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語系十講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探索華語語系理論的內在張力與學術動能
發掘跨領域、跨學科對話的可能契機
Sinophone(華語語系、華夷風或其他翻譯)一詞已成為當前華人/華語文學及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關鍵字之一。《華語語系十講》的內容,是以「第二屆華語語系研究國際學術研習營」的十個講座為基礎編輯而成,主題包括華語語系理論論述、文學批評、語言與文化政治、酷兒論述、電影與紀錄片研究、少數族裔文學、原住民文學論述等重要議題。一方面希望介紹這一概念並嘗試將其引介進入台灣學界,特別針對年輕學者,期待他們對該議題有更深度的認識,以擴大其研究視野;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能對這一概念提出在地的批判性理解,而非全盤地接受。
《華語語系十講》呈現了華語語系的論述跨越既有學科領域疆界的可能性,無論語言、族裔、政治、社會、區域、歷史、性別、國家與文化層面等等,在華語語系的話語與框架中都得以重新取得新的視域。透過這十講,除了具體體現華語語系研究對於地域、語言、歷史脈絡、文化媒介等差異的強調,同時也期許能進一步帶動國內人文領域學門跨領域的對談,並促進與國際人文研究社群的對話與交流。
目錄
編者序╱李育霖
第一講 什麼是華夷風?╱王德威
第二講 何謂華語語系研究?╱史書美
第三講 酷兒論述與華語語系研究╱姜學豪
第四講 華語語系‧南洋——多元文化和語言╱陳榮強
第五講 回顧香港的回歸╱羅鵬
第六講 國族、殖民與本土——香港六〇年代文學與電影中的香港身分╱黃淑嫻
第七講 當代華語電影研究的幾種趨勢(兼論跨藝術研究)╱孫松榮
第八講 當代紀錄片與文學的交會╱黃亞歷
第九講 少數說話——兩位少數民族華語女作家的歷史敘寫╱楊翠
第十講 華語語系的前沿地帶——幾個台灣文學的案例╱李育霖
序/導讀
編者序(節錄)
本書的講座內容主要是以二○一七年國立中興大學舉辦的「第二屆華語語系研究國際學術研習營」為基礎編輯而成。華語語系研習營由教育部與蔣經國文教基金會補助,自二○一五年開始舉辦。Sinophone(華語語系、華夷風或其他翻譯)一詞開始於北美學術圈,但幾年下來,儼然已成為當前華人/華語文學及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關鍵字之一。而研習營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希望介紹這一概念,並嘗試將其引介進入台灣學界,特別針對年輕學者,期待他們對該議題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擴大其研究視野;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能對這一概念提出在地的批判性理解,而非全盤地接受。因此,研習營在這一構想下做了一些設計。首先,研習營邀請國內外華語語系研究的重要學者前來講座,就此一研究概念與趨勢做深入的講解與剖析,期待能深化研究議題的面向與深度。其次,研習營遴選兩岸及海外研究生與新進年輕學者參與,這些學員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港、馬來西亞,甚至加拿大等不同地區。值得欣慰的是,這些來自不同區域與不同人文領域的年輕學者,透過研習營期間彼此熱情的相互詰問,的確成就了一次美好的跨學科、跨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廣泛對話。
本書匯集的正是此次研習營的十個講座。研習營結束之後,我們決定將講座編輯成書,以饗未能參與研習營的先進同好。這些講座聚集了國內外華語語系研究的重要學者,包括王德威教授(哈佛大學)、史書美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陳榮強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羅鵬教授(杜克大學)、姜學豪教授(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黃淑嫻教授(香港嶺南大學)、孫松榮教授(臺北藝術大學)、黃亞歷先生(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導演)、楊翠教授(東華大學)以及李育霖教授(中研院)等人的講座。這些講者來自不同區域,且具有相異的文化背景,也帶著各自的學術視角與對特定區域的關懷。此外,講座的主題也相當豐富,包括華語語系理論論述、文學批評、語言與文化政治、酷兒論述、電影與紀錄片研究、少數族裔文學、原住民文學論述等重要議題。我們這樣設計,一方面固然希望能盡可能地涵蓋不同區域與多重面向,以期更廣泛地理解華語語系研究;同時,我們也要求講者針對其專業領域做出更深入的剖析,希冀在深化華語研究論述深度的同時,也在各自的領域中做出示範性的操演。
眾所皆知,所謂華語語系研究並非定於一尊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典範,甚至連「華語語系」一詞也引來諸多議論。然而我們認為,這正是華語語系作為概念或作為關鍵字的內在張力與學術動能。事實上,我們在研習營學員熱烈的發問與辯論中,目睹這一充滿活力的論述能量。除了在課堂上與講師熱切互動外,在晚間的討論時間,甚至在課程之外,學員間仍持續相互詰辯,令人印象深刻。更值得一提的是,華語語系的論述也隱含了跨越既有學科領域疆界的可能,包含語言、族裔、政治、社會、區域、歷史、性別、國家與文化層面的疆界,在華語語系的話語與框架中,重新取得新的視域。學員來自於不同學門、不同地區,而本次研習營的內容與組成,除了具體體現華語語系研究對於地域、語言、歷史脈絡、文化媒介等差異的強調之外,同時也展望了跨學科學術探討的可能契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