刊行了自己創作的小說,經營書坊,帶著自家的戲班四處演出,可以說是一位別具特點的擁有經濟頭腦的文學家。
李漁的一生著作頗豐,作為文學家、戲劇理論家與美學家,他主要寫了《笠翁一家言全集》,其中包括文集四卷,詩集三卷,詞集一卷,史論兩卷;《閒情偶寄》六卷。作為戲劇家,他寫了十幾種傳奇故事。作為小說家,他著有《無聲戲》、《十二樓》,長篇小說有《肉蒲團》;有人認為,長篇小說《回文傳》也是出自他的筆下,不過被多數專家否定。其中《閒情偶寄》可以算得上是他的得意之作。
《閒情偶寄》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大部分,內容豐富,可以稱得上是生活藝術大全集,是中國首部倡導休閒文化的專著。其中大篇幅地講述了戲曲、歌舞、服飾、修容、園林、建造、花卉、頤養、飲食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美學現象與規律。李漁集大半生的生活積累與學識撰寫此書,耗費了大量的心血。
《閒情偶寄》面世以來,頗受世人推崇。在清朝時期,只要談到李漁,大多數人都會提及這部著作,並予以稱讚。直到現在,《閒情偶寄》依然散發著它的魅力,不斷被人們所提及。《閒情偶寄》用生動活潑的小品形式,加上輕鬆的筆調,為我們勾勒出了作者心中的生活美學與藝術,其精華與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於談論戲曲創作與舞臺表演、談園林美的創作,以及欣賞儀容的文字。當然,由於李漁生活在封建時期,文章個別地方難免會存有封建的腐朽氣息,有些東西也是不科學並且過時的。不過瑕不掩瑜,我們還是能夠從文章中吸收大部分的精華。
本書為精編選譯版本。解譯者挑選原書中的精華部分,通過原文、注釋、譯文三個板塊的解釋與說明,譯文大部分採取了直譯的方式,並對難懂的詞句進行了詳細的注音和解釋,相信能幫助讀者更容易閱讀理解與吸收,一起體驗明代文人休閒生活的美學與意趣。
解譯者
生活在明末清初江南地區的李漁,號笠翁,是中國著名的戲曲家與小說家,同時,他還是一位頗有生活情趣的人。年輕的時候,李漁曾經像當時的大部分讀書人一樣,打算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之路,但應試的落榜以及明清變革的動盪局勢,讓他斷絕了這個念頭。滿腹才華的李漁,自此選擇了一條當時文人少有人走的路——通過賣文章來維持生計。他刊行了自己創作的小說,經營書坊,帶著自家的戲班四處演出,可以說是一位別具特點的擁有經濟頭腦的文學家。
李漁的一生著作頗豐,作為文學家、戲劇理論家與美學家,他主要寫了《笠翁一家言全集》,其中包括文集四卷,詩集三卷,詞集一卷,史論兩卷;《閒情偶寄》六卷。作為戲劇家,他寫了十幾種傳奇故事。作為小說家,他著有《無聲戲》、《十二樓》,長篇小說有《肉蒲團》;有人認為,長篇小說《回文傳》也是出自他的筆下,不過被多數專家否定。其中《閒情偶寄》可以算得上是他的得意之作。
《閒情偶寄》分為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大部分,內容豐富,可以稱得上是生活藝術大全集,是中國首部倡導休閒文化的專著。其中大篇幅地講述了戲曲、歌舞、服飾、修容、園林、建造、花卉、頤養、飲食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美學現象與規律。李漁集大半生的生活積累與學識撰寫此書,耗費了大量的心血。
《閒情偶寄》面世以來,頗受世人推崇。在清朝時期,只要談到李漁,大多數人都會提及這部著作,並予以稱讚。直到現在,《閒情偶寄》依然散發著它的魅力,不斷被人們所提及。《閒情偶寄》用生動活潑的小品形式,加上輕鬆的筆調,為我們勾勒出了作者心中的生活美學與藝術,其精華與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於談論戲曲創作與舞臺表演、談園林美的創作,以及欣賞儀容的文字。當然,由於李漁生活在封建時期,文章個別地方難免會存有封建的腐朽氣息,有些東西也是不科學並且過時的。不過瑕不掩瑜,我們還是能夠從文章中吸收大部分的精華。
本書為精編選譯版本。解譯者挑選原書中的精華部分,通過原文、注釋、譯文三個板塊的解釋與說明,譯文大部分採取了直譯的方式,並對難懂的詞句進行了詳細的注音和解釋,相信能幫助讀者更容易閱讀理解與吸收,一起體驗明代文人休閒生活的美學與意趣。
解譯者
試閱
◆ 凜遵曲譜
【原文】
曲譜者,填詞之粉本,猶婦人刺繡之花樣也,描一朵,刺一朵,畫一葉,繡一葉,拙者不可稍減,巧者亦不能略增。然花樣無定式,盡可日異月新,曲譜則愈舊愈佳,稍稍趨新,則以毫釐之差而成千里之謬。情事新奇百出,文章變化無窮,總不出譜內刊成之定格。是束縛文人而使有才不得自展者,曲譜是也;私厚詞人而使有才得以獨展者,亦曲譜是也。使曲無定譜,亦可日異月新,則凡屬淹通文藝者①,皆可填詞,何元人、我輩之足重哉?「依樣畫葫蘆」一語,竟似為填詞而發。妙在依樣之中,別出好歹,稍有一線之出入,則葫蘆體樣不圓,非近於方,則類乎扁矣。葫蘆豈易畫者哉!明朝三百年,善畫葫蘆者,止有湯臨川一人②,而猶有病其聲韻偶乖,字句多寡之不合者。甚矣,畫葫蘆之難,而一定之成樣不可擅改也。
曲譜無新,曲牌名有新。蓋詞人好奇嗜巧,而又不得展其伎倆,無可奈何,故以二曲三曲合為一曲,熔鑄成名,如〈金索掛梧桐〉、〈傾杯賞芙蓉〉、〈倚馬待風雲〉之類是也。此皆老於詞學、文人善歌者能之,不則上調不接下調,徒受歌者揶揄。然音調雖協,亦須文理貫通,始可串離使合。如〈金絡索〉、〈梧桐樹〉是兩曲,串為一曲,而名曰〈金索掛梧桐〉,以金索掛樹,是情理所有之事也。〈傾杯序〉、〈玉芙蓉〉是兩曲,串為一曲,而名曰〈傾杯賞芙蓉〉,傾杯酒而賞芙蓉,雖係捏成,猶口頭語也。〈駐馬聽〉、〈一江風〉、〈駐雲飛〉是三曲,串為一曲,而名曰〈倚馬待風雲〉,倚馬而待風雲之會,此語即入詩文中,亦自成句。凡此皆係有倫有脊之言③,雖巧而不厭其巧。竟有只顧串合,不詢文義之通塞,事理之有無,生扭數字作曲名者,殊失顧名思義之體,反不若前人不列名目,只以「犯」字加之。如本曲〈江兒水〉而串入二別曲,則曰〈二犯江兒水〉;本曲〈集賢賓〉而串入三別曲,則曰〈三犯集賢賓〉。又有以「攤破」二字概之者,如本曲〈簇御林〉、本曲〈地錦花〉而串入別曲,則曰〈攤破簇御林〉、〈攤破地錦花〉之類,何等渾然,何等藏拙。更有以十數曲串為一曲而標以總名,如〈六犯清音〉、〈七賢過關〉、〈九廻腸〉、〈十二峰〉之類,更覺渾雅。予謂串舊作新,終是填詞末著。只求文字好,音律正,即牌名舊殺,終覺新奇可喜。如以級新極美之名,而填以庸腐乖張之曲,誰其好之?善惡在實,不在名也。
【注釋】
① 淹通:精通,貫通。
② 湯臨川:指的是湯顯祖,因其為臨川人,故稱。
③ 有倫有脊:意思是有根有據,有模有樣。
【譯文】
曲譜是填詞的參照,就像是婦人刺繡時要參照的花樣,描一朵、刺一朵、畫一葉、繡一葉,笨拙的不能進行刪減,巧手的也不能增加。不過花樣雖然沒有固定的樣式,但是盡可以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曲譜則是越舊顯得愈好,稍微趨向新奇,就會出現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謬誤。事情的情節新奇百出,文章也有著無窮的變化,但是卻不能超出曲譜中的固定格式。束縛文人還是讓其有才華卻無法自己施展的緣由,就是曲譜;厚待詞人而讓他們有才華可以施展的,也是曲譜。讓曲沒有固定的譜,也可以日異月新,那麼只要是稍微精通文學的人,都可以填詞,為何元朝人以及我們這些人會如此被看重呢?
「依樣畫葫蘆」這句話,看上去竟然是為填詞而出現的。妙在依照樣本之中,可以分辨出詞曲的好壞,稍微有一點出入,就會讓葫蘆的形狀畫得不圓,不是近似於方,就是類似於扁,畫葫蘆難道這麼簡單嗎?明朝三百年,善於畫葫蘆的人,只有湯顯祖一人,而且還有人會批評他聲韻偶爾使用不妥,句子長短不契合。畫葫蘆的難點,卻是一旦成形就不能擅自更改啊!
曲譜沒有新的,曲牌名卻有新的。應該是作詞者偏好新奇巧妙,但是卻無法展露自己的技能,在百般無奈之下,就將二曲三曲合成了一曲,融合成了一首新曲,像〈金索掛梧桐〉、〈傾杯賞芙蓉〉、〈倚馬待風雲〉這類的都是這樣。這些都是熟悉詞學、擅長譜曲的文人才可以辦到的,不然上下曲調不連接,只能被演唱的人所嘲笑。不過就算音調協調,也需要文理貫通,才能夠連成一個整體。例如〈金絡索〉、〈梧桐樹〉這兩首曲子,串成了一首曲子,名字叫作〈金索掛梧桐〉,用金索掛在樹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傾杯序〉、〈玉芙蓉〉這兩首曲子,串成了一首曲子,名字叫作〈傾杯賞芙蓉〉,倒杯酒來賞芙蓉,雖然是捏造,但也是人們掛在嘴邊的話。
〈駐馬聽〉、〈一江風〉、〈駐雲飛〉這三首曲子,串成為一曲,取名為〈倚馬待風雲〉,身靠馬背等待風雲聚匯,這句話就算放在詩歌之中,也是自成詩句。只要是這些有根有據的,雖然新奇巧妙,但是卻又不會過於新奇巧妙。竟然還有只顧得上串聯,卻不顧念意思是否通順,是否合乎情理,將幾個字生搬硬套連在一起作為曲名,沒有了顧名思義的傳統,倒不如過去的人不列名目,只加上一個「犯」字在題目之前,比如原名為〈江兒水〉又加入了兩支其他曲子,就叫做〈二犯江兒水〉;原名為〈集賢賓〉的串入了三支其他曲子,則被稱為〈三犯集賢賓〉。
還有一些是用「攤破」這兩個字來概括,比如原曲名為〈簇御林〉、〈地錦花〉之後又加入了其他曲子,則稱為〈攤破簇禦林〉、〈攤破地錦花〉這樣的,多麼渾然天成,多麼會掩蓋缺點啊。還有一些將十幾首曲子串成以後標出總名的,比如〈六犯清音〉、〈七賢過關〉、〈九廻腸〉、〈十二峰〉這些,更讓人覺得渾然高雅。我認為串聯舊曲作新曲,終究還是填詞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只要是文筆好,音律正,就算是再舊的曲牌名,也能讓人覺得新奇喜愛。
如果用十分新奇美好的曲牌名,卻填進去庸俗、陳腐、乖張的曲詞,誰又會喜歡呢?好壞主要在於內容,而並非在於名稱。
【原文】
曲譜者,填詞之粉本,猶婦人刺繡之花樣也,描一朵,刺一朵,畫一葉,繡一葉,拙者不可稍減,巧者亦不能略增。然花樣無定式,盡可日異月新,曲譜則愈舊愈佳,稍稍趨新,則以毫釐之差而成千里之謬。情事新奇百出,文章變化無窮,總不出譜內刊成之定格。是束縛文人而使有才不得自展者,曲譜是也;私厚詞人而使有才得以獨展者,亦曲譜是也。使曲無定譜,亦可日異月新,則凡屬淹通文藝者①,皆可填詞,何元人、我輩之足重哉?「依樣畫葫蘆」一語,竟似為填詞而發。妙在依樣之中,別出好歹,稍有一線之出入,則葫蘆體樣不圓,非近於方,則類乎扁矣。葫蘆豈易畫者哉!明朝三百年,善畫葫蘆者,止有湯臨川一人②,而猶有病其聲韻偶乖,字句多寡之不合者。甚矣,畫葫蘆之難,而一定之成樣不可擅改也。
曲譜無新,曲牌名有新。蓋詞人好奇嗜巧,而又不得展其伎倆,無可奈何,故以二曲三曲合為一曲,熔鑄成名,如〈金索掛梧桐〉、〈傾杯賞芙蓉〉、〈倚馬待風雲〉之類是也。此皆老於詞學、文人善歌者能之,不則上調不接下調,徒受歌者揶揄。然音調雖協,亦須文理貫通,始可串離使合。如〈金絡索〉、〈梧桐樹〉是兩曲,串為一曲,而名曰〈金索掛梧桐〉,以金索掛樹,是情理所有之事也。〈傾杯序〉、〈玉芙蓉〉是兩曲,串為一曲,而名曰〈傾杯賞芙蓉〉,傾杯酒而賞芙蓉,雖係捏成,猶口頭語也。〈駐馬聽〉、〈一江風〉、〈駐雲飛〉是三曲,串為一曲,而名曰〈倚馬待風雲〉,倚馬而待風雲之會,此語即入詩文中,亦自成句。凡此皆係有倫有脊之言③,雖巧而不厭其巧。竟有只顧串合,不詢文義之通塞,事理之有無,生扭數字作曲名者,殊失顧名思義之體,反不若前人不列名目,只以「犯」字加之。如本曲〈江兒水〉而串入二別曲,則曰〈二犯江兒水〉;本曲〈集賢賓〉而串入三別曲,則曰〈三犯集賢賓〉。又有以「攤破」二字概之者,如本曲〈簇御林〉、本曲〈地錦花〉而串入別曲,則曰〈攤破簇御林〉、〈攤破地錦花〉之類,何等渾然,何等藏拙。更有以十數曲串為一曲而標以總名,如〈六犯清音〉、〈七賢過關〉、〈九廻腸〉、〈十二峰〉之類,更覺渾雅。予謂串舊作新,終是填詞末著。只求文字好,音律正,即牌名舊殺,終覺新奇可喜。如以級新極美之名,而填以庸腐乖張之曲,誰其好之?善惡在實,不在名也。
【注釋】
① 淹通:精通,貫通。
② 湯臨川:指的是湯顯祖,因其為臨川人,故稱。
③ 有倫有脊:意思是有根有據,有模有樣。
【譯文】
曲譜是填詞的參照,就像是婦人刺繡時要參照的花樣,描一朵、刺一朵、畫一葉、繡一葉,笨拙的不能進行刪減,巧手的也不能增加。不過花樣雖然沒有固定的樣式,但是盡可以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曲譜則是越舊顯得愈好,稍微趨向新奇,就會出現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謬誤。事情的情節新奇百出,文章也有著無窮的變化,但是卻不能超出曲譜中的固定格式。束縛文人還是讓其有才華卻無法自己施展的緣由,就是曲譜;厚待詞人而讓他們有才華可以施展的,也是曲譜。讓曲沒有固定的譜,也可以日異月新,那麼只要是稍微精通文學的人,都可以填詞,為何元朝人以及我們這些人會如此被看重呢?
「依樣畫葫蘆」這句話,看上去竟然是為填詞而出現的。妙在依照樣本之中,可以分辨出詞曲的好壞,稍微有一點出入,就會讓葫蘆的形狀畫得不圓,不是近似於方,就是類似於扁,畫葫蘆難道這麼簡單嗎?明朝三百年,善於畫葫蘆的人,只有湯顯祖一人,而且還有人會批評他聲韻偶爾使用不妥,句子長短不契合。畫葫蘆的難點,卻是一旦成形就不能擅自更改啊!
曲譜沒有新的,曲牌名卻有新的。應該是作詞者偏好新奇巧妙,但是卻無法展露自己的技能,在百般無奈之下,就將二曲三曲合成了一曲,融合成了一首新曲,像〈金索掛梧桐〉、〈傾杯賞芙蓉〉、〈倚馬待風雲〉這類的都是這樣。這些都是熟悉詞學、擅長譜曲的文人才可以辦到的,不然上下曲調不連接,只能被演唱的人所嘲笑。不過就算音調協調,也需要文理貫通,才能夠連成一個整體。例如〈金絡索〉、〈梧桐樹〉這兩首曲子,串成了一首曲子,名字叫作〈金索掛梧桐〉,用金索掛在樹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傾杯序〉、〈玉芙蓉〉這兩首曲子,串成了一首曲子,名字叫作〈傾杯賞芙蓉〉,倒杯酒來賞芙蓉,雖然是捏造,但也是人們掛在嘴邊的話。
〈駐馬聽〉、〈一江風〉、〈駐雲飛〉這三首曲子,串成為一曲,取名為〈倚馬待風雲〉,身靠馬背等待風雲聚匯,這句話就算放在詩歌之中,也是自成詩句。只要是這些有根有據的,雖然新奇巧妙,但是卻又不會過於新奇巧妙。竟然還有只顧得上串聯,卻不顧念意思是否通順,是否合乎情理,將幾個字生搬硬套連在一起作為曲名,沒有了顧名思義的傳統,倒不如過去的人不列名目,只加上一個「犯」字在題目之前,比如原名為〈江兒水〉又加入了兩支其他曲子,就叫做〈二犯江兒水〉;原名為〈集賢賓〉的串入了三支其他曲子,則被稱為〈三犯集賢賓〉。
還有一些是用「攤破」這兩個字來概括,比如原曲名為〈簇御林〉、〈地錦花〉之後又加入了其他曲子,則稱為〈攤破簇禦林〉、〈攤破地錦花〉這樣的,多麼渾然天成,多麼會掩蓋缺點啊。還有一些將十幾首曲子串成以後標出總名的,比如〈六犯清音〉、〈七賢過關〉、〈九廻腸〉、〈十二峰〉這些,更讓人覺得渾然高雅。我認為串聯舊曲作新曲,終究還是填詞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只要是文筆好,音律正,就算是再舊的曲牌名,也能讓人覺得新奇喜愛。
如果用十分新奇美好的曲牌名,卻填進去庸俗、陳腐、乖張的曲詞,誰又會喜歡呢?好壞主要在於內容,而並非在於名稱。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